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歌行》导学案
【剑指前方,明确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熟悉高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基本风格。
2、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复杂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吟咏出作者的情绪变化,体会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诗歌中流露出的对腐败将领的悲愤之情,对英勇战士地怜悯与礼赞之心。
2、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吟诵”的魅力。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边塞诗人。
字达夫、仲武,渤海蓨(今河北省沧县)人。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
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
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
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渤海侯。
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2.背景知识
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高适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功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二十六年,张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张守珪隐其败状,妄奏克获之功。
事有泄漏,玄宗派牛仙童前往调查。
守珪又屡赂仙童。
二十七年事发,牛仙童被杖杀,张守珪贬括州刺史。
高适深感此事,写下此篇。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燕.歌行()摐.金伐鼓()旌旆
..()
..()逶迤
碣.石()塞草腓.()戍.守()蓟.北()
4.解释加点的词
①男儿本自重横行
..
..②天子非常赐颜色
【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1.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_ ___,第二段八句写__ ____,第三段八句写___ ___,第四段四句写__________。
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2.请同学们选一节分析诗韵情感,并试着有感情的朗诵。
【展示交流,吟咏诗韵】
吟诵提示:
悲的情感——“气沉声缓”喜的情感——“气满声高”
急的情感——“气短声促”怒的情感——“气粗声重”
【练习吟诵,巩固提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