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奥古斯特·罗丹《吻》
罗丹 作品 《吻》及赏析
罗丹作品《吻》及赏析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罗丹的雕塑作品如下:思想者(The Thinker)吻(The Kiss)沉思(Thought)手(The Hand) (上帝的手罗丹的手魔鬼的手伸出坟墓的手握手浮雕奥秘擎)丑之美(Heaulmiere)虹(Iris)夏娃(Eve)亚当(Adam)地狱之门(The Gates of Hell)青铜时代加莱的义民(The Burghers of Calais)巴尔扎克(Balzac)伤鼻的男人(The Man with the Broken Nose)行走的人(The Walking Man)脚手架下的三个影子(The Three Shades on ascaffolding)永恒的春天永恒罗密欧与朱丽叶斯芬克斯叶里舍耶娃步行者我是美丽的达娜哀罗丹用生命的吻注入了青铜不朽的魅力,罗丹流泻着生命不朽的活力的《吻》,依然感染着世上成千上万的人,但留在罗丹作品《吻》中的身影,卡米尔.克洛贷尔,却因罗丹致命的一吻,在精神病院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后的三十年。
艺术世家的天才少女,十九岁的卡米尔.克洛贷尔,遭遇四十三岁的罗丹,雕塑家从此把生命的吻痕刻在少女的一生中。
卡米尔.克洛贷尔做了雕塑家整整十五年的情人,燃尽了一个女人最好的岁月,最后要求给一个女人尊严的承诺——婚姻,罗丹回答只愿意维持现状。
二人关系决裂,卡米尔最终没有回去。
卡米尔因为曾经是女人,而是情人;最后因为还是人,不再是情人。
罗丹之于卡米尔是天才的女人遭遇灵魂,卡米尔之于罗丹是艺术家遭遇美的洗礼。
女人被灵魂击中,艺术家被美丽冲昏,击中是毕生的,冲昏是暂时的,所以女情人一生只有一次劫难,艺术家却有不断的冲昏,为下一轮生命的激情铺垫。
美术经典作品赏析 罗丹的《吻》
女子坐在一块石头基座上,左臂像一只天使的翅膀般挂在情人的脖子上,她的情人的右手则搭在女版的右腿上,优雅结实的手指抚摸着她的髋部,女子完美乳头触摸着男伴胸膛的表面。他们的肌肉和血管似乎在热辣辣汗津津的涟漪中搏动,均称的腿和弯着的脊柱彼此倾向对方,彼此享受情人之吻的快乐。
材质
大理石
情
感
内
涵
爱情,本就是世间万古不朽的永恒主题。罗丹选取了裸体男女的接吻,并把这对受欲望之火燃烧的恋人被放在“地狱之门”中,表达了作者那永无答案的痛苦而矛盾的思索:爱是人类欲望的一种表现,人的罪恶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来,而欲望是由于人类对光明与欢乐的追求而来,因此人类的欲望就是罪恶的深渊,人类的欢乐就是导向罪恶的途径,而人类的痛苦就是注定不可抗拒的,永无完结的。
综合评述与学习感悟:
罗丹极具创造力、洞察力的雕塑家,他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罗丹流泻着生命不朽的活力的《吻》,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这对恋人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希腊的诸神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对西方人审美判断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希腊的诸神文明,是一种“人生的幸福、安宁、优美、平衡和理性”的文明;而基督教文明是以肉体受难和牺牲来换取精神崇高,是一种人格升华的文明。而罗丹倾心于基督教文明的深刻内省精神,倾心于悲剧所显示出来的力量。在他的心里,始终留有一块宗教的圣地。为此罗丹创作了《地狱之门》,表现出那些运动中的生命。雕塑了包含186个分别为情欲、恐惧、理想而不断争斗、折磨自己的形象。这当中,有雄健的躯体,也有柔美的裸身,其中的主要形象后来成为独立的作品。《吻》展现裸体男女的接吻,并把这对受欲望之火燃烧的恋人被放在“地狱之门”中,表达了作者那永无答案的痛苦而矛盾的思索:爱是人类欲望的一种表现,人的罪恶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来,而欲望是由于人类对光明与欢乐的追求而来,因此人类的欲望就是罪恶的深渊,人类的欢乐就是导向罪恶的途径,而人类的痛苦就是注定不可抗拒的,永无完结的。
罗丹作品欣赏
《沉思》欣赏:《沉思》英文名称 Thought,是罗丹的著名雕塑作品 之一,关于这件作品的创作还有这 么一件趣事。罗丹的一位朋友回忆 说:“罗丹常常一个人孤独地迷恋 着一块大理石,对着它细细揣摩, 盘算着,静静地度过几个小时,直 到从石料中幻视到美好的形象时才 动手。”大理石雕像《沉思》,就 是在这种创作灵感的火花中闪现的 艺术构思。罗丹一般不亲自雕刻, 但对雕刻的全过程严格控制,这件 作品也是。这件作品创作的是一个 秀丽的女性的头像,她线条之高雅 与细腻,堪称完美。她的头微微倾 侧着,幻想的光辉笼罩着她,让人 感觉有脱离尘世之感。头巾的边缘 仿佛是梦幻的翅膀,可是她的颈项 就陷在大块的白石中像一座枷,使 她摆脱不得。这象征着超现实的 “思想”,在僵冷的“物质”中飞 舞活跃,她的壮丽与崇高,即在 “物质”中反映出她的光彩。然而 她要想从现实的羁绊中解脱出来, 却又不可能。这是一件让人回味无 穷的作品。
《上帝之手》欣赏:《上帝之手》 英文名称The Hand,由于翻译的 原因也叫罗丹的手、魔鬼的手、 伸出坟墓的手、握、手浮雕、奥 秘擎等。这件雕塑作品是罗丹晚 年的著名作品,是他的雕塑精品。 作品描绘的是一只右手从ㄧ方粗 糙的大理石中伸出,我们只能看 到其栩栩如生的手臂,在手中有 一对情人,在其优雅的曲线里, 沉睡著,上身头部紧靠著大拇指, 这似乎在暗示上帝创世纪之手。 罗丹在此精采的表现两重影像, 综合了物质本身的光滑面与粗糙 面,拴住光影的变化,展现一股 强烈的活力。
罗丹的作品《维克多-雨果》引起轰动
1901年4月21日,今天奥 古斯塔-罗丹塑的作家维克 多-雨果的雕像在巴黎的万 国博览会上展出期间,引 起强烈反响。这些反响大 多出乎这位艺术家的意料。 他用半身裸体像再现这位 著名法国小说家的形象。 因此使众多的艺术赞助人 为之惊愕。
“艺术即感情”——法国杰出雕塑家罗丹(AugusteRodin)作品解读
“艺术即感情”——法国杰出雕塑家罗丹(AugusteRodin)作品解读罗丹,《巴尔扎克纪念像》,青铜,300cm×120cm×120cm,1897,日本神奈川县雕刻美术馆Balzac(《巴尔扎克纪念碑》),1898,青铜雕塑Boulevard Montparnasse,Paris.欧洲现代雕刻艺术界有三大支柱,最巨大的支柱就是罗丹,其后稍晚是布尔德尔,他几乎是与罗丹同时成长起来的。
最后是马约尔。
由于这三大动力的推动,长期处于沉睡状态的雕刻艺术复苏了,它以精力充沛的形象恢复了青春的活力,近代雕刻之山上又呈现兴旺的景象。
法国诗人里尔克说过:“罗丹是一切。
”意思是说,罗丹用那么多千变万化的雕像在人们面前展现人世间可悲可喜、可爱可怖的众生相,并且让人们窥见生命的真实和艺术创造的意义。
确实,罗丹的雕塑真诚地把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爱与美揭示出来奉献给了人们。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 法国著名雕塑家。
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
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
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
他14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走路的人》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
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
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
雕塑大师——罗丹
罗丹《行走的人》
罗丹《三个影子》
是由法国著名雕塑 家罗丹创造制作 1880-1881年,1886 年建造,1901年放 大,1981年于罗丹美 术馆
罗丹《永恒的春 天》
大理石雕像, 75×40×52厘米,作 者是法国雕塑家罗 丹,现收藏于巴黎 罗丹美术馆
罗丹《罗密欧与 朱丼叶》
罗丹《丑之美》
青铜;作于1885年; 收藏于不详。
罗丹《虹》
暂无简介
罗丹《夏娃》
雕塑;青铜;195厘 米*90厘米*60厘米; 作于1881年;藏于 法国巴黎罗丹博物 馆。
罗丹《亚当》
罗丹《地狱之门》
作于1880-1917年; 藏于美国费城罗丹 美术馆。
罗丹《青铜时代》
青铜,高1.74米, 法国雕塑家罗丹创 作于1876-1877年, 现位于法国卢森堡 公园。
罗丹《加莱义民》
青铜 208.5×239×190.5 厘米,1884-1886 年,现存法国加莱 市
罗丹《巴尔扎克》
1897年 ,高270cm , 青铜 ,Musé e Rodin Paris(巴黎 罗丹 术馆)
罗丹《塌鼻男人》
1864年,法国,罗丹, 青铜雕塑,高24cm,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 米塔吉博物馆罗丹 的艺术生涯是从 《塌鼻男人》开始 的
思想者
罗丹《吻》
《吻》,大理石雕 像,高190厘米, 法国雕塑家罗丹创 作于1884-1886年, 现藏于巴黎罗丹美 术馆。
罗丹《沉思》
大理石;75厘米 *50厘米*52厘米; 作于1866年;藏于 法国巴黎罗丹美术 馆。
罗丹《上帝之手》
大理石;高15厘米; 作于1902-1916年; 藏于法国巴黎罗丹 美术馆(注:这件 作品在阿根廷的一 次展览上已经失 窃)。
奥古斯特·罗丹
参考书目
1、蒋永青 朱俊 编 《西方美术史文献选辑与 梳理》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欧阳英编 《西方美术史图像手册•雕塑卷》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3
3、王红媛 《世界艺术史•雕塑卷》东方出版 社 2003
4、欧阳英 潘耀文编 《外国美术史》中国美 术学院出版社 2009
受罗丹影响的雕塑
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
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 1875年游意大利,深 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
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 义的创作手法。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 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 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 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 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 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 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 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 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 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 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 展有较大影响。
表现潜意识世界是超现实主义艺术的主要任 务,这一流派涉及文学、绘画、雕塑甚至政 治领域,在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史上游十分 重要的地位。
贾科梅蒂的绘画作品
贾科梅蒂的雕塑风格:
1、喜欢塑造柴杆式细长造型或是瘦长的人性, 但这种形象表现的不仅是人,而且力图反映 人周围的环境氛围。
罗丹的情人及拍档
卡蜜儿•克劳戴,一位 曾经被罗丹认为是天才 与美丽的雕塑家。自 1883年与罗丹相遇后, 因爱而痴狂,因爱而毁 掉一生,在后三十年孤 独潦倒的在精神病院度 过,但他对于罗丹的创 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更雕塑作品赏析
高更雕塑作品赏析高更(Auguste Rodin)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被誉为“现代雕塑之父”。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于世,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在他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许多杰出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无不展现出他对人性、情感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更的一些代表作进行赏析,探索他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看高更的代表作之一《思想者》。
这件雕塑作品是高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件作品创作于1880年,原本是为了装饰巴黎的艺术与工业博览会而制作的。
这尊雕塑描绘了一个赤裸的男人坐在石头上,双手托着下巴,陷入沉思之中。
这个男人的神情凝重,眉头紧锁,仿佛在沉思着什么重大的问题。
整个雕塑充满了力量和内在的张力,展现出高更对人类思想和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这件作品被认为是高更对人类智慧和理性的赞美,也是他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另一件著名的作品是《接吻》。
这件雕塑作品创作于1886年,是高更为著名的《地狱之门》雕塑群中的一部分。
这件作品描绘了一对男女在热烈地亲吻,他们的身体紧紧相拥,表现出深情和热烈的爱意。
整个雕塑充满了激情和情感,展现出高更对爱情和情感世界的深刻理解。
这件作品被认为是高更对人类情感和欲望的赞美,也是他对人类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
除了这些作品之外,高更还创作了许多其他杰出的雕塑作品,如《卡门》、《永恒的偶像》等等。
这些作品无不展现出高更对人类生活和情感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高更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雕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的来说,高更的雕塑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于世,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他对人类思想、情感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使他的作品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高更的雕塑作品进行赏析,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也可以对现代雕塑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罗丹的私人化雕塑
罗丹的私人化雕塑冯骥才我第一次接触到罗丹的原作是在中国,时间为1992年,把罗丹的作品搬到东方文明的古国来展出。
我怀着景仰之情挤在人群里,伸头探颈去搜寻罗丹的每件传世名作。
可是,这“第一次接触”给我的印象却十分意外。
它真正震撼我的并不是那些举世皆知的名作《思想者》、《巴尔扎克》、《行走的人》和《加莱市民》等等,而是一件洁白而透明的大理石双人小像——《吻》。
当然,我很早就从画集上见过这件雕塑,这赤裸的男女在相拥而吻的一瞬,和谐优美又充满激情地融为一体。
我把它当作一种完美爱情的象征。
然而,站在这雕塑面前,我却感到有一种私秘的气氛笼罩着这两个纠缠着的男女。
无法克制的情爱使他们的肉体在燃烧。
跟着,一切生命的欲望全都集中在他们的嘴唇上来。
这时我发现,他们的嘴唇并没有接触上,中间还有很小的一个空间。
我围着这雕塑转了两三圈,我感到这小空间中似有一种无形的气流。
一种热切和急促的气流。
他们的嘴唇正在颤抖、发烫我被这件作品所震撼。
这不是冰冷的大理石雕,而是两个活生生的热血沸腾的生命;这不是爱情的象征,而是被情爱点燃的两个“具体的人”。
他们是谁﹖这中间,是不是潜藏着罗丹和他的情人卡米尔·克洛岱尔的那个美丽又残酷的故事?从那时,我就很想去巴黎寻找答案了。
在巴黎,《吻》就放在罗丹美术馆里。
这座历史上叫作比隆别墅的美术馆曾是罗丹的故居。
但它只是罗丹晚年的住所。
美术馆大大小小的原作,吸引我的仍然是表现男女情爱的那些小像。
有些小像是先前不曾见过的。
罗丹怎么会有这么多这类题材的作品﹖只要专注地观看每一件作品,就会觉得掀开了遮挡罗丹私人生活帷幕的一角,一种幽邃的、私秘的、生命深层的气息便透露出来。
于是,渐渐觉得与先前从《吻》获取的那种感受又连接上了。
这时,两只手出现在我面前。
一只是男人的,一只是女人的。
只有这两只手,它们像是由一块石头里“冒”出来的。
那男人的手横着伸过去,试探着,又大胆地,去触摸女人的手。
这是罗丹的作品《情人的手》。
罗丹及其雕塑作品
《夏娃》:这件雕塑作品也 是罗丹的一件非常著名的作 品,为《地狱之门》两侧的 两尊雕塑作品中的一件,《 地狱之门》两侧的两尊雕塑 作品分别是《夏娃》英文名 Eve和《亚当》英文名Adam; 创作这件作品的模特是意大 利人丽萨,丽萨是一个矮小 却富有弹性的女人,怀有身 孕,常被罗丹戏称为“母豹 ”。
《地狱之门》 罗丹用了一年的时间来阅读但丁的《 神曲》,用100多幅把书中描写的八 层地狱画了出来,他运用中国水墨勾 勒轮廓,用褐色水彩颜料衬出阴影, 以体现出立体效果。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 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 ,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 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 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地狱之门》是由巴黎罗丹博物馆第 一任馆长最后定型的。1926年,应美 国费城罗丹博物馆之请,这件巨作浇 铸成青铜雕像陈列在该馆。
《吻》
原本是“地狱之门”右下边一 个雕像,表现热恋中的男女。 后来,罗丹又把它制成一件单 独的雕塑,并且成为他著名的 代表作。 《吻》是表现男女爱情的不朽 之作,它是那样坦率真挚,感 情充沛,造型动人,它体现出 作为艺术家的罗丹浪漫气质的 一面,也说明他思想的矛盾性 、复杂性和感情的无比丰富广 阔。
Thank
you
《加莱义民》 加莱义民是罗丹的代表性群雕之一,它取材于历史上的 一个真实故事。十四世纪中叶英军入侵法国,加莱城无法抵抗 ,只好忍辱接受了投降条件:让六个有威望的城民拿着加莱城 的钥匙去英军处受降并被处死,这些人必须光着头,穿囚犯的 衣服,脖子上套着绳子。为了保全加莱城人民的生命财产,这 六个义民光荣地献出了生命。 创作于1884-1886年,现存法国加莱市。这件作品是大型纪念 碑雕塑,这组雕塑以恢弘而真实的历史情境, 表现了一种及为悲壮而崇高的精神气节与牺牲行为,以精致而 深刻的心理
《罗丹雕塑》
《塌鼻男人》标志着罗丹艺 术风格成熟的第一件雕塑作品。 由于雇不起模特儿,他请一个跛 脚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只 要绘他吃饱肚子就成。毕比的鼻 梁塌陷,面容衰老丑陋,但在罗 丹的限里,艺术的美丑和生活中 实物的美丑,其意义是不尽相同 的,至少他从不回避形式的丑 陋——这就是美术学院门外汉的 好处。他发现毕比有什么地方正 象那个鼻粱被人打断、因无尽休 的巨量劳作而疲惫不堪的、孤独 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在他们被 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 愁苦和凄凉。他把这种人性的内 涵揉塑在毕比那张皱纹纵横、发 须凌乱的扭曲的脸上。光线随着 脸上的坑凹不平而变幻闪烁着, 给这张难看愁苦的脸带来了生气。
“Heaulmiere”又名<<老 娼妇>>,是罗丹又一代表作。 “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 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在艺 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能算是 美的。” 这位形象丑陋、干瘪如柴 的老娼妇是一件恒世的佳美之 作。 它让人们联想起一位妓 女,为生活所迫痛苦卖身的一 生。罗丹将这位悲剧形象的老 妓女的灵魂和肉体,淋漓尽致 地呈现于观众面前,使人不忍 目睹,不仅没有歧视之意,反 而产生深深的同情之心,并为 其社会所造成的苦难感叹不 已.,原本叫做《诗 人》,就是但丁本人。罗丹 在1880年用生泥将它塑成, 后来用一层湿床单裹在上面, 以防止干裂和风化。他把这 件作品交给一个石膏工,要 他去做一个模子,并且再由 此铸一个青铜像。现在全世 界尚存的这么大的铜像,大 约有五六十尊。还有一种更 小的,高37公分,也制作了 数十尊。
<<吻>>原本是“地狱之门”
右下边一个雕像,表现热恋中
的男女。后来,罗丹又把它制 成一件单独的雕塑,并且成为
他著名的代表作。
“吻”是表现男女爱情的 不朽之作,它是那样坦率真挚,
艺术背后的故事:罗丹的吻
艺术背后的故事:罗丹的吻这是《地狱之门》,雕塑家罗丹一生的作品。
1879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打算在塞纳河的左岸,今天奥赛博物馆的位置兴建一座装饰艺术博物馆。
当时主管艺术的国务委员Edmond Turquet希望罗丹用一件大型的雕塑来装点这座博物馆的入口。
大概是想到了十五世纪意大利雕塑家洛伦佐·吉伯尔蒂(Lorenzo Ghiberti)为佛罗伦萨圣洗堂所设计的《天堂之门》浮雕,罗丹有了创作一件与之交相辉映的《地狱之门》的想法。
吉伯尔蒂用《天堂之门》再现了《圣经·旧约·创世纪》一书中的重要片段,而罗丹的想法则是重构大诗人但丁在《神曲·地狱篇》中所描绘的那些震撼人心的场景和人物。
不过事与愿违,装饰艺术博物馆最终也没去成左岸,而是永久地留在了卢浮宫的西侧;至于《地狱之门》,则成为了艺术史上罕见的未完成的杰作。
事实上,在《地狱之门》初步成型之后,罗丹就不再把它当成一件亟待完成的作品,而将其视为一个实验空间,在上面塑造各种人物形象。
许多经典的雕塑作品都能在《地狱之门》上找到原型,比如1888年首次展出的《沉思者》,其实早在八年前就已经完成,那就是《地狱之门》门楣正中央那个醒目的,端坐着的《神曲》作者,诗人但丁。
另一件大名鼎鼎的作品,《吻》,也是如此。
1886年以前,《吻》一直以浮雕的形式出现在《地狱之门》的左下方,但最终罗丹还是认为这对甜蜜拥吻的恋人与整件作品扭曲,失控,悲怆的氛围格格不入,将它移除。
但这并不影响罗丹自己对于它的喜爱,没过多久,《吻》就作为独立作品展出,征服了挑剔的巴黎观众。
《地狱之门》上所有的浮雕形象都与《神曲》有关,《吻》自然也不例外。
作品里人物的原型是14世纪意大利的一对苦情恋人:弗兰切斯卡和保罗。
两人的爱情故事因为但丁在《地狱篇·第五歌》中的叙述而广为人知。
为了家族利益,弗兰切斯卡在一场政治婚姻中被父亲许配给了吉安乔托,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认识了丈夫的弟弟保罗,两人情投意合,很快便坠入爱河。
品味现代雕塑之父——罗丹的自然美情结
常流露 出的悲壮主题情感 ,他善于从残破 中发掘 出人性和生
命 的力 与美 , 对人类 表现 出基督般 的悲悯的关照 。 “ 地狱之门” 上没有英雄和荣耀 , 只有 一些 破裂的扭 曲的生命 , 这 门其实 已 有 的欢 乐和酣醉 , 但是底下 的那 些形象 , 弥漫着忧郁 厌世 、 悲 痛伤感 的悲惨离奇的气息 。 这其 中 , 尤其是燃烧着爱情火焰的
自然美 , 是人类本能 的相互追求 。坦荡纯真 的男女裸体 , 表现 了对青春的追求 , 是对欢乐爱情 的真实写照 , 这些雕像 毫不 猥
琐和卑下 ,它传达的是人 在肉体与精神生活下不可抵 挡的强
烈祈求 , 是人类爱的凝聚和升华。 四、 总 结 罗丹的雕刻 可以说是雕刻 中的雕 刻 ,因为雕刻本身就具 有意义 ;罗丹 的雕刻也可 以说破坏雕刻 的定义 ,已经不是雕 刻 ,因为他 的雕刻不仅具有坚 实的实体造 型美 ,而且 富有诗 意, 富含哲学。 他可 以说是位 自然主义者 , 他 主张像“ 仆人似地 忠实于 自然 ” 。 他作品中传 达出来 的力量 、 坦率 、 精神方面的强 烈程度 以及受惊 、 残 缺甚 至是 粗野的特质 , 无不是这种忠实于 自然情结 的体现 。 因此罗丹的雕塑革命是一条最简短的“ 返 回
见 着命 的真实 和艺术 的创造 , 塑造 了人世 间可悲 、 可喜 、 可
歌、 可泣的众生形 象。 同时他 还把 “ 丑” 的东西视为一种残缺破 碎 的美 , 将雕 刻艺术 的观念 、 形式和 内容 推向了一个 崭新的领
世界最有名的十大接吻雕塑
世界最有名的十大接吻雕塑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艺术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要说雕塑了,雕塑的动作各不相同,接吻是最浪漫的,最能被大家所铭记的。
那么今天上排行小编就来为各位盘点世界最有名的十大接吻雕塑,快来看看吧。
世界最有名的十大接吻雕塑:1、无条件投降2、胜利者之吻3、致恋人雕塑4、会面点5、丘比特与普赛克6、秘鲁利马市-吻7、奥巴马夫妇初吻8、西班牙布拉班特9、学生之吻10、罗丹-吻1、无条件投降详细介绍:无条件投降这个雕塑是根据1945年真实发生在纽约广场的一幕所做成的。
当时二战结束,日本宣布投降,无数美国民众上街庆祝,水兵在这次庆典活动中亲吻了一名护士,由此记录下了这神圣的一刻。
2、胜利者之吻详细介绍:胜利者之吻是由著名的法国雕塑艺术家Jean LouisT outain所创作,这座雕塑目前位于西班牙的安道尔城,坐落在山坡之下。
3、致恋人雕塑详细介绍:致恋人雕塑的造型非常特殊,是由著名艺术家DimitriyIvanchenko所创作,位于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市的喷泉之中,于2003年问世。
4、会面点详细介绍:会面点是由著名艺术家PaulDay的作品,位于伦敦的圣潘克拉斯火车站之中,雕塑中的主人公原型为艺术艺术家本人和它的妻子。
5、丘比特与普赛克详细介绍:丘比特与普赛克是一个非常出名的雕塑作品,早在公元四世纪的时候就有相关类型的作品了,雕塑位于罗马的奥斯蒂亚。
6、秘鲁利马市-吻详细介绍:这里所说的这个“吻”雕塑是位于秘鲁利马市的公园之中,由艺术家维克多·德尔芬所创作,据称在秘鲁当地,还会专门在雕塑下举行接吻比赛,看哪一对情侣吻的时间最长。
7、奥巴马夫妇初吻详细介绍:这个雕塑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一个镶嵌在巨石上的牌匾,是为了纪念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夫人米歇尔初吻,位于芝加哥的海德公园之中。
8、西班牙布拉班特详细介绍:这个雕塑是根据剧作《西班牙布拉班特》中的场景所设计,位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境内,是当地很著名的景点之一。
盘点全球十大热吻雕塑吻得热烈的爱
盘点全球十大热吻雕塑吻得热烈的爱
意大利雕塑家安东尼·卡诺瓦《丘比特与普赛克》取材自古希腊神话。
罗丹《吻》位于法国罗丹博物馆。
乌克兰哈尔科夫市《致恋人雕塑》艺术家Dimitriy Ivanchenko 刻画了一对恋人难以抗拒真爱,在乌克兰第二大城市的喷泉之中深情接吻的场景。
伦敦圣潘克拉斯火车站《会面点》这座30英尺高的拥吻雕塑,由艺术家 Paul Day 为纪念国际性火车站的翻新而创作,于2007年面世。
雕塑的原型是雕刻家和他的夫人。
荷兰阿姆斯特丹《布拉班特》黄金时代的剧作家Gerbrand Adriaensz Bredero 的故乡纪念碑,连接阿姆斯特丹市的红灯区,雕塑描绘了他的讽刺性剧作《西班牙布拉班特》的场景。
秘鲁利马《吻》为了庆祝恋人们及时赶到爱情公园观赏太平洋上空的日落美景,维克多·德尔芬受托完成了这座雕塑——《吻》。
据说
当地人会在雕塑下比赛看谁能吻的时间最长。
美国圣地亚哥摩尔公园《无条件投降》造型来源于二战胜利后那张经典照片。
爱沙尼亚塔尔图《学生之吻》建于1998 年,放置于市政大厅外,与塔尔图大学相邻,表达了更世俗的爱情教育。
安道尔《胜利者之吻》该雕塑由法国艺术家 Jean-Louis Toutain 创作,将安道尔城莱塞斯卡尔德行政区的山坡迂回路线进行了美化。
美国芝加哥海德公园《奥巴马夫妇初吻》美国芝加哥海德公园奥巴马夫妇初吻,这块牌匾放在沿公路商业区外,据说是用来纪念 1989 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他的第一夫人米歇尔的初吻场所。
关于爱的画作 艺术史
关于爱的画作 艺术史
在艺术史上,有许多关于爱的画作,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品:
- 《丘比特之吻复活的灵魂》:由意大利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创作而成,现存于卢浮宫。
这件作品描绘了丘比特拥抱灵魂的感人瞬间,通过特别关注人物的逼真表达和亲密定位,巧妙地捕捉到了场景的高度和人文主义情感。
- 《亲吻》:由奥地利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创作。
他成功试验了自己的作品,制作了具有明显平面、复杂图案和由金箔制成的精致细节的前卫绘画。
亲吻体现了这种空灵的方法,并突出了克里姆特描绘亲密主题的兴趣。
- 《爱》:是罗伯特·印第安纳创作的大型爱情雕塑,虽然这些波普艺术作品具有浪漫的意义,但它们的初衷并不是与情人有关,而是更多的是圣诞精神。
- 《在床上亲吻》:是后印象派画家亨利·德·图卢兹·洛特雷克创作的油画,展示了两位女性在床上热情地亲吻的场景。
这幅作品与众不同的是场景的内在情感,艺术家强调了他充满活力的笔触和富有表现力的色彩。
- 《吻》:是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创作的大理石雕塑,凭借其流畅的造型、非常有活力的构图和迷人的主题,成为现代艺术最受赞誉的雕塑之一。
罗丹名词解释
罗丹名词解释引言罗丹(Rodin),全名奥古斯特·罗丹(François-Auguste-René Rodin),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雕塑家,被誉为现代雕塑之父。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罗丹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名词解释。
罗丹的生平罗丹于1840年出生在法国巴黎郊区。
他年轻时在巴黎的艺术学院学习,但并未获得学位。
他曾在巴黎市政府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并在此期间开始独立从事雕塑创作。
他的早期作品受到了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的影响。
罗丹的艺术风格罗丹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多样化,他将传统与现代主义的元素融合在一起。
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人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以及身体的动态和力量。
他善于捕捉人体的肌肉和线条,使作品充满生命力和动感。
罗丹的代表作品《思想者》《思想者》(The Thinker)是罗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座雕塑描绘了一个坐在岩石上深思熟虑的男性形象。
它象征着人类思考的力量和智慧。
《接吻》《接吻》(The Kiss)是另一座广为人知的罗丹作品。
它描绘了一对情侣热情拥吻的瞬间。
这座雕塑充满了浪漫和情感,展现了罗丹对爱情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地狱之门》《地狱之门》(The Gates of Hell)是罗丹最大型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未完成的项目。
这座雕塑门描绘了但丁的《神曲》中的地狱场景,展现了人类的痛苦和苦难。
罗丹的影响罗丹的作品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方式和艺术理念对现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启发了许多后来的艺术家,包括毕加索、莫迪利亚尼和布尔乔亚等。
结论罗丹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他的艺术风格多样化,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
他的代表作品《思想者》、《接吻》和《地狱之门》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罗丹对现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创作方式和艺术理念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灵感和启示。
关于价值与价格的名言
关于价值与价格的名言1.关于价值的名人名言1、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
——现代巴金《随想录》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2、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法国罗丹《吻》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国雕塑艺术家。
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3、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希腊亚里士多德《论灵魂》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4、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法国罗曼·罗兰《理性的胜利》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5、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现代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6、没有奋争,人生便寂寞难忍。
——俄国莱蒙托夫《奥列格》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
说不尽的吻——从美感角度解读罗丹的雕塑作品《吻》
艺术教育36ART EDUCATION 2012 · 03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雕塑大师。
他擅长通过人体雕塑表达生命内在的情感情绪。
罗丹最擅长开垦美的处女地,即挖掘常人未发现的美,与其说是一种艺术内涵的美,不如说是一种个性真情的美,因为罗丹始终坚信:“艺术即感情”。
可以说,罗丹的全部作品都是这一艺术观念的证明,也都深刻揭示了人类丰富的情感情绪。
罗丹似乎更加偏爱“悲壮”主题,善于从扭曲残破的律动中发掘力与美的统一,因而他的艺术作品总体上呈现悲壮深沉的美学品格,这是艺术家本人亦是作品的思想和精神魅力之所在——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
《吻》,是罗丹的雕塑代表作之一。
它创作于1884—1886年,是用大理石制作完成,高85厘米。
这个举世闻名的雕塑作品,以无可阻挡的飓风席卷了全世界。
它用什么拨动着世人的心弦,历经百余年仍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和震撼?笔者试从美感角度三个层面对其进行解读。
一、爱情主题——天性美美感是与生命、与人生紧密相联的直接的经验,它是在瞬间的直觉中创造一个意象世界,从而显现(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
美感的核心就是生成一个不可重复的意象世界。
《吻》正是通过有形的人体雕塑,把人间转瞬即逝的情感之火物化为一种凝固的崇拜物,唤起观众内心对爱的一种刻骨铭心的体验。
《吻》取材于但丁《神曲》里所写的一个爱情悲剧(主人公是保罗与弗朗切斯卡)。
罗丹以其特有的质朴的“裸体语言”,塑造了这对情侣不顾世俗诽谤勇敢相爱并在一次幽会中热烈接吻的幸福“瞬间”,双方都很陶醉,以致达到忘我的境界。
罗丹于平凡的世界中汲取人类普遍的爱情主题,极易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而通过罗丹那双“会说话的手”的创造,又升华丰富了人类的这种朴素而伟大的情感。
如果说古希腊雕刻追求的是庄严肃穆的崇高美,印象派大师的作品追求的是光影交响的灵动美,那么罗丹则是用他整个生命在诠释一种灵肉和谐的天性美。
正如他自己所说,“当一位优秀的雕刻家塑造人体时,他表现的不仅是肌肉,而且是使肌肉运动的生命。
美术鉴赏——罗丹《吻》
美术鉴赏——罗丹《吻》美术鉴赏罗丹的《吻》姓名:学号:班级:罗丹的《吻》《吻》,大理石雕像,高190厘米,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现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
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
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罗丹1840年出生于巴黎,从小就表现出美术天赋,但由于美术基础课和文化课成绩不佳,没有考上艺术大学,且三次落榜。
罗丹的主要作品有:《伤鼻的男子》、《青铜时代》、《圣约翰的说教》、《地狱之门》、《亚当》、《夏娃》、《加莱义民》、《吻》、《巴尔扎克》、《雨果》。
1917年11月17日,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法国雕刻家罗丹逝世。
罗丹被公认是欧洲雕塑史上的但丁,《吻》是他的经典之作。
这件作品完美融合了罗丹独特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同时,又将印象派画家捕捉瞬间自然光影的手法融会贯通,塑造了两个不顾世俗诽谤、毅然幽会的裸体男女。
《吻》取材于但丁的《神曲》以里所描写的弗朗切斯卡与保罗这一对情侣的爱情悲剧,以他的情人卡米尔·克劳岱为模特。
罗丹取用这一题材以更加坦荡的形式,塑造了两个不顾一切世俗诽谤的情侣,在幽会中热烈接吻的瞬间。
这件雕塑把双人座像的下半部纳入大理石整体之中,避免了脚的繁琐而加强了坐像的整体感。
以极为古典的写实手法雕刻而成。
他们起伏、细腻、优雅的肌体和姿态,引起了极为生动的光影效果。
仿佛其内在的青春热情与生命,正凭借这些光影在闪烁。
当我们望着这生动眩目的杰作时,每一个人都不得不为之激动,即生命之本源的感动。
在法国艺术史上,罗丹几乎是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
罗丹用生命的吻注入了青铜不朽的魅力,罗丹流泻着生命不朽的活力的《吻》,依然感染着世上成千上万的人,但留在罗丹作品《吻》中的身影,卡米尔.克洛贷尔,却因罗丹致命的一吻,在精神病院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后的三十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塑奥古斯特·罗丹《吻》
1、作品的作者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1840年11月12日--- 1917年11月17日)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罗丹的其他主要作品有:《伤鼻的男子》(1864)、《青铜时代》(1876)、《圣约翰的说教》(1878 )、《地狱之门》(1880-1917)、《亚当》(1880)、《夏娃》(1881)、《加莱义民》(1884-1886)、《吻》(1886)、《巴尔扎克》(1897)、《雨果》(1897)。
2、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地位
作为一件表现性爱主题的艺术作品,奥古斯特·罗丹的雕塑《吻》虽广为人知,却拥有一段复杂而富有争议的历史。
作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80年。
罗丹出生在巴黎的一个工薪阶层区,父亲是警察局的一名办事员。
当时他年近不惑,已小有名气,第一次受法国政府委派为一座新建的装饰艺术博物馆设计两扇纪念性铜门。
罗丹选择但丁的《地狱》作为作品的主题。
一开始,他计划在左便板中央用浮雕雕刻一对恋人,取名为“忠诚”,以此表现保罗和弗朗西斯卡之间狂热的禁忌之爱。
这对情人是19世纪艺术的流行主题。
根据13世纪流传的原版故事,保罗和弗朗西斯卡坐在一起读宫廷爱情故事时坠人了爱河。
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即保罗的哥哥发现他们的秘密后把两人刺死了。
罗丹决定塑造他们初吻的一瞬间。
如果就近观察,你就能看到男子左手中正有一本书滑落下来。
3、介绍作品内容及风格特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1、作品内容
该作品刻画了以少年与少女一坐一跪、一拥一抱,相互纠缠在一起的朦胧的形式嵌在大理石上面。
3.2、风格特点
罗丹的作品在“形式上注重表现性,但出发点仍忠实于自然,技法仍然是综合的,内容上他追求表现人生,而多传统沉郁的意境”。
《吻》正是罗丹表达青春到成熟时期的人生中最绚烂的感情。
《吻》对爱的激情的淋漓尽致的刻画与当时学院派的冷冰冰的古典主义雕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大师大胆地展示这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来诠释他与克劳黛尔真挚的爱。
作品写实雕塑手法和丰富细腻的雕塑语言使得人们更容易体会到丰富的内涵。
3.3、个人见解
《吻》在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上雕刻了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正面对正面地亲吻,如此论罗丹与布朗库西的雕塑作品《吻》的亲吻姿态在现实中是不可实现的,但是罗丹的雕塑却不受现实的束缚,他轻易地避开了他所精通的解剖学教条。
在这里他给人类的结合创造了一种深奥的陈述。
石块本身的形体与题材所要求的人物形成了完美的契合。
两个人物嘴唇紧密相接,眼睛深情注视着对方,方形的腿交叠的脚,其中一个带有成弧形的胸脯和长发,明显区分出人物性别。
雕像删去认为多余的诸多细节,留下的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形态结构,这与古典主义的塑造方法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