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搜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S. Scale;M. McDonnel、A. Shiri:社会化搜索是一种利用社会关系网络对人或信息的在 线搜索方式,或者是一种允许用户参与到Web信息检索的活动。 L. Longo、P. Dondio、S. Barrett:社会化搜索是通过考虑终端用户对Web内容价值的意见来 推断Web搜索结果相关性的一种Web搜索技术。 程时端、郭亮、王文东:社会化搜索是用社会化的形式将某一类型的信息聚拢到一起,将搜索 范围从整个互联网精确到某一范围内具有特定特征的信息上来,再引入特定的“量身定制”的搜索 算法进行信息匹配,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搜索结果。 李枫林、罗芳晴、郭宁宁:社会化搜索是指搜索者不仅能得到各种本地信息,还能与他所信赖 的社会关系交流并对信息进行推荐和评价。即社会化搜索是在本地信息搜索的结果中,可以看到他 人对于同一搜索结果的评论与评价,而用户可以区分这些写作评论的人的身份,显然,来自于认识 的人的评论会更真实更有帮助。
J. Freyne、B. Smyth:社会化搜索是一种Web搜索方法,在互联网用户搜索行为的基础上,集 合Web搜索、社会化网络及个性化服务中的理念和创意,旨在为网络社区中“志趣相投”的个体提 供更具针对性的搜索服务。 B.M. Evans、E. H. Chi;M. McDonnell、A. Shiri;T. Russell-Rose、T. Tate:社会化搜索是利 用与他人的社会化交互从事搜索活动的总括性术语。这些交互可能是显性的或隐性的、本地的或远 程的、同步的或异步的。
3.口碑营销理论
图5 社会网络的口碑营销理论
社会网络中,人们对于某种事物都会有自身的评价观点。将这些评价观点汇总起来,就是这个事物对应的 口碑。口碑营销,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传播事物的口碑信息,以提高事物的知名度。 国外Facebook、Twitter,国内人人网、新浪微博的发展轨迹就是口碑营销理论在互联网产品推广中的典 型案例。这些公司又通过网络技术优势发扬了口碑营销理论,使人们活跃在互联网中,制造、评论、传播、分 享信息。 “喜欢”、“推荐”等口碑元素已被广范应用在一些搜索的排序结果中,并且这种评价可以在社会关系网 络中传播。
表1 传统搜索引擎与社会化搜索引擎的比较
搜索引擎 比较项 检索输入 问题的长度 信任 知识组织 传统搜索引擎 关键词 2.2-2.9个单词 权威 分类法 社会化搜索引擎 自然语言的描述 18.6个单词 亲密程度 人
五、社会化搜索的发展现状
1.社会化标注系统 通常为简单的书签共享或用描述性的标签标注。由于应用已很成熟,不再赘述。 2.社会化搜索引擎 云云网:谷歌前副总裁刘骏创建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提出了“建设中国第一个社会化搜索引擎,让用 户搜索满意度提升30%”的口号。 Google:Google将其推出的社交网络Google+的内容整合进搜索结果中。 Bing:Bing与Facebook合作,单独在搜索页面上开辟出区域,使社交与搜索保持整合而独立存在。 3.社会化媒体 Facebook:2012年9月11日,Facebook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在TechCrunch举办的Disrupt大会上谈 到做搜索的问题时表示:“Facebook在回答用户问题方面具备非常独特的优势,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会做这 项工作。我们也有一个团队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Twitter:收购社交搜索公司Julpan。创建了一个与谷歌PageRank类似的算法系统,用来对搜索用户的 Twitter消息进行排序,而且该算法已经在Twitter的各种功能中普及。 4.社会化问答系统 Aardvark 此外,国内的百度、搜狗、搜搜也已经为自己注入了社会化因素。
间是10-20分钟,其中41.3%的超过20分钟。
图2 困难或失败检索调查结果
3.用户需求 当前,一方面,用户不再满足机械单一的旧式搜索体验,仅仅依靠算法的排序和结果的罗列,而是期望通 过彼此的沟通与协作,利用在线社会网络关系得到智能化的搜索结果;另一方面,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搜索市场 中抢占一席之地,搜索引擎公司纷纷对自身技术加以改进,以提供更优质、便利的搜索服务。为此,一个基于 Web2.0框架的新型搜索模式——社会化搜索应运而生。
四、社会化搜索的特点
1.用户参与 社会化搜索是集四方智慧的搜索,倡导网络用户之间的信息知识共享或者用户可以将自己拥有的知识用来 帮助需要的人(如,收藏、推荐、提问、查找)。 2.社交影响结果排名 与传统搜索相比,社会化搜索更能体现出用户的兴趣倾向,更加贴近实际(通过其他用户的收藏、推荐、 与其他用户的亲密程度决定检索结果的排序)。
83.0% 29.4%建立检索指南 9.7%头脑风暴 6.5%收集检索建议。 42.1%的在检索前的准备中涉 及社交,不过,在检索过程中 不涉及社交或合作。
40.4%的在检索前的准备中涉 及社交活动 修改检索计划
不断地根据检索结果 进行检索的修正。如, 关键词。 如讨论检索结果的有 效性。 1.保存与补充材料、收藏网页、创建新的 文档或介绍等。 2.通过用户的收藏、标注或注释条目等组 织、传播活动,用户起到了信息过滤器的 作用。 ORGANIZE中的有些文档、介 绍就是为与同事共享才被创建 的。
3.人工过滤信息 在社会化问答系统中,回答者依据自己的知识理解、回答其他用户提出的问题。显然,较传统搜索,这种 方式返回的结果更加准确。 与传统搜索查找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文档不同,社会化搜索重在找能回答问题的人。这也降低了其检索实现 的难度。
4.“人”影响资源的组织 传统搜索引擎按编制好的分类表组织资源,而社会化搜索中,在对资源组织时会考虑人对其接受程度,或 按“人”来索引资料。
如与工作相关的个人 动机 当信息需求与动机被确立 后,检索需求也就被定义 了。
31.3% 69.7%建立检索指南 30.3%直接与需求者交流 令人吃惊的是,仅有两人(2.2%)在他 们的与计算机有关的检索活动中主动寻 求了社交帮助。另外有5人通过检索 Wikipedia上之前被记录的(通过社交 活动产生)的数据、技术论坛或讨论区, 采取了被动的社交活动。
总的来说,社会化搜索是Web2.0环境中群体协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指Web2.0网络中的用户彼此之间相 互联系,通过社会化交互、协作对搜索过程进行主动控制,最终获取搜索知识或信息的一种Web行为。 当前,根据用户间协作程度的不同,社会化搜索的具体实现形式有社会化标注系统、社会化搜索引擎、社 会化媒体和社会化问答系统。
问卷一
1.你最近一次检索信息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刚刚 []今天早些时候 []昨天 []2天前 []更早 2.你检索的是什么类型的信息? 3.检索之前你正在做什么? 4.在检索之前,你和任何人(通过面对面、电子邮件、电话等)讨论过吗?为什么讨论或为什么不讨论? 5.如果讨论过,你们的对话涉及你当时的检索吗? 6.是什么导致你进行检索的? 7.为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你采取了哪些步骤? 8.检索完成后,你做了什么事情? 9.如果身边有其他人,你会与他们交流或他们会影响你的检索过程吗? []房间里没有其他人 []有其他人,但我没有与他们交流。 []有其他人,并且我与他们的交流涉及此检索 10.如果身边有其他人,请描述你与他们的交流。 11.在找到所需信息之后,你会与其他人分享该信息吗? []会 []不会 12.为什么会或为什么不会? 13.如果会分享,你如何分享该信息?
三、社会化搜索产生的理论基础
1.长尾理论
图3 长尾模型 长尾理论是相对于从众心理而言的,积少成多,众多微小力量通过聚集可以与大力量进行较量。如图3长 尾模型,一个整体分为头部和尾部两部分,头部占据了数量上的优势,而长尾则占据了品种方面的优势。当然, 不同领域还会有不同的解释,但始终离不开整体由强弱两部分组成,弱者聚集也可与强者竞争。 传统搜索可视作长尾模型的头部,而社会网络用户的参与构成模型的长尾。利用互联网长尾信息的作用, 正是社会化搜索的一个思想来源。
用户在最后提供了有关他们的工作、工作所属行业和工作经验的背景信息。最终回收了150份完整的问卷。 大约2/3的检索行为发生在用户填该问卷的当天(48.7%的发生在“刚刚”,14.7%的发生在“今天早些时 候”),19.3%的发生在“2天前”,17.3%的发生在“更早”。 绝大多数的用户仅在Internet上检索信息(74.0%)。剩下的用户使用他们工作单位的内部工具(如, OutLook、软件程序、企业内网)。仅2名用户回答,他们在检索过程中既使用企业内部工具,又使用 Internet。 按照Broder根据信息需求提出的对网页搜索的分类归类回收的问卷。 Broder在A taxonomy of web search一文中提出了3个重要的查询意图分类:导航类、信息类和事务类。 Transactional:在一个来源或网站被找到后,进行交易或提取信息。 Navigational:采取一系列的步骤来识别一个已知的事实或网站。 Informational:搜索信息,该信息一部分被展现,另一部分未知。
社会化搜索
MG1414016 刘 扬
MG1414014 刘力铭
提纲
一、社会化搜索的概念 二、社会化搜索的产生背景 三、社会化搜索产生的理论基础 四、社会化搜索的特点 五、社会化搜索的发展现状 六、社会化搜索的实现 七、思考 八、算法简介 参考文献
一、社会化搜索的概念
现有文献当中,较早对社会化搜索展开比较全面研究的是J.Fryne和B.Smyth2004年在荷兰埃因 霍温举办的第3届自适应媒体会议上发表的一篇题为“An experiment in social search”的文章。 文中对social search一词进行了定义。此后,不少学者对社会化搜索的概念做出多方面的解释,一 些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找到了 []没找到 2.你认为你在检索该信息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如果你可以重做该检索,你将采取哪些改变? 4.如果你可以重做该检索,你将保持什么不变? 5.你这次检索有哪些不同,以至于你(之前)无法轻松地找到你想要的?
最终同样获得了150分完整的问卷。失败和困难检索所花费的时间比之前调查中的检索更长。平均检索时
二、社会化搜索的产生背景
1.起源 传统搜索引擎的基本模式起源于图书馆,如Google产生于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一项项目。与之 相对的是另一种古老的知识获取模式——“村庄模式”。该模式下,信息是被口口相传,并且检索任 务是找到正确的人回答你的问题,而非正确的文档。 2.社会化搜索行为 在检索过程中,社交起着重要作用。 令人吃惊的是,研究者基本上认为访问和浏览信息是一项单独的用户活动,致力于找出用户的 信息需求和提高检索结果的相关性。 这种观点与图书馆学者先前对用户的信息检索习惯的研究结果相矛盾。尽管这些研究是学者们 在网络搜索引擎可以被广泛使用之前做的,但表明在检索过程中,其他个体可能也是有价值的信息 资源。 最近,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在基于网页的信息查找过程中的直接用户合作。以下是Damon Horowitz和Sepandar D. Kamvar做的一项相关调查:
47.6%的在检索前的准备中涉及 与他人的交流,但检索过程中不 涉及社交或合作活动。
源自文库
反映检索计划
与他人分享信息,主要是 面对面或通过电话口头进 行。 只有2位用户向公众进行 了传播。
绝大部分信息被在一个很小的合 作半径内分享。
图1 社会化搜索行为调查结果
由于在第一次调查中,几乎每个人都找到了他们要找的信息。 为研究用户在感觉困难或失败的检索中的社会化搜索行为,针对用户最近一次的该种行为进行了第二次调 查。 问卷二 1.你找到你想要寻找的(信息)了吗?
2.六度分隔理论
64/296的高丢 失率
图4 社会网络中六度分隔理论示例 六度分隔理论:“世界上任何两个人要建立关系,中途所经过的人最多不超过六个。” 随着互联网中社会网络服务的发展,这种六度分隔理论越来越得到印证。现实的人机关系很容易在社交网 络中的到扩展,也更容易通过用户关系网络发现权威人士或定位目标用户以获得帮助和支持。 在这种社交网络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六度分隔的小世界中,人与人交流的效率被大大地提高。因此,可以聚 合围绕用户的群体智慧,对用户进行兴趣分类。这正是社会化搜索模式提供的便捷的沟通及信任传播共享方式。
调查表明,当待搜索的问题具有明确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限制条件时,89.6%的用户选择采用传统搜 索引擎;当待搜索的问题情景复杂、难以描述、信息不完全、目标不明确、解决方法不确定时,49.5%的用户 选择采用社会化搜索。 总得来说,社会化搜索更适合回答意见、建议、经验和推荐方面的问题,而传统的基于语料库的搜索更适 合回答信息类和导航类的查询。以搜索引擎为例,以下是传统搜索引擎和社会化搜索引擎特点的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