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专科护理一病一品 颅骨骨折
外科护理学图文讲义-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1.颅骨骨折﹡(1)解剖概要(2)临床表现(3)治疗要点(4)护理措施2.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1)临床表现与诊断(2)治疗要点颅脑损伤的护理(1)护理评估(2)护理措施第一节颅骨骨折(一)解剖概要颅骨穹隆部,内骨膜与颅骨板结合不紧密,颅顶部骨折易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颅底骨面有两侧对称、大小不等的骨孔和裂隙,脑神经和血管由此出入颅腔。
颅底骨折时易撕裂硬脑膜形成脑脊液漏。
(二)临床表现1.颅盖骨折①线形骨折②凹陷骨折——需经X线摄片才能发现。
局部脑组织受压或合并有颅内血肿。
2.颅底骨折常伴有硬脑膜破裂引起脑脊液外漏或颅内积气,视为内开放性骨折。
X线摄片检查价值不大,CT有诊断意义。
①颅前窝骨折②颅中窝骨折③颅后窝骨折(1)颅前窝骨折:眼睑青紫,眼结膜下出血,俗称“熊猫眼征”、“兔眼征”,鼻和口腔流出血性脑脊液,可合并嗅神经和视神经损伤。
(2)颅中窝骨折:耳后乳突区皮下出现淤血。
脑脊液漏从外耳道流出,如鼓膜未破,则可沿咽鼓管入鼻腔形成鼻漏;也会出现脑脊液鼻漏。
可损伤面神经和听神经。
(3)颅后窝骨折:在耳后及枕下部出现皮下瘀斑,脑脊液漏至胸锁乳突肌和乳突后皮下,偶有第9~12对脑神经损伤。
(三)治疗原则颅盖骨骨折凹陷范围超过3cm、深度超过1cm,兼有脑受压症状者,需手术整复或摘除陷入的骨片。
颅底骨折本身无特殊处理,重点是预防颅内感染。
脑脊液漏2周内愈合,4周不自行愈合者,可考虑做硬脑膜修补术。
(四)护理措施1.脑脊液漏的护理(1)预防逆行性颅内感染:①每天2次清洁、消毒鼻前庭或外耳道,避免棉球过湿导致液体逆流颅内;②在外耳道口或鼻前庭疏松放置干棉球,棉球渗湿及时更换,并记录24小时浸湿的棉球数,以此估计漏出液量;③禁忌鼻腔、耳道的堵塞、冲洗和滴药,脑脊液鼻漏者,严禁经鼻腔置胃管、吸痰及鼻导管给氧;④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降导致气颅;⑤禁忌做腰椎穿刺;⑥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预防颅内感染。
颅骨骨折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3.2.3 颅底骨折
①颅前窝骨折:累及眶顶和筛骨,可 有鼻出血,框周瘀血(熊猫眼症) 和球结膜下出血(兔眼征)。常合 并脑脊液鼻漏,Ⅰ、Ⅱ神经损伤。 ②颅中窝骨折:累及蝶骨和颞骨岩部, 表现为颞部瘀血肿胀,可伴脑脊液 鼻漏和耳漏及Ⅱ-Ⅷ脑神经损伤。 ③颅后窝骨折:强调累及颞骨岩部后 外侧和枕骨基底部,有乳突部及枕 骨下部肿胀和皮下瘀血。无脑脊液 漏。Ⅸ-Ⅻ脑神经损伤。
.
9.2护理措施
5.脑脊液外漏的护理: ①保持外耳道、鼻腔和口腔清洁,每 日2-3次清洁、消毒。 ②抬高头部促进漏口封闭。 ③严禁从鼻腔吸痰和放置胃管,禁止 床位1000 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腰穿。 ④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 用力排便脊液流出量。
1.2分类
按骨折的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 颅底骨折。 按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开放性 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按骨折的形态可分为线性骨折和 凹陷性骨折。
.
2
病理和病因
.
2.1 病理和病因
病因是外界暴力。 当颅骨受到外界暴力作用时,着力点局部下陷 变形,并使整个颅腔也随之变形,先是颅骨内板 折裂,外力持续作用,使外板也随之折裂,形成 凹陷性或粉碎性骨折。 当外力引起颅骨整体变形较重时,常在较薄弱 的颞骨鳞部或颅底发生线形骨折,骨折线沿暴力 作用方向和颅骨脆弱处延伸,造成脑神经或血管 损伤及相邻部位的脑组织损伤。 颅底硬脑膜损伤,常引起脑脊液鼻漏或耳漏。
.
6
护理评估
.
6.1 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受伤过程,如暴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和 着力点及身体状况等,当时有无意识障碍及口鼻流血和流液 等情况,初步诊断有无脑损伤,有无其他合并伤及其他疾病。 2.身体状况。了解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判断伤情严重程度, 明确有无脑脊液外漏。将口鼻流出物滴于白色滤纸上,若血 迹外周有月晕样淡红色浸渍圈,为脑脊液;或用尿糖试纸测 定,脑脊液含糖而鼻腔分泌物不含糖。结合X线和CT检查, 确定骨折的部位和性质,注意有无昏迷、局灶症状和颅内压 增高等表现。 3.心理-社会状况。病人常因头部损伤而表现焦虑、恐惧 等心理反应,对伤后的恢复缺乏信心。了解家属对疾病的认 识和对患者的关心及支持程度。
医院神经外科颅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

医院神经外科颅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概念】颅骨骨折是指颅骨受暴力作用致颅骨结构改变。
其临床意义不在于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引起的脑膜、脑、血管和神经损伤,可合并脑脊液漏、颅内血肿及颅内感染。
颅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
【临床表现】1.颅盖骨折:常因暴力直接作用于颅盖骨所致,其发生率以顶骨及额骨为多,枕骨和颞骨次之。
颅盖骨折有3种形式,即线性骨折、凹陷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部分患者伴有局部软组织挫伤压痛、肿胀或血肿,少数可有癫痫发作。
2.颅底骨折(1)前颅窝骨折:累及眶顶和筛骨,硬脑膜损伤累及筛窝、蝶窦和额窦,可出现脑脊液鼻漏或眼漏;损伤视神经,嗅神经可产生相应症状。
由于出血和渗血至眶周广泛淤血斑即“熊猫眼症”;以及广泛球结膜下出血、淤血。
(2)中颅窝骨折:脑脊液耳漏,周围性面瘫、失听、眩晕,亦可损伤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而出现各自相对应的症状,还可出现颈内动脉海绵窦漏,颅中窝骨折可损伤下丘脑和垂体柄,出现外伤性尿崩症。
(3)后颅窝骨折: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舌肌瘫痪,伤后1~2 d 出现乳突部皮下淤血斑,以及枕下部肿胀及皮下淤斑,咽后壁黏膜下淤血:另外,枕后部接近颈椎有延髓,通过枕大孔若后颅窝骨折累及枕大孔及颈椎,损伤延髓,严重时则表现为深度昏迷、四肢迟缓、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辅助检查】头颅CT扫描、X线检查可显示骨折部位及类型。
【重点观察内容】1.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及时发现颅内出血等继发损伤。
2.明确是否有脑脊液外漏:观察漏出的血性液体,判断是否有脑脊液外漏,可将漏出液滴于吸水纸上,如在血迹外有较宽的淡黄色浸渍圈,且干后吸水纸不会变硬,既可确认有脑脊液外漏。
有时颅底骨折虽然伤及颞骨岩部,目骨膜及脑膜均已破裂但鼓膜仍完整时,应观察患者是否经常有腥味液体流至咽部写起吞咽。
有脑脊液漏出者记录漏出液的量,及是否逐日减少。
颅骨骨折病人的护理课件

5
处理原则
5.1.1处理原则
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摄片及CT检查,颅骨骨折的 诊断多可明确,但应注意有无脑损伤和其他合并伤的存在。
1.颅盖骨折: (1)单纯线性骨折:无须特殊处理,卧床休息,对症
治疗如止痛、镇静,注意有无继发性病变的发生。
(2)凹陷性骨折:
如凹陷不深,范围不大可等待观察。 如: ①凹陷超过1cm②凹陷小于1cm,但骨折面积大, 易引起颅内压增高③压迫重要功能区,引起神经系统症 状和体征④开放性颅骨粉碎性骨折。应手术复位或摘除 碎骨片 。
扼神经
动眼神
展神 重神
(2)鸡冠
(3)箭板
(4) 耀骨小驾
(1)亩孔 视神经孔(20) 颅前窝(19) 圆孔(18) 卵图孔(17)
(5)视交义前沟
(6)垂体高 (7)破装孔
颅中窝(16) 棘孔(15)
(8)三又神经压迹 (9)内耳门
鞍背(14) 颈静脉孔(13)
(10)舌下神经管内口
(11)枕骨大孔
1.2分类
按骨折的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 颅底骨折。 按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开放性 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按骨折的形态可分为线性骨折和 凹陷性骨折。
病理和病因
2.1 病理和病因
病因是外界暴力。 当颅骨受到外界暴力作用时,着力点局部下陷 变形,并使整个颅腔也随之变形,先是颅骨内板 折裂,外力持续作用,使外板也随之折裂,形成
凹陷性或粉碎性骨折。 当外力引起颅骨整体变形较重时,常在较薄弱
的颞骨鳞部或颅底发生线形骨折,骨折线沿暴力 作用方向和颅骨脆弱处延伸,造成脑神经或血管 损伤及相邻部位的脑组织损伤。
颅底硬脑膜损伤,常引起脑脊液鼻漏或耳漏。
临床表现
3.1 颅盖骨折 ★
神经外科专科护理_一病一品_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护理流程颅骨骨折患者“一病一品”护理框架颅骨骨折护理方案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按骨折部位分为:颅盖骨折、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
其临床意义不在于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所引起的脑、脑膜、血管及神经的损伤,可合并脑脊液漏、颅内血肿及颅内感染等。
因此必须加强对颅骨骨折患者的病情观察,并制定出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一、入院护理1、热心接(1)入院介绍:责任护士再入院当天热心接待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下内容:♦工作人员:责任护士、护士长、主管医师、病友♦病区环境:病房、卫生间、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开水间以及消防通道♦设施使用:床头呼叫器、床头灯、病床、床头柜、储物柜、空调等♦规章制度: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订餐制度。
外出请假制度♦告知提醒: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妥善保管私人物品、不得在病房大声喧哗、吸烟(2)入院评估:评估方法:责任护士采用自理能力评估表、跌倒/坠床评估表、压疮评估表、入院评估单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
护理措施:责任护士根据各项评分结果进行生活护理,告知跌倒/坠床、压疮的注意事项。
(3)专科评估及护理♦正确判断有无脑脊液漏颅盖骨折(1)线性骨折:发生率高,局部压痛,肿胀,病人常伴发局部骨膜下血肿。
可引起:硬膜外血肿、颅内积气。
(2)凹陷性骨折:好发于额、顶部。
多为全层凹陷,局部可扪及局限性下陷区,部分病人仅有内板凹陷。
颅底骨折:因强烈间接暴力作用于颅底所致,常为线性骨折,易引起脑脊液漏,常因脑脊液漏而确诊,可分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
意识障碍评估方法:责任护士根据格拉斯哥评分量表(GCS)进行评估并记录。
根据评估结果及患者自身症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早期迹象,注意有无颅内继发性损伤,警惕颅内出血、继发性脑水肿和癫痫的发生。
颅底骨折的护理措施

颅底骨折的护理措施1. 引言颅底骨折是指颅骨的基底被断裂或受损,常常导致严重的头部损伤和颅内损伤。
颅底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经过专业的护理和临床治疗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本文将介绍颅底骨折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士对患者提供适当的护理和关怀。
2. 护理原则2.1 确定患者生命体征颅底骨折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护士首先应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和体温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2.2 记录详细病史护士需要记录患者的详细病史,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受伤的部位、事故发生的原因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3 高度警惕并及时处理颅内出血颅底骨折时,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
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是否有颅内出血的迹象,例如头痛加剧、意识改变、呕吐等。
一旦发现颅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4 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颅底骨折可能会导致颅内压力增加,影响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护士应该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翻身和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预防肺部感染和其他呼吸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5 调整患者的体位颅底骨折时,患者应尽量保持平卧位,以减少颅内压力,降低额叶和颞叶水肿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体位调整时应避免过度转动头部,以免加重颅底骨折。
2.6 防止感染颅底骨折使患者面临感染的风险。
护士应该注意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局部红肿等感染迹象。
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及护理用品,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可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2.7 心理支持颅底骨折不仅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影响,也对其心理产生不小的压力和影响。
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并尊重患者的情绪和需求,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3. 护理技术3.1 创面护理颅底骨折的创面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细菌感染的发生。
护士应定期更换和清洁创面敷料,并观察创面是否有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
颅骨骨折病人护理课件

颅骨骨折病人护理课件一、概述颅骨骨折不仅仅是骨头的问题,它还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大脑功能。
所以护理颅骨骨折病人需要特别小心和细致,颅骨骨折的恢复过程可能会比较长,这期间病人的生活需要得到全方位的照顾和关心。
首先我们要知道颅骨骨折病人需要安静的环境来恢复,他们的情绪可能会因为疼痛、恐惧等因素变得不稳定,这时候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
同时我们也要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作息、合理饮食等。
1. 颅骨骨折的定义和分类颅骨骨折听起来是一个很严重的病,其实就是头部的骨头出现了断裂或破损。
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头部受到了强烈的撞击或者压力造成的,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病,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定义和分类。
颅骨骨折简单来说,就是脑袋上的骨头骨折了。
想象一下我们的头部就像是一个鸡蛋,外面是坚固的蛋壳,保护着里面的蛋黄。
当这个蛋壳因为某种原因破裂了,就是颅骨骨折。
这种骨折可能会伤及到我们的大脑,所以一旦发现,必须及时治疗。
2.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颅骨骨折听起来很可怕,其实它的发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和行为密切相关。
颅骨骨折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外伤和暴力因素。
比如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慎摔倒、撞伤头部,或者遭遇车祸、工伤等意外事故,都可能导致颅骨骨折。
另外还有一些体育运动中的激烈碰撞,或是因重物砸伤头部等情况也可能引发颅骨骨折。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
那么哪些人更容易遭遇颅骨骨折呢?这里我们要说到危险因素,首先儿童、老年人以及从事高风险活动的人群,比如运动员、建筑工人等,他们因为身体条件或职业原因更容易受伤,因此更容易发生颅骨骨折。
此外还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凝血功能异常等也可能增加颅骨骨折的风险。
因此有这些基础疾病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特别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受伤。
颅骨骨折的发生与我们日常的行为息息相关,了解这些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颅骨骨折的发生。
同时一旦发生了颅骨骨折,我们也要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护理和治疗。
颅骨骨折的护理PPT课件

2024-01-08
颅骨骨折的护理
目录
• 颅骨骨折概述 • 急性期护理 • 恢复期护理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 • 家属参与和健康教育
01
颅骨骨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骨骨折是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 致颅骨结构改变,是颅脑损伤中 的常见类型之一。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随访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促进患者 的康复。
THANKS
注意事项及禁忌食物提醒
避免过度饮酒
过度饮酒可能影响骨骼健康和骨 折愈合,患者应尽量避免饮酒。
控制盐分摄入
高盐饮食可能导致水肿和颅内压 升高,患者应控制盐分摄入,避
免食用过咸的食物。
谨慎选择食物
某些食物如生冷、辛辣、刺激性 食物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颅内压 稳定,患者应谨慎选择食物,避
免食用不利于恢复的食物。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因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意 识障碍、癫痫发作等。严重者可出现脑脊液漏、颅内血肿等并发症。
诊断
颅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是诊断颅骨骨折 的首选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骨折线、骨折类型和并发症情况。X线平片检查对 颅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有限,主要用于筛查和排除其他部位的骨折。
防压疮的发生。
预防深静脉血栓
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活动,促 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
形成。
03
恢复期护理
促进骨折愈合措施
01
02
03
保持伤口清洁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 干燥,防止感染。
合理饮食
颅骨骨折的护理

功能锻炼
对于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以 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以预防肢体僵硬和深 静脉血栓的形成。
功能锻炼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合适的锻炼计划。
04
慢性期护理
观察病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颅骨骨折的主要病因是外伤,如车祸、跌落、打击等。
发病机制
当头部遭受外力作用时,骨骼发生形变,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会发生断裂 或碎裂。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颅骨骨折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检查方法
颅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头部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
02
急性期护理
处理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06
出院指导及随访
出院指导
休息与活动
饮食与营养
出院后,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 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防止再次受伤。
出院后,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 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促进骨 折愈合和身体恢复。
用药指导
复查与随访
出院时,医生会为患者开具相应的药物,患 者应按照医嘱按时服药,不要随意停药或更 改剂量。
协助患者排痰,避 免因痰液堵塞导致 窒息。
防止感染
保持病室清洁,定期消毒,防 止交叉感染。
对于开放性骨折或伤口感染的 患者,应及时进行清创和抗感
染治疗。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医源 性感染。
03
亚急性期护理
观察病情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 压的变化。
颅骨骨折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颅骨骨折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其临床意义不在于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所引起的脑、脑膜、脑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可合并脑脊液漏,颅内血肿及颅内感染。
【护理常规】1.术后体位抬高床头,取半坐位,头偏向患侧,特定体位至脑脊液漏停止3~5d,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硬脑膜裂缝处,促使局部粘连,漏口早闭。
1周内绝对卧床休息。
2.氧气吸入持续或间断给氧,改善缺氧,促进伤口愈合,保持呼吸道通畅。
3.病情观察观察有无颅内感染迹象,头痛,发热,颈项强直,脑脊液颜色、性状、量的变化,体温持续在38℃以上,且有脑膜刺激征,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遵医嘱应用抗菌药及TAT或破伤风类毒素。
4.伤口护理保持局部清洁,每日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或0.5%碘仿棉球清洁外耳道、鼻腔2~4次,加强口腔护理,禁忌做耳鼻道填塞、冲洗、滴药,防止液体逆流而继发颅内感染。
脑脊液鼻漏者严禁经鼻腔插胃管或经鼻吸痰,禁忌做腰穿。
指导患者避免摒鼻涕、打喷嚏、屏气、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以免脑脊液压力骤升后又降低从而使脑脊液逆流。
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积极预防继发性损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肢体功能的变化情况,尤其是颅后窝骨折的患者应注意观察呼吸的变化,防止继发性颅内血肿,条件允许时,可动态监测颅内压,及早发现脑疝征象。
(2)颅内低压综合征的处理:脑脊液大量外流时,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眩晕、呕吐、血压降低等,而且头痛与体位的改变相关,站位时加重,卧位时缓解。
给予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低高位,抬高床尾 20°~30°,指导多饮用温开水,2000~4000ml/d;遵医嘱快速补液,合理使用镇痛药物以缓解症状。
6.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注意劳逸结合,适度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2.饮食指导饮食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
2021年护士资格外科护理辅导:颅骨骨折

2021年护士资格外科护理辅导:颅骨骨折按骨折的形态分线性骨折和凹陷性骨折。
1.颅盖骨折按骨折的形态分线性骨折和凹陷性骨折。
线性骨折伤处可有压痛、肿胀,可同时存有头皮血肿,主要靠颅骨X 线摄片确诊。
凹陷性骨折局部可扪及局限性下陷区。
若凹陷骨折位于脑重要功能区浅面,还可出现神经系统定位病症。
X 线摄片和CT扫描有助诊断。
单纯线性骨折,无需特殊处理,仅需卧床休息,对症治疗。
但须注意有继发性颅内血肿等并发症的可能。
凹陷性骨折,若凹陷性骨折位于脑重要功能区表面,有脑受压症状或大面积骨折片下陷,应手术整复或摘除碎骨片。
2.颅底骨折主要表现相对应区域瘀斑、淤血,脑脊液漏,以及脑神经损伤。
① 颅前窝骨折:眼眶青紫、球结膜下出血呈“熊猫眼征” ,有脑脊液鼻漏或口漏,常伴嗅神经、视神经损伤。
② 颅中窝骨折:耳后、乳突皮下淤血,有脑脊液鼻漏或耳漏,常伴面神经、听神经损伤。
③ 颅后窝骨折:耳后,枕部皮下淤血,脑神经损伤少见。
本身无需特殊治疗,重点在于观察有无脑损伤及处理脑脊液漏、脑神经损伤等合并症。
出现脑脊液漏即属开放性损伤,处理重点在于避免颅内感染、促动硬脑膜愈合。
应使用TAT 及抗生素预防感染,绝大部分漏在伤后1~2 周自愈。
若4 周以上仍未停止,可行手术修补硬脑膜。
若骨折片压迫视神经,应尽早手术减压。
A1 型题1.诊断颅底骨折最可靠的临床表现是(C)。
A.意识障碍B.头皮皮下出血C.脑脊液漏D.颅底骨质凹陷E.脑脊液含血2.颅中窝骨折脑脊液耳漏时,禁忌外耳道堵塞和冲洗的目的是(E)。
A.预防颅内血肿B.降低颅内压力C.避免脑疝形成D.减少脑介液外漏E.预防颅内感染3.诊断颅底骨折的主要依据是(C)。
A.头部外伤史B.软组织淤血斑C.脑脊液外漏D.脑神经损伤E.颅内高压征A2 型题某男,20 岁,不慎从高处掉下,头部着地,伤后数小时出现头痛,眼睑青紫,鼻孔有血性水样液体流出,应诊断为(A)。
A.颅前窝骨折B.颅中窝骨折C.颅后窝骨折D.鼻骨骨折E.面部外伤。
颅骨骨折的护理ppt

功能锻炼
避免刺激
在医生指导下,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 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减少后遗症。
避免外界刺激导致颅内压升高,如避免剧烈 咳嗽、摒弃用力排便等。
04
颅骨骨折患者的达
鼓励患者进行口语表达,从简单的单词、短语到完整的句子进行练习
。
02
听力理解
提高患者的听力理解能力,从简单的声音到复杂的环境声音进行训练
生活护理
休息与活动
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促 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恢复。
营养支持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感染
观察病情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 洁,预防感染发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先兆。
内部原因
如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导致骨折
骨折类型与症状
线性骨折
骨折线无移位,无严重症状,易于愈合
凹陷骨折
骨折片向内凹陷,可能压迫脑组织,出 现颅内高压、脑疝等严重症状
粉碎性骨折
骨折片碎裂成多块,伴有明显位移和颅 内出血,病情危急
穿入性骨折
骨折片穿过脑组织,导致脑组织损伤, 症状严重
02
颅骨骨折的治疗
手术治疗的适用情况
02
对于有明显位移、颅内血肿、神经功能损伤的颅骨骨折患者适
用。
手术治疗的方法
03
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
式,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概述
在患者恢复期间,针对其功能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促进功能恢复。
康复治疗的适用情况
颅骨骨折的护理ppt课件

了解患者对颅骨骨折的认识程度,包 括病情、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心理干预措施
提供心理支持
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患 者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关心和
支持。
实施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纠 正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提高应对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
提供放松训练
教授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 、渐进性肌肉放松等,以缓解 焦虑和紧张情绪。
清洁。
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期协助患 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压疮
定期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 持皮肤清洁干燥。
03
颅骨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理评估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了解患者是否有恐惧、焦虑、抑郁等 情绪,以及这些情绪的程度和持续时 间。
评估患者的认知情况
评估患者的应对方式
了解患者面对颅骨骨折时采取的应对 策略,如积极配合治疗、寻求帮助等。
颅骨骨折的护理ppt课件
• 颅骨骨折概述 • 颅骨骨折的护理原则 • 颅骨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 颅骨骨折的康复护理 • 颅骨骨折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01
颅骨骨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骨骨折是指颅骨受到外力作用 导致的骨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分类
根据骨折部位和程度的不同,颅 骨骨折可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 骨折和粉碎性骨折等类型。
评估方法
通过体格检查、神经功能 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康 复需求。
康复训练指导
运动康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包括 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等。
语言康复
对于伴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应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口 语表达、听力理解、阅读和书写等方面的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骨骨折护理流程颅骨骨折患者“一病一品”护理框架颅骨骨折护理方案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按骨折部位分为:颅盖骨折、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
其临床意义不在于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所引起的脑、脑膜、血管及神经的损伤,可合并脑脊液漏、颅内血肿及颅内感染等。
因此必须加强对颅骨骨折患者的病情观察,并制定出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一、入院护理1、热心接(1)入院介绍:责任护士再入院当天热心接待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下内容:♦工作人员:责任护士、护士长、主管医师、病友♦病区环境:病房、卫生间、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开水间以及消防通道♦设施使用:床头呼叫器、床头灯、病床、床头柜、储物柜、空调等♦规章制度: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订餐制度。
外出请假制度♦告知提醒: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妥善保管私人物品、不得在病房大声喧哗、吸烟(2)入院评估:评估方法:责任护士采用自理能力评估表、跌倒/坠床评估表、压疮评估表、入院评估单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
护理措施:责任护士根据各项评分结果进行生活护理,告知跌倒/坠床、压疮的注意事项。
(3)专科评估及护理♦正确判断有无脑脊液漏颅盖骨折(1)线性骨折:发生率高,局部压痛,肿胀,病人常伴发局部骨膜下血肿。
可引起:硬膜外血肿、颅内积气。
(2)凹陷性骨折:好发于额、顶部。
多为全层凹陷,局部可扪及局限性下陷区,部分病人仅有内板凹陷。
颅底骨折:因强烈间接暴力作用于颅底所致,常为线性骨折,易引起脑脊液漏,常因脑脊液漏而确诊,可分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
意识障碍评估方法:责任护士根据格拉斯哥评分量表(GCS)进行评估并记录。
根据评估结果及患者自身症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早期迹象,注意有无颅内继发性损伤,警惕颅内出血、继发性脑水肿和癫痫的发生。
(2)进一步判断病人是否有脑脊液漏:若病人鼻内或耳内有渗出液流出,首先通知医生,协助检查、判断是否有脑脊液漏。
观察有无颅内感染征象(头痛、发热、颈项强直、脑脊液颜色变化)。
(3)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防止舌后坠,窒息及肺部感染。
脑脊液鼻漏患者禁止从鼻腔吸痰。
(4)开放静脉通路:选用粗而直的血管,穿刺迅速,固定牢靠,做好抢救准备。
(5)日常生活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定时予翻身排背。
不能经口进食者予口腔护理每日2次。
做好大小便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
意识障碍者加床栏,必要时适当约束。
(6)头痛、呕吐等常见症状的护理:保持安静,减少刺激,将床头抬高15-30°,嘱患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予鼻导管吸氧2-3L/min。
遵医嘱准确。
及时应用脱水剂,常用20%甘露醇,使用时同时观察药物有无外渗至皮下,以免发生组织坏死。
二、住院中的护理1、耐心讲责任护士结合“健康教育图册”里的图片向患者介绍。
对闭合性颅盖骨折,若无明显凹陷仅为线形骨折时,单靠临床征象难以确诊,常须行X线平片检查始得明确。
即使对开放性骨折,如欲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骨折碎片进人颅内的位置和数目,仍有赖于X线摄片检查。
颅底骨折绝大多数都是由颅盖部骨折线延伸至颅底而致,少数可因头颅挤压伤所造成。
颅底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平片不易显示颅底骨折,对诊断无所益。
CT扫描可利用窗宽和窗距的调节清楚显示骨折的部位,不但对眼眶及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有帮助,还可了解有无脑损伤,故有重要价值。
本身并不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处理的是致命的并发症。
颅中窝骨折有时可引起严重大量,可因或窒息致死,需要紧急处理。
约占颅脑损伤的15-20%,可发生于颅骨任何部位,以顶骨最多,额骨次之,颞骨和枕骨又次之。
凹陷骨折或粉碎骨折的骨折片,既可损伤脑膜及脑又可损伤脑血管和颅神经。
骨折所造成的继发性损伤比骨折本身严重得多。
要警惕,48小时内应注意观察病情。
若病情加重,应及早行头颅CT检查,及时发现。
若骨折片插入脑内或压迫功能区,引起发作,需及早手术。
颅盖骨折的治疗颅盖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复位。
手术指征:(1)骨折片陷入颅腔的深度在1cm以上;(2)大面积的骨折片陷入颅腔,因骨性压迫或并发出血等引起者;(3)因骨折片压迫脑组织,引起神经系统体征或者。
位于大静脉窦部的凹陷骨折如引起神经系统体征或者也应手术整复或摘除陷入之骨折。
若缺损过大,则应留待日后择期修补。
术前必须作好充分的设备,以防止骨折整复时大出血。
术后应密切观察以防出血。
颅底骨折的治疗多数无需特殊治疗,而要着重处理合并的脑损伤和其他并发损伤。
耳和,不可堵塞或冲洗,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多数能在两周左右自行停止。
持续四周以上或伴颅内积气经久不消时,应及时手术,进行脑脊液瘘修补,封闭瘘口。
对碎骨片压迫引起的视神经或,应尽早手术去除骨片。
护理措施?♦预防颅内感染,促进漏口早日闭合?(1)?体位:绝对卧床休息,半坐位,头偏向患侧;?(2)?保持局部清洁:每日2次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外耳道、鼻腔或口腔。
劝告病人勿挖鼻、抠耳,注意不可堵塞鼻腔。
?(3)?避免颅内压骤升:嘱病人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等。
?(4)?对于脑脊液鼻漏者,不可经鼻腔进行护理操作。
严禁从鼻腔吸痰或放置鼻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做腰穿。
?(5)?注意有无颅内感染迹象:体温持续在38摄氏度以上,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6)?遵医嘱应用抗菌药及TAT或破伤风类毒素。
♦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早期迹象。
?(2)?颅脑外伤后易发生癫痫,病人以意识丧失,全身抽搐作为特征,常伴有尖叫,四肢抽搐,双目凝视,口吐白沫,强直阵挛性发作在短期内频繁发作。
发作时护理应让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呕吐物及时清除,迅速解开衣扣,以软物垫塞上下齿之间,以防舌咬伤,加以床档保护防止坠床,同时加大氧流量,遵医嘱静推地西泮,并注意观察呼吸情况。
肢体抽搐时保护大关节,防止脱臼,骨折,不可强行按压肢体,减少刺激。
详细记录全过程,意识,瞳孔,抽搐部位,持续时间,间隔时间。
?(3)?若脑脊液外漏多,可是颅内压过低而导致颅内血管扩张,出现剧烈头痛,眩晕,呕吐,厌食,反应迟钝,脉搏细弱,血压偏低,立位加重,卧位缓解。
出现颅压过低表现时,遵医嘱大量补液以缓解症状。
常用平衡液或葡萄糖溶液♦饮食指导颅骨骨折病人的饮食要营养丰富、易消化。
不宜进食刺激性和坚硬、需用力咀嚼的食物,饮食要富含高蛋白和丰富的维生素,多吃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2、细心观细心观——“眼观六路”细心观其变、细心观其神、细心观其管细心观其言、细心观其行、细心观其心♦意识状态:反映病情的轻重,重点护理观察项目之一。
♦瞳孔:正常瞳孔直径2-5mm?,对光反应灵敏。
严重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表现为一侧瞳孔明显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同时出现昏迷;当两侧瞳孔散大伴有病理呼吸和脑强直,表示为脑疝晚期。
♦生命体征:重危或手术后患者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
颅内压增高常出现脉搏缓慢而洪大,呼吸慢而深,血压升高,此时要警惕脑疝的发生。
丘脑下部损伤,体温常明显升高。
♦头痛、呕吐和视力障碍:此为颅内压增高的三大主要症状。
躁动不安也常是颅内压增高、脑疝发生前的征象。
♦肢体活动情况:如出现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加重,往往表示占位病变在增大。
3、诚心帮帮助熟悉环境:当病人进入陌生环境、设备对于病人来说非常陌生,使其处于恐惧、忐忑、不安、紧张、无助的状态下,此时护士一句温馨的问候,一双微笑的眼睛,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以使其消除恐惧的心理,缓解其紧张的情绪。
责任护士对患者的语言和行为进行观察,以判断患者的配合程度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并给予疏导。
向患者讲解自我照顾能力训练对康复的重要意义,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急性期患者完全不能自理期间,为患者提供全部个人卫生照顾和生活照顾。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和指导患者逐步恢复部分自理能力,不能自理部分仍由护士完成,最终使患者自理能力恢复至最好状态,树立康复的信心。
与医生共同制定患者的活动方案,帮助患者进行床上翻身,四肢活动,半卧位,坐位到床边坐位,床边站立到行走的循序渐进的康复计划。
护士帮助和指导患者各个阶段的活动,帮助患者第一次坐起和下床,督导患者活动情况,随时调整活动计划。
通过科学运动以预防血栓、压疮、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患者出院时1.、温馨送出院前一天♦审核病人费用。
♦征求意见与建议,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专用调查表)。
♦检查病历完善情况。
♦按医嘱取回出院带药,指导病人正确服药。
♦通知病人做好出院前准备、询问病人需要,并及时解决。
♦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进行出院指导,讲解出院后饮食、活动、复查等注意事项,讲解需要随时就医的症状,内容包括饮食、运动、用药、复诊等内容。
四、患者出院后爱心访出院后3天:首次电话回访,了解病人依从性、基本康复情况、解除疑问、再次对服务质量进行调查等。
四、颅骨骨折专科护理相关知识疼痛评分方法□面部表情评分法:适用于儿童□数字评分法:适用于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