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故事: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合集下载

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研究须立足于学生的学来研究教,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为旨归已成为教学论研究者的共识。

教学论研究从研究“教”向研究“学”的转向,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关注,使教学激励被纳入教学论研究的视野,教学激励研究,无论对教育发展还是对师生个体发展,都有价值,首先,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激励的方法与艺术。

可以促使教师改变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缺陷,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学激励本质在于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

对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因此教学激励是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正如第斯多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具有激励性。

当前由于厌学导致学业失败的学生越来越多,面对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这个棘手问题,教师却没有有效的教学激励措施。

教师通常的做法是要么依赖经验,要么依赖直觉,或者简单套用书上或其他人的建议来获得常识性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但采用常识性的办法激发学生动机常常令教师们捉襟见肘,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教师应该转变陈旧观念,尝试新方法。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厌学、弃学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其实,动机是一种个体积极学习和成长的先天的能力和倾向,是个体产生行为、获得个人控制感和胜任感的一种先天心理倾向,对所有学生而言,不管是正常儿童还是边缘学生,都有积极的心理活动潜能,包括先天的自尊和学习动机。

但学生的内在的固有的先天动机会受到内、外界因素影响而被遮蔽。

认知心理学强调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认为学生后天习得的自我概念、目标及对成功或失败的预期、自我评价过程中的评价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会影响动机。

社会认知学派强调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认为他人的社会情感支持以及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强化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先天的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三者之间具有交互作用。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深度好文)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深度好文)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和鼓舞,激励学生是一个长期的功夫,既要用心,又要用对“力”。

优秀的榜样、适当的竞争、简单的赞美、积极的文化和一定的荣誉都是激励学生的好办法。

具体如何运用这些激励的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了我们的鼓励,因为在他们成长的路上,需要我们为师者一次又一次的激励。

榜样激励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榜样激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社会名人榜样示范(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东校望江路校区左岳老师)在常规班会教育中通过播放学生们喜欢的歌曲,带他们去赏析歌词中激励人心的歌词。

了解歌曲背后的励志故事,比如《孤勇者》词作者唐恬多年抗癌仍旧坚持创作,后来实现梦想为自己的偶像作词的经历,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实现梦想。

2.学生自我成长榜样示范(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东校望江路校区左岳老师)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通过讲授或者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们分享自己曾经坚持不放弃最后成功的经历,通过回顾自己在某一项技能学习或者比赛中,通过设立目标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取得满意的成绩来激发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奋斗激情。

3.“小先生”的学习榜样示范(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王瑞老师)为了激励更多的同学勤思考、多提问,我在班级开展了“小先生”助答疑活动。

每个科目推选三至四位表现突出的学生,组成该科目的“小先生指导团”。

指导团每天收集班级同学问题,问题收集好后,指导团所有成员进行研讨,形成讨论结果,然后由当天各指导团轮值主席给需要的同学解答。

这样做可以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学习,还可以营造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受益的不仅是问问题的同学,还有“小先生指导团”的小老师们。

竞争激励人生总会面临很多挑战,鲶鱼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努力向前跑,那么我们就很难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所以适当的竞争能激励我们更好地前行。

教师教学故事:学会鼓励

教师教学故事:学会鼓励

教师教学故事:学会鼓励“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对于后进生而言,久违的鼓励更是能让孩子在赏识、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励他们挖掘自身的潜力,让他们振作精神,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出更好的表现,争取更大地成功。

正如林肯所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

”的确,获得老师的肯定与赞美的需求是每个后进生应有的权利,它应该贯穿于他们的整个学习生涯。

小不点是我们班的一名后进生。

学习拖沓不踏实,上课听讲走神严重,经常是一上课就进入恍惚状态,让人很头疼。

前段时间,他作业经常不写,我非常愤怒,把他拉到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教育他,想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结果他却皱起眉头表现出反感的情绪。

我让他到办公室去补作业,一个下午竟然一个字都没写。

这让我非常恼火,看到我生气,他竟然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和我作对大获全胜的胜利感张扬得挂在他的脸上。

我当即冷静下来。

孩子这是在向我表达他对我的厌恶之情,我想对于这个孩子批评显然已经无用,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注意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希望发掘他的闪光点,通过表扬激励来激发他对学校对老师对学习的喜爱之情。

终于,我发现他很喜欢跑步。

马上要运动会了,我趁机在大课间时举行比赛来选举参加运动会的孩子。

我看他很想参加,却因为不愿和我说话而不肯开口,纠结犹豫的表情在他脸上蔓延开来。

我主动走到他面前,微笑着对他说:“听说你跑步很厉害,要不要来试试?”小不点惊讶得抬头望向我,半信半疑得点点头,一步三回头得走进比赛的人群中。

果然,比赛下来,他跑了第一!我在班里宣布了由他代表我们班级参加400米长跑,那一刻,我看到他眼中的抗拒融化了。

之后的作业他竟然都交了上来,字写得认认真真的,作业本里还夹了张纸,上面写道:“你是第一个认可我的老师,我会好好努力的。

”这句话敲打着我的心,我欣慰得看着眼前工整的字迹,这一刻我才真真切切得认识到“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激励 ·唤醒·鼓舞-

激励  ·唤醒·鼓舞-

激励·唤醒·鼓舞━━小学教育工作几点体会金台区宏文小学王小林新课程评价要求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促进学生建立自信,全面发展。

人们常说,学生的命运就掌握在教师手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期教育理念,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活泼、好动乃至顽皮、淘气是小学生的天性。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这就需要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实施教育工作,为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拨开迷雾,纠正偏差,启迪心灵,做好导航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教师要确立新的教育价值观念,不断探索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

新时期的小学生与以往学生的最大不同是,他们渴望人格平等,有着独特的个性,具有很强的自尊心。

教师的言行不慎,他们就会产生对立情绪。

由此导致良好的教育情境的缺失,教育工作就难以深入进行下去。

本人非常喜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可以说,激励、唤醒、鼓舞是教育学生的三大法宝。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孩子,你说他好,他就好了。

可见激励对一个学生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符合“多表扬,少批评”的教学原则。

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常常不自觉地对学生实施心理暗示作用。

如果实施得当,对学生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实施不当,将会阻碍学生的成长。

一些教师不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有益的教育,而是对后进生进行讽刺和挖苦。

有的教师以“发明”讽刺学生的词汇为能事,比如,有教师这样讽刺在他眼里看来愚笨的学生:说你是猪,是对猪的极大侮辱。

言下之意,这位后进生的智商比不上一头猪。

这是为师之言吗?和这位教师一样,许多教师意识不到自己的教育行为竟然会扼杀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于后进生,有的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真笨!可不能对学生轻言“笨”。

关于激励的教师教学教育叙事

关于激励的教师教学教育叙事

关于激励的教师教学教育叙事激励是教师教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其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本文将通过叙事的方式,以一位教师为主角,讲述他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激励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故事开始于一所普通的初中,在这里有一位叫李老师的教师,他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激情。

李老师担任七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他非常注重激励学生,让他们对数学感兴趣。

第一堂课,李老师带着对数学的热爱和激情走进了教室。

他通过自我介绍,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并且讲述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

学生们被李老师的热情所感染,开始对数学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课堂上,李老师通过激励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特意设计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目,要求学生们在30秒内解答出来。

这个题目不仅挑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当学生们纷纷竞相解答出来时,李老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表扬他们的成绩。

这样,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在课堂上,李老师还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次,李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要求他们设计一款能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数学模型。

学生们积极参与,他们不仅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还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思维。

当学生们带着自己设计的数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李老师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他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和若干个组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李老师起到了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他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课题,要求他们通过讨论、研究和合作完成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帮助、相互配合,促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和成长。

李老师还善于运用竞争激励学生。

他经常组织一些数学竞赛,在班级内部或者与其他班级进行对抗。

不论是个人竞赛还是团队竞赛,这些比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主任的故事:用心唤醒学生的无限潜能

班主任的故事:用心唤醒学生的无限潜能

班主任的故事:用心唤醒学生的无限潜能从前有一位班主任,名叫李老师。

他是那种充满正能量、乐于助人的人。

每一天,李老师都以激情满怀地走进教室,为自己的学生带来一天的知识和启发。

他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关怀,他们就能展现出优秀的一面。

在课堂上,李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他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鼓励他们去寻找答案。

每当学生们提出一个好问题,他都会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他相信,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李老师还非常注重学生的个体培养。

他经常与学生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兴趣爱好。

他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梦想,他希望能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引路人。

对于那些遇到困难的学生,李老师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他相信,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他们就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李老师还非常注重团队合作的精神。

他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在课堂上组织各种团队活动,让学生们学会相互合作和协调,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他相信团队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和合作能力,更能让他们在互相竞争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学期过去了。

在这段时间里,李老师看到每个学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更自信、更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更热心地帮助别人。

李老师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和满足,他们已经不再是一个个羞涩胆怯的孩子,而是展现出无限可能的成长之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班主任不仅仅是教学,更是负责引领学生成长的人。

他们用心、耐心和关爱去唤醒学生的无限潜能,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获得成功。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个学生们的导师和朋友,他们的存在让学生们的人生之旅充满更多温暖与希望。

李老师是一位富有智慧和爱心的班主任,他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书育人,更是在生活中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学论文】《教师的作用:唤醒和鼓舞》【教师职称评定】

【教学论文】《教师的作用:唤醒和鼓舞》【教师职称评定】

教师的作用:唤醒和鼓舞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是对学生的唤醒和鼓舞。

1、唤醒学生的自信,鼓舞他们追求上进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说,最可怕的痛苦是自卑感:别人功课好,而我什么也不行。

”这是千真万确的。

很多学生不爱学习或者在学习上徘徊不前甚至倒退,其主要原因是自信心不强。

故教师要不断地深入学生,洞察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状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尽可能营造每一位学生自信的空间,鼓舞学生上进。

一旦学生找到了自信,就可产生出巨大的精神力量,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可通过赞赏、激励、发现闪光点等办法去实现。

2、唤醒学生的兴趣,鼓舞他们向往科学人是天生的学习者。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好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科学的向往大大减弱,从而出现了厌学、逃学等现象。

他们在学习面前的退缩、逃避并不能证明他们没有成功的潜力,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育行为使个人学习兴趣衰落甚至丧失。

美国心理学家阿里克森认为:“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经过十年时间的训练,都可以有天才般的表现。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教师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他们向往科学比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更有价值和意义。

当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感到学习充满乐趣时,学习就更为有效。

比如,语文课可增加一些诗文赏析、美文阅读;数学课可增加一些趣味题;政治课可渗透时事讲解;历史可穿插一些故事:地理、生物等学科可与当地地理环境、生物环境结合起来教学;体育、音乐等学科可增添一些游戏、比赛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这样的教学符合青少年的口味,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

3、唤醒学生的思维,鼓舞他们不断创新我们的传统教育太重视基础和考试,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进发出最灿烂的火花,这应该是教育核心之所在,教育的灵魂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何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突破常规,挑战传统,如何启迪学生的思辨品格,使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发现,这是教育的至高境界。

教师教学故事:鼓舞孩子奋发向上

教师教学故事:鼓舞孩子奋发向上

教师教学故事:鼓舞孩子奋发向上
记得三年级上学期刚开学那会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小羊总是高举起自己的手臂积极举手发言,下课也会过来积极问问题。

可是小羊有些懒惰,作业完成得很马虎,面对他我渐渐没有了耐心,对于他的课下提问有时候心里有点焦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

到了这学期,我开始觉得小羊哪里不对劲,看到我总是躲闪,表情不自然甚至流露出害怕的样子。

回想起前段时间我对小羊的举措,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小羊谈话后才明白原因:是我过分“周到”的纠错挫伤了他学习的用心性和信心。

试想,若是自己在学习时,老师也是不停地打断、纠正,那怎样不会感到气馁和受伤呢?
那怎样还能用心愉快地学习呢?比如说,如果人的心理压力很大,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他们所学的知识是不会被吸进大脑,而所做的反复练习会被“过滤”掉。

相反,当你的心理压力小,学习的效果就好了。

在痛心我的教学失误后我不禁思索着补救的方法。

最后总结到,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们都就应采取鼓励的态度。

同时也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没有值得
害臊的地方。

我也喜欢你们的错误。


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用心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小羊以及其他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期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

(更何况是孩子。

)一句用心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用心。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 德国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F.A.W.Diesterweg)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来源于卢梭及裴斯塔洛齐的思想,一方面来源于他的同代人、福禄贝尔主义的主师爷福禄贝尔(F.W.A. Fr?bel),主张教育的天然性、启发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尤其注重教育的人性价值,因为神性恰恰是通过人性而唤醒并弘扬的。

如此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胶条和倡导民主的特征,带来许多国家二十世纪教育方式的革新。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对教育对象的信任及其内在价值的高度肯定。

求知和思辨本是人的天性,而人又是能动的高级生命体,教育者只要去关注这种天性,顺其每个个体的特点和需求去启发、鼓励和加以方法上的开导,使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和思辨力充分释放,还有什么本领学不来呢?让"学"成为一种自觉、主动以及独立的行为,这是这句话的重要内涵。

此外,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式教育,会使学人失去思辨和批判能力,它意味着下一代人的精神退化。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多萝茜洛诺尔特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对我一生成就最有影响的是我从幼儿园里学到的这两句话: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东西要分一半给别人.教育家名言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狄更斯:“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案例(2篇)

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案例(2篇)

1. 案例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情境:在历史课上,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一个有趣的历史谜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自行解答。

- 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境:在美术课上,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幅以“未来城市”为主题的画作。

- 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不受传统框架限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 案例三: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情境:在社区服务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宣传、帮助孤寡老人等志愿活动。

- 方法: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4. 案例四: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境:在体育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跑比赛,要求每个队员在比赛中互相配合、支持。

- 方法:通过团队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5. 案例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境:在语文课上,教师布置一篇阅读理解文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对文章进行总结和评价。

- 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总之,None 教育的核心在于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优秀人才。

1. 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情境描述:在教授物理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水的沸腾、磁铁的吸引力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 唤醒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

2. 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情境描述: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际问题,如生活中的购物计算、建筑设计中的面积计算等。

- 唤醒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案例: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情境描述: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班主任唤醒教育案例(2篇)

班主任唤醒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的城乡结合部,有一所普通的中学,这里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有的生活在贫困中,有的家庭环境复杂。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涣散、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作为这所学校的班主任,张老师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她决定以唤醒教育为突破口,点亮这些学生的心灵之光。

二、案例描述1. 发现问题的萌芽张老师接手这个班级时,发现学生们普遍缺乏自信,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低下。

在深入了解后,她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们内心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担忧。

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2. 制定唤醒教育的方案为了唤醒学生们的心灵,张老师制定了以下方案:(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建立班级微信群,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4)设立“成长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变化,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实施唤醒教育的具体措施(1)心理健康教育张老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同时,她还鼓励学生们参加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2)课外活动张老师组织了一系列课外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文艺汇演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学会了团队合作、拼搏进取的精神。

(3)家校沟通张老师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会,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

通过家校沟通,家长们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4)成长档案张老师为每个学生设立了“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和变化。

每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张老师都会在班级群里分享他们的喜悦,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4. 唤醒教育的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学习动力增强,成绩逐渐提高。

班主任的奥秘在于激励与唤醒

班主任的奥秘在于激励与唤醒

“ 我 的孩 子爱发脾气 ” 、 “ 这个学生 学习不专心 , 老想玩 , 记忆 力不
强…‘ 比较任性 ” “ 懒散 ” 。听上去 , 确实是孩子在性格上存在 了问 题或者是出现了不 良行为 。可是每次我听到这样的问题 , 笔者 就
2 . 作业不完成 , 有时干脆不交作业 。 对于不交作业 的问题 , 借 口百 出, 有 时他 干脆说 : “ 老师 , 我不 明白你说上课在讲什么 , 所以 作业不会做 , 也就没有交 。” 3 . 专横霸道 、 欺负弱小 。 他依仗 自己身材的优势 , 专欺负 比自
以在 这 天 拔 掉 一 根 钉 子 。”日子 一 天 一 天 过去 , 最后 , 钉 子 全 被 拔
为了弄清楚这一系列问题 , 笔者开始了针对性 的教育 。 首先是要让刘宇 阳认识到 自己的错误 , 于是笔者主动找他聊
天, 渐渐得到他的信任 , 成为他的好朋友 。然后 , 笔者又站到好朋 友的角度去跟他交流 , 了解他心 中真实想法。 在一次交流中 , 刘宇 阳说他 害怕语文教师 , 笔者就趁机进一步问为什么要害怕?他说 那是因为他上语文课老睡觉 , 语文教师总批评他也多次 向家长反
关键词 : 标签 ; 因材 施 教 ; 激励 ; 唤 醒
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 , 使每个学生都得 到充分 的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 , 促进学 生全 面发 展的最 基本要求 。 在德 育中, 同样也要坚持 因材施教的原则 , 从学生实际
出发 , 根据学生 的年龄特征 、 个性差异和思想动态 , 选 择恰 当的内
中图分类号: G 6 3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9 9 2 — 7 7 1 1 ( 2 0 1 4 ) 0 2 - 0 0 9 0

师者,所以唤醒、引领、激励也

师者,所以唤醒、引领、激励也

师者,所以唤醒、引领、激励也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看!”父亲说,“以这只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唤醒”,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箴言!苏格拉底本人不就是一位伟大的心灵雕刻师吗?他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

”他利用接生术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从蒙眛状态中唤醒。

那我们老师,不也是那个唤醒他人的人吗?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当今时代,虽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但却早已不是“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而是,惑而不从师,解惑渠道众多矣。

那老师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什么呢?我认为,在今天,老师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可能更多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唤醒、引领、激励。

唤醒心灵,引领方向,激励行动!唤醒每一个学生心底深处的梦想,唤醒每一个学生心中沉睡的巨人,唤醒每一个学生内心强大的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力量;引领着每一个学生朝着他(她)的梦想和目标不断地脚踏实地的前进;激励着每一个学生进步和成长,激励每一个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克服困难、保持旺盛的斗志,在一帆风顺,小有成绩的时候,戒骄戒躁、扎实前行。

“师者,所以唤醒、引领、激励也”的基础和前提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理解、信任基础上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先生在他的《新学校十讲》《失败的新定义》一讲中指出:在还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教育是一种失败,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

“亲其师,信其道。

”老师尊重、赏识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平等对话,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佩、信任和认可、喜欢和欣赏,这时候,您这个老师的教育就能够起到良好的“唤醒、引领、激励”的作用;反之,若是学生对您这个老师就“不感冒”,从心底就不认可,甚至对您的所作所为非常反感的话,您的教育就不可能对他产生“唤醒、引领、激励”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故事: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一位教育家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

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爱心最是有情物,化
作春风更催人”。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
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

在我刚接手这个班级不久就发现有名女生她叫小A好像与这个
班格格不入,独来独往,走起路来就像一阵风一样。

我记得很清楚,在班级学习小组重新组建那天她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告诉我,老师我不去任何一个小组,我自己一个组。

听后我没有惊讶,也没有生气,只是微笑着让她坐下。

课后我第一时间找了她,问她为什么不愿意和其他人一个小组呢?她当时只是不说话,没有回答我,而我则告诉她,我们这个班级就像是一个家庭,我们同学之间就像是兄弟姐妹,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处好关系并融入到这个大家庭里,而且还会做的很好。

现在可以告诉老师你比较愿意到那个小组去,老师会给你安排好。

同时我还安排她担任了这个小组的副组长。

经过多方了解我才知道这个小女生为什么会这样,一是因为她说话比较直爽,容易得罪人,二是因为她的家庭父母离异,爸爸领着双
胞胎姐妹生活,爸爸又经常不在家,靠低保过日子,比较困难。

这造成了她的自卑心理。

知道了这些,我就找了小组的其他同学。

我也会不时的关心她,问问她和小组同学处的怎么样啊?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啊等等,我只要一发现她有所改变时我就是鼓励她,表扬她。

渐渐地,我发现了这个孩子的身上其实是有着正能量的,她善良,乐于帮助同学,她有一身正气,成了同学的知心朋友,老师工作的得力助手!
在去年的运动会上她一举获得女子800米第一名和100米第二名的好成绩,为班级挣得了荣誉,也为自己赢得了信心。

在八年下学期班干部选举时她竟被同学们推选为纪律委员,不负众望,她会把班级的自习,女生课间的纪律管理的很不错。

现在她会经常找同学研究问题,课下也会和同学们聊天,玩耍。

在今年的师生联谊会上演出了脱口相声,由原来的孤独,自卑变成了现在的信心十足,乐于进取。

在期末评优活动被评为校十佳学生。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同时,我们还应不失时机的去激励、去引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被赞赏、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

“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让孩子从赏识、夸奖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励孩子挖掘自身的潜力做出更好的表现,争取更大地成功。

赞赏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激励作用,正如一位伟人所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

”的确,获得他人的肯
定与赞美,是人生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后精神上的高级需求,这种需求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

对学生的成功,应给予肯定、表扬、赞赏,并适当提出更高的需求。

我认为要做好教师这份工作,首先必须发自内心的去热爱学生,认为跟他们在一块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其次,从生活点滴中去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爱与呵护;再次,我们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实施正确有效的引导教育,并适当提出更高的要求。

让我们的爱充满教育心智,让教育之爱闪耀智慧的光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