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案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10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fe451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a.png)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10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篇1一、“走近圆明园”师:我写三个字,大家注意看,跟着读(板书“圆明园”)。
(自读后齐读)看到这三个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眼前出现了圆明园里美丽的景色,以及奇珍异宝。
生:我眼前出现了英法联军抢劫、毁坏圆明园的情景。
生:在我的眼前圆明园是残垣断壁。
师:(出示文字课件:走近圆明园)课前我们已经走近圆明园——读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以及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
你有哪些感受?生:通过读书,我知道了圆明园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生:我很生气,英法联军太可恶了,竟然把圆明园珍藏的宝物抢的抢,砸的砸,毁的毁,多可惜呀。
生:圆明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被毁灭了,最后只化作一片灰烬,我愤怒!我想,如果有可能应该修复它。
师:是啊,圆明园被烧、被毁,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学生若有所思)带着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
(出示文字课件:“走进圆明园”)二、“走进圆明园”(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师:课件(五幅圆明园废墟图)这是——生:圆明园的废墟。
师:这一座座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144年然而却只圆明园的一角。
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举手要说)师:把这种感受带到歌中读一读。
生:(低沉、缓慢)“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师:让我们走进这个古老的故事。
打开书,齐读课文第段。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提示学生读时注意文化”一词)师: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值。
请用“……是……也是……”这个句式,说一说。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也是……(没等该生说完,学生都笑了。
)生:毁灭怎么能说是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应该把“毁灭”去掉,这样说:“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生:词语重复了,应该简洁:“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上不可估量,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同学们表示同意,听课老师面露微笑。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95b97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4.png)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
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毁灭的悲惨命运。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展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并让学生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是怎样的?你对圆明园毁灭有什么感想?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圆明园毁灭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圆明园毁灭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
6.延伸拓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拓展:你认为如何才能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你能为保护文化遗产做些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7.课堂小结8.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读后感。
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2.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1圆明园的毁灭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1圆明园的毁灭](https://img.taocdn.com/s3/m/2a6f3a1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d.png)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运用
本案例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视频资料和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了真实、生动的历史场景,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这种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毁灭原因等方面进行梳理。
2.教师强调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圆明园的短文,巩固所学知识。
4.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态度,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通过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他们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探讨性的问题,如:“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等。
2.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1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d6357380b4e767f5acfce58.png)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篇一: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21教学目标: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估量、销毁、瑰宝、、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4.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教学难点: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教学准备:教学PPT、圆明园的相关资料、圆明园被毁的音视频。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看圆明园废墟图片,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请看图片(1张),猜一下这是哪里。
(出示圆明园废墟图片)生:圆明园。
师:对,这是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可一百多多年前它却是这个样子的(出示复原图)两张图,你分别看到了什么?师:为什么曾经的美丽化成了现在的一片废墟呢生: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师:对,1860年圆明园被毁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跟着写课题)(出示课题PPT)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中的“毁灭”可不是这样读的,一座美丽的园林毁灭了,应该读得低沉缓慢,师示范(生再读)一、预习过关检查出示生字)sǔn huáng lóng tī háng损失皇帝玲珑剔透杭州láiyáo hóng sòng qīn蓬莱瑶台宏伟宋朝侵略tǒng xiāo guī jìnliáng统统销毁瑰宝灰烬(估)量师:有个词要特别注意,“估量”的“量”要在这里要读成第二声“liáng”。
(无拼音)师:这些生字词中大家有没有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容易写错的,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师: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在课文中大家能否读准呢,请五位同学每人读一段,读的时候,大家思考课文围绕圆明园写了哪几个方面?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体现在哪里?大家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并作批注。
2023最新-望智慧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优秀7篇】
![2023最新-望智慧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8781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9.png)
望智慧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壶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7篇《望智慧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篇一孙红果一、教学目标:1、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引导法;感情朗读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看老师板书课题。
注意两个“圆”字不同,“毁”字的写法。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展标。
下面我们细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抒发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帝国主义者的憎恨。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什么?2、再读,比较用两个“不可估量”比用一个感觉怎样?3、回读体会。
读出惋惜之情。
五、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大家思考: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
观看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4、出示课件:圆明园示意图。
理解“众星拱月”5、相机板书:布局众星拱月6、回读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清楚。
读出布局美。
六、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用笔画一画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层,想想每一层分别写的什么?2、学习第一层。
(1)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指名朗读,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景观?(3)再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4)相机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圆明园的毁灭》名师课堂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名师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78b6e3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7.png)
《圆明园的毁灭》名师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
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第二课时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2.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
(投影出示)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二、讨论、交流、解决难点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1)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①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简单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两点a.小园多;b.当时景色美。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5ebd80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1.png)
4.问题解答: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提前准备的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小组合作
3.情境体验: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例如,当讲解到圆明园的辉煌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于那个美丽的花园中,感受它的壮丽。
4.情感共鸣: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例如,当讲解到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表达出悲伤和愤怒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信息。
3.教师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4.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问题导向
1.课前准备: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这些问题可以包括:课文描述了圆明园的哪些特点?圆明园的毁灭对我国文化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2.课堂引导: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当讲解到圆明园的辉煌时,可以提问:“你们认为圆明园为什么会遭受毁灭的命运?”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原因。
4.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这种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73a1da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6.png)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窦桂梅师:猜猜我从哪来生:您从北京来.师: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心字在底,把我放在你的心上.给他点掌声,也算是给我一点鼓励.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听别人说的.师: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把获得的信息成为自己的财富,这也是一种学习.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您姓窦.叫窦桂梅老师.师:你怎么知道生: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而且上面也写着.师:不但听别人说,而且还注意观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也是更好的学习,再给她掌声.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一名语文教师.我的家就在清华园里,我住的地方离一个特别的地方只有50米,你们猜猜是哪儿有时候我会到那里去散散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地方生:圆明园.师: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三个字.(师范写,生书空)师: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生1:想起了当时火烧圆明园的故事.生2: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生3:我看到了圆明园仿造的各处名胜古迹.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了不起,事先一定对这两篇文章师: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可长,可短,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生1:我觉得圆明园是我们的名胜古迹.却被烧掉了,很可惜.生2:我觉得英法联军他们太坏了,他们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烧掉.生3:我恨透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圆明园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名胜古迹,却被他们破坏了,太可惜了.生4:我感到很惋惜,因为圆明园是两代皇帝的心血,可就在三天之内就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生5:我想用一个词来代替,就是毁于一旦.师:听出来了,同学们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说明同学们会读书,说明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已经走近了圆明园.有的时候我们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这种恨,惋惜,毁于一旦的这个滋味沉淀在我们心中的应该是一份思考.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比如同学们刚才说的那种感受,我们可能会想,圆明园被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要是这样的去思考,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情感沉淀在我们心中,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所以我愿意用两堂课领着同学们再次走进圆明园.(: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师:同学们看.这个"进"和刚才的"近"有什么不同生:一个"近"是离圆明园不远了,另一个"进"是已经到达了圆明园.师:你准备怎样走进去生:用心走进去.师:听他的,用我们的心,带着咱们的感受和体会我们一起走进去,走一趟,体会一次,看看两堂课后我们又有怎样新的体会和思考师:我们打开文章,先看《圆明园的毁灭》,相信刚升入高年级的同学有这个自学能力,老师要和你们做一个测试,实话实说,你觉得自己能否流利,通顺地读一遍课文吗如果行,你就用个动作,眼神告诉老师.(生示意会读)师:不读了,相信你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生齐读)师:既然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读词并板书:不可估量)我们走进圆明园,先走进这片废墟,(多媒体出示废墟图片).圆明园有多大呢生:347公顷.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生:10000平方米.师: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生:3470000平方米.师:估算一下我们听课的教室有多大生:200多平方米.师: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生:大约10000多个.师:圆明园大不大可我们刚才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可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孩子们,这么大的一片废墟,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看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送到教材里,再读这段话.师:再体会它就不一样了.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用上了一个连接词叫"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估量的价值.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师:互相学习,互相提醒多好呀!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这属于你们的创造.(生齐读)师: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它究竟有些什么细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读读,说说圆明园里有些什么(生自读)(生交流圆明园中曾有的景物)(2)师:亲爱的同学们,看来圆明园里有的可真多呀,想看一处吗比如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大概多少年生:大概是2000年.师: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啊,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师:同学们都说完了,你再强调一遍也可以,亲爱的同学们,看来圆明园里有的是真多呀,你们用了这么多这么多,还有刚才同学们说的,写不下了,我们不写了,想看一处吗生:想!师:比如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个地方"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算一下,还得用数学,学习就是要运用这些千军万马变成自己的力量.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估计一下,是多少年。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案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d3f41a0b307e87100f69601.png)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案例(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案例《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案例老师:同学们,准备好发吗?上课,同学们好!学生:老师您好。
老师:同学们,从本节开始,我们学习第七组课文,本组课文将围绕“不忘国职,振兴中华”这一主题展开学习,翻开书,指名读本组课文的导读,这一单元,导读里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读导读部分:“当五星红旗……”老师: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是本单元的要求,收集的举手,说说有哪些途径?学生:上网、看书。
老师:收集和整理资料是这一单元要求,老师给你们两条建议,第一,注意结合资料课文内容。
第二再结合资料阐述自己的想法。
老师:中国近代百年风云,有一个最大的恶梦,也是一个最大的屈辱,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学生:读题。
老师: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看看是否能读正确流利,请你读。
学生:读第一段。
老师:大家一起读这些词。
学生:读词:毁灭、不可估量、损失……老师:谁读第二段?学生:读第二段。
老师:读得很好,请齐读这些词(此段的词)。
学生: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皇家园林、环绕……老师:第三段,这一段最长,谁来读?学生读。
老师:玲珑剔透再读,别着急,再读一遍。
学生读。
老师:课文才读了几遍,大家就能流利地读,齐读这些词。
学生:读第三段的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锋夕照、诗情画意、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幻想的境界。
老师:这一段词较多,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读。
老师:第四自然段谁来读,他终于举手,请你读。
学生读。
老师:大家自己再读这一段,自由读。
学生自由读。
老师:一起读这四个词:建筑雄伟、先秦时代、青铜礼器、奇珍异宝……师:最后一段谁勇敢地站起来读?学生:读最后一段。
(纠正字音:统统。
)老师:听,他读课文不但能读正确,而且有感情,大家一起读。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最新3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最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9b631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7.png)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最新3篇圆明园的毁灭篇一【教学内容分析】《圆明园的毁灭不》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
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
这课书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情感基调的把握是比较难以协调的。
一般的教师可能将课文第二部分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
其实,这篇课文教学时学生的情感应该处于爱于痛的边缘。
对于这样的课文,与其让我们的学生陶醉在曾经的辉煌里,不如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痛彻心肺的体验。
总之,《圆明园的毁灭》既要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更应该让他们体验毁得令人心碎。
我确定了先教学第一段,接着教学结尾段,然后教学中间的思路。
【教学对象分析】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因此多媒体条件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加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情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成为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媒体】圆明园资料、图片、毁灭的视频【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利用图片,老师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激情介绍恩施。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案例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be3d89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e.png)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圆明园作为清朝皇家园林,曾以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万园之园”。然而,一场无情的大火将其毁灭,这段历史在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得以重现。本案例旨在通过该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使学生在感受圆明园辉煌与毁灭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语文知识的探究中,从而实现学科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的收获和不足。其次,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让他们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其他同学分享,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我还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同时,通过对比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引导学生体会历史的沧桑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讨论主题包括:
1.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及其在当时世界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圆明园毁灭的原因,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3.从圆明园的毁灭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如何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形成共识。我会在旁听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窦桂梅的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通用10篇)
![窦桂梅的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28f6e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e.png)
窦桂梅的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窦桂梅的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窦桂梅的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窦桂梅的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篇1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教学难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四)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重点(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
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
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
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
我们这篇《圆明园的毁灭》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记住国耻,长大建设我们的祖国。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3.区别形近字。
理解字义,然后组词。
博(渊博)销(销毁)幻(梦幻)搏(搏斗)锁(锁门)幼(幼稚)流(流水)奉(奉献)剔(剔除)统(统一)棒(冰棒)踢(踢球)损(损失)瑶(瑶族)珑(玲珑)捐(捐献)谣(谣言)咙(喉咙)4.查字典理解词义。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优秀8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28c41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e.png)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优秀8篇)《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1、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
2、记住屈辱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
学习难点:1、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学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二、学习“昔日景观”部分1、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思考:你对昔日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你最喜欢什么?2、交流,依据学生交流情况学习课文。
第二自然段:a:点拨:什么叫众星拱月?指名画图。
b: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a:点拨:你最喜欢什么建筑?你仿佛看到什么?b: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a:点拨:什么叫奇珍异宝?b:齐读第一自然段。
3、播放视频,总结填空:圆明园是,是,是。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毁灭”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
2、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点拨: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1、为什么把“昔日景观”作为主要内容?2、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五、作业:背诵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一、说教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21《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21《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c67ee0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2.png)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影响以及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等问题进行讨论。
2.讨论引导:提供相关的问题和线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完成一项关于圆明园的保护和修复的课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国破家亡的痛苦,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让他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3.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成果,引发全班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2.重点强调:强调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提醒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圆明园的课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题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他人的观点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使他们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文物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a81a13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09.png)
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爱与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老师要借助视频、图片,展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并再现今日的圆明园,强烈的对比,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从而升华到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师:(出示圆明园废墟图片),“认识这张图片吗”?(圆明园)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写“圆明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读课题师:这原本是一座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
(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一会说说读完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难受、痛恨、惋惜。
师:找出令自己读了“难受、痛恨、痛惜、愤怒、对侵略者有一种仇恨的心情”的句子读一读。
师:哪些句子让你感到痛心?读一读。
课件: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痛心、惋惜地读)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这句话里重复用到了一个词?板:不可估量不可估量“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难以估计,无法计算。
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
)师:圆明园的毁灭什么不可估量?(文化价值)师:这句话也就是说“圆明园的文化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师:不可估量的价值成为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课文里还有一句话和这句话首尾呼应。
找找。
句子: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30cf3a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0.png)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实录「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园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
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记清字形“置”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直”字里面是三横。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实录「篇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有关语句。
2.通过不同层次地、有感情地读书,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激发热爱祖国,痛惜文化精华的毁灭的情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在实践中感悟写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不同层次地、有感情地读书,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了解毁灭。
1.齐读课题,感受“毁灭”。
哪部分写了毁灭?齐读――看视频2.除了写毁灭,还写了什么内容?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组织语言说一说。
(理清思路:感慨――辉煌――毁灭)3.面对圆明园的毁灭,文中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读课文第一段。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实录范例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实录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dc4f85e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3.png)
《圆明园的消灭》的教学实录范例《圆明园的消灭》的教学实录范例《》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的讲读,它是第七组重点训练工程“写文章要有中心”的范文之一。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消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基于文章的这个中心,我在第二课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如下:教育方面:让学生记住圆明园被消灭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养方面:(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会答复课后思考题1。
(2)了解圆明园的消灭过程,联系上下文理解“但凡、统统、实在、任意”这四个词的意思,再说说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什么。
(3)练习概括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表达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第三、四自然段。
开展方面:(1)培养学生归纳抽象能力。
(2)培养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
其中教学的重点、难点是:(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消灭的过程。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首先,我巧妙地利用现代教育音像技术,通过看圆明园被烈火燃烧的画面,听建筑倾倒的声音进展情境创设,迅速把学生带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然后,我再采用先由学生质疑,再由师生共同归纳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怎样消灭的”这三个学习主题,学生只要通过浏览网络资源就可以根本解决这三个问题。
在网上学习中,我将它分为自主探索和协同学习两个局部。
自主探索主要是让学生自由地按各自的需要充分地享受资源库中充足的资源,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学习能力选定。
而协同学习主要是先由组长收集全组成员不懂的问题,然后组织组员给予解答;接着继续围绕课堂学习的主题展开讨论,最后由组长,准备向全班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案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案例
老师:同学们,准备好发吗?上课,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您好。
老师:同学们,从本节开始,我们学习第七组课文,本组课文将围绕“不忘国职,振兴中华”这一主题展开学习,翻开书,指名读本组课文的导读,这一单元,导读里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读导读部分:“当五星红旗……”
老师: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是本单元的要求,收集的举手,说说有哪些途径?
学生:上网、看书。
老师:收集和整理资料是这一单元要求,老师给你们两条建议,第一,注意结合资料课文内容。
第二再结合资料阐述自己的想法。
老师:中国近代百年风云,有一个最大的恶梦,也是一个最大的屈辱,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学生:读题。
老师: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看看是否能读正确流利,请你读。
学生:读第一段。
老师:大家一起读这些词。
学生:读词:毁灭、不可估量、损失……
老师:谁读第二段?
学生:读第二段。
老师:读得很好,请齐读这些词(此段的词)。
学生: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皇家园林、环绕……
老师:第三段,这一段最长,谁来读?
学生读。
老师:玲珑剔透再读,别着急,再读一遍。
学生读。
老师:课文才读了几遍,大家就能流利地读,齐读这些词。
学生:读第三段的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锋夕照、诗情画意、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幻想的境界。
老师:这一段词较多,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读。
老师:第四自然段谁来读,他终于举手,请你读。
学生读。
老师:大家自己再读这一段,自由读。
学生自由读。
老师:一起读这四个词:建筑雄伟、先秦时代、青铜礼器、奇珍异宝……
师:最后一段谁勇敢地站起来读?
学生:读最后一段。
(纠正字音:统统。
)
老师:听,他读课文不但能读正确,而且有感情,大家一起读。
学生读。
师:出示词语:统统、掠走、销毁罪证、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老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以前有些什么历史,英法联军怎样将圆明园毁灭?
老师:谁还想说?
学生:有辉煌的景象,1860年十月,英法联军……
老师:大家的感受写在了脸上,说说你读了课文是怎样想的?
学生:长大后要振兴中华,我觉得皇帝特别无能,不能保护自己国家的财产……
老师:有志气的孩子。
老师:不仅仅是英法联军,我们悔恨,我们愤恨,我们难过,因为被毁灭掉的,这只是一座普通的园林吗?可以称作什么?默读思考。
学生:还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从哪知道的?
生:第四段。
老师:请你说,它还可以称为什么?
学生: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老师:你从哪一段知道的'?
学生:第五段。
师:哪一段具体写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第三段。
老师:是啊,它不仅是皇家园林,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和博物馆,你想知道它为什么会获得这些殊荣吗?读三段。
注意结合资料,这段话有一句话写了圆明园给人们的具体感受。
学生:读文。
老师:你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读三段最后一句“漫步园内,犹如……”
老师:为什么能让我们有仿佛在天南海北的感受呢?再读三段,找出根据回答。
学生回答。
老师:请你说从哪儿体会到的?
学生:我是从第二句中体会到的,“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
老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
老师:好,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这里的买卖街不是真正的买卖街,是那些宫女太监装扮成商人。
老师:其他同学。
学生:一定是个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的地方。
老师:他多会学习,抓住重点词,体会。
谁来读?有点味道,大家齐读。
学生:……
老师:我们二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用过这个词语,提示学生是在《北京亮起来了》想象金碧辉煌使什么样子?体会。
谁来读?有点味道,大家齐读。
学生:读。
师:什么是玲珑剔透。
生:整个房子是用玉做的。
学生:坐在亭子里,能够看到山水风光。
老师:那亭子是经过人工精雕细刻,是透着光亮的,谁来读出这种美?
学生:读书。
老师:出示课件:这就是的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美不美,读出这种美。
学生:齐读:“圆明园中……”
老师:既有壮观的美,也有精巧的美,把这两种不同的美读出来。
学生:读这两句。
老师:那买卖街呢!
学生:我觉得就像柳巷一样,车水马龙,水泄不通。
老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美?
学生:人多,热闹的美。
老师:生活在山野,你会感觉到采菊东篱下。
学生:悠然见南山。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美?
生:宁静的美。
生:安静。
老师:把这种美读出来,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学生读。
老师:他一句话写出了不同风格的建筑,通过读罢这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让我们一起读。
学生:师生接读。
老师:把我们感受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读。
老师: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很美,有很多建筑,太伟大了。
老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先来看看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交流资料。
学生:读查找到的材料:介绍安澜园。
老师:狮子林谁来介绍?
学生介绍。
老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出示课件,老师解说。
)
学生:继续介绍蓬莱仙岛等资料。
老师:你很会查资料,神仙住的地方美不美?
学生:美。
老师:谁来介绍武陵春色?
学生:读自己找到的资料。
老师:同学们想象,世外桃源,多么令人向往,美不美,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学生:读。
老师:既有仿,又有创,既有诗情,又有画意,这里仅仅是这些景物吗?老师换掉一个词(把如换成有)可以吗?请你读读揣摩有什么不同?
学生:圆明园中有很多风景名胜。
学生:我补充,“如”举了一个例子,而“有”只是一个。
老师:据记载圆明园有150个这样的景点,真是美不胜收!让我们一起读。
学生:读“漫步园内……”
老师:园中不仅有民主建筑。
还有西洋景观,所以漫步园内有这样的感受。
读。
学生:读“漫步园内……”
老师:在如此众多的景点中漫游,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享受,也给心灵带来震撼,再来通过读感受圆明园的美,感受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请你读,其他同学小声跟读。
学生:读“圆明园中有……”
老师:对读的同学的评价。
指导背诵。
学生:齐声背诵。
老师总结:圆明园中不仅布局精巧,而且它的文物都是奇珍异宝,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他的瑰丽和被毁灭的悲惨。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收集和整理资料,这就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其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