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

合集下载

回忆性散文的阅读路径——以《藤野先生》为例

回忆性散文的阅读路径——以《藤野先生》为例
关 键 词 :回 忆 性 散 文 ;阅 读 ;今 我 ;昔 我
中 图 分 类 号 :G 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 :1002 - 2 1 5 5 ( 2 0 2 1 ) 0 6 - 0 0 2 7 - 0 2
在 统 编 初 中 语 文 教 材 中 ,共 收 录 1 2 篇 回 忆 性 散 文 ,所 占 比 重 甚 大 ,因 此 ,发 现 其 独 特 的 文 体 特 征显得意义重大。但 在 阅 读 中 , 由 于 其 往 复 的 情 感 、含 蓄 的 语 言 , 常给我们的阅读教学带来一定的 难 度 。究 竟 要 如 何 引 导 学 生 阅 读 这 类 文 章 呢 ? 本 文 以 鲁 迅 的 《藤 野 先 生 》为 例 ,深 人 探 究 回 忆 性 散 文的阅读路径。
一张照片。
可 见 ,留 学 时 期 的 “昔 我 ”对
藤 野 先 生 确 实 是 感 激 的 ,但 还 夹 杂
着 不 安 、不 服 气 、不 太 重 视 等 复 杂
的 情 感 ,以 致 多 年 后 也 未 曾 联 系 。 那 “今 我 ”再 来 审 视 过 往 的 岁 月 时 对藤野先生又是怎样的自 然 段 :我 拿 下 来 打 开
看 时 ,很 吃 了 一 惊 ,同 时 也 感 到 一 种不安和感激。
第丨8 自 然 段 :但 是 我 还 千 平 ’ ,口 头 答 应 着 ,心 里 却 想 ....
第 2 3 自 然 段 :但 他 也 偶 有 使
我 冷 乎 的 时 候 ....
之 处 ,从 而 真 正 走 人 回 忆 性 散 文
丰盈的情感世界。 1 9 2 6 年 ,在 厦 门 教 书 的 鲁
迅 ,回 忆 起 2 0 年 前 在 东 京 留 学 的

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

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

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般阅读教学的八个基本路径:1.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介绍有趣的阅读材料、设置情境、开展游戏、播放音频等方式,使学生乐于参与阅读活动,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2.培养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定期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定时、定量、定质的阅读习惯。

3.教授阅读技巧阅读是需要技巧的。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泛读、精读、跳读、略读等,以及如何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如何进行文本分析等技巧。

通过这些技巧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提高阅读效率。

4.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来锻炼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同时要注重教授学生一些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构成和意义。

5.拓展阅读范围阅读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而应该拓展到更广阔的范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如小说、散文、诗歌、科普文章等,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阅读活动,如读书俱乐部、读书会等,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6.增进阅读深度在拓展阅读范围的同时,也要注重增进阅读的深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的主题、情感、语言特点等方面,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7.评估阅读效果评估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测试、观察、口头反馈等。

评估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8.调整阅读策略在评估阅读效果之后,教师需要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402《散文教学教什么》摘录

402《散文教学教什么》摘录

402《散文教学教什么》摘录1.散文阅读教学,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教材中的“课文”,即论述学习对象的文字,是学习的一种材料、一种途径、一种媒介,而不是学习对象本身。

换言之,教学目标不是记忆、感受、解释和运用这些表述学习对象的文字,而是借助于这些文字去记忆、感受、解释、运用它们所指称的学习对象。

学生今天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文本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作者独特认知情感融为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

2.散文阅读和教学,始终都在“这一篇”散文里散文叙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散文中呈现的,是“这一位”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

散文中谈论的所思,散文中表达的所感,是“这一位”作者依其独特的境遇所生发的极具个人色彩的感触、思量。

作者之所以写散文,是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

我们阅读散文,是在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

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读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交感。

3.散文阅读教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散文的精妙处,阅读散文的动人处,在于细腻,在于丰富,唯有通过个性化的语句章法,我们才能感受、体认、分享它所传达的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

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也就是引导学生往“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走,也就是往“这一篇”散文之语句章法所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处走。

散文教学,实质上有两个相统一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一是体认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独特经验,进而丰厚自己的独特经验,二是通过学习散文,提升自己阅读散文的知识与能力,即提升自己的语文经验。

散文解读的基本取向:散文教学要从“外”回到“里”,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的独特经验之间的链接。

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散文作为一种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的文体,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选入的篇目是最多的。

散文归属文学作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多方面对散文教学提出了要求,如对重要语句和段落的理解、对作品语言和形象的感受,还有对文本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等的领悟程度等。

对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以朗读为基础,抓住语言表达,体会文本情感,让学生学会阅读散文。

一、以朗读理解积累语言表达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最突出的特征是充分表达作家的个性,因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如鲁迅的冷峻战斗、朱自清的雕琢细腻、丰子恺的清新诙谐等。

学生阅读不同风格的散文作品,就是与不同个性的作家进行对话,最能感受他们的语言风格与特色,同时散文作品还有着独特的情韵与行云流水般的美感。

这些都决定了学生在阅读散文作品时,最适合采用朗读的方法,在走进文本中积累语言表达。

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匆匆》,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课后练习针对这一目标进行对接与细化的安排: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体会使用一连串问句的好处,只有在体察作者内心深处对时间匆匆而过的感叹中,才能读出一连串问句中追问的急切与无奈;三是在对时间流逝这一看不见的对象表达中,读起来为什么能够让人感同身受。

不难看出,这些细化目标中所包含的学习方法与路径都集中指向了朗读。

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充分理解、感知、领悟作者的表达,积累课文中一些很独特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师可以根据第三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先让学生自主朗读,注意从文本中找出感觉很独特的语言表达(語句、语段),思考如何通过朗读体会这些语言表达的精妙所在,可以适当进行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找出的语句与语段,读读、议议、评评,有没有读出作者内心流露的情感,怎样读能够更好地匹配作者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以朗读展示自己认为值得积累的重点语句、语段,说出自己的理由。

散文集的阅读指导路径-《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

散文集的阅读指导路径-《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

散文集的阅读指导路径——基于《朝花夕拾》的阅读“名著阅读”指导沦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里,这是语文教学的痛。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道整本书的阅读和指导很重要,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似乎集体无意识地在逃避。

原因可能有三:一是课时时间有“限”。

课时本来就紧张,再加强势学科的层层加码都在不断挤压着学生的时间,如果只是冲着“名著阅读”在中考语文卷上区区六七分的占比去读那十多部皇皇巨著,很多老师和学生,包括家长都认为这大块的阅读时间的付出是划不来的。

而且,名著阅读太耗时间了,我今年教初一,最近在给学生作《小王子》的阅读指导,试图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指导,教会学生怎样阅读一本书,并让《小王子》成为能陪伴他们一生的经典。

我预计得花至少十节课的时间。

二是速成有“招”。

这些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应对名著阅读考试的资料,不少老师(包括家长)就让学生采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急就”方式来应对考试,这在几年前也许有些用,但是,现在,名著阅读的考查已经不是停留在记忆层面了,而是要求学生整理、体验、感悟、思考,所以,这样的“招”已经没用了。

三是指导无“门”。

我们知道,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和单篇的阅读指导是很不相同的,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者在指导的时候一定要有“整书”概念。

因此,习惯了面对一篇篇课文的语文老师,一旦面对一本本的书的时候,往往就显得束手无策。

也正因为语文教师的“指导无‘门’”,学生的名著阅读才长时间处于无规划无指导无提升的“三无”状态。

如今,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之后,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体系,明确规定名著阅读要纳入课程体系,要有相应的课时保障,这就倒逼着我们语文教师要把专业的整书阅读指导引入课堂内。

那么,面对一学期一本必读和两本选读的数量,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专业而有效的指导呢?我想,要让阅读指导专业而有效,教师必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你在指导前关注到了学生所读的书的类型和特质了吗?2.你在指导前了解到了学生的阅读起点了吗?3.你的课想把学生的阅读带到哪里去?4.如何通过筛选和整合核心内容来带动整本书的阅读?接下来,我先结合《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来对这四个问题进行解说。

论散文阅读学习的路径选择

论散文阅读学习的路径选择

论散文阅读学习的路径选择作者:邹健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21年第11期[摘要] 散文阅读学习方法众多,教师在具体筛选和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学力基础实际,还要从散文内容、表现形式、语言特点、蕴含哲理等方面展开深度研究,以便做出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环节,在不断感知和体悟中走进散文的核心,自然地建立完善的阅读认知。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路径选择[作者简介]邹健(1982—),男,江苏江阴人,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散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文体,在散文阅读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无疑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如果散文阅读只是从这一个角度展开或思考的话,恐怕会陷入单调和枯燥,因为散文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语言表达更是精彩纷呈,其看点多、亮点多,有着极高的阅读价值,学生可以选择诸多阅读途径。

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将学生带入散文阅读情境之中,使其自然地走进散文核心呢?这应该引起我们广泛且深入的思考。

一、散文阅读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和影响,在散文的教与学中,常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教师讲解意识太强,课堂教学呈现“满堂灌”,教师主宰课堂现象严重,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冲击。

其二,学生学习散文缺失方法,找不到正确的切入点;而教师方法指导不到位,学生只会肤浅解读“形散而神不散”,而不能追究其含义。

其三,学生语言鉴赏水平较低,教师没有传授学法,学生得不到鉴赏要领,自然不能拥有丰富的鉴赏体验。

其四,教学中阅读学习活动较少,学生不能进入良性互动环节,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散文阅读学习存在诸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教学思想固化、教学措施单一、教学意识陈旧、课堂调度方法欠缺等,都可能导致散文阅读学习的低效化。

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有改革和创新意识,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引入更多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更多学法,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案1:“散文阅读”解题路径及其要诀

学案1:“散文阅读”解题路径及其要诀

“散文阅读”解题路径及其要诀一、考情分析本考点较难,考生常常不愿意强化训练,以致上考场答非所问。

散文阅读考查有三个层级:一是浅表性的内容概括,答题时浓缩或摘要即可;二是筛选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要点,对某些重要词句作诠释;三是鉴赏文章的艺术手法、结构作用、思想观点或情感。

二、应考策略①重点阅读游记类的历史散文和写景散文,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发表的地域性散文,相关省市的师生要尤为注意。

②一定要先抛开功利目的,读完全文之后再看题,而决非相反。

只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够着眼于整体驾驭阅读,才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中心,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

③依照作者的思想理解文章,不能擅自主观发挥。

首先确定题干的关键信息,从而确定答题的有效区域;其次明确问题的最主要方面,在有效区域划定关键语句;最后结合上下文或上下段落进行研究分析,找出或选用最切题的词语(得分点)组成句子。

三、要诀清单(1)概括段意、主题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2)体会含意含意是指字面义、语境义(即一定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如概括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句外意义(即言在此意在彼)。

结合文本,明确中心思想,由篇章而语句,联系上下文或全文,“以文解文”,重点找出主旨句或情感句。

(3)分析结构结构是指文章的谋篇布局。

要关注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线索。

写景叙事散文多按时间、空间为线索,状物抒情散文多以某一事物、某种感情为线索,议论性散文家多以逻辑、情感为线索。

四、经典例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以下题。

祁连雪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

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学理依据

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学理依据

(1) 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 ·········
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2)这秋 蝉 的 嘶 叫 ,在 北 平 可 和 蟋 蟀 耗 子 一 ····
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3) 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
·
人, 咬着烟管……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
·
····
体式分析
学情分析


重合的落点 郁达夫个性化语言中表达 的审美情趣(作者对悲凉的 热爱的赞美)
面对这张简图,老师们陷入了沉思。 大家感 到自己从中悟到了许多东西。
三、细化落实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确定了,如何具体展开这一主 导内容呢? 教师们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环节来展开核 心教学内容,呈现一个逐步递进的课堂结构。 环节 1:感知文章个性化的语言 以此作为教学切入口和学习起点,既让学生 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又扣住了作者对故都秋景 特点的描写及其中的情感基调。 如何感知文章语言呢? 这实际上进入了,茅 房 边 上 , 灶 房 门 口 , 它 都 会 ··
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5)南 国 之 秋 …… 可 是 色 彩 不 浓 , 回 味 不 永 。 ···· ····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 ······ ···
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 ······ ······
这种大雅大俗的结合,是郁达夫式趣味的一 个创造。 正是这两种趣味的有机结合使得《故都 的 秋 》成 为 现 代 散 文 史 上 的 丰 碑 。 因 为 ,北 平 百 姓 生活节奏的安闲、自在,是没有悲秋的意味的,把 悲与不悲统一起来,就是生命的自然和自如。 这 样,本来相当俗的平民趣味就提升到一个新的层

散文教学路径漫谈

散文教学路径漫谈

散文教学路径漫谈苏教版高中教材选用的经典文章以散文居多。

但由于散文自身题材的特点,许多高中生都对散文阅读“敬而远之”,遇到散文能不阅读就不阅读,用学生的话说,你即使花时间认真读了,但最后结果仍然是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云。

学生的这种心理决定学生在试题解答中散文阅读得分率较低。

细思其原因,这与语文教学没有培养好学生散文阅读的能力有关。

学生没有掌握好散文阅读的路径,自然就读不懂文本,在读不懂文本的前提下答题,其结果可想而知。

一、散文语言的理解与交流语言是语文学科的基础,任何一种文体的教学都是由语言层面展开的。

基于此可以得出结论:散文文本语言层面的处理是散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路径。

处理散文文本语言之前,教师要把“明晰文本的思维体系”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

如在执教《江南的冬景》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探讨文本的行文脉络”这个问题进行文本阅读。

通过快速阅读文本,搞懂文本写什么,采用了什么技巧写的。

针对郁达夫这篇文章,要想知道郁达夫是怎样行文的,就要抓住文章标题的指向,从而明确文本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文章写作对象是“冬景”,而且受到限定词“江南”的限定,即文本描写对象是“江南的冬景”。

明确文本描写的指向后,就要思考文本语言意义。

由于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的差异,把握文本语言方面意义的准确度也会不同。

在此层次面的教学,教师不能轻易认可谁或否定谁,应该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

语言层面意义的理解,就是要在“百家争鸣”中,在相互碰撞中,把握语言的准确意义。

二、散文事件的梳理与融通散文如按照其表达方式分类,类别很多,如记人叙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抒情写意散文等。

虽然类别不同,但文本都涉及事件,而这些事件正是散文成文的因子。

《江南的冬景》创作于郁达夫的中年时期,此时他生活处于顺境之中,再者他在江南生长,对江南有很深的情感。

这都促成了这篇情感丰富的抒情散文的成功。

从行文中可以看出,郁达夫是在宣传推销江南,并想通过此文抒发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整本书阅读的几大教学路径

整本书阅读的几大教学路径

整本书阅读的几大教学路径阅读是学习、成长的必备技能,对于全面提升语言能力,增加知识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阅读的内容繁杂,人们在阅读时往往难以找到有效的教学路径。

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阅读教学路径供大家参考。

一、线性阅读路径线性阅读路径是最常见的一种阅读方式,按照书中的顺序逐章阅读。

这种方式适用于小说、散文等连贯性较强的文本。

通过线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主题阅读路径主题阅读路径是根据主题进行阅读的方式。

当读者对某个主题感兴趣时,选择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逐渐深入了解主题内容。

这种方式适用于各种主题阅读,比如历史、科学、文学等。

通过主题阅读,可以加深对某一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标签阅读路径标签阅读路径是根据书籍的标签进行阅读的方式。

标签可以是作者、出版日期、文学流派等。

通过选择不同的标签进行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而提高阅读积极性。

标签阅读路径还有助于学生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分类和整理,提高学习效果。

四、比较阅读路径比较阅读路径是通过对比不同的书籍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不同书籍之间的异同之处。

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五、阅读挑战路径阅读挑战路径是为追求阅读挑战的学生设计的一种教学路径。

通过选择难度适中但超过学生实际水平的书籍,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自信心。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每种教学路径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路径有助于提高阅读效果。

不同的学生可能适合不同的路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阅读目标选择最适合的教学路径。

鼓励学生尝试多种阅读路径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综合能力。

立足单元命意,探索阅读路径——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

立足单元命意,探索阅读路径——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

立足单元命意,探索阅读路径——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发布时间:2023-07-14T03:44:49.537Z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5月总第451期作者:章思慧[导读] 《荷塘月色》所在单元选取的五篇课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

单元导语提示“学习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体会民族审美心理。

要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分析情景交融的手法;还要反复涵泳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1799摘要:“双新”背景下,立足单元命意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探索单元中同类型文本的阅读路径,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本文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立足单元命意,探索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路径。

关键词:单元命意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路径课例一、立足单元命意,确定教学内容《荷塘月色》所在单元选取的五篇课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

单元导语提示“学习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体会民族审美心理。

要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分析情景交融的手法;还要反复涵泳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

”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上海市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和教材单元导语,笔者最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1.品味文中三处荷塘画面的意境美;2.体会作者在画面中寄托的情感;3.梳理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路径。

二、归纳意境特点,感受意境之美教学过程中第一环节设置的问题为“课文中的三处荷塘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一处荷塘?”,第一个问题意在让学生整体把握文中“景”的特点;第二个问题意在让学生调动起审美经验去感受文中“荷塘”意境之美。

学生迅速概括出第一幅画面(现实中的荷塘)的特点是“清雅宁静”,也有学生敏感地察觉到第一幅画面还有一些“阴暗”的不和谐因素。

第三幅画面(《西洲曲》中的荷塘)中“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一句引起了学生的争鸣,有学生认为这是生机勃勃的“乐”景,以乐衬哀;也有学生认为这是采莲女在荷花荷叶丛中若隐若现凄凄迷迷之“悲”景,教师认为都有一定的道理。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
前言
小学语文散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

阅读散文是培养学生语感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介绍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

正文
一、了解文本背景
在阅读小学语文散文之前,首先要了解文本的背景,包括文本的作者、题目和相关背景信息等。

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的主题和情感,有利于理解散文的内涵和外延。

二、重点把握相关难点
小学语文散文通常包含一些难点,如生僻字、高级词汇、古代文化和历史事件等。

在阅读散文时,重点把握相关难点,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水平。

三、注重感性理解
小学语文散文大多数是感性的文字,注重对内在情感的描写。

在阅读时,我们要注重感受和理解文字中所呈现的情感,要通过对语言的感知来获得乐趣,并且加深对散文中隐含的情感和意义的理解。

结语
小学散文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学习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文本背景、重点把握相关难点、注重感性理解是阅读小学语文散文的重要方法,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方法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小学语文散文。

回忆性散文教学路径的探索

回忆性散文教学路径的探索

回忆性散文教学路径的探索作者:陈彦廷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22年第02期回忆性散文是作者在特定时期对往昔人事的再回忆,特点是以记人为主,内容真实,事件典型,真情实感。

归结起来,就是人、事、情。

依体而教,以文定教,本文将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进行回忆性散文教学的路径或方法的探索。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是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典型的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抒发了对母亲无限怀念的深情。

学习此篇文章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路径或方法:一、提要钩玄法梳理事件在谈到读书问题时,韩愈曾提出:“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

”后人将他的话概括为“提要钩玄”读书法,意思是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

在回忆性散文阅读中,为了迅速把握文章内容,梳理出文本所叙事件,可采用这一读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迅速勾画每段提要句。

各段的提要句一般在首句或尾句,也可勾画本段非连续性的短语,串联起来构成一句能代表本段内容的话。

在此基础上统观全篇,相关段落合并,做最后的筛选、整合、概括。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筛选整合能力得以提升。

如,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请学生首先勾画各段提要句,并概括出本文记叙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例。

根据学生勾画的关键句,很快概括梳理出关于母亲的主要事件:(1)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2)母亲是个好劳力,在家之中每日辛勤地劳动;(3)母亲整日劳碌家务,我帮她的忙,她教“我”生产知识;(4)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持家庭的吃穿用度;(5)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6)母亲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7)母亲节衣缩食、东挪西借,培养“我”读书;(8)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9)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10)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11)母亲虽到年老,仍热爱劳动。

通过这种勾画关键句的方法,能迅速把握各段内容,梳理出主要事件,为后文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散文阅读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

散文阅读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

关于散文阅读的教学内容开发——以《听听那冷雨》教学内容的开发为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郑桂华【摘要】探讨散文阅读教学内容,是保障散文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

这首先需要辨析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本质特征,散文是处于诗歌和小说之间的过渡性文体,它反映的往往是一定生活中的某些时空、情绪或思考的片段过程。

确定一篇散文的教学内容的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步骤:先认识散文的特征,明了散文的谱系;再知晓某位散文作家在整个散文谱系上的位置及其个人风格;其次是分析“这一篇”散文作为课文的独特价值,确定其教学内容;最后教师选择自己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所侧重的教学内容。

这四步实现,才可据此设计该散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过程。

关键词:散文阅读教学内容“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是一篇好散文,但却未必是一篇好课文”!一位资深语文教师如是说。

这种观点看似矛盾难懂,却表现出了对语文教学的深刻见地:一篇好散文只需要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而一篇好课文,则还需要明显的教学特征。

什么是教学特征?《听听那冷雨》有没有教学特征?讨论这两个问题的价值并不仅仅止于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其背后隐藏的话题涉及到整个散文的阅读教学。

在不同版本语文教材的选文中,散文占的篇目比例毫无疑问是最多的,同样,语文考卷里的阅读材料,散文也少有缺席的时候(这种现象甚至引起了“语文学习怎么成了散文学习”的质疑)。

与散文在语文教材中的突出地位相比,人们对散文阅读教学规律的研究总结却很有限,既缺乏关于散文这种文类的核心知识,也缺少大家都认可的教学模式。

因此,大多数教师往往只能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跟着感觉走。

有些教师甚至执教某些课文多次以后,对“这一篇”应该教什么依旧茫然,不知道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正确得当。

教师普遍喜欢那些篇幅短小、主旨明确、结构简单、文风鲜明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与《荷塘月色》、冰心的《笑》、莫怀戚的《散步》等。

因为这样的散文表达特征鲜明,确定教学内容比较容易,教师一看就知道该文写了什么,特点怎样,该怎样教学。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的建构路径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的建构路径

-027-2022年第10期(总第314期)教改一、“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的要求及实施必要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学习占2.5学分,要求安排45课时、写作次数不少于8次,可以说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头戏。

任务群教学以项目式学习为导向,在任务的指引下,学生通过比较多文本资源,完成活动解决方案。

任务群教学呈现出专题式学习的特征,它以真实、复杂、开放的情境为载体,串联起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时间,为高效的课堂学习提供保障。

课程标准提出,“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新课标采用“文学阅读”这一说法,意在表明语文学习的一大要义是文学欣赏,教师以学习任务群组织教学,可以在任务梯度的推进中让学生厚读文本,进行深度学习。

同时,将文学阅读与文学写作并置于同一个任务群中,能提高包括文学评论、文学创作在内的文学写作的价值地位[1],充分体现文学阅读与写作的相生关系。

由此可见,有着充分审美功能、育人功能的“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在整个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二、“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的实施困境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一是教师教学的热情与精力的问题。

不少教师对学习任务群这个新理念的意义和策略抱有困惑,表现为不作为和难作为,其课堂教学沿用“老脚本”。

二是教师在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时存在理解误区,在情境设置上只考虑日常交流应用,思维导图、手抄报等形式泛滥,提到学习活动就只有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三板斧”。

三是课堂教学的困难。

日益复杂的学科知识加重了教师的备课压力,课堂讨论考验着教师的控班能力,学生在作品成果交流后的收获也有待教师检测,还有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问题。

浅析回忆性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浅析回忆性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浅析回忆性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作者:王秋荻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3期王秋荻内容摘要:由于历史的机缘和人为的选择,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导文体一直都是散文,其中回忆性散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据了一定的篇幅,这类文体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描写人物运用角度不同,语言风格多样,学生容易领悟。

但在实际的散文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一直是教师在教学时头疼的问题,教师往往无法把握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散文教学时率性而为,易将散文这种特殊性的文体与其他文体相混淆。

因此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最基本的工作,只有把基础处做好,散文教学才能有更进一步的突破。

本文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藤野先生》为例,谈谈如何对回忆性散文的教学内容进行确定。

关键词:回忆性散文教学内容《藤野先生》一.引言散文一直都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主导文类,教好散文对改善和促进整个语文教学十分重要。

而回忆性散文在初中教材选文中占的比重也很大,并且就其本身而言,回忆性散文的价值更在于它以展示了人在历史的某个瞬间所独有的一种情绪状态。

学生阅读回忆性散文,可以分享作者这种回忆带来的“特有的情绪状态”,这是其他散文所不能展示的。

但是教师在回忆性散文教学中,经常不能准确地抓住教学内容,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更不会引导学生体会到这种文体所特有的美感。

因此,发掘回忆性散文独有的教育教学价值,对教学内容进行确定,让教师学会“怎么教”,学生学会“怎么学”,这才是本文中所要探讨的问题和关键。

二.回忆性散文概念的界定“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

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

回忆性散文具有独特的美学规范,它之所以不同于记叙类文本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回忆性散文是片段式的,他不追求完整性。

其次,作为回忆性散文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双重视角,写文章时作者常常用第一人称视角,站在当下去回忆过去,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对“当时的我”的“感受”的“再感受”。

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以《藤野先生》教学为例的基本路径

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以《藤野先生》教学为例的基本路径

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以《藤野先生》教学为例的基本路径张娟娟【摘要】散文教学在初中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实际的散文教学,教师往往注重知识化的讲解,将散文与其他文体相模糊,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发,是根本也是基础性工作,散文教学应该从基础路径做起.本文以《藤野先生》文本分析为例,谈谈如何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基本途径.【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16(021)008【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散文;文体;教学内容;基本路径【作者】张娟娟【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6据初步统计《语文课标》中关于散文阅读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绪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有表现力的语言。

总体上看,属于“能力标准”或者叫“素养标准”但是缺乏“内容标准”,仅指出某个学段中应该具有的语文素养式的语文能力。

但对“如何具有”,既要使学生具有这样、那样的语文素养或语文能力,应该“教什么”、“学什么”,却没有清晰的表达。

因此,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发,既是根本也是基础工作,应该从基础路径做起。

(一)散文有广义的散文和狭义的散文。

广义的散文集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既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关于散文的界定,散文所抒写的人与事,听闻通讯中的“人”与“事”不同和小说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更加不同。

郁达夫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特征都强,现代的散文,带有自传的色彩。

”①王荣生老师认为的文体形式与学情是确定散文教学的两个基本依据,而它们之间的交集往往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所在,根据这个规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首先学情分析《藤野先生》是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六单元的课文。

《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复习课程

《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复习课程
• 教学内容:
• 理解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第二自然”(对自然的模仿、心中 的山水)的同异;
• 理解客观描写、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思想的关系; • 理解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 体悟景物的声、色、味、形、光、温与景物人格化表达的艺术
效果;分析观察点(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与观察的角度(远 近、俯仰、动静、虚实); • 把握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 分析概貌勾勒与片断细描的区别; • 分析比喻、拟人、象征(寄托)、衬托等多种手法的作用。
法的艺术效果; • 理解《左传》记事技巧“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
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于阅读欣赏的作用。
专题名称: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 体式:抒情散文 • 体式特点:
• 表达真实、纯粹、复杂的情感
• 教学内容:
• 思想情感(个人独特的经验和感受、开阔的思想和真挚的 感情、文化关怀、悲悯之心等等)的体悟;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画 艺
烘托/渲染 整体把握,从侧面表现对象的角度考虑



白描
※方法-规律(1)
开头



过渡


照应


铺垫
——
线索

层递



结尾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情感先行,奠定基调 渲染气氛,引出下文 开门见山,总领全文 时地人物,交待要素 承上启下;组合语段 从内容的关联考虑
能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增强可信度, 还能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期待。

形象


B.描述了什么

特点

任务群视域下的散文探究式阅读教学路径

任务群视域下的散文探究式阅读教学路径

任务群视域下的散文探究式阅读教学路径
于秀权
【期刊名称】《四川教育》
【年(卷),期】2022()2
【摘要】散文具有灵活的笔法、生动的语言、深远的意境、真挚的情感等特征,是学生借鉴和学习的一种文学样式。

在任务群视域下,散文阅读教学要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抓住散文文体特征,创设情境任务,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散文的审美体验中探寻教学价值和意义,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总页数】3页(P21-22)
【作者】于秀权
【作者单位】江苏省清河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散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以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散文教学为例
2.任务群视域下阅读教学支架的有效运用
3.新课标任务群视域下群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合肥六中为例
4.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语文新课程实践活动为例
5.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散文深度阅读教学路径——以2020年江苏省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散文阅读的教学内容开发——以《听听那冷雨》教学内容的开发为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郑桂华【摘要】探讨散文阅读教学内容,是保障散文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

这首先需要辨析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本质特征,散文是处于诗歌和小说之间的过渡性文体,它反映的往往是一定生活中的某些时空、情绪或思考的片段过程。

确定一篇散文的教学内容的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步骤:先认识散文的特征,明了散文的谱系;再知晓某位散文作家在整个散文谱系上的位置及其个人风格;其次是分析“这一篇”散文作为课文的独特价值,确定其教学内容;最后教师选择自己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所侧重的教学内容。

这四步实现,才可据此设计该散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过程。

关键词:散文阅读教学内容“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是一篇好散文,但却未必是一篇好课文”!一位资深语文教师如是说。

这种观点看似矛盾难懂,却表现出了对语文教学的深刻见地:一篇好散文只需要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而一篇好课文,则还需要明显的教学特征。

什么是教学特征?《听听那冷雨》有没有教学特征?讨论这两个问题的价值并不仅仅止于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其背后隐藏的话题涉及到整个散文的阅读教学。

在不同版本语文教材的选文中,散文占的篇目比例毫无疑问是最多的,同样,语文考卷里的阅读材料,散文也少有缺席的时候(这种现象甚至引起了“语文学习怎么成了散文学习”的质疑)。

与散文在语文教材中的突出地位相比,人们对散文阅读教学规律的研究总结却很有限,既缺乏关于散文这种文类的核心知识,也缺少大家都认可的教学模式。

因此,大多数教师往往只能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跟着感觉走。

有些教师甚至执教某些课文多次以后,对“这一篇”应该教什么依旧茫然,不知道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正确得当。

教师普遍喜欢那些篇幅短小、主旨明确、结构简单、文风鲜明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与《荷塘月色》、冰心的《笑》、莫怀戚的《散步》等。

因为这样的散文表达特征鲜明,确定教学内容比较容易,教师一看就知道该文写了什么,特点怎样,该怎样教学。

但是,对那些篇幅较长、感情线索和语言现象都比较复杂的散文,教师往往觉得无能为力。

难教的散文概括起来大概有这样三类:一是含义隐晦深邃的,如鲁迅的散文;二是文史知识丰富的,如近年来流行的大文化散文;三是意象叠出、思路灵动的,如余光中的这篇《听听那冷雨》。

中国大陆通行的散文阅读教学设计,一般对课文采取两种处理方法。

一是整体感悟、全面涉及,即以“感悟作品主旨,梳理文章结构,品味语言风格”这样的思路来设计教学活动。

二是特点鉴赏,即按照所谓散文的知识——“如形散神不散”、“情景交融”、以及语言风格等对文章进行理解与鉴赏。

但是,这两种处理方式都存在问题。

对于整体把握的教学思路,必须能回答这样的追问:一篇文章的主旨、思路、语言风格是否一定要全部讲到?如果每一篇散文都做这样的设计,都是这样教、这样学,那么“这一篇”与“那一篇”的区别在哪里?“这一篇”散文的教学价值在哪里?这样一问,大多数时候我们心里其实并不很踏实。

像对待《听听那冷雨》这样一篇有相当浓度、密度和弹性的散文,我们该确定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第二种处理方式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个教学内容如何确定,由谁来确定?理论上,这个问题本来应该由课程的编制者负责,并通过教科书把教学内容中的核心价值和教学切入点等都呈现出来。

一些教材试图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也进行了探索。

江苏教育出版社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四单元“慢慢走,欣赏啊”中,将《荷塘月色》与《听听那冷雨(节选)》组合为一个学习内容,这两篇课文之后的“活动体验”有4道题目,其中有两题与《听听那冷雨(节选)》有关:‚2.朗读《听听那冷雨(节选)》,说说文中描写‘嗅雨’‘观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作者是怎样根据时空的变化来写‚听雨‛的?3.意境是是作家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互渗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有着描述如画、意蕴丰富的特点。

阅读《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节选)》,涵咏品味,求同探异,鉴赏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并和同学交流感受。

‛①在该套教材编写者看来,教学《听听那冷雨(节选)》一文,需要鉴赏作品的意境。

我们姑且不论确定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得当,其做法还是值得肯定的,至少教材的编写委员为教师教学这篇散文提供了一个教学点。

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大陆中小学语文知识的开发与体系认定,从整体上说仍然进展不大②。

面对大多数散文,大多数教材都把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这个难题留给了语文教师。

在散文教学设计上的这种不踏实感,表面上看似是教师对文章的解读不够透彻,设计技巧、教学方法不够妥当,其根子还在我们对课程与教材的教学价值的开发不理想,即对散文是什么、这篇散文应该“教什么”缺乏比较清楚的认识。

“我们对散文没有共识,甚至我们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98页②参见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六章都不知道散文是什么”①。

不知道散文是什么,必然无法判断一篇散文的教学价值在什么地方,当然也就不知道这篇散文怎么教了。

因此,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发,既是根本的也是基础性工作,应该从基础路径做起,本文试图从通过《听听那冷雨》教学内容的确立,来尝试建立一种散文阅读教学的路径。

确定一篇散文的教学内容,应该有合宜的路径,具体说来,需要完成四个步骤。

第一步,认识散文的特征,明了散文的谱系;第二步,知晓某位散文作家在整个散文谱系上的位置及其个人的风格;第三步,分析“这一篇”散文作为课文的独特价值,确定其教学内容;第四步,教师选择自己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所侧重的教学内容。

四步走通,然后才可据此设计教该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过程。

四个步骤可以分别简称为“辨体”、“识人”、“断文”和“定点”。

先说辨体。

辨体就是熟悉散文的整体知识,确定该篇散文章的大体属性。

散文阅读教学之难,就在于散文这种文体从整体上说缺乏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本质规定性。

在散文大家族内部,由于亚种类繁多,差异性巨大,使得人们煞费苦心地对散文特征进行的种种概括描述,都显得漏洞百出,这是导致散文教学设计缺乏制约性的先天缺陷。

一种文体之所以能成立,应该在于该种文体具有区别于它种文体的独特的规定性。

我们知道,诗歌的规定性特征是内在的抒情性和外在韵律的结合;小说的本质规定性是客观描述虚构的故事;戏剧(剧本)的规定性是以人物扮演的方式(对话)来模拟生活。

散文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以前人们对散文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叫做“取材广泛,笔调灵活”,“形散神不散”,这种以部分散文的外部结构特征来概括其内在本质的方式实属无奈。

其实,许多经典散文的“形”并不见散,也没有谁规定诗歌、小说在取材、笔调上有什么限制;有人认为散文的本质是“诗性的”,“没有哪一种文体像散文这样最直率、最不加掩饰地体现着作者的喜怒哀乐,他的生命意义的定向、生命意义的追问、生命意义的创造”②,这显然是只看到了散文抒情性的一端,其实,诗歌比散文更善于表现情绪、情感;还有人认为,“散文的没有优势正是它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自然”③;这也是一种取消散文文体规定性的含糊做法。

对散文文体的种种认识,都是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即孤立的看待各种文体,没有注意到不同文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古人的“散文”概念是“与韵文相对而言的,凡是不押韵或不重视骈偶的文章都可以说①陈平原.中国散文论坛.[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7页②李晓虹.中国当代散文审美建构. [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年版.9页③卞新国.论余光中的散文观.[J].镇江:江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是散文”①。

有了现代文体观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人们把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两种散文定义虽均不甚精当,但是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逼近散文本质、理解散文内涵的思路,即散文确实可能没有独立的、截然区分于诗歌、小说的自足内涵,散文的本质规定性及特征是在与其他文体的对比中得以显现的。

具体说来,散文是介于小说与诗歌之间的一类过渡文体,它抒情的一端与诗歌紧密相连,其代表形式是散文诗,如鲁迅的《野草》,散文的另一端与专事叙事的小说紧密相连,其代表形式是第一人称叙述的见闻类小说,如沈从文的《湘行散记》。

套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所有艺术形式都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摹写,只是不同艺术形式所用的表现材料不同而已。

由此,我们得出考量艺术品特性的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即是艺术品中的时空与生活时空的关系,第二个维度是摹写者的主观印迹对客观世界影响的大小,第三个维度是用什么材料来再现或表现。

从三个维度来区分,大体可以将艺术品分出“表现的艺术”与“再现的艺术”两大类。

亨利•詹姆斯认为,“小说可以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它确实在企图再现人生”②。

再现意味着维持时空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从文学作品与生活时空的关系来看,典型的小说往往须展示一段相对完整的生活时空——故事。

“小说表现的人生不是零碎杂乱的,是人生的一部分,片段却能代表人生的全体。

因为有结构和因果关系,所以Hamilton说:‘小说是蒸馏的人生’,又说,‘小说的目的是包含一种人生真理在想象事实的系统之中’”,“至于小品散文,和这却正相反,它不需要结构,也无所谓因果关系,只是不经意的抒写着经验感受的一切。

它所表现的正是零星杂碎的片段的人生”③。

诗歌中往往只有片刻的情绪波动状态,而较少时间、空间要素的变化(叙事诗更多出现于民族文化的早期或处于较原始状态的民间,主要承担记事和传承功能,如《伊里亚特》《格萨尔王传》等,虽然也称诗歌,但实属别类)。

散文是处于诗歌和小说之间的过渡性文体,它反映的往往是一定生活中的某些时空、情绪或思考的片段过程。

散文的这种中间性,被不同时代的散文作家和研究者认识到。

现代作家汪静之在《诗歌原理》中就指出,“诗歌感情想象的成分比较多一点,散文文学思想事实的成分比较多一点。

诗歌比较注重情调,散文比较注重描写”④。

李广田认为:“小说宜作客观的描写,即使是第一人称的小说,那写法也还是比较客观的;散文则宜作主观的抒写,即使是写客观的事物,①王光祖.写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49页②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引自伍蠡甫等编.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511页③李素伯.小品文研究.新中国书局1932年1月版.转引自俞元桂等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47页④汪静之.诗歌原理.转引自俞元桂等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46页也每带主观的看法。

”①但散文的抒情不像多数诗歌那么“夸张”而是“老实朴素”。

因此,散文的抒情常表现为“有节制的抒情”,散文的写景常演化为“意境”,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