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金融道德风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金融道德风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本报记者谷秀军画朱燕祥2004.09.13 09:47:00银行编者按前不久,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首次对商业银行征信、授信和授信尽职调查提出了详尽的尽职要求和评价标准,对道德风险形成的过程进行动态、全程、全面的评价和考核。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防范道德风险最完备的操作手册,是对商业银行加强道德风险防范提出的更高要求。为此,本报记者就金融体系中建立防范道德风险的约束机制靠什么、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道德风险带来的困扰与风险等问题,约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博士、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主任唐旭博士撰写了专文。同时,就中国民生银行防范道德风险的组织架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等问题与民生银行副行长洪崎博士进行了探讨。

防范道德风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组织架构调整、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创新、科技系统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许多方面。

如何处臵差的金融机构,如何既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又不因一味强调稳定而不顾道德风险,以致取代了市场约束的力量,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个案研究

近日,记者就金融体系风险

与道德因素的关系、商业银行如

何应对道德风险带来的困扰等问

题,采访了民生银行副行长洪崎

博士。

记者:商业银行中道德风险

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表现

形式?

洪崎: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客观存在。例如信贷人员没有尽到尽职调查的义务,产生信贷风险;甚至有信贷人员与借贷企业相互勾结,骗取贷款等等。道德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银行内部的监督约束机制缺位和失效,使得代理人能够出于自身利益的动机,做出有损于银行利益的行为。此外,社会的道德风险寻机侵蚀银行肌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如下几种类型的道德风险: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和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来自内部的道德风险和来自外部的道德风险;一次道德风险和二次道德风险。

其中银行内部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内部的管理控制问题,即经理人员出于追求本群体利益的动机而做出的有损于银

行利益的行为,例如增加费用、隐瞒利润、擅自开展高风险业务等等。二是银行的信贷人员在不确定因素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为一己私利有意违规发放高风险贷款。三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敷衍塞责、玩忽职守等等。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从风险控制角度来讲,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控制应该有系统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或者有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加以约束,或者有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可资借鉴,或者有先进的系统工具可以衡量和分析。但是商业银行对于道德风险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风险管理控制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

随着经营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企业的经营理念不断走向成熟,民生银行已逐渐意识到,道德风险越来越可能成为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和经营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和长远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在国际金融界,因麾下员工的“道德风险”引发的银行、证券、保险等公司业绩急转直下甚至倒闭的事件并不鲜见,这也为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的民生银行非常重视道德风险的防范,提出了“防范道德风险,打造百年老店”的理念,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信贷文化。

记者:前不久,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此举引入了独立评估机制,对道德风险形成的过程进行动态、全程、全面的评价和考核,有业内人士称,这是“迄今为止防范道德

风险最完备的操作性手册”,说明监管当局已大力从制度上控制道德风险的产生。那么商业银行应该怎样具体落实?

洪崎:中国民生银行成立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截至2004年6月末,中国民生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4058亿元,存款规模超过3000亿元,贷款规模接近2500亿元,不良贷款率(五级分类法)仅仅为1.28%。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深刻认识和切身体验到道德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特别是授信业务的重要性。

民生银行自开业以来,个别分支机构和客户经理在短期利益和个人利益驱动下,在授信业务操作过程中的确有道德风险发生,表现为风险意识淡化、贷前调查不深入、贷中操作不规范和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等等,但并非主流。应该说,民生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在逐步完善,风险防范意识在逐步强化。早在2001年,民生银行就开始进行信贷评审体系的改革。先是推出“专家评审制度”,行政力量开始退出贷审会;2002年,开始推行独立信贷评审体制,信贷评审委员会由特定行业的专家组成,走专业化、职业化的路线;2003年,又逐步将分支行的贷款权全部上收总行,实行总行垂直领导下的独立信贷评审体制。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从制度方面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民生银行近期公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业绩增长68%,但风险控制得也很好,不良率仅为1.28%,这表明经历了八年创业、发展历程的民生银行在走向成熟,发展更趋于理性。

我们认为这次《指引》的出台很及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商业银行更进一步完善授信风险管理体制,培育优秀的信贷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依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并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组织授信从业人员,各分支行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和全体客户经理认真学习,同时参照《指引》对授信调查、授信评审、贷后管理工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授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授信从业人员与授信业务管理,防范与化解授信风险。

记者:对目前遭遇道德风险困扰的商业银行来说,如何设臵一道严密的“防火墙”?

洪崎:我们认为,防范道德风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组织架构调整、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创新、科技系统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许多方面。具体而言,中国民生银行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防范和化解道德风险:

一是组织架构的创新。2003年,民生银行聘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科尔尼公司为民生银行研究制定了比较长远的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民生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架构调整,包括建立独立评审体系、设立资产监控部和建立独立稽核体系等等,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和考虑因素就是全面系统地防范和化解风险。

其中独立评审制度受到广泛关注。这一制度是指由总行授信评审部直接向分支机构派驻信贷审查官,通过它所领导的分行授信评审部,对项目进行审核;同时实行贷款审批权与贷款发放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