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阅读的认识路径

合集下载

仓山区图书馆凝聚社会力量推进全民阅读的创新实践

仓山区图书馆凝聚社会力量推进全民阅读的创新实践

收稿日期:2023-11-10作者简介:王文娴(1975 ㊀),福州市仓山区图书馆馆长㊁馆员㊂仓山区图书馆凝聚社会力量推进全民阅读的创新实践王文娴(福州市仓山区图书馆,福建福州㊀350000)摘㊀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为社会公共文化事业注入了发展活力,文章阐述了区级图书馆凝聚社会力量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所面临的困境,并以福州市仓山区图书馆为典型案例,探索公共图书馆凝聚社会力量推进全民阅读的创新实践与经验启示㊂关键词:仓山区图书馆;社会力量;全民阅读中图分类号:G258.2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1588(2023)12-0022-03㊀㊀推进全民阅读㊁共建书香社会㊁共享文化成果㊁提升国民素质是我国公共文化惠民服务工程的重点任务与发展目标㊂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承担了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责任,但全民阅读是一项复杂化㊁系统化㊁科学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除了公共图书馆还需要包括党群社团㊁企业组织㊁个人等多元㊁多方㊁多维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建成政府领导㊁公共图书馆主导㊁多元社会力量辅助的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建构新格局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等法律㊁意见都明确提出 要支持㊁鼓励㊁引导㊁集聚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图书馆资源建设㊁全民阅读等公共文化服务当中 [1]㊂区级图书馆作为地方性文化服务阵地,承载着为辐射区域内社会公众提供阅读服务的重任,是全民阅读工作开展的主要践行者㊂作为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财政拨款支持的公共事业单位,区级图书馆在资金投入㊁人力资源等方面受到限制,亟须创新参与机制,凝聚社会动能,引入社会力量,强化区级图书馆建设力量,提升文化服务效能㊂1㊀区级图书馆凝聚社会力量推进全民阅读的意义1.1㊀拓宽全民阅读系统建设的力量源泉㊀㊀全民阅读是让全民共享文化成果的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形成合力,拓宽力量源泉,强化资源保障,不断延伸服务触角㊂区级图书馆推进全面阅读深入开展面临资源限制的首要问题,主要体现为活动资金有限㊁组织场地有限㊁人员力量有限㊁阅读资源有限㊁宣传能力有限㊁活动平台有限等㊂资源限制问题会导致活动形式受限[2]㊁全民阅读服务效率受限㊂区级图书馆主动寻求㊁号召㊁吸引㊁凝聚社会力量开展合作,可以有效寻求资金㊁场地等全方位支持,甚至能够获得先进的技术与平台支持,同时社会组织㊁社会团体等也能够通过合作,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自我宣传,提高知名度,实现合作共赢㊂1.2㊀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创新格局㊀㊀ 全民阅读 工程建设不是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单方面为社会公众提供阅读资源㊁阅读服务,开展阅读活动,而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能够参与其中㊁享受文化成果的双向互动过程㊂双向互动,相互促进,全民阅读才能凸显成效㊂区级图书馆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工作推进,同时社会力量在合作过程中也作为读者参与其中,共享阅读盛宴,对全民阅读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全民阅读生态体系得以上通下达,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有助于生成 社会力量参与 全民阅读工作有效开展 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的良性循环与创新格局㊂1.3㊀为图书馆引进新的阅读群体㊀㊀当前,公共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主要是针对不同目标群体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宣传馆藏资源,吸引读者参与,如主题阅读活动㊁专家讲堂㊁少儿朗读大赛等㊂但是,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忽略了读者群体的固化问题,也就是说现有图书馆用户与受众是十分有限且固定的,导致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并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㊂如何拓展新22第43卷第12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年12月的读者群体是图书馆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工作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㊂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通过信息交互等形式将活动宣传范围进一步扩大,渗透至社会力量本身以及周边群体,能够为图书馆带来新的受众与用户㊂2㊀区级图书馆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困境2.1㊀主动合作意识欠缺㊀㊀区级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文化服务组织,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建设,不充足但较为稳定的资金配置导致一些图书馆各自为政,习惯于独立组织策划全民阅读活动,即便是开展合作也局限于图书馆界㊁图书馆联盟,缺乏与社会力量主动合作的意识,一些图书馆甚至认为引入社会力量推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将导致图书馆在活动中受到社会力量个性化㊁商业性需求的管控,丧失公益性主导地位,从而拒绝企业组织的活动赞助[3]㊂为此,公共图书馆应摒弃这种保守观念,认识自身力量的不足和局限性,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主动寻求引入社会力量,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合作的新模式㊁新路径㊂2.2㊀参与形式同质化问题严重㊀㊀虽然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各地公共图书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呈现低层次㊁低水平㊁低成效等特征,双方合作多停留在初级阶段㊂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区级图书馆全民阅读工作的主要形式有捐款㊁赠书㊁提供场地和志愿服务等,参与合作形式单调且严重同质化㊂其原因在于缺乏成熟的交互合作平台,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对对方的了解不足,导致图书馆在合作中对社会力量优势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利用程度不足,双方缺乏纵深合作与持久合作,全民阅读活动成效不显著㊂2.3㊀缺乏长效合作机制㊀㊀区级图书馆吸引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工作应建立在双方平等互惠的基础上,秉承自发㊁自主㊁自愿的基本原则,允许社会力量凭借自身能力㊁热情㊁目标㊁责任感参与全民阅读工作的策划㊁组织㊁运营等,促使双方建立长久合作关系㊂长期以来,社会力量的参与缺乏长效合作机制的保障,图书馆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关注资金获取㊁技术赋能㊁平台拓展㊁活动效益等内容,忽视了社会力量参与阅读活动合理的目标需求与价值追求㊂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力量 服务公众精神,社会价值彰显 的参与热情容易受到打压和磨灭,导致很多社会团体㊁企业组织与个人的参与往往是一次性的,难以形成持续性㊁稳定性的合作关系[4]㊂为此,如何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与参与者目标实现机制,让社会力量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㊂3㊀仓山区图书馆凝聚社会力量推进全民阅读的创新实践与经验㊀㊀仓山区图书馆是福州市成立的首家区级图书馆,是 书香仓山 建设的主阵地与排头兵㊂为强化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工作的力量,仓山区图书馆积极落实践行上级部署,创新社会力量合作服务新路径,其引入社会力量的成功经验为公共图书馆推进社会合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㊂3.1㊀探索合作新模式,打造新型阅读空间㊀㊀如何为社会公众提供均等化服务,让阅读服务阵地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打造一刻钟 阅读圈 ,是仓山区图书馆全民阅读工作开展的核心内容㊂为此,仓山区图书馆探索与社会力量合作创新形式,主动联系当地爱心企业㊁社工团体等社会力量,共商 合作建馆 共创创新阅读空间 等事宜,成功凝聚社会力量创建了沧趣企业分馆㊁海峡红坊创意园分馆等新型阅读空间,同时还辅助社区阅览室㊁公益图书馆等基层阅读服务阵地建设㊂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将区域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注入产业园为企业㊁街区提供更为便利便捷的阅读服务㊂仓山区图书馆目前正以上述新型阅读空间为试点和典型,吸引更多社会爱心企业与人士参与基层图书馆建设㊂㊀㊀公共图书馆应摒弃传统观念中对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建设的无视㊁偏见甚至担忧,掌握合作主动权,主动以包容㊁开放㊁互惠的理念与社会力量进行沟通,消弭理念分歧,做好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㊁社会力量优势分析㊁合作参与可能性分析等综合性分析工作,积极寻求适合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㊁深入探索 图书馆+社会力量 合作新模式㊂3.2㊀关注社会力量诉求,探索长效合作机制㊀㊀如何将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转化为持续的投入后劲,建立稳定长久的关系是合作重点,仓山区图书馆在谋求合作中重点关注社会力量的合理诉求,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与闽江学院外国语学院共建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并就长期稳定合作达成共识㊂在该项目中,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定㊀(下转第32页)32王文娴:仓山区图书馆凝聚社会力量推进全民阅读的创新实践㊀[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9):21-26.[2]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12):30-33.[3]㊀李喆,潘淼.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商标权的保护与思考:以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成员馆商标注册情况为例[J].图书馆研究,2021(6):80-86. [4]㊀104册件古籍修复完成!部分将在国家图书馆展出[EB/OL].[2023-11-18].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701487735&ver=4931&signature=pZpaC9eqXVH6TKHJeirob∗07X8NtIbW8zUxX6∗lGUFV∗Qu3GEGFy7GxL∗uC6Hh6YCBAnka∗gjF7∗UmY1mVydr5IZbTdZjKWqTjxLo5WlOb6A8IOrnp3f4WZNw1WgQiSv&new=1.[5]㊀赵长波.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2(8):56-61.[6]㊀冉华,张楠.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古籍保护利用的多路径探索[J].图书馆,2023(4):97-103.[7]㊀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众包平台[EB/OL].[2023-11-18]./index.jhtml.[8]㊀姚啸华,贺晨芝,徐孝娟,等.面向数字人文的图书馆众包平台建构研究:以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众包平台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0(6):105-112.[9]㊀科技助力让古籍融入生活[EB/OL].[2023-11-18]./paper/content/202107/07/content_57842.html.[10]㊀让古籍走进大众,字节跳动公益开启 古籍内容创意季 [EB/OL].[2023-11-18].https://gongyi.gmw.cn/2023-08/07/content_36750516.htm.[11]㊀古籍 活 起来,当VR开始叙说历史[EB/OL].[2023-11-18].https:///s?src=11&timestamp=1701494840&ver=4931&signature=EXgxf6ClNRqg3ZgE3MTQNiWxHNMVhuuklVEbI89LHwK9eaESYwJrulxTw9JWFKwJ0-i9swEf7maQZjSdj94SiYg6zU0idGwd-Vn6nU1n∗xAsMuovb87PIxo2vNfI7HKt&new=1.[12]㊀陶敏娟.新时期文化志愿服务发展模式探析:基于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 的案例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3):48-52.[13]㊀2021 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EB/OL].[2023-11-18]./zwgk/xwcb/cb-gl/202211/P020221104364314069737.pdf.[14]㊀张明涓.公共图书馆古籍智慧化服务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21(6):62-67.[15]㊀王颖.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辽宁省文化集团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1(6):29-33.[16]㊀田利.图书馆文化创意来源及产品开发模式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8(6):95-99.[17]㊀张久珍.有限度的社会化和有态度的专业化[J].图书馆建设,2021(6):32-33.(编校:崔萌)(上接第23页)㊀期前往图书馆参与志愿活动,为图书馆提升服务带来了高质量的人才群体,同时仓山区图书馆也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㊁提升专业能力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平台,双方得以互惠共赢㊂㊀㊀公共图书馆凝聚社会力量推进全民阅读工作高质量开展,应以互惠互利㊁共同受益㊁合理诉求㊁积极关注为原则,与社会力量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社会力量参与合作的目标取向,在不影响图书馆主体地位与公益性价值的基础上,满足社会力量借助阅读活动提升社会知名度㊁拓展实践平台等合理诉求,不断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建立长效合作机制㊂3.3㊀坚持问题解决导向,发挥辐射引领效应㊀㊀仓山区图书馆对本馆开展全民阅读工作面临的瓶颈进行深入剖析,指出了基层图书馆面临场地不足㊁功能分区无法实现,知晓度低㊁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参与其中㊂为此,仓山区图书馆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合作的重点,联合社区工作者㊁小区物业㊁热心业主以及地方企业等,共同商讨基层图书馆建设与全民阅读推广问题,组建了公共文化志愿团队,实现了基层图书馆自主管理㊁多元协同㊁多方共建的全新格局,良好的服务成效也带动了更多的社会力量㊁爱心人士加入志愿团队㊂㊀㊀公共图书馆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工作应坚持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让社会力量切实感受到参与其中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并通过问题解决和成效宣传,发挥已引入社会力量的辐射效应,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㊂㊀㊀参考文献:[1]㊀李倩.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张家港市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2(1):32-36,122. [2]㊀季鹏.区级公共图书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S1):148-150,162.[3]㊀陈婕.社会力量以 互助合作模式 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研究:以福建省图书馆正谊书院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23(2):42-45,71.[4]㊀白玉静.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思考:以北京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23(1):12-15,55.(编校:崔萌)23娄明辉,薛立静:公共图书馆古籍工作社会化合作路径探究∗。

“焦点阅读” 教学的两个基本理念

“焦点阅读” 教学的两个基本理念

“焦点阅读”教学的两个基本理念阅读教学要实施焦点阅读法,需要确立一些基本理念。

这里,我只从“主体”的角度谈两个理念。

一是“生本”理念。

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当代教学的一个核心理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生本”理念)。

教师要坚持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和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把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必须体现在学生身上。

我国中小学设置的语文课,是中华民族共同语的学习,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

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就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人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具体性和特殊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实现社会化,成为独立适应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阅读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体验的过程,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承认他们是“活”的思想者而非“死”的模仿者。

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都应该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与配合者。

无论是文本还是教师的解读,如果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和探索,文本的文字就仍然是一堆死的文字,教师的解读语言仍是外在于学生心灵的话语系统,它们都不会转化为学生的语言,也就不可能丰富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只有确立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才能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都感到自己是自主的、积极的、有趣的。

所以无论是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都应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

“生本”理念体现在思维发展上,就是充分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上课时学生不喜欢教师在他不懂的地方一带而过,他懂的地方却反复讲解。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剥夺了学生思维的自主权。

学生懂了,学习思路本来可以向前走,教师却还在讲解,硬是阻挡他的思路不让走。

对不懂的地方,学生还在想,教师却又往下讲,强行把他的思维活动拉入教师的思路,这就中断了他原有的思维活动。

这些都阻碍了学生积极地思维。

而实施焦点阅读,基本问题能在总体上把握学生的思维流程,保持其良好的方向性,清晰的问题层次与连贯的问题链又能在每一个具体的思维点上充分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有利于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新媒体平台社会化阅读推广运营研究

新媒体平台社会化阅读推广运营研究

新媒体平台社会化阅读推广运营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等移动设备获取信息,新媒体平台的社会化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推广和运营新媒体平台,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和参与度,已经成为新媒体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化阅读是指用户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的阅读活动,这些活动往往伴随着用户之间的互动、分享和讨论。

社会化阅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用户参与度高,用户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关注内容本身,还会参与到评论、点赞、转发等互动环节;二是传播速度快,用户之间的分享和讨论可以迅速将信息传播给更多人;三是影响力广泛,一条优质的内容可以在短时间内触及大量用户,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目前新媒体平台社会化阅读推广运营面临着诸多挑战,信息过载使得用户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变得困难;另一方面,用户阅读习惯的多样化和碎片化使得传统的推广方式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研究新媒体平台社会化阅读推广运营策略,对于提高新媒体平台的用户体验和传播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媒体平台社会化阅读的特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有效的推广运营策略,以期为新媒体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还将关注社会化阅读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化阅读的价值最大化,为构建和谐、有序的网络空间做出贡献。

1. 新媒体平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观点和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

从早期的微博、微信,到如今的短视频、直播、社交电商等多种形式,新媒体平台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选择和便捷的互动方式。

移动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平台需要适应移动设备的屏幕尺寸和交互方式,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论阅读与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论阅读与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论阅读与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作者:柴玲玲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发展途径上来说,阅读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文主要从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移情能力、道德认知发展等方面探讨阅读对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阅读;儿童;社会认知;观点采择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049-03认知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

儿童的认知发展既包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也包括对精神世界的认知,两者共同构成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全部内容。

儿童社会认知主要包括社会规则和权威、观点采择、移情等三个方面,对其的界定比较多。

张文新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认为,“社会认知是人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如人(他人和自我)、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

”[1]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除了与一般的认知成熟度有关外,还与儿童的社会实践机会和社会经验息息相关。

对儿童来讲,获取社会实践和经验的机会与成人相比都十分有限,而作为当今人们获取知识与技能、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重要认知方式——阅读,却能够让儿童科学地认识客观世界,促进社会认知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移情能力、道德认知发展等方面探讨了阅读对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影响。

一、阅读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是儿童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在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

观点采择可以理解为“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也就是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能根据有关信息对他人观点做出准确判断。

实际上,观点采择的本质特征是个体脱离自我中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从他人的视角审视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儿童首先要发现自己和他人的差异,并且能把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对他人的观点做出准确判断,而阅读就是培养儿童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

社会化阅读产生怎样的影响

社会化阅读产生怎样的影响

社会化阅读产生怎样的影响作者:詹新惠来源:《网络传播》2013年第02期如果说数字阅读之于传统阅读只是技术形态的改变,两者存在着相辅相依、共荣互补的关系,那么社会化阅读之于传统阅读就是一种颠覆,无论是阅读者的效果还是出版者的生产都将迎来巨变。

社会化阅读,前提和基础是互动,既有人与人、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也有人与环境、与机器之间的交互。

前者强调互动的深度、参与性和活跃度,后者强调人机对话和用户体验,社会化阅读最终产生怎样的影响,取决于这两方面互动和交互的程度。

谈及社会化阅读的特点及其影响,不能不先探讨社会化阅读的内涵和外延。

目前,各方对社会化阅读的界定和解读多多,但彼此间又或有片面和矛盾之处。

有的将社会化阅读认同为移动阅读,认为是基于移动平台而产生的新型阅读模式;有的将社会化阅读限定为社会化媒体上的阅读,比如微博阅读、SNS阅读;还有的将社会化阅读认定为智能推送与个人订阅相结合的一种阅读模式,强调社会化阅读的技术特征。

在有关社会化阅读的典型产品列举上,有的认为Flipboard、Zite是典型代表,有的认为ZAKER、鲜果更符合,还有的将两者都一并列入。

社会化阅读的中心词在社会化。

何谓社会化?一为社会对个体教化的过程,二为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简言之,即人通过与社会环境、社会成员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互动来获取知识、自我认知和人格完善。

社会化强调的核心是互动,因而社会化阅读也应围绕着互动而界定。

内容由互动而来,传播因互动而行,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形成多层次互动阅读,这才谓之社会化阅读。

社会化阅读具有多层面属性基于以上认知,社会化阅读的特点也油然而生,可以分别从方式、技术、用户和内容等多个层面来认识和理解社会化阅读。

在阅读方式上看,社会化阅读是共享、分享式阅读。

人们将自己阅读中所欣赏、所认同的文章、图片或视频,在个人或公共的社会化平台收藏、转发、回复、评论,由于每个人或每个公共平台的账户都拥有各自的关注者和被关注者,因而分享的内容会随着其他人的收藏、转发、回复、评论层层传播出去。

社会化阅读

社会化阅读

社会化阅读:阅读的未来前言从传统阅读到数字阅读,不仅是媒介的变化,更是阅读习惯的改变,它降低了阅读门槛,提高了获取知识的效率,推动了文明的进程,更催生了网络原创文学。

但是,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并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分享的需求并没有被很好的满足,因此以读者为中心,基内内容获取个性化,分享交流社区化的社会化阅读正成为阅读的未来。

从以书籍为中心的阅读到以读者为中心的阅读在越演越烈的数字化浪潮中,信息通信技术以及智能筛选技术将帮助人们更加容易获取自己最想要的内容,而基于书的“出版”终将被基于人的“阅读”取代。

从“有什么读什么”到“我读我所要”的转变,阅读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更具社交性,在内容的传播中产生更多的价值,这种变革将阅读真正回归到读者,而不仅仅是书本或作者本身。

因此我们看到,读者的需求决定内容消费形式的改变,更是促进新的商业模式的诞生。

一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兴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因为,他们关注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而不仅是书籍或内容本身。

从阅读为中心到以社交为中心书籍的价值是从被传播开始的,在广泛传播和交流带来价值的过程中,“关系”起到了纽带作用,读者与作者建立的更加密切而互动的关系,读者与读者建立的互动交流关系。

越多阅读,越多价值,在二次以及多次传播中,更容易产生实际的应用价值。

例如,Kindle社区对读者的书签和批注等进行的分享,Flipboard直接关联Twitter/Google Reader帐户,并根据你的“社交图谱”获取你关注的个性化内容等。

因此,我们越来越清晰的看到,强调内容获取的个性化,内容推送智能化,内容分享的社交化的阅读正在逐步取代以个人阅读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方式。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化阅读正引领趋势这种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和社交的全新阅读模式,我们称之为“社会化阅读”,它是相对传统以书为核心,以内容为主的阅读模式提出来的,它更加注重人,注重阅读的社交(关系),倡导UGC、共同传播和共同盈利,在多方位的互动基础上,实现阅读价值的无限放大。

社会化批注的研究

社会化批注的研究

络化 阅读 和社会化 阅读 四种模式 ,这 四种阅读模式分别 对应
书面批注 、 电子文档批注 、 网页批注和 社会化批注 四种 批注 模式 ( 图 1 。 见 )
不穷 。We20开创 了新一代的互联网应 用,从技术层面上给 b.
教育教学 带来 了新 的契机 。
鉴于此 ,研 究与 开发 网络 环境 下的批注 技术,支持 网络 阅读者尤其是 E L a ig学习者在线批注和分享批注 网络资 — er n n 源 ,具有较强 的社会需求和教育需求 。同时,We20的理念 b. 和技术 的出现和成熟 ,为 网络批注技术提供 了新 的解决方案 。
P w ron、C J i r Ad b rb t e dr ,都 提 供 o ep it A e 和 V we o e o aR a e 等 Ac
此 ,笔者将 社会化批注更 为简洁地表述 为:社会化批注 是一
种基于 中间代 理在线批注 网络 资源 ,并 且可 以再现或分享 批
注 及 批注 上 下 文 的 W e20应 用 。 b.
维普资讯
第 1 8卷
现 代教 育 技 术
M o e Ed c to lTe h l g d m u ai na c no o y
V 1 1 o. 8 NO 92 0 . 0 8
2 0 年 第 9期 08
社会化批注 的研究
蒋红星 L 张际平 邱 明
【 中图分类 号】G4 0—0 7 5
【 文献标识码 】A
【 论文编号 】10 - 89 20 ) 9 19 4 0 9 0 7(0 8 0 —0 0 —0
在传统 的书面 阅读过程 中批注 是一种 非常有效的学习手
将 阅读划分为纸质化 阅读 ( 或称书面阅读 ) 、电子化 阅读 、网

高校图书馆服务面向社会化阅读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服务面向社会化阅读的思考
一些。
在调查表上我们单列了一个阅读倾向,大学生首选是应试,无论是本
科生还是研究生,课业需要是他们阅读的最大动力,做课题、做论文、考 级、考研等。同时,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社会对各种 高层次人才在知识结构和智能上的广博与专业复合水平要求空前提高, 多 元化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及阅读结构日 渐多元化,阅读 层面也日 趋丰富,大学生也就按照社会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 他们不再满足于阅读本专业的图书,而是广泛涉猎各个领域,如法律、 经济、汽车驾驶、外语、计算机等等,从而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以 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居民的调查中发现,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目 的性 极强而且时间成本极高的精神活动,当代民众于紧张的生活压力之下,已 经疏于对知识的求索。越来越多的人读书只是为了应付各个时期不同目的 的考试、考核、考级或消遣,阅读大多向实用性方向发展,阅读中更多的 关注是信息量、消遣性和娱乐性。 ( 二) 关于间
科 的比例
览座位1014 个。现有商品数据库1 个, 5 6 其中期刊全文数据库120 余万篇、 0 博硕数据1 万篇、重要会议全文2 万余条、外文文摘数据2000 余条、电子 9 7 0 图书8 . 62万册。自 2 建特色数据库16个,极大的丰富了 馆藏资源并提升了读 者利用率。这些资源为大学生阅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些丰富的资源现 只局限于为3万多名佳大所属的教职工、学生所利用,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是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造成佳大周围社区阅读走低的一个方面。 在我国,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的资源非常有 限,政府的投资力度不大,居民 对图书馆的意识淡薄,对图书馆的认识不 深,利用图书馆的能力相当差, 使得居民没有很好的阅读氛围和理念,造 成了阅读和图书馆相互不搭界的被动局面。居民也只能从自 身需要出发从 街头书报刊摊点或书店进行购置,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多元有界”的阅读教学观浅析

“多元有界”的阅读教学观浅析

“多元有界”的阅读教学观浅析□蔡少莲(广东省雷州市新城中学,广东雷州524200)[摘 要] 以往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该文提倡“多元有界”的阅读教学观。

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实现“多元”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实现“有界”的决定因素;“平等对话”是实现“多元有界”前提条件。

[关键词] 多元有界;平等对话;教师素养[中图分类号] G 63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06)S -0108-02一、问题的提出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学生面对的往往不是文本本身,而是“揣摩”教材编撰者对课文的“分析”以及“思考和练习”的答案。

与此同时,学生也几乎没有自由阐释、自主评价的机会和权利。

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听记”老师的“分析”和“思考与练习”的答案。

好一点的情况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分析”和答案有所“理解”“体会”。

可以说,这样的阅读教学,是要学生重复、模仿老师解读。

老师对文本的解释是具有权威性的。

老师只把学生当成容器,不断给予灌输。

这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而且泯灭学生对生活、对生命独特的感受力。

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则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并不是一种新概念。

“对话教学”却是一种新方法。

语文新课标还反复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等。

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理念,要求教师采用不同于以往的阅读教学方法的“平等对话”。

这就是“多元有界”的阅读观。

所谓的多元,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重视读者的个体感受,个人的经验。

不搞唯一答案,承认多义共生共存,允许学生“胡说八道”。

对文本的理解不可有统一的标准,不能强求学生和教师的理解保持一致,鼓励学生探索求新。

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阔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公共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的社会化合作机制研究——以苏州市吴江图书馆为例

公共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的社会化合作机制研究——以苏州市吴江图书馆为例

吴江区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到了区域的
读推广工作的社会效益,吴江区图书馆采用多种
阅读推广工作当中,通过参与吴江区图书馆阅读
合作模式并举的方式,充分发挥了这些合作对象
推广项目,积极捐赠图书、自建图书馆、创设阅读
的支持效力。
公益性基金等,有效助力了当地阅读推广事业的
2.1
公益类事业单位
创新性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 2016 年出台的《全民科学素质
使得科普阅读推广工作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3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馆学刊
2020 年第 1 期
·管理纵横·
TUSHUGUANXUEKAN NO.1,
2020
而且在多元化思维的引导下,参与各方都享有对
普阅读兴趣,而近年来吴江区图书馆以活动场所
充分与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合作,通过结合各类社
合与优势互补,才能真正推动社会文化体系的可
会组织的阅读资源优势、基础设施设备优势、技术
持续发展[1]。尤其对于科普阅读推广工作而言,它
优势以及人力资源优势,公共图书馆可以进一步
同时具备了科普工作和阅读推广工作两方面的内
将这些优势要素进行搭配组合,创新科普阅读推
容,因此它更加需要与相关的社会组织开展合作,
广工作的开展形式。与此同时,创新型科普阅读
以公益性为本质特征,通过资源与服务方式的有
推广工作在持续开展的过程中隶属于不同部门的
序组合,
来推动服务内容在全民中的普及。
资源,可以在参与各方中合理地共享利用,这也有
1
社会化合作的本质特征
利于参与各方节约自身建设成本,以较低的投入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与优势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与优势

2020/11 工作指导 总第351期 第 55 页
经验交流symposi来自m内容,有利于政策的落实。一些专业领域的发展,可以利用人 才优势提供解读服务,通过直接、简单的方式回答专业性较强 的学术问题,降低客户的理解难度。可以看到,高校图书馆全 面运用人才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给用户提供专业的信息解 读,还可以辅助政府促进政策的落实,给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有 价值的建议。
(二)发挥人才优势。就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而言,在人 力结构方面具有优势,科学和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要比公共图 书馆的人员水平高,因此,在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需要 对这一优势进行全面运用,提供高知识含量的信息增值服务。 还需要运用科技方面的优势和丰富的电子信息优势给客户提供 高质量、全面、深度的网络信息服务,基于建立合理的管理体 系,可以给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促进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提升,统筹规划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促进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 升。利用人才优势,可以给用户提供深度、专业的信息服务。 例如,有新的国家政策,图书馆就可以让员工科学解读政策, 并且利用合理的方式传达给用户,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政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需求;优势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很 大的提升,也让人们开始注重精神追求,在全面提升精神文 明建设的背景下,国内的公共图书馆存在很大的压力,要想 对这一问题进行改善,就要对高校图书馆进行运用,发挥出 其资源方面的优势,面向社会开放。当前国内高校大多建设 了图书馆,在规模方面显著加大。提供社会化服务,能够缓 解公共图书馆压力,通过对其优势的利用,可以提升社会化 服务质量。
(一)发挥资源优势。和公共图书馆的资源相比,高校图 书馆资源更加丰富。近些年来,高校在不断扩招,学生的数

我国阅读文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阅读文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阅读文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王伟丽[摘要]在数字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技能和阅读思维方式正在发生转变,这影响着推进全民阅读和建设书香中国。

文章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平台,利用NoteExpress文件管理软件和 VOSviewer信息可视化软件,选定2003—2022年发表的关于阅读文化研究的1376篇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全面了解我国20年来阅读文化相关文献资源的整体概况和发展特点,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加强相关机制制度建设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文献计量分析;阅读文化;阅读价值;阅读习惯;阅读行为一、研究缘起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到2022年4月23日围绕“阅读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主题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召开,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已经成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和发展方向。

当前,在数字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技能和阅读思维方式正在发生转变,这影响着推进全民阅读和建设书香中国。

加强阅读文化建设和研究,使阅读上升为一种文化并成为全民的一种日常习惯、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推进建设全民阅读的社会环境,健全全民阅读机制,形成人人热爱阅读、崇尚阅读、享受阅读的社会风尚[1]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分析2003—2022年我国阅读文化研究:首先,帮助相关研究者识别在阅读文化研究领域的作者、出版机构和发文机构;其次,全面了解我国20年来阅读文化相关文献资源的整体概况和发展特点,以增进相关研究者对阅读文化的理解,助力阅读文化研究取得新进展;最后,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加强相关机制制度建设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一)信息来源及检索方式文章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平台,以2003—2022年为搜索年限,搜索查询条件为TI=“阅读价值”或TI=“阅读习惯”、TI=“阅读行为”或TI=“阅读趋势”,共搜索到1671篇相关文献,涉及具体论文、会议论文和硕博士论文,并对标题、摘要和全文进行再筛选,以确保数据相关性,最终在排除295篇文献的基础上筛选出1376篇阅读文化研究相关文献用于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以阅读为基:探索五育融合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

以阅读为基:探索五育融合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遵循八大理念,强调以德为先、全面发展、融合发展。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也强调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广大同学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在此背景下,“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实现全员育人的关键,如何探索五育融合的育人新模式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使命。

同时,引导学生爱阅读、善阅读是实施基于五育融合的整体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阅读之于五育融合育人的提升在于丰富而多元的阅读活动能增加德育的价值体认,加强智育的理性审辩,增进美育的鉴赏悦纳,了解体育的功能技术,增长劳育的精神与创造力。

本文以“主题阅读———审辨阅读———融合阅读”为基,探讨以阅读促进高中学生五育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主题阅读:引导正向的价值体认在当前的五育融合育人模式中,主题阅读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

《今世说》言:“读书即是立德”。

正处于思想萌芽与提升期的高中生,更需要丰沛的书籍力量引领他们前行。

高中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忙碌,在学习之余要留有足够的,让学生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以沉浸式“慢”阅读、“深”阅读,缓释信息时代快节奏、大容量学科知识学习带来的焦躁感,丰润精神世界。

五育融合育人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牛卫红1,侯亦唯2(1.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0;2.厦门第一中学,福建厦门361000)摘要:“五育融合”整体育人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实现“五育”并举,教师在把握整体育人的完整性、复杂性和生成性的基础上,设计和实施的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的育人模式。

引导学生爱阅读、善阅读是实施五育融合整体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阅读与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阅读与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作者简介:柴玲玲(1978-),女,甘肃酒泉人,陇东学院教育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认知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

儿童的认知发展既包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也包括对精神世界的认知,两者共同构成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全部内容。

儿童社会认知主要包括社会规则和权威、观点采择、移情等三个方面,对其的界定比较多。

张文新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认为,“社会认知是人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如人(他人和自我)、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

”[1]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除了与一般的认知成熟度有关外,还与儿童的社会实践机会和社会经验息息相关。

对儿童来讲,获取社会实践和经验的机会与成人相比都十分有限,而作为当今人们获取知识与技能、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重要认知方式———阅读,却能够让儿童科学地认识客观世界,促进社会认知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移情能力、道德认知发展等方面探讨了阅读对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影响。

一、阅读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是儿童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在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

观点采择可以理解为“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也就是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能根据有关信息对他人观点做出准确判断。

实际上,观点采择的本质特征是个体脱离自我中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从他人的视角审视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儿童首先要发现自己和他人的差异,并且能把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对他人的观点做出准确判断,而阅读就是培养儿童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阅读中,儿童能够发现对自己和他人共同知觉到的同一事件,彼此可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观点,并进一步对这些观点进行判断整合,最终形成自己较为正确的观点。

如,魏剑美的《孩子与乞丐》。

孩子递苹果给街头那个满头白发的乞丐时,叫了声“老爷爷”。

新课标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意义与实施

新课标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意义与实施

新课标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意义与实施【摘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属于发展型任务群,对应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这一内涵。

设置该任务群,目标上要回归语文课程的审美创造价值定位,内容上要从孤立到统整,实施上要从片面接受到整体感悟。

教学该任务群时,应根据学段内容安排和学生年龄特点,创设阅读情境,强调整体感知,设计学习任务,调动审美需要,丰富审美经验,提高表达能力。

【关键词】文学阅读,创意表达,审美创造,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设置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明确了文学活动育人的价值定位、内容要求,可看作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纠偏与完善。

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属于发展型任务群,对应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这一内涵,“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1]。

文学阅读在本质上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审美性、情感性的精神活动,是以美的“语言艺术”及诗、小说、散文、剧本和报告文学等体裁的作品为对象,“运用想象、联想而使作品内涵在头脑中具体化的活动,从而产生或喜怒哀惧或振奋震撼等情绪上的反应,并获得精神愉悦感、人格自由感和心灵净化感的审美活动”[2]。

相比于成人的文学阅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文学阅读处在初级阶段,目的是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即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进入文学作品描绘的情境中,进行角色体验,将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投射到自己的生命世界中,情不自禁地领悟、体味、再创造,甚至陶醉其中,使心灵受到震撼,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文学阅读,积累审美经验,形成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场景理论下社会化阅读用户阅读行为培养路径分析

场景理论下社会化阅读用户阅读行为培养路径分析

一、场景理论与社交媒体
场景理论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提出的,指的是通 过特定的环境或情境来影响个体的行为。社交媒体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场景,对 用户的阅读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社交媒体的个性化推荐
社交媒体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兴趣爱好等信息,向用户推荐相关的内 容。这种个性化推荐机制使得用户更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提高了用 户的阅读体验。
二、高校学生社会化阅读行为现 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的阅读行为也在发生着 变化。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尤其是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 电子书、网络文学、博客等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和阅读的主要途径。同时,他们也 越来越注重阅读的内容和品质,对于优质的内容有着更高的需求和追求。
三、高校学生社会化阅读行为特 点
1、多元化:高校学生的阅读内容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籍和教 材,而是涵盖了各种类型的电子读物、网络文章等。
2、互动性: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具有互动性的阅读方式,如评论、、分享等, 以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3、碎片化:由于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他们的阅读时间也呈现出碎片化 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短时间的阅读。
2、增加交互性和社区功能
社交媒体应进一步丰富交互性和社区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流和互 动平台。例如,可以增加实时评论、、转发等功能,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阅读动 力。同时,还可以建立基于兴趣爱好的社区,让用户可以在相应的社区内分享阅 读心得、交流阅读体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3、引导用户深入阅读和思考
2、阅读内容的多元化
社交媒体上丰富的内容资源使得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从新闻资讯到文艺作品,从专业知识到娱乐八卦,用户可以在多样化的阅读内容 中寻找自己的喜好。

全民阅读视域下的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思考

全民阅读视域下的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思考

全民阅读视域下的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思考作者:李淑云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21期【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要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动,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全民阅读视域下社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其定位,并探讨了全民阅读视域下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路径,旨在为社区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发展进程注入新动能,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全民阅读;社区图书馆;建设【中图分类号】G25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1—256—03现阶段我国还存在着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均衡、文化底蕴薄弱等问题,仅仅依靠现有的公共图书馆,还无法完全解决人民大众对文化知识的需要。

由于目前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比较匮乏,因此,社区图书馆分担了普及全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全面素养的责任,它区别于一般的公共图书馆,是按照居民的地域分布而建,其特征是全民性、地域性、多样性和系统性。

社区图书馆是指在某一地区向社会公众开放现有图书资源的图书馆。

其次,社区图书馆对社区文化的培育和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等方面也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

由此可见,社区图书馆有着公共图书馆不具备的优势,所以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全民阅读视域下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意义(一)满足阅读需求,提升知识水平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全民阅读普及的深度与广度也在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都在持续地得到改善,读书学习、增加知识、信息共享、充实自我等方面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对丰富生命的认识和渴望也愈来愈强烈。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利,社区图书馆应运而生。

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是以社区为单元,综合考虑社区居民需求、社区所处位置,以及人口分布特征等因素,以最贴近居民、最直接的形式,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彰显出社区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