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

合集下载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依靠机械化手段,在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免耕播种、化学除草、秸秆(残茬)覆盖、机械深松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项耕作技术. 具有明显的提高土壤含水量、防止风蚀、水蚀、培肥地力和节约作业成本的效果。

其主要做法是:1、秸秆根茬处理将农作物秸秆或根茬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是保护性耕作的前提。

秸秆或根茬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物收获时留根茬高度20?30厘米;另一种是灭茬浅旋处理,就是作物收获时留高茬,播种前用旋耕机或灭茬机浅旋表土,使秸秆根茬与土壤混合均匀,以利于机械播种。

使用的主要机具有:秸秆粉碎还田联合收获机、割晒机、旋耕机等。

2、免耕播种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最关键的生产环节。

为了保证播种质量,需要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在留茬地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

使用免耕播种机一定要把播量、播深、株距、行距、覆土深度等按照农艺要求调整好,其调整方法与常规播种机相同。

目前适用机型有:2BM-9免耕播种机、2BG-4/6型带状免耕播种机、2BY?4/3型免耕播种机、2BF-3/2免耕播种机、2BT-2型破茬播种机、SGTNB-180苗带灭茬播种机等。

3、杂草、病虫害防治根据杂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用适用的除草剂和灭虫剂。

使用喷雾机械按要求进行喷洒。

对使用化学除草效果不好的杂草可采用机械或人工辅助除草。

使用的机具:WFB-18A型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机动喷雾机、3WM2-350喷雾机等。

4、机械深松深松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蓄水保墒能力,一般为2~3年深松一次。

土壤含水率在15~22%时,可以在秋季作业,松土深度30?左右;干旱严重或土壤含水率低于15%时,不宜在秋季作业。

深松机械的类型有凿铲式深松机、翼铲式深松机和全方位深松机,常用机型有IMC-185灭茬深松机、IS-360、350、240全方位深松机、ISN-70型深松机、ISND-140悬挂深松机和ISZF-3型深松中耕追肥机等。

玉米保护性耕作与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

玉米保护性耕作与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

玉米保护性耕作与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玉米保护性耕作与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应运而生。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玉米的高产高效稳产。

本文将从玉米保护性耕作和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1. 理念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减少土地耕作方式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措施,保护土壤和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其核心理念是减少土地耕作,保持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生物量,改善土壤结构,避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2. 方法(1) 优化耕作方式:采用深翻耕、刀耕刀插等方式,减少土地耕作深度和频次,保持土壤结构和有机质。

(2) 覆盖作物秸秆:将玉米秸秆等农作物残留物还田,覆盖在土壤表面,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

(3) 种植绿肥作物:在玉米轮作间隙,种植绿肥作物,如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等,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4) 合理施肥:通过土壤测试,精确施肥,合理利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提高施肥利用率,降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3. 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玉米种植生产中,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保护土壤和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1. 原理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是利用机械化设备和工具,实现玉米种子的整地、播种、施肥、翻地等全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其原理是通过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实现玉米种植的精细化和高效化。

2. 方法(1) 选用适宜机械化设备:选用适宜的拖拉机、播种机、施肥机、犁耙等机械化设备,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2) 完善机械化操作流程:按照玉米种植的不同阶段,完善机械化操作流程,实现整地、播种、施肥、翻地等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和意义1、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耕作,实行少免耕施肥播种、病虫害防控和深松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是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懒汉式种田法)。

2、保护性耕作的意义由于传统农业的过度耕作,加剧了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如何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降低风蚀造成的土质流失,可以多蓄天上水、保住地中墒和提高土壤水的利用率,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是发展干旱地区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沙尘暴的发生,可以有效减少地表裸露,减轻风蚀强度,降低空气中浮尘含量,降低沙尘天气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减少耕地表土流失量,减少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的流失,可持续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性耕作的好处(1)减轻农田水土侵蚀。

通过农田免耕和秸秆覆盖有效控制了农田水土流失,并起到抑制农田扬尘作用。

(2)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

免耕覆盖改善了土壤孔隙分布,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增加土壤蓄水量。

(3)提升农田耕层土壤肥力。

秸秆还田及减少动土次数能够提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4)省工、省时、节本增效。

通过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复式作业,减少机械动力和燃油消耗成本,降低农民劳动强度。

减少作业工序,亩均降低作业成本15-30元,与传统耕作相比增产5%以上。

宁城县自2002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

十几年来,主要开展了以留茬免耕、秸秆还田、秸秆编织覆盖免耕播种为主要模式的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实施面积逐年扩大,示范效果显著。

到2015年推广面积已达到50万亩。

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比传统耕作省2-3道工序,减少费用20-40元/亩。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可持续农业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轮作和土壤保护,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业经 济效益。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农业的长期 可持续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提高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保护性耕作可以为农 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02
CHAPTER
保护性耕作技术
少耕法
减少耕作次数
少耕法是一种减少土地耕作次数,保留地表 残茬的耕作方法。
政策支持与推广
政府补贴和奖励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农户给予补贴和奖 励,鼓励更多农民参与。
科技示范和培训
组织科技示范活动,展示保护性耕作的优势和效果,同时开展相关 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认识。
农业合作社和协会支持
鼓励和支持农业合作社和协会在保护性耕作方面的推广工作,通过 集体力量推动技术普及和应用。
深松法需要与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相结合 ,如地表覆盖、作物残茬保留等,以充分 发挥其效果。
03
CHAPTER
保护性耕作实践
国内外实践案例
国内实践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保 护性耕作,成功案例包括北方旱 作农区的玉米-小麦轮作和南方稻 区的稻-稻-油轮作。
国外实践
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在保 护性耕作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 验,主要采用少免耕、覆盖耕作 和深松耕作等技术。
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技术难题
保护性耕作需要适宜的配 套技术和机具支持,部分 地区缺乏相应的条件。
农民接受度
部分农民对保护性耕作原 理和技术掌握不够,需要 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保护性耕作 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制定 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政策, 提高农民积极性。

美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与机具装备

美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与机具装备

阴解宏图李社潮美国是世界上保护性耕作研究最早、技术体系最完善、机具装备研制最先进、推广应用面积最多的国家。

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土质要不断优化、不能退化”等一系列发展生态农业的思想,在我国粮食主产区迟早也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这条路。

美国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推进保护性耕作,重视保护性耕作机具装备的研发制造,推广开拓保护性耕作机具装备市场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作用。

基本情况美国是农业现代化的强国,也是世界粮豆出口第一大国。

近几十年来,美国农业之所以能够得到较快与持续的发展,是其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应用以转基因种子为代表的先进农业科技等多种因素综合叠加的成果。

而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美国各界人士,包括大多数农场主普遍认可的,就是通过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使美国农业耕作制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让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更健康,焕发生机,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到2015年,在美国3540万公顷籽粒玉米种植面积中,保护性耕作面积已占70%,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己成为美国的主流耕作播种制度,秸秆覆盖耕作制度已经常态化。

以美国爱荷华州为例,该州与我国东北纬度基本相同,处于美洲黑土地大平原上,是美国的大粮仓。

爱荷华州的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田的土地耕作和培肥地力作业,主要集中在收获后进行,为春季及时高质量播种和玉米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播种后到收获前基本上不进行田间管理。

目前该州免耕、少耕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0%,条带与深松整地耕作占粮食播种面积的50%。

玉米生产以采用耙片深松复式整地机作业为主,土壤工作部件主要是耙片;同时,为了土壤结构的健康,对于机具作业后使土壤团粒结构受到破坏,不适宜玉米生长,易造成风蚀、水蚀的翻地和旋耕,包括旋耕灭茬的机械耕整作业方式,基本没有采用的。

美国人认为,以免耕、少耕、农作物覆盖和多样化轮作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改变了此前的农业耕作制度,使土壤更好而不是使其退化,能很好地重建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化学品的使用和污染,并且还可以节能减排。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在现阶段生态文明加速建设的大背景下,在推广农业机械化的同时,加大对保护性耕种技术的研究、推行与应用力度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也是目前农业生产优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保护性耕种的概述保护性耕种主要依托少耕或者是免耕、改造地表微形态、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技术的综合性利用,达到降低农业生产土壤受侵蚀程度的效果,实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共同提升,促使农业生产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当前,常用的保护性耕种手段主要包含着少耕或者是免耕、改造地表微形态、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农田土壤表面耕种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机。

二、保护性耕种的现实价值分析1、减少劳动量与劳动时间由于在保护性耕种中推行少耕或者是免耕手段,因此与传统土壤耕作方式相比,所引入的耕作次数更少,只需要利用一次工序基本可以完成播种。

从这一角度来看,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无论是农民还是农机,所需要投入的劳动时间、劳动量均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或者可以在传统土壤耕作所需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农业生产任务。

2、节省农机燃料消耗由于基于保护性耕种的农业生产劳动力与劳动时间投入量均大幅降低,因此能够达到节省农机在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燃料的效果,即在保证农业生产效果的同时体现出节约能源的效果。

3、降低农机的磨损程度在保护性耕种的支持下,农机的工作时长与工作次数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相比于传统土壤耕作实践来说呈现出极为显著的减少趋势,基于此,农机的磨损程度也随之表现出下降状态,农户在农业机械化射生产中所需要投入的农机维修养护费用、零部件更换成本等均保持在偏低水平,切实达到在保持农业生产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成本投入。

4、优化改善土壤的可耕种性通过保护性耕种技术的投入,能够充分发挥出自然恢复的力量促使农田土壤微粒的聚合情况逐步改善,更好转变为团粒结构,以此为农作物根系的更好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土壤环境条件。

同时,在保护性耕种技术的支持下,同时可以达到降低土壤压实程度的效果,如土壤耕作性能的提升、减少实际耕作行程等,均促使土壤压实降低成为现实。

美国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与机具解宏图

美国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与机具解宏图

近两年笔者到美国研修和考察期间发现,在美国近五十年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进程中,条带耕作模式越来越成为主流技术模式,条耕机具装备品种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也不断增长,支撑着条带耕作方式作业比例持续提高,优势愈加突出与明显。

这对我国从2020年启动实施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今后保护性耕作机具的重点研发方向及未来市场的预期,都具有一定借鉴启示意义。

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在美国起步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

随着技术模式和条耕农机装备的不断完善,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认定这是保护性耕作一种新的技术模式。

近十几年条耕技术在农场中得到加快推广应用。

据2017年全美调查统计,条耕技术已占在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的40%左右,有的农场甚至超过50%。

条带耕作就是使用特殊的条带耕作专用机具,把有玉米秸秆覆盖的播种带也称为苗带,仅仅是对播种带上的秸秆进行分离、耙碎、种床土壤耕作疏松,进而为后序播种作业创造条件的播前整地,同时可进行施肥作业。

对另外的非播种带(行)不进行任何耕作处理,实际就是在播种前进行少耕作业,同时也能够为播种创造出良好的播种条件。

美国方面总结认为,在应用保护性耕作条耕作业方式下,土壤扰动不超过1/3,玉米生长期行间有秸秆覆盖。

条耕的优势是降低土壤水分流失,较快地提高播种带土壤温度;减少土壤压实,增加土壤孔隙度;抑制农田杂草,丰富土壤生物;减少表土流失,降低碳排放,改善耕层结构,保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就是说,通过条耕,既保持了地表面有较大面积的秸秆覆盖量,又解决了播种质量和出苗生长的问题。

我国也对此进行了研究。

2017年发布的《美国农业耕作强度和保护种植》报告中详细分析指出:待播种条带(行)耕作后,春播的时候土壤升温慢,这种模式可露出部分土壤有利于土壤升温让种子早点发芽。

它还有很多好处,例如在施固态肥的时候能够精准施肥,肥料带施在种植作物行的下方,不暴露在环境中。

种床很清洁,秸秆覆盖在播种带之间而且不会混合土壤表面的植被覆盖。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图解_一_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图解_一_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图解(一)什么是保护性耕作?用机械将作物秸秆均匀覆盖地表,对农田实行免(少)耕,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有哪些基本技术?实现保护性耕作,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化技术、装备和手段作为载体。

保护性耕作基本技术包括秸秆覆盖技术、免(少)耕播种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机械深松技术。

什么是秸秆覆盖技术?秸秆覆盖就是将作物秸秆和残茬均匀覆盖地表。

秸秆覆盖是培肥地力、蓄水保墒、保护环境的关键。

因此,应尽可能多的把秸秆保留在地表,在进行整地、播种、除草等作业时要尽可能减少对覆盖的破坏。

什么是免(少)耕播种技术?免(少)耕播种就是在秸秆覆盖的地里,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

有无适用的免耕播种机是能否采用免(少)耕播种技术的关键。

如何防治病虫草害?保护性耕作采取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综合措施,对农作物病虫草害进行防治,将病虫草害控制在不造成经济损失水平以下。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杂草和病虫发生存在不确定性,必须随时观察,及时处理。

什么是机械深松技术?机械深松就是利用机械进行超过常规耕层深度、上下土层基本不乱的松土作业。

由于机械及人畜对地面的压实,有些粘重土壤还需要机械对其进行深松,一般2~4年深松一次。

科普长廊25保护性耕作如何实现土壤疏松的目的?传统耕作依靠机械、物理的手段对土壤进行耕翻,快速疏松土壤,需要经常进行耕作,才能保持土壤疏松。

保护性耕作则主要是靠生物活动和气候变化自然进行疏松,松土过程是缓慢的,疏松土壤形成后,可自然保持。

采取以下措施疏松土壤:1.根系松土。

保护性耕作作物的根系死亡腐烂后,留下大量孔道,可以进行水分入渗、运移,气体交换。

免耕时间愈长,孔道积累愈多,对作物生长愈有利。

2.蚯蚓松土。

保护性耕作土壤长期不耕翻以及植物大量根系的保留,为土壤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客观环境条件,如蚯蚓、微生物等。

蚯蚓在不断的制造孔道,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耕层。

2023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工作总结

2023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工作总结

2023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工作总结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旨在提高土壤的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减少环境污染。

2023年,我国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在农田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本文将详细总结2023年我国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的工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在2023年,我国加大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

通过培训和示范的方式,向广大农民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农民们积极参与学习,逐渐掌握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起来。

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民们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湿度、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提高了农田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在2023年,我国加大了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通过对不同作物、不同地区的试验研究,不断改进和优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方案。

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开发了适应性更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同时,在选择作物品种上进行了深入研究,选育了适合保护性耕作的作物品种,提高了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三、保护性耕作与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整合2023年,我国加强了保护性耕作与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整合工作。

通过与农业机械化、节水灌溉、有机肥料等农业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采用精细化管理技术,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利用。

四、保护性耕作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2023年,我国将保护性耕作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农田的土壤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同时,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工程等生态修复项目,进一步完善了生态环境。

五、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2023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

国家鼓励发展保护性耕作
• 2005年以来连续多个中央一号文件都要求“发展保护性耕作”。 • 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
鼓励开展保护性耕作。近几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和发改委又联 合制定了《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
三、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深松、免耕施肥 播种、病虫草害防治四大技术内容。
(四)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 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机械、人工和生物控 制相结合的办法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 我省一般小麦在开春、玉米在播种后各 喷洒一次除草剂,个别地块辅助人工锄 草一次即可。病虫害主要靠农药拌种, 有病虫害出现时喷杀虫剂。除草剂的类 型要根据不同的作物来选择,例如:小 麦可选择阿特拉津,玉米选择克隆均等。 要及时观察,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
目录
一、什么是保护性耕作 二、为什么要发展保护性耕作 三、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内容 四、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 五、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模式 六、保护性耕作主要功效 七、小麦玉米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 八、小麦玉米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的优点 九、推广保护性耕作注意事项 十、保护性耕作发展趋势
• 三是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每亩节本增效200元左右。发展保护性耕作 也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组织赚钱的新途径。
• 四是节约资源:平均每亩可以节省柴油2.47公升,减少灌水量60立方米, 减少化肥施用量20公斤左右,减少用工2.35个。
• 五是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径流60%、水蚀80%、风蚀60%;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抑制沙尘暴;减少面源污染;保护性耕作是减少秸秆焚烧最直接最 有效的途径。
5-7 cm
多年旋耕在耕层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夏季降水 渗入土壤深层、阻止小麦根系下扎,不利于蓄水保墒和根系 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

保护性耕作技术及配套机具

保护性耕作技术及配套机具
办法 ,继 续深八 开展保护 性耕作 适应性 试验 与示 范 , 4 科学规 划保护性耕 作带 吉林 省是 商品粮 主产 推进技术熟化和转移 。农 机购置补贴 、全程机械化示 .
省 ,应该首 先在玉米和水稻等 主要粮食 作物上开展 保 范建设 、测土配方施肥 等政策 和项 目,要 向主动购置
5 万多 改变 其理化 、生物性状 ,熟化 土壤 ,使熟 土变肥 土 。 场 4 0大马力拖拉机和联合整地机 支援 下整地 3 深耕基础 上适度 的免耕 ,可保持土体 的 良好结 构及土 亩 ,通过大豆生产试验 ,保护性耕作 比传统耕作每亩
O一 5 g 层 的松 紧度 和通透性 ,减少对土体结构 的破 坏 ,有益 增产 5 7 k 。
~3 . E;秋季深松 6 提供 营养 物质及能量来 源 ;增加土 壤 中酶类 的活性 , 高 2 个百分点 ,同时可提高地温 0  ̄ 5个 百分 点 , 加 强土壤 微生物 固氮效果 ,在秸秆腐解 过程 中释放 出 整 地 ,比春 季垄 翻整 地含 水 量提 高 3~ ~6 水 C: O ,有 利于 光合 作 用 ;释放 出 的有 机酸 有 助于磷 、 相 当于每亩地多含 4 t 。应 用机械破 茬和秸 秆粉 0 0g 钾 和微 量元素 的分解 、转化 与释放 ,这对 提高土壤肥 碎还 田技术 ,每亩能减少土壤流失 4 ~5 k ,净增有 力水平起 到重要作用 。
推广天地
E×T ENSi 0
实行 保护性耕作机械作业 的大户 ;补贴方式 由县 ( 、 市
的支撑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化 市场化运行机制 ,努力
区 ) 机部 门组织示范农户或农 机服务组织开展保 护 构建发展保护性耕作 的长效机 制 。要 制定政策和管理 农 性耕作机械作业 ,经验收合格后再兑现补贴资金 。

保护性耕作农机设备

保护性耕作农机设备

保护性耕作农机设备引言保护性耕作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强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了实施保护性耕作,农民需要使用特定的农机设备来达到最佳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保护性耕作农机设备,并讨论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1. 圆盘犁圆盘犁是一种常见的耕作工具,它由一组紧密排列的圆盘组成,通过转动这些圆盘来翻转和破碎土壤。

与传统的犁相比,圆盘犁可以更好地保护土壤结构和有机质。

它采用切割和翻转的方式,可以将植物残体和有机肥料混入土壤中,提高土壤肥力。

此外,圆盘犁还能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分和养分在土壤中的循环。

使用圆盘犁的方法: - 选择适宜的深度和角度设置。

- 将圆盘犁与耕作机械相连接。

- 调整速度和转向以获得最佳效果。

- 定期检查圆盘犁的刀具和胶垫,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圈养式拖拉机圈养式拖拉机是一种特殊设计的农机设备,能够减少对土壤的压实和压伤。

它通常配有大尺寸的轮胎和悬挂系统,使重量能够分散在更大的面积上。

这样可以减少对土壤的压力,防止发生土壤密实和泥潭现象。

此外,圈养式拖拉机还能够提供更好的操纵性和操作便利性,使农民更容易在田间操作。

使用圈养式拖拉机的方法: - 确保拖拉机的轮胎压力适当。

- 避免在土壤湿度较大的情况下使用拖拉机。

- 定期检查和保养悬挂系统和轮胎。

3. 水平洒播机水平洒播机是一种用于播种作物的农机设备,它能够将种子平均地分布在土壤表面上。

与传统的播种机相比,水平洒播机可以减少种子的深埋和浪费。

通过将种子均匀地分散在土壤上,可以提高播种的生存率并保持作物的一致性。

此外,水平洒播机还可以与肥料一起使用,使种子和肥料同时施入土壤中,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使用水平洒播机的方法: - 根据作物的需求调整种子的投入量。

- 避免过度或不足播种。

- 使用适当的速度和广角,确保均匀分布。

结论保护性耕作农机设备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圆盘犁、圈养式拖拉机和水平洒播机等设备可以帮助农民减少对土壤的破坏,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经营性。

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技术装备

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技术装备
摘 要 本 文介 绍 了国 内外耕作及保护性耕作 的现 状 , 提 出了推 广应 用保护性耕 作技 术的意 义, 描 述 了一种 复式 深松的技术装备 , 提 出了尽量减 少农机 具进 地作业对土壤的破坏 , 保持 土壤 和农 业种植 绿 色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耕作 保护性耕作 深松技 术装备 土壤和种植 可持 续发展
( 1 . S h a n d o n g T a i h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Ma c h i n e r y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T a i h n c i t y,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2 7 1 0 0 0, Ch i n a 2 . F e i c h e n g Xu f e n g Ag r o—L i v e s t o c k Ma c h i n e y r
o f s o i l ,s o i l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a g ic r u l t u r a l p l a n t i n g g r e e n .
0 引言
式有多种 , 归纳起来 主要有铧式犁和旋耕犁两种 , 采用
的动力 主要 有早 期 的人力 、 畜力 和燃 料 动力 。 由于 长期 频 繁使 用传 统耕作 方式 的旧式耕 作或 机 械 翻地 , 熟土 层
耕地是农业 芽 、 生长 发 育提供 良好 的土壤 环境 。耕 地 的方
2 0 1 3年第 1 0期
农 机 使 用 与 维 修
2 7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及推广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及推广

经营管理 782023.11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及推广贾军杰(铁岭县新台子镇人民政府,辽宁 铁岭 112600)1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黑土地的作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以秸秆还田为前提,通过免耕、少耕和深松等措施,改善土壤的容重、含水量、团粒结构、肥力以及微生物等,提升黑土地土壤质量,扭转黑土地土质退化的趋势,提升生产效率。

1.1 免耕技术免耕是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除了进行播种和施肥,不再扰动土壤。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免耕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不会降低,反而可以减少劳作的时间和成本,避免破坏和侵蚀土壤,蓄水保墒,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保护地下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1.2 少耕技术少耕技术是在秸秆还田覆盖地表后,将覆盖物拨开条状的地面,耕出一条宽20厘米,深10厘米的播种条,仅在播种条内播种施肥,播种后平整地表。

覆盖物可以保护土壤,减轻风蚀和水蚀,减少水分蒸发,还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生产成本。

1.3 深松技术通常间隔1~2年需要深松一次,深度为30~35厘米。

深松通常在秋季进行,少有在春季出苗后采用垄沟深松。

2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我国粮食的生产主要依靠东北、华北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平原地区,这些土地常年种植高产的农作物,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下降很快。

保护性耕作技术会覆盖大量秸秆,秸秆覆盖过多会影响农作物的播种,且农作物的残茬会导致该地的病虫草害发生变化,若使用大量的农药则会导致环境污染、土壤恶化,这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问题仍待解决。

3 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选择需要依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土壤硬度和变化,确定适合当地的秸秆覆盖量和播种设备,设备操作人员也要根据具体的操作要求进行工作。

3.1 秸秆全覆盖均匀种植模式秋收过后,将秸秆全部覆盖于黑土地表面,覆盖厚度应小于8厘米,这种模式春天播种时可以免耕,均匀地播种,行间距可根据具体的农作物确定,不影响播种即可。

3.2 秸秆全覆盖窄行技术模式秸秆还田覆盖地表后,将秸秆放在种植行间进行交替种植,制作宽窄行来减少耕种劳作。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是指在保持土地和水资源的同时,以最小的土地扰动和返耕来促进作物生长和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的翻耕种植方式对土壤和水资源的破坏很大,而保护性耕作则能够改变传统的播种方式,减少耕作深度,降低土地侵蚀,保墒润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稳定高产。

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它也是一种对土地有着较高要求的作物。

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种植有着很大的优势,下面介绍一些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1.轮作制度轮作制度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流种植几种不同的农作物,以利用和调和土壤中的养分,促进土壤的生物活动,从而保证土壤肥力和水分供应。

适当的轮作制度有利于减轻土壤病害和虫害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

比如在玉米种植后,可以轮作豆类或草本植物等绿肥作物,使得土壤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恢复和调节。

2.深耕浅种传统的翻耕种植方式对土壤破坏很大,而深耕浅种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

玉米种植前,可在田地上先进行浅翻耕,把杂草和秸秆切碎,增加地面覆盖物,然后再在地面上铺上有机物质,这样可以有效保证种子的生长和发育。

3.覆盖作物玉米种植的前期,可以种植一些覆盖作物,采取多年生草本植物或者稻草等原材料来保持土壤覆盖。

覆盖作物可以有效的保护土壤,提高土壤质量,降低土壤侵蚀,同时还可以保持水分,减少水分蒸发。

比如在夏季玉米生长的时候,可以在田间种植一些矮生的豆科或禾本科作物,以便更好的控制杂草,也可保持土壤的水分。

4.有机改良土壤有机改良土壤可以改善土壤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生物活性,减少化学污染和环境污染。

有机质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增强土壤的肥力、通气性和保水能力,有利于玉米种植的发展。

在玉米种植前,可以把有机肥料,如有机肥、菜渣、绿肥、上茬等材料添加到土壤中。

5.膜覆盖技术膜覆盖技术是指在种植玉米前,在土壤上撒上生物膜覆盖,以增加土壤温度,提高土壤湿度和溶氧量,促进种子的生长和发育。

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主要技术环节

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主要技术环节

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主要技术环节
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主要技术环节
(1)免耕播种机播种施肥技术:与传统耕作不同,作物播种在地表有秸秆覆盖的土壤里,有些还是免耕的地表,所以必须使用特殊的免耕播种机。

(2)机械秸秆残茬与表土处理技术:收获后秸秆和残茬留在地表做覆盖物,这是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扬沙的关键。

为了充分发挥覆盖作用和便于播种等田间作业的进行,对秸秆残茬及地表要进行处理。

(3)机械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北方旱区由于低温和干旱,一般情况下杂草和病虫害不严重,但必须随时检查,及时处理。

杂草用喷除草剂,病虫害主要靠农药拌种预防,发现问题后喷沙虫剂。

(4)机械深松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靠作物根系疏松土壤,但由于作业时机具对地面的压实,还是有松土的必要。

根据情况,可以两年松一次,松土也是在地表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对深松机具也有防堵的要求。

(5)机械收获技术:应用玉米收获机进行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或高留茬覆盖,防止风蚀及扬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或人工摘穗收获)--机 械粉碎秸秆还田—免耕施肥播种机播种小麦--机械 喷施除草剂--机械追肥--机械植保(病虫害防治)-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秸杆处理)—酌情机械深松-玉米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械喷施除草剂--机械追 肥--机械植保(病虫害防治)--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 玉米(或人工摘穗)。
五、保护性耕作机械装备
❖ 秸秆还田机 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其他作物秸秆
❖ 免耕播种机 小麦类小粒种子、玉米类大粒种子
❖ 植保喷雾机 压力喷雾、弥雾机、土壤消毒机械
❖ 土壤深送机 全方位深松机、行间局部深松机
小麦免耕播种机
玉米免耕播种机
秸秆粉碎还田机
深松机
玉米联合收割机
大中型拖拉机
植保机械
六、河南省保护性耕作实例
0.04 0.02




0.02 直





传耕




0.04 0.04
0.02 秸
秸 秆


传 统 耕 作
直 立 免 耕
田 免 耕
0.02 0.03
土壤容重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保庄村
单位:g/cm3
土层深度 (cm)
耕作模式
0-10 10-20 20-30
还田免耕 直立免耕 传统耕作 还田免耕 直立免耕 传统耕作 还田免耕 直立免耕 传统耕作
4、杂草、病虫害的影响
实施保护性耕作三年来,3种耕作模式下常见病虫草害普遍偏轻,差异不明显; 有些地方秸秆覆盖杂草相对较少。
保护性耕作玉米、小麦生长情况
5、地表覆盖情况
玉米免耕播种后秸秆覆盖60%以上
小麦免耕播种后秸秆覆盖50%以上
6、作物生长情况
(1)小麦生长情况 生产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有效分蘖多于传统耕作,亩成穗
年均递增 -0.065 +0.038 +0.106 -0.021 +0.060 +0.060 -0.008 +0.005 +0.005
3、土壤容重的变化
土壤容重变化示意图
0-10cm 深度
10-20cm 深度
单位:g/cm3 20-30cm 深度



0.02 直



传 统
免 耕


还 田 免 耕
应注意的问题
❖ 保护性耕作杂草控制较困 难。翻耕有翻埋杂草作用, 保护性耕作相对来说失去 了一项控制杂草的手段。 其次,有的杂草受秸秆遮 盖,药液不易直接喷到杂 草上,影响杀草效果。保 护性耕作必须更仔细的观 察杂草情况,发现杂草, 在幼苗时就及时喷施除草 剂,或用机械锄草。
应注意的问题
❖ 深松时间的间隔 ❖ 全方位深松和局部
(2)玉米生长情况
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穗粒数多14-49个,千粒重高6-16克,2003年度保 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玉米亩增产32.3公斤;2004年度玉米每亩增产39.5公斤。
保护性耕作
传统耕作
玉米性状及产量测试
七、应注意的问题
❖ 秸秆覆盖量过多或 覆盖物分布不均等 原因,会导致播种 时播深不一致,种 子分布不均匀,甚 至出现缺苗断垄等 播种质量问题。
出苗情况
小麦、玉米均无缺苗断垄现象。
小麦出苗情况
玉米出苗情况
六、技术应用对比试验情况
1、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旱地土壤含水率变化示意图
0-10cm 深度
10-30cm 深度
单位:% 30-100cm 深度
0.4
2.2
秸 秆 直 立 免 耕
秸 秆 还 田 免 耕
1.6
2.0












1.9
免耕播种施肥
❖ 。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和肥 料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 地里,必须使用免耕播种 机,由于施肥量大,种子 和肥料之间要保持5cm左 右的距离,种肥可垂直分 施、也可以侧分施或水平 分施,以肥料在种子下方 或侧下方为好。为减少蒸 发,开沟覆土动土量应尽 量小,种子应播在湿土上。
杂草及病虫害控制
五、技术模式及作业质量
1、技术模式
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 同时秸秆粉碎还田
人工摘穗 秸秆粉碎还田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
机械植保
免耕播种机施肥播种小麦
机械深松(3-5年一次)
免耕播种机施肥播种玉米
机械植保
2、作业质量
(1)秸秆覆盖
玉 米 秸 秆 覆 盖
小麦免耕播种前 秸秆覆盖率95%以上
小 麦 秸 秆 覆 盖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
2008.10.
❖ 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概念
❖ 二、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技术定义和作用
❖ 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 作,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并配套实 施病、虫、草害防治和机械深松技术的一项 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 该技术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 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作用。
18.0
2.8
10-30
还田免耕
18.4
10.8
14.2
17.0
1.8
传统
17.4
10.2
12.4
15.2
直立免耕
16.5
9.0
12.2
16.5
2.1
30-100
还田免耕
14.8
9.2
12.8
15.8
1.4
传统
14.4
8.2
11.4
14.4
2、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土壤有机质变化示意图
0-10cm 深度
8.2
8.8
12.0
0-10cm 深度
水浇地土壤含水率变化示意图
单位:%
10-30cm 深度
30-100cm 深度
0.9
秸 秆 直 立 免 耕
0.5 秸 秆 还 田 免

2.8
1.8












2.1
1.4
秸 秆 直 立 免 耕
秸 秆 还 田 免 耕
土壤含水率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杜楼(水浇地)
小麦收获后 2004-6-2
1.32 1.32 1.36 1.39 1.38 1.39 1.46 1.45 1.46
测试日期
玉米收获后 2004-9-23
1.32 1.31 1.40 1.35 1.38 1.45 1.33 1.41 1.47
小麦收获后 2005-6-13
1.31 1.31 1.36 1.37 1.36 1.39 1.43 1.44 1.40
单位:%
土层 深度 (cm)
种植模式
测试日期 2004-12-8 2005-5-25 2005-6-20 2005-9-12
与传统相 比增加
直立免耕
18.8
10.6
11.4
16.4
0.9
0-10
还田免耕
18.2
10.2
11.9
15.7
0.5
传统
18.3
9.7
11.4
15.5
直立免耕
17.9
11.3
15.2
04-9-23
1.211 1.101 1.465 0.845 0.737 1.103 0.659 0.545 0.446
05-6-13
1.221 1.095 1.472 0.921 0.784 1.154 0.640 0.562 0.447
05-9-20
1.161 1.108 1.569 0.917 0.827 1.170 0.652 0.582 0.466
土壤有机质含量%
测定日期
传统 耕作
0-10cm
直立 免耕
还田 免耕
传统 耕作
10-20cm
直立 免耕
还田 免耕
单位:%
传统耕 作
20-30cm
直立 免耕
还田 免耕
03-12-8
1.226 1.070 1.463 0.938 0.767 1.110 0.660 0.577 0.461
04-6-2
1.214 1.070 1.464 0.925 0.737 1.030 0.661 0.565 0.466
1.4












土壤含水率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保庄村(旱地)
单位:%
土层 深度 (cm)
种植 模式
测试日期
03-12-8 04-5-26 04-6-29 04-9-12 04-12-8 05-5-25 05-6-20
05-9-12
与传统 相比增加
直立 免耕
13.9
9.2
9.1
玉米免耕播种前 秸秆覆盖率95%以上
小麦免耕播种后 秸秆覆盖率50%以上
玉米免耕播种后 秸秆覆盖率60%以上
(2)少耕、免耕播种 动土面积
小麦免耕播种动土面积为33%以上
玉米免耕播种动土面积为12%以上
作业深度
4cm
4cm
小麦免耕播种种子化肥分布剖面图 作业深度约7cm
玉米免耕播种种子化肥分布剖面图 作业深度约8cm
❖ 这是保护性耕作能否 成功的关键。北方旱 区由于低温和干旱, 一般情况下杂草和病 虫害不严重。但必须 随时观查、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杂草用喷 除草剂,机械或人工 锄草,病虫害主要靠 农药拌种预防,发现 虫害后喷杀虫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