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活动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024秋季教材全新目录与新增课文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024秋季教材全新目录与新增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7f6b6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1.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全新目录与新增课文一、目录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学习鉴赏1沁园春·雪/毛泽东2 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3 我爱这土地/艾青4 乡愁/余光中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6 我看/穆旦任务二诗歌朗诵任务三尝试创作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第二单元阅读7想和做/胡绳(替换了敬业与乐业)8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替换了论教养)9*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10*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写作观点要明确综合性学习我们的数字时代第三单元阅读11 岳阳楼记/范仲淹12醉翁亭记/欧阳修13*湖心亭看雪/张岱1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含弟/杜甫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商山早行/温庭筠第四单元阅读15 故乡/鲁迅16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17*孤独之旅/曹文轩写作学习缩写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五单元阅读18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丰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新增)19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替换怀疑与学问)21*谈骨气/吴晗(替换谈创造性思维)22*创造宣言/陶行知写作论证要合理口语交际讨论第六单元阅读23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24范进中举/吴敬梓25*三顾茅庐/罗贯中26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写作学习改写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许浑无题/李商隐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刀女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二、新增课文想和做胡绳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
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者一般人的通例。
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
实践中运用活动里融合——以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谈如何开展“活动·探究”单元教学
![实践中运用活动里融合——以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谈如何开展“活动·探究”单元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d2c2256b4daa58da0114a8d.png)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大量的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活动·探究”单元在语文课程单元体系中出现,是统编教材对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践行。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诗歌“活动·探究”,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方向引领非常明确———不再以简单的阅读教学为课堂主线,而是在课堂中贯穿各种学习探究实践活动。
学生始终在言语实践中进行阅读、写作策略的学习运用,并在学习活动中融合提升各种策略。
这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的严峻挑战,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于本单元的教学思考。
一、在实践中探究运用各种诗歌学习策略统编教材诗歌单元中的三个任务———自主欣赏、自由诵读、尝试创作———无论是活动前的策略帮助还是课文旁批,都给学生以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诗歌学习策略。
教师要充分永安市第六中学/吴健勇实践中运用活动里融合———以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谈如何开展“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种特点。
比如休斯的《黑人谈河流》,其间激越而深眷的情感与“快热型”的爵士乐节奏,就是水乳交融的。
诗歌的一开始,诗人的情感便像瀑布一样飞冲直下,然后连续运用了四个关于河流的意象,高亢、火烈、浑厚,而自豪、自信、乐观之情立现。
没有半点拖泥带水,没有半点温婉吞吐,却宛如情感的飓风将人紧紧裹挟,又如璀璨的霞光令人目眩。
这种带有异域风情的审美新鲜感正是从节奏中显示的。
《菩萨蛮》(其二)中音律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仄韵、平韵的交错往复(两句一换韵),便将词人既激动、陶醉,又伤感落寞的挣扎心境给抖搂出来了,而最后的江阳韵(倩ng )收尾,如同戴望舒的《雨巷》,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样,更是将感伤悱恻之情推向了高潮,产生了一种跌宕逆转却又余音绕梁的审美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dd306931b765ce050814d8.png)
九 年级 语文 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主备教师张玉田 协备教师 教学内容 1、沁园春、雪 课型 诗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渗透德育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准备诗歌朗诵MP3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度备课) 个性思考部分(一度备课)一、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本文体裁词。
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
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四、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第 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午 第 节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
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
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赛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赛课导学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72ddd69e783e0912a3162aeb.png)
教学设计:抓关键词赏析诗歌艾青诗选》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艾青诗选》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艾青诗选》的兴趣。
2. 指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 赏析诗歌”的方法阅读《艾青诗选》。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 赏析诗歌”的方法阅读《艾青诗选》。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激趣导入先播放《我爱这土地》的朗读录音,再让学生齐读《我爱这土地》,读后让学生说说朗读感受。
二、作品抢读(赛读)1. 赛读一:艾青知多少。
看哪个同学的作者简介更详细、更丰富。
2. 赛读二:《艾青诗选》知多少。
看哪个同学对该名著的篇章、内容、人物了解的更多些。
(让学生先介绍,教师视情况补充。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1996)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9 年赴法国留学,期间,接触了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 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1933 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 我的保姆》,随后的50年间从事诗歌创作,出版诗集达20 部以上。
1985 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名家点评:“抗日战争时期,艾青创作的诗,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
” ——张同吾“艾青对现代诗内容和形式审美标准的探讨,大大推动了中国新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 ——(中国网评)四、了解内容介绍1. 《艾青诗选》是一部诗集,《艾青诗选》是一部诗集,收集了艾青从20 世纪30 年代到70 年代末的作品,有50 多首小诗。
包括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我爱这土地》等名篇。
2. 主题:(1)早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①对祖国(土地)的爱,②对光明,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对抗争者的歌颂。
④对苦难人民的同情。
(2)新中国成立后:①对人生的思考②对历史的评价3. 常用的意象词:土地、太阳、黎明五、运用方法,试读名著(一)方法介绍:1. 赏诗的步骤:一是读诗,二是找关键词赏析。
2. 关键词:(1)意象词: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d60e4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d.png)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我爱这土地》学习设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中暴风雨,土地,河流,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技能目标:能有感情,节奏正确流利的朗读。
情感目标:反复朗读中理解诗中所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节奏正确的朗读。
理解几个意象的象征意义学习难点:体会诗歌所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指导、诗歌品味、熟读成诵学法指导:反复朗读,查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歌表现的意境。
教具学具:录音、投影仪。
学习过程:一、导入:了解预习情况:请学生谈谈所了解诗人的有关情况、写作背景等。
二、根据学过的诗歌欣赏的四个步骤来共同学习探讨这首诗歌“读、品、诵、谈”三、进入学习的第一层次“读”:自读,听读、自读四、学生通过自读讲、归纳朗读要求或注意方面声音(响亮、激昂);感情(投入;沉稳、雄浑);节奏(鲜明停顿安排重音突出);语速(适当变化有起伏)1 学生自读2 播放朗诵录音,出示投影片:关注节奏、重音;熟悉全诗3、请学生根据自己归纳的几点要求自己试读全诗(放声朗读):自由地放声朗读,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
请某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并请同学点评;五、进入学习的第二层次“品”:意境美、音乐美、语言美解释意象:包含诗人强烈感情的物思考讨论1 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这些意象都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请讨论每个意象到底象征比喻着什么?2 诗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儿,并说即使是“嘶哑的喉咙”也要歌唱写了鸟儿的生和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如何理解最后两句?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暴风雨”:象征比喻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国土的践踏、蹂躏;“汹涌”的河流:象征比喻中国人民满腔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比喻革命斗争声势浩大、从不间断;“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比喻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美好的生活;点出体会意境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诗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儿,即使是“嘶哑的喉咙”也要歌唱;写了鸟儿的生和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怎样朗读能让人体会音乐美?指导学生反复朗诵,把握内在的感情和外在的节奏。
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自由朗诵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自由朗诵教学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2d0b04312b3169a551a453.png)
“自由朗读”活动设计【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节选五首诗歌作品,其中既有奔放飘逸的《沁园春.雪》,也有形式灵活、情感真挚的现代诗歌。
如何引领学生涵咏品味诗歌,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艺术魅力,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而解决这个难点的钥匙,就是朗读。
引导学生学习朗读技巧,在朗读中品读诗歌的韵律美、画面美、情感美,让诗歌教学回归淳朴与真实,让语文学习不再枯燥而生趣盎然。
【教学目标】1.掌握朗读技巧,能够标出诗歌节奏。
2掌握品鉴方法,能够涵咏品味诗歌之美。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朗读的技巧:如何停连、节奏、轻重音等。
)(2)我积累的诗词(每人选择两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做好课上展示准备。
)2.边读边悟如何将阅读技巧与对诗歌的理解做到有机融合、相融共生?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朗读是打开文本精神之门的钥匙,是赏读文本的关键之所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涵咏品味,在读中感悟文字之巧妙,在读中品悟画面之优美,在读中感受情感之炙热,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次“自由朗读”活动,掌握朗读技巧,品读诗歌之美。
二、展示诗歌交流探讨(一)课前大家搜集了自己喜欢的诗歌,下面找几个同学来为我们展示一下。
预设: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诗歌的的节奏和轻重音的变化,但是在停连、语气、语速、语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阐释。
(二)大家读的都不错,但是还是缺少一些诗歌本应该有的味道?接下来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朗读更有韵味?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要想读出诗歌应该有的味道,我们应该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我们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诗歌的语气和语调的变化等。
三、教师点拨,明确技巧(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二自由朗诵》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二自由朗诵》公开课教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3706f4d519e8b8f67c1cb9bb.png)
综合性学习——请君为我倾耳听活动目标(PPT2)1、提供朗读示范,让学生想读。
2、指导朗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3、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活动过程1、《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舒婷)——MP4(PPT4)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师范读(PPT5)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附:背景音乐《寒鸦戏水 - 古筝版》二、朗读指津(微课——PPT6)朗读基本要求请君为我倾耳听(背景音乐《大漠敦煌》)三、爱上朗读1、美文美读《春》(朱自清)(PPT8)2、魅力朗读(PPT9)A、无敌队:《迎接灿烂的曙光》B、模范队:《我的梦,中国梦》C、完美队:《黄河咏叹调》D、博学队:《梦,中国梦》E、顽童队:《为了明天》F、酷玩队:《山高路远》3、随性朗读(PPT10)a、《峨眉山月歌》b、《江南逢李龟年》c、《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d、《夜上受降城闻笛》e、《观沧海》f、《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g、《次北固山下》 h、《天净沙秋思》4、挑战朗读(PPT11)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5、角色朗读(PPT12)《皇帝的新装》(安徒生)四、活动小结(PPT13)生活是一杯清香的茶,生活是一碗浓烈的酒,生活是一幅五彩的画,生活是一首动听的歌,……诗意的生活不能没有朗读,——朗读让生活更精彩。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公开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公开课教学设计_0](https://img.taocdn.com/s3/m/ace7409f284ac850ad02425b.png)
捉“蝴蝶”——《艾青诗选》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意象的基本含义。
2.感知艾青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
3.品味艾青诗歌意象的内涵,在意象的变化中感受诗人心灵的波纹。
3.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从意象入手解读诗歌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品味艾青诗歌意象的内涵,在意象的变化中感受诗人心灵的波纹。
难点:感知艾青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知“蝴蝶”屏显:翻飞在花丛,在草间,在泥沙的浅黄的路上,在静寂而又炎热的阳光中……它它是蝴蝶——当它终于被捉住,而拍动翅膀后,真实的形体与璀璨的颜色,伏贴在雪白的纸上。
师有感情的读本诗,并讲解此诗中的“蝴蝶”即是意象,本诗来自艾青的《诗论》一书。
学生回忆意象的含义:寄托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即为意象。
二、捉“蝴蝶”师:在《艾青诗选》这片美丽的“花园”中,许多“蝴蝶”正上下翻飞。
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捉“蝴蝶”小分队,带上“捕虫网”,走进这片“花园”,看看哪一组捕捉的“蝴蝶”又多又大又美?(你发现哪些是艾青常用的意象?)(篇目《大堰河—我的保姆》P1-P6、《旷野》P155-P159、《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P44-48、《烧荒》P207、《煤的对话》P29-30)学生小组合作,寻找诗人常用的意象,并汇报结果。
预设:《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村庄)、雪、坟墓、瓦菲(生在在瓦缝中的野草)、园地、石椅、灶火、炭灰、炕凳、菜篮、麦糟、炉子、团箕(畚箕)、大豆、小麦、糖、婚酒、棺材、稻草、土地、纸钱《旷野》玉蜀黍(玉米)、苎z hù麻、毛豆、知了、斑鸠、流水、草地、啄米鸟、阳光、山毛榉、土地、岩石、树木、海、村舍、山峰、野林、峡谷、田亩、山坡、月亮、雾、草帽《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雪、风、土地、皮帽、浪涛、河流、小油灯、乌篷船、灯光、路、草原、田地、乌巷、烽火、大地《烧荒》火柴、火海、火花、火柱、荒原、火焰、鹿、阳光、风、烟、云彩、豺狼虎兔、野草、禾苗、犁刀《铁窗里》窗、朝霞、云朵、霓彩、云、晴空、微风、残阳、鸠、朝日、鸽群、蝙蝠、海洋、围墙、汽笛、森林、芦洲、杜鹃花、湖、夕阳、大地、皓月、繁星、黎明、大海《煤的对话》深山、岩石、森林、火师:我们试着给这些意象归归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672a5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0.png)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目录壹设计背景 (3)一、语言目标(基础任务) (3)二、思维目标(进阶任务) (3)三、价值目标(表达任务) (3)贰任务一 (5)初读诗歌捕捉感受 (5)一、学习目标 (5)二、课时安排 (5)三、教学资源 (6)四、教学实施 (6)第一课时启航驶向诗歌海洋 (6)第二课时向诗海更深处进发 (9)第三课时畅游诗海正当时 (13)第四课时诗意澎湃的弄潮儿 (15)叁任务二 (21)自主实践朗诵比赛 (21)一、学习目标 (21)二、课时安排 (21)三、教学实施 (21)第一课时为朗诵而躬行 (21)第二课时寻找最美朗诵人 (25)肆任务三 (27)认知诗歌尝试创作 (27)一、学习目标 (27)二、课时安排 (27)三、教学实施 (27)第一课时 (27)第二课时 (27)伍阶段总结 (31)陆教学反思 (31)柒阶段测试反馈 (31)壹设计背景【单元分析】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与诗歌教学相适应,主要是学生自主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
所以本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重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欣赏诗歌,自主组织朗诵活动,自由创作小诗。
【学习目标】一、语言目标(基础任务)1.学习鉴赏,独立阅读本单元的六首诗作,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2.反复诵读,注意诗歌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歌韵律。
二、思维目标(进阶任务)1.把握诗歌的意象,解读诗歌意象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者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理解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基调是通过哪些词语或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几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价值目标(表达任务)结合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发挥想象,自选典型意象,尝试创作一首寄托自己美好情感的小诗,班级同学互品,选出优秀的诗歌作品举办展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2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8335b96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e.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课标摘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在第四学段( 7~9年级)的目标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单元学习目标:1.学习鉴赏诗歌作品,把握诗歌的意象,赏析诗歌的意境。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揣摩诗人情感,能够在朗诵时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这几首诗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尝试小诗创作。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抓住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美。
3.赏析词句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4.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抓住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美,通过学习鉴赏诗歌创作诗歌。
教学设想: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益。
”诗词的学习借力吟诵,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眼、口、心、耳并用,炼词磨句,点评释疑,学生自己内心有了对诗词的自我理解,再通过朗诵、绘画、音乐的活动形式诠释诗词,达到内化能力,提升素养的目标。
教学课时:六课时。
第一课时一、情境创设,诵读导入。
播放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雪》,学生们边听录音边跟着高声诵读。
设计意图:既能将学生快速引入诗词中的雪景,又能强化学生的积累。
)二、解题。
设问: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明确:体裁为词,(“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一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形式上的要求,“雪”是题目,主要表现了诗的内容。
设计意图:简要复习,随文巩固有关词的知识。
)三、自读活动一:读出韵律美。
学习诗词,朗读是最好的方法,反复诵读才能得其滋味。
设问:这首词音韵铿锵,有一种豪放壮美的风格。
如何读出其韵律美呢?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清节奏,三要读明韵脚,四要读出语气。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诗歌诵读》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诗歌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ff2d9cd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d.png)
听课记录课程名称: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诗歌诵读》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诵读本单元所选诗歌,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掌握诵读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诗歌诵读,培养学生分析诗歌意象、情感及主题的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创作欲望。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以一段富有诗意的开场白引入:“诗,是心灵的歌唱,是情感的流淌。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诗歌诵读,去感受那些跨越时空的韵律与情感。
”随后,教师播放了一段精选的诗歌朗诵音频,营造出浓厚的诗歌氛围。
学生活动:学生被教师的开场白和朗诵音频所吸引,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即将学习的诗歌诵读单元充满期待。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设计巧妙,通过教师的诗意引导和音频播放,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2.1 示范诵读:教师首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示范诵读,注意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和节奏变化,展现诗歌的韵律美。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示范诵读,观察教师的诵读技巧,尝试模仿教师的诵读方式。
教师的示范诵读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范例,有助于学生掌握诵读技巧,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2 分组诵读: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诵读一首诗歌。
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确定诵读的情感基调、节奏和分工。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诵读活动,小组内讨论热烈,成员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诵读任务。
过程点评:分组诵读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表演能力。
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不断磨合,提高了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2.3 交流分享:各组完成诵读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193cb9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06.png)
鉴赏新诗珍品,从朗诵到创作——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新诗单元,亦是“活动·探究”单元,教材设计了学习鉴赏、自由朗诵、尝试创作三个学习任务。
从单元教学目标看,这个单元非常适合通过开展整合学习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与魅力,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诗歌进行二次创作和演绎。
不仅如此,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还可以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避免单篇诗歌教学对诗歌内容的肢解和破坏。
本设计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为主要学习内容,辅以《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与《唐诗三百首》等,以欣赏、演绎、创作三个任务为核心,将教学过程分解为层进关系的三个课段,驱动学生主动阅读,引导学生养成朗读诗歌的良好习惯并形成相关能力。
《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为第一课段范本,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比读,概括诗歌特点,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与《唐诗三百首》为拓展阅读材料,是第二课段演绎诗歌的助读材料。
本单元的6首诗歌是第三课段仿写创作诗歌的范文。
第一课段“自主读诗学鉴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掌握知人论世、抓意象、品意境、悟哲理等快速读懂诗歌的方法,写出 150 字左右的小评论,拓展阅读《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和《唐诗三百首》,真正践行“1+X”的阅读策略。
第二课段“互助共读齐演绎”,引导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诗朗诵、诗配画、诗配曲、改编诗剧等形式,入情入境地演绎诗歌。
第三课段“唤醒诗心自创作”,引导学生读写结合,通过仿写、改写落实创作小诗的单元写作目标。
通过这三个课段的学习,学生要领略到诗人的情思,触摸到时代的脉搏,进而接受诗歌语言美、韵味美、情思美的熏陶并形成相应的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语言目标】1.找出诗中的名句反复品味,并至少积累5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4674d5f61fb7360b4c65a4.png)
五、再读这首词,感知
1.①用你的语速、语调的变化表达出词人情感的变化。
②边读边想: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哪两个字起到统领作
用?
上阕:写景抒情
赞壮丽河山
下阕:评古论今 颂当代英雄
领字分别是“望”、“惜” 第二课时 六、三读诗文 思考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 2.作者以“望”统领哪几句,都望到了什么? 3.上阙中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虚景?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 6.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七、读词的上阕:1、描写什么?2、如何描写?3、上阕表现了什么? 八、精读上阙,合作探究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 “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原” 都是静物,写它们 “舞”和“驰” ,用了化静为动的写 法,运用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 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2、发挥你的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 娆”的景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 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 辉映,祖国就象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妖艳多姿。 九、读下阕:1、写什么?2 如何写?3 表现什么?
4、“风流人物”指谁?最后三句意义何在?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极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 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还得算是今天的革 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十一、小结 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评古论今,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到评说封建帝王的 不足,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 的中国人民,从而将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 绘北国雪景 概写(极目万里) ↓ 分写 实景(长城、黄河、群山、高原) ↓ 虚景 (晴日当空、分外妖娆)评历代英雄,抒个人抱负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自主阅读:2我爱这土地》优质课教案_4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自主阅读:2我爱这土地》优质课教案_4](https://img.taocdn.com/s3/m/59fff914cfc789eb162dc83b.png)
《我爱这土地》教案设计艾青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
2、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3、背诵诗歌,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仿写法教学课型:诵读课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温家宝总理访美时引用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导入本节课。
二.走进作者介绍你了解的艾青。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代表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等。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和太阳是他诗中的主要意象,诗人曾自称“悲哀的诗人”。
三、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不错读、不漏读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四、听读诗歌要求:注意语速、语调、重音、节奏。
我爱这土地(深沉)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痛苦)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悲愤)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柔和)——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低缓、沉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深沉)1.配乐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语速和语调。
2.指名朗读诗歌。
3.学生齐读诗歌。
资料助读: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cf061b0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5.png)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2020年9月,九年级语文备课,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与诗歌教学相适应,旨在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和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审美的熏陶。
因此,本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研究,研究鉴赏诗歌,组织朗诵活动。
本单元的“活动任务单”共安排了三个任务,分别是研究鉴赏、诗歌朗诵和尝试创作。
研究鉴赏中所选诗歌或大气磅礴,表现胸中豪情(如《沁园春·雪》);或感情深沉,表达爱国之情(如《我爱这土地》);或执着咏叹,抒发家国之思(如《乡愁》);或情真意切,讴歌爱的真谛(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或细腻描摹,展现生命的力量(如《我看》)。
这些诗歌建议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欣赏,反复涵泳品味诗歌情感,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歌朗诵是本单元的第二个任务,也是活动性最强的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做好朗诵比赛前的准备工作,使朗诵活动丰富多彩且富有时效。
尝试创作既是前两个任务的结合与落实,也具有成果展示的功能。
名著导读部分从诗歌的表现形式、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指导如何阅读《艾青诗选》。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五个:1.学生自主欣赏诗歌作品,教师点拨朗诵技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3.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揣摩诗人情感的发展脉络,能够在朗诵时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4.研究诗歌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尝试小诗创作。
5.研究并掌握如何阅读整本现代诗集。
任务一:研究鉴赏,共6课时,包括《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我看》。
这些诗歌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语言、意象和情感,学生可以独立阅读,自主欣赏,反复涵泳品味诗歌情感,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任务二:诗歌诵读,共1课时,是本单元最活跃的任务之一。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自主阅读:2我爱这土地》公开课导学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自主阅读:2我爱这土地》公开课导学案_2](https://img.taocdn.com/s3/m/85f5ab3bcc1755270722084d.png)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2.通过品与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激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2.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数: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的爱国诗有哪些呢?如《我用残损的手掌》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爱国诗《我爱这土地》。
(二)出示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感情。
2.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3.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人。
现代著名诗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抗战时期的作品多为觉醒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等。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读诗,整体感知第一步: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解决生字新词。
第二步:听录音范读;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注意读诗的感情(悲壮和深沉)。
第三步;指名学生朗读(师生从节奏和感情两方面点评)第四步:全班齐读全诗。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备课教案(含任务名著导读教学反思)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备课教案(含任务名著导读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35a64a103d8ce2f01662373.png)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雪》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教学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板书课题:沁园春•雪二、题解与背景:毛泽东(1893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探究小专题漫步诗苑
1.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富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充满了对旧社会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艾青诗歌,九年级举办了“我读艾青诗歌”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一起参加。
(1)《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下面是一位同学摘录的其中的一节,请
你仔细品读,用“/”标出朗读节奏,用“·”标出重音。
大堰河
..了你:
...,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
你的
..,
../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
..,
../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
..,
../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
..,
../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
...,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
..了你。
(2)艾青诗歌中的意象非常鲜明,具有象征意义。
请品读下面诗歌,说说诗人借助了什
么意象。
这个意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为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谁都从中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有的人/恨不得把它打碎
意象:镜子。
象征意义:用镜子象征直言刚烈之士,鞭挞和嘲讽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弘扬了正直无私的品格。
2.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为你读诗”是一个公众网络艺术平台,它用诗歌吟读的方式表达情感,推动诗歌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倡导诗意生活。
“为你读诗”希望通过海内外各领域知名人士参与读诗,让大众尤其是青年人,与诗歌结缘。
(1)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C)
A.运用隶书字体,字形宽扁,一波三折。
B.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C.运用行楷字体,意态生动,变化自然。
D.运用草书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2)你想在“为你读诗”平台为亲友(或自己)读一首诗。
请给主编写一封邮件说明你的
想法。
(120字左右)
【示例】我是一名九年级的学生,我即将离开我的母校,离开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很舍不得。
“为你读诗”是一个能很好表达情感的网络平台,我想借助平台读一首诗,让他们听到我的声音,表达我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同学的爱,也给自己留一个纪念,希望您能同意我的请求。
(3)你想在“为你读诗”平台听到知名音乐人周杰伦读诗。
给主编写一封邮件,请他向
周杰伦发出邀请。
(120字左右)
【示例】我是一名九年级的学生,“为你读诗”给我带来了轻松和快乐。
我和我的同学都是周杰伦的忠实粉丝,想在平台上听到周杰伦的声音。
他的歌词常化用古典诗词,如果让他自己朗读,一定很有味道,相信周杰伦读诗会让更多青年人走近诗歌,
希望您能满足我的愿望,邀请他来为大家读诗。
3.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现代诗歌,九年级(1)班举办了“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一起参加。
(1)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班委会拟定了两个活动项目,请你再补充两个。
①搜集喜欢的诗歌②整理搜集的诗歌
③举行诗歌朗诵会④开展诗歌知识竞赛
(2)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诗歌(长的诗可以只
填诗歌题目和作者)
推荐理由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是一首意蕴丰富的人生哲理小诗,诗人选取简单的人和物(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仔细品读这首诗,我们会领略到一种悲哀、感伤、飘忽、空寂与凄清的复杂情绪,又能从这首诗中领悟到宇宙万物包括现实人生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哲理性思考,获得某种人生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