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兴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兴起
/h1
一、20世纪初,日本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尖锐的社会矛盾
1.世界历史的革命性。上田茂树的革命世界史以阶级为中心,这在《无产阶级世界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叙述上看,作者着重区分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歌颂下层阶级,抨击反动阶级。此外,上田茂树还对世界史的革命性进行了深层论证。在讲到工业革命的时候,上田茂树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工业革命时期的各项发明。他指出,这些技术发明“在英吉利底纺织机械底发明上见了奇效”,推动了“英吉利底经济上及社会上的大变革”③。上田茂树认为,科学发明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又源于“社会经验”。他说:“讲到蒸汽船由何人发明,这个实在很难说;大概是无量数的社会里的经验造成的吧,一切发明都是如此。”
④而这些经验又是人们在日常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这样,上田茂树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逻辑链条就清晰地呈现出来:进入文明社会后,人们开始了生产活动,并在劳动中积累社会经验,社会经验是科技进步的基础,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关系,并最终决定了社会制度和同属于上层建筑的文化。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从事生产活动的劳动阶级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脱离生产活动的资产阶级,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正如上田茂树所说的那样,“可做下一代的世界底主人翁是谁?这便是近代的无产者”⑤。总之,在上田茂树的世界史论述中,劳动阶级是革命的主体,阶级斗争是革命的表现,无产阶级胜利是革命的结果。
2.世界历史的学术性。《世界历史》体现了上田茂树对世界历史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思考。他在该书中贯彻了一种“宏观世界史”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范围涉及全球各个地区。上田茂树用支流和干流的比喻来解释世界历史的构成。“我们究竟有了什么历史底渊源,和几个历史底支流呢?第一个是中国,第二个是印度,第三个是美索不达米亚,第四个是埃及……前两者合起来成为东洋史,后两者合起来成为西洋史。……这两个支流,终至会集于滔滔不绝的现代开化之干流,而入于将来国际文化之大洋”⑥。可见,在上田茂树的心目中,世界历史是一个多元一体的系统。这本书虽然以“西方”为主体,但他用了一定篇幅叙述中国和印度的历史,涵盖了从文明初始到近代的整个发展阶段。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中美洲的古文明、大洋洲和南洋诸岛,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虽然叙述的详略程度不同,但这本书基本涉及了全球的所有地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历史”。其次,跨越单一民族国家界线,将亚欧大陆视为一个整体,从宏观角度思考整个大陆的历史发展进程。这在亚欧大陆“疾病史”研究中得到了体现。
《世界历史》中一共出现了两次大瘟疫:第一次是在公元2世纪和3世纪。发源于中国东汉末年的疾病跨越了单一国家的界线,在亚欧大陆两端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导致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中国的长期分裂⑦。第二次是在公元14世纪中叶。源自中国的黑死病传到欧洲,大量人口的死亡破坏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而这种疾病也造成了中国的混乱,导致元朝衰落⑧。作者遵循了这样的叙述逻辑:疾病导致人口下降,而人口下降又致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这两次瘟疫一次发生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一次发生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疾病加速了社会制度的变迁,间接地推动了整个亚欧大陆历史的发展。这一思路与最近几年兴起的“疾病史”研究有不谋而合之处。最后,强调跨文化交流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上田茂树认为,西方之所以能成为
世界历史的主角,是因为其进行了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在东地中海地区,存在着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古代文明,而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加快了多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正如作者所说:“为西洋文明底摇篮的东地中海岸底历史,不断地反覆继续这样的路程,常常由此增加进步底要因,给予发展底刺戟。因此,在这里发生了不断变化转换的社会底飞跃和前进。”①换句话说,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这种情形与东方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印度和中国,都有天然的障壁,可以防御这些蛮族底侵袭,而且在长期和平的文明之间迅速增殖起来的广大人口,单以数量的力也可以击退不时来寇的敌人,或能避免他底危害”②。印度与其他文明如波斯、亚述等有
/h1
过接触,但这些交流只是偶然的一时的联络,没有持续性;中国地理位置上的相对隔绝和自身社会结构的稳定性阻碍了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这最终导致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东方文明走向了衰落。
综上所述,上田茂树的学术思想可以概括为:世界史研究应该跨越民族国家的界线,将世界视为一个整体,从宏观和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研究历史发展。3.世界历史的进化性。虽然上述两书各有偏重,但都贯彻了一种历史进化的思想,正如《无产阶级世界史》开篇第一句话所说:“历史为人类进化的记录”③。上田茂树的历史进化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历史进化的本质是经济发展。“进化”一词来自自然科学,主要用来描述生物的进化。上田茂树的历史进化观也基于此,他认为,“生物进化之法则,能使动物的生理构造适应自然的变化”
④。顺着同样的思路,他认为,世界历史的进化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要与某种重要因素相适应,这一因素就是唯物史观所强调的经济。换句话说,世界历史进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经济形
态发展的过程。其次,阶级斗争是历史进化的直接推动力,革命是进化的结果。正如上田茂树所说:“阶级斗争,才正是社会进化的直接的推动力,其结果就是要实现世界革命。”⑤那么,历史进化与阶级斗争和革命是什么关系呢?他认为,不同的社会阶级代表了不同的生产力,阶级斗争的本质是落后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之间的冲突,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历史进化。最后,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虽然上田茂树非常强调进化论,但并没有掉入庸俗社会进化论的陷阱。他认为,对于资产阶级来说,进化论思想“只是提供了自由竞争主义底哲学的基础,给予肯定国际战争的理由,甚至变成维持阶级制度的论据。……如果把这种法则完全和动物界一样地实行,那就未免过于好杀,对于‘万物之灵’的人类是不名誉的”⑥。总之,上田茂树的历史进化观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避免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进化观。
二、20世纪20年代后期,日本左翼世界史着作传入中国。
1928年8月,化名“柳岛生”的共产党人杨贤江首先将《无产阶级世界史》翻译成中文,取名《世界史纲》。9月,刘叔琴的译本由开明书店出版,名为《民众世界史要》⑦。与柳岛生译本不同,《民众世界史要》是编译,与原文有一定出入。1929年8月,施存统翻译的《世界历史》由上海昆仑书店出版,中文译名为《世界社会史》。同年,三卷本《唯物史观经济史》中译本也在上海问世。日本左翼世界史在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上田茂树的着作为例,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末至少有五篇介绍和评论的文章,它们分别刊登于1928年的《大江月刊》、1929年的《开明》杂志、1934年的《新生》杂志、1937年的《历史教育》和1939年的《青年生活》。这几篇书评向我们展现了日本马克思主义世界史在中国传播的几个特点:(1)影响范围广泛。1929年的评论认为,《民众世界史要》“优点在以最正确的眼光看过去的历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