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清音浊化和清音浊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清音浊化和清音浊音的问题
一、引言
关于英语爆破音中的三个清辅音〔p〕、〔t〕和〔k〕在重读音节中位于〔s〕音后的读法,有人认为speak,student和skate中的〔p〕,〔t〕和〔k〕是变成了浊音。
即所谓的“清音浊化”,是不少人认为〔p〕,〔t〕和〔k〕跟在〔s〕音后应读作〔b〕、〔d〕和〔ɡ〕。
如此谬误因袭,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清音浊化”错误提法的成因分析
英语speak,student和skate等词中〔s〕音后面的〔p〕,〔t〕和〔k〕由送气音变为不送气音,这是英语语音学上讲得明明白白的,但非浊化。
其错误核心则是发不出浊塞音而以普通话中的清不送气塞音去冒充英语的浊塞音。
这一现象早已引起英语教学界专家学者们的注意。
桂灿昆先生曾指出:“就因为中国话中极少用浊清音,也极少用‘清’与‘浊’来区别音位,所以我国学生把上述英语不送气浊音念为不送气清音而感觉不到有什么毛病。
”
要研究这一问题,不免要涉及到语音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每一个不同部位的塞音和塞擦音,从理论上讲,都可以发出四个不同的音:清不送气音,清送气音,浊不送气音,浊送气音。
既有清浊对应,又有送气不送气的对应。
有的语言四音俱全,英语就只有两种。
英语塞音和塞擦音的两音对应是清送气音和浊不送气音的对应。
英语的塞音一般来说是清送气音,在〔s〕音后面的塞音就是发成不送气清音。
英语〔p〕这个音位实际上是包括送气清音〔p‘〕和不送气清音〔p〕在内的一系列音位变体的总和。
〔k〕和〔t〕也是这样。
汉语普通话也只有两种,普通话塞音和塞擦音的两音对应是清送气音和清不送气音的对应。
现以汉语拼音中的(b),(d)和(ɡ)为例进行比较(为了行文的方便,笔者将汉语的辅音音素加上双圆括号,以区别于英语音素)。
在以北方语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及许多地方方言中,除了(m),(n),(ɡ),(l)这四个浊音的辅音音素能在英语里找到对应相同的浊音〔m〕,〔n〕,〔ɡ〕,〔l〕外,其余的辅音音素均没有与英语其他浊音对应相同的音素,有的只是一些与英语某些浊音相似(仅仅是相似)的音素。
所谓相似,笔者指的是这三个音(b),(d),(ɡ)与英语的〔b〕,〔d〕,〔ɡ〕在某些特征(而不是所有特征)上有相同的一面。
例如,首先,(b),(d),和(ɡ)与英语的〔b〕,〔d〕和〔ɡ〕同属爆破音;其二,按照汉语的音位系统,它们与另外三个音(p),(t),(k)在音位上分别相互对立。
英语的〔p〕,〔t〕,〔k〕与〔b〕,〔d〕,〔ɡ〕也是互为对立的;再者,汉语拼音的(b),(d),(ɡ)在形态上与英语的〔b〕,〔d〕,〔ɡ〕相同。
然而,汉语的(b),(d),(ɡ)与(p),(t),(k)是同属清音的。
尽管这两组有区别性特征,即送气与不送气,但它们在发音时声带都不振动。
而英语的〔b〕,〔d〕,〔ɡ〕与〔p〕,〔t〕,〔k〕之间的对立除了送气与不送气以外,还有声带振动与不振动。
三、英语的送气与不送气音
一个辅音的发出,有两个条件决定:一、发音部位(包括唇形舌位)。
由此而产
生双唇音,齿唇音,舌尖音(前、中、后),舌叶音,舌面音(前、中),舌根音,喉音的区别。
二、发音方法(包括①成阻和除阻的方式。
由此而产生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滚音等区别。
②声带振动与否。
由此产生清音和浊音的区别。
③送气或不送气。
由此产生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
鼻音,边音,滚音都是声带振动的浊音,没有与其对应的清音,不存在清浊对应。
塞音、擦音、塞擦音则声带既可振动也可不振动,所以既有清音又有浊音,有清浊对应,还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
所以,塞音和塞擦音既有清浊对应,又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应。
我们用pit和spit为例,来说明英语中的送气与不送气的音。
在发清音/p/时,声门打开,气流自由地通过声带之间的开口。
但当清音后跟浊音如元音,声带必须关闭来振动。
清音根据声带关闭的“时间”(timing)分为两类。
在英语中,当我们读单词pit时,在发完〔p〕音后紧接着有一个短暂的无声期(voicelessness),也就是说,双唇分开后,声带保留着一个短暂的开放状态。
这样的音叫做送气音,因为产生了一股额外的气流。
但当我们发spit中的〔p〕音时,双唇一分开,声带就开始振动。
这样的音叫做不送气音。
再如tick中的〔t〕音和kin中的〔k〕音是送气音,而stick中的〔t〕和skin中的〔k〕是不送气音。
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拿一张纸放在双唇前,然后发 pit,一股气流(送气)就会推动那张纸;当你发spit时,那张纸就不会动。
当我们发完全浊音〔b〕时,声带在整个发音过程中都是振动的。
但英语中的浊闭塞音可以不完全振动。
在发浊音〔b〕时,整个闭唇过程中声带都在振动,并且在双唇分开发元音时,声带仍在继续振动。
大多数说英语的人在发词首的〔b〕音时,声带并不完全振动。
由于我们重读了词首的送气音〔p〕,所以区别这两个音不会有什么困难。
但是在发spin中的不送气的〔p〕音时,闭唇时声带处于开放状态,双唇一分开声带就合并开始振动。
在发pin中的送气音〔p〕时,声带在双唇开启后仍有一个短暂的时间保持开放状态。
下图以图表形式说明了发音器官(这里指的是双唇)的时间与声带状态的关系。
四、对比分析
一种语言中的音位通过音位之间的联系和对立而组成一个音位系统,这个音位系统的特点就表现在这种联系和对立的特点上。
首先,我们对比一下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辅音音位系统。
汉语辅音音位系统的特点之一是有系统的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因而汉语中有(p)与(p‘),(t)与(t‘),(k)与(k‘)等成对的音位;而英语辅音音位系统中,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其特点是有系统的清浊对立,因而英语中有〔p〕与〔b〕,〔t〕与〔d〕,〔k〕与〔ɡ〕等成对对立的音位。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两个音位系统中相对应音位的主要音位变体构成情况,及对比这些音位变体的分布环境。
英语音位/p/的两个主要音位变体〔p〕和〔p‘〕的分布是互补的,不送气的〔p〕只出现在/s/音后面。
而汉语中不送气的(p)本身构成一个音位,与送
气的(p‘)对立,因而两者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分布环境。
我们再用生成音系学中的方法来描述这一语音现象。
前面我们提到,英语中的音位〔p〕有两个主要的音位变体,一个是送气的〔p‘〕,另一个是不送气的〔p〕。
这样的音位变化分布在英语中并不是音位〔p〕所独有的,音位〔t〕和〔k〕也具有类似的音位变体分布。
那么,我们可以制订一条统一的送气规则来描述这一语音现象。
首先,我们用一组区别性特征来作为这三个不同音位的共同语音表述。
由于〔p〕、〔t〕、〔k〕都具有〔-延续性〕、〔-迟除阻音〕、〔-浊音〕这几个特征,因此我们可以用这一组区别性特征来表示这三个不同的音位。
英语中的送气规则如下:
〔〕号表示里面所列的语音标记任选一种
+号表示具有后面所列的特征
-号表示不具有后面所列的特征或具有与其相反的特征
→号表示变为
/表示在什么情况下
#表示音节界限
___决定有关音段变化的或前或后的位置
‘V代表重读元音
我们用英语读出这一规则应是:
Voiceless stops(〔-continuant,-voiced segments〕) become aspirated when they occur syllable initially before stressed vowels(/#___‘V)
我们再用汉语描述这一规则:
这条音位变体规则说明,英语中的清塞音〔p〕、〔t〕、〔k〕在词首、非糙音后或重读元音前一律变为送气音,如pit和 repeat中的〔p〕;但in#spect 或com#pass中的〔p〕通常是不送气的。
同时,斜线后的〔-糙音〕这一条件正确地把spot、 stop、sky等词中的清塞音排除在外,因为〔s〕具有〔+糙音〕这一特征,因此,〔s〕后面的〔p〕、〔t〕、〔k〕是非送气的。
进而我们可以认为,汉语与英语的区别在于:英语中有一条送气规则,这条规则阐明了清塞音的音位变体分布规律;而汉语中却没有这条规则,因为汉语中的送气音和非送气音是对立的,构成两个不同的系统音位。
五、英语清浊音的元对比
语言学家们常常用下列一种“两元”表格来区别不同的音位:
在这两组特征中,除了“双唇音”和“爆破音”相同以外,其余各项均不相同。
这说明〔p〕和〔b〕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如果我们再将〔k〕和〔ɡ〕,〔t〕和〔d〕进行分析,也可证实它们都是不同的音位。
〔p〕,〔t〕,〔k〕是清音,〔b〕,〔d〕,〔ɡ〕是浊音,因此,清音和浊音都是不同的音位。
那么,怎样发好英语的浊辅音呢?每个人几乎都知道发浊辅音时声带振动,关键是如何理解和体会“声带振动”。
从文字上来描述“声带振动”并不容易,但我们可采用下列方式来体会“声带振动”。
如果我们把一只手指放在喉部,就可以体会到一种“发麻”的感觉,这就是声带振动。
而当我们发清辅音时,比如发〔p〕〔t〕〔k〕或汉语的(p)(t)(k)时却没有这种发麻的感觉,只有一种一瞬即逝的轻微跳动(这是因为气流冲破阻拦,即爆破所致),发音时喉咙十分轻松。
例如发汉语的(b)时,只要将闭合的双唇轻轻打开,同时送气,便可发出此音。
发英语的浊辅音就没那么轻松了。
现以〔b〕〔d〕〔ɡ〕为例加以说明。
正确发这几个音时,整个过程有两个动作:先是声带发生振动(尽管非常短暂),然后爆破成音。
这两个动作是连贯的,中间不能停顿。
假如在爆破前中止振动再爆破,哪怕这种“中止”是极其短暂的,发出的声音便成了清音。
六、结语
本文提出的问题既是实践问题又是理论问题,值得研究。
笔者相信,只要能正确认识浊辅音,掌握好声带振动,按发音要领发音,一定能发出正确的音。
最后,笔者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若能运用一点语音学理论来区分清、浊辅音的不同,对教和学不无裨益。
问:在英语发音中,音标s后跟的如tr、t、p等要变音的,如student,但有些单词我们老师同学有时又没变音,如他们读district时,其中的tr就没变,那么到底何时变何时不变呢?他们读得对吗?
答:S 后的清辅音在重读时要读成其相对的浊辅音,例如 student 中s 后的读成 , s 后的读成如果S后的清辅音不重读,就不变音.
答 : 我记得是首字母是s的后面的要辅音浊化,中间的就不变了,就象你上面的单词,student要浊化,而district就不用浊化了。
答: S 后的清辅音在重读时要读成其相对的浊辅音,例如 student 中s 后的读成 , s 后的读成如果S后的清辅音不重读,就不变音.
三、英语的送气与不送气音
一个辅音的发出,有两个条件决定:一、发音部位(包括唇形舌位)。
由此而产
生双唇音,齿唇音,舌尖音(前、中、后),舌叶音,舌面音(前、中),舌根音,喉音的区别。
二、发音方法(包括①成阻和除阻的方式。
由此而产生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滚音等区别。
②声带振动与否。
由此产生清音和浊音的区别。
③送气或不送气。
由此产生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
鼻音,边音,滚音都是声带振动的浊音,没有与其对应的清音,不存在清浊对应。
塞音、擦音、塞擦音则声带既可振动也可不振动,所以既有清音又有浊音,有清浊对应,还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
所以,塞音和塞擦音既有清浊对应,又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应。
我们用pit和spit为例,来说明英语中的送气与不送气的音。
在发清音/p/时,声门打开,气流自由地通过声带之间的开口。
但当清音后跟浊音如元音,声带必须关闭来振动。
清音根据声带关闭的“时间”(timing)分为两类。
在英语中,当我们读单词pit时,在发完〔p〕音后紧接着有一个短暂的无声期(voicelessness),也就是说,双唇分开后,声带保留着一个短暂的开放状态。
这样的音叫做送气音,因为产生了一股额外的气流。
但当我们发spit中的〔p〕音时,双唇一分开,声带就开始振动。
这样的音叫做不送气音。
再如tick中的〔t〕音和kin中的〔k〕音是送气音,而stick中的〔t〕和skin中的〔k〕是不送气音。
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拿一张纸放在双唇前,然后发 pit,一股气流(送气)就会推动那张纸;当你发spit时,那张纸就不会动。
当我们发完全浊音〔b〕时,声带在整个发音过程中都是振动的。
但英语中的浊闭塞音可以不完全振动。
在发浊音〔b〕时,整个闭唇过程中声带都在振动,并且在双唇分开发元音时,声带仍在继续振动。
大多数说英语的人在发词首的〔b〕音时,声带并不完全振动。
由于我们重读了词首的送气音〔p〕,所以区别这两个音不会有什么困难。
但是在发spin中的不送气的〔p〕音时,闭唇时声带处于开放状态,双唇一分开声带就合并开始振动。
在发pin中的送气音〔p〕时,声带在双唇开启后仍有一个短暂的时间保持开放状态。
下图以图表形式说明了发音器官(这里指的是双唇)的时间与声带状态的关系。
四、对比分析
一种语言中的音位通过音位之间的联系和对立而组成一个音位系统,这个音位系统的特点就表现在这种联系和对立的特点上。
首先,我们对比一下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辅音音位系统。
汉语辅音音位系统的特点之一是有系统的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因而汉语中有(p)与(p‘),(t)与(t‘),(k)与(k‘)等成对的音位;而英语辅音音位系统中,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其特点是有系统的清浊对立,因而英语中有〔p〕与〔b〕,〔t〕与〔d〕,〔k〕与〔ɡ〕等成对对立的音位。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两个音位系统中相对应音位的主要音位变体构成情况,及对比这些音位变体的分布环境。
英语音位/p/的两个主要音位变体〔p〕和〔p‘〕的分布是互补的,不送气的〔p〕只出现在/s/音后面。
而汉语中不送气的(p)本身构成一个音位,与送
气的(p‘)对立,因而两者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分布环境。
我们再用生成音系学中的方法来描述这一语音现象。
前面我们提到,英语中的音位〔p〕有两个主要的音位变体,一个是送气的〔p‘〕,另一个是不送气的〔p〕。
这样的音位变化分布在英语中并不是音位〔p〕所独有的,音位〔t〕和〔k〕也具有类似的音位变体分布。
那么,我们可以制订一条统一的送气规则来描述这一语音现象。
首先,我们用一组区别性特征来作为这三个不同音位的共同语音表述。
由于〔p〕、〔t〕、〔k〕都具有〔-延续性〕、〔-迟除阻音〕、〔-浊音〕这几个特征,因此我们可以用这一组区别性特征来表示这三个不同的音位。
英语中的送气规则如下:
〔〕号表示里面所列的语音标记任选一种
+号表示具有后面所列的特征
-号表示不具有后面所列的特征或具有与其相反的特征
→号表示变为
/表示在什么情况下
#表示音节界限
___决定有关音段变化的或前或后的位置
‘V代表重读元音
我们用英语读出这一规则应是:
Voiceless stops(〔-continuant,-voiced segments〕) become aspirated when they occur syllable initially before stressed vowels(/#___‘V)
我们再用汉语描述这一规则:
这条音位变体规则说明,英语中的清塞音〔p〕、〔t〕、〔k〕在词首、非糙音后或重读元音前一律变为送气音,如pit和 repeat中的〔p〕;但in#spect 或com#pass中的〔p〕通常是不送气的。
同时,斜线后的〔-糙音〕这一条件正确地把spot、 stop、sky等词中的清塞音排除在外,因为〔s〕具有〔+糙音〕这一特征,因此,〔s〕后面的〔p〕、〔t〕、〔k〕是非送气的。
进而我们可以认为,汉语与英语的区别在于:英语中有一条送气规则,这条规则阐明了清塞音的音位变体分布规律;而汉语中却没有这条规则,因为汉语中的送气音和非送气音是对立的,构成两个不同的系统音位。
五、英语清浊音的元对比
语言学家们常常用下列一种“两元”表格来区别不同的音位:
在这两组特征中,除了“双唇音”和“爆破音”相同以外,其余各项均不相同。
这说明〔p〕和〔b〕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如果我们再将〔k〕和〔ɡ〕,〔t〕和〔d〕进行分析,也可证实它们都是不同的音位。
〔p〕,〔t〕,〔k〕是清音,〔b〕,〔d〕,〔ɡ〕是浊音,因此,清音和浊音都是不同的音位。
那么,怎样发好英语的浊辅音呢?每个人几乎都知道发浊辅音时声带振动,关键是如何理解和体会“声带振动”。
从文字上来描述“声带振动”并不容易,但我们可采用下列方式来体会“声带振动”。
如果我们把一只手指放在喉部,就可以体会到一种“发麻”的感觉,这就是声带振动。
而当我们发清辅音时,比如发〔p〕〔t〕〔k〕或汉语的(p)(t)(k)时却没有这种发麻的感觉,只有一种一瞬即逝的轻微跳动(这是因为气流冲破阻拦,即爆破所致),发音时喉咙十分轻松。
例如发汉语的(b)时,只要将闭合的双唇轻轻打开,同时送气,便可发出此音。
发英语的浊辅音就没那么轻松了。
现以〔b〕〔d〕〔ɡ〕为例加以说明。
正确发这几个音时,整个过程有两个动作:先是声带发生振动(尽管非常短暂),然后爆破成音。
这两个动作是连贯的,中间不能停顿。
假如在爆破前中止振动再爆破,哪怕这种“中止”是极其短暂的,发出的声音便成了清音。
六、结语
本文提出的问题既是实践问题又是理论问题,值得研究。
笔者相信,只要能正确认识浊辅音,掌握好声带振动,按发音要领发音,一定能发出正确的音。
最后,笔者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若能运用一点语音学理论来区分清、浊辅音的不同,对教和学不无裨益。
问:在英语发音中,音标s后跟的如tr、t、p等要变音的,如student,但有些单词我们老师同学有时又没变音,如他们读district时,其中的tr就没变,那么到底何时变何时不变呢?他们读得对吗?
答:S 后的清辅音在重读时要读成其相对的浊辅音,例如 student 中s 后的读成 , s 后的读成如果S后的清辅音不重读,就不变音.
答 : 我记得是首字母是s的后面的要辅音浊化,中间的就不变了,就象你上面的单词,student要浊化,而district就不用浊化了。
答: S 后的清辅音在重读时要读成其相对的浊辅音,例如 student 中s 后的读成 , s 后的读成如果S后的清辅音不重读,就不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