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龙南县教研室王冬萍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通过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

一、从备课入手,把教材知识内容生活化

荷兰教育家沙夫萨马认为:“我们应该向学生传授那些有助于他们生活的数学知识”,对于数学学习,能够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所以说用好数学也是一门技艺。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因此,在备课中要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把从生活中收集到的数学知识,带进课堂交给学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新鲜的活力。如讲直角三角形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片断并提出问题:能否不上树就测出树高,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接近敌人阵地就能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再如,拉面馆里的师傅将一根很粗的面条通过多少次操作可以拉成64根面条?这两个问题较好地反映了可以用数学观点来看待生活中的现象,尽可能使教材内容生活化。

二、从教学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教给学生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就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也可以借助活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形象和富有感情性的教学环境氛围,促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所学的新知识,进入学习角色。在教学中,让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把生活中的数学带进课堂。

1、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思”中探“趣”

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

入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有理数乘方”时,以拉面馆的师傅为例,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7次,就能拉出多少根面条?同学们讨论着研究着,恨不得马上寻找出答案。

2、创设操作情境,使学生“做”中悟“趣”

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培养学生对数学情感的需要。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上”,同时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应有这样的深切的感受,听来的记不住,看到的记不牢,只有动手做了,才能真正属于自己的,操作实验就是把学生学习的情感与生活经验为一体,实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在教学八年级上册12.1轴对称时,理解“对称”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剪纸(对称图形:花边、五角星……)让学生发现这些剪纸的美丽和奇特,猜测老师怎么会剪出来的,跃跃欲试的学生可以自己尝试着剪,允许他们率性而为,允许他们失败,甚至允许他们犯错误,教师尽量多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对称”的意义,并不断尝试着得出对称花纹的正确剪法(其实就是对对称的实际应用)。通过观察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理解折痕就是“对称轴”。通过了上面的动手操作之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马上可以得到验证,并及时得到反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

3、创设应用情境,使学生“需”中引“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沙夫萨马认为:“我们应该向学生传授那些有助于他们生活的数学知识”,既然如此,教师就不仅要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更要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培养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创设有效的数学应用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感受到现有知识难以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也真正地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理念。如七年级学生刚学到“方程”这个新的内容时,感到抽象难学。为了消除这一心理障碍,在方程的教学中,先列举一个引题“鸡兔同笼,有头36个,脚100只,问有鸡兔各多少?”这个引题别致风趣,学生顿时兴趣勃发,急切地表露出对答案的渴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从布置课外练习入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