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巴彦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摸底考试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巴彦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摸底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8题;共20分)

1. (6分) (2019高三上·北仑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新近出版的随笔集《燕园困学记》中,温儒敏作为一位“老北大人”的深情与热肠跃然纸上。

《燕园困学记》中有逸闻,有趣事,但也更有对燕园甚至中国学界近四十年历史的写照。《燕园困学记》辑三“聊书”,收录的大部分是温儒敏写作于燕园的学术随笔,与他的学术著作相映成趣。(甲)他写此类文章的开笔之作是评论萧乾《搬家史》的《可作野史读的‘搬家史’》一文。(乙)在他看来,萧乾此书“牵连着三十多年来的社会变迁,从中可以看到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史”。无独有偶的是,辑一中的《书香五院与》与《北大“三窟”》也写到了北大中文系与温儒敏自己的“搬家史”。(丙)而从这两篇文章以及《燕园困学记》中其他带有“写史”意味的文字中,何尝不“可以看到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史”?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跃然纸上

B . 甚至

C . 无独有偶

D . 何尝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2. (2分)下列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①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放荡)

③延伫乎吾将反(久久) ④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谦称)

⑤进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参政) ⑥忍尤而攘诟(排斥)

⑦宁溘死以流亡(突然、忽然) ⑧苟余情其信芳(苟且)

A . ①③④⑤⑦

B . ①③⑤⑦⑧

C . ②④⑥⑧

D . ①③④⑥⑦

3. (2分) (2018高一上·石嘴山期末) 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 . 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

C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欲呼张良与具去

4.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弟子不必不如师

B . 学不可以已

C . 古之学者必有师

D . 吾从而师之

5. (2分) (2018高一下·黑龙江期末) 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④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⑤引佩刀自刺

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⑦相如闻,不肯与会

⑧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⑨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⑩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A . ①②/③⑧⑩/④/⑤⑥/⑦⑨

B . ①/②/③/④⑩/⑤⑥/⑦⑧/⑨

C . ①②/③④/⑤⑩/⑥/⑦⑧/⑨

D .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⑨⑩

6. (2分) (2019高三下·唐山模拟)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践阼,走上阼阶主位,常指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东面的主阶称为“阼阶”。

B . 畿,古称王畿,指王都管辖的方千里地面,汉称京畿,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C . 祠,供奉皇家祖宗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而为活人建立祠的称为“生祠”。

D . 田秩,指田禄,泛指俸禄。先秦卿大夫的俸给来自采地或公田,故称田禄。

7.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空白/空隙数轴/压轴发现契机/锲而不舍

B . 对应/应答藏书/矿藏迎刃而解/解甲归田

C . 恶名/憎恶缥缈/漂白扛起重任/力能扛鼎

D . 类似/似的奇数/奇怪粲然一笑/璀璨夺目

8. (2分) (2019高一下·慈溪期中) 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B . “有些靴子,”他慢慢地说,“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C . 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

D .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

9.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

袁济喜

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中。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获得直接的表现。汉魏以来,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展开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人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心理的表征。钱钟书先生曾在《诗可以怨》一文中指出,六朝人认为审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的审美蕴涵。中国古代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种统一又以审美体验为中介。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