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外建史复习题整理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建史复习题整理1
西方古典柱式。
43 46 67 71~73
古希腊柱式主要为:
1.多立克柱式(Ordine Dorico)柱子比例粗壮,高度约为底径的4~6倍。
柱身有凹园槽,槽背呈尖形,没有柱础,直接立在三级台阶上,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高度的1/4,柱距约为柱径的1.2~1.5倍。
2.爱奥尼克柱式(Ordine Ionico)柱子比例修长,高度约为底径的9~10倍。
柱身有
凹园槽,槽背呈带状,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高度的1/5,柱距约为柱径的2倍。
3.科林斯柱式(Ordine Corintio)除了柱头如盛满卷草的花篮外,其他各部分与爱奥尼克柱式相同。
古希腊柱式后来被古罗马继承与发展。
古罗马的柱式
·多立克柱式、塔司干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和组合柱式。
·西方古典柱式包括古希腊的三柱式和古罗马的五柱式。
拉丁十字式与希腊十字式。
107 99
罗马风建筑。
(课本1比萨主教堂P121,概念参考外国建筑历史图说P99) 1.罗马风建筑(Romanesque Architecture,公元10--12世纪)·建筑规模不及古罗马建筑,设计施工较粗糙,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
古罗马废墟,建筑艺术
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略有古罗马的风格。
2.建筑类型基督教堂,封建城堡,教会修道院等。
3.实例
·比萨教堂(Pisa Cathedral 11—13世纪)意大利罗马风建筑的主要代表。
·卡昂圣爱提安教堂(St.Etienne,Abbaye-aus-Hommes 1068—
1115年)法兰西北部罗马风教
堂之一。
欣赏罗马风建筑艺术,一是欣赏平面形象,就是一般在长方形平面基础上,祭坛前的平面向两翼扩展,形成拉丁十字式的平面形象;二是欣赏柱廊,就是一般内部为圆柱形柱廊,其圆柱粗大,柱上部是半圆形连续拱券;三是欣赏门窗,都是拉得很长的圆拱门窗;四是从形体上欣赏,墙面大于门窗面积,整个建筑形体比古罗马建筑高直,更具敦实美感。
罗马风建筑艺术主要在今之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风行,从9世纪到13世纪初,在西欧延续时间长达400年之久。
其中意大利的比萨教堂是罗马风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百度百科)
巴西利卡大厅。
(外国建筑历史图说)69
巴西利卡(Basilica):古罗马的巴西利卡是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
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的龛,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分为三或五部分,当中部分宽且高,称为中厅(又译中央通廊),两侧部分狭而且低,称为侧廊,侧廊上面常有夹层。
凯旋门。
75
古罗马纪念性建筑,为炫耀对外战役的胜利而建,常位于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上,中央有一个或三个券形门洞,有大量雕刻装饰。
典型形制:方方的立面,高高的基座和女儿墙,3开间的券柱式,中央1间采用通常的比例,券洞高大宽阔,两侧的开间比较小,券洞矮,上面设浮雕。
女儿墙上刻铭文,女儿墙头,有象征胜利和光荣的青铜铸的马车。
门洞里面侧墙上刻主题性浮雕。
帆拱。
97
哥特建筑风格。
113
1)教堂形制拉丁十字式
2)结构特点
·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
·骨架券把拱顶货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四角,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
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处抵住它的侧推力,飞券落脚在侧廊外侧一片片横向的墙垛上。
·全部使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143
·主要建筑活动世俗建筑如府邸、市政厅、行会大厦、广场与钟塔等。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在人文主义思想倡导下,提倡复兴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以之取代象征神权的哥特风格。
1)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造型的构图主题;
2)半圆形券、厚实墙、圆形穹窿、水平向的厚檐被用来同哥特
风格中的尖券、尖塔、垂直向上的束柱、飞扶壁与小尖塔等对抗。
建筑轮廓讲究整齐、统一与条理性,不象哥特风格那样参差不齐,富于自发性与高低强烈的对比。
巴洛克建筑风格。
186
善于运用矫揉造作的手法来产生特殊效果:
1)利用透视的幻觉与增加层次来夸大距离之深远或探前;
2)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断折的檐部与山花,柱子的疏密排
列来助长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
3)运用光影变化,形体的不稳定组合来产生虚幻与动荡的气氛
等;
4)堆砌装饰和喜欢使用大面积的壁画与姿态做作的雕像来制造
脱离现实的感觉等均为它的特点。
·巴洛克建筑讲究视感效果,为研究建筑设计手法开辟了新领域,影响较大,尤其是对王宫府邸。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203
1.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崇尚古典柱
式,强调柱式必须遵守古罗马规范;
2.在总体布局、建筑平面与立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
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体,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横三段
和纵三段构图手法;
古典主义强调外形的端庄和雄伟,内部奢侈与豪华,在空间效果与装饰上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
芝加哥学派。
39
·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19世纪70年代在芝加哥出现的一个建筑工程师和建筑师群体,他
们当时主要从事高
层商业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工作。
·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
创造“满堂红”的筏形基础;
首先使用铁的全框架结构。
·代表作品
芝加哥第一拉埃特大厦(First Leiter Building,W.L.B.Jenny,1879)
芝加哥瑞莱斯大楼(Reliance Building, Burnham & Co 1890—1895) ·芝加哥窗----宽度大于高度的横向窗子。
·建筑工程师詹尼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William Le Baron Jenny)。
·芝加哥学派最著名的建筑师是沙利文(Louis Sullivan),提出建筑应是“形式跟从
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论点。
沙利文代表作品:
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楼(Carson,Pirie, Scott & Co1899—1904)
圣路易斯城温莱特大楼(Wainwright Building,1890—1891)
德意志制造联盟。
50
·1907年有企业家、艺术家等组成的德国制造联盟 (Deutscher Werkbund) 宣告成立。
·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宗旨是促进企业界、贸易界同美术家、建筑师之间的共同协作,以推动设计改革,从而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
·代表作品
柏林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工厂(1908—1909年)贝伦斯设计。
阿尔费尔德,法古斯工厂(1911—1916年)格罗皮乌斯和梅耶设计。
科隆德国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1914年。
·德国制造联盟的目标是改进设计提高产品和建筑质量。
·德国制造联盟的活动从1907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几年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
影响,奥地利、瑞士、瑞典和英国相继出现了类似组织。
培养和影响了一批年轻的建筑师
和设计家,其中著名的有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B·陶特等人。
1927年德国制造联盟在斯图加特举办住宅建筑展览,是现代建筑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
1933年,德国制造联盟宣告解散。
·欧美对新建筑探求的目的:在建筑设计上创时代之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艺术与工艺运动。
32
19世纪50年代出现于英国,以拉斯金和莫里斯为首,热衷于手工艺的效果与自然材料
的美,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的羁绊。
代表作“红屋”(Red House at Bexley Heath,Kent,1859—1861)建筑师魏布(Philip Webb)设计,莫里斯的住宅。
新艺术运动。
33
19世纪80年代开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随后向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及意大利等扩展。
新艺术运动的目的是要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建筑师极力反对历史的样式,革新思想表现在用新的装饰纹样取代旧的程式化的图案,并主要从植物形象中提取造型素材。
代表作霍尔塔设计
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1893年)
布鲁塞尔人民之家会堂(1897—1899年)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4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主义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
美流行的古典复兴、
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1.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
在建筑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欧美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
·法国是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以罗马复兴为主。
如:巴黎万神庙(Pantheon,1755—1792)
巴黎星形广场凯旋们(1808—1836)
帝国式风格(Empire Style):拿破仑帝国时代,在巴黎建造了许多国家
纪念建筑,它们
几乎是罗马帝国建筑式样的翻版,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常常
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
或洛可可的手法。
·英国希腊复兴占有重要地位。
如:不列颠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 ,London,1823—1847)
·德国以希腊复兴为主。
如:柏林宫廷剧院(1818—1821)
·“殖民时期风格”(Colonial Style):美国独立之前,建筑造型采用欧洲
式样,形成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以英国式为主。
如:美国国会大厦(1793—1867)罗马复兴的代表作。
2.浪漫主义(ROMANTICISM)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在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
种主要思
潮,在建筑上有一定反映,但影响较小。
·先浪漫主义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
或哥特风格,或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的第二阶段,这时
期浪漫主义建筑常常以哥特风格出现。
如:英国国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1836—1868)哥特复兴的代表作,是亨利第五
时期的垂直哥特式。
3.折衷主义(ECLECTICISM)
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
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折衷主义建筑没有固定的风格,但他讲究比例的推敲,沉醉于“纯
形式”的美。
折衷
主义在欧美的影响非常深刻,持续时间较长,19世纪中叶以法国为典型,19世纪末与20世
纪初美国较突出。
如:巴黎歌剧院(1861—1874)是折衷主义的代表作。
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43
草原式住宅:位于芝加哥郊区的森林中或是密执安湖滨,造型新颖,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布局与大自然结合,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平面常为十字形,以壁炉为中心,八起居室、书房、餐室围绕壁炉布置,卧室放在楼上。
1926年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的五个特点。
75
1)底层的独立支柱----房屋的主要使用部分放在二层以上,下面
全部或部分腾空,留出独立支柱;
2)屋顶花园;
3)自由的平面;
4)横向长窗;
5)自由的立面。
巴西利卡大厅平面。
(外国建筑历史图说P55图2·6·47 课本1 P101)69帕提农神庙立面简图。
53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平面。
174
罗马市政广场平面。
173
悉尼歌剧院外观简图。
课本2 P322
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平面。
课本2 P84
结合实例分析哥特式建筑的结构及立面特征。
课本113
1.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公元12--15世纪)
是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
·建筑类型教堂为主,城市广场,市政厅,手工业行会,商人工会及关税局等。
2.建筑风格
·完全摆脱了古罗马的影响,以尖券、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飞扶壁、束柱、花窗棂等为其特点。
3.哥特式教堂的形制及结构
1)教堂形制拉丁十字式
2)结构特点
·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
·骨架券把拱顶货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四角,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
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处抵住它的侧推力,飞券落脚在侧廊外侧一片片横向的墙垛上。
·全部使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4.哥特式教堂的内部处理
·中厅不宽,但较高且长,12世纪下半叶后,高达30米以上,内部导向祭坛的动势强烈。
·尖拱券、骨架券从柱头向上散发,有强烈的升腾动势。
·暴露近视框架式的结构,条理井然。
·宗教气氛仍占主导地位。
5.彩色玻璃窗
·玫瑰窗
·花式窗棂(tracery)哥特式窗户上部用石制成的图案式窗棂。
早期用石板穿洞而成,13世纪后
用石条拼结成各种几何图案,非常精致。
6.哥特式教堂的外部处理
·西立面的典型构图:一对塔夹着中厅的山墙,垂直地分为三部分。
·向上动势强烈。
7.哥特式教堂代表作
1)巴黎圣母教堂(Notre Dame, Paris, 1163—150年)法兰西早期哥特的典型实例。
2)兰斯主教堂(Rheims Cathedral,1211—1290年)法兰西国王的加冕教堂。
3)亚眠主教堂(Amiens Cathedral, 1220--1288年起建)中厅为典型的法国哥特式。
4)科隆主教堂(Cologne Cathedral, 始建于1248年) 欧洲北部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5)米兰主教堂(Milan Cathedral, 1385--1485年) 意大利哥特风格,较保守,仍保留巴西利卡式的特点。
8.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衰落 15世纪以后
·英国垂直式哥特建筑:骨架券在拱顶上弯曲盘绕,交织成综错的网,工艺精绝,图案优美,但是并非建筑本身,没有结构作用,反而成为累赘。
·法国辉煌式哥特建筑:垂直线条被各种装饰物缓和了,装饰堆砌过多。
试述凡尔赛宫总体布局的特点及影响。
210~214
试述后现代建筑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
336
20世纪后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文化领域出现众多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和新的流派。
其中不少观点同先前的现代主义思潮有明显的区别,甚至相互对立,发生冲撞。
这些新观念、新理论被笼统地称作“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思潮。
后现代主义艺术和美学的特点是它的平面感,也就是浅表感,断裂感,复制性。
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后期一种社会思潮,一种文化形态和艺术倾向,不可能不影响和渗透到建筑
文化中来。
事实上,后现代主义建筑还是诸多后现代主义艺术品类中相当脱出的一支,他们常常被视作后现代主义思潮来临的一种佐证。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中,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
个新的历史时期,以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与实践而形成的建筑思潮。
L.康被视为建筑走向后现代的重要的转型人物。
在设计创作中,对历史的兴趣与对形式意义的重新
理解,表现出非现代主义的因素。
1961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行讨论会,主题是“现代建筑:死亡或变质”。
1966年,文丘里出版名著《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号召建筑师再也不能被正统现代主义清教徒式的布道的说教所折服了。
1974年,英国建筑师J·斯特林(James Stirling)在耶鲁大学讲演,他说“百分之九十九的现代建筑是令人厌烦的、平凡的、无趣的,放在老城市里通常起破坏作用,一点也不调和”。
1977年,P·布莱克(Peter Blake)出版《形式跟从惨败----现代建筑何以行不通》。
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查里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出版《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The Language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New York, 1977)。
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出版建筑专号,宣称“70年代是现代建筑死亡的年代,它的墓地就在美国。
在这块好客的土地上,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先驱们的梦想被静静地埋葬了”。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Architecture after Modernism): 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筑界涌现各种流派、思潮以及新的探索。
8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在西方建筑界引起广泛关注。
创作中吸收各种历史元素、运用讽刺与比喻的手法。
又被称为后现代古典主义(Postmodern-classicism),后现代形式主义(Postmodernism-formalism)。
中心:美国
结合实例分析解构主义建筑的形象特征。
369
1988年纽约解构建筑展使观众产生这样的印象:“那些建筑模型都像是在搬运途中" 归纳如下:1散乱。
2残缺。
3突变。
4动势。
5奇绝。
作品:斯图加特大学太阳能研究所(Hysolar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Germany,1987),Behnisch & Partner) 维也纳某处屋顶增建会议室(Falkestrasse 6 Roof Conversion,Vienna,1983-1988),蓝天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