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项链小说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项链》教学反思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也是莫泊桑这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代表作。作品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作为高中生接触到的第一篇外国小说教材,可以从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义,对学生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初步了解中外文学、世界文学的迥异和异彩纷呈的特点。

一、选好角度,打开小说艺术之门。《项链》这篇小说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鉴赏,但教学课时和知识的容纳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做到抓重点、理顺难点,最大限度的有所收获是最佳效果。为此,可以设计以文本的精巧的构思布局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作为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整体把握,精心设题,深入体会。如先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情节简略复述一下,理清线索,再品味“欧·亨利”的笔法和空白艺术的奥妙。进而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关系,那么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探讨和理解就会顺利成章了。

二、解读文本,感受艺术魅力。

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以其强大

的优势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果,提高教学效率,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有利资源,精心制作了《项链》的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手、脑、眼、耳并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进入文学的殿堂。

2.让学生的身心沉入到作品中,随之动,随之思考,随之感悟,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设计问题导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创造能力。先探讨小说情节创作的原则,在探讨在这种原则下《项链》的成功之处,再引到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悲剧原因的讨论上,引向作品的主题的讨论。

3.在重点品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这一教学环节时,我把小说第一部分的七个“梦想”——得请柬后的复杂心理——借项链前后的心理变化——舞会部分的四个“陶醉”——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这五部分作为解决的教学策略。八班的宋健和刘永两位同学还根据课本的部分情节,自导自演了一段精彩的短剧,不仅让大家欣赏到了惟妙惟肖的生活版的路瓦栽夫妇,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

4.设计续写练习,让同学的思维火花得到展现的机会,同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三、迁移拓展,引发文化反思。通过这篇小说我们了解了小说

刻画人物的细致手法和小说人物的复杂性。带领同学走出了小说阅读只重情节新奇的简单阅读,初步建立起了鉴赏小说这种文学作品的思维。希望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够成为同学们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的起点,激发学生课下的阅读兴趣,怀着一颗欣赏之心去广泛的阅读古今中外艺术大师们的心血之作,关注优秀作家那些精湛独到异彩纷呈的作品。高中语文课堂,应该重视课堂向课外的延伸,应该让思维飞扬,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语文组牛杰2007年4月

《项链》是一片经典课文,也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这篇文章的主人公马蒂尔德是一个很有探究价值的人物,而且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也众说纷纭。《项链》作为莫泊桑的代表作,一百多年里一直备受关注,是因为小说为我们揭示的人性的弱点以及由它所导致的漫长的人生苦难,像一座警钟长鸣于世。

文学评析无法规避的人生悲剧————关于《项链》的主题■李冬梅

《项链》是19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评论界对其主题的讨论,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声音,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一开始,我们受阶级思想的影响,把小说主题定性为对马蒂尔德的资产阶级虚荣心的批判;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研究的深入,学者都相继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是,纵观这些观点,它们或受阶级

意识影响,或有失偏颇,或者是为了出新而出新,都没有立足于文本本身。本文将在回顾各家观点并做出相应点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观点。

一、各种主题学说的回顾一百多年来,学界对《项链》的主题讨论引出了各种学说,下面我们介绍几种比较有影响的学说。

1.“虚荣说”“虚荣说”认为小说通过写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小故事,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上、中、下三等人的生活状况,从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的现状,从三个不同等级的人们的不同生活的对比,从对上层人士浮华生活的虚伪和毫无价值的批判的高度,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追求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教学参考,2004;黄星南,1980)

2.“诚信说”“诚信说”认为小说是对诚信的呼唤,作品歌颂了两位女主人公的诚信: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后打定主意赔偿朋友,哪怕是付出美好年华也在所不惜;十年后的邂逅,佛来思节夫人告诉玛蒂尔德当初她借的是一挂赝品。(虞自求,2005;田瑞云,2003)

3.“爱情说”“爱情说”认为路瓦栽先生是一个难得的好丈夫:他包容了玛蒂尔德对新婚后生活状况的不满;在妻子丢了项链之后,路瓦栽先生陪同妻子选择了担当。小说歌颂了路瓦栽夫妇之间的患难与共的真爱。(田保荣,1987;叶卫民,2006;邹小飞,2006;王丹,2007)

4.“生活说”“生活说”认为项链丢失前后玛蒂尔德对生活态度的转变说明了她从外表美而内心丑陋,到外表丑陋而内心美丽的性格转换,是一曲生活的赞歌。(全安龙,2007)

5.“多元说”“多元说”认为小说的主题不是单一的,是双重或多重主题。比如,有人认为小说既讽刺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又赞扬了玛蒂尔德的美德。(李晓珍赵智艳,2008)根据各学说的影响,我们把以上学说占主流地位的“虚荣说”和非主流地位的“爱情说”等。对于这些“诚信说”“生活说”非主流学说的质疑相对简单,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证明它们的片面性。

二、对非主流主题说的质疑客观地讲,无论哪种学说,都可以在小说中找到相应的“依据”。但是如果只在文中找到了一些语言片段就说它是某个主题太过片面,我们下面将逐一质疑。

“诚信说”认为小说赞扬诚信,那么我们要问,如果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听到了真相后,您还会为自己的诚信感动吗?

“爱情说”认为小说歌颂爱情,但是我们在作品中只是部分地看到了路瓦栽对玛蒂尔德的付出,而没有看到玛蒂尔德对路瓦栽的付出,所以这并说不上什么“相濡以沫的爱情”,因为爱情不是一个人的事。

“生活说”认为小说是一曲生活的赞歌。需要指出的是,帮助玛蒂尔德度过艰难十年的支柱有两个:道德优势(信守承诺)和十年前在舞会上的华美表演。当玛蒂尔德知道真相后,她的道德优势就会荡然无存,同时那晚的美丽也不能再给她带来甜蜜和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