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PPT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PPT

➢ 培养特性:在沙氏培养基或营养琼脂上培养5-7日 可见菌落,菌落表面有皱折、呈颗粒状、黄色或深 橙色;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小、凸起、呈白色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 基本特征: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在麦康凯、伊红 亚甲蓝、中国蓝琼脂平板上形成发酵和不发酵乳糖 的菌落;在三糖铁或克氏双糖底层、上层产酸、产 气、氧化酶试验阴性
伤寒沙门氏菌 S.typhi
➢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菌体细长,有周鞭毛
➢ 培养特性:在麦康凯上形成无色、透明菌落,SS平 板上呈无色、透明菌落、但大部分菌落中央呈黑色
肺炎克雷伯氏菌K.pneumoniae
➢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单个、成双或短链排 列,荚膜染色可见外周有透明、环状荚膜
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
➢ 细菌分离培养:使细菌在平板上分散生长,便 于观察菌落特征,也易于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生 化鉴定或血清学试验
➢ 细菌鉴定:形态与培养特性:形态、染色、培 养特性和菌落特征是鉴定细菌的初步依据
细菌形态与染色特点
➢ 染色性:革兰阳性、阴性,抗酸染色阳性、阴性等 ➢ 形状、大小和排列:球菌、杆菌、螺形菌,菌体大小、
荧光假单胞菌 P.fluorescens
➢ 形态与染色:阴性杆菌、无芽孢、无荚膜、端鞭毛 ➢ 培养特性:在麦康凯上呈无色半透明菌落,在营养
琼脂上形成荧光色的菌落
恶臭假单胞菌 P.putida
➢ 形态与染色:阴性杆菌、无芽孢、无荚膜、极端鞭毛 ➢ 培养特性:在麦康凯上呈较大无色、湿润菌落,在营
养琼脂上形成黄绿色菌落,紫外线下可见荧光
炭疽芽孢杆菌 B.anthracis
➢ 形态与染色:为致病细菌中最大的革兰阳性杆菌, 两端截平,体外培养后形成长链,排列呈竹节形。 在体内常单个存在或短链,有荚膜,在人工培养基 上可见芽孢,卵圆形并位于菌体中央,菌体不膨大

形态学实验技术PPT课件

形态学实验技术PPT课件

固定方法 浸泡固定 注射、灌注固定 微波固定 蒸汽固定
常用的固定剂
单纯性固定剂:甲醛(福尔马林 formalin) 乙醇;乙酸。 混合固定剂:中性甲醛pH 7.0(甲醛、磷酸
缓冲液);A-F液 (甲醛、酒精)
三、脱水(dehydration)
将组织内的水分用某些化学试剂置换出来 的过程
脱水的目的
凡是能作抗原、半抗原的物质,如蛋 白质、多肽、核酸、酶、激素磷脂、 多糖、受体及病原体等都可用相应的 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内将其用免 疫细胞化学手段检出和研究。
乳腺导管癌 ER
细支气管肺泡癌 TTF-1
2 取材部位及切面: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 组织结构明晰的关键。掌握正确的取材部 位就必须熟悉机体的组织结构和解剖特点, 原则上应在病变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取材, 避开坏死出血区。
,甚至卷曲变形,特别是神经肌肉组织,可 将其两端扎在木片或小木棍上进行固定。 3.勿使组织受挤压:取材刀剪应锋利,切 开时取材刀严禁来回挫动,以避免组织结 构变形、细胞破碎。
7. 0.5-1%盐酸酒精分化数秒钟。 8. 充分水洗蓝化30分钟。 9. 0.5-1%伊红1-2分钟。 10. 80%、95%、纯酒精1、2(脱水)各5分钟。 11. 二甲苯1、2中(透明)各5-10分钟。 12. 中性树胶封固。
HE染色中二甲苯、酒精和水洗作用:
1.二甲苯的作用:二甲苯可以洗去石蜡,使染料更
3.水洗: 水洗是为了使苏木精进入细胞核内,使细
胞核着色;染色后的水洗是为洗去未与切片结合 的染液;分化后的水洗是为了除去分化液和脱下 的染料。
HE染色中分化和蓝化的作用:
1.分化作用:苏木素染色后,水洗去未结合在切 片中的染液,但细胞核内结合过多的染液和 细胞浆中吸附过多的染料必须用分化液(1% 盐酸酒精)脱去,以保证核与浆的染色分 明。将此过程称为染色的分化作用。但不 能过度。

《形态学实验技术》PPT课件

《形态学实验技术》PPT课件

ppt课件
5
第一章 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第一节概述
组织切片的制作技术属于组织病理学范 畴它是指采用包埋剂使组织内渗入某种支 持物质,使组织保持一定的硬度,然后利 用切片机切成薄片,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 察。根据支持物的不同,有石蜡切片、明 胶切片、塑料切片、冷冻切片等类别。制 成的切片捞置于载物网上,经烘干后可进 行染色或备用。
ppt课件
19
常用的透明方法
二甲苯透明法(常用):彻底脱水的组织 块 二甲苯1 二甲苯2,此二步总的时 间不超过40分钟。
氯仿透明法:彻底脱水的组织块按 3:1 氯仿、纯酒精混合液1小时 氯仿1 - 2小 时 1:1氯仿石蜡混合液1小时。
ppt课件
20
五、浸蜡与包埋
浸蜡(paraffin infiltrating)和包埋(embedding)
剂相混溶,又能与包埋剂(石蜡)相混溶,起 到桥梁作用。
ppt课件
18
大多数脱水剂不能和包埋剂(石蜡)混溶, 故必须通过透明剂置换出脱水剂后才能进 行后续程序。 常用的透明剂 二甲苯:为最常用的透明剂,有毒、易燃、 易挥发;沸点1380C-1400C,长期接触对 粘膜有刺激作用。 氯仿:易挥发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醚、苯 等。它比二甲苯透明力差,但不宜使组织 变脆,使大块组织的良好透明剂
ppt课件
11
固定的目的:
1.迅速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防止自 溶与腐败使之尽量保持生前的形态结 构。
2.使细胞内的蛋白质、糖、脂肪、酶等 成分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其原有 形态及特定位置。
ppt课件
12
3.能将细胞的半液体状变成半固体状, 使组织变硬以利切片。
4.可使组织内的各种成分产生不同的折 光率。

《形态学实验技术》课件

《形态学实验技术》课件

荧光显微镜技术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细胞或 组织,通过特定波长的激 发光激发荧光,观察细胞 或组织的荧光标记。
组织制片技术
石蜡切片技术
将组织块包埋在石蜡中, 经过切片、染色等步骤, 制成永久性的切片。
冰冻切片技术
将新鲜组织快速冷冻后切 片,常用于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等实验。
组织印片技术
将新鲜组织印在载玻片上 ,经过染色等步骤,观察 细胞或组织的形态结构。
分类
形态学实验技术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如动物形态学、植物 形态学、组织形态学、胚胎形态学等。
实验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形态学实验技术,探究生物或组织的形态特征、结构特 点、功能机制和演化规律,为生物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 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意义
形态学实验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 生物或组织形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生长发育、生理病 理和演化等方面的机制,为疾病诊断、治疗和新药研发等提 供理论依据。
《形态学实验技术》ppt课件
• 形态学实验技术概述 • 实验前的准备 • 形态学实验技术方法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技术应用与展望
01
形态学实验技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形态学实验技术是一种基于形态学原理和方法的实验技术,通过对生物或组织 形态的观察、描述、测量和分析,探究其结构、功能和演化等方面的规律。
通过形态学实验技术对植物病害进行诊断和防治,如病原菌分离 、显微镜检查等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
利用形态学实验技术对农业生物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如基因编 辑、细胞培养等技术。
农产品质量检测
借助形态学实验技术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如显微镜观 察、化学分析等技术。

(医学课件)骨髓细胞形态经典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骨髓细胞形态经典ppt演示课件

细胞成熟过程中,胞核逐渐缩小(巨核细胞例
外),胞质量逐渐增多,由核大质少变为核小 质多。
12
.
3、细胞核
• 大小:由大变小 • 核形:
–幼红细胞核始终呈圆形,核渐缩小,核染质 固缩 –粒细胞系:原+早幼阶段呈圆形或椭圆形, 随着细胞成熟胞核的一侧逐渐凹陷,最后形 成分叶状 –淋巴细胞的核始终呈圆形或椭圆形 –单核细胞系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一侧稍凹陷, 形成肾形、不规则形,并有扭曲成折叠 –巨核细胞系的核由圆形或椭圆形,逐渐增大 并分叶,分叶不规则堆叠形成为巨大的核

. 15
㈢、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早幼红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11~20um 。 ,细 原红细胞: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15~22um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直径的 晚幼红细胞:圆形,直径 2/3。 中幼红细胞:细胞呈圆形, 胞边缘有时可见基底宽的半球状或瘤状突起。胞核 1 、红细胞系统 核染色质开始凝集成小块状,核仁消失。胞质 7~12um。胞核圆形,居 直径8~18um。胞核圆形, 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直径的 4/5。核染色 量稍多,不透明深蓝色,有时胞质着色较原红 中,占细胞的 1/2以下。 约占细胞的 1/2 。染色质凝 原红( normoblast ) 质呈细砂状或细粒状,较原粒细胞着色深而粗密。 更深,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不含颗 核染色质凝聚成大块状或 集成团块状或粗索状,似 核仁 1~5 个,呈暗蓝色,界限不甚清晰,常很快消失。 早幼红(basophilic normoblast) 粒。 固缩成团,呈紫褐色或紫 车轮状排列,其间有明显 胞质量少,不透明,深蓝色,有时核周形成淡染区, 中幼红( polychromatic normoblast) 黑色。胞质量多,呈均匀 的淡染区域。胞质量较多, 胞质内不含颗粒。 的淡红色或极淡的灰紫色。 因内含血红蛋白逐渐增多, 晚幼红( 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 可呈着色不均匀的不同程 度的嗜多色性。

《实验诊断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实验诊断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转移癌
霍奇金病 R-S细胞 NHL骨髓浸润
戈谢( Gancher )病 尼曼-匹克病 疟疾 黑热病
⒉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 骨髓造血功能改变为主 溶血性贫血(HA)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为0.1-0.2ml ?多部位穿刺:可提高某些疾病诊断率
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
?抽取时病人有短暂的疼感 ?骨髓液中可见到淡黄色骨髓小粒或油滴 ?涂片检查有骨髓特有的细胞 ?含大量幼稚细胞,杆状核多于分叶核
干抽
?概念:是指非技术错误或穿刺位置不当 而抽不出骨髓液或只抽到少量血液。
?原因: ?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骨髓极度增生 ?骨髓增生减低 ?肿瘤骨髓浸润
?无异常细胞及寄生虫?正常骨髓象应具备的条件?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各系各阶段细胞所占有核细胞的比例大致在正常参考范围?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异常?无特殊病理细胞及血液寄生虫贫血anemia增生性贫血hyperproliferativeanemia??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失血后贫血posthemorrhagicanemia??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增生低下性贫血hypoproliferativeanemia??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增生性贫血再再障白血病leukemia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fabclassificationwhoclassification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fagotauerbodiesaplchronicmyelocyticleukemia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和细胞遗传学分析?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分型骨髓活检?骨髓活检的临床意义?正确判断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及其病因?判断骨髓的铁储存?对某些疾病及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有明确诊断意义?可发现骨髓穿刺检查不易发现的病理性变化?对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确诊化疗效果判断及判定预后的意义?可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可明确干抽的原因?骨髓活检适应症?多次骨髓穿刺取材失败?血象显示全血细胞减少?某些贫血原因不明的发热脾或淋巴结肿大骨髓涂片检查不能确诊者?需要进行骨髓抽取物涂片检查的所有血液病某些内科病恶性肿瘤和骨病患者方法简介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与临床实践ppt课件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与临床实践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环 形 铁 幼 粒 细 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查
FISH法主要是用各种荧光素标记细胞核内染色体不同片段位点,使之 显示不同色彩,并映射于细胞膜,因而能从核外看到,借以判断某一 染色体及其各片段或位点发生的变化。
1
1、从胞核表 面可见上端 有绿色标记 的染色体5p 和粉红色标 记的5q,而 下端则无粉 红色,说明 5q丢失。
有的低增生 MDS可有环形铁粒幼细胞, 而AA无一例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低增 生 MDS 由于骨髓涂片及活检细胞少,仔 细分析外周血病态现象特别重要。 MDS 中的难治性贫血( RA)以病态造血为特 征,外周血常显示红细胞大小不一,易 见巨大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单核细胞 增多,可见畸形血小板。
3. MDS新亚型的形态学特点
与 5q 有关的异常
巨原红和巨幼红细胞
异常的红系前体细胞
与染色体5q有关的异常
异常的巨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假Pelger畸形
染色体 5q 异常的 环形铁幼粒细胞
1 . 骨髓增生异常综 合症最常见的细胞遗 传学异常 2. 在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症中占27% 3 . 见于难治性贫血 或有环形铁幼粒细胞 的难治性贫血
在FAB 协作组关于 MDS 分类的基 础上,1999年WHO发表了造血系统 恶性病分类标准,我国于 2000 年第 六届全国血液学会建议试行该分类。 新标准在取消 CMML 、 RAEB-T 的同 时,新增加了两个亚型。
( 1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 态造血( RCMD ):该标准要求血象表 现为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有病态造血, 单 核 细 胞 <1×109/L , 原 始 细 胞 无 或 <1%,无Auer小体。骨髓象表现≥二系 髓系细胞病态造血现象,病态细胞 >10 % , 无 Auer 小 体 , 环 形 铁 幼 粒 细 胞 <15%,原始细胞 <5 %。环形铁幼粒细 胞≥15%,应诊为RCMD-RS。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为强阳性,且可被氟
化钠所抑制。
•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均为阴性或弱阳性,但
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所抑制。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阴性反应。
精选ppt课件
27
PAS
【正常参考值】
• 有核红细胞呈阴性反应; • 淋巴细胞多呈阴性,少数弱阳性; • 粒系中,原粒细胞糖原染色(-),早幼粒以下阶段
可被NaF抑制 (+)~(++)
正常或增加
PAS(糖原染色)用于鉴别红白血病M6(强阳性)和巨幼贫
精选ppt课件
32
铁染色
【结果】
• 细胞外铁:按阳性强度(蓝色物质、蓝色颗
粒、蓝色小珠)分为5级。
• 细胞内铁:以铁粒幼细胞所占的百分率表示。
环状铁粒幼细胞:10个以上的粗大铁粒,环 绕细胞核排列超过核周径的2/3以上。
(2)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粒细胞缺乏或减少症
精选ppt课件
18
(五)单核细胞系统monocytes
增多
•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 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感染性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恶性肿瘤
精选ppt课件
19
(六)浆细胞系统plasmacytes
NAP)
▪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NaF抑制试验 ▪ 糖原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s reaction,AS) ▪ 铁染色 ▪ 酸性磷酸酶染色(acid phosphatase,ACP) ▪ 特异性酯酶染色(specific esterase,SE)
精选ppt课件
22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红系常可达40-50%,伴有巨幼变 粒系相对减少,巨粒细胞可较早出现,可伴 分叶过多 巨核细胞大致正常或增多,可有核分叶过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纤维化、肝硬化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 给药时间:腹腔注射2次/周,共4周,最 后一次给药24h之后处死并取材。
• 药物剂量:20% CCl4 0.1ml/20g • 特点:成功率高、方法成熟,但动物个体
差异较大。
CCl4 : 橄榄油=1:4 即20%的CCl4注射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正常小白鼠肝脏
勤率 )
30%
2.实验报告书
70%
➢ 可先回抽注射器,确认 无血管或脏器刺破。
➢ 切勿用力过猛,以免刺 伤内脏器官。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实验前动物需: 禁食 12-24小时 禁水 4-6小时
以免手术时出现呕吐及窒息死亡等现象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1)吸入性麻醉剂:乙醚、氯仿等 特点:a.麻醉量与致死量相差大;b.麻醉深度
易于掌握;c.麻醉后恢复快
Curr Protoc Toxicol. 2012 May;Chapter 23:Unit 23.1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肝脏
胆囊

术后1周后可见胆囊、胆 囊管及肝总管明显扩张; 皮肤、肝脏明显变黄
胆囊
胆囊管 肝总管
正常组
BDL组
BDL组
每个组 4只
正常组 1只 加药组 3只
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平时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态度,出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1.进入实验室须穿白大衣,实验室要保持安静,有秩序 ,手机要保持关闭或无声状态,以免影响他人。
2.必须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3.动物室需保持清洁,定期确认饲料和水瓶,注意观察
动物。 4.取及动物时,注意个人安全。
5.鼠笼及垫料需要每周更换1-2次,用过的鼠笼必
须及时清洗干净。
6.如有死亡动物,应及时报告并按规定处理。 7.爱护公共财物,节约各种试剂,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要
轮流值日,将实验室打扫干净,关好门窗和水电后 方可离开实验室。
医学形态学——实验 课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小白鼠的捉拿与固定、注射方法 ➢动物麻醉及正确使用手术器械方法 ➢肝硬化模型制备方法 ➢解剖小白鼠并观察腹腔脏器及解剖位置 (重点观察胆总管)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1)体型小,体重20-40g,寿命一般为2-3年。 2)性情温顺,胆小怕惊,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 3)属杂食性,胃容量小,不耐饥饿。对温、湿度 变化敏感。 4)性成熟早,繁殖力强。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先用右手将鼠尾抓住并提起, 将其旋转数周后放在实验台面 上,在小白鼠向前爬行时用力 向后拉尾,此时用左手的拇指 和食指捏住小白鼠两耳和头颈 部皮肤,然后将鼠置于左手心 中,拉直后肢并用左手无名指 和小指压紧尾巴和后肢,右手 即可作注射、灌胃等实验操作
(2)非吸入性麻醉剂:巴比妥类、氨基甲酸乙酯 、水合氯醛、氯胺酮等
特点:优点是使用方法简便、麻醉过程平稳, 且一次用药便可维持较长时间等;缺点是动物的苏 醒较慢,麻醉深度和使用量较难控制。
5%水合氯醛,按0.2m1/20g腹腔注射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1)注射给药法: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皮内注射 腹腔注射 静脉注射
CCl4结构式
✓ 无色、易挥发、不易燃的液体。具 氯仿的微甜气味。化学性质稳定。
✓ 分子量153.84,微溶于水,可与乙 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
✓ 操作注意事项:有毒,加强通风。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CCl4通过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激活后, 产生自由基CCl3-及Cl
CCl3-与肝细胞内大分子药法:灌胃法 3)其他途径:呼吸道给药
脊髓内给药 直肠内给药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呼吸:深慢而平稳 ➢反射活动:明显迟钝 ➢肌张力:全身肌肉松弛 ➢皮肤夹捏反应:皮肤夹捏反射消失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为拇指和第四指分别插入剪刀柄的两环,中指放在第 四指环的剪刀柄上,食指压在轴节处起稳定和向导作 用,有利操作。
注射CCl4一个月后
正常组
CCL4 组
CCL4 组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固定
备皮
消毒
切开 皮肤
切开 腹膜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剑突
肝脏
胆总管
十二指肠 上动脉
十二指肠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进腹后提出十二指肠,近十二指肠处游离胆总管,两端丝线结扎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 铲头针:临床较少用。
圆针 铲头针
三角针 直针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化学性肝硬化模型 ➢结扎胆总管肝硬化模型 ➢实验性免疫肝硬化模型 ➢血吸虫虫卵所致肝硬化模型 ➢转基因肝硬化模型 ➢复合法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四氯化碳( CCl4 ):carbon tetrachloride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1)注射给药法: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皮内注射 腹腔注射 静脉注射
2)口服给药法:饲料给药 胃管给药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 小白鼠做实验时,以左手抓住动物,使腹部向上,右手将 注射针头于左下腹部刺入皮下,使针头向前推0.5~1.0cm, 再以45度角穿过腹肌,固定针头,缓缓注入药液,为避免伤 及内脏,可使动物处于头低位,使内脏移向上腹。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正确持镊是用拇指对 食指与中指。
(1)正确持镊
(2)错误持镊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
➢ 缝针是用于各种组织缝合 的器械,它由三个基本部 分组成,即针尖,针体和 针眼。
➢ 圆针:弧度大者多用于深 部组织及软组织。
➢ 三角针:前半部为三棱形, 较锋利,用于缝合皮肤、 软骨、韧带等坚韧组织, 损伤性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