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兴起
世界史上第三章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的发展
![世界史上第三章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a475c7f5acfa1c7aa00cc0c.png)
①有了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斗争目标更明确;
②组织程度更高、规模更大; ③日益走向国际化,从孤立分散走向国际联合,第一国际的成 返回 立即是证明。
马义的三大思想来源和三大组成部分 思想来源 来源 内容 德意志的 黑格尔辩证法 古典哲学 费尔巴哈的唯物 主义 英古典政 亚当· 斯密 治经济学 大卫· 李嘉图 劳动价值论 英法空想 社会主义 三大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建立了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 建立了马义政治 经济学(剩余价 值论)
A,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是由于生产关 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 一个城市成熟 C,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D,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 一次伟大尝试
再见!
思考:
工业革命影响下,资本主义暴露了哪些弊 端?引起了哪些后果?
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和
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经济危机
主要矛盾
资阶和无阶矛盾
工人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是有区别的。社会 主义运动的主力虽然是工人阶级,但是社会主义运动是在马 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才产生的。
返回
国际工人运动的阶段特征:1、19世纪30、40年代以前的工人 运动主要特点:①自发性(表现为暴力斗争); ② 从破坏机 器开始; ③主要是经济斗争。 2、19世纪30、40年代的工人运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① 工人阶级开始独自进行政治经济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②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③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独立指工人阶级不再根据资产阶级 提出的纲领口号进行斗争而是提出来了本阶级独立的要求,说 明无产阶级开始了公开地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资产阶级统治的 政治斗争。) 3、19世纪50、60年代工人运动主要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与起源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与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6a71e9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3.png)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与起源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和思想学说,在19世纪中叶迅速崛起,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与起源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动力。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与起源,并分析其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意义。
一、封建社会及其困境: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之一19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
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结构呈现出严重的不平等和剥削现象,农民和工人阶级长期受到压迫和剥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封建制度无法满足生产力的发展需求,经济增长乏力,社会发展陷入停滞。
二、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之二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加速了社会的转型。
机器生产的引入、工业资本的积累、商品交换的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本主义的兴起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加剧了贫富差距,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劣。
三、无产阶级的崛起与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在这个背景下,无产阶级开始组织起来,要求改变自己的命运。
工人运动的兴起,使得社会主义思潮开始流行。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家,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
他们从哲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体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著《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篇章,他们在宣言中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避免,只有通过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推翻,才能够建立一个无剥削的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和起源,不仅与封建社会的困境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密切相关,也与无产阶级的崛起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密不可分。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和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矛盾,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学说,更是一种改造社会、解放人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00f649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1.png)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它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原理。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当代的重要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欧洲。
当时,工业革命的兴起使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
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立开始,到列宁、斯大林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再到毛泽东主义的形成,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世界上一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下,会有不同的上层建筑,从而推动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本机制。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追求自身利益,这是社会矛盾的一种表现。
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对当代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通过对剩余价值、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等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存在的矛盾和危机,进而为推动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觉醒与解放。
作为一种批判性理论,马克思主义提倡无产阶级觉醒和团结,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最后,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无论是对贫富差距的关切、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马克思主义都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1cffd8a58da0116c174930.png)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欧洲,这是国际共产主义兴起的年代。
它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初步成熟必不可分。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正式宣告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17世纪和18世纪,欧洲发生的第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是从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了以手工业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的革命,既是一场技术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这一历史性变革不仅创造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阵营,还带来了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后果,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方式之间的矛盾。
随着矛盾日益激化的结果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为了探求经济危机的根源,解释资本主义本质,解救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找到克服经济危机的措施和方法,就成了时代的要求,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在产业革命中,随着机器的大规模使用,工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社会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工人与资本家的斗争也越来越激烈。
到了19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工人起义。
三大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三大工人起义的失败又表明,无产阶级要达到自身解放的目的,必须有革命的科学理论的指导。
近代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和无产阶级独立政治运动的开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政治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同盟是如何建立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马恩认识到这一点,便努力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积极开展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活动。
1846年,他们在布鲁塞尔建立了一个以宣扬科学共产主义、加强各社会主义团体之间联系为宗旨的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为共产主义政党的建立提供了组织和思想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5351f7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6.png)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于19世纪,并迅速发展为一种深刻而有影响力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学说。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合作与探索,他们的作品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并分析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早期的欧洲,这个时期被称为工业革命的黎明。
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的兴起导致了阶级矛盾的增加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为基础,开始研究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马克思主义最早的表述可以追溯到1848年,当时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了《共产党宣言》,其中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目标。
该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批判了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呼吁工人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马克思主义很快在欧洲各国传播开来,成为工人运动的主要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激发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斗争意识,形成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党。
这些政党通过经济斗争、政治运动以及工人运动来争取工人权益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影响遍及整个欧洲大陆,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担忧和反抗。
各国政府采用了各种手段来打压马克思主义运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的力量逐渐增强,并在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革命的呼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逐渐发展为一门更为系统和复杂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经过了多次修正和扩展,形成了许多派别和学派,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
这些理论的发展和丰富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一种适应不同国情和实践的灵活工具。
各国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的结合,为世界各地的工人阶级争取自由、平等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84cc0f81c758f5f71f6732.png)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 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 展。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建立巴黎公社.开始了建立无 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 为现实。
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④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
根本: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法国政治、经济发展
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当时的社会条件下 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法国资本主义还 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 统治的经济基础根本不具备。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它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 的进步作用;同时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 生产的需要。因此,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 主义所取代。
展示了一种崭新的历史社会观:社会主义 是人类历史运动的必然前景,社会主义的 实现系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 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 阶级政权。它还号召全世界无产者 联s,Commune de
Who? What? Why?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
—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政权
1、原因:巴黎公社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这是一场在特定 历史条件下发生 的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https://img.taocdn.com/s3/m/8b98200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2.png)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源自于19世纪的德国。
其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
在19世纪,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并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传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影响。
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地位面临挑战,但仍具有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发展依然存在许多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持续影响力,以及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脉络、历史走向、起源、基本原理、19世纪、20世纪、传播、兴起、不同国家、地区、影响、当代世界、地位、挑战、未来发展、坚实理论基础、持续影响力、重要性。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辩证法来实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社会形态的变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阶级斗争的胜利,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奠定了其后续发展的基础,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进程。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拓展和深化,成为现代世界的重要思想力量之一。
1.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阶级斗争理论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决定意识形态,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于阶级斗争。
辩证唯物主义则是研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的哲学方法论,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即社会形态的发展是按照一定发展阶段进行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生产力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起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e446d8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a.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起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起源和发展。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发展过程,以期帮助读者对这一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深受西方哲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影响,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他们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阶级斗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后期的发展在19世纪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欧洲各地扩散。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纲领,它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
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
2.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俄国,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俄国革命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此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3.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在当代,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然而,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继续关注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并尝试从全球和跨学科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过程。
从19世纪到当代,马克思主义不断与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社会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整理]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5a42f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5.png)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研究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动因、过程及趋势的理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明,人类的彻底解放,只能在普遍交往亦即全球化的势态下才能实现,这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明的“世界历史”之路,即人类彻底解放之路。
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与人类历史及其当代全球化发展的历史结论是一致的,这个结论就是全人类都必定走向“世界历史”之路。
一、“世界历史”之路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形成于《共产党宣言》及《德意志意识形态》,再经《资本论》系统而深刻地论证最终完成。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
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任务是要发现和揭示人类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时代的运动规律。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入手,分析历史的发展变化,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
从价值目标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明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道路。
人类历史从民族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实际上是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
这种转变的实现或者说全球化进程的动因,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
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最本质性的动因。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的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不这样,(1)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2)交往的力量本身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因而是不堪忍受的力量:它们会依然处于地方的、笼罩着迷信气氛的‘状态’;(3)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与重要转折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与重要转折](https://img.taocdn.com/s3/m/1b3cb7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a.png)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与重要转折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和实践思想,对于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自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提出这一理论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进程和转折点。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革命实践以及现代世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尤其是《资本论》。
这一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揭示了资本剥削的本质和阶级矛盾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这一观点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社会科学研究。
2.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俄国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关键地区之一。
19世纪末,俄国的工人运动积极倡导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
列宁在这个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兴起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主要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他们通过与民主革命运动相结合,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阐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对于中国革命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1.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革命事件之一。
这次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的成立对于全球的社会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最终在1949年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次革命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措施,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3. 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除了俄国和中国之外,20世纪还出现了一系列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
例如古巴的革命成功,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卡尔马克思的主义理论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卡尔马克思的主义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1fe6bc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8.png)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卡尔马克思的主义理论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是世界历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核心理论以及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为主线,探讨卡尔·马克思的主义理论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产物,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在德国进行的哲学、经济学和历史研究中。
马克思于1848年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这一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探索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规律,最终总结出了著名的《资本论》。
这部著作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内在矛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不可持续性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由此逐渐成为世界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剩余价值理论。
1.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2.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也是一种对事物发展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矛盾的、不断地运动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矛盾普遍存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3.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剖析,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其所获得的工资,剩余的价值被资本家剥削并占有。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的本质,并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权益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与影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仅仅是个人思想的表达,更是一种应对社会问题的操作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588160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a.png)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它的诞生是对现实社会矛盾的深刻思考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以及其发展的历程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剧烈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无产阶级的困境日益加深。
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研究社会现象和历史变迁,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
他们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上不可避免的趋势。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了初期的探索和发展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为人们认识社会现象和指导社会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1.经典马克思主义经典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始著作进行继承和发展的过程。
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经典马克思主义。
他们将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各国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有其独特性。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在苏联等国家都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与国情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的拓展与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拓展与完善。
毛泽东在中国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此外,一些新的理论分支如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等也在不断涌现,丰富着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面对全球化、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等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洞察力和指导作用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深刻分析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方法和工具使人们能够深刻认识社会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参考。
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历史教案
![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fa981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4.png)
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历史教案本课是必修一政治史模块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的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本课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本课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材从时代背景、产生过程、《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更多关于“教案”的相关文章内容推荐(↓↓↓)中学的英语优秀教案模板范文初中地理导入精选教案教学设计初中数学最新教案设计方案模板高中生政治的教案模板高中生《环保与卫生》主题班会教案内容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及地位本节课时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主要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巴黎公社”三部分。
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两大历史事件展开。
本课作为世界近代政治史中的一条支线,是对教材第三单元的呼应,也就是世界政治史近代部分不仅包括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还应该有工人运动的发展等内容。
同时本课的内容也是为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作铺垫,完整讲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
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难点:如何理解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三、学情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为陌生和困难的。
设置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也是很难透彻理解的。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教材中也不可能有过多的学习与理解,仅仅是知道这个名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引导,调动他们的学习思维,才能把深奥的理论讲好、让学生掌握。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3、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4、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进行推理分析归纳,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
世界近代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参考课件
![世界近代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参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dea70d581b6bd97f19ea3c.png)
2、巴黎公社 、
• (1)背景: )背景:
A、国际:《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国际的成立 、国际: 共产党宣言》发表、 B、国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国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 (2)革命:1871年3月18日 )革命: 年 月 日 • (3)成立:1871年3月28日 )成立: 年 月 日 • •
措施: 措施:
• A、政治: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 、政治: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 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 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 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建立了自己的治安、 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建立了自己的治安、 司法和立法机构;规定公社职员由民主 司法和立法机构; 选举产生;人民有监督权、 选举产生;人民有监督权、罢免权 • B、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 、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人合作社管理; 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 产规定公社职员薪金最高不得超过工人 的最高工资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 1、历史条件: 、历史条件: (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 )经济前提: (2)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 )阶级基础: (3)理论来源:三大来源 )理论来源: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活动 )实践基础:马克思、 • 2、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 年 月
• (6)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 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 、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 B、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 B、 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 C、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 的宝贵财富。 的宝贵财富。 • D、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 、 来的英勇不屈、 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 史册。 史册。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2441e7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2.png)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它源于19世纪中期的德国,并在20世纪异军突起,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和创作,同时也需要考察其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理论的贡献和扩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开始,逐步探讨其不同阶段的发展。
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1848年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于1848年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概述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革命的原则。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剖析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呼吁,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1848年-1894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之后,马克思主义面临新的挑战和质疑。
社会民主主义的兴起,以及列宁的贡献,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指导理论。
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构和思想框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3.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1894年-1924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地位。
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观念,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同时,列宁对于经济学和政治哲学的贡献,如《帝国主义论》和《国家与革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1924年-今)列宁逝世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斯大林的兴起和苏联的崛起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政治运动。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全球传播也伴随着对其理论合法性和实践效果的质疑。
尽管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演变和扩展,但其核心原则和方法论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争议和讨论的焦点。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被归类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
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5d0f2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b.png)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和社会科学理论,其创立和发展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探究其思想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思想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当时欧洲正处于工业化时期,社会变革和政治斗争激烈。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研究经济学、历史学、哲学等领域,在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实践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可持续的,这需要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建设一种社会主义制度。
这一思想被称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相互矛盾的统一体。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了历史的发展必然性和规律性,从而认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在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和矛盾的阶级斗争。
这两种思想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
二、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组织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得工人阶级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和反抗的行动。
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中深刻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的悲惨境遇,这激发了工人阶级的无产阶级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期待。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强调了工人阶级必须组织起来进行斗争,并坚定地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必须由无产阶级自己来完成。
这种思想对后来工人运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造就了无数工人组织和工会。
2.促进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将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了一起,呼吁重建社会制度,消灭阶级和剥削,这被认为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标志。
在二十世纪以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使得共产主义在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国家广泛流行。
共产主义政权的建立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格局,同时也对后来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1472c6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6.png)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理论体系,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其起源、发展和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200字)马克思主义源于19世纪的欧洲,特别是工业革命时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其创始人,他们通过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无产阶级的命运,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呼吁工人团结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600字)1.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左翼政治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各国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政党都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被广泛传播,形成了众多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和思潮,如德国的修正主义、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等。
2. 马克思主义在亚洲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传播到亚洲,对亚洲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中国和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成为了这两个国家的主导思想。
中国的共产党领导者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400字)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不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物质生产力和阶级矛盾推动的。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核心原理是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取利润。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矛盾,为无产阶级争取权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影响(500字)1.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实践,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工人革命浪潮,深刻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b861613b7360b4c2e3f6485.png)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也决不是偶然的。
它是当时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1.马克思与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
2. 马克思主义诞生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
阶级基础: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
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斗争性质。
思想来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
社会主义思想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理论表现。
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
1837年,英国再度爆发危机并波及美国。
1847年的危机更是席卷了欧洲各国。
在危机中,商业停顿,产品滞销,工厂关门,银行倒闭,失业剧增,整个社会好像得了一场大瘟疫。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
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观后感
![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808c20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3.png)
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观后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毫无疑问是必然的。
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划时代的,因为此后发生的一切,无论是工业革命还是启蒙运动,甚或是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里所发生的一切,其基础都是由科学革命奠定的。
这对马克思主义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科学革命,也不可能会有马克思主义。
近代科学革命对欧洲究竟意味着什么?以下一段话或许可以回答这一问题:“17世纪初,欧洲要往何处发展,还不清楚。
通过想象,它也许会变成一个混乱不堪的世界,像大约在同一时期的印度那样。
……同样各个思想领域也是一片混乱,没有确定是非标准。
迷信与怀疑,迫害处决与听之任之,齐头并进,一样风行。
科学及时地为欧洲提供了自信心。
17世纪兴起的科学拯救了欧洲文明,使欧洲文明不致在中世纪以后漫长的夕照中逐渐枯竭,不致走入种种歧路,诸如温和的怀疑论没有实效的故弄玄虚,杂乱的魔术,以及对未知的恐惧,等等。
[帕尔梅·科尔顿:《世界近代史》(上)第358页,商务印书馆(北京)1988]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是根本不同的两种过程,但同时又是相互衔接,相互包含且相互影响的历史进程。
所以,西方的某些历史学家将其并称为一次思想革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启蒙运动的评价很高。
恩格斯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力。
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那时,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世界用头立地的时代。
最初,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头脑以及通过人的头脑的思维所发现的原理,要求成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和社会结合的基础;后来这句话又有了更广泛的含义:同这些原理相矛盾的事实,实际上被上下颠倒了。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到现在为止,世界所遵循的只是一些成见;过去的一切只值得怜悯和鄙视。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https://img.taocdn.com/s3/m/fc4c2ccf0242a8956bece492.png)
课堂练习
• 1、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
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这种理
论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
B.<<新青年>>创刊
C.<<人权宣言>>颁布
D.巴黎公社成立
2、《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
D 义诞生的标志,主要因为它( )
A.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的
阶级矛 盾尖锐
工人阶级为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 况,同资产阶级展开多种形式的斗 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力量壮大,工人
运动兴起,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来作指导。 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31年和1834年的法国里昂 工人起义
; 智予成 https:///h-col-101.html 智予成 ;
切情报. 结果,还真给他发现了…大问题了! 白重炙从烽烟府幽冥城而来!他身边の人购买了无数の建城材料!最近他两名手下一人去了烽烟府,一人去了北方の金角府!都是带着大批の神石,去买建城材料去了,并且还在烽烟府,请了一名大陆有名の阵法大师! 他很清楚,这里面有猫 腻!但是他却不明白白重炙具体在搞什么,并且去凤霞山脉の探子发回来の消息又是一切正常.他没有把消息上报上去,他知道沥河家主和白重炙の关系,也知道尊主似乎也很看重白重炙. 他在等一些机会!并且他觉得这个机会不会太让等太久! 当前 第捌0玖章 天地异象 同时在查白 重炙の还有不少人,屠邪公子就是其中一些! 屠邪公子の情报渠道,明显比沥海强太多,因为他是飘渺城の人,是邪月尊者最喜欢の不咋大的徒弟!飘渺城内自然有不少人要给他面子! 他只是发了一些传讯去了飘渺城,整个飘渺城の情报部门就高速运转起来!白重炙の资料开始一点一 丝の抽剥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兴起/h1一、20世纪初,日本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尖锐的社会矛盾1.世界历史的革命性。
上田茂树的革命世界史以阶级为中心,这在《无产阶级世界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叙述上看,作者着重区分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歌颂下层阶级,抨击反动阶级。
此外,上田茂树还对世界史的革命性进行了深层论证。
在讲到工业革命的时候,上田茂树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工业革命时期的各项发明。
他指出,这些技术发明“在英吉利底纺织机械底发明上见了奇效”,推动了“英吉利底经济上及社会上的大变革”③。
上田茂树认为,科学发明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又源于“社会经验”。
他说:“讲到蒸汽船由何人发明,这个实在很难说;大概是无量数的社会里的经验造成的吧,一切发明都是如此。
”④而这些经验又是人们在日常生产实践中获得的。
这样,上田茂树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逻辑链条就清晰地呈现出来:进入文明社会后,人们开始了生产活动,并在劳动中积累社会经验,社会经验是科技进步的基础,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关系,并最终决定了社会制度和同属于上层建筑的文化。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从事生产活动的劳动阶级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脱离生产活动的资产阶级,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正如上田茂树所说的那样,“可做下一代的世界底主人翁是谁?这便是近代的无产者”⑤。
总之,在上田茂树的世界史论述中,劳动阶级是革命的主体,阶级斗争是革命的表现,无产阶级胜利是革命的结果。
2.世界历史的学术性。
《世界历史》体现了上田茂树对世界历史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思考。
他在该书中贯彻了一种“宏观世界史”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范围涉及全球各个地区。
上田茂树用支流和干流的比喻来解释世界历史的构成。
“我们究竟有了什么历史底渊源,和几个历史底支流呢?第一个是中国,第二个是印度,第三个是美索不达米亚,第四个是埃及……前两者合起来成为东洋史,后两者合起来成为西洋史。
……这两个支流,终至会集于滔滔不绝的现代开化之干流,而入于将来国际文化之大洋”⑥。
可见,在上田茂树的心目中,世界历史是一个多元一体的系统。
这本书虽然以“西方”为主体,但他用了一定篇幅叙述中国和印度的历史,涵盖了从文明初始到近代的整个发展阶段。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中美洲的古文明、大洋洲和南洋诸岛,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虽然叙述的详略程度不同,但这本书基本涉及了全球的所有地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历史”。
其次,跨越单一民族国家界线,将亚欧大陆视为一个整体,从宏观角度思考整个大陆的历史发展进程。
这在亚欧大陆“疾病史”研究中得到了体现。
《世界历史》中一共出现了两次大瘟疫:第一次是在公元2世纪和3世纪。
发源于中国东汉末年的疾病跨越了单一国家的界线,在亚欧大陆两端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导致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中国的长期分裂⑦。
第二次是在公元14世纪中叶。
源自中国的黑死病传到欧洲,大量人口的死亡破坏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
而这种疾病也造成了中国的混乱,导致元朝衰落⑧。
作者遵循了这样的叙述逻辑:疾病导致人口下降,而人口下降又致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这两次瘟疫一次发生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一次发生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疾病加速了社会制度的变迁,间接地推动了整个亚欧大陆历史的发展。
这一思路与最近几年兴起的“疾病史”研究有不谋而合之处。
最后,强调跨文化交流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上田茂树认为,西方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历史的主角,是因为其进行了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在东地中海地区,存在着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古代文明,而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加快了多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正如作者所说:“为西洋文明底摇篮的东地中海岸底历史,不断地反覆继续这样的路程,常常由此增加进步底要因,给予发展底刺戟。
因此,在这里发生了不断变化转换的社会底飞跃和前进。
”①换句话说,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发展。
这种情形与东方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印度和中国,都有天然的障壁,可以防御这些蛮族底侵袭,而且在长期和平的文明之间迅速增殖起来的广大人口,单以数量的力也可以击退不时来寇的敌人,或能避免他底危害”②。
印度与其他文明如波斯、亚述等有/h1过接触,但这些交流只是偶然的一时的联络,没有持续性;中国地理位置上的相对隔绝和自身社会结构的稳定性阻碍了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这最终导致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东方文明走向了衰落。
综上所述,上田茂树的学术思想可以概括为:世界史研究应该跨越民族国家的界线,将世界视为一个整体,从宏观和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研究历史发展。
3.世界历史的进化性。
虽然上述两书各有偏重,但都贯彻了一种历史进化的思想,正如《无产阶级世界史》开篇第一句话所说:“历史为人类进化的记录”③。
上田茂树的历史进化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历史进化的本质是经济发展。
“进化”一词来自自然科学,主要用来描述生物的进化。
上田茂树的历史进化观也基于此,他认为,“生物进化之法则,能使动物的生理构造适应自然的变化”④。
顺着同样的思路,他认为,世界历史的进化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要与某种重要因素相适应,这一因素就是唯物史观所强调的经济。
换句话说,世界历史进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经济形态发展的过程。
其次,阶级斗争是历史进化的直接推动力,革命是进化的结果。
正如上田茂树所说:“阶级斗争,才正是社会进化的直接的推动力,其结果就是要实现世界革命。
”⑤那么,历史进化与阶级斗争和革命是什么关系呢?他认为,不同的社会阶级代表了不同的生产力,阶级斗争的本质是落后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之间的冲突,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历史进化。
最后,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
虽然上田茂树非常强调进化论,但并没有掉入庸俗社会进化论的陷阱。
他认为,对于资产阶级来说,进化论思想“只是提供了自由竞争主义底哲学的基础,给予肯定国际战争的理由,甚至变成维持阶级制度的论据。
……如果把这种法则完全和动物界一样地实行,那就未免过于好杀,对于‘万物之灵’的人类是不名誉的”⑥。
总之,上田茂树的历史进化观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避免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进化观。
二、20世纪20年代后期,日本左翼世界史着作传入中国。
1928年8月,化名“柳岛生”的共产党人杨贤江首先将《无产阶级世界史》翻译成中文,取名《世界史纲》。
9月,刘叔琴的译本由开明书店出版,名为《民众世界史要》⑦。
与柳岛生译本不同,《民众世界史要》是编译,与原文有一定出入。
1929年8月,施存统翻译的《世界历史》由上海昆仑书店出版,中文译名为《世界社会史》。
同年,三卷本《唯物史观经济史》中译本也在上海问世。
日本左翼世界史在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以上田茂树的着作为例,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末至少有五篇介绍和评论的文章,它们分别刊登于1928年的《大江月刊》、1929年的《开明》杂志、1934年的《新生》杂志、1937年的《历史教育》和1939年的《青年生活》。
这几篇书评向我们展现了日本马克思主义世界史在中国传播的几个特点:(1)影响范围广泛。
1929年的评论认为,《民众世界史要》“优点在以最正确的眼光看过去的历史”,不足在于忽视亚洲民族,以及书中没有配地图⑧。
从内容上看,这类看法只是反映了读者的直观感受,应出自普通民众之手。
而1937年的书评不但提到威尔斯的《世界史纲》,还引用了缪凤林的着作和鲁滨逊的《新史学》来佐证自己的观点⑨。
由此判断,作者应属于学界人士。
这说明日本左翼世界史在中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既影响到了民间,又影响到了学界。
(2)流播时段较长。
最早一篇介绍《民众世界史要》的文章刊发于1928年11月瑏瑠。
已知最晚的一篇书评发表于1939年,作者对唯物史观和进化观在世界史研究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①。
(3)关注内容比较全面。
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译着关注的全面性。
两本世界史着作的三个译本都有相应的书评。
二是对主题关注的全面性。
上田茂树世界史着作的三个主题即革命、学术和进化在书评中均有所体现。
(4)读者反应多元化。
1934年和1939年的书评是肯定和赞扬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前者认为其能够“把我们旧有的谬误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点,根本地订正”②;后者则将马克思主义史观视为弥补传统史学不足的唯/h1一方法。
而1937年的书评虽然对“宏观世界史”的思想给予肯定,但对从阶级角度解释历史提出了质疑③。
1929年的书评尽管针对内容取舍方面指出一些不足,但基本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史观。
无论是肯定、基本肯定还是质疑,都促使人们去思考相关问题,这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学者在吸纳日本左翼史学的基础上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世界史,并展开独立创作,如杨贤江的《今日之世界》、刘叔琴的《生活进化史ABC》等。
上述着作反映出日本左翼史学进入中国后出现以下一些变化:1.对革命世界史的继承和发展。
对革命世界史的继承和发展在《今日之世界》中得到集中体现。
杨贤江在《世界史纲》中提到了创作这本书的初衷:《无产阶级世界史》“写至一九二四年为止。
顾自一九二五年以后的三四年间,世界已发生不少的变动,至少在我们中国最近一年间便有天大的变动出现,所以在译毕本书之后,译者即继续编译《今日世界》一书”④。
这段话表明,在立场上《今日之世界》与上田茂树的《无产阶级世界史》是一致的。
此外,该书的立足点也体现了《无产阶级世界史》的思路,即以阶级作为革命世界史的核心。
作者在开篇直接点明:“普罗列搭利亚特⑤之国内的任务,就是在一切方面,破坏正在暴露破绽的资本主义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然普罗列搭利亚特要实践这个任务,便非先行获得政治权力不可。
”⑥该书和《无产阶级世界史》都将革命视为世界历史的重要主题。
《今日之世界》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阵营和三条战线。
第一,世界当代史的中心主题是革命。
该书继承了《无产阶级世界史》的革命思想,指出“这一新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又普罗列搭利亚特获得政权时代”⑦。
第二,围绕着“革命”这一时代主题,作者梳理出三条战线。
(1)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
资本主义近几年的发展,“暴露了独占的资本主义之寄生虫的性质,使人百倍地痛恨托辣斯及新地开脱的压迫,增强了劳动阶级对资本主义根柢的反抗”。
(2)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的斗争。
帝国主义的殖民活动,“一方面使个个国民经济及民族的领土成为不过是在世界经济名下的一条铁锁的连环;他方面把地球上的住民分裂为二大阵营:对多数的广大殖民地及隶属国家实行榨取压迫之少数‘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与不能不作自求解放的反抗斗争之多数殖民地及隶属国家”。
(3)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
“‘势力范围’及殖民地之独占的领有,各资本主义国家之不平均的发达(这是使得已经获得领土的国家与想要获得领土的国家之间,诱发对于世界地盘之丑恶的斗争的),为恢复所失去‘势力均等’唯一手段的帝国主义战争———如以上种种事情,足使第三战线即帝国主义相互间的战线之紧张趋于尖锐”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