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能量流动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传递效率。
2. 教学难点: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生态系统能量平衡的维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象生动地展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例。
3.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
3. 准备一些生态系统的实例,如食物链、食物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 讲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讲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义、特点及其重要性。
3. 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移和转化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4. 讲解能量传递效率:让学生掌握能量在不同生物之间的传递效率,并解释其意义。
5.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一些生态系统实例,如食物链、食物网等,理解能量如何在其中流动。
6.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能量流动的知识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提高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能量流动过程、能量传递效率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运用能量流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对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关注程度及环保意识的提高。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老鹰捕食兔子”的动画,提出问题,有没有以捕食老鹰为生的动物,为什。提示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来解决问题,导入课题。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概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思路。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以“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为例,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一。
三、生态金字塔
介绍“能量金字塔”的概念和各营养级能量与其所处的营养级高低的关系,展示“某一个湖的能量金字塔”。学生通过识图,在老师引导下理解“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学习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图形可以改变。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提问: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分析意义。
教师分析通过生产者的同化作用,能量输入到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通过捕食等关系,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实现传递,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各种生物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大部分能量通过热能散失。
结合“兔子吃草”的动图,并参照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能量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进行分析。学生通过看图,思考,得出结论。师生总结: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的粪便实际上是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学习任务三】分析课本P56“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表格的形式,将图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流出”该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该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
2、能量为什么不会百分百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请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结合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进一步思考图中各数字的联系,得出结论。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剂,谚语有为什么说一山不容二虎?解决问题并回答为什么没有动物以捕食老鹰为生。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和流向。
2. 让学生掌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太阳能。
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 能量流动的意义: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向、传递和转化过程。
2. 教学难点:能量流动的特点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能量流动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动画等。
2. 实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实例材料,用于案例分析。
3. 讨论问题:提前准备与能量流动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案剩余部分(六、七、八、九、十)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片或动画,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产生兴趣。
2. 讲解能量来源:讲解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3. 讲解能量流动过程:介绍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以及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4. 分析实例:选取具体的生态系统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加深对能量流动的理解。
5. 讨论能量流动的意义:引导学生探讨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如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种多样性等。
七、课堂练习1. 设计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2. 学生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解答疑问: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和原理。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思路对这一节的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的是讲授式,即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
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完全达到教学目的。
本人对这一节的教学设计采用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下设计教学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能量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高中学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展开教学。
本节的引入直接从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引入。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用问题探讨的素材展开能量流动的过程的学习。
在学习能量流动的特点之前,讨论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再以林德曼的研究为资料进行分析。
最后,通过思考与讨论,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四、课后反思《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节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使复杂性的内容演变成简单易懂的内容。
并加以多媒体课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也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3.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3.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第一篇:3.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三方面,其核心是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知道能量是如何传递和流动的。
学生已经学过“光合作用”知识,此知识中清楚地讲述了生态系统中所用“能量”的来源,本节课的内容能量流动的过程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
由于它还与本章中的物质的循环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解决重点的关键通过实例分析。
二、目标与解析1、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2、目标解析:(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就是指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分析有关问题并得出正确结论。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就是指学生应能够将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运用于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就是指依据所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知识尝试调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教材的内容的知识点易掌握,但要把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及特点计算结合后的问题分析中易出错,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与新陈代谢中能量的变化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能量相联系。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教学中运用能量流动图解形象说明能量流动过程的两大特点非常必要,另一方面以例题巩固是必不可少的。
四、教学支持条件在本节课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
因为使用它,有利于扩大教学内容和形象的展示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及直观具体表达出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阐明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构建能量流动的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对于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关注生态环境,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2、教学难点(1)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散失。
(2)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模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模型构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生态系统图片,如森林或草原,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是如何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需要能量,那么能量是如何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新课讲授(1)能量流动的概念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
然后,阐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含义,即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以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为例,详细讲解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这部分能量最终会流向初级消费者。
以草食性动物吃草为例,讲解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被同化,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另一部分未被同化的能量,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这部分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同样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进而流向次级消费者。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技能目标:定量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学会分析和处理数据,画出能量流动金字塔图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整理能量流动的数据,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重点、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问:假设你流落到一个荒岛,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1只母鸡、15 kg玉米。
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时间来等待救援?A.先吃鸡,再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的蛋,最后吃鸡。
请说明选择的依据。
(提示:维持生存需要能量)决策,并阐明理由最好写出食物链:玉米-人玉米-鸡-人能量的流动问:玉米的能量来源与去路?人的能量来源与去路?提示:联系已学内容,使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
分析、讨论,将“能量流动”概念具体化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传递和散失模式展示模式图(与教材插图略有不同)问: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哪种形参考教材插图,分析问题,完成学案小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①方向:;②数量变化:。
(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
)练习: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草的能量是1000焦,则鹰最多可以获得多少能量?最少呢?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提供资料:某农场开展多种经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良好。
种植玉米,养殖肉鸡和蛋鸡,同时养殖奶牛。
收获的玉米籽粒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
玉米秸秆加工成饲料喂牛,牛粪和鸡粪投入沼气池发酵。
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
问:如果农民不除草、不治虫,最终流向人类的能量有什么变化?讲: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在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能量流经三个营养级的的分析,简述能量流动的过程及概念。
2.通过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概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
二、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课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概念特点,是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点内容。
本节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可以与必修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建立联系,其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稳定性的学习。
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来阐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问题。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往往看了教材好像懂了,但真正理解和应用起来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若采用传统的讲述法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学生既掌握不了知识,也会觉得很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
根据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能力的实际情况,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法,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轻松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探索、推理、想象、分析和总结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
学生拥有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能在学习上解决问题,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会少走很多弯路。
四、教学设计动的过程有关的概念(2)应该从个体水平/种群水平研究能量流动吗?缺点是什么?经过提示后得出结论:可以将同一营养级上的所有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能量流动顾与能量有关的概念(2)在哪个水平上研究能量流动最合适呢?能量流动的过程【过渡】(1)如果让你来研究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你会选择哪一种生态系统呢?开放的还是封闭的?大的还是小的?(2)引入赛达伯格湖,并简介林德曼做的论文中的赛达伯格湖的食物关系,说明研究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研究对象,即为所有生产者构成的第一营养级,以植物为食的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构建模型,理解各养级,所有的肉食性动物是第三营养级(3)总结:我们研究的能量流动就是研究流量流经三个营养级的过程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图中b=h+c+d+e+f+iB.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 )X100%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的能量属于dD. d中的能量去向是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和被分解者利用E. 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F. 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五教学反思1.通过模型的搭建,自主完成概念的生成,其中强化了生命观念,概念分析对比。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第一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新课引入:【PPT】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的办法是: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的蛋,最后再吃鸡学生:每组学生各选一名代表,做出选择。
(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2)教师: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我们共同来看看鲁滨逊的选择是——先吃鸡,后吃玉米。
【PPT】母鸡提出抗议。
教师:对于母鸡的抗议,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必须给母鸡一个合理的解释,消除母鸡的不满情绪,这就得用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新课内容:【PPT】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板书)那么这节我们需要掌握三个内容: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3.能量流动的意义。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叫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板书: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学生回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
对,输入从哪输入、怎么传递的,有些用不完的又散失到哪去了呢?怎样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阅读课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这种将群体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系统科学常用的的研究方法。
师:请同学们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把问题讨论中的两个策略所蕴含的食物链表示出来。
我们就以食物链为线索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这两组策略中食物链较长的是:玉米→鸡→人。
玉米、鸡和人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分别是什么? A:鸡→ 人玉米↗ B:玉米→鸡→人生:玉米—生产者鸡—初级消费者人—次级消费者请以食物链中的“生产者”为例,分析该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和去路。
板书:二、能量流动的过程请同学们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小组内同学进行交流2分钟,统一意见后派个代表来解释一下。
(哪个小组想好了,这个小组…很好,那个小组也要表达一下,还有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的吗…,好,听了各个小组的解释,我发现同学们基本上都掌握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要领,相信同学们也有了更明确的答案。
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与能量流动
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与能量流动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与能量流动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2. 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转化与流动过程;3. 了解生态系统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保护生态系统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要素;2.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与流动过程。
三、教学难点1. 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2. 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PPT幻灯片,包括相关图片和图表;3. 生态系统模型;4.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呈现几幅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生态系统的特点。
然后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吗?”请学生回答。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要素: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的系统。
包括生物群落、生物栖息地和非生物要素。
2. 解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转化和流动过程:a.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 食物链:能量通过食物链中各个环节的食物关系进行传递;c. 热能传递:能量也以热量的形式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呈现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案例,如森林生态系统,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能量的流动过程和各个生物之间的关系。
2. 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例如:“为什么食物链中的第一级消费者数量要多于第二级消费者数量?”鼓励学生展开思维并互相交流观点。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生物的体温,观察体温的差异,讨论体温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2. 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方式。
五、概念梳理(10分钟)对前面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和流动过程,并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 以不同环境中的生态系统为例,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总结生态系统对人类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和“人类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三个方面来阐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问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之一。
充分利用“赛达.伯格湖中能量流动定量分析”这一经典的生态学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同时也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精华所在,因为在指导学生讨论这个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观点。
重难点分析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圈中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的系统。
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传递的全过程,叫做能量流动。
这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
(2)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渗透着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是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极好素材。
(3)研究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一方面可以巩固前面学习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态系统的目的——服务于人类自身(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打好基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篇一: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2.教学重点/难点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复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复习:如果我们写一个一般的食物链,就是:草→兔→狐狸,这么写的意思是什么?学生:是后一营养级以前一营养级为食的现象,后一营养级从前一营养级获得了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就从前一营养级流动到后一营养级。
讲述:生态系统流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即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
但并不是所有的太阳能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必须是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才能开始在生态系统中流动。
怎样输入?依赖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讲述: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三个去处: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了,即被呼吸作用分解了;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下一营养级,没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枯枝落叶和初级消费者摄食未消化而排出的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被分解者释放出来。
简单他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
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
并且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尿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待同学们阅读完后)现在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能量流动的特点。
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为什么是这样呢?请继续回答。
讲述:对于单向流动来讲,是说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可以理解为肉食动物以植食动物为食,植食动物不能以肉食动物为食。
对于逐级递减来讲,也是教材的第二个问题,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流向下一营养级,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外,还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在赛达伯格湖,第二营养级只获得第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13.5%,第三营养级只获得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的20%,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那么,其余提问:所以说能量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我们就能绘出一个能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是什么含义?如以生物个体数量表示有无例外?(请一位同学回答)讲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在于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_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分析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能量流动的特点(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3)应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分析具体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生态学观点,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服务于社会的观念。
2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知识了解得很少,特别是对每一个营养级能量________与去向问题,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也是学生学习这一章节一大难点。
根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应提供各种教学素材,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重难点1.学习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学习难点:能量流动具有单向、逐级递减的原因;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________与去向。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完成课本P91问题探讨,尝试回答讨论题,并思考选择此种生存策略的理由,导入新课。
活动2【活动】自学提炼,梳理要点一、能量流动的概念: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
二、能量的流动过程1.能量的________除极少特殊空间以外,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
生产者固定的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能量流动的渠道能量流动的渠道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
3.能量流动的形式有机中的。
4.某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如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①输入:中的能量被摄入到初级消费者体内。
②散失:初级消费者通过作用散失大部分能量;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释放。
③传递:部分初级消费者被捕食。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和。
《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观点。
2. 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规律。
3. 理解并能够应用能量流动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
* 理解营养级的观点及作用。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如何让学生将能量流动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规律。
* 准备实验设备,如生态缸、模拟生态系统等,以便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
* 设计问题清单,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能量流动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来源、传递和利用的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 讲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观点和过程;*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干系;* 介绍能量流动的应用,如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与能量流动相关的问题,如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如何合理利用能源等。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探究能力。
4. 教室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看法,教师进行解答和评判,增强师生互动和交流。
5. 归纳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6. 安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与能量流动相关的练习题或小论文,稳固所学知识。
7. 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室氛围、教学组织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观点和过程。
人教版高二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①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②输入某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粪便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③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
那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如何进行传递的呢?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呢?对我们的生产实践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探讨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性。
分析与推理
在20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选择了赛达伯格湖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在众多生态系统中,如森林、草原、荒漠、苔原等,选择了赛达伯格湖作为研究对象,请你从生态学的角度思考一下他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呢?
(4)能量流动是针对营养级之间,而不是个体。
(5)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是能量的利用率提高。
(6)一般来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不可变,人为能够提高的是能量利用率。
(7)桑树的总光合作用,即为桑树的同化量;桑树的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所以b为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为生产者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所以A选项错误;未利用的能量并没有流入下一营养级,应为桑树的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所以B错误;第一营养级和第一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蚕为第二营养级,其同化量为e+f+g+h的和,桑树的同化量为A,所以C正确;桑基鱼塘为人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小,稳定性较低,但也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教案设计
学校:湖北省鄂州市鄂州高中
姓名:张瑞栋
通讯地址:湖北省鄂州市鄂州高中生物组
电子邮件:ezflyalone@
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教学前的准备
该课是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重点内容。
本节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体温调节等知识建立联系,其又直接关系到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
根据本节特点,准备用一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来讲授新课。
预计课题导入5分钟左右,教师引导性学习10分钟左右,学生自主性学习25分钟左右。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性目标
⑴、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⑵、描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⑶、说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技能性目标
⑴、引导学生用数据来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
阐述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两个特点。
⑵、指导学生构建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
⑶、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入和流出加以分析,培养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性目标
⑴、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培训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
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⑵、注重生态学观点的培养,同时关注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
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服务于社会的观点。
三、教学思路
该课直接从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引入,让学生设计相关的食物链(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
接下来从学生熟悉的生物在个体水平分析出能量流动的来源和去路。
提出“能量流动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再从生态系统水平(个体->种群->营养级)总结能量流动过程的图解,并从中概括出能量流动的概念,同时构建新的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
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林德曼的研究资料,引导学生利用表格进行分析,探讨能量流动过程的特点,并学会计算能量的传递效率。
然后让学生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构建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能量金字塔)。
最后利用典型的习题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投影出整节课的知识要点体系,以便帮助形成系统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讨论为主线,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获取新知识,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同时在教学中,重视“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6分析每一营养级上能量的“流入”和“流
出”是否平衡。
7请用表格的形式,将图中营养级之间能量
流动的数据进行整理。
并计算能量传递的效
率。
8能量传递效率为什么比较低(或高)?
9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什么规律。
回答情景中的问题。
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
学生阅读相关文字与图片。
分组讨论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10、11)。
知识迁移:
10在能量流动的特点基础上,构建能量流动
的数学模型(附件2)与物理模型
【百度图片】:能量金字塔
/uploads/200
907/1248093845M43tXO0V.jpg
【百度百科】:
数学模型
/view/76167.htm
物理模型
/view/281890.htm
11投影展示经典例题。
(附件3)
通过构建模型和解答经典
例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
理解深度。
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
1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并最终指导学生归
纳。
总结: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我们
知道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
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是生态系统的
基础。
能量的流动维持各个营养级的生命和
繁衍,使得一个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
附件1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
生产者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顶位肉食动物
分解者
入射光能 118872
能量A 118432
0.25 0.05 贮存
输出
有机物输入
12
5
2
①
5.1
0.5
2.1 ①
9
3
70
23
4
①
①
②
①
附件2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第n 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最少为 物理模型:能量金字塔 附件3能量流动的经典例题
请同学们讨论:该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
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多少?
五、教学反思
本教案已多次用于实际教学中,课后我对整节课作了反思,归纳以下几点: 1、 成功点
教学中,由于引入了网络功能,使得教学中知识点更加生动,便于理解。
同时我努力引导学生通过多手段、多角度的探索,多次运用模型构建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意识。
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2、 疑惑点
本节课知识点多且难,而课标要求只能用一课时来教学。
故教学中难度与广度很难把握。
知识点稍为拓深,时间就会超出要求。
如何做到在一节课内,完成本节课所以知识点,还需探讨更有效率的教学方法。
3、 感悟点
通过追踪教学过程,审视教学环节。
我发现兴趣仍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推动力。
而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则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认真严谨的教学设计也是必需的。
如今,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若能合理的搜索网络资源并整合到教学中,将于教于学都大有裨益。
这方面我还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