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程和未来走向
教育学专业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教育学专业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教育学专业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是一个涉及教育管理和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学术研究领域。
它通过深入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通过对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意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来深入了解教育学专业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一、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定义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是指对高等教育管理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分析的学术活动。
它主要关注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学术管理、教育改革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内容与方法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涵盖广泛的内容,包括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政策与发展、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提升、高等教育领导与决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等方面。
研究方法方面,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案例研究、文献综述等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意义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首先,它为高等教育管理者提供了指导决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其次,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对于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以及推动高等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管理领域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和完善。
未来的研究趋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关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者将更加关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提升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2. 强调高等教育评估与监管。
在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评估与监管成为重要的话题。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高等教育评估与监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科学的评估和监管指标。
3. 研究国际化与跨文化管理。
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本文将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现状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要求,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同一时间,高校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室设施紧张等问题,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
第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需要深化教育管理工作。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调整。
传统的传授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高校进行教育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
第三,高校发展国际化的需要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高校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需求不断提高。
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引进国际化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四,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日益增加。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需要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转型。
高校需要建设信息化平台,提升高效管理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教育管理工作的需求。
在面临上述现状的同时,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正朝着以下几个发展趋势发展:第一,加强质量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将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形成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加强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优化管理策略。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将加强对教育管理的科学研究,通过研究教育管理的规律和方法,优化高校的管理策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能。
第三,加强与社会对接,深化教育。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将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对接,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推动教育的深入。
第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
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教育管理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研究成为了学界和教育界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探讨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需要深入了解。
教育管理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显著的变革。
以前,教育管理主要是关注学校的运营和组织。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管理的角色也开始逐渐扩展。
现代教育管理更加注重学校的整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能力,注重学校和社区的联系。
此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给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机遇。
现代教育管理已经逐渐融入了信息技术,通过学校管理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等工具,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未来的教育管理趋势也值得探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变化,教育管理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教育管理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终身学习。
个性化教育将是未来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未来的教育管理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方案。
此外,终身学习也将是未来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学习成为一种持续的过程。
未来的教育管理将致力于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以满足人们不断学习的需求。
同时,未来的教育管理也将更加注重整体发展和社会责任。
教育管理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关注学术成绩。
未来的教育管理将更加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的发展也将更加注重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和互动。
学校应该积极融入社区,通过与社区合作,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综合素质。
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研究对于完善教育管理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教育管理的核心任务和目标,指导教育管理实践的改革和发展。
探讨未来的教育管理趋势,可以引领教育管理实践走向正确的方向,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问题与出路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问题与出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非常活跃,本文从研究目的、研究主题、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讨论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面临的问题。
对此提高研究队伍专业化水平关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批判,借鉴西方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创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体系结合将是今后高校教育管理研究的出路。
标签: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倾向研究出路高等教育管理并不是一门具有完整概念体系和研究范式的独立学科,而是一个宽泛的与高等教育系统。
学校、教师、学生及其行为有关的,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比较成熟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应当是对高等教育管理现象的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和概括认识,是关于高等教育管理现象完整而系统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基本理论体系,具有比各种理论学说更广和更深的认识形式。
按照此标准高等教育管理学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自己独立的必要的研究对象。
二是能表明自己独立存在的范畴体系。
三是理论的抽象程度达到较高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完善的研究机构,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众多的研究人员,规范化的专业组织,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专业期刊的出版等。
但在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逐步走向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从研究的目的看倾向于描述、介绍、对策等政策性,应用性目的缺少通过概念界定和比较分析来进行理论建树。
中国教育研究中哲学性文章多,非实证性文章多,指示性文章多而扎实的严谨研究,有助于理解的解释性研究则很少见。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是以实践为导向的,脱离了高等教育管理现实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
然而研究的实践导向并不意味着学者不应当对政府行为可能的自利动机保持警惕,并不意味着研究应该始终停留在经验层次上,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不需要理论模型的概括和识别,不需要概念的提炼和界定。
这种要么堆砌经验,要么堆砌概念的状况制约了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知识传承和积累.当然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进行理论创新是很困难的,所以这就需要学者把实践中的发现放在广义的情境中经过长期不懈的追求和积累,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加以考虑发展出适合高等教育管理领域需要的解释框架。
高等教育管理的现状和趋势
高等教育管理的现状和趋势一、引言高等教育被认为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和人才培养基地,而高等教育管理是保障高等教育正常运行的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这个时代,高等教育管理的现状和趋势如何?这篇文章将以此为主要讨论点。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现状高等教育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领导层和监管机构存在管理短板教育部门的上下级之间的衔接短板以及监管机构的执法短板导致了很多高等教育管理的问题。
比如,在学生选修课、教师管理、学术评价等方面,管理领导层和监管机构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导致管理上存在制约因素。
2.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在学术规范和管理标准方面存在不足。
比如,一些学科的管理、学生考核、学术纪律的界定等都存在缺陷,导致了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和能力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3.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中,考核标准难以制定,层级繁琐、评价内容不全面、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都导致了绩效考核机制无法有效执行。
三、高等教育管理的趋势高等教育管理未来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科技赋能,智能化管理科技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利用数据挖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教育管理流程和结构,从而让高等教育管理更加高效智能化。
2.推行以质量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高等教育管理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机制,以质量为导向,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和提升办学水平。
这其中,要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育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
3.开展国际化战略,促进国际教育合作国际教育合作已成为各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管理需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从而实现国际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世界各地的人才交流和技术发展。
教育管理学发展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教育管理学发展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教育管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教育机构及其相关组织的运作和管理。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教育管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改革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教育管理学的发展现状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对教育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学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我国则相对较晚开始研究教育管理学,但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进步。
目前,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研究方面。
学者们对教育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理论框架等进行了系统探讨和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我国学者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提出了“科学带动、发展管理、服务教育”的理念,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和服务教育的导向。
2. 实证研究方面。
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教育管理实践的深入研究,为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3. 教育管理实践方面。
我国的教育管理实践经验日益丰富,各级教育机构对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育管理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一些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通过创新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一些学校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将学校管理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育管理学的改革措施虽然教育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和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1. 加强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研究。
继续深化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加强理论研究的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理论成果应用于教育管理实践中。
2. 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加强教育管理人员的培养和能力建设,提高其管理理论和实践水平。
培养一支专业的教育管理人员队伍,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管理支持。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简述
究的文章, 孝通的《 如费 大学的改造》厦门大学教育系教 、 根据蔡克勇的 统计, 这一 时期高等教 育管 理的基本论文
研室的《 高等学校教育学》 中开辟的“ 教育管理学” 专章、 苏 中, 有关高校管理原理的文章 占2%, 5 教学、 科研管理 占
N . 2D o 1 02
2 如何面对 2世纪和如何应答加人 Ⅳm 的挑战是 . 1 立主编的《 大学管理概论》1 5 , ( 8 年) 9 王亚朴主 编的《 高等 1 教 育管理》 1 6 , ( 8 年)于北辰主编的《 9 高等教育管理学》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者关注的另一个重要课题。2世纪不 它更关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更 ( 8 年)薛天祥主编的《 18 , 9 高等教育管理学》 1 7 , 仅仅是一个时何概念, ( 9 年) 9 姚 迭, 因而高等教 育管理思想的现 代化是高等教 育管理无法 启和著《 高等教育管理学》2 0 等均对高 ( 0 年) 0 等教育管理 绝的 选择, 等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的研究, 高 也因此而 的一些基本理论{题作了有意义的探讨 , 可 并取得了可观的 拒 成果。这一时期内 发表的论文也对诸如高等教育管理学 进入广大高等教育管理研, 省 城 人华 水 水 学 副 授 河 大 县 , 和 电 院教 。 舅北 北
维普资讯
1 2
H in ̄ tR sa hs nHge E uao eogi g ee  ̄e i r dctn l m z o h i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史与 现状简述
臧 乃 青
( 华北水利水 电学 院 , 河北 邯郸 062 ) 50 1
摘要 : 社会主义新 中国建立 以来 , 我国高等教育管 理研 究 , 主要 经历了政策诠 释 、 经验 汇编 与交 流 , 从经验 型研究 向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作为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并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
然而,中国高等教育在近年来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如何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历史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当时的中国清政府设立了京师大学堂,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奠定了基础。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掌权后,高等教育经历了数次改革,逐步从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转向科学和技术的教育方式。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使高等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国外大学和高校进入中国,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现状目前,中国有近3000所高校,超过3800万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这些高校就读。
高等教育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大,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质量控制、人才培养等方面。
另一方面,许多中国高校还存在诸如腐败现象、学术不端、招生作弊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损害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声誉和信誉。
三、未来发展趋势1.注重教学质量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注重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中国在人才培养上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须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努力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推进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的另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是推进国际化。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朝着国际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中国高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
未来,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更大的机遇,必须要通过与国际高校的合作、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来提升中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3.拓展教育内容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高等教育还应该通过拓展教育内容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因为传统学科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须拓展教育内容,将包括工程、信息技术、管理、医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教育内容纳入到高等教育中。
高校教育管理和未来发展趋势
高校教育管理和未来发展趋势一、现状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校教育管理已成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
目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管理区域化程度不高。
高校数量增多,但管理体制和机制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有些问题需要跨部门协调解决,缺少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局性管理机制。
2.管理层次不够细化。
高校管理机构层次过高,决策速度和效率低下,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难以及时和有效。
3.人才管理缺少变革。
传统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仍然存在,尚未完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管理人才工作也需要更多的变革。
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管理未来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数字化管理。
未来高校教育管理将越来越数字化,数字化管理系统将带来数据的共享与透明,高校管理也将更加高效。
2.创新管理。
未来高校教育管理将面对更多复杂多变的变革和问题,需要更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机制,寻求更多的解决办法。
3.开放性管理。
未来高校教育管理需要更开放和包容的管理模式,提升高校管理焕发活力和创造力。
4.强化人才培养和管理。
人才培养和管理是高校的核心工作,未来需要把握时代、市场和人才的发展趋势,以更优秀、更有竞争力的人才为目标。
三、解决方案为了适应未来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1.优化高校管理体制。
推行高效协作、统筹拓展等新的管理机制,实行地方政府与高校更深度的管理合作。
2.加强人才培养管理。
引导高校加快教育改革,提升高校师资的层次和素质,推进严格人才管理和支持教师创新和探索。
3.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培植合适的人才团队打造跨越地域、跨越学科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新型信息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总之,高校教育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相当重要的,需要加强改革,推行多种管理模式,推动教育创新。
只有如此,才能为未来的高校教育发展,打造更加稳定、丰富的发展环境。
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研究
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研究1.相关概念(一)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在我国教育权威文件《教育管理辞典》被界定为“国家为贯彻教育方针,完成培养目的,管理者通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它包含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两大部分。
”简单来说,教育管理就是为实现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层级的教育团体所组织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高效资源配置。
1.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就是管理整个高等教育领域,但并非是简单的高教行政管理,也非纯粹的普通高校管理,而是包括这两者的全面性管理。
从宏观方面来说,是指根据国家需要提出目标、制定计划、创造条件、颁布法规、发布指令;从微观方面来说是根据上级要求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
二、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发展的总结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前学科、学科萌芽、学科探索性发展、学科突破性发展等四个阶段。
1.前学科时期:对学科建立的呼吁改革开放前,一些知名学者在办校过程中对高等教育管理进行了一些思考,尝试找到高等教育管理的内涵和自身特点。
当时我国高等教育受苏联教育理论的影响较深,教育管理呈现一种轻理论研究而重经验总结的趋势,从根源上忽视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本质规律。
因此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系统研究和学科建设迫在眉睫。
这阶段的经验总结也为之后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更好结合打下基础,促使了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2.萌芽时期:学科逐步形成1982 年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的重建,掀起了探讨和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理论问题的热潮。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成立,有关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也初步展开,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逐渐形成。
但也可以发现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兼职研究为主,专职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人员很少;第二,高等教育管理学科虽初具雏形,但仍然不完整,研究成果也停留于对当时实践经验的汇编,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理论体系,所以也只能把这个阶段概括为学科萌芽时期。
从自主到开放: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与未来——李均《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再版有感
进 行 实 证 。李 均 博 士 的 专 著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史 》, 是 以翔实 的历史 资料 论 证 了 中 国高等 教 育学 正
科 的创 立 与发展所 走 的是一 条 自主创新 的道 路 。 在 这本 专 著 中 , 均 博 士 以 中 国高 等 教 育 学 科 李 的建立 和发 展为 主线 , 以研究 范式 转换 为 主 要依 据 ,
对于 中 国高等教 育 研究 与 西 方 高等 教育 研 究 间
是否存 在依 附与 被 依 附 的关 系 , 术 界 的 看 法 并 不 学
完全 一致 。一 些 学 者对 此 持 肯 定 态 度 , 直 接 理 由 其 有三 : 首先 , 时 间顺 序 上看 , 方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起 从 西 步较 早 , 2 纪 5 代 以后 形 成 专 门研 究 领 域 , 在 0世 0年 而 我 国 的高 等 教 育 研 究 严 格 意 义 上讲 是 从 17 9 8年 第一 个 高等教 育研 究 机 构—— 厦 门 大学 高 等 学 校教 育研 究 室成立 算起 , 整整 比西方 晚 了近 2 0多年 。其 次 , 国高等 教 育 学 科 创 建 前 , 什 比 、 我 阿 阿特 巴 赫 等
后, 随着与 国外 交 流 的增 多 , 国 的 高 等教 育 学科 , 我 特别 是其个 别 分 支 学 科 , 西 方 的 经 验 与 理 论 虽 有 对 所借 鉴 , 始 终 以本 土化 为立足 点 , 密追 踪 中 国高 但 紧
等教 育 的现 实 问题 , 反 映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体 制 与 解 在 决 中国高等 教 育 现 实 问题 的过 程 中 , 立 了 富 有 本 创 土气 息 的理 论框 架 。在 系统 叙 述 和分 析 中国 高等 教 育学科 发展 历 史 的 同时 , 本 专 著还 对 阿 特 巴赫 的 这 “ 发展 中国家的科 学与 学术 只能处 于 ‘ 缘 ’ 而依 附 边 , 于‘ 中心 ’ 方 ” 西 的观 点 进 行 了否 定 。其 切 人 点 是 中 国高 等教育 研究早 期 开 拓者 的情 况 和 中外 高等 教 育 研 究 的价值 取 向 。从 前 者 来 讲 , 多数 社 会 科 学 开 与 拓 者从 属 于 国外 理 论 不 同 , 懋 元 先 生 等 一 批 中 国 潘 高等教 育 的开 拓 者 , 乎 都 是 在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实 际 几 工 作 中摸爬 滚 打 若 干 年 后 成 长 起 来 的 , 地 地 道 道 是 的“ 实践 —— 理论 派 ” __ ’ 。2 他们从 实 践 中来 , 们 ( 他 的理论 更多 来 自对本 国实 践 中各 种 问题 的思 考 。尽 管 他们从 不 排 斥 国外 理 论 , 不 会 对 国外 的新 理 论 但 亦 步亦 趋 。反映 在 价 值 取 向上 , 国 外 “ 与 问题 研 究 ” 指 向不 同的是 , 们 的高 等 教 育 研 究 更 重 视 学 科 建 我 制 。从 上 述 分 析 中 可 以看 出 , 中 国高 等 教 育 研 究 《 史 》 中 国高 等 教 育研 究 非 依 附性 发 展 之 路 的论 证 对 比较深 入 、 密 。 严
2023年度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及启示
2023年度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及启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2023年度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已经相比改革开放初期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今后的高等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仍沿用了原来的传统模式,即由国家颁发执照,实行集中管理,高校的经费、师资、教学计划等均由中央政府统一实行。
这种模式虽然在使高等教育得到集中管理的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相当的稳定性,但是其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缺乏灵活性,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等等。
1980年代后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得到了调整,高校逐渐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和自主决策权,战略重心也开始向引进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理念转移。
具体来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教育为本,以市场为导向。
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之一。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也加剧了。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任务是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学科结构,制定教学计划和管理标准,加强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的保障,使高等教育的产出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2.创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目标不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教育现代的学生,要对于实际的社会问题有深入的了解,有前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应以这种教育理念为核心,推动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性探索。
3.突出高效的学术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应该主要业务部门设置合理,注重学术管理的高效性,加强学术教育与科研活动,为学术发展提供方便条件。
4.加强内部监管。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需要加强对高校内部的管理,例如加强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等。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启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演进说明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不断赶超国际水平的同时,也日益注重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引以为戒并汲取经验,加强以下几处:1.坚持市场化导向。
中国教育管理学的百年历程与未来趋势
中国教育管理学的百年历程与未来趋势湖北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起始于何时?它的研究对象怎样界定?它属于什么性质的学科?其学科体系如何构建?关系到教育管理这门学科发展的此类基本问题,到目前为止,仍然没能取得共识。
为了加速对本门学科的深入研究,并使其日臻完善和科学,我们有必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以客观的态度和开阔的视野对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百年历程进行系统清理和客观分析。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百年历程教育管理在我国从有文字的记载发展到20世纪末大致经历了经验描述、借鉴传播、总结建立和迅速发展几个阶段。
(一)经验描述阶段教育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与学校教育活动同时出现并结合在一起,即自从人类社会有了学校教育,同时也就有了教育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管理在我国奴隶社会初期就已存在。
〔1 〕教育管理思想在我国也具有悠久历史,我国古代文献《礼记》中的《学记》篇,对学校管理就有多方面的描述。
如,对学校的体制方面作了规定:“家有垫,党有庠,述有序,国有学”。
分阶段地学习的目标要求:“一年视离经辩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谓之大成。
”对开学仪式的规范:“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对课堂教学的规范:“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对视学和考试制度的规定:“未卜谛,不视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2〕这些描述反映了我国在奴隶社会时期,有目的的学校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已经比较丰富。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学校教育有所发展,教育管理的内容、方法以及具体措施都有一些新的变化,例如:汉代的中央太学既是当时国家的最高学府,也是考试机关。
隋唐时期中央设国子监,主管教育事务,国子监祭酒为中央学官。
〔3〕后来的学校教育逐渐成为了科举制的附庸。
尽管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教育管理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到20世纪前教育管理在我国仍然是以经验描述为特征,教育管理的理论还没有形成。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与完善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在改革开放后开始发展的,虽然时间不长,但取得的很大的成就。
但是由于高校教育发展时间短,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还不成体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也要推陈出新,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成绩,思考推动其发展和完善的措施,为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教育管理学是将管理学、教育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研究教育管理相关的问题。
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发现教育规律、完善教育管理理论,也可以指导日常教学工作,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理论支持。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时间不长,受传统落后教育理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研究团队专业性建设,创新研究方法,是高等教育管理学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措施。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发展的成绩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目前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团队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高等教育管理学没有明确的定义。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从开始研究至今,也有很显著的成绩。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已经三十多年了,通过教育学者和管理学专家的共同努力,结合我国高等学校现有的教育规律和发展历程,在学科体系上已经初步定型,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日后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绩主要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首先,高等教育管理学团队不断扩大,专业度逐渐提高。
随着我国对教育投入的加大,我国高等院校数量不断增加,为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学校管理部门开始注重研究教育管理学,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团队应运而生,并不断扩大,并逐渐朝着专业化发展。
第二,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范围由单一性向多领域过渡。
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重视学科领域的扩展,从单一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办法,过渡到研究教育规律、高等院校发展规划等相关领域,促进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基础理论指导。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研究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研究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研究是一门关于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学科,旨在研究和促进高等教育机构的有效管理。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定义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是指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组织、领导、决策和协调,以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系统性和反复性活动。
它涉及到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各个方面,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目标是提高高等教育机构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推动学校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研究内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研究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形成过程、实施效果以及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影响,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参考依据。
2. 高等教育组织管理研究:研究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以及内部运行机制,探讨如何提高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效能。
3.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研究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探讨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4. 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研究高等教育机构人力资源的配置、培养和激励机制等问题,为高等教育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5. 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研究高等教育机构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理论支持。
三、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性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对于保障高等教育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机构的改革与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增长,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领域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研究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多元化管理模式: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将逐渐从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向多元化、分权化的管理模式转变,强调学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走向
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下面将从研究现状和未来走向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
在研究领域和内容上,研究者们致力于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例如,他们关注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与有效性,探讨如何提高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高教入学率,解决城乡教育差距等问题。
同时,研究者们还关注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质量和效率,探索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高等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者们研究了高校的国际化战略、国际学生的招募与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也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是研究方法的问题。
传统的数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和学科交叉的加深,如何运用更加创新和多元的方法进行研究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研究资源的问题。
高等教育研究需要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然而,由于经费和人力的限制,研究者们在资源利用方面面临不少困扰。
此外,高校教师在科研评价和职称晋升中主要关注的是发表论文和科研经费的问题,这也限制了高等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走向将面临着一些重要的应对措施。
首先,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高等教育研究队伍。
这需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和资源支持。
同时,还需要鼓励高校教师参与高等教育研究,将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其次,需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研究的资金支持。
政府和高校应该加大对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的投入,提高高等教育研究经费的比例,并制定相关政策来支持高等教育研究。
此外,应该鼓励高等教育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内外学者的合作研究,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
综上所述,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面临不少挑战。
未来,需要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提高研究资源的利用效率,培养高素质的高等教育研究队伍,加大资金支持,促进高等教育研究交流与合作,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走向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中国教育研究发展阶段研究综述或述析教育管理
中国教育研究发展阶段研究综述或述析教育管理中国教育研究发展阶段研究综述中国教育系统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都对教育管理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研究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综述,以期展现其发展脉络和取得的成就。
一、起步阶段1980年代,中国教育研究步入新时期,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在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战略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
当时,国内教育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挑战。
教育管理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建设以及管理手段等。
虽然起步阶段的教育管理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但这一时期的研究为后来的教育管理实践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阶段1990年代,中国教育研究进入探索阶段,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管理研究也进一步拓展。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管理和领导等。
在这一时期,教育管理的理论框架逐渐形成,多个学派的研究者开始提出自己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同时,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也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
三、理论阐释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管理研究进入理论阐释阶段。
在这一阶段,研究者更加重视对教育管理理论的深度挖掘和理论创新。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管理者的职业发展、学校文化建设以及教育管理政策等。
同时,教育管理研究也逐渐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格局,为教育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四、实践转化阶段当前,中国教育管理研究正处于实践转化的阶段。
教育管理研究逐渐从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转化,注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育管理中。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管理改革的实践探索、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以及教育管理者的能力培养等方面。
此外,教育管理研究也积极与国际接轨,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中国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持。
总结:中国教育研究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理论阐释阶段和实践转化阶段四个阶段。
从起步阶段的摸索到探索阶段的拓展再到理论阐释阶段的深化,中国教育管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态势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态势分析作者:林斌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3期摘要:自中华民族共和国建立之后,对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经历了很多变迁,从最初的弱小到强大,从探究的单一性到多样性等。
本文主要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态势进行分析,希望课题研究能够为国内高等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态势;分析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9-0-01我国的高等教育学有多个分支,其中高等教育管理学便属于其中进展速度最快的学科之一。
中华民族建立以来,高等教育管理不管是在模式与品质还是思想与实践上其进步的趋势都极为显著,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1]。
笔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得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态势主要表现为学科研究比例逐渐趋于同类探究之上;探究范围日益扩大,学科系统反复构建;学术探究团队渐趋庞杂,学术沟通力度不断增强;学科形式趋于多样,方法论系统还未构成等方面。
一、学科研究比例逐渐趋于同类探究之上若是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开端定为1984年,则到目前为止,在学术论文、著作、立项课题和期刊等上面关于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均占据很大比重,且以递增的态势逐渐趋于同类探究之上。
综合分析国内教育规划“十一五”与“十二五”中的立项课题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种类的研究在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中几乎占据一半的比例,且在逐年升高,远远超出了同类学科的研究。
笔者还将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态势有关的词语放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发现在2007年到2016年13522篇和教育学相关的博士论文,包括10522篇高等教育类的博士论文与3000篇经济与管理教育类的博士论文,并深度分析这些数据,将其化为三个年段,最后得出的结论依旧是逐年升高[2]。
二、探究范围日益扩大,学科系统反复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第一次会议于1985年召开,会议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核心焦点问题,共10个,该问题对当时国内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起到指引作用。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简述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简述
臧乃青
【期刊名称】《黑龙江高教研究》
【年(卷),期】2002(000)001
【摘要】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主要经历了政策诠释、经验汇编与交流,从经验型研究向理论形态转变等三个阶段.近年来,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主要课题有:如何通过管理促使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面对21世纪和如何应对加入WTO的挑战;高校扩招和高校合并引发的相关管理问题的研究.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臧乃青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北,邯郸,056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J], 鲁渊
2.植入式医学仪器化学电源:历史与现状简述 [J], 徐艳辉;耿海龙;王振伟;孟良荣
3.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J], 郭冬生;朱开芳;杨海峰
4.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口的历史与现状简述 [J], 布仁
5.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简述 [J], 林文华; 石海兵; 刘元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程和未来走向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曲折发展相一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从近代到现代已有百年历史,走过了一条移植、借鉴、模仿、自主创新之路。
1949年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紧密结合实践,高等教育管理学从无到有,至今已形成比较有特色的理论体系。
展望新世纪,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必须在研究方法、内容以及研究取向等方面进行综合创新,以指导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建设自己的新体系。
[标签]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历程走向同样,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也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不断进行着积累和完善。
尤其是194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从无到有,至今已经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理论体系。
回顾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百年历程,展望和规划未来发展走向,无论是对指导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实践,还是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史进程1.近代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状况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转型”是伴随着“西学东渐”开始的,从根本上讲,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对西方“现代性”挑战的历史性回应。
但这一转型过程充满着委曲与不情愿,或者甚至可以说,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根本动力来自雪耻图强的强烈社会意识。
因此,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以“移植”和“借鉴”西方高等教育为主要特征,走过了一条从教育内容到教育制度,再到教育观念的吸收和学习过程。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开的。
清末民初,一些高等教育管理的思想、经验主要反映在奏折和章程以及大量向西方学习的经验介绍和思想主张之中。
洋务学堂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伴随洋务运动的兴起,通过派往西方的中国人的介绍、来华传教士的宣传以及早期改良派对近代学制的倡导,大量关于西方高等教育管理的思想被译介到国内。
甲午战争证明了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成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目光随之由欧洲转向日本。
康有为起草的《请派游学折》中提出:“日本变法立学,确有成效,中华欲游学易成,必自日本始。
”留学日本运动以及大量日本学制的介绍,促进了封建高等教育制度的解体和以日本为蓝本的新型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与日本当时学制如出一辙。
民国初年,经过一系列修订和补充,建立了(壬子癸丑学制》,但依然是以日本高等教育制度为蓝本。
这一时期,尤其是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和北大校长期间,对高等教育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实践。
如,设想大学区制以谋求政教分离,调整学校结构以挽救“教育前途危险之现象”,大学改制以理顺大学与专门学校之关系等等,虽然有些主张并未得以实施,但对当时以及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
蔡元培对北大的改造:“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等,更是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理性和实践经验的凝结。
五·四运动以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改变以及留美学生群的崛起,中国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从模仿日本转向模仿美国,《壬戌学制》和《国立大学条例》就是这一转向的标志。
留美学生成为当时高校行政管理和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力量,出现了像蒋梦麟、郭秉文、竺可桢、梅贻琦等一批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杰出人才。
其中,尤以郭秉文在东南大学的改革最具代表性:添设校董会,实行校长领导下的“三会制”(评议会、教授会、校务委员会);文理并重,“寓师范于大学”;教育、科研、推广并重;学校经费的“公办民助”,这些都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界几次关于热点问题的讨论代表了20~30年代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高潮。
1921年前后,关于师范大学应否单独设置的争论直接促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产生,奠定了师范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
1927~1937年的10年间,关于文实比例失调问题、大学的地理布局问题、大学设置标准问题相继成为高等教育界讨论的热点,有些议题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纵观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主要表现在译介西方高等教育管理经验,某些先进中国人的办学主张,以及许多曾经游欧旅美的高校校长的办学实践和思想之中,但远没有形成高等教育管理的系统体系。
无论是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还是从实践角度看,尽管也进行了适应当时国情的初步探索,但“西化”倾向占主导地位。
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起点,同时也说明高等教育“后发”国家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起步时的共有特征。
2.1949年以来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状况建国以后,在很大程度上切断了与近代高等教育实践和思想的联系,“以俄为师”的“一边倒”的高等教育政策,导致脱离国情的“照搬照抄”,因此基本上没有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可言。
此后到1976年,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左”倾思想的影响下徘徊发展,仅有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文献也只是对高等教育方针、政策的阐释和附和。
可以说,建国以后真正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是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至今20多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979~1986年:以高等教育管理的规范研究为主的阶段。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研究带有较多的经验成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对象“应当是什么”、“应当如何做”的问题,体现了人们期待实现某种管理目标的价值取向。
这一研究特点是由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
8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尽快结束“文革”所造成的动荡不宁、混乱无序的高教管理状态,达到规范管理的状态。
同时,高等教育又面临着急骤的发展和深刻的变革。
从研究人员的组成来看,这一时期大多数是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实际工作的领导干部、大学校长、书记,研究专业化程度较低;从研究的层次和范围来看,多数局限于实际管理经验的总结以及有关的管理原则、规范的表述,理论性不强。
1987年至今:以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研究为主的阶段,科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研究对象的成因、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探讨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
进入这一阶段后,高等教育理论界开始探讨高等教育管理学应有的理论体系问题,主要标志是1987年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上海会议”,会上集中讨论了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建构问题,会后于1988年出版了由余立、薛天祥主编的《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集众多学者的学术智慧,对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讲行了初步探索。
这一时期与前一阶段相比,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即使是应用性的研究课题,也不仅仅局限于经验性的“应然”表述,转而开始注重对研究对象的规律、原理的揭示和探讨,研究方法也从单一的经验归纳过渡到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阶段。
一批专业研究人员的加入,更使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转向科学研究为主的阶段。
纵观建国以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其主要特点是紧密结合高等教育管理和改革发展的实际问题进行,经历了模仿苏联、政策解释、规范研究、科学研究为基本特征的几个阶段。
可以说,是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生动实践,造就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今天的辉煌。
但时至今日,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不足也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研究方法滞后、理论成果可操作性差、国际经验本土化不够等方面。
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未来走向1.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主观和客观结合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真正从实践性、经验性层面上升到科学性、学术性层面,在我国才只是刚刚起步。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许多方面,如高等教育规划、教育评估等都需要从量化的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人手,但同时不可顾此失彼,忽视定性研究的价值。
因为,教育活动归根结底是人的活动,对人的组织、管理和领导不可能走价值中立的道路,在很多情况下,事实和价值无法分离。
尽管高等教育管理和其它管理研究一样,可以运用测量、问卷等方法进行,以使研究更有说服力,但高等教育机构管理目标的模糊性、学科和事业单位组成的“矩阵结构”、“有组织的无序状态”等结构特点,使大量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问题不可能单纯归结为技术性的结论,其中充满了人的主观和先验的认识成分。
所以,未来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定性和定量研究、主观和客观研究不可能截然分离,必定会继续沿着上一世纪已经显露的事实研究和价值研究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2.研究内容:问题的适应性转换有人认为,一切科学都从问题开始,也就是说,任何科学的发展都必定经过一个围绕“问题”而进行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只有在一个个“问题”研究处于繁荣时期时,学科基本理论水平的提高才有可能。
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新兴学科,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就是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过程中特有“问题”的研究而不断完善的。
在新世纪,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了较大变化,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面临着诸多难以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这就要求研究者必须以非凡的理论勇气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实现研究问题的适应性转换。
一般说来,高等教育各个层面的管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仍将成为今后研究的基本主题。
随着高等学校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主权,高等学校内在结构,尤其是起源于“低层”的学术权力及其运作、学科组织方式等,将成为研究的重点领域。
3.研究取向:接受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并重从总体上讲,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批判性比较缺乏,在研究过程中精于解释、论证,少于批判、反思,使高等教育管理学成为“接受性”的高等教育管理学。
这种研究取向是建立在对现存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知识、政策的信赖和顺从的基础上的,缺乏对现存事物的质疑、审视、追问。
如果把这一倾向强调到极端,那么必将窒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生机与活力,压制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本来应有的引导和批判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职能。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发展时期,研究不仅要为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证实”,而且必须赋予研究以批判性格,不断发现人们习以为常的问题和失误。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积极作用。
4.理论借鉴:从封闭走向开放与普通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相比,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起步更晚,但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其它社会子系统的联系较为直接。
指导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必须树立开放式、多角度、全方位的新视野,才能为高等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作出理论贡献,丰富和建设自己的新体系。
当前,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既涉及内部不同内容管理运行机制的重新调适,又涉及多元管理主体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
因此,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与其它社会发展领域日益密切的联系。
这就要求研究者既要紧盯高等教育领域所发生的变革,又要注重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我认为,当前最需要集中在伦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几个对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较为薄弱的领域。
5.对外经验: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行考察,尽管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各异,特色有别,但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性还是比较明显的。
因此,研究的国际化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基本方向。
但高等教育管理毕竟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如果说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是普遍性的,那么理论实施的条件则完全可能是局部性的或区域性的,学习国际经验必须具体分析经验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在本国、本地区运用的实际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