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的伤疤读后感十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卫的伤疤读后感十篇
《大卫的伤疤》是一本由苏珊•阿布哈瓦著作,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3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卫的伤疤》读后感(一):一个家族的分散聚合,巴勒斯坦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一个家族的分散聚合,巴勒斯坦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个世界的人民要承受多少的苦难,才能够有一丝安宁的生活,简单的幸福。生活的那些残酷,直接得不管你接不接受。只是,我依然相信,相信,存于人心的是:真善美,以及那跨越一切国籍,政治,宗教的,只是对人,人本身的爱!--《大卫的伤疤》读后感《大卫的伤疤》读后感(二):换一种目光看巴勒斯坦
书写的很好,翻译也很流畅,无论是一开始温馨的家园生活,还是后来的家国破灭,小说的描述非常具有画面感,很能引人入胜。
但是整部书看得异常缓慢,主要是作者用相当纪实性的手法去描述情节的发展,因为情节的日趋沉重,整部书的气氛格外压抑。
如果你想看一本轻松愉快的书,那它不是你的选择,但是,它的确值得你找个时间,静静地、慢慢地读下去,你会换个角度看巴勒斯坦人,多点了解这个苦难的民族。
大卫虽然不是故事的主人公,但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大卫
的伤疤,就是巴勒斯坦人心中的伤痛。
《大卫的伤疤》读后感(三):非常喜欢
非常喜欢,翻译得很流畅。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生命的一文不值,尊严的一文不值,即使我生长在一个没有硝烟、可以温保的地方,也无法沾沾自喜,人类是一个整体,那一部分痛了,这一部分早晚也会疼痛。看着书,会羡慕主人公曾经拥有的家园和土地,毕竟现在这里从来不可能出现三代人都在一个地方生老病死,我们生下来就是浮萍,没有从心底里长出来的骄傲;会想像如果自己面对那么多死亡,会不会疯掉,会不会不断在心里默念:我要活下去,我要活下去。悲凉、宿命、无可奈何,但又有那么多的纯净和美好,所以欲罢不能。
《大卫的伤疤》读后感(四):还好,他们有信仰
看完了,心里难受了一阵。
每个峰回路转,每次他们的相聚都以为结局会是越来越好,故事却在阿梅尔的家人一个个离去中发展,最后是她的离去。
从来没有太过关注中东,不太关注巴勒斯坦,以色列,黎巴嫩,阿拉伯。看完书,默默地想了很久,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我们,常常以为只有我们的国家有过南京大屠杀,只有我们受过那般痛苦的战争经历,通过这样的文字就能让我们在心里痛哭,那么他们呢?在绝望中等待?还好他们有安拉,他们许过千万次的愿望,他们想要回家?没有巴勒斯坦的土地就没有他们的家园,他们的家园被侵占,被摧毁。而他们的信仰的中资却开始强烈的生长。
愿世界和平,盼你们安好。
《大卫的伤疤》读后感(五):那些淹没在历史中的喜怒哀乐
1、当生死不是自愿选择的时候,那些忧伤释放在哪里,对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家园的热爱,被撵走成为难民,这些忧伤放在哪里?记得书中一句话,巴勒斯坦人的哀愁是可以动摇石头的。
2、当初以色列建国的时候,除了想给犹太人一个自己的国家外,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嘛?因为自己历史在这里,就抹杀别人的记忆嘛?或者真的绝对强硬反而是一种仁慈,直接不留后代的屠杀,比驱逐要有效许多?虽然残忍但是是快速的解决。历史上战败民族的抹杀也是发生过的。最难的时候就是现在这样势均力敌,以色列后面的犹太银行家,巴勒斯坦民族的石油巨佬,双方都是为神而战的时候,那些感情放在哪里?
3、最后眼泪流在了那一句话上,阿梅尔,你名字中间的长元音代表着希望
4、当当活动送的书,比我认真选购下单去买的书好看很多,最后译者的话看一下,更理解翻译工作及理解什么是语境。谢谢你们把这样的故事带过来。
《大卫的伤疤》读后感(六):以暴制暴的悲哀
对于这本书,任何溢美之词都不为过,编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追风筝的人》之后又一部描写伊斯兰社会的小说,但在我看来,这本书不管在语言驾驭上还是历史环境渲染方面都远远高于《追》,通读此文,不仅让读者们了解巴以冲突的前因后果、领略伊斯兰世界的风土人情,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此书,读者可以在背叛救赎之中了解战争的可怕,和平的意义。之前的我曾长时间在欧洲求学,见多了街上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阿拉伯小青年,
也一直对卡布、罩袍背后的伊斯兰妇女充满畏惧之心,更不用说遍布全球的恐怖主义。但通过此书,我了解了巴勒斯坦人民背后的辛酸,以及他们为夺回家园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当然,任何背景前提下的恐怖行径都不值得被原谅,但至少我们可以了解他们是如何走向魔鬼征途,并了解从天使到魔鬼的心路历程。不管是以色列的犹太族还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追根结底,都是一群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可悲的是,犹太人因为被纳粹伤害而伤害阿拉伯人,为了免除自己的无家可归而让他人无家可归,一群可怜人继续用致使他们可怜的暴力冲突解决问题,让更多原本幸福的人变得可怜,这是多么无奈的结局。
《大卫的伤疤》读后感(七):人类的伤
买书的时候,看书商推荐说这本书是“至今唯一一部完整浓缩1948年以来巴勒斯坦苦难历史的小说”。是不是“唯一”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是“大卫的伤疤”,因为一半多的内容中大卫都不是主角。从中文版透露的信息来看,似乎英文名是“Mornings in Jenin”。小说文笔优美、细致,带着婉约的忧伤和一种隐藏的力量。
大卫的伤疤,不是在脸上,而是在撕裂的身份里,被历史和社会强行割裂的爱里。他的这种伤是个体的特例,但仿佛正是这个地区的现实写照。一方面,这本书打开了一扇门,让读者看到那些曾被视作“恐怖分子”的巴解组织成员的作为“人”的一面,他们的历史,家庭,成长,爱和梦想。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单纯地指责作为入侵者的犹太人。在阿梅尔面对枪口的瞬间,她的恨消融了,她终于不需要再压抑自己。“因爱得救赎”。
我常常想耶路撒冷的存在,是上帝留给人类的警示吗?如果他真的存在的话。人类的伤,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我们互相制造的。而这些伤口的愈合,除了时间,还是要靠人类自己来相互付出和给予。
前几天看新闻,说巴勒斯坦第一次作为一个国家加入了联合国的一个组织。只想祝福那些伤痛的灵魂。
《大卫的伤疤》读后感(八):橄榄树下的眼泪
用了三天时间拜读了《大卫的伤疤》一书,夹杂着喜悦、崇拜、无奈、愤怒等多种感情色彩和矛盾心理看完了此书,以前在新闻里播放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一直民族矛盾感到困惑,一直认为这只是两国政治统治者决定的,人民只是受害者,所以就没有过多的感触,但是看了此书过后,我在网上也差了一些资料,我感到了清晰和无奈。
书中讲诉了巴勒斯坦一家四代人所受的痛苦,这个家族只是这个国家的缩影,对于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家而把他们从自己的领土里赶出来,并且圈点进行种族杀戮,橄榄树一直是里面的主线,他是巴勒斯坦人民心中的象征和图腾,而以色列人正用他们的贪婪一步步蚕食着这个弱小的民族。
也许在那是特殊的历史时段,美苏的争霸才是罪魁祸首,以美国和英国为后台的帝国主义支持着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国家的建国,目前我对于他们想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内心也没有排斥,但是到后来,以色列搞起了种族圈点屠杀我表示很无奈,因为犹太人刚从纳粹人手中得到了解放,又用相同的形式干起了相同的勾当,这简直就是暴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