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课后习题
课时作业12:第18课 项羽之死
![课时作业12:第18课 项羽之死](https://img.taocdn.com/s3/m/6ef5519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4.png)
项羽之死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设营驻守 B.力拔山兮气盖.世 盖:胜过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答案 D解析 购:悬赏征求。
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直夜溃围南.出 B.项王则夜.起 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答案 D解析 D 项名词用作动词。
A 、B 、C 三项为名词作状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项王乃.大惊曰平明,汉军乃.觉之 B.⎩⎪⎨⎪⎧ 以.故汉追及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C.⎩⎪⎨⎪⎧ 汉围之.数重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D.⎩⎪⎨⎪⎧吾为.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代词,代指项羽。
A 项副词,于是/副词,才。
B 项介词,因为/介词,把。
D 项介词,给/语气词,表反诘。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外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拒渡乌江,是因为觉得老天要灭掉自己,且失败后无颜见江东父老。
C.本文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答案 A解析 “四面楚歌”应是汉军在楚营外唱楚地的歌。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项羽之死练习及答案
![项羽之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ca1a7d2af90242a995e510.png)
项羽之死一、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骓.()不逝田父绐.()曰“左”项王嗔.()目而叱.()之扛.()鼎之作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自刎.( )自矜.()功伐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歌数阕.( ) 悲歌慷慨..( )项王自度.()不得脱汉军皆披靡.( ) 辟.()易数里泥淖.( )桂棹.( ) 粘.()贴登载.(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黄澄澄.( )无色无臭.( ) xiāng qiàn( )( )怅wǎng() 空méng ( ) qiú( )曲Wò chuò( )( ) 刚bì( )自用xiāo()勇善战jué( )别shè( )人心魄霸王别jī()铁骨zhēngzhēng ()( ) 优róu( )寡断二、基础知识运用题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 )②( )③( )①A.盖.以此得名也/力拔山兮气盖.世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C.徙倚久之.而归/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D.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A.汉皆已得楚乎./若非吾故人乎.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C.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项王瞋目而.叱之D.过夕乃.可饮/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③A.灭六国者.六国也/骑能属者.百余人耳B.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南唐为奉化军.节度C.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岸土赤而壁.立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2.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①( )②( )①A 期山东....为三处 B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D汉军皆披靡②A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 吾知公长者..C 骓不逝兮可奈何.... D 吾骑此马五岁3.下列加点字字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垓.下之围/尸骸.斩将刈.旗/狭隘.汉军皆披靡./.靡.费不期.而遇/祈.祷辟.易数里/辟.谣B.溃.围/振聋发聩.美人和.之/暖和.瞋.目而叱之/缜.密汉骑.追者/骠骑.将军田父./果脯.C.被十余创./.疮.痍自刎.而死/蓊.郁自度.不得脱/书蠹.所当.无敌/长歌当.哭慷慨./同仇敌忾.D.骑能属.者/属.意麾.下/法网恢.恢田父绐.曰/春风骀.荡庖.丁解牛/疱.疹喝叱./.炽.烈4.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非战之.罪也/汉军乃觉之.此项王也./是何楚人之多也.此天之.亡我/是何楚人之.多也B.麾下壮士骑.从者/以五千骑.追之虞兮虞兮奈若.何/固若.金汤沛公军.霸上/项王军.壁垓下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愿为.诸君快战非战之罪也./亦一奇也.项王瞋目而.叱之/吾尝跂而.望矣D.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亡.其两骑耳/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5.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两组是 ( ) ( )A.此项王也赤泉侯为骑将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B.然今卒困于此/洎牧以谗诛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不忍杀之,以赐公C.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汉骑追者数千人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此山当是其一也是何楚人之多也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垓.下(gāi)乌骓.(zhuī)数阕.(què) 田父.(fù)B.麾.下(huī) 属.垣有耳(shǔ)唱和.(hè) 刈.旗(yì)C.揣度.(duó) 溃.围(kuì) 瞋.目(chēn)坐骑.(qí)D.舣.船(yǐ)创.伤(chuàng) 披靡.(mí) 绐.骗(dài)7.对加点词解释判断正确的是:①()②( )③()①(1)是何楚人之.多也(2)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3)汉军乃觉之.(4)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②(1)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2)以.故汉追及之(3)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4)不忍杀之,以.赐公③(1)为.诸君溃围 (2)乃分其骑以.为四队(3)我何渡为. (4)吾为.若德A.(1)(2)意义相同,(3)(4)意义也相同B.(1)(2)意义相同,(3)(4)意义不同C.(1)(2)意义不同,(3)(4)意义也不同D.(1)(2)意义不同,(3)(4)意义相同8.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宠幸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C.田父绐.曰“左”绐:欺骗D.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9.对加点实词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B.直.夜溃围南出直:当C.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D.若.非吾故人乎若:你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消逝B.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C.平明..,汉军乃觉之平明:天亮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服:臣服11.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修筑营垒,退守B.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D.吾为若德.德:感激12.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A.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身.七十余战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歌.数阕,美人和之C.令诸君知天亡.我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马童面.之1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A.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D.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14.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是何.楚人之多也大王来何.操B. 吾为.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C.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 若.非吾故人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5.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项王嗔目而叱之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④复斩汉一都尉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③④D. ②⑤⑥16.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
〖2021年整理〗《项羽之死》课后习题提示
![〖2021年整理〗《项羽之死》课后习题提示](https://img.taocdn.com/s3/m/b787585c65ce0508773213ec.png)
《项羽之死》课后习题提示一.阅读下面《项羽本纪赞》中的一段话,谈一谈司马迁是如何评价项羽的。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想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候,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候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提示】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里对项羽的功过评价是比较客观的,“本纪”本是记帝王当国施政的事情的,而项羽并非帝王,司马迁将其列入本纪,是对其在秦汉之际推翻暴秦所起的历史作用的肯定(“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他既肯定了项羽适应历史潮流,乘势消灭暴戾秦朝,获得成功,极赞他的兴兵之暴;又批判了项羽的刚愎自用,只依靠武力,不重视战略,导致失败,极叹他的灭亡之速。
司马迁对项羽这个失败的英雄是同情的。
司马迁首先肯定了项羽的功绩: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他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虽然并未称帝,但司马迁肯定了其帝王之资。
但也对项羽刚愎自用、过分迷信武力和相信天命等思想进行了批判二.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有诗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对于项羽之死,不同的人感悟不同,那么你从中能够感悟出什么呢?【提示】对同一历史人物,同为诗人的李清照和毛泽东的评价却截然不同。
李清照生活在宋朝南渡的时代,她从项羽身上看到的是不肯东渡乌江、苟且偷生的凛然气节,以此来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看到的是项羽失败的历史教训,为沽取仁义之名,坐失良机,放虎归山,结果落得兵困垓下、全军覆没、乌江自刎的可悲下场,因此毛泽东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
(完整word版)《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docx
![(完整word版)《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ada426dd15abe23492f4d0a.png)
《项羽之死》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垓下 (g āi)乌骓(zhuī)B. 麾下 (hu ī)骑能属者(shǔ).C. 揣度 (du ó)溃围(kuì)D. 舣船 (y ǐ)创伤(chuàng)( )数阕 (qu è)田父(fù)唱和 (h è)刈旗(yì)瞋目 (ch ēn)坐骑(qí)披靡 (mí)绐骗(dài)2.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宠幸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B.田父绐曰 : “左”绐:欺骗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C. 期山东为三处期:期待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D. 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E.若非吾故人乎若:如果直夜溃围南出直:当..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A.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 D .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4. 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A.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B.江东虽小 , 地方千里吾骑此马五岁C.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吾知公长者D.骓不逝兮可奈何汉军皆披靡5.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A.此天之亡我汉军乃觉之B.虞兮虞兮奈若何吾为若德.C.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项王瞋目而叱之D.平明,汉军乃觉之乃有二十八骑6. 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A. 此项王也 / 非战之罪也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B. 然今卒困于此 / 洎牧以谗诛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不忍杀之,以赐公C. 左,乃陷大泽中 / 项王军壁垓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汉骑追者数千人D.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籍独不愧于心乎/ 汉军至,无以渡7.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项王嗔目而叱之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④复斩汉一都尉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A. 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8.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
项羽之死阅读训练
![项羽之死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a7594fea76e58fafbb00368.png)
《项羽之死》配套练习【基础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骓不逝( ) 田父绐曰“左” ()( ) 项王嗔目而叱之( )( )扛鼎之作( )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 )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自刎( ) 自矜功伐( )歌数阕( ) 悲歌慷慨( ) 辟易数里( )项王自度不得脱( ) 汉军皆披靡( ) 所当无敌( ) 泥淖( ) 桂棹( ) 粘贴( ) 登载(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黄澄澄( ) 无色无臭( )xiāngqiàn()( ) 怅wǎng() 空méng ( )qiú( )曲wòchuò( )( ) 刚bì( )自用xiāo()勇善战jué( )别shè( )人心魄霸王别jī()铁骨zhēngzhēng ()( ) 优róu( )寡断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垓下(gāi)乌骓(zhuī)数阕(què) 田父(fù)B.麾下(huī)属垣有耳(shǔ) 唱和(hè) 刈旗(yì)C.揣度(duó) 溃围(kuì) 瞋目(chēn)坐骑(qí)D.舣船(yǐ)创伤(chuàng) 披靡(mí) 绐骗(dài)2. C3、下列加点字字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垓.下之围/尸骸.斩将刈.旗/狭隘.汉军皆披靡./靡.费不期.而遇/祈.祷辟.易数里/辟.谣B.溃.围/振聋发聩.美人和.之/暖和.瞋.目而叱之/.缜.密汉骑.追者/骠骑.将军田父./果脯.C.被十余创./.疮.痍自刎.而死/.蓊.郁自度.不得脱/书蠹.所当.无敌/长歌当.哭慷慨./同仇敌忾.D.骑能属.者/属.意麾.下/法网恢.恢田父绐.曰/春风骀.荡庖.丁解牛/疱.疹喝叱./炽.烈3、. A4、下列每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 )②( )③( )①A.盖.以此得名也/力拔山兮气盖.世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C.徙倚久之.而归/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A.汉皆已得楚乎./若非吾故人乎. 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C.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项王瞋目而.叱之 D.过夕乃.可饮/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③A.灭六国者.六国也/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南唐为奉化军.节度C.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岸土赤而壁.立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4、.①D(大概/超过;用,介词/率领,动词;音节助词/取独;却,表转折)②A(表疑问;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写,吟,动词;表顺承/表修饰;才/仅仅,只)③D(代词,的人/定后标志;军队,名词/古时表行政区划;驻守,动词/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丢失,损失)5、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①( )②( )①A 期山东....千里 D汉军皆披靡.. C江东虽小,地方..为三处 B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②A 左右.. D 吾骑此马五岁.... C 骓不逝兮可奈何..皆泣,莫能仰视 B 吾知公长者5、①D ②C6、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非战之.罪也/汉军乃觉之.此项王也./是何楚人之多也.此天之.亡我/是何楚人之.多也B.麾下壮士骑.从者/以五千骑.追之虞兮虞兮奈若.何/固若.金汤沛公军.霸上/项王军.壁垓下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愿为.诸君快战非战之罪也./亦一奇也.项王瞋目而.叱之/吾尝跂而.望矣D.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亡.其两骑耳/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6、C (A 结构助词,的/代词;表判断/表感叹;取独。
项羽之死练习及答案
![项羽之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b4b53d856a561253d36f62.png)
项羽之死一、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骓.( )不逝田父绐.( )曰“左”项王嗔.( )目而叱.( )之扛.( )鼎之作为诸君溃围 ,斩将 ,刈.( )旗自刎.( )自矜.( )功伐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歌数阕.( ) 悲歌慷.慨.()项王自度.( )不得脱汉军皆披靡.( ) 辟.( )易数里泥淖.( )桂棹.( ) 粘.( )贴登载.( )上不着.( )天 ,下不着.( ) 地黄澄澄.( )无色无臭.( ) xi ā n qgi nà( )()怅 wǎ ng( ) 空 méng( ) qi ú( ) 曲Wò chu ò( )( ) 刚 bì( ) 自用xi ā o( )勇善战ju é( )别shè( )人心魄霸王别 j ī( )铁骨 zhēngzhē ng ( )( ) 优 r óu( ) 寡断二、基础知识运用题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 )②( )③ ( )①A .盖.以此得名也 /力拔山兮气盖.世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C .徙倚久之.而归/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D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②A .汉皆已得楚乎./若非吾故人乎.B .天之亡我 , 我何渡为./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自为.诗曰C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项王瞋目而.叱之D .过夕乃.可饮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③A .灭六国者.六国也/骑能属者.百余人耳B .项王军.壁垓下 , 兵少食尽 /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C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岸土赤而壁.立D .复聚其骑 ,亡.其两骑耳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2.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①( )②( )① A 期山.东.为三处 B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C 江东虽小 , 地.方.千里D 汉军皆披.靡. ② A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B 吾知公长.者.C 骓不逝兮可奈.何.D 吾骑此马五.岁.3.下列加点字字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垓.下之围 /尸骸.斩将刈.旗/狭隘. 汉军皆披靡../靡费 不期.而遇 /祈.祷辟.易数里/辟.谣B.溃.围/振聋发聩.美人和.之 /暖和. 瞋.目而叱之 /缜.密汉骑.追者/骠骑.将军 田父./果脯.C.被十余创../疮.痍自刎.而死/蓊.郁 自度.不得脱 /书蠹.所当.无敌/长歌当.哭 慷慨./同仇敌忾.D.骑能属.者 /属.意 麾.下/法网恢.恢 田父绐.曰/春风骀.荡庖.丁解牛 /疱.疹喝叱../炽.烈此天之.亡我/是何楚人之.多也沛公军.霸上/项王军.壁垓下C.旦日飨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 /愿为.诸君快战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垓.下(g āi) 乌骓.(zhu ī) 数阕.(qu è) 田父.(f ù)4.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此项王也./是何楚人之多也B.麾下壮士骑.从者/以五千骑.追之 虞兮虞兮奈若.何/固若.金汤非战之罪也./亦一奇也. D.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5.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两组是 ( A. 此项王也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 然今卒困于此 /洎牧以谗诛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C. 左,乃陷大泽中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D.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此山项王瞋目而.叱之/吾尝跂而.望矣亡.其两骑耳 /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 ( )赤泉侯为骑将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所当者破 ,所击者服 不忍杀之,以赐公 项王军壁垓下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则夜8.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幸:宠幸 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 C .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D .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9. 对加点实词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力拔.山兮气盖世 拔:撼动 B .直.夜溃围南出直:当B. 麾.下(hu ī) 属.垣有耳 (sh ǔ)C. 揣度.(du ó) 溃.围(ku ì)D. 舣.船(y ǐ) 创.伤(chu àng)7. 对加点词解释判断正确的是:① ①(1)是何楚人之.多也 (3)汉军乃觉之.② (1)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3)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③ (1) 为.诸君溃围 (3)我何渡为.A .(1)(2)意义相同,B .(1)(2)意义相同, 唱和.(h è) 刈.旗(y ì) 瞋.目(ch ēn) 坐骑.(q í) 披靡.(mí)绐.骗(d ài)( )② ( )③ ( ) (2)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4)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2) 以.故汉追及之 (4) 不忍杀之,以.赐公 (2)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3)(4)意义也相同(3)(4)意义不同 (3)(4)意义也12.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 ) D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马童面.之 1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C .籍独.不愧于心乎D .若.非吾故人独:唯独 若:你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A .时不利兮骓不逝. B .项羽乃复引兵而东 C .平.明.,汉军乃觉之 D .所当者() 逝:消逝引:率领 平明:天亮 服:臣服( )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王军壁.垓下 B. 期.山东为三处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壁:修筑营垒,退守 期:约定 被:遭受 德:感激A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身.七十余战 歌.数阕,美人和之复聚其骑,亡.其两A.项王军壁.垓下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岸土赤而壁.立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项王则夜.起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1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是何.楚人之多也大王来何操B.吾为.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C.汉军不知项王所.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 若.非吾故人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5.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项王嗔目而叱之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④ 复斩汉一都尉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A.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③④D. ②⑤⑥1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
《项羽之死》习题1
![《项羽之死》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85fd87528bd63186bcebbcd5.png)
《xx之死》习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xx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垓下(ɡāi)乌骓马(zhuī)数阕(kuí)美人和之(hè)B、麾下(huī)五千骑(qí)田父(fù)斩将刈旗(yì)C、自度(duó)能属者(zhǔ)溃围(kuì)瞋目叱之(chēn)D、披靡(mǐ)怜而王我(wànɡ)潦缩(lǎo)十余创(chuànɡ)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直夜溃围南出B、项王则夜起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D、我何面目见之。
4、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B、xx乃复引兵而xx:率领C、然今卒困于此卒:却D、xx面之面:面对5、选出xx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①项王乃大惊曰②平明,xx乃觉之B、①以故汉追及之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C、①汉围之数重②乃分军为三,复围之D、①吾为公取彼一将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粗犷/旷达蝉联/禅让寒伧/创伤沙碛/同仇敌忾B、铺陈/店铺行款/行乞造诣/对弈星宿/追本溯源C、讥诮/蹊跷勘误/湛蓝整饬/炽热蛊惑/呱呱坠地D、巨擘/糟粕矍铄/诡谲讣告/馥郁后悔/诲人不倦7、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向外凸出的宽大的窗户朝港口广场开着,游乐场的噪音络绎不绝地传进来,其中三只旋转木马嘶哑的嘎吱声此起彼伏各不相同。
B、黄金周第二天,北京图书大厦的读者比平时多了一倍,很多家长逛西单,孩子被寄存在了这书香门第。
C、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经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珍藏地下。
项羽之死课后习题
![项羽之死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dac702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2.png)
01
这位经历宋室南迁的女词人,非常痛恨宋王朝一味软弱退让,为了求和丧失气节的行为。所以思及千年以前的项羽,尤其推崇其不肯过江、知耻重义的男儿气节。在李清照的眼中,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代表。
02
王安石认为项羽没有必要过江东。
1
项羽中原一败,已经丧失了元气,东山再起已经很难了,这是客观事实;即使过了江东,江东子弟还会不会再追随他,这也很难说。正如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杜牧《题乌江亭》时所云: “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王安石评论的重点不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而在于能不能东山再起的问题。既是不能,自然也谈不上该不该了。
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他多情善感的性格特征。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骓荚女,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慷慨悲歌”一段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侧面。
在《鸿门宴》中,项羽性格的哪些方面已经显现?还有哪些没有写到的方面在本篇中作了充分的表现?
在《鸿门宴》中,项羽性格中的刚愎自用和优柔寡断已经显现出来了,项羽的多情善感、勇猛刚强和知耻重义在《鸿门宴》中没有写到,在《项羽之死》中作了充分的表现。
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请从这一角度,分析《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B
D
A
C
(1)期山东为三处(动词,约会,约定)
与其骑会为三处(动词,聚集)
辟易数里(动词,退避) :
《项羽之死》课外练习
![《项羽之死》课外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0c085b5b0717fd5360cdc56.png)
《项羽之死》课外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
卒买鱼烹食士兵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
鲁肃闻刘表卒死独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独自
卒然今卒困与此终于最终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只有
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于是、就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只、仅仅被
家祭毋忘告乃翁你的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受,遭受
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
平明,汉军乃觉之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却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为何辞为?都是句末语气词,不译
奚以之九万而南为?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
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2、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译:骑马跟在后面的部下壮士有八百人。
3、骑能属者百余人译: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
4、汉骑追者数千人译: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5、然今卒困于此译:然而今天终于被困在这里。
6、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译:亲自参加了七十多次战斗,抵挡的敌人被打垮
三、请同学们以“何为英雄”为题,以项羽之死为事例论据写一段叙议结合的文字。
(200字左右)
1。
阅读项羽之死附答案
![阅读项羽之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16fd3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b.png)
阅读《项羽之死》,完成610小题。
(共14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羽之死》课时训练
![《项羽之死》课时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e44cfbba376baf1ffd4fad07.png)
《项羽之死》课时训练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骓.马椎.心泣血追.随锥.处囊中B.刈.麦自怨自艾.游弋.事不宜.迟C.上阕.暂时阙.如商榷.却.步不前D.绐.言百战不殆.怠.慢春风骀.荡解析A.椎:chuí,余读zhuī;B.宜yí,余读yì;C.阙:quē,余读què;D.全读dài。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特大洪水发生后,战士们驾着冲锋舟,冒着危险把被洪水围困、身隐绝地,四面楚歌....中的200多名群众,连夜抢救出来。
B.阔别家乡四十载,事业虽有小成,但仍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因为是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而至今并没有给家乡做过点什么。
C.说起举重冠军,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汉,而眼前这位貌似娇弱的女子却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亚运会举重冠军。
D.不顾美国的重重制裁打压,近日,伊朗第一座核电站开始启动运行,这充分说明,伊朗当局破釜沉舟....,研究、开发、利用核能的决心。
解析A.“四面楚歌”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走投无路。
侧重在“四面受敌”,用于“洪水”不妥。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时不利兮骓不逝.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B .平明,汉军乃觉.之 惟觉.时之枕席 C .愿为诸君快.战 使快.弹一曲 D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衡少善属.文 解析 A .前,奔驰;后,逝去。
B.前,发觉;后:睡醒。
C.均为“痛快”。
D.前,随众;后,连缀,写。
答案 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艨冲斗舰乃.以千数B.⎩⎪⎨⎪⎧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 C.⎩⎪⎨⎪⎧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窃以.大王不取也D.⎩⎪⎨⎪⎧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来者何为.解析 A .前“只”,后“竟然”。
项羽之死练习题以及挖空练习附带详细答案
![项羽之死练习题以及挖空练习附带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fa6f7aa76e58fafab00362.png)
项羽之死司马迁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艤()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
![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52624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d.png)
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 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活跃于哪个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末年D. 汉朝初年答案:C2. 项羽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A. 霸王B. 皇帝C. 将军D. 宰相答案:A3. 项羽在与刘邦的争斗中,最终在何处自刎身亡?A. 垓下B. 乌江C. 长平D. 巨鹿答案:B4. 项羽的死与以下哪个成语有关?A. 破釜沉舟B. 背水一战C. 乌江自刎D. 鸿门宴答案:C5. 项羽的死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汉朝的统一B. 导致了战国时期的延续C. 使秦朝得以复兴D. 使春秋时期得以延续答案:A二、填空题6. 项羽在________年的垓下之战中,被刘邦的军队所围困。
答案:前202年7.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之战中,因为________而士气大减。
答案:四面楚歌8. 项羽在乌江边自刎前,曾与________有过一段对话。
答案:乌江亭长9. 项羽的死,标志着________的结束,同时也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答案:楚汉争霸10. 项羽的死,被后世诗人多次吟咏,其中________的《垓下歌》最为著名。
答案:项羽本人三、简答题11. 简述项羽的生平及其主要成就。
答案:项羽(约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领导起义军推翻秦朝统治,建立西楚霸王政权,以及在楚汉争霸中多次取得军事胜利。
12. 描述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的表现及其失败的原因。
答案:垓下之战是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最后战役。
项羽在此战中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但由于战略失误、内部矛盾以及刘邦军队的四面楚歌战术,最终导致士气崩溃,项羽被迫自刎身亡。
13. 项羽的死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何影响?答案:项羽的死标志着楚汉争霸的结束,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他的死也使得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统一时期,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项羽之死--练习(教师)
![项羽之死--练习(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8a8f23fea417866fb94a8e28.png)
《项羽之死》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C )A.垓下(gāi) 乌骓(zhuī) 数阕(què) 田父(fù)B.麾下(huī) 属垣有耳(shǔ) 唱和(hè) 刈旗(yì)C.扛(Káng)鼎之作溃围(kuì) 瞋目(chēn) 坐骑(qí)D.舣船(yǐ) 创伤(chuàng) 披靡(mí) 绐骗(dài)2.对加点词解释判断正确的是:①(①C)②(②D)③(③C )①(1)是何楚人之.多也(2)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3)汉军乃觉之.(4)此天之.亡我,② (1)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2)以.故汉追及之(3)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4)不忍杀之,以.赐公③ (1)为.诸君溃围(2)乃分其骑以为.四队(3)我何渡为.(4)吾为.若德A.(1)(2)意义相同,(3)(4)意义也相同 B.(1)(2)意义相同,(3)(4)意义不同C.(1)(2)意义不同,(3)(4)意义也不同 D.(1)(2)意义不同,(3)(4)意义相同3.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受宠幸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宠幸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C.田父绐.曰“左”绐:欺骗 D.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4.对加点实词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难道 )A.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 B.直.夜溃围南出直:当C.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D.若.非吾故人乎若:你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奔驰)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消逝B.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C.平明..,汉军乃觉之平明:天亮 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服:臣服6.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12. C (A 名词作动词;B 名词作动词;C 使动用法/无活用;D 名词作动词) )A.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身.七十余战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歌.数阕,美人和之C.令诸君知天亡.我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马童面.之7.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A.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D.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8. C (A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B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C 名词作状语;D名词作动词/使动)9.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项羽之死课后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项羽之死课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caccc803cf84b9d529ea7a19.png)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割鸿沟而西者为汉”与“鸿沟而 东者为楚”结构一致,二者之间应断开,各自内部不用断开,排除 A、C 两 项。根据文中“项王恐”判断,应是汉军占上风,故“绝其粮食”的主语应 是彭越而非“楚兵”,故 B 项断句不当。选 D 项。
解析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 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B.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 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咸阳、 宝鸡、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
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
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 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 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 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解析
2.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 词语,请找出五处并修改。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 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答:
答案 ①“寄奉”改为“惠赐”“寄来”;②“过目”改为“拜读”; ③“些许”改为“莫大”“极大”;④“惠存”改为“珍存”“珍藏”; ⑤“光临”改为“前往”“定到”。
答案
解析 B 项,汉王历数项羽各种罪行的目的不对,原文中没有对应的语 意,“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属主观臆测。
解析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译文: (2)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译文:
项羽之死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项羽之死高中练习题及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e58175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2.png)
项羽之死高中练习题及讲解一、选择题1. 项羽,字什么?A. 子房B. 子长C. 子龙D. 子期正确答案:D2. 项羽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A. 霸王B. 英雄C. 智者D. 贤者正确答案:A3. 下列哪场战役是项羽与刘邦之间的决战?A. 长平之战B. 巨鹿之战C. 垓下之战D. 官渡之战正确答案:C4. 项羽最终的结局是什么?A. 自刎B. 被俘C. 病逝D. 被刺杀正确答案:A5.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因何原因而败?A. 兵力不足B. 粮草不继C. 战略失误D. 内部叛变正确答案:C二、填空题6.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因______而陷入困境。
答案:战略失误7. 项羽的死,被后世称为“______”。
答案:霸王别姬8.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因______而选择自刎。
答案:四面楚歌9. 项羽的死,象征着______的终结。
答案:楚汉争霸10. 项羽与刘邦的争斗,最终以______的胜利而告终。
答案:刘邦三、简答题11. 简述项羽的生平及其主要成就。
答案:项羽,字子期,是秦末楚汉争霸时期的重要人物,以勇猛著称。
他曾领导楚军大败秦军,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在楚汉争霸中,他一度占据优势,但最终因战略失误,在垓下之战中败给刘邦,自刎身亡。
12. 垓下之战为何成为项羽的转折点?答案:垓下之战是楚汉争霸的决定性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项羽因战略失误,被刘邦的军队围困。
加之内部叛变和粮草不继,项羽的军队陷入困境。
最终,在四面楚歌的绝境下,项羽选择自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和楚汉争霸的斗争。
四、论述题13. 论述项羽的失败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项羽的失败,标志着楚汉争霸的结束,刘邦建立了汉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的朝代。
项羽的英勇形象和悲剧结局,成为后世文学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同时,项羽的失败也给后人以启示,即在权力斗争中,除了武力之外,智慧和策略同样重要。
《项羽之死》课后练习
![《项羽之死》课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c1f4a3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1.png)
《项羽之死》课后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垓下(ɡāi)乌骓马(zhuī)数阕(kuí)美人和之(hè)B.麾下(huī)五千骑(qí)田父(fù)斩将刈旗(yì)C.自度(duó)能属者(zhǔ)溃围(kuì)瞋目叱之(chēn) D.披靡(mǐ)怜而王我(wànɡ)潦缩(lǎo)十余创(chuànɡ)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直夜溃围南出 B.项王则夜起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D.我何面目见之。
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B.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C.然今卒困于此卒:却D.马童面之面:面对5.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项王乃大惊曰②平明,汉军乃觉之B.①以故汉追及之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C.①汉围之数重②乃分军为三,复围之D.①吾为公取彼一将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粗犷/旷达蝉联/禅让寒伧/创伤沙碛/同仇敌忾B. 铺陈/店铺行款/行乞造诣/对弈星宿/追本溯源C. 讥诮/蹊跷勘误/湛蓝整饬/炽热蛊惑/呱呱坠地D. 巨擘/糟粕矍铄/诡谲讣告/馥郁后悔/诲人不倦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向外凸出的宽大的窗户朝港口广场开着,游乐场的噪音络绎不绝地传进来,其中三只旋转木马嘶哑的嘎吱声此起彼伏各不相同。
B.黄金周第二天,北京图书大厦的读者比平时多了一倍,很多家长逛西单,孩子被寄存在了这书香门第。
C.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经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珍藏地下。
完整版)《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a4b43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e.png)
完整版)《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1.正确的注音应该是 A。
垓下(gāi)乌骓(zhuī)数阙(què)田父(fù)。
改写:正确的注音应该是“垓下乌骓数阙田父”。
2.正确的词义判断应该是 A。
有美人名___,常幸从幸:宠幸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
改写:正确的词义判断是“有一个名叫___的美女,经常被宠幸,跟随她的骑兵有一百多人”。
3.相同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B。
___引兵而东于是___东渡乌江。
改写:相同词类活用的一组是“___引兵东进,想要渡过乌江”。
4.古今义基本相同的词是 A。
期山东为三处于是___悲歌慷慨。
改写:古今义基本相同的词是“___因为失去山东而悲伤”。
5.意义相同的一组词是 A。
此天之亡我汉军乃觉之。
改写:意义相同的一组词是“汉军才意识到今天是我们的胜利”。
6.相同句式的一组是 C。
左,乃陷大泽中/___壁垓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汉骑追者数千人。
改写:相同句式的一组是“左边陷入大泽中,___在垓下战败,我们为什么还要渡过江,汉军追杀我们数千人”。
7.全都表现___“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B。
___嗔目而叱之/复斩汉一都尉/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改写:全都表现___“勇猛无畏”的一组是“___并叱责,斩了一位汉军都尉,重新聚集骑兵,只失去了两匹马,___个人杀死了数百名汉军”。
8.错误的内容理解分析是“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改写:正确的内容理解分析是“___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但时运不济,面对___的宠幸不知如何是好,这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B。
___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
___自己认为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这深刻揭示了___性格中的弱点。
C。
___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杀掉了一名汉将和督尉,共杀死一百八十人,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王的勇猛无敌。在身当绝境的情况下,项羽每战都
能给敌军以有效的打击,丝毫没有兵败的萎靡和绝望,
确实表现了他的骁勇善战。难怪他充满自豪地问属下
战果何如,这一问表现了他的自负。
.
4
3.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 表现了哪些性格特点?
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他知
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在乌江岸边,亭长劝
这三首诗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意见。
.
15
1.杜牧认为项羽应该过江东。
理由是: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的男儿 应当能屈能伸、忍辱负重。兵家胜败本来就难 以预料,如果项羽渡过乌江,在江东子弟的扶 持下,卷土重来都是有可能的,那历史可能就 是另外一种样子。这种观点背后的英雄观就是 “胜者王侯败者寇”。
.
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
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项羽
知耻重义的性格,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心地仁
善。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
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
头给他, 自刎清照认为项羽不应该过江东。
这位经历宋室南迁的女词人,非常痛恨 宋王朝一味软弱退让,为了求和丧失气 节的行为。所以思及千年以前的项羽, 尤其推崇其不肯过江、知耻重义的男儿 气节。在李清照的眼中,不肯过江东的 项羽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以成败 论英雄的代表。
.
17
3.王安石认为项羽没有必要过江东。
.
10
2.《鸿门宴》是一场写多人,刘邦的能屈能伸和 狡诈,项羽的刚愎自用和脆弱,樊哙的智谋果敢 和粗犷忠勇,张良的多谋善断,项伯的简单糊涂, 范增的机谋善变,都通过一场宴会塑造出来了。 《鸿门宴》是把项羽放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之 中和紧张的局势之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塑造项羽 的形象。《项羽之死》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通 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和自刎乌江三个连续的事 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形象,垓下之围表现项羽的 多情善感,东城决战表现项羽的勇猛自负,乌江 自刎表现项羽的知耻重义。
1.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 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有人 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 的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 看法吗?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什 么样的思想性格?
.
1
参考答案
1.不同意。项羽失天下的时候所心疼的不仅仅是女人和宝 马,还有和他一起过江战死疆场的八千江东子弟。乌江岸
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
.
11
1.《项羽本纪》“钜鹿之战”一节,写 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 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本篇写项 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 视”。“敢”与“能”一字之别,表 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
.
12
参考答案
1.“莫敢仰视”表现了众位诸侯 对项羽的畏惧,也写出了项羽获 胜之后的声威和气势。
.
2
2.从项羽的“溃围、斩将、刈旗” 的快战中,你看到项羽是怎样的人?
.
3
从项羽主演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
可以看到,项羽是一个勇猛无敌的人,同时也表现了
他的自负。这一场东城溃围的快战共写了项羽的三次
行动,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第一次
通过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来渲染项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
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 乎?”正是因为心疼那些追随自己征战如今有去无回的江 东子弟,他才觉得有愧于江东父老,他才放弃了活下去的
机会,最终不肯过江东。
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他多情善感的性格特征。项羽是 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 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 诀别名骓荚女,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 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 路英雄的悲凉。“慷慨悲歌”一段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 感的性格侧面。
羽势不可挡的气势, “遂斩汉一将”的“遂”写出
了项羽斩将的轻而易举。第二次行动中,项羽并没有
动手,只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填目而叱
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孰是追兵,
孰为逃将,难以辨别。项羽慑人魂魄的虎虎声威跃然
纸上。第三次行动中,项羽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而楚军仅仅损失了两人而已,通过这一对比再次渲染
的视死如归。
.
5
二、
1. (1)期山东为三处(动词,约会,约定) (2)辟易数里(动词,退避) : (3)与其骑会为三处(动词,聚集) (4)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动词,遭受)
.
6
2.体会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 法的异同。
⑴遂斩汉一将 (连词,于是)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连词, 于是)
充分的表现?
.
8
1.在《鸿门宴》中,项羽性格中 的刚愎自用和优柔寡断已经显现出 来了,项羽的多情善感、勇猛刚强 和知耻重义在《鸿门宴》中没有写 到,在《项羽之死》中作了充分的 表现。
.
9
2.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 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 一人。请从这一角度,分析 《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对 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⑵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 (连词,于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动词,是)
⑶汉军至,无以渡 (没有用来……的方法)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没有用来…… 的方法
⑷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连词,况且)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连词,况且)
.
7
1.在《鸿门宴》中,项羽性格 的哪些方面已经显现?还有哪些 没有写到的方面在本篇中作了
“莫能仰视”表现了左右的随从 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项羽哭 泣,写出了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 惨状况。
.
13
五、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 见不一。试就这一问题发表自 己的看法。
.
14
1. [唐)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2. (北宋)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3. (南宋)李清照《夏日绝句·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