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举证责任的影响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实施后医疗侵权举证责任的分配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实施后医疗侵权举证责任的分配民事诉讼中对举证责任的分配,通常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提出权利请求和事实主张的⼀⽅承担举证责任。
但在医疗纠纷中⼜有其特殊性。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实施后,对于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发⽣了很多显著变化。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218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按照该规定,医疗侵权责任和⼀般侵权责任⼀样,归责原则为过错原则,即⼀般需要由患⽅证明医务⼈员存在过错。
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四个:(⼀)医疗机构和医务⼈员的诊疗⾏为;(⼆)患者的损害;(三)诊疗⾏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四)医务⼈员有过错。
关于过错,《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222条同时⼜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违反法律、⾏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也采纳了附条件过错推定原则,即在以上三种特定情况下,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从⽽减轻或免除患者对于过错的举证责任,并转化为由医疗机构负责⽆过错的证明责任。
法律、⾏政法规、规章以及诊疗规范是医疗机构和医务⼈员的⼯作依据和⾏动指南。
医疗机构和医务⼈员在⾃⼰的有关业务活动中应当掌握,并遵循相关规定,以确保其⾏为的合法性。
从实践上来看,违反法律、⾏政法规、规章以及诊疗规范,是判断医疗机构和医务⼈员是否有过错的直接标准。
因此,在今后的医疗侵权诉讼中,只要能够证明医疗机构及医务⼈员的⾏为违反了法律、⾏政法规、规章和有关诊疗规范,就可直接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结合《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218条的规定,在此情况下,只要患者受到了损害,医疗机构就应当承担责任。
同时,病历资料是认定案件事实、明确责任的最重要证据,且病历资料主要掌握在医疗机构⼿中。
①类学分题目

专业必修课1. 下列关于高效消毒剂的定义,说法正确的是(D、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
2. 下列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不正确的是(D、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消毒剂浸泡灭菌)。
3. 下列关于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方法,不正确的是( D、耐热、畏湿手术器械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4.高度危险物品是指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液体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下列不属于高度危险物品的是( D、气管镜)。
5.下列关于清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对于含有大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应先清洁,再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有机物,然后再消毒)。
6.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医学灭菌一般设定 SAL为 10 的负( D、6)次方。
7.下列关于床单位的消毒方法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被芯、枕芯、病床隔帘、床垫等不需要消毒)。
8.下列关于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叙述不正确的是( D、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9.中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物品,下列属于中度危险物品的是(D、压舌板)。
10.下列消毒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D、患者出院时不需要再进行消毒)。
11.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预防不包括( D、膀胱冲洗)。
12.我国第一个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制定于( C、 1994 年)。
13.我国医院感染的控制研究工作最早开始于( B、80 年代)。
14.院内感染多为( C、内源性)。
15.院内感染部位不常见于( C、颅内感染)。
16.不属于院内感染的是( A、患冠心病住院期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17.关于医院感染不正确的是( C、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 48h 内发病)的感染)。
18.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于哪一年施行(D、 2006 年 9 月 1 日)。
侵权责任法(医疗部分)

条款解读---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四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 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 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适用于:执业医师在注册的执业地点所 进行的诊疗行为。否则属于非法行医。 例如:电话、私自外出、非注册地点出 诊
条款解读---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四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 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 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这里的损害主要是针对第二条规定的18 项民事权益:9项人身权,9项财产权。 主要相关项: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 所有权、财产权。。
患方拒绝合理医疗行为的应对措施
进行二次告知,重新征求意见并记录 如果是患者本人做出明显不合理选择
原则上只能尊重患者的意见,但应详细记录
如果是患者的监护人做出的不合理选择
鉴于其违法在先,可以不听其意见 一般情况寻求司法介入,紧急情况决断处置
医院一切处置须以不与患方发生暴力冲突为 前提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1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 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 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
知情同意(《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第十条 对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应 当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 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 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 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 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 将有关情况告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知情同 意书,并及时记录。患者无近亲属的或者患者近亲属无 法签署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关系人签署 同意书。
此外,医疗纠纷解决的时间可能较长,判断是否尽到了 诊疗义务,应当以诊疗行为发生时的诊疗水平为参照。
侵权责任法之医疗损害责任条文精义及案例解析

侵权责任法之医疗损害责任目录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第五十四条【医疗损害责任的界定】 (2)第五十五条【知情同意权与告知义务】 (5)第五十六条【告知义务的特殊规定】 (8)第五十七条【违反诊疗义务的侵权责任】 (9)第五十八条【医疗机构的过错推定】 (12)第五十九条【医疗产品损害责任】 (14)第六十条【免责事由】 (16)第六十一条【病历资料】 (19)第六十二条【患者的隐私权】 (21)第六十三条【过度医疗】 (24)第六十四条【医疗秩序受法律保护】 (26)第十六条【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 (29)侵权责任法之医疗损害责任 2 第二十二条【侵犯人身权益的精神损害赔偿】 (34)第五十四条【医疗损害责任的界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条文精义】近年来医疗纠纷逐年上升,社会广泛关注。
为了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界定医疗损害责任,切实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侵权责任法》第七章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
《侵权责任法》以“医疗损害责任”作为本章的名称,说明立法机关采用医疗损害责任这一概念作为医疗侵权行为的统称。
本条即是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原则性规定。
一、医疗损害责任的概念根据本条规定,医疗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因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或者其他损害,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以损害赔偿为主要方式的侵权责任。
二、医疗损害责任的基本特征(一)医疗损害责任发生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损害责任发生的场合是医疗活动,在其他场合不能发生这种侵权责任。
所谓医疗活动,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借助医学知识、专业技术、仪器设备及药物等手段,为患者提供紧急救治、检查、诊断、治疗、护理、保健、医疗美容等维护和改善患者生命健康所必须的活动的总和。
侵权责任法之医疗损害责任 3(二)医疗损害责任是因患者人身等权益受到损害而发生的责任医疗损害责任主要是因患者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权益受到损害而发生的责任。
[转载]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部分的理解
![[转载]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部分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89e9e1c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c.png)
[转载]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部分的理解⼀、⽴法背景:以妥善解决紧张的医患纠纷为出发点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之前,⼈民法院裁判医疗损害赔偿案件,适⽤《中华⼈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关于过错侵权责任的规定。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效之后,⼈民法院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优先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不再适⽤《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的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的赔偿⾦计算标准,明显低于《最⾼⼈民法院关于审理⼈⾝损害赔偿案件适⽤法律若⼲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损害赔偿解释》)所规定的计算标准。
[1]⼜鉴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设置于医学会之下,致使医疗事故鉴定公信⼒不⾜,加之⼈民法院内部关于医疗损害案件法律适⽤的认识不⼀,致使在裁判实践中形成了所谓“⼆元化” :经鉴定构成医疗事故的,⼈民法院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判决,受害⼈所获得的赔偿⾦额较低;未经鉴定甚⾄经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民法院适⽤《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关于过错责任原则的规定,并按照《⼈⾝损害赔偿解释》所规定的赔偿项⽬和标准计算赔偿⾦,受害⼈所获得的赔偿⾦额反⽽较⾼。
这其中的不公平⾄为明显。
我们看到,20世纪90年代已经出现的医患关系紧张局⾯,在进⼊21世纪之后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更加紧张,这与党和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标形成巨⼤反差。
在2002年12⽉九届全国⼈⼤常委会审议的民法典草案中,没有规定医疗损害责任,⽽在2008年10⽉⼗⼀届全国⼈⼤常委会审议的《侵权责任法(草案)》第2次审议稿却增设了“医疗损害责任”。
这充分说明医患关系已经紧张到⾮解决不可的地步,⽴法机关决⼼排除⼀切⼲扰,借制定《侵权责任法》之机会,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民法院审理医疗损害案件设⽴裁判规则。
对于设⽴本章之⽴法⽬的,全国⼈⼤法律委员会认为就是要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界定医疗损害责任,切实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医务⼈员的合法权益。
论医疗侵权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

会发 生 。此 时 , 明责任就转 移到被告一 方' 告 证 由被 证 明 自己的行 为不 曾造 成受害人 的损失 。 若被告 不 能 证 明 自己 的行为 没有 过失 , 由被告 承担不利 的 则
( ) 利 于 维 护 患 者 权 益 , 剧 了 医 患 双 方 的 一 不 加
j 雇 1 .
( 不 利 于 医疗机 构 严格加 强 自身 管理 , 二) 有碍
医疗事 业的 长期稳 定 、 康发展 健
具有高度适应性 的法则, 用于今后类似事件的证据
推断 , 从而证明某一待证事实的的存在。而举证责 任倒置须有 两个前提 :. 1 须有重大诊疗过失的存 在。 . 2 诊疗过失必须具有足以引起所发生伤害的性 质。因此 , 国实行的是有限制的举证责任倒置田 德 。 “ 妨碍证职” 是指本来不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 , 因其
第5 8条规 定 的例 外 情形 ,一 艘 隋况下均 由患 者对
定》 , )现主要 以《 侵权责任法》 为主。 1 96 . 8 年颁布 的《 1 民法通则》 对医疗侵权举证 责任的分配并没有 明确规定。 而按照《 民法通则》 第
16条 第 2款 的 规 定 : 民 、 人 由 于过 错 侵 害 国 0 公 法 家 的、 集体 的财产 , 侵害他人财产、 人身的 , 应当承
致推定” 原则 。“ 大致推定 ” , 是指在侵权行为的损害 赔偿案件中, 原告 只需证 明有损害事实的发生即
夺人们某项行为的权利 , 毕竟法律是大多数人的法 律, 应为多数人 的利益服务 。如今《 侵权责任法》 所 主张的过错归责原则 , 将医方存在过错的证明责任
几乎全部转移给患者。 而由于医疗活动所具有的专 业 性 和复杂 性 , 以及患 者掌 握专业 知识 和医疗资料 的有限性 ,要求其证明医疗机构的过错十分困难。 这 使得 医方 对 于 自己行为 的注意义务 大为减 轻 , 从 而在业务上产生怠慢 , 在态度上放松警惕 , 不能仔 细把好事前 、 中的医疗质量关 , 事 使得许多本可以 杜绝的医疗事件频频发生。 这不仅不利于医疗机构
浅析《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对医疗纠纷处理的影响

1 政策 法规 中的二 元化 问题
《 侵权责任法》 实施 前 , 医疗 纠纷案 件的处 理 、 践 中 对 实 出现了二元化。一 是医疗事 故责任。《 医疗 事故 处理条例》 第二条规定 ,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 机构 及其 医务人员 在医疗活 动 中, 违反 医疗卫生管理法律 、 行政法规 、 门规 章和诊疗护 部
准的不 同, 医疗纠纷处理 中, 医患 双方对法律 的适用 不一致 ,
公民、 法人 的名誉 。未 对公 民隐私 权进 行 明确 的规定 和 保 护, 但在 司法实践 中, 对公 民的 隐私权是 以名誉权 的方式 加
以保护。
《 侵权责任法》 第六十二条 规定 : 医疗机 构及其 医务 人 “ 员应当对患者 的隐私保 密。泄露 患者 隐私或者 未经患者 同 意公开其病历资料 , 造成 患者损 害的 , 当承 担侵权 责任 ” 应 。 患者到医院就诊 , 其病 情及健 康资 料都属 于个人 隐私 , 而且 还有可能将除疾病 以外的其 他隐私 暴露给 医生。无论 是 门 诊还是住院 , 其病历资料 ( 门诊 日志 、 各种检查单 、 门诊病历 、 住院病历等 ) 都属于个人隐私 , 对于这一切 , 医疗 机构及其 医 务人员都对患者负有 保密义 务。如果 医生泄露 信息造 成患 者损害 , 就要承 担责任 。另 外 , 像我 院这 类教学 医 院 , 习、 实 见 习生对患者的医疗检 查 、 治疗等进 行观 摩学 习, 也应 提前 征得患者同意 , 否则 , 易引发纠纷 , 极 造成不必要 的损失 。 按照《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的规定 , 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 制其门诊病历 、 住院志 、 体温单 、 医嘱单 、 化验单 ( 检验报告 ) 、 医学影像检查资料、 特殊检查 同意书 、 手术同意书 、 手术及麻
我国医疗侵权举证责任探究

我国医疗侵权举证责任探究摘要:随着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对于往常的医疗侵权赔偿制度的举证责任又有了新的分配方式。
在医疗侵权案件中,可以借鉴美国的处理的案例,即由原告对自己所遭受的损害事实承担初步举证责任,而后由被告医疗机构对医疗行为与损害的事实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关键词:医疗侵权;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在医疗侵权损害赔偿纠纷中,医疗侵权的因果关系和举证分配制度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和学术论坛中争议较大,各级法院都难于解决的专业性、学术性的纠纷。
医疗纠纷案件中的疑难之处在于:法官在判断医务人员的手术行为或诊断行为是否造成被害人人身伤害或精神伤害,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等强制性规定,医务人员在诊断过程中是否具有过错,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和被害人的损害结果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这些几乎都需要借助司法鉴定和医学专家的建议。
而另一方面,被害人承担调查取证,直接证明医务人员具有过错和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等要件事实,是十分困难的。
而同时对于医疗机构,要证明自己的手术行为或护理诊断行为合法、不具有过错、被害人的损害结果与医疗行为没有因果关系,是否就一定合理呢?举证责任到底如何分配呢?这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一、我国医疗侵权举证责任的立法现状及其历史我国医疗侵权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制度起步较晚,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7年1月1日至2002年4月1日,在这个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这就是所谓的”谁主张,谁举证”的理论。
由于当时的法律中并没有对医疗侵权案件有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明确规定。
其中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并不以当事人的主观过错为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的归责原则,换言之,无论当事人在主观上有没有过错,都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因为当时的法律、其他条例中并没有规定,无论医院主观上有没有过错,都应当对结果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审视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兼论《侵权责任法(草案)》的规定

J OURNAL OF HUAI EIP B ROF S CNAL AND CHNI ES I I TE CAL CCL ILEGE
V0 . . 18 NO 3
J n 2 0 u.09
分配 。
负举证责任符合合理性原则 。
其 实 , 于 医 疗 损 害 赔 偿 诉 讼 采 用 举 证 责 任 倒 置 原 对 则 , 界 一 直 存 在 争 议 , 方 对 其 褒 贬 不 一 。本 文 认 为 如 各 各 对举 证 责 任倒 置进 行 全 面 分 析 , 利 大 于 弊 。“ ” 于 减 其 利 在 轻 了 患方 的举 证 责 任 , 可 能 避 免 了 医 疗 行 为 中 患 者 与 医 尽 务 人 员 信 息不 对称 的 问 题 , 决 了 患 方 取 证 难 的 问 题 。这 解 很 大 程 度 上 补 强 了 作 为 弱 势 方 的 患 方 的诉 讼 地 位 , 利 于 有 对 医疗 过 失 受 害 人 及 其 亲 属 合 法 权 益 的 救 济 。 同 时 , 促 也 使 医 院加 强 医 疗 质 量 管 理 , 进 医疗 技 术 水 平 的 提 高 , 促 是 对 医疗 体 制 改 革 的 外 在 推 动 。 在 分 析 举 证 责 任 倒 置 的 “ ” , 疗界 人 士 大 多 会 指 出举 证 责 任 倒 置 最 终 会 损 害 弊 时 医 患者 的利 益 。他 们 认 为 医 生 为 了规 避 风 险 , 可 能 会 对 患 很 者 实 施 过 度 检 查 、 度 医疗 , 致 患 者 医 疗 费 用 增 加 、 成 过 导 造
常 规 等 难 以了 解 , 得 患 者 在 证 据 收 集 上 处 于 劣 势 。虽 然 使
《侵权责任法》对我国医疗纠纷重大影响的思考

交强 险一样 , 由国 家规定 强制 保险 , 患者来 说能 得到 更好 的赔 对 付保 障, 也减 轻 了医 院与医生 的顾虑 和 负担 。
二、 举证 责任重 新分 配 , 患者举 证责任 改 变
目前 , 医疗行 为引起 的侵 权诉讼 活动 中 , 证责任 的分 担 在 举 是依据 2 0 0 2年实 施 的 《 最高 人 民法 院关 于 民事诉讼 证据 的若 干
重 大影 响 。
一
、
着 原告只 要证明 自己受 到损 害及存 在医 患关系这 一基 本事实 后, 现行 的处理 医疗 纠纷 的双轨 制改 变为单 一的侵权 责任制 就 可 以向法 院起 诉 。 医疗 机构 需要证 明 自己无 过错 , 自己的医疗
行 为与原 告 的损 害结 果之 间没有 因果 关系 , 如果不 能证 明的 , 法
L g l y t m n o it e a S se A d S cey
2 0 6 () 0 年 月下 1
{占 夤 缸金 J l
《 侵权责任.》 春对我国匿疗纠纷重大 响的愿考
王 英
摘 要 医患纠纷 一 直为公 众所 关注 , 如何 平衡 医患 双方 利益 , 为 医疗纠 纷 改革 的 重点 。《 成 侵权责 任法》 重新 构造 了我 国 的 医疗损 害责 任制度 , 建立 一个一 元化 结构 的 医疗损 害责任 制度 , 变二元化 结构 医疗损 害责 任 的法律适 用 矛盾状 况 。该 改
中的不 同情 况 , 医疗 损害 责任进 行 分别规 定 , 就 不仅 明确 了医 疗 规 定》 4条规定 , 因医疗行 为 引起的侵 权诉 讼 , 第 即“ 由医疗机构 损 害赔 偿责 任 , 也对 医患 双方 的行 为进行 了规 范。 规定 与现 有 就 医疗 行 为与损 害结 果之 间不存 在 因果关 系及 不存 在医 疗过错 该 医疗纠纷 处理 的规定 存在较 大差异 , 其施 行势必 对医疗 纠纷产 生 承 担举证 责任 。 实行 的 是因果 关系推 定和 过错 推定 。 就意味 ” 这
论医疗损害责任之举证责任分配

责任 , 是指患者在医疗过程 中受到损害 , 医疗机构应 当承担 的侵权民事责任 , 也可 以说是 因医疗过程 中患者权益 受到 侵害 , 侵权 人所应承担的侵权 责任 , 并且在第 5 4条确定
了医疗侵权损害赔偿 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则 。 ( ) 二 举证责任与举证责任 之分 配
任 问题常常就是决定谁 胜谁 负的问题” 。举证责 任又称 为证 明责任 , 是指 民事诉讼当事人对 自己的诉讼主张 , 提供 证据加 以证明的责任 , 并在待证事 实真伪不 明的情况下 , 承 担举证不能 的败诉后果 。举 证责任分 配 , 指 当事人按 是 照法律规定 的标准 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的固定 分 配规则 , 根据举证时 限的要求对 自己提出 的诉讼 主张各 自
、
( ) 一 的 医疗 损 害 责 任 概 念 之 提 出 一 统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 是其在法律上应负损害赔偿 责 任 的核心根据 , 对于一般侵权行为 , 害人承担证明加害人 受
主观过错 的举证责任 。由于医疗活动具 有专业性 、 复杂 性 与临床试验性 , 医疗侵权行为具有特殊性 , 但是不是说医疗 侵权行为属于 民法通则 中规定 的民事特殊侵权 行为 , 要 需
无疑是得 出公正判决 的基础 , 考虑到 当案件事实要 件在 但
要侵 害了患者 的合法权益 , 构成医疗侵权 的 , 患者就可以根
据《 侵权责任法》 向医疗机构 主张损 害赔偿 , 所谓医疗损 害
诉讼进入裁判 阶段时仍 然可能 出现事实不清 的情况 , 尤其
在医疗诉讼 中这更是 时有发生 的情况 , 法官必须 运用举证 责任 分配原则对案件 事实进行拟 制认定 , 举证责 任及 其分 配在 医疗侵权诉讼 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 而笔者认为 , 我
侵权责任之医疗损害责任

浅议侵权责任之医疗损害责任【摘要】《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责任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本文通过对医疗损害责任相关立法规定的缺陷与不足进行分析,试提出相关的解决与完善方案。
【关键词】侵权责任;医疗损害;过错原则;举证责任一、《侵权责任法》关于医疗损害责任之规定根据《侵权责任法》第54条之规定,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四个:一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二是患者的损害;三是诊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四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
《侵权责任法》第54条明确规定了患者需要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进行举证,并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也即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医疗机构不再为“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第58条又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几种情形。
第58条是对第54条医疗事故过错规则原则的补充,即只有在本条规定的情形下,才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二、《侵权责任法》中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立法不足《侵权责任法》实行统一的医疗损害责任制度,不仅保护了受害患者的合法权益,也使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从整体上看该制度平衡了两者之间的利益,不同程度的保护了双方利益,但关于医疗损害责任之规定仍然比较笼统,有些规定尚存不足之处,这给实际操作带来不便。
(一)医疗损害制度未明确规定过度治疗责任一方面,医疗机构为了获取更大利益,经常出现过度治疗的现象;另一方面,医务人员为了减少医疗损害发生的可能性,对病人进行重复检查以及手术,这使得过度治疗情形越来越频繁。
《侵权责任法》第63条只规定了“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但却未对不必要的检查做出明确的界定,由于医疗行为的专业技术性,患者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分辨医疗机构要求其所作的检查是否属于过度检出,这样将很不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二)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未规定医疗鉴定制度在医疗损害的实践操作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学会鉴定认为该事故为医疗事故的,则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
论医疗侵权纠纷举证责任分配

论医疗侵权纠纷举证责任的分配摘要: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的医疗纠纷大量增加。
医疗纠纷举证责任的分配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新制定的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关键词:医疗损害举证责任;侵权责任法一、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局限性(1)降低起诉门槛,引发滥用诉权和恶意诉讼,医疗纠纷诉讼案件剧增。
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诉讼难度、诉讼成本和诉讼风险,使得近年来的医疗诉讼明显增多,因此,医院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应付医疗纠纷案件,对医院的资源同时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严重受挫,阻碍我国医学科学的健康发展。
医疗行为受认识的局限性所制约,误诊误治是无法从根本上避免的。
一方面医生采取“积极性防御医疗”从客观上增加了患者就医成本,消耗和浪费了医疗资源,另一方面医生为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而在治疗上边的保守,这种趋利避害的思想直接影响于无人员对医学新知识探索的积极性,限制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创新能力,对我国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3)重视患者的弱势群体的地位,忽视了医院在举证方面的难处。
医学科学具有一定的高风险性和复杂多变性,受到个体体质差异性和现阶段医学技术水平的制约。
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损害结果有时候也是医方无法解释的。
此外,患者及其家属不配合治疗,隐瞒病史,或者由于要支付费用而拒绝进行检查,不能提供正确信息,这些都使得医疗机构的举证无法实施。
二、《侵权责任法》出台后的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一)《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医疗侵权举证责任的分配《侵权法》第七章对医疗损害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侵权责任法》第54条、第57条和第58条规定了医疗技术损害责任。
医疗技术损害责任一般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特殊情况下采用过错推定原则,也可以看做附条件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1]。
《侵权责任法》第59条规定了医疗产品损害侵权纠纷的举证责任,明确了医疗机构使用有缺陷的医疗产品的责任,此种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
试析《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诉讼的影响

卫 生 经 济研 究 2 1 0 0年 1 期 总 第 2 0期 1 8
试 析《 权 责任 法》 医 疗 损 害 诉 讼硇 影 响 侵 对
吕国铭
( 宁 医学院社 科 部 , 东 济 山 济 宁 22 6) 707
摘要 :中华人 民共 和国侵权责任法》 《 对医疗损害责任做出了专门规定。对于该规定对医疗损害诉讼的影响 , 众多 专家学者表达了 自己的观点 。本文认为《 侵权责任法》 的实施 , 并不会影响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的有效性 , 医疗事 但《 故处理条例》 应当作必要的修订 , 以免误读 ; 医疗赔偿双轨制的产生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并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后 果 , 侵权 责任法》 但《 的实施并不必然终结双轨制 ; 至于医疗损害诉讼举证责任问题 ,侵权责任法》 《 作为民事实体法对 其并无直接 的影 响。立法 、 行政与司法部 门应抓住 《 侵权责任法》 实施 的契机 , 及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 , 以建立 良性 的 医疗损害赔偿制度 。
些法 律教 学工 作 者也认 可这 种 观点 , 而使 其 在更 大范 从
上述论证过程貌似严密,其实是建立在对作为行政 法规的《 条例》 功能的误解基础之上的。在我国 目前的立 法体制中,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多属于执行性立法, 其
主要 功 能是 为 了 执行 或 实 现特 定 法律 的规 定 盯以及 宪 法
[] 3 迟心志 , 翟
强 . 医疗公平与效率是多层面的对
作者简介 : 赵
云 (99 )男 , 17 一 , 白族 , 云南大理人 , ( 责任编辑 胡希 家)
立 统一 与 互 动关 系 [】 卫 生经 济 研 究 ,075 1 —1. J. 20 ,:6 7 【】 4 赵 云 . 平 与 效 率 视 角 下 看 病 难 看 病 贵 的 根 公
侵权责任法(医疗纠纷)

浅议侵权责任法在医疗损害纠纷中的适用作者:吴旭红发布时间:2010-04-01 15:21:28《侵权责任法》于2009年12月26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2010年7月1日施行。
该法是一部规范侵权责任方面的基本法,而其他规定侵权责任内容的单行法、行政法规是特别法。
在以往处理医疗损害侵权纠纷的审判实践中,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民法通则》和《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以及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在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后,如何在医疗损害侵权纠纷案件中准确适用该法,成为我们审判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
下面就此谈谈笔者个人的看法。
一、《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和《侵权责任法》对下面问题的规定存在冲突:1、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一)医疗事故等级;(二)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三)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而《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只有构成医疗事故的,医院才承担赔偿责任。
而根据《侵权责任法》则是只要医院和患者存在诊疗关系、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并且医疗机构有过错,医疗机构就应该赔偿。
2、医疗事故鉴定。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否构成医疗事故需要通过医学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来确定,从而确定医疗机构是否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众所周知,医疗事故鉴定是由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的“秘密”鉴定,鉴定结论也没有负责人签字,这种鉴定对患者的不公正是不言而喻,有目共睹的。
而根据《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条件并不要求一定要构成医疗事故,所以就无需进行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3、医疗损害赔偿范围及标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中,不仅死亡赔偿金并没有列为赔偿项目,而且条例规定的范赔偿围比较窄、标准比较低。
《侵权责任法》第58条对患方处理鉴定问题的意义

《侵权责任法》第58条对患方处理鉴定问题的意义摘要:大量的医疗纠纷案件都面临着显著的病历造假, 几乎所有的医疗纠纷诉讼都要经过鉴定, 而面对有明显篡改迹像的病历, 患方当事人很少有人愿意主动申请鉴定。
因此大多数人选择了拒绝或抵触鉴定, 要求法官依《侵权责任法》第58条直接认定医方医疗行为存在过错判决赔偿。
持这种观点的人甚至有专业从事医疗纠纷服务的法律人士。
然而这种作法在实务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其法律基础又是怎样的, 北京丁王(医事)律师事务所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 对有需要求的当事人有所帮助。
关键词: 医疗纠纷、篡改病历、推定过错、医疗鉴定一位朋友通过e-mail发来邮件, 咨询以下问题:------, 目前案件经一审二审, 现发回重审一审中。
这次一审, 我们原本没有申请鉴定, 想以《侵权责任法》58条推定医方过错。
但法院强势想要直接进入鉴定环节, 否则以举证不能判败诉。
经过妥协和争取, 我们提交了鉴定申请, 法院也同意进行鉴定前的质证。
为了在质证环节尽量达到不鉴定的目的, 同时做好质证后仍不得不鉴定的准备,我希望能在质证前重新全面梳理下案子, 请您对之前的一些分析进行调整, 并将过错和病历问题尽量关联起来。
回复内容:某女士好, 发来的内容我全部看过, 感谢您的信任。
因为你面临的问题, 在现实中具有普遍性, 所以我对于你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回复, 希望对你, 也对于有类似问题的大量的患方当事人有所帮助。
我之所以愿意就这个问题花上更多的时间来回复, 是因为这样的问题太普遍, 患方当事人、医方以及这个社会因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针对你的问题, 现回复如下:一、对于《侵权责任法法》第58条的理解、适用及患方处理鉴定实务时的应用价值要有正确的认识。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 我需要先强调一个问题, 那就是医疗诉讼中患方获取赔偿必备要件是: 医方医疗行为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过错的责任程度。
在《侵权责任法》框架下, 此三要件都需患方举证证明, 且缺一不可。
《侵权责任法》之医疗损害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法》之医疗损害归责原则陈瑶《人民论坛》(2010年第20期)【摘要】《侵权责任法》在坚持人格平等的基础上重构的“一元化”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改变了二元化结构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适用矛盾状况,有利于受害患者与医疗机构利益保护之间的平衡。
但该法在过度治疗的尺度、过错责任之推定、法律适用的选择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归责原则医疗侵权属于现代侵权法所调整的侵权行为类型之一。
如何做到对医疗损害责任的科学立法,合理规定医疗损害责任,是较长时期以来极为敏感的一个侵权责任话题。
《侵权责任法》针对旧制弊端,立足社会实际,回应热点问题,对我国医疗损害责任制度进行了积极重构。
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改革背景三个“双轨制”构成的混乱医疗损害责任制度。
在医疗损害责任这个问题上,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三个双轨制构成的混乱的医疗损害责任制度。
三个双轨制的内容是:一是医疗损害责任的称谓实行双轨制,即医疗事故责任称谓和医疗过错责任称谓,两种医疗损害责任并存。
二是医疗损害赔偿标准的双轨制,即医疗事故责任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理》规定的标准进行赔偿,赔偿数额相对较低;而医疗事故责任则适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数额较高。
三是医疗损害责任鉴定的双轨制,即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责任鉴定,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医疗过错责任的鉴定。
这就形成了二元化的医疗损害救济机制,反映了我国医疗损害责任制度及法律适用制度的混乱现状。
因此,改变二元化结构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适用矛盾状况,建立公平的一元化结构的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成为必要。
二元化结构的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弊端。
首先,带来人格的不平等。
现行的医疗损害责任制度区别了不同的医疗损害责任及不同的损害赔偿制度,造成受害患者不能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
其次,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
在实践中,由于医疗事故责任适用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医疗过错适用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为获得更高的赔偿,越来越多的人追究医疗过错责任而非医疗事故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侵权责任法中医疗损害责任规定探析

侵权责任法中医疗损害责任规定探析
罗 同昱 ( 中共毕 节地委 党校 贵 州毕 节 5 10 ) 5 7 0
摘 要:‘ 权责任法”的颁 布实施 ,是我 国法制 建设 史上的一件 大事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侵权 责任 法 中用专章对 医疗损 侵 害责任 作 出了规定 ,医疗技术损 害归责原则 实现 了从过错推定原 则向过锗 责任原则的 回归。在充分考虑 到患方的实际举证 能力的 前提 下 ,医疗技术损 害案件在特定情 况下实行举 证责任转换制度 。
关键词 : 侵权责任 法;医疗损 害 ; 过错 原则 ;举证责任
1 .医疗侵权责任案件 的归责原则 依据 。在考虑到规定过于硬性也容易产生 问题的前 提下 ,该法第 所 谓 归责 原 则 “ 归责 的规 则 ,也就 是 确 定 行 为 人 的 民事 责 5 是 6条 同时规定 “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 , 不能取得患 者 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 医疗 机构 负责人或者授权 的负责人批 任 的根据和标准 ,是责任 的核心问题。 ”侵权 责任 法的立法 旨意是 根据侵权责任 法第 5 的规定 :“ 4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 准 ,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 医疗措施。 害,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 的, 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 责任。 生命权高于一切权 利,在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家属同意 的紧急情况 ” 该条规定表明 ,在确定 医疗机构承担 民事赔偿责任上 ,采用的是 下 ,为挽救 患者生命 实施医疗措施而造成患者难 以避免 的损害 , 过错责任原则。即患者 因诊疗活动 受到损害而与医疗机构发生损 患者及其家属不能要求赔偿。 3 .医 疗 损 害 侵 权 责 任 的 构 成 要 件 害赔偿纠 纷的诉讼中,患者须就 “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 员有过错” 31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是医疗损害侵权责任产生的前提 进行举证 ,并承担举证不能的后 果。 医疗技术损害赔偿案件适用 诊疗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借助其医学知识、专业 过错责任 原则 判案 ,有利于查清 事实、分清责任 ,能够使法院居 技术、仪器设备及药物等手段 , 为患者提供的紧急救治、检查 、诊 中、公平合理地 处理 医疗纠纷 ,也有利于调 整、平衡 医患双方心 断、治疗、护理 、保健、医疗 美容 以及为此服务 的后勤和管理 等 态 ,促进医患和谐。所 以说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处理 医疗事故 ,既 维护患者生命健康 所必需的活动 的总和 。 可以依法追究有关侵权者的责任 ,保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 ,又可 3 患者现实的损害是赔偿请求权成 立的要件 . 2 以维护医疗机构及 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当然 ,医疗活动作为一 只有有损害才可能赔偿 ,因此要求诊疗行 为必须造成 患者 损 种特殊的需要专业培训和实践 的诊疗行为 ,其中医患双方的信 息 害。作为侵权 法上 的损害 ,应当具有 :损害是侵害合法民事权 益 是不对称 的。因此 ,在医疗 损害侵权 中,各国都通过侵权责任 的 所产生的对受害人人身或财产 不利 的后果 :这种损害后果在法律 实体 性或程序性规定 ,对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加 以限制、变通和 上具有救济的必要与救济的可能 ;损害后果应具有客观真实性和 发展 。侵权责任法 的第 5 5条、第 5 7条、第 5 8条以及第 5 9条的 确定性的三个特征。诊疗行 为造成患者的损害主要是指因侵害 患 规定 ,即属此类。如侵权责任法第 5 8条规定 “ 患者有损害 ,因下 者的生命权、 健康权、身体权而造成 的财产损害以及精神损害。 在 列情 形之一 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这种 “ 推定”必须 要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 ,有时患者仅出现一些症状 ,而无相应 符合 “ 违反法律 、 行政法规 、 规章以及其他 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 的体征检 出,辅助检查也无阳性改变 ,这种情况在多数案件 中都 虽然过错 的推定依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 ,但 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 被认为无损害后果 ,仅在少数精神损害案件中可成为损害后果。 条件 的过错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只限于医疗技术损害案件 ,医疗 产品损害赔偿 、医疗 伦理过错赔偿并不涉及。如该法第 5 9条的规 因果关系是指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在 定 “ 因药 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 陷 ,或者输入不合格 的血 司法实践中因果关系是确定侵权责任的必要要素。 因果关系说要求 液造成患者损害的 ,患者可 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 机构请 求赔 加害人必须对 以他 的不法行 为为条件的损害负赔偿责任 , 对超出这 偿 ,也可 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 ,这种情况下 ,医疗机构并不因 范围的损害后果不负民事责任。 如果诊疗行为与患者 的损害后果 为其行为无过错就得以免除责任。 之间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那么医疗机构就不承担赔偿责任。 2 .侵 权 责 任 法 进 一步 强调 了 患 者 知 情 同 意 权 3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过错 . 4 患者 知情 同意权是指患者在接受诊治过程 中,有权知 晓 自己 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责任法 的主要归责原则 ,多数侵权行 为 的病情及医疗机构将要施行 的医疗措施 ;在接 受手术、特殊检查、 之构成仍然 以加害人的过错 为要件 ,医疗侵权责任也不例外。过 特殊治疗前 , 有权知晓相关的医疗风险、 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 , 并 错 是 指加 害 人 的一 种 可 归责 的心理 状 态 ,表 现 为 故 意和 过 失 两 种 应 征 得 自 己的 书 面 同 意 ;医疗 机 构 不 宜 向患 者 说 明 的 ,应 当 向患 形式。在 医疗侵权中 ,主要是指过失 ,故意只在极端 的情况下 出 现。过 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 自信 的过失两种 。医务人员 者 的近亲属说 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患者知情 同意权在 以往 的一些规定里 已有相应体 现 ,如 《 医 是 否存 在 过 错 , 断 的标 准 是其 是 否 达 到 了应 当达 到 的注 意程 度 。 判 反之就有过错 。 应 疗机构管理条例》第 3 3条、《 执业 医师法》第 2 6条及 《 医疗事故 如果他达到了应 当达到的注意程度就没有过错 , 操作规范等所 明确要求的, 或 处理条例 》第 1 1条。侵权责任法则进一步强调 了尊重患者知情 当达到的注意程度或者是法律法规 、 同意权。该法第 5 5条规定 :“ 医务人 员在诊疗活动中应 当向患者 者是作为一个诚信善意之人的行为所要求的。 4 .侵权责任法规定的 医疗机构 的免责事 由 说 明病情和 医疗措 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 、特殊治疗 的 , 医务人 员应 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 医疗 方案等情 况 , 为最 大限度地发挥 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对业务技术精益求精 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不宜向患者说 明的,应 当向患者 的近亲属说 的追 求,侵权 责任 法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免责的法定条件。该法 明,并取得其 书面 同意。 “ ” 医务人 员未尽到前款 义务 ,造成患者 第 6 0条规定 “ 患者有损害 ,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 损害 的,医疗机构应 当承担 赔偿 责任 ” 。这条规定首 次以法律 的 赔偿责任 “1 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 () 形式明确 了医务人员的说明告知义务 , 保障 了患者的知情 同意权。 规范的诊疗 ;( 2)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 下 和 以往有 关患者知情同意权 的规定只有权利和义务规定、没有责 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 3)限于 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前 任承担 的规定相比 ,侵权责任法规定医务人 员未尽到告知 义务造 款第一项情形 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 员也有过错的 ,应 当承担 成患者损害 ,医疗机构应 当承担赔偿责任 ,这就使得 知情 同意权 相应 的赔偿责任。 ”在上述情形 中,即使存在患者受损害 的后果 , 遭 受侵犯并 因此受到损 害的患者要 求侵 权人 赔偿 损害 有了直接 下转第 0 5页 8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部分学习心得档范文(三篇)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部分学习心得档范文侵权责任法是我国民法典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其中涉及到的医疗损害部分是医疗纠纷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
在学习这一部分法律内容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侵权责任法对于医疗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其适用的原则和规定,进而对如何处理医疗纠纷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首先,侵权责任法对于医疗领域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医疗是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身体安全。
因此,当医疗纠纷发生时,侵权责任法的适用将确保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并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维护了医疗秩序的正常进行。
其次,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规范要求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了医疗监管和管理,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的规定主要包括医疗行为的侵权行为和医疗损害的赔偿责任。
医疗行为的侵权行为主要包括医疗过错和医疗过失两种形式。
医疗过错是指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行为,如手术失误、用药错误等。
医疗过失是指由于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不注意、不谨慎等原因导致的医疗事故。
医疗损害的赔偿责任主要包括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种形式。
损害赔偿是指因医疗过错或医疗过失而导致患者的身体伤害或财产损失,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因医疗过错或医疗过失而导致患者在精神上受到伤害,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学习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部分的过程中,我认为其适用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是侵权责任法的核心原则。
侵权责任法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在处理医疗纠纷时,法律应该以受害人的权益为基准,依法给予其相应的赔偿和补偿。
第二,侵权责任法要求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负有谨慎注意义务。
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应当谨慎注意,确保医疗行为的安全和准确,否则将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举证责任的影响论文提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公民法律知识和医疗知识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损害赔偿纠纷越来越多。
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医疗机构举证责任倒臵之后,医疗纠纷案件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处理医疗纠纷的案件存在的医疗损害鉴定的双轨制和医疗损害赔偿标准的双轨制,给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带来了难度,也使受害者得不到统一的赔偿,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用专章来解决医疗纠纷。
本文结合《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谈谈《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举证责任的影响。
全文共计6900余字。
以下正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公民法律知识和医疗知识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损害赔偿纠纷越来越多。
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医疗机构举证责任倒臵之后,医疗纠纷案件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处理医疗纠纷的案件存在的医疗损害鉴定的双轨制和医疗损害赔偿标准的双轨制,给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带来了难度,也使受害者得不到统一的赔偿,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用专章来解决医疗纠纷。
笔者结合《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谈谈《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举证责任的影响。
一、《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前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归责原则为过错推定原则,一律实行举证责任倒臵。
归责原则是确定责任归属的标准和依据,一定的归责原则直接决定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分配、免责条件及范围、责任的形态和损害赔偿的范围。
在《侵权责任法》颁布之前,人民法院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主要的法律依据是《民法通则》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归责原则,就体现在这些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中。
1、《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民法通则》对医疗损害责任没有作出专门的规定,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的规定,侵权责任仅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因此,在《民法通则》体系下,医疗损害责任应当适用该法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的规定,采用过错责任原则。
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一方面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采过错责任原则,另一方面规定了过错认定的客观标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医疗行为是一种民事行为,医疗机构在从事诊疗活动的时候,不但要遵循诊疗护理规范,还应遵守民事活动规范。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作为规定我国民法基本制度的《民法通则》,其法律效力高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在审理案件中涉及民事法律基本原则时,法院应适用效力高的《民法通则》。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故民事责任的承担以过错侵权造成损害为前提,并不以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为承担民事责任前提。
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行为,并不排除该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以及因医疗行为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因此,即使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如果存在医疗损害且医疗机构确有过错,侵害人还是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因此,在司法实务中,对于经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但法院认为构成侵权行为的行为,法院亦判决医疗机构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法院采用的同样是过错归责原则。
3、《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相关规定《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该项规定,确立了现行法上医疗损害责任采过错推定原则的做法。
综合上述规定,《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前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归责原则为过错推定原则,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适用的是举证责任倒臵的规则,即由医院来证明其不存在过错。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制定,极大地促进了对患者权益的保护,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适用举证责任倒臵,对患方权益保护做了一定的倾斜。
但是,在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来,举证责任倒臵条款带来了两个负面后果,一是部分患者没有损害也告医院,增加了许多诉讼案件;二是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造成了巨大的责任和负担,许多医务人员不得不采取“非常规”办法来保护自己,即在诊疗活动中多做检查,留下证据保护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过度医疗越来越严重,看病也越来越贵。
由于举证责任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案件的诉讼结果。
因此,《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出台至今,因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举证责任倒臵而引发的争议从未间断,直至2009年12月26日《侵权责任法》的正式出台。
二、《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后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在特殊情况下,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臵。
为了平衡医患关系,促进医疗事业发展,《侵权责任法》用专章来解决医疗纠纷。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医疗损害责任可分为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和医疗产品损害责任三种基本类型,由此导致了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变化。
1、医疗技术损害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受害人承担举证责任;特殊情况下采用过错推定原则,医疗机构举证责任倒臵。
医疗技术损害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有过失则承担民事责任,没过失则不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七条之规定,医疗技术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技术上的过失,在病情的检验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措施的执行、病情发展过程的追踪、术后照顾等医疗行为中,采取了不符合当时医疗水平的技术措施,导致了患者的人身损害,医疗机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技术损害责任有四个构成要件,(1)、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技术过失;(2)、实施了医疗违法行为;(3)、受害人出现了人身损害;(4)、医疗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在《侵权责任法》颁布之前,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如果医疗机构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法院将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医疗机构将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而按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情况则发生了改变,即医疗机构不需要主动去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受害人不仅要证明有损害后果、有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还要证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具有医疗技术过失。
如果患者一方不能证明医疗机构有过错,那就应认定医疗机构没有过错,则患者一方将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在《侵权责任法》生效之后,与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相关的法官、律师和当事人首先就需要面临这样一个观念上的改变。
另外,由于医疗机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掌握较多的证据材料,而患者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为了平衡医患双方的利益,《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又列举了三种情况下适用推定过错责任原则。
《侵权责任法》五十八条实施的是过错推定原则,适用的前提是患方需证明医疗机构过错的存在。
但医疗机构应否因“过错”成立,而直接承担赔偿责任,病患和医疗机构哪方应为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有的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在实践中有如下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病患不需再为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既“过错”已被推定成立,医疗机构就应承担赔偿责任,否则《侵权责任法》五十八条所规定的内容没有意义;另一种观点认为,既“过错”已被推定成立,就应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无过错及过错与损害结果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举证,之后再决定医疗机构是否担责;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推定过错成立,并不代表可以因此担责,且过错成立不代表因果关系存在,医疗机构应否担责,应取决于因果关系是否成立,病患应承担过错与受损后果间存有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理由为,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必须确认四个侵权事实,即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存在过错及因果关系。
其中,医疗机构的过错存在及因果关系,是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重要条件,须通过举证予以证明。
而在《侵权责任法》没有明确规定医疗损害赔偿诉讼是否实行举证倒臵及没有明确因果关系应由医患哪方证明的情况下,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应遵循“谁主张,谁举证”一般举证责任原则进行举证。
因此,就病患而言,即便医疗机构被推定过错成立,但此推定过错只是代表病患不再需要举证医疗机构有过错,不等于医疗机构必然要承担赔偿责任。
病患仍需就医疗过错与病患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承担证明责任,只有在过错的基础上同时证明了因果关系,医疗机构才能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患者不能证明推定的过错与其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或者医疗机构能够证明推定的过错不存在,或者推定的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医疗机构的行为仍然不能构成侵权,而不需要承担医疗损害赔偿责任。
就举证责任的分配,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应分配到病患一方,而在推定过错成立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如否认推定过错不存在,应负有证明推定过错不存在、或者推定的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这种推定过错,在诉讼中实际上体现为举证责任的倒臵,与《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的举证责任倒臵有很大的不同。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是从“医疗损害”直接推定医疗机构的“过错”,而从《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来看,患者一方不仅要证明存在医疗损害,还要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等三种情形之一,才能推定医疗机构的“过错”,虽然过错的推定依然适用举证责任倒臵,但这仅仅是一定程度上的有条件的过错推定。
因此,在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根据本条规定,有法定三种情形之一的,推定医务人员有过错。
因此,首先需要证明该三种情形之一的存在,才可以推定过错的存在。
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法院首先需要查明是否存在上述三种情形,当这些情形能够被证实后,过错的推定自然是非常容易的事。
第二、根据本条第二项规定,医疗机构在诉讼中必须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否则将被推定过错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