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松的区别
深松效果
深松机田间作业效果
4、杂草、病虫害的影响
实施保护性耕作三年来,3种耕作模式下常见病虫草害普遍偏轻,差异不明显; 有些地方秸秆覆盖杂草相对较少。
保护性耕作玉米、小麦生长情况
5、地表覆盖情况
玉米免耕播种后秸秆覆盖60%以上
小麦免耕播种后秸秆覆盖50%以上
6、作物生长情况
(1)小麦生长情况 生产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有效分蘖多于传统耕作,亩成穗
18.0
2.8
10-30
还田免耕
18.4
10.8
14.2
17.0
1.8
传统
17.4
10.2
12.4
15.2
直立免耕
16.5
9.0
12.2
16.5
2.1
30-100
还田免耕
14.8
9.2
12.8
15.8
1.4
传统
14.4
8.2
11.4
14.4
2、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土壤有机质变化示意图
0-10cm 深度
五、保护性耕作机械装备
❖ 秸秆还田机 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其他作物秸秆
❖ 免耕播种机 小麦类小粒种子、玉米类大粒种子
❖ 植保喷雾机 压力喷雾、弥雾机、土壤消毒机械
❖ 土壤深送机 全方位深松机、行间局部深松机
小麦免耕播种机
玉米免耕播种机
秸秆粉碎还田机
深松机
玉米联合收割机
大中型拖拉机
植保机械
六、河南省保护性耕作实例
出苗情况
小麦、玉米均无缺苗断垄现象。
小麦出苗情况
玉米出苗情况
六、技术应用对比试验情况
1、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旱地土壤含水率变化示意图
0-10cm 深度
10-30cm 深度
单位:% 30-100cm 深度
0.4
2.2
秸 秆 直 立 免 耕
秸 秆 还 田 免 耕
1.6
2.0
秸
秸
秆
秆
还
直
田
立
免
免
耕
耕
1.9
8.2
8.8
12.0
0-10cm 深度
水浇地土壤含水率变化示意图
单位:%
10-30cm 深度
30-100cm 深度
0.9
秸 秆 直 立 免 耕
0.5 秸 秆 还 田 免
耕
2.8
1.8
秸
秆
秸
直
秆
立
还
免
田
耕
免
耕
2.1
1.4
秸 秆 直 立 免 耕
秸 秆 还 田 免 耕
土壤含水率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杜楼(水浇地)
1.4
秸
秆
秸
直
秆
立
还
免
田
耕
免
耕
土壤含水率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保庄村(旱地)
单位:%
土层 深度 (cm)
种植 模式
测试日期
03-12-8 04-5-26 04-6-29 04-9-12 04-12-8 05-5-25 05-6-20
05-9-12
与传统 相比增加
直立 免耕
13.9
9.2
9.1
单位:%
土层 深度 (cm)
种植模式
测试日期 2004-12-8 2005-5-25 2005-6-20 2005-9-12
与传统相 比增加
直立免耕
18.8
10.6
11.4
16.4
0.9
0-10
还田免耕
18.2
10.2
11.9
15.7
0.5
传统
18.3
9.7
11.4
15.5
直立免耕
17.9
11.3
15.2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
2008.10.
❖ 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概念
❖ 二、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技术定义和作用
❖ 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 作,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并配套实 施病、虫、草害防治和机械深松技术的一项 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 该技术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 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作用。
04-9-23
1.211 1.101 1.465 0.845 0.737 1.103 0.659 0.545 0.446
05-6-13
1.221 1.095 1.472 0.921 0.784 1.154 0.640 0.562 0.447
05-9-20
1.161 1.108 1.569 0.917 0.827 1.170 0.652 0.582 0.466
四、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
❖ 保护性耕作四项关键技术:
❖ ①秸秆与表土处理; ❖ ②免耕播种施肥; ❖ ③杂草及病虫害防治; ❖ ④深松。实施要点如下:
秸秆与表土处理
❖ 秸秆处理是为了既保 持良好的地面覆盖, 又不过分影响播种作 业,秸秆包括地面覆 盖与地下根茬因土两 部分,减少蒸发主要 靠地面覆盖,减少风 蚀则主要靠根茬固土。
免耕播种施肥
❖ 。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和肥 料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 地里,必须使用免耕播种 机,由于施肥量大,种子 和肥料之间要保持5cm左 右的距离,种肥可垂直分 施、也可以侧分施或水平 分施,以肥料在种子下方 或侧下方为好。为减少蒸 发,开沟覆土动土量应尽 量小,种子应播在湿土上。
杂草及病虫害控制
10-20cm 深度
单位:% 20-30cm 深度
0.106
秸
0.060 0.060
传 0.038
统 耕 作
秸 秆 直
秆 还 田 免 耕
立
免
0.065 耕
秸
传
秆
统
直
耕
立
作
免
耕
0.021
秸 秆 还 田 免 耕
0.005 0.005
传秸
秸
统秆
秆
耕直
还
作立
田
0.008
免 耕
免 耕
土壤有机质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保庄村
玉米免耕播种前 秸秆覆盖率95%以上
小麦免耕播种后 秸秆覆盖率50%以上
玉米免耕播种后 秸秆覆盖率60%以上
(2)少耕、免耕播种 动土面积
小麦免耕播种动土面积为33%以上
玉米免耕播种动土面积为12%以上
作业深度
4cm
4cm
小麦免耕播种种子化肥分布剖面图 作业深度约7cm
玉米免耕播种种子化肥分布剖面图 作业深度约8cm
数比传统耕作多0.1~2.1万个,穗粒数比 传统耕作多0.2~2.7粒,千粒重比传统耕 作重1.0~1.5克,从而使产量增加。2003 年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亩增产25公斤。
2004年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亩增产
28.7公斤。
传统耕作
保护性耕作
测试小麦分蘖
测试小麦基本苗
小麦测产
调查小麦生长情况
保护性耕作小麦不同时期生长情况
土壤有机质含量%
测定日期
传统 耕作
0-10cm
直立 免耕
还田 免耕
传统 耕作
10-20cm
直立 免耕
还田 免耕
单位:%
传统耕 作
20-30cm
直立 免耕
还田 免耕
03-12-8
1.226 1.070 1.463 0.938 0.767 1.110 0.660 0.577 0.461
04-6-2
1.214 1.070 1.464 0.925 0.737 1.030 0.661 0.565 0.466
0.04 0.02
秸
秸
秆
秆
0.02 直
还
立
田
免
免
传耕
耕
统
耕
作
0.04 0.04
0.02 秸
秸 秆
秆
还
传 统 耕 作
直 立 免 耕
田 免 耕
0.02 0.03
土壤容重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保庄村
单位:g/cm3
土层深度 (cm)
耕作模式
0-10 10-20 20-30
还田免耕 直立免耕 传统耕作 还田免耕 直立免耕 传统耕作 还田免耕 直立免耕 传统耕作
应注意的问题
小麦免耕播种机的适应性、可靠性仍然不是 很理想,对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产生一 定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 是机具质量,如刀片磨损快、轴承、排 种盒易损等;
二 是在土壤湿度较大或者肥料潮湿的情况 下,排种、排肥管易堵塞;
三 是对作物灌溉不利,加上秸秆或残茬的 阻挡,增加水流阻力,对作物灌溉有一 定影响。
❖ 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或人工摘穗收获)--机 械粉碎秸秆还田—免耕施肥播种机播种小麦--机械 喷施除草剂--机械追肥--机械植保(病虫害防治)-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秸杆处理)—酌情机械深松-玉米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械喷施除草剂--机械追 肥--机械植保(病虫害防治)--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 玉米(或人工摘穗)。
应注意的问题
❖ 保护性耕作杂草控制较困 难。翻耕有翻埋杂草作用, 保护性耕作相对来说失去 了一项控制杂草的手段。 其次,有的杂草受秸秆遮 盖,药液不易直接喷到杂 草上,影响杀草效果。保 护性耕作必须更仔细的观 察杂草情况,发现杂草, 在幼苗时就及时喷施除草 剂,或用机械锄草。
应注意的问题
❖ 深松时间的间隔 ❖ 全方位深松和局部
15.5
15.1
9.4
11.1
14.8
0.4
0-10
还田 免耕
13.9
9.6
9.3
15.0
15.6
9.3
10.5
14.6
2.2
传统
13.8
9.5
9.0
14.3
14.6
9.1
9.3
12.4
直立 免耕
13.9
9.2
9.2
16.0
13.5
9.6
13.6
14.3
1.6
10-30
还田 免耕
14.3
9.3
9.3
(2)玉米生长情况
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穗粒数多14-49个,千粒重高6-16克,2003年度保 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玉米亩增产32.3公斤;2004年度玉米每亩增产39.5公斤。
保护性耕作
传统耕作
玉米性状及产量测试
七、应注意的问题
❖ 秸秆覆盖量过多或 覆盖物分布不均等 原因,会导致播种 时播深不一致,种 子分布不均匀,甚 至出现缺苗断垄等 播种质量问题。
15.4
15.4
9.4
13.0
14.7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0
传统
14.1
9.3
9.1
14.9
13.4
9.2
11.0
12.7
直立 免耕
11.6
8.2
8.1
11.0
12.2
8.8
11.7
13.9
1.9
30-100
还田 免耕
12.8
8.2
8.2
9.3
12.8
8.7
10.2
13.4
1.4
传统
12.8
8.0
8.3
10.2
12.0
小麦收获后 2004-6-2
1.32 1.32 1.36 1.39 1.38 1.39 1.46 1.45 1.46
测试日期
玉米收获后 2004-9-23
1.32 1.31 1.40 1.35 1.38 1.45 1.33 1.41 1.47
小麦收获后 2005-6-13
1.31 1.31 1.36 1.37 1.36 1.39 1.43 1.44 1.40
年均递增 -0.065 +0.038 +0.106 -0.021 +0.060 +0.060 -0.008 +0.005 +0.005
3、土壤容重的变化
土壤容重变化示意图
0-10cm 深度
10-20cm 深度
单位:g/cm3 20-30cm 深度
秸
秆
0.02 直
秸
立
秆
传 统
免 耕
耕
作
还 田 免 耕
❖ 这是保护性耕作能否 成功的关键。北方旱 区由于低温和干旱, 一般情况下杂草和病 虫害不严重。但必须 随时观查、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杂草用喷 除草剂,机械或人工 锄草,病虫害主要靠 农药拌种预防,发现 虫害后喷杀虫剂。
深松土壤
❖ 保护性耕作取消了铧式 犁,但机器作业及人畜 仍不断对地面压实,因 此,一定时期土壤需要 深松。根据情况,每2-3 年松一次,深度30cm左 右,以利作物根系发育。 对新实行保护性耕作的 地块,可能有犁底层存 在,应先进行一次深松, 打破硬底层。
玉米收获后 2005-9-12
1.30 1.28 1.38 1.35 1.34 1.41 1.43 1.43 1.48
变化值
-0.02 -0.04 +0.02 -0.04 -0.04 +0.02 -0.03 -0.02 +0.02
土壤水分、有机质、容重采样测试
在六年未耕的试验田里,检测到152条/m2蚯蚓
五、技术模式及作业质量
1、技术模式
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 同时秸秆粉碎还田
人工摘穗 秸秆粉碎还田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
机械植保
免耕播种机施肥播种小麦
机械深松(3-5年一次)
免耕播种机施肥播种玉米
机械植保
2、作业质量
(1)秸秆覆盖
玉 米 秸 秆 覆 盖
小麦免耕播种前 秸秆覆盖率95%以上
小 麦 秸 秆 覆 盖
深松效果
深松机田间作业效果
4、杂草、病虫害的影响
实施保护性耕作三年来,3种耕作模式下常见病虫草害普遍偏轻,差异不明显; 有些地方秸秆覆盖杂草相对较少。
保护性耕作玉米、小麦生长情况
5、地表覆盖情况
玉米免耕播种后秸秆覆盖60%以上
小麦免耕播种后秸秆覆盖50%以上
6、作物生长情况
(1)小麦生长情况 生产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有效分蘖多于传统耕作,亩成穗
18.0
2.8
10-30
还田免耕
18.4
10.8
14.2
17.0
1.8
传统
17.4
10.2
12.4
15.2
直立免耕
16.5
9.0
12.2
16.5
2.1
30-100
还田免耕
14.8
9.2
12.8
15.8
1.4
传统
14.4
8.2
11.4
14.4
2、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土壤有机质变化示意图
0-10cm 深度
五、保护性耕作机械装备
❖ 秸秆还田机 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其他作物秸秆
❖ 免耕播种机 小麦类小粒种子、玉米类大粒种子
❖ 植保喷雾机 压力喷雾、弥雾机、土壤消毒机械
❖ 土壤深送机 全方位深松机、行间局部深松机
小麦免耕播种机
玉米免耕播种机
秸秆粉碎还田机
深松机
玉米联合收割机
大中型拖拉机
植保机械
六、河南省保护性耕作实例
出苗情况
小麦、玉米均无缺苗断垄现象。
小麦出苗情况
玉米出苗情况
六、技术应用对比试验情况
1、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旱地土壤含水率变化示意图
0-10cm 深度
10-30cm 深度
单位:% 30-100cm 深度
0.4
2.2
秸 秆 直 立 免 耕
秸 秆 还 田 免 耕
1.6
2.0
秸
秸
秆
秆
还
直
田
立
免
免
耕
耕
1.9
8.2
8.8
12.0
0-10cm 深度
水浇地土壤含水率变化示意图
单位:%
10-30cm 深度
30-100cm 深度
0.9
秸 秆 直 立 免 耕
0.5 秸 秆 还 田 免
耕
2.8
1.8
秸
秆
秸
直
秆
立
还
免
田
耕
免
耕
2.1
1.4
秸 秆 直 立 免 耕
秸 秆 还 田 免 耕
土壤含水率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杜楼(水浇地)
1.4
秸
秆
秸
直
秆
立
还
免
田
耕
免
耕
土壤含水率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保庄村(旱地)
单位:%
土层 深度 (cm)
种植 模式
测试日期
03-12-8 04-5-26 04-6-29 04-9-12 04-12-8 05-5-25 05-6-20
05-9-12
与传统 相比增加
直立 免耕
13.9
9.2
9.1
单位:%
土层 深度 (cm)
种植模式
测试日期 2004-12-8 2005-5-25 2005-6-20 2005-9-12
与传统相 比增加
直立免耕
18.8
10.6
11.4
16.4
0.9
0-10
还田免耕
18.2
10.2
11.9
15.7
0.5
传统
18.3
9.7
11.4
15.5
直立免耕
17.9
11.3
15.2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
2008.10.
❖ 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概念
❖ 二、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技术定义和作用
❖ 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 作,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并配套实 施病、虫、草害防治和机械深松技术的一项 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 该技术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 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作用。
04-9-23
1.211 1.101 1.465 0.845 0.737 1.103 0.659 0.545 0.446
05-6-13
1.221 1.095 1.472 0.921 0.784 1.154 0.640 0.562 0.447
05-9-20
1.161 1.108 1.569 0.917 0.827 1.170 0.652 0.582 0.466
四、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
❖ 保护性耕作四项关键技术:
❖ ①秸秆与表土处理; ❖ ②免耕播种施肥; ❖ ③杂草及病虫害防治; ❖ ④深松。实施要点如下:
秸秆与表土处理
❖ 秸秆处理是为了既保 持良好的地面覆盖, 又不过分影响播种作 业,秸秆包括地面覆 盖与地下根茬因土两 部分,减少蒸发主要 靠地面覆盖,减少风 蚀则主要靠根茬固土。
免耕播种施肥
❖ 。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和肥 料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 地里,必须使用免耕播种 机,由于施肥量大,种子 和肥料之间要保持5cm左 右的距离,种肥可垂直分 施、也可以侧分施或水平 分施,以肥料在种子下方 或侧下方为好。为减少蒸 发,开沟覆土动土量应尽 量小,种子应播在湿土上。
杂草及病虫害控制
10-20cm 深度
单位:% 20-30cm 深度
0.106
秸
0.060 0.060
传 0.038
统 耕 作
秸 秆 直
秆 还 田 免 耕
立
免
0.065 耕
秸
传
秆
统
直
耕
立
作
免
耕
0.021
秸 秆 还 田 免 耕
0.005 0.005
传秸
秸
统秆
秆
耕直
还
作立
田
0.008
免 耕
免 耕
土壤有机质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保庄村
玉米免耕播种前 秸秆覆盖率95%以上
小麦免耕播种后 秸秆覆盖率50%以上
玉米免耕播种后 秸秆覆盖率60%以上
(2)少耕、免耕播种 动土面积
小麦免耕播种动土面积为33%以上
玉米免耕播种动土面积为12%以上
作业深度
4cm
4cm
小麦免耕播种种子化肥分布剖面图 作业深度约7cm
玉米免耕播种种子化肥分布剖面图 作业深度约8cm
数比传统耕作多0.1~2.1万个,穗粒数比 传统耕作多0.2~2.7粒,千粒重比传统耕 作重1.0~1.5克,从而使产量增加。2003 年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亩增产25公斤。
2004年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亩增产
28.7公斤。
传统耕作
保护性耕作
测试小麦分蘖
测试小麦基本苗
小麦测产
调查小麦生长情况
保护性耕作小麦不同时期生长情况
土壤有机质含量%
测定日期
传统 耕作
0-10cm
直立 免耕
还田 免耕
传统 耕作
10-20cm
直立 免耕
还田 免耕
单位:%
传统耕 作
20-30cm
直立 免耕
还田 免耕
03-12-8
1.226 1.070 1.463 0.938 0.767 1.110 0.660 0.577 0.461
04-6-2
1.214 1.070 1.464 0.925 0.737 1.030 0.661 0.565 0.466
0.04 0.02
秸
秸
秆
秆
0.02 直
还
立
田
免
免
传耕
耕
统
耕
作
0.04 0.04
0.02 秸
秸 秆
秆
还
传 统 耕 作
直 立 免 耕
田 免 耕
0.02 0.03
土壤容重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保庄村
单位:g/cm3
土层深度 (cm)
耕作模式
0-10 10-20 20-30
还田免耕 直立免耕 传统耕作 还田免耕 直立免耕 传统耕作 还田免耕 直立免耕 传统耕作
应注意的问题
小麦免耕播种机的适应性、可靠性仍然不是 很理想,对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产生一 定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 是机具质量,如刀片磨损快、轴承、排 种盒易损等;
二 是在土壤湿度较大或者肥料潮湿的情况 下,排种、排肥管易堵塞;
三 是对作物灌溉不利,加上秸秆或残茬的 阻挡,增加水流阻力,对作物灌溉有一 定影响。
❖ 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或人工摘穗收获)--机 械粉碎秸秆还田—免耕施肥播种机播种小麦--机械 喷施除草剂--机械追肥--机械植保(病虫害防治)-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秸杆处理)—酌情机械深松-玉米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械喷施除草剂--机械追 肥--机械植保(病虫害防治)--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 玉米(或人工摘穗)。
应注意的问题
❖ 保护性耕作杂草控制较困 难。翻耕有翻埋杂草作用, 保护性耕作相对来说失去 了一项控制杂草的手段。 其次,有的杂草受秸秆遮 盖,药液不易直接喷到杂 草上,影响杀草效果。保 护性耕作必须更仔细的观 察杂草情况,发现杂草, 在幼苗时就及时喷施除草 剂,或用机械锄草。
应注意的问题
❖ 深松时间的间隔 ❖ 全方位深松和局部
15.5
15.1
9.4
11.1
14.8
0.4
0-10
还田 免耕
13.9
9.6
9.3
15.0
15.6
9.3
10.5
14.6
2.2
传统
13.8
9.5
9.0
14.3
14.6
9.1
9.3
12.4
直立 免耕
13.9
9.2
9.2
16.0
13.5
9.6
13.6
14.3
1.6
10-30
还田 免耕
14.3
9.3
9.3
(2)玉米生长情况
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穗粒数多14-49个,千粒重高6-16克,2003年度保 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玉米亩增产32.3公斤;2004年度玉米每亩增产39.5公斤。
保护性耕作
传统耕作
玉米性状及产量测试
七、应注意的问题
❖ 秸秆覆盖量过多或 覆盖物分布不均等 原因,会导致播种 时播深不一致,种 子分布不均匀,甚 至出现缺苗断垄等 播种质量问题。
15.4
15.4
9.4
13.0
14.7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0
传统
14.1
9.3
9.1
14.9
13.4
9.2
11.0
12.7
直立 免耕
11.6
8.2
8.1
11.0
12.2
8.8
11.7
13.9
1.9
30-100
还田 免耕
12.8
8.2
8.2
9.3
12.8
8.7
10.2
13.4
1.4
传统
12.8
8.0
8.3
10.2
12.0
小麦收获后 2004-6-2
1.32 1.32 1.36 1.39 1.38 1.39 1.46 1.45 1.46
测试日期
玉米收获后 2004-9-23
1.32 1.31 1.40 1.35 1.38 1.45 1.33 1.41 1.47
小麦收获后 2005-6-13
1.31 1.31 1.36 1.37 1.36 1.39 1.43 1.44 1.40
年均递增 -0.065 +0.038 +0.106 -0.021 +0.060 +0.060 -0.008 +0.005 +0.005
3、土壤容重的变化
土壤容重变化示意图
0-10cm 深度
10-20cm 深度
单位:g/cm3 20-30cm 深度
秸
秆
0.02 直
秸
立
秆
传 统
免 耕
耕
作
还 田 免 耕
❖ 这是保护性耕作能否 成功的关键。北方旱 区由于低温和干旱, 一般情况下杂草和病 虫害不严重。但必须 随时观查、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杂草用喷 除草剂,机械或人工 锄草,病虫害主要靠 农药拌种预防,发现 虫害后喷杀虫剂。
深松土壤
❖ 保护性耕作取消了铧式 犁,但机器作业及人畜 仍不断对地面压实,因 此,一定时期土壤需要 深松。根据情况,每2-3 年松一次,深度30cm左 右,以利作物根系发育。 对新实行保护性耕作的 地块,可能有犁底层存 在,应先进行一次深松, 打破硬底层。
玉米收获后 2005-9-12
1.30 1.28 1.38 1.35 1.34 1.41 1.43 1.43 1.48
变化值
-0.02 -0.04 +0.02 -0.04 -0.04 +0.02 -0.03 -0.02 +0.02
土壤水分、有机质、容重采样测试
在六年未耕的试验田里,检测到152条/m2蚯蚓
五、技术模式及作业质量
1、技术模式
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 同时秸秆粉碎还田
人工摘穗 秸秆粉碎还田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
机械植保
免耕播种机施肥播种小麦
机械深松(3-5年一次)
免耕播种机施肥播种玉米
机械植保
2、作业质量
(1)秸秆覆盖
玉 米 秸 秆 覆 盖
小麦免耕播种前 秸秆覆盖率95%以上
小 麦 秸 秆 覆 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