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的“恋月情结”

合集下载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李白与月,因缘甚深,深到简直有点生死相许。

传说李白生于满月之夜,女儿叫月圆,儿子叫明月奴,李白之死也是因“醉入水中捉月”故。

尽管后人考证这些传说不尽可信,但诚如有人指出的那样。

“李白作为伟大的月光诗仙,却’是毋庸置疑的”。

皓月千里,窗前庭院,山川溪谷、松林竹丛,湖畔江岸,诗人精心细品,想落天外。

或悲或喜,亦哭亦笑;时吟啸抒怀,偶黯然神伤;法自然之天趣,得宇宙之空灵――月与李白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

月之与李白,如菊之于陶渊明,梅之于陆放翁,活脱脱诗人的化身!据粗略统计,在李白流传至今的千余首诗歌中,就有多首提到了月。

这些月亮,就时间而言,有晓月、落月、夜月、秋月等;就地点而言,有峨眉山月、长安月、金陵月、洞庭湖月等;就景物来说,有山月、湖月、云月、沙月、石上月等。

至于一般人描述的圆月、半月、弯月等形态不一的月亮和明月、朗月、皎月、浩月等色彩各异的月亮则更不在话下。

此外,还有苦月、寒月、冷月、孤月这些带有浓厚主观情感的与明镜、琼钩、白玉盘等称呼不同的月亮。

月在李白笔下被构建成了广泛而多样的意象,这些意象,有儿童般的天真;有气盛之年的豪情;有耄耋老人的沧桑;又甚至显示了一种朴素温馨、近乎女性的柔情。

仔细研读李白的咏月诗,粗略地把他笔下丰富的月亮内容抽象地概括为自然、情爱、边塞、时间四种意象。

一、月的自然意象月首先就是做为一个自然的审美对象而被人们歌咏与吟诵的。

她深邃美丽、静谧皎洁。

温润深邃的月光世界就是美丽善良的寓意。

从《诗经》中“月出来皎兮,佼人僚兮”至“花容月貌”、“闭月羞花”,一直以来月都就是以一种与太阳精神相对公的审美意象而存有,就是女性和爱情的代言体,加之洁白玉兔、美丽嫦娥的传说,明月意象以其独有的灵性魅力为后世诗词研发了一个韵味性灵而又美妙绝伦的启发源泉。

李白一生结点祖国名山大川,最爱好自然,他常常用山水等各种自然意象去刻画属于自己的'独有境界。

许多自然界的景物,前人曾不止一次地作诗过,但在李白的笔下又存有了代莱缔造,代莱生命,沦为代莱形象。

李白的月亮情结

李白的月亮情结

[word格式] 李白的月亮情结李白的月亮情结李白的闰口邱云古今文人骚客写月,颂月的诗文可谓浩若星汉.若论成就,当首推唐代的诗仙李白了.在李白留给后人的一千余首诗歌中,直接或间接写月的竟有三百二十多首.月亮给了这位诗仙智慧,灵感和创作源泉,其笔下之”月”,各具情态.令人遐思不已.李白观月之细,举世无双.他那支神采飞扬的诗笔,变化莫测,千姿百态.在他的笔下,有明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有孤月:”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有秋月:”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有海月:”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有江月:”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有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有溪月:”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有边月:”边月随弓影.故霜拂剑花99ooo…足见诗人观月之细.李白写月之美,天下独步.月亮是他美好心灵的表露.”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月出峨眉照苍海,与人万里长相随”;”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等一句句月光吟,胜似一幅幅秀丽的图画.李白天性孤傲,蔑视权贵,仕途坎坷,壮志难酬.因此,常借酒浇愁.对月抒怀.”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这是诗人纯洁无瑕的心灵写照;”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这是诗人旷达, 潇洒性格的写照;”众星青天罗,良者独有月”.这是诗人高洁,孤傲心境的描述;”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是诗人怀才不遇,忧郁伤感情怀的缩影;”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是诗人在抒发远大政治抱负和敢古,性//~情.二口于与权贵一较高低的豪迈心志;”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诗人一生嗜酒如命,淡泊仕途,笑傲江湖的真实写照.在李白的心目中.与人万里相随的明月,是圣洁的象征.是高尚灵魂的寄托.因此,在许多诗里,诗人把明月写得妩媚动人,绰约多姿.”秋山绿萝中.今夕为谁明”是”问月”;”琴弹松风里.杯劝天上月’是”饮月”;”屈平诗赋悬明月”, 是以月颂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以月寄情;”明月低头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是以月窥情.诸如此类,气象万千.清冷明亮的月光,不仅在诗中构成一个个优美的意境.而且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丰富情感.李白把月亮当做自己随身的侣伴和亲密无问的朋友.在《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中写道:”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当他得知好友王昌龄遭谗受贬时,满怀为挚友担忧之情写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最能表现他和明月亲密无问的佳作,应算《月下独酌》:”花问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他运用浪漫夸张的手法.以极其丰富的想像力,把月亮,自己与自己的身影聚合在一起,绘成”i人”饮酒图.实属罕见.李白给儿子取名也忘不了月亮,名日:月奴和玻璃.就连李白之死.也相传是他在醉酒之后,”入水捉月而亡”.后人还据此绘下了《李白捉月图》.足见在后人心中,李白的形象是和月亮连在一起的.李白,以其辉煌的诗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他在诗中吟咏的明月.则具有浪漫的奇思和浓郁的感情色彩,构成丰富多彩的奇妙意象.江西省南康市风岗中学(341412)。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其意蕴十分丰富。

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总是将月融于自己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出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继承并发扬了这种写作传统。

在李白笔下,月具有十分丰富的意象,李白的写月诗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李白将明月意象的情感体验趋于深入和精妙,使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月亮主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且对后来如刘禹锡、苏轼等诗人的咏月诗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李白诗中的月意象,首先从李白的诗中归纳有关月的诗歌,进而分类来讨论其诗中月的意象,其次说明李白与月的情缘,更好地明白月亮的特征,从中得出李白写月的原因。

李白一生与明月有着不解情缘,诗人的涉月诗高达400多首,月意象之丰富,意蕴之深邃,表现之突出,艺术之高超,都非他人可及,可以说,李白为中国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月亮在诗人李白笔下,有丰富的象征意象,月亮被高度人格化,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诗也更加生动传神,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

“每当诗人写到明月时,常常把月当作友人、亲人和恋人,把自己的感情向它倾诉,用自己的心灵与它交流,像孩子一样的天真无邪,毫不掩饰地向它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最纯洁、最真诚、最热烈的情感来拥抱明月。

”[1]也由此反映出诗人不苟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李白诗中分类的月意象;第二部分分析李白恋月的主要原因。

本文主要采取分析法和综合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作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注意吸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力求对李白诗中月的意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分析。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使。

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

李白难以释怀的月亮情结

李白难以释怀的月亮情结

74李白虽然每以真情示人,真情待人,但时常会有难言的孤独感、不可言状的自怜自伤感;因为他是天才,是太白金星下凡。

必有用”(《将进酒》),也承认“大道如青天”,只是“我独不得出”(《行路难三首》其二);本不过,他不仅在人世间有许多同样以真情待他的朋友,而且在大自然中亦同样如此。

这大自然中的一位最好的朋友就是月亮。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慧李白虽然每以真情有难言的孤独感、不可二○二○年·第四期文苑漫步75李白︵701—762︶画像︵清殿藏本︶以其一最令人扼腕: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你看他与月,与影(月照人成影),三人共话共乐共歌共舞,虽是“独酌”(月、影皆不会饮),却尽享与天对话、与大自然交流的乐趣——这是一般俗人不得其乐的。

《庄子·在宥》说:“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

当我,缗乎!远我,缗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我与日月同放光芒,我与天地一样长久。

大道迎我而来时,我昏昏的;远我而去时,我是默默的。

人都要死,可是却我可以独存下来。

)李白便是在与月亮对话中体悟到大道(自然与自然规律)的伟力,为能在不称意时可以有“无情”之物(月、影)相伴相随到永远(实为有情)而充满幸福感。

这种从月亮得到的孤而不独的天人之乐是他跋涉人生的坚实后盾和自强源泉。

所以他不断与明月对酒,与明月歌舞,与明月结成了永远的朋友,即其所谓“永结无情游(不沾染世情的纯洁的交游)”。

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据说他妹妹月圆的名字就是他取的。

李白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用乐府旧题所作《古朗月行》诗中回忆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圆。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诗的前半段尽显童真的情趣,也是诗人与明月“永结无情游”的来由与起点。

此后,他看月,玩月,思月,问月,话月,颂月,向往明月而一发不可收拾。

李白与月的不解之缘

李白与月的不解之缘

李白与月的不解之缘在古往今来的诗人中,与月亮结下不解之缘而又经常吟咏月亮者,当推李白。

在太白诗集中,咏月之多达三百余处,足见诗人平生对于月亮的酷爱,乃至死后还留下采石矶乘醉入江捉月的传说。

在他潦倒寂寞的一生中,最可引为知己者,恐怕就是月亮。

他写月与其他作家不同,他把月据为己有,把主观感情赋予自然之月,他用浪漫手法与奇特想象咏月以表达自己理想和情怀,他在诗中勾勒出了一个卓越多姿的月的世界。

他说“屈平词赋悬日月”,其实,他的诗也正如同月亮之纯洁明亮,垂辉千古。

不管是李诗咏月,还是月比李诗,其间确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在2015‘央视中秋晚会即将在江油举办之际,借着中秋月圆江油的兴致,我们就来细数一下李白与月的不解之缘。

爱月之情月是故乡明李白爱月如痴李白为何如此爱月呢?相传是因为他在家乡的月爱寺看了“七星伴月”的奇景,故而发生“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在江油市太平镇月爱村有座寺院,其斗拱筒瓦,飞阁重檐,气势宏大,取“李白爱月、月爱李白”之意,而被称为“月爱寺”。

寺外有口泉井,井深莫测,泉清馨香,每当夜晚,井中呈现出的“七星伴月”之景奇妙无比,故称之为“七星井”。

李白自从被磨针老人的精神启发之后,他在读书台读书,异常刻苦。

有一天,他途经月爱寺,时值傍晚,便投宿寺内,挑灯独自诵书习字。

到了半夜,墨汁用完了,便起身走出寺外找水磨墨。

此时,月正当空,皎洁如洗,远处的村舍朦朦胧胧隐于黛黑色的夜幕之中,清风吹拂,万籁俱寂,好一个月明之夜。

突然,他发现离寺门五六丈处闪着幽幽的银光,格外耀眼。

李白颇觉惊奇,信步寻去,原来银色光芒是从一口圆圆的井里发出的。

他探身朝井中看去,眼前立即出现一幅奇异的美景:一轮圆月在井中如羊脂玉盘,月的周围,有七颗明亮的星星闪烁着璀璨炫目的光芒。

细看圆月,隐约可见嫦娥仙子在月中翩翩起舞,美丽绝伦;玉兔在丹桂树下嬉戏,惹人喜爱。

看着看着,李白不由自主伸手欲揽井之月,却是一场空。

此时此景,令李白思绪万千,不禁诗兴大发,脱口吟道: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谪仙月情结

谪仙月情结

谪仙月情结——漫谈李白生命及诗歌里的“月情结”编辑出版班韩璐瑶 41111182“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最爱余光中这句,将李白生命与月亮的联结一语道破,检阅李白的诗歌,就会发现他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全唐诗》50836首诗中,“月”字共出现11055次,出现“月”字的诗占1/5;其中李白1166首诗中,“月”字出现523次;出现“月”字的诗占1/2。

在诗人眼里,月亮已不仅停留在是天文学意义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人文意义上、文化意义方面。

更直接地说,人类都有的一种“月亮情结”,月中含情,文人借助月亮来表现思乡、思亲、思友、思念故国家园之情;月中涵美,中国文化中的月亮已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灵魂栖息地,带给我们一种“温柔的喜悦”。

此生寄月,终归宿月李白被贺知章称作“此天上谪仙人也。

”与月亮一样非池中之物的他有着积极奋发又潦倒坎坷的漂泊人生和动荡经历,这位谪仙在人间与月相随的大致历程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少年英才蜀中漫游二十六岁以前的蜀中生活时期(701—725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701)。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

李白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城),由于其祖先长期居住在西域,与胡人关系密切,生活、习俗、文化、观念等必然要受当地文化影响,中国古代总是“日”“月”相对,日出东方,月生西边。

因此月代表着西方,李白有个妹妹就叫“月圆”,蕴含对出生之地西域的怀恋。

李白的诗作也常提到月,如《关山月》中"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边。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所描写西域景色中所见的月亮,传达着他对西域的深厚感情,他一生漂泊,不顾念家庭孩子,不为儿女私情所累,豪放不羁,多少与他受到西域习俗文化的浸染有关。

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风流倜傥,豪放不羁,爱好剑术,崇尚游侠的他,在二十五岁前便饱览了家乡蜀中的名山大川,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而言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

李白写月的古诗即情感

李白写月的古诗即情感

李白写月的古诗即情感原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衍生注释:“床”在这里并非指睡觉的床,有的认为是“井栏”。

“疑”是好像的意思。

二、赏析:这首诗描写了秋日夜晚,旅居在外的抒情主人公在屋内抬头望月而思念家乡的感受。

前两句写主人公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之情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

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情怀,充满了对自由、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运用片段:“每逢中秋佳节,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漂泊,望着那一轮明月,心中不由自主地想起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时此刻,我就像那诗中的游子,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和温暖的家。

这月光似乎化作了一条无形的线,将我的心与故乡紧紧相连。

”原文:《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一、衍生注释:“呼作”即称为。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二、赏析:诗的前四句,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

诗人先写“小时不识月”,表明那时候不了解月亮。

接下来用“呼作白玉盘”和“又疑瑶台镜”这两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现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把月亮比作白玉盘,已经是很形象了,可他又怀疑那是瑶台仙人的镜子,飞在青云之上,想象奇特而美妙。

三、作者介绍:李白一生怀有远大的抱负,却始终不得志。

李白诗中的月

李白诗中的月

皎洁的爱恋——李白诗中的“月”意象内容摘要:后人想起李白,便会想起月。

李白是诗中的仙人,千古独步;但若无明月与之相伴相生,仙气便会顿减。

李白爱月,如同爱美人,是一种由形入魂的爱。

什么样的人最幸福?毫未觉悟的人和大彻大悟的人最幸福。

前者是对痛苦一无所感,后者是对万缘看破万下。

李白,恰好有了文人最敏感的特质和最难解的情绪,所以,他对痛苦有着最纤细的感知,因而陷入了痛苦设下的无可逃避的困境,所以他最痛苦。

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不能逃避之时,人的第二本能就是喊痛,所以李白想哭。

他的泪,无人懂。

他的爱,无从寄。

他唯有将一腔心事说给天边月。

对李白而言,明月是友人、爱人、故乡、理想的集中化身,月与他的生命同在。

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气质个性,在其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得月亮这一自然物象与自己内心早已形成的认识相结合,达到“我心中有月,月中有我心”的境界。

李白爱月,是穿越时空之爱。

他的月亮,看透古今、转遍关山,有着沧海桑田的沉厚博大,给人以物我两忘的清凉与宁静。

李白在咏月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幽冷而静谧的月光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李白用他无与伦比的浪漫瑰丽的诗句,对明月倾诉着最为皎洁的爱恋。

关键词:李白明月知己爱物我两忘正文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明月知我心。

如果你找不到知音,就找月亮;如果你找不到理想,就找月亮;如果你找不到故乡,就找月亮;如果你找不到亲人,就找月亮……月亮,是一个万能的倾诉对象,是一个永远的梦中情人,是一面清透的心灵之镜,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永恒不变的情,高远深邃的愁。

月亮是无知无情的,月光是不可称量的,月色是不可久住的,但又是可以真实感知的。

李白作为盛唐诗歌的代表人物,临风独立在诗歌艺术的巅峰,他的仙风侠骨、高洁志向、寂寞幽思,都需要一个听众来聆听、需要一个幻境来沉醉、也需要一个表征来展现;所以,他也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月亮,而且越爱越深。

月亮就是月亮,是人们赋予它情感的色彩;自然就是自然,是人们自顾地对之抒怀;所以,文人笔下的意象,都有作者独有的个性在。

关于李白与月的不解情缘文章

关于李白与月的不解情缘文章

关于李白与月的不解情缘文章关于李白与月的不解情缘文章就像陶渊明喜爱菊花,陆放翁钟情梅花一样,天才诗人李白与月亮有着不解的情缘。

月亮融化了诗人的风格,成为诗人理想的化身。

月亮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使诗人在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中获得了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据不完全统计,在李白的诗集中提到月的诗句不下三百处。

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不仅有灵魂飘逸的物境,更有饱含了作者人格意志的“我境”,物我之境的交融显示出独特的意境之美;而月亮世界里的李白则以其独特的浪漫性渗透这物我之境,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和光明的不懈追求。

李白天生就有一种恋月的情结,他在月亮的世界里不断寻觅,不断探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李白的月亮总是那样细腻,他的“白露垂珠滴秋月”一下就把月亮滴到心上来了。

试想一下,当你自己一个人躺在秋天的原野上,听着白露嘀嘀嗒嗒的坠落,就像满原落着一颗颗玲珑剔透的月亮,随便伸出手,月亮都会站在手掌似的,那是多么浪漫的一种感觉啊!李白的月亮又总是充满着人情味,那美丽的月亮时常像一位善解人意的姑娘,用她轻柔的话语来抚慰人们那颗忧愁的心,同时,她又像一位人生的引路人,令人“轻舟泛月寻溪转”而不会迷途。

即使你被锁在深宫,也可以“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公里人”,让月亮来陪伴你的孤独长夜。

李白爱月,他把一腔的热情都倾注在月亮的世界里。

月亮在李白的点染下变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论时间有秋月、古月;论地点有秦地月、萧湘月;他把月比作飞天镜、白玉盘,并形容为素月、孤月、浩月等;他可以泛月、醉月、寄月、揽月,甚至可以去赊月。

月亮唤起了他不尽的诗兴和灵感,同时,月亮世界里的李白也因此而超凡脱俗,成为一个神仙般的人物。

有时,他是一个五岳寻仙的道士,有时是位“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人,有时是“一饮三百杯”的酒徒,有时是“杀人如剪草”的侠客,甚至还有许多消极、颓废的倾向。

但无论是哪一种,李白人格中那种浪漫洒脱的基本特征是不变的,而月亮世界里的李白正是因为自身的这种浪漫性、洒脱性,才使他克服了现实社会的沉重感和自身的孤独感,使他既沉于世又出于世,如月一般圆润。

谈谈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情结

谈谈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情结

谈谈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情结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不仅文采高妙,形式多样,而且常常涉及到自然景观,其中最常见的元素就是月亮。

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厚重的月亮情结,它们表达了李白内心深处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月亮崇拜。

月亮是李白诗歌中的“至宝”,从《将进酒》开始,就可以看到他对月亮的赞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句话中的明月是指月亮。

这一句诗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的孤独情感,同时也表达了饮酒者想与月亮为伴的愿望。

除了《将进酒》,李白的许多诗句中都有月亮的影子。

比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句诗中的明月不仅仅是描写夜晚的景象,更多的是表达了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情结也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古人对月亮的崇拜。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月亮常常被人们视为神圣的象征,被赋予吉祥、善良、美好的寓意。

比如在《诗经》中,月亮被形容为“皎皎白马,勇夫所安。

”而在《史记》中,月亮则被描述为“天地之间,既分昼夜,复分月作嫁衣之利,使人君能顺受地之阴阳之气而万物生焉。

”可以看出,李白对月亮的情感也基于对月亮神圣的崇拜。

在他的诗歌中,月亮不仅仅是美好的自然景观,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于生命本身的珍视。

总结来说,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浓郁的月亮情结,这些情感既表现了李白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又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和钟爱。

月亮在李白诗歌中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人们对于美好、幸福和生命的追求。

岁月流转,月亮依然在天空中悬挂,一如李白的诗歌永远的流传着。

李白的月亮情怀

李白的月亮情怀

李白的“月亮”情怀
伟大诗人李白很喜欢月亮,对月亮的感情非常深厚。

相传他不仅生和月亮有缘,死也和月亮有关。

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又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下李白;死时,又传说他去水中捉月亮。

就连他的儿子也取名为“明月奴”。

可见他对月亮是多么的情有独钟。

在他的诗篇中,月亮更是占据了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李白的月亮情怀吧。

1、抒发对朋友的纯洁友谊。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诗人得知朋友王昌龄被贬,不能当面相劝,便借月抒情,以月传情,来表达他与友人之间友谊的深厚与纯洁。

2、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流传千古的抒情小诗《静夜思》,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字情深,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家里亲人的思念。

3、表达诗人孤独的情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在这首《月下独酌》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虽然孤独,但不甘寂寞,他无人伴酒,便邀请天上的明月来做伴。

既写活了明月,写活了影子,也写出了自己孤独的情怀。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李白写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311800)浙江诸暨任建洪。

谈谈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情结

谈谈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情结

谈谈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情结李白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是其思想情感的主要载体,诗人将月溶于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

因作者心境的不同,所以月亮这一意象在诗歌中表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1 青天揽月——美好理想的寄托以明月象征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

李白的古体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青天揽月”一句正是其远大志向、抱负的生动反映与形象写照。

诗人生活在唐王朝由鼎盛转入衰败时期,他胸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志向,常以大鹏自喻,他把取得功名看作是轻而易举的事,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主张为了社稷和黎民的利益而奋斗。

即使是遭受到最严重的人生挫折,但也绝不因此而屈服。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向世人宣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为坚持自己的理想绝不奴颜婢膝,表现出对统治者的蔑视和决绝的态度,并坚持寻找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因此“青天揽月”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

2 夜郎伴月——纯洁友谊的象征把明月当成是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象征着纯洁的友谊。

李白在送给好友王昌龄的七绝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心中忧愤、寄以慰藉的诗。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夜郎伴月”寄情于景,对诗友由衷地劝勉和宽慰。

意思是,我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

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

此诗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论李白诗词中明月之情结

论李白诗词中明月之情结

论李白诗词中明月之情结姓名:林燕娜专业:护理学学号:10061078摘要:在中国诗歌精汇情操篇中,描绘明月的诗不计其数,古代诗歌所描绘的明月更是令人赏心悦目。

在诗人的笔下,梦变化无穷、千姿百态。

它可以是清新脱俗之美、游子思乡之美、悠闲旷达之美甚至是忧愁迷离之美,在品读中我们可以走进不同的精神世界,感受李白之所想。

明月,是古代诗词中的诗人笔下的一个意象之一,是传统的诗歌意象,许多流传于世的名诗中有不少诗句将明月与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互相映衬,共同缔造了诗歌更高的境界。

在古典诗词中,由于诗人在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背景下,因此即使描写同一个物象——明月,也会带有不同的内心情感。

想知道李白作品中明月的意涵,下面就让我们到李白诗词的花园里漫步,共同拾取古人对明月的的情感。

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承载思乡之情的明月“明月千里寄相思”,望月思乡是从古自今一个永恒的主题。

而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则是思乡的一种典型的诗歌,思乡在在明月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明月已经成为我们思乡的代名词。

通过月亮这个媒介,人与故乡联系在一起。

在诗中,诗人将明月比喻成地上的霜,当月亮升起的时候,月亮是高挂天穹的,照在异乡更照在游子的故乡,游子却望不见千里之外的家乡,进而产生了丝丝的思乡之情。

但低头时,那满地的白白的霜犹如那一轮皎洁的明月。

这时,那月亮在心理上距离渐渐的缩短,虽然在不同的地域观赏月亮,但无论怎样游子与亲人观赏的是同一个月亮,传达同一份祝福。

当然,除了游子思乡,还有塞外征人的思乡之情。

戍守边疆的将士,面对凄凉辽阔的边关,思念故乡与亲人更是浓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明代胡应麟在评论此诗时曾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

”李白以一贯的浑雄磅礴之气一举将边疆辽阔浩渺的风光尽收眼底。

但恰恰这种雄浑,将将士的思乡离别之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在诗中。

其次,“长安一片月,万物捣衣声。

李白的月亮情结

李白的月亮情结

李白的月亮情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是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曾写道的。

诗人在月下神思飞跃,他将月亮与人生紧紧联系,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恐怕只有这唯美的月光,才是朱自清心中不堪回首的滋味。

文人骚客在月夜总是感触良多,难以说清:或思念,或喜悦,或叹自身际遇等等,他们在月下活跃的思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篇。

李白即是其中之一,他酷爱月亮,这已成为中国史上流传不息的佳话,传说李白的死是“沉酒捉月,遂沉水中”,他于醉酒中跃入江里,与明月作永久的拥抱。

每一位作家在从事创作时,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创作原则,具有自己的审美追求,从而在作品中相应地体现出审美特征。

在所有李白的诗选中,涉及到月亮的占了较大的比例,他把酒问月,发千古之幽思;邀月同舞,挥洒心中之欢娱,他希望与他喜爱的月亮相会于遥远的星空中,可以说“月亮”是李白的审美追求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之一。

i正如陶渊明的“菊”、陆放翁的“梅”一样,李白的“月”融化了诗人的风格,成为诗人理想的化身。

月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使诗人观察世界、体认世界获得了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据统计,在李白诗集中提到月的诗句不下三百处。

“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

”月在李白的点染下变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月亮唤起了李白不尽的诗兴和灵感。

李白的月亮诗蕴藏了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精神,完成了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意志的转变,使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月亮主题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李白的月亮情

李白的月亮情

李白的月亮情作者:王生怀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10期月亮在李白的笔下总是美丽非凡。

月有照见离人的情愫,有温馨怡人的风致,有飘逸脱尘的气韵,有晶莹高洁的品格,能够慰藉诗人悲苦的心灵,使之暂时忘记尘世的纷扰,在静谧的世界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一、李白诗中月亮意象的分类1.表现自己豪放的性格皎洁的月亮在李白笔下显得灵动非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又如《东鲁门泛舟》:“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月下泛舟、遨游太空凸显诗人浪漫洒脱。

诗人爱月,甚至上天捉月,像《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而诗人在月下独酌,醉至三分,把酒问月:“呜呼谪仙,一世之英。

乘云御风,捉月骑鲸。

”形象地概括了李白豪迈奔放的性格特征。

2.表现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李白一生不得志,屡遭打击。

如《玉壶吟》云:“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他在酒后月下拔剑而起舞,高歌泪下,何等悲壮!《长相思》中“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则用比喻的手法烘托自己被迫离京后的痛苦心情。

3.表明自己怀瑾握瑜的品质如《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诗人驰骋想象,视明月为朋,邀明月做伴。

在诗人郁郁不得志之时,大概只有洁白的月亮才最能体现自己如月般冰清玉洁、怀瑾握瑜的节操。

4.表现纯洁高尚的友情李白常在诗中,借月抒情,来表现朋友间友谊的纯洁与高尚。

在《哭晁卿衡》中,诗人写道:“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将日本友人晁衡比作明月,把晁衡海中遇难比作明月沉碧海,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真挚的痛悼之情。

5.表达对底层百姓的关爱如《捣衣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通过描写妇女月夜为亲人捣衣之事,表达了她们对远征丈夫的深切思念。

李白对思妇这样的普通民众的疾苦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希望唐王朝不再穷兵黩武,让百姓享受天伦之乐。

李白的诗词与月亮情缘

李白的诗词与月亮情缘

李白的诗词与月亮情缘读李白的诗,不能不呤他的月亮诗。

就像陶渊明喜爱菊花,陆放翁钟情梅花一样,天才诗人李白与月亮有着不解的情缘。

李白喜欢借月抒怀,表现他狂放的性格,开阔的胸怀,表现他渴望自由的思想;借月对理想境界的创造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探索与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批判;诗中描写明月,总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体现出诗人人道主义思想感情。

李白留下的诗中,竟有三百二十多首与月亮有关。

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月亮是这样连着人他的心与情: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与怀古心这首诗出自《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全诗从酒到月,从月到酒;从空间感受到时间感受。

将人与月反复加以对照,又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

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

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

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

怀古诗句还有象“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苏台怀古》)等。

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与故乡情这是首在中国妇孺皆知的名诗。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浪漫主义诗气,豪放飘逸诗风,想象丰富。

诗人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广泛漫游,到处游历,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游子思乡之情,思亲之念无时不刻地萦绕着其心中。

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情结通用1篇

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情结通用1篇

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情结通用1篇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情结 1李白一生创作的诗歌巨多,在其千余首诗歌中,咏月诗成为其主要的诗歌题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一直是诗人钟爱的歌咏对象。

诸多文人骚客写月、颂月的诗文浩若烟海。

无论是浪漫诗人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还是禅宗诗人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明,亦或是豪放词人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惆怅。

月亮总是撩拨着诗人敏感的心弦,承载着无尽的悲欢离合,深情款款地走入诗人的创作情怀,成为文人墨客心中一道独有的精神寄托。

而其中,颂月诗最多、成就最为卓著的诗人当属唐代诗仙李白了。

月亮给了这一旷世才子以非凡的创作灵感,使其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的艺术精妙,诠释了文人雅士高洁的精神信仰,留给后人以宝贵的精神盛宴。

李白是一位罕见的天才诗人,其一生诗作近千余首,其中,写月的诗句不下三百处。

正如陶潜爱“菊”、陆游爱“梅”一样,李白爱“月”的情结到了近乎狂热的程度。

月亮唤起了这位诗仙过人的智慧和创作的灵感,活跃在诗人的笔端,给读者营造出一个个气象万千、灵动逸趣的美学境界;它也熔铸着诗人的风骨与精神,成为诗人一生理想的浪漫化身和卓然不群的人生见证。

正如李白所云:“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

”诗、酒、月成为李白一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李白诗歌的美便是缘于这样一番诗酒逍遥、月色空�的美好情韵。

__作家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寻李白》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高度评价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个性特征、旷世俊逸的诗歌才华和执念于其心的永恒的月光情结。

沐浴着高洁之光的李白诗无疑给后人留下太多值得欣赏与品味的价值。

一、如明月般空灵的旷世才情李白之人千年难遇。

有言道:“千古才情,李白八斗。

”李白一生诗歌成就斐然,其旷世的才华令人惊叹。

李白写月之美,可堪天下独步。

月亮是他美好心灵的表露。

李白颂月之诗清新俊逸、飘然不群、潇洒浪漫。

纵论李白与月之情愫(一)

纵论李白与月之情愫(一)

纵论李白与月之情愫(一)肖旭【摘要】作为一位天才诗人,李白的月亮诗创造了一个迷离浪漫的境界,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精神。

李白用月亮作为载体,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完成了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意志的转变,使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月亮主题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光明的追求。

【关键字】李白咏月情愫新境界月亮与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月出》,抒写月下怀念美人之情,可以说是写月亮最早的一首诗。

朱熹认为“此亦男女相悦而想念之辞”,一言中的。

此诗除了相思之情别无其他意思。

“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三句写月,意义相同,都是写月亮的洁白与明亮。

在反复的吟唱中,在明亮洁白而美丽的月色下,美人更显俏丽,更显窈窕动人。

因此,更能引起爱慕者的思念。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里,当写到他在“漫漫而修远”的路上“上下求索”自己的理想时,就是“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说:让月亮在前头开路,让风神在后面快跑跟随),表现了诗人瑰丽的想象。

诗仙李白一生创作的上千首诗中,竟有320首是写月亮的。

在蘅墉退士编,章燮注疏的《唐诗三百首》共收录李白诗作33首,其中16首与月亮有关;在陶今雁所著《唐诗三百首详注》中,李白诗作入选29首,写月之诗有15首。

以上两组数据说明:在李白诗作中,写月之什较多。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不过是偶然现象罢了!这是偶然吗?不,决不会只是偶然现象。

李白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品味李白的诗歌,就会发现他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

正如陶渊明的“菊”、陆放翁的“梅”一样,李白的“月”融化了诗人的风格,成为诗人理想的寄托。

我们来看看月光世界里的李白。

纵观李白的一生,有喜也有悲,有愁苦也有狂放,有豪放也有孤独。

在他身上兼具多重性格。

当他信心满怀时,他“欲上青天揽明月”;当他壮志难酬时,“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当他忧思难遣时,他“举杯邀明月”;当他思念家中的妻儿时,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 白诗中爱情的隐喻有哪些

李 白诗中爱情的隐喻有哪些

李白诗中爱情的隐喻有哪些李白,这位被誉为“诗仙”的唐代大诗人,其诗作风格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在他众多的诗篇中,不仅有对壮丽山河的描绘、对人生理想的抒发,也蕴含着对爱情的独特表达。

虽然李白直接描写爱情的诗作相对较少,但通过深入研读,我们仍能发现其中诸多爱情的隐喻。

首先,明月常被李白用作爱情的隐喻。

在他的诗中,明月既高远又清冷,恰似那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

例如《玉阶怨》中的“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诗中的女子久久伫立在玉阶上,直到露水浸湿了罗袜,回到屋内放下水晶帘,仍痴痴地望着那一轮秋月。

这里的明月仿佛就是女子心中所思念的爱人,高远而难以触及,只能远远凝望。

明月的阴晴圆缺,也如同爱情中的悲欢离合。

有时它圆满明亮,象征着爱情的美满;有时它被乌云遮蔽,又隐喻着爱情的波折与阻碍。

其次,流水也常常承载着李白对于爱情的隐喻。

流水一去不返,恰似那逝去的爱情,无法追回。

在《长相思·其一》中“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诗中的渌水波澜,滚滚向前,就如同那无法停留的爱情,一旦错过便难以挽回。

而流水的连绵不绝,又似那绵绵无尽的相思之情,永不停息。

再者,桃花也是李白诗中爱情的常见隐喻。

桃花鲜艳美丽,却花期短暂,容易凋零,正如爱情的美好而又脆弱。

在《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虽然诗中未直接提及桃花,但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春景如画的时节,桃花绽放,而女子的思念与哀怨如同那易逝的桃花,美丽却又令人心生怜惜。

桃花的盛开与凋零,也象征着爱情的起起落落,充满了无常和变数。

此外,李白诗中的飞鸟也蕴含着爱情的隐喻。

飞鸟自由翱翔于天空,却又居无定所,仿佛那飘忽不定的爱情。

在《古风·其四十一》中的“朝弄紫泥海,夕披丹霞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仙李白的“恋月情结”摘要:李白,一生佳作无数,在他许多的诗歌中,有这样的一个特点,就是“寄情明月赋诗章”。

在流传到现在的千余首诗歌中,就有327首之多的写到。

一轮明月,在这些诗歌中,无不了包含了诗人真切,丰富的思想感情。

细细欣赏李白诗中的“月”,不仅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独成一派的艺术风格与写作手法,还可以增进对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理解。

继承传统文化,只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创造未来,可以延续中国灿烂的中华文化,为此,我们更应当对传统文化的精华,对诗仙李白的诗歌做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关键字:李白月抒发情感意义诗仙李白的诗歌,独成一派风格,因其拥有丰富,浪漫的主观想象,雄伟壮丽的形象体系和恢宏大气的夸张手法等鲜明的特点,可以流传千百年,屹立于中国诗歌史上。

而明月,通常就是李白诗歌经常歌咏的对象,于是清代文学家叶夔就曾经说过:“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李白寄情的这一轮明月,永远明亮,高悬于长空,分明是诗人那颗坦荡高洁,恃才傲物的心灵的象征。

一,“恋月情结”是传统历史文化的积淀明月,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就是民歌以及无数文人骚客的歌咏对象,他们或触景生情,感发志意;或寄情于景色,借景抒怀。

例如早在《诗经.陈风.月出》就说:“月出皎兮,美人缭兮”,在这里,以皎洁的明月喻比美人的娇好容貌,惟妙惟肖,令人叹绝。

又如在汉代的一个五言古诗中,也寄托于明月:“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叙写游子由月引发思乡之情,其情其境,又使人感伤不已。

到了唐朝,著名的《春江花月夜》更是成功的描写了春天江畔上的月下美景,融合了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从而成为千古的绝唱。

在诗中,描摹从月升到月落的整个过程,随着景色的不断变化,于是就有了自然地驰骋想象,从而抒发情感。

总的看来,它就像一首月夜幻想曲,对宇宙的无限,人生的短暂的思索,对人世间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心理描写,深刻而细微,却又哀而不伤,于是我们在阅读时,因其美而忘其苦,感受到一种奋发的力量。

难怪闻一多先生也在感叹“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诗情画意,清幽感人,可以随有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超越呢,唯独李白。

二,诗仙笔下“月”的情感面对长空的明月,或阴或晴,或园或缺,而李白面对皎皎明月寄情明月赋诗章,抒发情感不同,作用不同。

2.1抒发诗人无尽的思乡之情总所周知,哙炙人口的《静夜思》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思乡。

除了这首以外,表现思乡的还有很多,如《太原早秋》里的“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里的“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诗人以清新俊美的峨眉山月代指家乡,并且亲切地称呼为“君”,把家乡比喻为月亮,把月亮与家乡当作人来称呼,从而使家乡有了一个活泼美丽的载体,一个感情深挚的物象,抒发了对家乡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中的月,不仅让人思乡,而且千百年来,成了故乡的代表,比如在诗歌“与人万里长相随”,照沧海、照黄鹤楼、照长安陌、照秦川,直至诗人返乡,“归时还弄娥眉月”。

诗中所表达的对明月的感情,超过了《静夜思》中的观月思乡。

2.2抒发怀才不遇的惆怅与苦闷李白“授笔成文,婉丽精切。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伺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这样由于受到杨贵妃的阻止,唐玄宗终于还是放弃了给李白官职的打算。

李白明白自己也无法被帝王所容纳,只能自己独自的离去。

奸臣当道,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自然使得李白心情异常的沉重,难以排解。

这在他的诗歌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万里浮云卷碧海,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这一轮孤悬夜空,放射着凄冷寒冷的明月,正是处于小人当道、谤言蜂起的污浊社会,仍坚持清高操守的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

又如《古风》中“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诗人塑造了光明峻洁的鲁仲连形象,借以表达自己崇高的人格追求。

这两处明月,或直接比衬诗人的自我形象,或间接比喻内心的理想追求,异曲而同工,流露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由于不被现实理解,李白只好把他的心灵向大自然敞开,以明月为知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月亮成为诗人倾诉内心苦闷、解除内心烦恼的知心朋友,显得亲切可爱、温柔感人,闪现着人情美的光华。

2.3以明月在载体忆古抒怀在诗歌中,李白已经点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由此可见,借明月忆古抒怀,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了。

在《苏台览古》中“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找吴王宫里人”,在诗中写了古人当年的事,却昔日歌舞场,今天成了荒台,于是联系到当时唐玄宗的所为,其中借古讽今的味道就不难体味了。

类似的诗歌还有,“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应念投江客,空余吊屈悲”,虽然时隔千年,李白对屈原的才华情操极为仰慕,对屈原的身世不幸感到叹息:“屈平辞赋悬明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对屈原辞赋的评价,如同屈原在《涉江》里所说的,“与天气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而当年楚王寻欢作乐的台榭则早已颓废只留下荒丘。

又如“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意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峨眉憔悴没胡沙。

生令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王昭君故事的想法。

在以上的诗歌中,诗歌的感情流露情切,爱憎分明的情怀强烈的表现出来。

2.4借“月”描写戍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自古以来,战争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王朝,战争是强加给贫苦百姓身上的苦难,难以摆脱。

由于戍边征战,有多少的男儿与妻子,儿子别离,背井离乡。

一轮明月照九州,自然也就为古今往来咏叹戍边战士思乡的寄托,并由此留下了无数感人的诗篇,但是李白也不例外。

《关山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首先以“明月出天山”描绘了西北塞外的景色,就写到了“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乡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当然在面对戍边问题上,李白也有自己积极的看法。

他就高度的赞誉汉代的名将霍去病,“骏马似丰飚,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骠姚”,从此可以看出来,李白并不否定戍边生活的艰苦,“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但李白肯定了征战了将军,战士,以自己的艰辛换取了国家的安定,于是联想到国家安定繁荣的景象,“长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天的长空张高悬皎洁的明月,却不见有人来赏月。

千家万户都传出了赶制冬衣的声音,其实也就传来了万户千家源源不断的思念,远在边关的情人。

但愿有朝一日能永久平定骚扰边境的敌人,这样的话,身边的亲人就不用再远征。

三,李白“恋月情怀”的意义李白诗歌涉及到月亮的,有327首之多,而且其中的许多诗,在境界上极为阔大壮观,也典型地反映了诗人的性格特征,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

“他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最感亲切的东西是月亮”。

在李白的咏月诗里,诗人他那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洒脱的气质,得到了自然真切的表现,尤其是那飘逸不群的谪仙气质,更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比如在《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中“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所描绘的阔大、纯净的湖面,渺远、美好的传说,如画的情韵与境界,表现出了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

由于李白的吟咏,月和酒已成为他的象征。

酒自然是诗仙李白的象征。

而李白对月亮的情有独钟,他那“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的传说,他的数量众多、个性鲜明的咏月诗,使得月亮成了他的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

李白的“恋月情怀”所表现出的巨大人格力量、个性魅力和艺术特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宋代苏轼、辛弃疾、张孝祥等人的咏月词,在想象的丰富奇特、境界的开阔恢宏、艺术手法的圆融高妙以及句法特征等方面,就与李白的咏月诗异曲同工。

下面就举例说明: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到:“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又在《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宋代苏轼在著名的《水调歌头》因其磅礴的气势,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流传千古,而且在其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排空直入的奇崛问法、“起舞弄清影”等句表示自己顾影自怜、足以见到他收到李白极大的影响。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对月境的摹写,可以说是深得李白咏月诗雄奇阔大美的神髓。

其得李白咏月诗之妙者有三:其一,在词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等句,描写了水天辉映、上下通明的自然景象,其境界浩渺开阔颇类李白咏月诗;其二,在词中,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可谓深得李白咏月诗空灵晶莹、超拔高洁之神韵;其三,在词中,“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等句所展现的人格魅力———遭遇偃蹇却光明磊落,驱遣天地万物、尽挹西江的豪举,使词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占据了画面中心,充塞于天地之间。

这种张扬个性、超尘绝俗的凛然风骨,确与李白一脉相承。

所以,有学者说:张词既学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又“兼容李白诗的浪漫精神”,“以自在如影,表里俱澄澈”等句,描写了水天辉映、上下通明的自然景象,其境界浩渺开阔颇类李白咏月诗;其二,在词中,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可谓深得李白咏月诗空灵晶莹、超拔高洁之神韵;其三,在词中,“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等句所展现的人格魅力———遭遇偃蹇却光明磊落,驱遣天地万物、尽挹西江的豪举,使词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占据了画面中心,充塞于天地之间。

这种张扬个性、超尘绝俗的凛然风骨,确与李白一脉相承。

参考文献[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朱箴元.《寄情明月赋诗章》,[J].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4] 杨朝红.《李白诗中月意象的文化意蕴》,[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