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理学笔记(孟昭兰主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心理学笔记
1.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

2.情绪在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的论据:1情绪作为适应的手段,起着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作用2情绪作为一种状态,经常存在于脑的活动过程中3情绪作为一种特质,为构筑人格的框架增添重要的成分4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为意识提供最初的来源
3.情绪的功能: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2情绪是唤起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4情绪是人际通讯交流的手段
4.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主张使人激动的外部事件所引起的身体变化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感觉。

5.新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观1情绪是一种能量的释放,这种释放会伴随特定的体验和表情2开始重视情绪行为产生的外因,如对外界刺激的知觉3动机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4知觉可以是无意识的过程,是情绪的引发源,但不是决定因素5注意到意识层中的内容6丰富了对情绪各成分的认识,承认情绪不只是能量,还包括表情,愉快或不愉快的体验的组合物
6.探索情绪基本性质和机制的途径包括心理学的,神经学的和行为学的
7.情绪在神经学上的划分1一类水平反射性感情反应2二类水平一级情绪3三类水平高级情感
8.情绪脑的主要结构涉及杏仁核和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广泛连接的神经环路:前额叶皮层,包括眶额回皮层,扣带回皮层,特别是前扣带回皮层,下丘脑,杏仁核,腹侧黑质,隔区和中脑边缘核团等部位。

9.丘脑-杏仁核投射是一条“小路”,或称捷径,丘脑-皮层-杏仁核投射是一条“大路”或称为“绕行路”双通道作用在于1“捷径”通道保证更快地检测来自环境的威胁刺激;对低等动物检测环境有重要作用2“捷径”对信息的评价是初步的,它对大声刺激在细胞水平上就足以惊醒杏仁核预示危险3双通道像是一个干扰装置,通过杏仁核-皮层投射使皮层转移并集中注意于外界的危险刺激。

10.情绪环路的路径是:情绪刺激从感官经感觉丘脑皮层携带信息首先到达杏仁核并立即触发先天性粗略的情绪。

同时刺激从感官经感觉丘脑皮层呢过到达前额叶等交级区域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向下传递到杏仁核产生精细的情绪以及对刺激事件意义的意识。

11.脑的最初情绪系统1寻找-期望系统2狂暴系统3恐惧系统4育幼系统5痛苦系统6愉快系统
12.体验:情绪在意识层面上的感受。

情绪体验就是达到意识觉知水平的脑的感受状态。

13.人类的情绪体验在心理上有着多水平的整合,它可以发生在感觉水平,也可以发生在认知水平;可以发生在意识下水平,也可以发生在意识上水平;可以发生在非语词意识水平,也可以发生在语词意识水平。

换言之,人类的情绪体验可以在意识水平上出现,也可以在意识水平下出现。

14.表情是情绪的外显行为,体验则是情绪的心理实体。

15.情绪体验和外显表情的先天一致性,内在体验与外显表情在社会交往中整合
16.外显表情与内在体验的整合可归纳如下:1表情是情绪信息的携带者。

表情的内导与外导是人际感情交流的工具。

表情外导是体验的外显行为,内导加强或削弱情绪体验。

2体验由环境影响通过表情动作的复合内导刺激所引起。

体验是带有特定色彩的一种感觉状态,体验在情绪系统中起核心作用,体验是情绪的心理实体3体验的自我觉知使人脑内的感情性信息与认知的高级功能相联系。

17.反馈理论可分为维度假设和类别假设
18.面部表情的社会化1面部表情的复杂性2面部表情的随意性3文化差异影响情绪表达
19.论述文化差异影响情绪表达: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不同步的,由于地区隔离和语言上的差异,文化,习俗和教育逐渐分化而各有不同。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中,尽管基本情绪的表情是泛人类的,但情绪的信号作用仍然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民族之间,人么通过表情传递可以达到相互了解,但是在某些局部的、个别的或极端的情况下,如果完全排除语言交际的作用,人么之间的某些表情信号可能是不相通的。

20. 由感情反应所形成的图式,即被充予了感情的图式,或被称为热图式,另一种是对没有引起过感情反应的物体所形成的图式,即中性图式,或称冷图式。

21.非情绪性刺激的转化有刺激并列,刺激构造,刺激的语义解释
22.影响记忆准确性的条件1发生的事件必须是突出的,发生时有强烈情绪伴随着的2生活中关键时刻的关键事件,如转折点,某阶段的开始或在以后生活中起工具性作用的3事件是独特的,不会与其后发生的类似事件相混淆。

23.结论--------------P106
24.情绪在儿童生存和生长中德意义1情绪是早期儿童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2情绪是儿童应对社会生活情境的能力来源3情绪是组织儿童认知活动的心理激发者
25.导致儿童痛苦的诱因是1与亲近的人的分离2失败3遗弃
26.恐惧发展经历1本能的恐惧(0~4个月)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6个月)3陌生人恐惧(6个月到2岁)4预测性恐惧(2岁以后)
27.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基本过程1无分化社会性反应阶段(出生至2个月)2分化性社会化能力发展阶段(1~2个月至6~7个月)3依恋特定对象的持久感情联结发展阶段(7~24个月)4伙伴关系发展阶段(24~30个月以后)
28.第一位把好奇心视为心理构成的学者是本能论者麦独孤
29.兴趣不同于惊奇-------------
30.兴趣的意义1兴趣在人际间传递有益的信息2兴趣在建立和维持人际联系中起作用3兴趣有利于有机体的生理激活4兴趣为人提供观察、探索、追求和进行创造努力的可能性5兴趣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31. 真正的快乐来源--------------
32.快乐的功能1快乐增进人际间的社会联结2快乐增强人的自信3快乐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
33.快乐的调节机制1设定目标2设定目标的策略3个人自我效能感4个人条件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5社会供给
34.痛苦的功能1痛苦表情能引起他人的同情和帮助2痛苦是一种可以忍受的情绪3痛苦有利于群体的联结
35.诱发恐惧的心理原因分为天然线索和文化影响
36.情绪、行为与目标联系的途径:情绪是行为与目标之间的中介;以情绪为中介的行为与达到目标之间,更重要的是不可避免地与目标有关的信念和期待相联系
37.情绪社会化的途径:直接教导、间接教导、期望交流
38.情绪社会化发展模型1惟我型2行为型3社交中心型
39.基本情绪被界定为先天的、在进化中为适应个体的生存演化而来的一种情绪,每种具体情绪都具有不同的适应功能;具体情绪可以在没有认知参与下自发地发生。

复合情绪是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并在社会情境中经过自我的认知评价而派生出的情绪;每种复合情绪均以个体的认知评价为中介,由构成自我的文化结构的渗透而形成
40.爱分为激情爱和陪伴爱,爱包括五种情绪的原型:爱与快乐和怒、怕与悲伤。

41.激情爱的发生条件:1失去安全感2失去自尊感3焦虑4剥夺
42.陪伴爱的形式1母婴陪伴爱2夫妻间的伴侣爱3陪伴爱的升华
43.敌意:1敌意由愤怒转化而来2敌意是愤怒与厌恶和轻蔑的结合
44.情绪调节:是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45.情绪调节依据调节努力的程度分为减弱型调节、维持型调节和增强型调节
46.格鲁斯情绪调节过程模型,在情绪发生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情绪调节,即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反应调整
47.情绪调节的策略1认知重评2表达抑制
48.情绪理论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把情绪过程分解为表情和体验,以其在神经生理上行动的轨迹。

包括下列三个集中点1动机-分化理论同认知-评价理论相对立,明确提出情绪的作用问题,向情绪的副现象论提出了挑战。

它发挥了关于情绪适应性功能的论点,提出情绪是基本动机的醒目命题2继承和发展达尔文关于表情的学说,认真对待表情、特别是面部表情的通讯作用和面部反馈对情绪体验发生的机制问题3从进化的观点引申出情绪的分化观,深化了各种情绪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观点。

49. 理论评价,优点:该理论是当前最完善,最有价值的理论,既继承了情绪有生物成分和进化价值的观点,又重视社会文化环境,个体经验和人格结构等对情绪的知觉作用,他强调情绪受主体认知功能的调节,是一种较全面的理论,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集中点;不足在于1该理论夸大了情绪在人格系统中德作用,人也不是由情绪所驱策的奴隶2把基本情绪都看成是先天的,具有明显的遗传决定论倾向,情绪尽管具有先天的神经生理基础,情绪产生时神经激活会导致相应的面部姿势活动,但并不能说情绪的表达是后天习得的3强调与传统外周理论对立,其实不然,它主张情绪产生于面部肌肉模式运动的内导反馈面部表情行为是情绪体验的反馈激活器,这与外周理论强调情绪产生于内脏,腺体,血管得变化实质上并无不同,两者都主张生理变化导致情绪,都忽视了认知的重要作用。

我们认为面部表情的反馈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或削弱某种情绪,但它只是情绪的伴发生理论吸纳想和副产品4该理论设计的领域过于庞大,层次分析过多,并经常是推测性的,缺乏实际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