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合集下载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程光胜(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系,银川750021)摘要:本着高职教育办学质量评价社会化的理性回归,在相关理论及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需求,构建通过社会第三方实施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反馈与教育教学活动相适应机制,以此增强评价结果的信度、效度和社会认可度。

关键词:高职教育;多元协同育人;教学质量评价;人才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2-028-05收稿日期:2019-08-07作者简介:程光胜(1981),男,甘肃静宁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软件工程、数据科学。

此文为2017年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基于‘多元协同’的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NGY2017277,主持人:程光胜的研究成果。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在办学定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体量大而不强、产教合而不深、体系不完善、吸引力较弱等。

这就需要从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顶层方面进行重新设计。

多元协同,本质上是打破高职院校单方面的育人环境,引入政府、行业、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多方主体的参与,促进教育、人才与企业、产业及创新的有机衔接,真正实现高职院校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保证该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构建多元协同理念下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形成合理、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用以规范和引导高职院校的办学行为,提升办学的内涵和办学的质量。

一、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必要性近年来,职业教育从国家、省级、学校等不同层面推进创新管理模式、激发办学活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从目前的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高职院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走开门办学之路,从而推动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其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全面评价和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当前多元协同的教育体系中,如何构建一套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评价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高职教育领域中因地域、学科、专业和办学水平的差异性,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繁杂,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评价标准多元化。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难以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培养质量。

高职人才培养评价缺乏与社会需求和行业标准的对接,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顺利地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环境。

在当前多元协同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下,构建一套适应性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适应性为原则,即评价体系需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为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学生个体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二是以科学性为原则,即评价体系需基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充分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三是以实用性为原则,即评价体系需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培养质量,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支持;四是以连续性为原则,即评价体系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动态性,能够随着学生学习和成长而不断完善和调整。

1.培养目标评价。

评价体系应以学校和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基础,考量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达成情况。

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标准,设定符合时代潮流和职业规划的培养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

2.教学过程评价。

评价体系应通过教学效果评价、课程质量评价和教学方法评价等方面,客观反映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果。

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建议。

3.学生成绩评价。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高职教育在培养各类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成为了各个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评价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一个多元协同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多元协同的角度出发,探讨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协同是指不同的评价要素以及不同的评价主体之间相互协同、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

在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要考察的要素有很多,涵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质量、实践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

而且,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不应该只由学校自身或者外部某一个评价主体来完成,而是需要多种评价主体协同参与,才能更好地客观衡量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

多元协同评价在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种主体的协同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促进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职人才。

1.明确评价要素在构建多元协同评价体系时,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的要素。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有许多方面需要考量,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实习实训等诸多方面。

评价要素需要全面、具体,并且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求。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构建多元协同评价体系的重要条件。

在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评价主体不仅可以包括学校内部的各种机构、教师,还可以包括来自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外部的评价主体。

这样既可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又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为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3.建立评价体系在明确评价要素和评价主体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来进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这个评价体系应该包括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既要有客观的数据支撑,又要有主观的评价意见,才能更好地反映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貌。

4.协同合作建立一个多元协同的评价体系,并不是简单地把各种评价要素和评价主体放在一起,而是要求这些要素和主体能够相互协同、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做出贡献。

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化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化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①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项目“高职院校就业导向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项目编号:2013JK244)。

作者简介:刘薇(1982—),女,苗族,广西桂林人,硕士,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云计算saas 服务、就业导向课程及教学改革。

[摘要]现在多数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以考核理论知识为主,与强调“知识、技能、素养”三线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难以达成一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化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分析其内涵及实现过程,并进行实践应用。

[关键词]课程评价体系;就业导向;多元化[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28-0016-02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化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①刘薇(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30)为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拥有校企合作,并以企业用人单位需求驱动来进行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知识、技能、素养”三线并重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构建高职院校课程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1]。

要使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与之匹配的课程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2]一、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现状分析(一)理论研究在技能及素养方面研究不足关于高职学生课程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国内外都很多。

但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还停留在“知识本位”的传统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模式上,以知识评价为主。

技能与素养方面评价,如何与用人单位要求一致,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课程体现实践技能,评价鲜少体现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知识、技能、素养目标三线并重”,而且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占有重要的核心地位,课程系统充分体现高职特色。

但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课程评价,形式上以纸质试卷为主,内容设计上以学生理论知识考查为主,弱化了学生实践技能、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查,直接挫伤了学生开展实践、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养人才 , 培养人才的 目的是为了社会主义的现代 化建设 。高职教 育培养 的学生要 能够 在社会上就业 , 并且 能够就好业 , 在 岗位 上
以要制定科学合 理 的评价体 系 , 实 行量化评定 , 内外结 合的评定 体 系。教育评价 自身的合 理性 也应 该引起关 注 , 要及时发现评价 中可能出现的各 种偏 差 , 运用恰 当的方法来估计这些偏差 的重要 性并对 其进 行矫 正 , 重视元评价方面 的研究 。 第四, 制定稳定 常态 的评 测制度 。任何形 式上 的东西没有 制度 的保证都 是空谈 。国家应 出台多元人才评价 体系 的相关 制 度规定 , 以法律 的形式确定下来 , 一切按照程序进行 , 评定 的具体 方法 , 评定 的量化指标否有有严格 的规定 。学校要严格按 照国家 的制定进行人 才评定 , 把好学校这 块的评定 工作 。同时 , 要加 大 监督力度 , 通 过新闻媒体 、 网络举 报的形式促使 多元人才评 定工 作的有效 落实 。通过制 度的确立促进 人才培养质 量多元化评 价 体系 的尽 快形成并不 断发展完善 , 促进综合 性人才 的培养 , 促 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 。 3 结束语
才 的标 准是 重新界 定。为此 , 建立新 型的人才培养 多元化评价体 系已刻不容缓 。本 文将 对于高职教育人 才培 养质 量多元化评价体 系 的建立进行分析研究 , 解决如何 实现人 才评价主体 的多元化 , 避免功利化 , 实现公 平化 , 以促进科 学合理的常 态稳定的人 才评价体 系的
建立。 关键词 : 高职教 育 人 才 评价体 系
中图分类号 : G7 1 2
文献标识码 : C
DO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3 . 0 9 . 1 7 3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在培养人才方面,要考虑其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因此,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评价具有特殊的意义。

随着人才培养体系的逐渐完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也越发重要,下面将详细论述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多元协同的评价体系多元协同的评价体系包括质量保证、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等多个层面。

质量保证是指对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内部评价是高职学校内部对自身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外部评价是考核高职教育与社会联系与服务水平的一种方式。

这种评价体系力求形成内部外部相互协同的高效质量保障机制。

(一)质量保证质量保证的重点在于监控和分析高职教育质量,及时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该层面下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质量保障措施,包括教学计划设计、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二是教学效果质量保障措施,包括毕业生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等方面。

(二)内部评价内部评价是高职学校内部对自身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这种评价在采集数据时,要注意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以及针对某一专业进行的跟踪调查,获取更真实有效的讯息。

该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评价:调查教师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反馈给教师并进行指导;2.学生评价:调查学生对教学方式,教材体系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态度和建议;3.毕业生评价:调查毕业生使用所学知识的情况,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等方面的反馈;4.校友评价:调查校友的职业发展状况,为制学校及专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外部评价是考核高职教育与社会联系与服务水平的一种方式,该评价层面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度,包括校园文化氛围,社会评价等方面。

第二,毕业生就业和就业竞争力。

教育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教育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教育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近年来,教育领域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

而教育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旨在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首先,教育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多样化能力的评价。

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当今社会,仅仅掌握学科知识往往无法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求。

因此,教育多元评价体系突出了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评价。

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培养和指导。

其次,教育多元评价体系强调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

学习成绩只是评价学生的一种指标,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

传统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导致学生们过分追求高分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然而,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学术上的成绩,还包括艺术、体育、领导力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多元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考虑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表现,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和发展方案。

此外,教育多元评价体系还倡导学生主体参与的评价过程。

在传统评价体系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评价的一方,缺少对自身学习情况的主动反思和评估。

然而,教育多元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通过评价过程的参与,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和提升能力。

在教育多元评价体系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为教师提供评价的培训和指导,并与企业和社会合作,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机会。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

分析高等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分析高等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分析高等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最具代表性的是国际竞争的激烈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崛起。

因此,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成为了广大专家和学者所关注的热门话题。

我认为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全面性、多样性和公正性。

首先,必须要建立一个全面性的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的评价不应该只是单纯地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术成果,还应该包括学生自身的能力、动机和态度以及教育机构的质量、教学过程和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

因此,对于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要兼顾多个层面,并涵盖学生和教育机构的方方面面。

其次,一个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需要具有多样性。

一个好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可以迎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教育经验和不同职业领域的人。

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在保证公正性的情况下,使得被评价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最后,公正性是多元化评价体系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公正性包括不偏向任何一方面,不歧视任何人群,而且必须要建立在科学和合理的基础上。

因此,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被评价者的意见,避免由于专家权利的滥用而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高等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经过多个方面的考虑才能够得到完善。

首先,教育机构必须制定出一套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案,具体评估体系应该包括学生评估、教师评估、教育环境评估和学术评价等多个方面。

同时,评价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成就及社会实践等多个因素,通过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学生最终的学业成绩。

其次,要确保评价的科学性。

在建立评价标准时,必须基于严格的科学原则,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确保能够有效地应用在教育机构中。

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必须制定有针对性评价标准,体现不同教育机构的特点。

高职院校多层次人才培养及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高职院校多层次人才培养及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高职院校多层次人才培养及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作者:姜泽东,张鑫,史维琴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13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更为多元化和多样化,教育的重心也逐渐地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前进。

为了切实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及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急需构建[1,2]。

本文通过对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探讨了高职院校当前可行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方式,分析了全方位、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措施,为高职院校建设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行之有效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依据。

一、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1.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

针对现有的职高对口单招和中技学生进行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研究,根据中、高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深入调研,对中、高职衔接“3+3”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建设,使学生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良好习惯。

建设过程中加强与中职学校的合作与交流,探索高职专业与中职专业对口专业的衔接、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以及教学模式的衔接,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2.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加强普通本科工程型教育衔接,按照技术应用型人才本科层次的要求,设计教学计划与课程衔接方案,探索“3+2”或“4+0”的人才培养模式。

3.国内交换生培养。

与国内知名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互派专科生,实现学生跨区域的培养合作,有计划的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及联合培养等。

4.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产学合作,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完善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多轮次安排的培养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职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高职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教育质量评价是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整个过程及结果是否满足期望值的度量,它涉及对教育价值的判断,而不仅仅是对教育情景、现象或者是结果的描述。

在个性化教育及人本化教育的发展形势下,构建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高职院校来说,构建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对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落实教育管理工作、推进教学改革有重要作用。

那么,高职院校应如何构建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呢?以下就是笔者对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确认多元评价主体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否并非由学校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上级相关管理部门、校外合作企业、用人单位、学校、教师及学生等多个教育主体共同决定的。

因此,在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确认多元评价主体,并保证多个教育主体都能参与到评价当中。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评价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不同评价主体评价教育质量的角度不同。

例如,教育行政主管作为评价主体,根据学校的教育工作情况及与其他同等层次院校的对比中对教育质量作出评价;校外合作企业、用人单位作为评价主体,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学生实习及工作表现等方面对教育质量作出评价;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作为评价主体,从招生、专业设置、升学率、就业等方面对教育质量作出评价;学校、教师、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可从教育模式、教育活动过程、教学结果、教育基本诉求、教育综合素质等方面对教育质量作出评价。

二、建立多元评价制度多元评价制度是促进教育质量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其是否与多元评价主体相适应直接影响教育质量评价效果。

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校外合作企业、用人单位、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其一,组建教育评价小组,由分管教育的校领导担任组长,由负责学生校外实习的企业技师、用人单位管理者、实训指导教师等担任组员,主要负责教学评价、管理监督、教育信息反馈与总结等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从而使校外合作企业、用人单位及教师参与到教育质量评价当中。

职业院校“多元化”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①

职业院校“多元化”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①

职业院校“多元化”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①一、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而职业院校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主要场所,其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职业院校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和指标,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情况。

本文旨在探讨职业院校“多元化”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旨在为提高职业院校学习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借鉴。

二、职业院校学习质量评价的现状1. 定性评价为主目前,职业院校学习质量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学业表现等定性评价为主,缺乏量化的评价指标和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由于这种评价方式存在局限性,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和不够客观性,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2. 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3. 评价结果影响学生发展在目前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下,学生的成绩和学业表现往往成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可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一些优秀的学生可能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在学术成绩上表现不佳,而被评价为不及格,这种评价结果可能导致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潜力的误判。

1. 设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在构建“多元化”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设立相应的多元化评价指标。

这些评价指标包括学术成绩、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旨在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3. 强化学生自主评价的作用在多元化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中,需要强化学生自主评价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质量评价的过程中。

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经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构建“多元化”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避免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和不够客观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在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构建一套科学、全面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多元协同的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更需要与社会、行业、企业等各方面进行合作和协同,以实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目标。

1.适应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等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其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构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2.提高教学质量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促使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有效监督和调整,推动高职教育朝着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3.促进学校发展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推动学校持续改进,从而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4.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1.社会协同建立和完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需要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通过与行业协会、企业合作,引入社会资源和实践经验,更好地了解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行业协同与各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实验实训基地、实习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合作,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

3.院校协同高职院校之间也要加强协同,分享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4.科技协同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合作,引入科技成果和前沿科技理念,促进学术研究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发展性。

高职学生学业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大全5篇]

高职学生学业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大全5篇]

高职学生学业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高职学生学业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引言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评价体系几乎都是复制了普通高校的评价方法,致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没有自己的特点,无法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应该为企业一线的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

普通高等学校还需要担负起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的功能,但是高职院校不应该与普通高等学校一样负担如此多的功能,高职教育就是应该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每一个高职毕业生进入社会以后有适应经济社会的技能。

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应该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而不是照搬照抄普通本科的评价方法,才能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本文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现状,结合高职院校学业评价特点与当前经济社会对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要求,构建适合高职教育及人才培养要求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1.1 评价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距甚远许多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都是依据书本知识,并不能体现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比如说一位学生的《市场营销》课程得到了很高的分数,但是并不能说明这位学生有了很强的市场营销的能力,同样一位同学的《管理学基础》得到了很高的分数并不意味着该同学就有了很强的管理能力。

这样的结果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为学习成绩并不能最终转化为自己进入社会后的技能,所以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

企业在进行招聘录用学生时也不注重学生的学业情况,学生学业评价的成了教师自编自导的一场戏。

1.2 评价主体以任课教师为主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有任课老师评价,学生往往是作为被评价的客体被动参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然而,教师真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个班级少则三十几人,多则五十人以上,很多时候任课老师连学生的姓名都叫不出来,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是通过几次作业,几次测验,怎么可能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全面而准确的判断?而且许多教师并没有企业实际的一线生产、销售、管理和服务的经验,所以老师的判断标准并不能代表这个岗位能力素质的实际需要,在这样的判断标准下高职院校是无法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岗位需要的人才的。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高职院校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提升,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变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机构,其培养目标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并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因此,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重视实践教学与实用技能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性1. 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培养结果与目标相匹配。

这有助于确保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符合行业和社会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高职院校提供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通过评价体系的反馈,学校能够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1. 以实际能力为核心评价体系应侧重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评价外,还应充分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实用技能。

2. 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注重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例如,通过考试、实习、论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

3. 突出职业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职业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因此评价体系应突出对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评价。

职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多个方面,评价体系应全面评估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体系的核心,应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确定。

职业院校“多元化”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①

职业院校“多元化”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①

职业院校“多元化”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①1. 引言1.1 研究背景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其教育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传统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考核,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也在不断调整,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技能和综合能力。

建立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一些研究关于多元化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但是在职业院校领域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职业院校多元化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为职业院校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研究背景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职业院校多元化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实施,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职业院校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深入挖掘其内涵和特点,为实际操作提供理论支撑;2. 探讨职业院校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研究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为体系设计提供参考;3. 探讨职业院校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总结有效的实践经验,为其他院校借鉴提供参考;4. 分析职业院校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评估该体系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5. 探讨职业院校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评价体系。

通过以上目的的研究分析,旨在为职业院校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为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职业院校多元化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职业院校多元化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包括多方面的理论支撑,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教育评价理论。

教育评价是评价教育活动和结果的过程,其目的是了解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质量。

在职业院校多元化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中,教育评价理论提供了评价教育质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迫切需求。

在多元协同的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向和内容。

多元协同指的是各方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通过不同主体的合作与协作,最大化地提高培养质量和效益。

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多元协同体现在多个方面:产学研协同、校企合作、学院内部的学科协同等。

构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应该以多元协同为基础。

要明确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

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应该以此为基准。

培养目标可以通过制定课程体系、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等方式来明确,评价标准可以通过制定评价规范和评价指标等方式来确定。

要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应该是综合性的,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术水平,还要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为了实现综合评价,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考试评测、实践实训评测、项目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

各种评价方法都应该结合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加强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作。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各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作。

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主体应该共同参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教师和企业导师可以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实训,学生可以参与自我评价和互评等。

通过加强合作与协作,可以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要建立长效的反馈机制。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是一次性的工作,还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为了确保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应该建立长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调整评价体系。

应该及时通过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主体,为他们提供改进和提升的方向。

多元协同下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多元化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实践教学评价系统的构建与运行

多元化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实践教学评价系统的构建与运行

多元化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实践教学评价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摘要】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特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教学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中,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任务评价,要突出实践教学的过程性评价,要运行由企业、学校、学生组成的实践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质量;实践教学;评价;运行一、现状分析(一)指导理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使高职教学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求,紧扣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评价体系。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实践教学空间与时间、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教学结果评价的深刻变化,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丁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社会评价系统研究的实施使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范围和对象也相应变化,监控的重点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质量转变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从以内部监控为主转向包含服务对象在内的外部监控与内部监控相结合的多元化监控。

要确保评价系统有效实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显得紧迫和必要。

多元化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监控对象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构成,文章着重对实践教学的评价系统进行研究。

(二)评价趋势现行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在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时,部分项目仍以基本知识的评价为主,没有体现出实践教学的特性,尤其是对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没有很好地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

要使实践教学评价方式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要使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实践产品、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直接挂钩,就要把学生实践过程的成果作为学生单元考核的成绩,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使“校内基地职场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改革常态化。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高职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多元协同是构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之一。

多元协同,是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评价与监控,进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多元协同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置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要科学、全面、可操作性强,要具有代表性,同时又要与国家和地方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主要评价指标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就业竞争力、社会服务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等方面。

第二,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方式应该采用多种方法。

传统的定量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应该重点考虑定性评价、直接观察和综合评价等方法。

必要时,可以使用科技手段,如网上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实现高效评价。

第三,加强协同合作。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合作。

各高校之间要加强合作,彼此借鉴,寻找共同点,发挥各自优势,为整个高职教育行业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

同时,还应该与高职教育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企业等进行广泛合作,实现校企共建、校政合作。

第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应当建立评价委员会,并将其作为评价体系的核心。

评价委员会由相关领域的专家、高职教育管理者和社会培训机构等组成,主要负责监督评价结果、提出评价建议等。

总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采用多元协同的方式。

只有依靠各方力量的协同合作,依托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方法,才能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多元化评价探析

“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多元化评价探析

“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多元化评价探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需求的变化,现代职业教育不再只注重学生的纸面能力,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职业技能。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及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当前教育部提出了3+2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何实现质量多元化评价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一、3+2的中高职教育模式3+2的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是中国教育部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而创新的一种教育模式。

该教育模式主要分为3+2的组合形式,即在中等职业学校完成3年的职业学习后,可以选择继续攻读高等职业学校的2年学习。

这种模式通过确保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实验室实践课程、校内实践和实习、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培养出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人才培养质量多元化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亦不例外。

质量评价多元化可以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并为以后的人才培养起一些积极的促进作用。

1、学生评价学生的评价是围绕学生成长过程中综合素质若干方面,对其进行的评价。

这种评价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实践能力、管理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这些综合能力评价反映出对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辅助作用。

2、行业评价行业评价是指通过对行业内专业人才举行的技能大赛等方式,对中高职学生进行技能评价,同时考察该专业是否适应市场需求。

如此便可评估自身所培养的人才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以及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为不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3、企业评价企业评价和行业评价很像,但更加注重运用能力。

在学生实习或应聘企业就业之前,企业可以对学生经常给予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实际工作流程的观察、技能操作和行业知识的掌握,而着眼于评估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也是一种对人才的实际应用评价。

三、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评价质量多元化的核心。

高职顶岗实习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顶岗实习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顶岗实习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摘要】高职顶岗实习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作为评价手段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围绕高职顶岗实习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展开研究与实践。

通过对高职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了教学评价体系改进措施,探讨了成效评估与展望。

最后对高职顶岗实习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总结出结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篇文章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为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教育现状、实践案例、改进措施、成效评估、可行性分析、结论总结、未来研究、教育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高职教育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当前高职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在实习环节中教学评价体系相对单一,无法全面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能力。

随着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高职顶岗实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不同的评价方法和工具,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其全面发展。

探索实践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可行性,有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索高职顶岗实习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为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分析和案例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高职实习教学评价的现状和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高职顶岗实习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旨在构建一个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实习效果。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1.分析高职教育现状,了解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探讨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方法,探讨不同评价指标在实践中的应用;3.通过实践案例分析,验证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提出教学评价体系改进措施,为高职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建议;5.进行成效评估,展望未来高职顶岗实习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摘要:当前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国家也在政策和资金上不断增加支持的力度。

在过去对于高职技术人才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政府主导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渐脱离了现实的需要,人才的标准是重新界定。

为此,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多元化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

本文将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如何实现人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避免功利化,实现公平化,以促进科学合理的常态稳定的人才评价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09.173
高职教育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很多专业化的技术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的评定也需要与时俱进,过去的人才评价主要是由政府来进行的,评价主体单一,而且公平性值得商榷。

为了更好地为社会输出人才,要进行人才评定体系的改革,要引入家长、企业等主体进入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机制,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1 构建多元社会评价机制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高职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人才评定体系越来越重要。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定位的内在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要能够在社会上就业,并且能够就好业,在岗位上实现社会价值。

所以,高职教育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充分就业为目标,达到培养的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目的。

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重新进行人才定位,调整办学思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二,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在当前社会的就业上,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统招本科生。

但是现在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已成为社会上的共识,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和社会脱节,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低,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转型,高职教育应该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重视专业技术的培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推进。

2 构建多元社会评价机制的建议
构建人才培养多元社会评价体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人才评价主体要有过去的政府主导向政府、企业、社会多个方面转化,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全面的反映出人才的真实情况。

毕业生评价应侧重于对教师教学水平、课程设置合理性等方面的评价。

由社会上的企业单位给出对于就业学生的评价,科学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政府评价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人才评定体系。

第二,减少评价反馈信息使用过程的功利化。

由于高职教育的办学经费是靠政府支持的,导致学校在评价人才时出现重政府,轻社会的现象。

政府主导着学校人才的培养,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没能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馈,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社会上的需求脱节,所以要改变评价体系中过于功利化的倾向。

要严格按照社会的需求,按照市场的发展来培养人才。

同时,政府主导着人才的评定,由于利益的驱使,出现了很多的徇私枉法,造成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现象,社会的公平、公正受到了挑战,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第三,重视评价方法论的系统化、科学化。

科学合理的评定体系是评定人才的关键。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专业型的社会人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所以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实行量化评定,内外结合的评定体系。

教育
评价自身的合理性也应该引起关注,要及时发现评价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运用恰当的方法来估计这些偏差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矫正,重视元评价方面的研究。

第四,制定稳定常态的评测制度。

任何形式上的东西没有制度的保证都是空谈。

国家应出台多元人才评价体系的相关制度规定,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一切按照程序进行,评定的具体方法,评定的量化指标否有有严格的规定。

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制定进行人才评定,把好学校这块的评定工作。

同时,要加大监督力度,通过新闻媒体、网络举报的形式促使多元人才评定工作的有效落实。

通过制度的确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尽快形成并
不断发展完善,促进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

3 结束语
人才是社会发展最强的推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必须要依靠人才,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要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定体系,通过减少评价反馈信息使用过程的功利化,重视评价方法论的系统化研究,建立常态稳定的评价制度等方式,实现人才评定体系的多元化、科学化、公平化,让人才真正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
意见[z].教高[2006]16号.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z].2010.
[3]涂艳国.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教育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z].教高厅[2004]16号.
作者简介:徐炳进(1981-),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包括建筑与道桥)施工、工程管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城市建设工程系,广东广州 5104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