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学习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及最新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

一.新知探究1.什么是推测?科学推测需要有一定的做基础,还需要有严密的,还需要丰富的和。

2.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

3.原始生命的摇篮是。

二.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讨论。

1.原始大气由哪些气体构成?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2.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4.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的部分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阐述生命起源的海洋化学起源说。

2.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三、基础演练1.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②生命起源于陆地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沼气等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B.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C.紫外线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D.原始地球表面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3.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A.核酸B.蛋白质C.氨基酸D.葡萄糖4.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场所依次是()A.原始大气、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陆地C.原始大气、原始海洋D.原始海洋、原始海洋5.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所做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6.米勒首创了化学进化的模拟实验,关于米勒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大气B.米勒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原始梅洋C.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D.米勒的实验支持了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四.课堂检测1.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相比,不含有()A.水蒸气B.氨C.氧气D.甲烷2.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此实验为以下哪一项推测提供了证据?()A.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氨基酸B.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一类有机物的基本单位C.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D.甲烷、氨、氰化物、水蒸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是构成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3.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B.从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的出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C.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怎样进行的,米勒的实验结果足以说明问题;D.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科学家们还在进行不懈的探索。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篇一」1.化学起源学说1)概念: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演变为原始生命2) 四个阶段(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①原始大气:甲烷、氨、水蒸气、氢气、硫化氢和氰化氢等是由火山喷发的气体形成。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缺少氧气②米勒的模拟实验A过程:B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各种小分子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缩合和聚合形成大分子物质(3)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分子体系(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最关键一环,约距今36亿年前生命起源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条件②能量条件③一定的场所温度降低后形成了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作用: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安全的场所(避免受到宇宙射线和紫外线的伤害);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不含游离的氧(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4.其他几种生命起源学说自然发生学说、神创说、生物发生说、宇宙发生说、生命起源来自太空5.科学的推测包括:确凿的证据、严密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课堂练习】1、科学家米勒是()A、法国人B、美国人C、英国人D、德国人2、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火山喷发形成B、不含氧C、由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D、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A、温泉B、岩层C、原始大气D、原始海洋4、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主要原因是()A、水中有氧B、许多生化反应离不开水C、水是营养物质D、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A、太阳的辐射能B、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C、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量6、原始的生命形成于地球形成后的()亿年A、10B、40C、80D、1007、下列各项是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是()A、氢B、水C、氨D、氧8、原始生命形成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主要靠()A、喷射的火山B、原始大气C、原始海洋D、原始陆地9、原始生命的摇篮是()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土壤10、下列各项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A、水蒸气、甲烷B、甲烷、氨气C、水蒸气、氨气D、氧气、二氧化碳11、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A、原始生命B、微生物C、简单有机物D、单细胞生物12、米勒实验证明了()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B、地球上的生物来自宇宙C、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D、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13、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 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C. 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 无机物→有机物→原始大气14、原始生命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是()A.自养、有氧呼吸B.异养、无氧呼吸C.自养、无氧呼吸D.异养、有氧呼吸15、从陨石中含有能够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A.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上B.在地球上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以外C.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合成D.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形成生命16、如图所示为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将装置内的空气出形成真空,然后模拟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等气体从(a)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经检验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生命起源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利用实验、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生命起源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设计问题探究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的敬畏之心,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本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过程,掌握有关生命起源的知识点。同时,我会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生命起源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我还会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刚刚形成时,环境与现在的地球有何不同?这样的环境是否适合生命的存在?
3.提出问题:那么,生命是如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诞生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生命的起源过程,包括原始大气、原始海洋、化学进化等知识点。
2.通过实验、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生命起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探讨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这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的重点章节。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地球生命的诞生和发展过程,掌握生命起源的基本理论,并能够分析生命的起源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而言,理解生命的起源不仅是对知识的积累,更是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探究兴趣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注重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互动性强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问题导向:本案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起源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使学生在思考中逐步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鼓励他们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反思与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同时,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激发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的动力。例如,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评价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并根据同伴和教师的评价意见进行改进。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基本理论,包括原始地球环境、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产生以及原始生命的出现等方面。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并描述原始地球条件下生命起源的可能过程,掌握生命起源的关键环节,并能够分析生命的起源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充满好奇,但又觉得这个话题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生命的起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此外,我还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如生命的起源动画、化石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认知。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生命是如何从无生命物质中产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是如何起作用的?”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创设小组讨论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生命的起源过程和自然选择的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和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5.知识与价值观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和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进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生命的起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
3.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重查阅资料、请教同学和老师,以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b.强调保护地球环境对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教学评价:
a.课堂提问、讨论、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b.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并及时给予反馈。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知识,而且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
(一)过程评价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成果评价
1.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的撰写,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多样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这一章节充满好奇,但可能对生命起源的复杂学说和生物进化原理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生命的奇迹,激发学生对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好奇心,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2.分步骤教学,循序渐进:
a.引导学生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学说,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各自特点。
b.结合实例,讲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如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知识与技能1. 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 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师:①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和教学录像短片。

(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特别是最新的报道。

)②将学生分成7个大组预习教材内容,分配各组的收集相关资料。

③教师准备好学案④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⑤1周前准备做肉汤实验生:①1周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4按照技能训练的方法分别完成两个肉汤的对比实验。

②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媒体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观点,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特别是最新的报道。

③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准备好讨论材料。

师: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设疑:地球上最初并没有生命。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他生物也是经过这样的过程,那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地球生命起源的问题。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地球上的生命为什么这么繁盛?外星球上有没有可能出现生命?生:欣赏图片并进行质疑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导入本节课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学习新课——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师: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将各组收集到的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报,推测判断一:“神创论”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理由是什么?生:学生分组进行资料交流,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不相信。

因为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只是神话传说。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1.介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几种假说,如原始汤假说、深海热液喷口假说等,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的研究成果。
2.详细讲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如原始大气中的有机物形成、原始海洋中的生命分子等,让学生掌握生命起源的基本原理。
3.结合我国在生命起源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如天津生物地质研究所发现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化石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师详细讲解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过程,并结合我国在生命起源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生命起源的奥秘。同时,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他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小论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2.让学生通过课后查阅资料、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对生命起源的了解。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谜语、故事、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涉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话题。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的焦点。通过对地球早期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以及原始生命如何逐步演变成今天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此外,还可以结合我国在生命起源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反对
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

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

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

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

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

这就是行星的形成。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

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

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

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海洋。

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示实验仪器)。

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发现了甘氨酸和丙氨酸,这是所有氨基酸中最简单的,也是在各种蛋白质中最常见的。

小组4:我们汇报“其它生物学家的研究”:米勒试验结果公布后,许多生物学家便也开始进行同样的实验,他们都证实了米勒的实验。

到1968年,蛋白质结构中的每一种重要的氨基酸,都用这样的实验制成了。

美籍西班牙生物化学家胡安·奥罗于1961年和1962年实验生成了嘌呤、核糖和脱氧核糖,这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

1967年波南帕鲁玛又合成了一种属于“卟啉”类的分子,而绿色植物中极重要的叶绿素分子也属
于卟啉类。

至此,人们已经不怀疑生命所必需的所有化学物质,都可以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被制造出来。

小组5:我们汇报的题目是“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当科学家通过实验认定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就推断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简单有机物就可能形成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

他们浸泡在原始海洋中,可能形成小泡。

假如小泡中恰好包住了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物质的适当混合物,就可能形成类似原核细胞的结构。

但是这些过程完全都是推测,有些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如奥巴林的“微球体”实验和福克斯的“类蛋白质”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中都还有疑点。

所以,关于有机物如何形成生命的,现在还没有人能说明白。

小组6:我们汇报的内容是“宇宙中的生命”:首先,类似太阳的恒星在银河系内1000亿颗,其中单星大约是400亿颗。

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还要行星到恒星的距离恰到好处、有水存在、与地球有类似的化学组成。

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

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

经过科学家计算,能够进化到高科技水平,并能发射无线电波的行星,大概只有250万颗。

如果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则相邻两颗之间的距离约为4600光年。

因此我们认为,宇宙中还有生命存在是完全可能的,但我们恐怕暂时无法同他们进行有效的联系。

教师:同学们准备充分,发言全面,带我们领略了宇宙的神奇奥妙,也让我们为各国科学家的精彩研究而感叹。

我们经过学习,也将掌握这些科学研究方法,去探索更多的奥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