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关系到毕业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保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第三方评价机构应运而生。本文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的问题。

一、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和体系,但这些标准和体系往往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因此,需要一个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评估,从而保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估方法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且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符。一些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

1.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毕业生、教师及雇主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反馈。

2.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调研了解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3.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了解高职院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果和表现。

以上评估方法可以相互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评估体系,从而更全面、更科学地评价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1.教学质量:教学能力、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方面。

2.科研水平:科研成果、科研能力等方面。

3.社会服务:与企业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等方面。

4.毕业生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薪资水平等方面。

以上评估指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估,并形成综合评价结果。

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

2.收集相关信息,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

3.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形成综合评估报告。

4.将评估结果反馈给高职院校,并提出改进建议。

5.根据高职院校的改进措施,再次进行评估,并形成改进报告。

以上工作流程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五、结语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三方评价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估,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改进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科学地评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从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研究,不仅有利于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也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是指由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机构或个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和监督。具体而言,第三方评价机构通过收集、核实大量有关数据和信息,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学生学业发展等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具有很多优点。首先,第三方评价机构独立于高职院校之外,具有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方法,避免了高职院校对自身评价的主观性和自我保护。其次,第三方评价机构具有丰富的评价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对高职院校的评价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最后,第三方评价机构能够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对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和方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涉及多个方面,如教学质量、学生发展、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涉及多个层面,评价的数据和信息也比较复杂,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收集和处理,进一步增加了评价的难度。 因此,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应综合考虑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教学特点、地域差异等因素,选取涵盖面广、可操作性强、区分度高的指标。同时,应注重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整体性,避免指标间的重复或相互矛盾。在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评价等方式,收集和整理评价数据和信息,进一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总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研究对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展评价工作时,不仅需要注重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科学与系统性,也需要保证评价机构的独立性,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为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有效支持。

高职模具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职模具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摘要:该文建立行业组织、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高职模具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将毕业生社会声誉、就业质量、学校教学管理、企业满意度、个人发展空间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高职模具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Abstact:In this paper,the third-par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talent tranning quality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mold specialty which the industry organizations,employers,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are participate in is established.In this evaluation system,the social reputation,the quality of graduates employment,the school teaching management,the enterprise satisfaction,the personal development space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talent tranning quality.Thus,the talent trann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is gradually formed in which the school as the core,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education as the guide,the society as the participatio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mold specialty;Third-party;Talent tranning quality;Evaluation system 当前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而教师、教育管理部门成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三维度”评价诊断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三维度”评价诊断体系研究 近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院校被寄予了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期望。从国家层面来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高职教育更是占据了“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水平,促进劳动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的角色。如何科学地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摆在高职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三维度认识,包括教育过程维度、成果维度和社会反响维度,对这三个维度进行诊断,建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诊断体系。 一、教育过程维度 教育过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高职院校应具备严谨的教育过程,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教育过程维度主要从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师资队伍三个角度进行评价。 1. 课程设置评价 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首要环节。评价时需要关注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全面性、连贯性等因素。同时,要考虑教师的教授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确定课程的目标和科目所需要的知识体系。评价指标包括课程的目标是否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教材和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各科目之间是否具有连贯性等。 2. 教学质量评价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评价教育过程的重要依据。教学质量体现了教学过程中严谨、科学、规范、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能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学习体验等。 3. 师资队伍评价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师资水平影响学生的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师的学历和学位、教学经验和学科专业背景等。 二、成果维度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果应该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成果维度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水平、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等。 1. 知识水平评价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点的把握程度、专业概念理解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

2023年谈高职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机制构建

2023年谈高职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机制构建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 要渠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职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建立高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是当务之急。 一、为何要建立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估机制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经济发 展密切相关。如何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和 产业发展的协同发展,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些高职院校存在“重学分轻课程”、“以考试为 中心”等教育倾向,导致毕业生的发展能力和潜力得不到 良好的发挥。 2. 高职教育的管理和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学校 管理不严、师资力量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影响学生的 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 高职教育与产业应用的结合度需要进一步加强。高 层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缺乏,也制约了我国产业的发展和 升级。 因此,建立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估机制,可以从高抬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保障教育公平等方面入手,为我国高职教 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构建 1. 确定第三方评估机构 建立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估机制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第三方 评估机构。可以选择一些知名的教育机构或者专门的评估 公司,同时对于机构的资质、过往业绩以及操作的流程细

节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实质是通过公正的机构和专业的方法对高职教育校院进行全面、公正、客观的审查、评估和监测。 2. 建立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 第三方评估机制的目的是为了让高职院校对自身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为校际合作提供“参照系”,因此需要建立评估的标准体系。可以通过制定评估标准、制定评估指标、编制编审评估工具等方式,形成完整的评估体系。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应该涵盖以下方面: (1)教师队伍。包括教师的学历背景、职称、科研成果等多方面的指标。 (2)教育教学管理。包括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的评估和管理等方面的指标。 (3)国际化办学。包括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实际运作情况、国际学生的招生及管理情况等多方面指标。 (4)校企合作。包括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情况,以及合作内容和合作成果等方面的指标。 3. 建立评估机制 第三方评估机制需要建立完整的工作流程体系。根据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采取问卷调查、实地参观、集体讨论等实际方法开展评估工作。同时专家评审与自评以及校际交流也是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核心部分。 可以设立专家评审组和自评组,专家评审组和自评组联合开展学校的各项评估工作,既保证了学校的自我诊断,又确保了第三方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完成评估后,第三方机构将最终评估结果向学校通报,并根据评估结果指出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解析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

解析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 【摘要】教育评价是推动教育发展和完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直观性、真实性,达到检验人才的目的,是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校和企业合作,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参考资料。所以,第三方教育质量的评价非常重要,研究其所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和解决方法对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具有积极影响。就此,本论文着重针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 全方位的强化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其符合现代化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政府、学校、社会等各个领域强化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水平改善和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就此,本论文着重针对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体制进行分析,以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为根本目标,从而达到完善高职院校人才质量培养的最终目的。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内涵和特点 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来看,是通过教育行政内部系统完成。并且,通过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育改革模式,强调其深化和完善性。教育行政部门还通过扮演裁判员以及运动员两种角色实施评价,彰显出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局面,导致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呈现公平、公正失衡的现状。这对于我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消极影响。就此,着重从以下内容针对其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内涵和特点进行说明。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内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第三方评价是建立于高职院校和其教育行政部门之外的第三方组织评价体系。它是企业、家长和学生、社会等参与到高职院校公共管理的一种模式,其从社会的角度针对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在社会上的综合表现,其能力体现,知识构成,实践意识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其评价体系隶属于高职院校外部体系,不存在评价不真实、不公正的现象,对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的特点。评价主体多元化并且具有独立意识。评价对象之外的社会各界均能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其中,其避免出现因为隶属或者是利益的关系而出现偏袒重视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实施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价结果的整体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其全面意识和整体意识,通过不同的评价主体能确保其开展的评价活动通过协商的形式凸显出专业的整体特征,达到评价内容更加丰富、针对性强特点。其评价不仅具有先进性并且其专业性非常强,能在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前提下,有效的利用专业化工具完成内容的数据处理、内容选定等评价活动,从整体上提升了评价过程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与 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社 会关注。本文以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内涵 以及现行第三方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为高职教 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优化提供指导建议,优化第三方评价方案,为高职教育改革 提供助力,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各类高素质高水平技能人才 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以培养具有高级技能、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 目标的教育实体-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更是重点问题。靠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水平。 国家层面愈发重视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应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2010-2020 年)》要求各高校“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 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同时,行业企业型第三方评价机制可深度结合企业自身 岗位能力需求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引导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方向贴合企业行业需求。因此,第三方评价体系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的评价逐步取代院校自我评价的第一方评价和教育行政单位为主体的第二方评价,成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方式[1]。研究第三方评价机制现状及优化方案,将有利于构建科学的现代高职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其长远发展。 一、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内涵

教育评价机制的发展经历了第一方评价机制、第二方评价机制及第三方评价 机制。第一方评价机制的突出特点是评价主体为高职院校本身,第二方评价机制 的突出特点是评价主体为高职教育系统内,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由其对高职院校 做出评价[2]。第三方评价机制的突出特点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企业、行业协会、 学生和家长都将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其主体特点是与评价对象无隶属关系但 确有利益关系。众所周知,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高职院校,高职院校通过办学 来实现高职人才培养。基于两者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定位,第一方评价机制与第二 方评价机制无法实现“管、办、评”分离。此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的评价机制无法实现评价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因此,其逐渐被第三方评价机 制所代替。 目前,第三方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实现管、办、评分离,从而有效推动高职 教育改革。根据评价主体的差异,主要涉及三类,第一类是省级评价中介机构构 成评价主体,例如XXX省教育评估院;第二类是市场型评价机构构成评价主体,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不多,较科学规范的评价机构为麦克思;第三类是企业行业型 评价机构构成评价主体,例如汽车维修领域的SGAVE(中德汽车职业教育项目) 评价机构,其可利用自身对于汽车维修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及岗位能力需求现状 进行教育质量评价。 虽然第三方评价机制对于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有诸多优势,但其发展及应用时 间较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与瓶颈,限制了其良性发展。通过分析其存在的不足 及短板,积极提供改良对策,将有助于第三方评价机制的优化与发展。 二、第三方评价机制存在的不足 1.第三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程度、专业化程度较弱 首先,评价主体的人员结构单一,部分第三方评价主体多数为教育行政机关、评价院校等机构的行政管理人员,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较为匮乏、学生代表 及家长代表更未涉及。此单一的评价主体将导致形式上为第三方评价,实质依然 存在管办评不分离现状,最终导致评价结果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评价院校的教育 质量。职业教育具有为相应领域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属性,其人才培养质量的优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的制定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的制 定 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质量时代,工学结合的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19号)在试点工作中明确提出:以适应需要,提高质量为目标,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容,建设强有力的、完善的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体系是推进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最大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附设的中介评估机构的大量涌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的第三方评价体系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第三方评价机构主体地位的缺失问题在我国大多数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机构缺乏自主性,过多地依赖政府,都存在主体地位缺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三方评价机构缺乏独立自主性。我国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多数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其优点是成立之初起点比较高,能够比较迅速地运作起到相应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个严重的缺点,政府干涉过多,过多依赖政府,缺乏独立自主性;另外,在机构人员的安排、评价项目和评价程序的设置等方面政府都存在干预性的隐患,因生存的需要,评价机构也乐于接受政府的领导,非常愿意与其打交道,甚至有不少第三方评价机构原本就是由政府机构转化而来的。 2.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经费不能自给。一个正常运作的机构都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经费自给。但由于历史的渊缘,高职院校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经费通常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和拨款,难免缺少底气。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经费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给予经费拨款;二是社会上少量高职院校需要进行有偿评价。 3.第三方评价机构不能自主安排活动。第三方评价机构过分依附政府、经费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研究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研究 作者:陈超群胡伏湘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26期 摘要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是落实我国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是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评判的最佳方式。我国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评价中虽初步引入了第三方评价,但仍以第一方与第二方评价为主,第三方评价的顶层设计有待加强,第三方评价指标较为缺乏,基于此提出我国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的路径,即做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的顶层设计、完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的指标体系、确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法律地位、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第三方评价结果的运用。 关键词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绩效评价;第三方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6-0077-04 2019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名单,其中共有141个高水平专业群入选。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开展绩效评价是确保其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第三方评价具有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等优势,适用我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的评价。 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的重要性 (一)落实我国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在我国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所出台的一系列职业教育相关文件中,曾多次提到开展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在2019年国务院所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提出“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1]。2020年9月由教育部、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也明确提出,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质量监管评价机制[2]。所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已从政策层面上升了到职业教育改革的整体性、全局性的高度。从法律法规层面来看,2019年12月,教育部所公布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了职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的评价与保障制度,吸纳行业、企业参与评价,接受社会监督[3]。由此可见,

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组织工作

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组织工作 一、什么是第三方评价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要从多方进行评价才能逐步完善其质量控制系统,通常情况下,第一方评价是教师的自我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以改进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个人发展为最终目标;第二方评价是学生、督导、院领导、同行等学校内部做出的评价,从制度上保障教学评价的有序进行,该评价方式目前具有较广泛的应用;而第三方评价是指独立于学校及其部门之外的第三方的评价,也称外部评价。 二、如何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 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就是能否满足行业企业需要,要让: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需要培养“适销对路”的人。为此,要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 1、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 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应从政府、社会(特别是企业)、高职院校三个层面综合考虑,开辟社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信息合作通道,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制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第三方评价制度。联手行业协会、研究机构,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提出促进评价体系建设的建议措施。 2、制定第三方评价标准 第三方评价标准是实施第三方评价的关键环节,标准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第三方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根据学校和企业的特点可以设计包括企业满意度、学生家长满意度、行业协会反馈意见、研究机构统计数据等主要评价指标;设计包括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动态统计毕业生就业率及职位晋升状况,制定第三方评价标准,使利益相关第三方共同参与评价。 3、推进第三方评价运行 根据评价标准,第三方评价能够正常的运行是我们评价的终极H标,为了推进第三方评价得运行可以采用网络调查问卷、单位回访、座谈会等方式,每年至少调查一次,广泛获取第三方对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价意见;通过班级群、电话、网络等方式,持续跟踪毕业后至少五年的职业生涯发展情况。另外还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信息反馈管理平台,对反馈信息进行动态分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高职教育实施第三方评价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策略

高职教育实施第三方评价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策略 摘要高职教育实施第三方评价有利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评价观念,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办学特色,提升高职教育吸引力;完善质量评价机制,提升质量评价功能。目前,推进第三方评价过程中还存在评价目标模糊、评价主体缺失、评价方式单一、评价过程简单和评价心理定势等问题,可通过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快评价制度建设、注重评价过程管理和构建评价预警机制等措施来解决。 关键词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第三方评价具有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式开放性、评价指标系统性和评价过程持续性等特征,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明确要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职专业必须实施第三方评价。因此,有必要细致分析和研究第三方评价实施的主要意义、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高职教育实施第三方评价的意义 在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教师的自我评价”为主体的第一方评价和以“学生、督导、校领导、同行的内部评价”为主体的第二方评价[1]。这两种评价尽管在初期阶段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封闭,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高职教育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第三方评价的思想开始出现,评价主体从高职院校内部向外部转移,行业企业日渐成为评价依靠的主要力量,评价方式体现出开放性特征,评价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和创业成效等被纳入到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之中。第三方评价适应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革除了既往评价模式的弊端,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和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动力,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有利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方评价的价值指向由“结果评价”和“发展导向”两部分构成。结果评价主要对已实施或正实施的高职教育行为及其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重点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发展导向主要对未来高职教育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性。第三方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社会、行业、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与第一方、第二方评价相比,第三方评价的重点是突出行业企业的主导地位。长期以来,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习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进行,几乎没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因此,教育质量评价结果也主要反映高职教育的内部环境,忽视或忽略高职学生职业岗位所对应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这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发展理念不相适应,其评价结果很难体现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第三方评价突出行业企业在教育质量评价中的话语权,强调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发现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水平、问题不足和解决方向,增强高职教育对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重视,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职业发展的目的。 (二)有利于创新评价观念,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第三方评价能够合理引导高职师生转变已有的评价观念,将提高毕业

第三方评价报告

XX人才培养第三方评价总结 人才培养是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学校的天平,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企业、学校的发展和未来。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注重发挥行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积极支持各类专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建立以企业、行业等机构主持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成为衡量职业教育人才质量的发展方向。 一、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 2016年学校建立了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指标的建立围绕科学性、专业性、可行性、动态性等原则,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6年,XX学校与多家行业协会、企业、研究机构、学校等单位,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鼓励企业、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等

评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结合行业规范、职业标准等诸多方面的资料,最后确定了以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人才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人才培养过程与控制、人才培养绩效4个一级指标来构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以人才规格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规划等18个二级指标和72个三级指标构成了第三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见表1)。 上述评价体系是以企业、行业组织、用人单位等第三方研究机构为主导实施评价活动,使评价的过程透明、公开,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准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督促和指导意义。 二、以“雷达图原理”的方法呈现人才培养质量 雷达图,因其简洁、精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等优点而受到大家的青睐,是一种能够用定量指标较好地反映出定性问题的模型工具,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指标的变动情形及其好坏趋向。通过这种评价方法,能够客观、准确、直观地反映一个专业的优势和劣势。经过评价汇总,2016、2017年人才培养质量及对比“雷达图”呈现以下。

基于校企合作的第三方参与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研究——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基于校企合作的第三方参与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研究——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基于校企合作的第三方参与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研究——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学校自评和专业评估已经无法满足对高职教育质量的全面评价。本文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探讨基于校企合作的第三方参与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研究。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紧密联系于实际应用和行业需求。校企合作被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中,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然而,如何更好地评价校企合作的效果,对于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首先,校企合作机制应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核心。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成立了由校内教师和校外企业导师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在课程设计、实训环境和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学院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行业需求的变化,并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 其次,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促进校企合作质量的持续提升。在高职教育中,由于学院和企业间具有一定的利益关系,学院可能面临着审美疲劳和思维强化等问题,无法客观评价校企合作的效果。因此,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中立的评估,能够有效规范校企合作的质量。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与苏州职业大数据服务中心合作,共同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价工作。中心通过深入调研和定期评估,对校企合作的学生实践能力培

养、企业需求满足程度和就业情况等进行评估分析,为学院提供合理的改进建议。 最后,促进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资源。学院与合作企业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确保校企合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学院还组织开展企业导师与学生的深度交流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实战项目,提升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校企合作的第三方参与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于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通过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建立,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与企业合作,以及与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相信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这一机制将为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中立的评估是规范校企合作质量的有效手段。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与苏州职业大数据服务中心的合作为校企合作项目提供了中立的评估和改进建议。而学院与合作企业签订的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学生参与企业实战项目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升就业竞争力。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第三方参与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于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相信这一机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将为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的必要性-职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的必要性-职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2011 年,《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指出: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1] 2012 年、2013 年,作为第三方机构的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连续两年联合编写并发布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媒体报道来看,不仅报告的内容受到了称赞,而且报告主体的第三方身份也得到了政界、经济界和学术界各界人士的一致肯定。可以说,高职教育质量的第三方评价受到了社会普遍的支持。这里并不打算对第三方评价再一次表示支持,而是就各界对第三方评价的支持本身进行追问,即高

职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必要性在哪? 或者说,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中,为什么必须引入第三方评价? 一、已有解释 在高职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必要性问题上,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看法:第一,从传统的角度讲,实施第三方评价有助于减轻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负担。在传统上,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价主要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实施。政府部门工作任务的繁杂性和在评价工作中的非专业性,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持续性和科学性,阻碍了评价功能的发挥。由第三方承担评价职责,可以解放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并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应有作用。我们把这种观点称之为减轻负担说。 第二,从评价作用角度讲,实施第三方评价有助于引导高职院校明确并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有助于调动各方面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有助于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这种观点可称之为评价作用说。首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第三方评价机构研究报告

教育第三方评价分析报告 一、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内涵解读 第三方教育评估即由独立于政府和高校之外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对高校的办学资格和教育教学水平等进行的评估活动.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开展评估活动常常以接受业务委托的形式进行,评估结果为委托人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第三方评价区别于以"教师评价为主〞的第一方评价,也不同于以"学生、督导、校领导、同行的内部评价为主〞的第二方评价,主要通过利用专业化工具完成评价内容选取、评价指标设定、数据采集与处理、大数据结果分析等活动,提高了评价标准的全面性、评价技术的先进性、评价过程的科学性以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在我国自兴起已经历近20年,具有中介性、独立性、专业性、公正性的特点与信息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对政府、社会和高校三者之间关系的协调作用,在高等教育决策、质量管理方面以与信息流动中的导向作用. 二、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政策梳理 〔一〕高等教育评估 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评估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开展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部分省市随即启动了高校办学水平、专业、课程的评估试点工作.1990年,我国第一部关于高等教育评估的法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由国家教委颁布,这一法规就高等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形式等作了明确规定.1994年起,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相继经历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水平评估三种形式.20##,教育部将这三种评估形式合并为一个方案,即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0##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成立,建立起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并成立评估中心,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工作开始走向规X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阶段.20##,全国共有39所大学发布了20##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在委托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进行专业测量和评估的基础上完成的.20##8月1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118号文件《关于继续试点部分高等学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明确了25项支撑数据,前24项非常明确,包括生师比、生均图书、应届本科生就业率等内容,第25项则为"其他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支撑数据的明确与统一便于对各高校本科教学实力进行对比,推动各高校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就其长效性而言,这对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大有裨益. 1985 《关于开展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 1990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 2002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2004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成立 2012 《关于继续试点部分高等学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 总体来看,高等教育评估以保障教育质量为核心目标,进入规X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发展阶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