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人物创作技巧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一)、长袖善舞——高超的写作技巧“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
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沉香屑—第一炉香》)1、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天才之翼(1)、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卷着云头的花梨炕,冰凉的黄藤心子,柚子的寒香……姨奶奶添了孩子了。
这是他所怀念的古中国……院子正中生了一棵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
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
她的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浅黄色的雏菊。
” (《金锁记》)时至今日,我们应当承认,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就描写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当代小说作家,很少有人像张爱玲那样能够以其完美圆熟的技术、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观、犀利的观察与丰富的想像力,即是以炽烈迸发的才情成就于文坛。
在那个垦荒与洪流的时代,许多作家的文学语言尚处在胡适之、郭沫若自五四时期创造的直抒胸臆的白话诗体,对创作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而象张爱玲这样优美畅达、厚积薄发的文字是很少见的。
应当说,张爱玲是避于我们文学发展的潮流之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另外一些层面的。
上述特点可以说是张爱玲作品呈现的最主要特征,在四十年代即被评论家所承认。
文字表达中,对意象的扑捉,精当的描写,用比喻通感来写情状物以推进情节和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作品最突出的方面。
这其中,包融了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经验和总体把握。
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现。
如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一段情景描写:“……墙里的春天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
杜鹃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 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搀揉在一起,造成一处奇幻的境界。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学生姓名学号类型网络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层次专升本指导教师日期目录摘要 (3)一、绪论 (4)二、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4)(一)人物创造 (6)(二)语言描写 (12)(三)意象象征 (14)三、结论 (17)四、参考文献 (18)六、致谢 (19)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摘要张爱玲是现代小说史上的重要作家。
本文从人物创造、语言描写、意象象征三个角度去谈这个问题。
第一人物创造,小说的成就,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
”张爱玲在创造意境时, 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 当她用意象来形容人物及各种各样的场景时, 亦同样处处妙笔生花。
作者创造的这些众多人物形象群像,组合在一起,完全就是作者的形象——作者通过作品再塑了自身。
第二语言描写,她的思想与语言,都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桥,同时留下了成熟的写作技巧,可供参考与学习。
第三意象象征,张爱玲营造的意象,既有层出不穷的创新,又有不厌其烦的袭旧,在新旧雅俗之间游刃有余,而且,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月亮”、“镜子”,还是“墙”和“乌壳虫”,都是与作品"苍凉"的主调是一致的。
关键词:张爱玲;人物创造;语言描写;意象象征一、绪论张爱玲是一个天才的作家,天才的作家往往是孤独的。
张爱玲的小说很少写英雄豪杰之类的大主题,更不会涉及敏感的政治,她只写城市小资男女的日常生活,主要是恋爱与婚姻生活。
她善于在平常生活中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却又能保持清醒,不陷入小说人物的情感中。
她的文字优雅而舒畅,看起来是一种享受。
读她的小说,你仿佛看到一个优雅的小资女人在冷冷地看着这个世界,嘴角挂着淡淡的嘲笑味道。
可就是这样一个前半生异常成功的女人,后半生却是沉寂的,连死都是静悄悄的,不惊动身边任何人。
二、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1920年,张爱玲降生于一个望族世家。
贵族的出身使她的血液里不可避免的闪着贵族的色彩。
试论张爱玲《传奇》的绘画表现技巧
试论张爱玲《传奇》的绘画表现技巧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匠之一,她的作品深受读者们的喜爱与推崇。
《传奇》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她将自己对人生和爱情的看法融入到了故事之中。
然而,除了文字表现之外,《传奇》所引人注目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其绘画表现技巧。
首先,张爱玲巧妙地使用了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她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貌特征,还揭示了他们的情感和性格。
比如,在第一章中,她描写了魏熙的脸颊上有一颗黑痣,这一细节不仅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想象出魏熙的形象,还暗示了魏熙曾经经历过一些磨难,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再比如,在第五章中,张爱玲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王震的双手,表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
这种细节描写不仅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心理变化。
其次,张爱玲善于运用对比和色彩来渲染气氛。
对比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对比可以让情感、意境更加鲜明。
在《传奇》中,张爱玲善于运用对比来表现不同人物之间的差别。
比如,在第二章中,她用较重的笔墨描绘了程默然和电影城的环境,表现了他们的疲惫和空虚;而在第四章中,她用较淡的笔墨描绘了芳龄和她的房间,表现了她柔和的心态和幸福感。
这种对比不仅表现了不同人物之间的差异,还打造了不同的情感氛围,丰富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张爱玲在《传奇》中运用的色彩也是十分独特而丰富的。
她通过巧妙的运用色彩来表现某些精神状态,比如在第五章中,当王震面对画框时,她用冷色调表现了他的冷静和理性。
与此相反,在第三章中,当赵江南站在街角时,她运用了红色和黄色的元素,表现了他的激动和动荡。
这样的色彩运用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表现手法,还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每个人物精神状态的变化,以及情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综上所述,张爱玲在《传奇》中运用了多种绘画表现技巧,包括细节描写、对比和色彩运用等,这些技巧既表现了人物形象的特点,也丰富了小说的氛围和情感表现。
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她成功地将传统文学的表达方式融入到了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充满个性与情感的世界。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1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被誉为“张爱玲体”,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深受研究者和读者的喜爱。
其中,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是其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文将从语言形态、语言表现和语言内涵三个方面,探讨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
语言形态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形态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基础。
张爱玲擅长运用语言艺术手段,刻画细致、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复杂、微妙的感情变化,以及描绘优美、细腻的景物和场景。
例如,《色,戒》中,张爱玲运用恍若隔世的章回体结构、句式分明的长句、直白精炼的短语和富有韵律感的词组,让小说的故事跳跃性强,展现了独特的节奏感和音乐感;《金锁记》中,张爱玲运用艺术手法独特的朗诵式叙述、长长的“粤式句号”和平凡的生活琐碎,构建出一个时代的再现,展示了小说语言的深厚内涵。
语言表现除了语言形态上的独特魅力,张爱玲小说还通过语言的细微表现,刻画出人物的优美内心及情感世界。
她在小说中运用语言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反复出现的重复,熟语、成语、俗语等语言形式,为小说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提供了丰富的手法和表现形式。
例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文章从一桩明显的婚姻因素入手,接着产生了一系列的诸如榜样、小气、自虐等人性的刻画,张爱玲在小说中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深入分析人物的内心状态,不仅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为人物的情感表现提供了鲜活的语言表现。
语言内涵作为语言的运用者,张爱玲小说最为突出的地方是在语言运用中丰富的内涵。
她往往运用极富诗意的语言表现出孤独、无望、痛苦等内在情感,深切表达了人的精神承受力和生命气息。
她的语言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现代主义的思想,让小说构思和人物刻画更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性。
例如,《秧歌》中,作者通过讲述扑朔迷离的军阀混战时代,表现了女性的自我解放、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和民间文化的厚重性,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试论张爱玲《传奇》的绘画表现技巧
试论张爱玲《传奇》的绘画表现技巧张爱玲的小说《传奇》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女性主义小说之一。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主人公巫小云的心理世界和命运转折,其中的绘画表现技巧更是独具特色。
张爱玲在《传奇》中运用了极其细腻的绘画描写手法。
小说中的绘画场景频繁出现,而且都描绘得十分写实和精彩。
小说开头就以“云海波光,黄蝶云缎……”描述了故事的背景,给人以色彩斑斓的美感。
在描写人物形象时,张爱玲也往往以绘画的方法为读者展现出他们的容貌和气质。
她用“红衣淡妆”、“粉妆玉砌”等形容巫小云的美丽,使人感觉像是在一幅美丽的画中看到了她的身影。
张爱玲精于用色彩和光影来渲染情绪和气氛。
小说中常常出现色彩鲜艳的描写,比如“黄蜂田”,“红嘴岸边的黄鹂”,“红色的芙蓉”等等。
这些色彩丰富的描写,不仅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还能够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小说中的情感和气氛。
张爱玲还擅长用光影的形象来暗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说中常常以太阳的出现与消失来暗示人物的命运和变化。
夕阳下的巫小云,彷佛是一个流浪者。
修长的身影倚在窗边,她身上的光一点一点消退,微光在姑娘的上半个体沉默,渐渐娲黑”这一段描写,通过夕阳下的巫小云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孤寂和彷徨。
张爱玲还经常使用人物的动作和姿态来表达情感和心理。
小说中描写了巫小云房间里的一扇镜子:“岁月过去,玻璃已如秋水轻浅,映出好像能够看见里面的金属框架”这句描写,不仅通过镜子的样子来反映时间的沧桑,还通过巫小云与镜子的互动来表达她对自己的无奈和疲倦。
小说中描写了巫小云用手指划破脸庞的一幕,通过这个动作来表达了她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传奇》是一部具有独特绘画表现技巧的小说。
张爱玲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色彩和光影的运用,以及人物的动作和姿态的描绘,将故事中的情感和情节像一幅幅画一样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独特的绘画表现技巧,使小说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加让人难以忘怀。
第十六章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1938年,张爱玲与继母发生冲突后,离家出走。 1939年,考入香港大学文学院。成绩优异,连获 奖学金,并有机会赴伦敦大学深造。日战爆发后, 不得不中断学业,回沪从事文学创作为生,租住 赫德路爱丁顿公寓65室(常德公寓),与姑母为 邻。 1943年,张爱玲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发 表了《沉香屑 第一炉香》,一鸣惊人。从此,她 一发而不可收,在两年的时间里,她在《紫罗 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 等各种类型的刊物上发表了她一生中几乎所有最 重要的小说和散文。
她的两性之爱没有所谓的“温柔缠 绵”,也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 美好结局,有的只是男女之间的调情, 权衡利弊和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例如《金锁记》、《倾城之恋》、 《沉香屑 第一炉香》等。
(三)基本上写的都是软弱的凡人。
她的笔下只有一些少爷、小姐、太太, 他们大多沉溺于或周旋于两性之爱、 婚姻和金钱之间,穷算计之能事,疲 惫孤独而又恐慌,多是一些人性的扭 曲者、变态者。 张爱玲小说中的场景,大多都相对地 封闭在上海弄堂、公寓等窄小的空间 里。她笔下的人物形象几乎都是悲剧 人物。
《沉香屑 第一炉香》: 西方现代文明侍养着最腐败最古旧的 封建生活方式与文化。 《倾城之恋》: 小说通过两者发生的恋爱婚姻纠葛委 婉曲折地剖析了不同文化背景养成的人性 歧异,并在一场毁灭性的陷城战火中使歧 异的人性遇合。 白流苏:一个来自破落的诗礼世家的具 有东方情调的女子。 范柳原:一个洋味十足的华侨子弟。
第十六章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一、生平及创作简介:
1920年9月30日(一说为1921年),张爱玲出生在 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 的仿西式住宅中。她的父母给她取名叫做张瑛。 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 是晚清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父亲 张廷重是典型的遗少,母亲黄素琼则是留过洋的 新女性。 1922年,张爱玲2岁时,全家搬家到天津英租界。 在那里,张爱玲四岁进入私塾学习。同年,母亲 黄素琼出国留学。1928年,张家又搬回了上海。
张爱玲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摘要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善于在运用
张爱玲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摘要: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善于在运用传统叙事技巧时植入现代技巧,同时改造复活中国文学的传统手法,不仅使现代技巧借助传统形式获得读者的认同,更重要的是使传统叙事技巧获得了崭新的生命,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巧妙对接,为小说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传统技巧现代技巧植入复活张爱玲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传奇”。
1940年代,她像一颗流星划破上海滩的文学天空,1943年—1945年的上海文学可以说是以张爱玲为标志的。
1980年代,她再一次被大陆学者发现,引发了一个张爱玲研究热潮。
到目前为止,对张爱玲小说的解读已经形成了一个色彩纷呈的阅读世界,其中思想意蕴、意象描写、苍凉色彩、隐喻风格等都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发现,并且还不断出现新的解读和认识。
作为小说家,张爱玲的叙事才华是卓越出众的,本文试从叙事学层面分析其作品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在白描手法中植入强化心理刻画白描手法是中国传统小说所惯用的手法。
抓住事物特点,简单勾勒,却能达到传神的效果,正是白描手法的独特所在。
自幼熟读传统小说的张爱玲对这种手法也推崇备至,她曾在《表姨细姨及其他》一文中发表过这样的看法:“我是实在向往传统的白描手法———全靠一个人的对白、动作与意见来表达个性与意向。
”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经常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难能可贵的是,她将现代手法引入白描,在运用白描手法时,更多地植入人物的心理意绪,在细微处以人物的对话、神态、举止来折射人物的心理状态,使白描手法更好地为刻画人物服务。
翻开张爱玲的小说,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
例如《金锁记》有一段对七巧心理的刻画,七巧爱恋着姜季泽,平时打情骂俏,长存非分之想,但当时姜季泽正新婚燕尔,谈话时其新婚妻子也在场。
在潜意识中,七巧因为兰仙漂亮,所以对兰仙充满了嫉妒,同时也对自己的痴念有些失望。
这些心理状态,作者没有做直接静止的心理分析,而是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曲折含蓄地予以表现:“七巧嘴里笑着,心理发烦,一双手也不肯闲着,把兰仙揣着控着,恨不得把她挤得走了样才好。
张爱玲小说人物创作技巧探微
张爱玲小说人物创作技巧探微[摘要] 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
她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一生饱受争议,有过夏花般的灿烂,也有过秋叶般的静美,喧闹与寂静在这个才思俱佳的灵魂中并存。
20世纪40年代,小说集《传奇》的横空出世,使得张爱玲成了孤岛上海最具传奇色彩的小说家,大红大紫,名噪一时,创作出了曹七巧、顾曼桢、白流苏等一系列经典人物形象。
本文试图通过对张爱玲作品阅读,进而对张爱玲小说人物的创作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 张爱玲人物创作技巧意象对照反讽马振方先生在其《小说艺术论》中认为:把人物要写的活生生,大略可以概括为“四有”:有原型,有感受,有性格,有血肉;申丹在《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中将小说的人物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心理性人物;福斯特则在《小说面面观》中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将人物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无论是马振方、申丹还是福斯特,他们其实是根据小说人物的功能、人物的素材、人物的性格来划分人物类型。
我们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很难发现她对于人物的描摹式或曰简笔画般的刻画与描绘,那么她是如何使小说人物能够鲜活起来,能够让读者记住并感动的呢?一、意象衬托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能够发现其通过多意象选择和抒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以及命运,进而表现人物的暗流涌动,作品中的一些意象经过作家的反复运用已经具备了一些固定的文化意蕴。
所谓的“意象”,南朝的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就曾说:“独照之匠。
窥意象而运斤;此盖奴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西方学者也有不少关于意象的言论。
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探讨“艺术符号”的问题时,认为:“艺术符号,是一种终极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感受的活的东西。
”①而庞德则指出:“一个意象是在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情感的复合体。
”②简而言之,意象就是作家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外化,投射到事物中去,使作家的情感具有和读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在张爱玲的笔下,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房子、花、月亮和镜子。
张爱玲小说中的视觉修辞
张爱玲小说中的视觉修辞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张爱玲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著称。
在她的小说中,视觉修辞是她经常使用的手法之一,通过生动的视觉描写来突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营造氛围。
本文将就张爱玲小说中的视觉修辞进行深入探讨。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经常使用生动的视觉形象来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
比如在《半生缘》中,她对于男主角祈大家的描写就是非常细致入微,她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祈大家的长相、眼睛、嘴唇等细节,让读者对于祈大家的形象有了深刻的印象。
在《金锁记》中,她对于女主角玉凤形象的描写同样也是非常生动,通过她的描述,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玉凤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睛、修长的纤手和优美的身姿。
这些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更加容易地产生共鸣,也使得小说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张爱玲的小说中视觉修辞也常常被用来突出故事情节。
比如在《色戒》中,她通过对时代背景、服饰、建筑等细节的描绘,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真实感人。
她对于上海老城区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上海古城,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华和衰落。
在《倾城之恋》中,她对于民国时期的上海社交场所的描写,也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交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些详实的描写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具体鲜活,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张爱玲的小说中视觉修辞也常被用来营造氛围。
比如在《沉香屑》中,她通过对于海南岛的热带风光的描绘,使得整个小说充满了浓厚的热带风情,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对于舞会场所的描写,也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这些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也增加了故事的氛围感。
第二篇示例: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而著称。
在她的小说中,对于视觉的修辞运用得当,可以说是她作品的一大特色。
本文将就张爱玲小说中的视觉修辞进行探讨,并以《色,戒》和《半生缘》两部小说为例,从不同角度解析张爱玲对视觉修辞的运用。
试论张爱玲《传奇》的绘画表现技巧
试论张爱玲《传奇》的绘画表现技巧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位备受尊敬的女作家,其作品风格独特,深受读者喜爱。
她的长篇小说《传奇》以其生动的绘画表现技巧而著称。
本文将试论张爱玲《传奇》中的绘画表现技巧,分析其在小说中的运用和效果。
张爱玲在《传奇》中运用了细腻生动的笔触,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富有生动感,使读者仿佛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方红柳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形象。
她紧紧裹着丝衣,大概只是为了防寒,上头粉扑不施,头发挂着半卷银环珠翠的发髻,全身衣服的破破烂烂就只露出半截玩偶腿来。
在这样的描述下,方红柳的形象就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通过这种生动的细节描写,张爱玲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张爱玲在《传奇》中运用了抒情的笔法,塑造了具有东方风情的画面。
在小说中,张爱玲通过对东方风情的描写,使得小说的画面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情,充满了古典韵味。
在小说中,张爱玲对于方红柳的描写就充满了东方风情。
她的特意坐在那里,处处高贵,一向倨傲。
简直就是一座经明沉阳雕甍参差,而且那里棕榈的一把一把,灌木春柳,甘蔗香花,即使一阵风来,也绮绮草草,稍纵即逝。
在这样的抒情笔法下,小说中的画面充满了东方风情,给人一种浓厚的中国古典韵味。
张爱玲还在《传奇》中运用了对细节描写的处理技巧,使得小说中的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
在小说中,张爱玲对细节的处理非常细腻,她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得小说中的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
在小说《传奇》中,张爱玲对方红柳的描写就非常细腻。
她的发髻厚大而铮亮,好似佳木丁把,插在翡翠珠子中间。
在这样的描写下,方红柳的形象更加立体,更加丰富。
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处理技巧,张爱玲使得小说中的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
张爱玲在《传奇》中运用了图式手法,增强了小说的绘画表现力。
在小说中,张爱玲通过对图式的运用,使得小说的画面更加有张力,更加富有绘画表现力。
张爱玲写作风格与人物塑造
张爱玲写作风格与人物塑造张爱玲(1920-1995)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而闻名于世。
她的作品描绘了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探讨张爱玲的写作风格以及她独特的人物塑造方式。
首先,张爱玲的写作风格独特而独到。
她的文字简洁而精炼,善于用极少的词语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她的句子短小精悍,充满了哲理和思考,给人以深远的启示。
例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写道:“人生是一种无法预测的东西,就像一盘棋,走一步,看一步。
”这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人生的不可预测性和变化性,让读者深思。
其次,张爱玲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
她的人物形象多层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心理状态。
她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矛盾和纠结。
例如,在《色,戒》中,她刻画了一个受爱情和政治纷扰的女主角王佳芝。
王佳芝虽然身陷困境,但她内心的坚强和勇敢使她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
张爱玲通过对王佳芝内心的描写,使读者对她的遭遇和选择产生共鸣。
此外,张爱玲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表达。
她以女性的视角来描绘社会和人性,呈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
她的女性形象不仅具有独立和坚强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她们内心的脆弱和无奈。
例如,在《倾城之恋》中,她塑造了一个受到爱情困扰的女性角色,她的内心矛盾和挣扎使她成为一个令人动容的形象。
张爱玲的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张爱玲的作品中融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
她的作品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和经历的表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她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历史事件的提及,使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感和深度。
例如,在《金锁记》中,她通过对战争年代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动荡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
这种将个人经历与社会历史相结合的方式,使她的作品更富有内涵和思考性。
张爱玲文学人物分析
从文本人物看女性主义意识两位女性作家都从女性的角度来建构文本,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女性主义意识,其主要是表现在女性形象、男性形象的塑造上。
(一)女性形象:个体觉醒与自我囚禁身为女性作家,她们有自觉敏感的女性意识,爱情、婚姻是她们热衷探讨的永恒话题。
莱辛和张爱玲都以大篇幅表现女性婚恋生活,其共同之处在于陷入婚恋中的女性不自觉地暴露出奴性相。
波伏娃《第二性》中对女性就描述:“女人本人也承认,这个世界就其整体而言是男性的;塑造它、统治它、至今在支配它的仍是男人。
至于她,她并不认为对它负有责任;她是劣等的、依附的……”。
奴性相是两人共同表现的地方,但基于国别、民族及信仰不同,还有时代的不同,莱辛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特点大不相同:莱辛写的女人婚后经常走向毁灭或觉醒,而张氏塑造的女人是永不觉悟,即使是觉醒之后也继续扮演奴隶角色。
她们用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来体现女性意识。
莱辛笔下的女性形象是激进的、愤怒的、敏感的,甚至还有精神分裂:玛莎·奎斯特的冲动与深思,玛丽压抑太久爆发之后的错误选择,安娜的敏感与彷徨、激进与觉醒,摩莉的离婚与再婚,佳斯敏的矛盾与理性……这些就是莱辛的女性世界,她们自我矛盾过,在大环境中自我迷失过,在寻找“自由女性”的过程中,她们失望、愤怒、求助无门,甚至过度的精神需求探索使得她们精神分裂,但她们最后觉醒了,都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女性出路。
最富有启示的是,《金色笔记》的结局,安娜在与索尔的平等和谐相处中相互帮扶,找到自我,开始重新生活,这亦是莱辛所期望的男女两性模式。
莱辛相信女人离不开男人,每个女性都要去经历一次爱的洗礼,“一次强烈的感情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灾难,但是每个人都必须那样浪漫的爱一场才会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的。
”《金色笔记》中的几位女性具有典型性。
安娜的好友摩莉同她一样是个离异的女人。
她们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为男人造成的,站在男人的对立面,标榜自由。
摩莉的第一次婚姻“只是出于维持生计甚至家族体面的考虑”,它只是“那些二十年代的婚姻的产物”。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导语:在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传奇”式的作家。
她特殊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她成了一个“异数”,尤其是她的小说创作,真实地、历史地再现了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深刻的层面,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灵活运用古典小说的创作手法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张爱玲是与民族传统联系最紧密的作家之一。
她的创作在继承和借鉴民族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传统风韵中凸显现代个性,从古老文化中渗透现代气息,可以说张爱玲是一个立于中国古典文化基座上的现代作家。
1、结构上的“中国模式”张爱玲大部分的小说都采用我国传统小说纵式结构的写法。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两点:一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叙述描写要首尾一贯,前后照应;一是“憎而知其善,爱而知其丑”,充分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这两点,张爱玲把握的很好。
在张爱玲的笔下,几乎每个故事都是有头有尾,都是完整的。
人物的性格发展在情节推进中得到完成,具有整体美,而人物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不彻底的,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好不坏,亦好亦坏,她的作品里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高大全”人物,也没有一个作恶多端、坏透了的人物,大都是些带有旧制度烙印、人格有缺陷、有弱点的人物。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宣称“让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因此她笔下的人物总是那么鲜活、真实、可信,面目清晰得好象可以触摸得到一样。
2、全知视角、“讲故事”口吻和叙事方式上的“冷处理”由说书、话本衍化而来的世情小说大多采用说书人的“全知视角”和“讲故事”口吻来描述世俗人情,张爱玲的作品部分保留了这种传统。
如《第一炉香》,开头和结尾出现了“说话人”,引出和结束了故事;而《倾城之恋》和《金锁记》中,叙述人未直接出面,但故事的开端和结尾还是有“说话人”的“画外音”的,《倾城之恋》选择“胡琴”做楔子,《金锁记》则以咏月为线索,并且开头与结尾相呼应。
论文学创作中人物形象的意象化设计_以张爱玲小说为中心_韦伊纳
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3No.9作为文学创作中的形象类型,意象主要是作者为了表达其内心情感、思想、理念而设计的一种形象。
文学作品中意象的描写跟其写实性形象描写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意象描写中的“意”主要就是作者心理、情感、思想等主观性的形象,这些构成了意象型形象的主要因素;其中的“象”主要是为了表达其心理、情感、思想等主观性形象而创设的直观感性形态。
意象中的“象”是因为“意”而产生的,它是主观的“意”跟客观的“象”彼此的融合。
而意象性形象设计或者构建往往是通过暗示、比喻、象征的文学创作手法展开的。
下面主要对文学创作中人物意象性形象设计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人物形象设计及其意象化概述人物形象设计是文学作品中展现作者内心、体现作者情感、将文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重要手段。
通过人物形象的设计,使得文学作品创作能体现情感张力和直观视觉的融合。
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对文中人物形象的设计与展现主要是通过对其肖像、服饰、心理、命运等方面的描写,将作者所要传达的内心情感、思想展现出来。
人物形象设计的意象化主要是指在人物形象设计中将人物的肖像、服饰、心理、命运等客观的“象”跟作者主观上的“意”进行融合,通过实在的人物形象去表示、渲染、烘托、暗示作者心中的感受,即通过人物形象设计将作者主观的心理、经验、情感、思想进行直观的外现。
同时,人物形象设计的意象化也体现在文学语言的某种暗示性、隐喻性、象征性的创作手法上面,通过客观的人物情节或者人物感性表情,如人物隐喻、象征、典故、环境、情景、场面、表情、情节、事件、人物特征、服饰等,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现出来。
因此,许多文学作品在对人物命运、性格、心理、情感、思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设计具有一定象征性、隐喻性、抽象性、直观性等意象化特征,从而给读者一种强烈的色彩与氛围的冲击性,让读者直观地探视人物内心本质、挖掘人物思想内涵,最终实现刺激和吸引读者眼球的目的。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武小洁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张爱玲的生平,一部分是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
在张爱玲的生平中我简单的介绍了张爱玲的家庭情况、童年生活,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故事及她的创作经历。
之所以写张爱玲的生平,是想让大家在理解她的经历的同时,知道是她的经历决定了她的性格和创作方向。
在创作风格中我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创作文体、写作手法、语言、内容、取材等几方面的分析来写张爱玲的创作风格。
在创作风格中我将张爱玲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优美的语言单独拿出,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张爱玲作品的独特之处。
在论文中我还简单介绍了张爱玲的几部小说作品,并选取了张爱玲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在文章及最后的总结中我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写出了欣赏张爱玲之处。
张爱玲的生平张爱玲原名张缨,1920年出生在上海,她的外曾祖父是李鸿章,祖父是张佩纶她虽出生于这样的一个家庭,但家庭给她的印象却是父母之间的不和谐,张爱玲四岁的时候她母亲成为中国第一代出走的“娜拉”,失去母爱的她是个小天才,6岁就开始小说创作,7岁的时候她和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张爱玲对他的母亲一直有着罗曼蒂克的爱,她对母亲的感情是很浓郁的,她的性格中有很多无意识的承袭了她母亲的影子。
1934年张爱玲的生活中发生两件大事,一是父亲再婚,一是她开始上中学。
从此她生活更决定了她的创作方向。
她在十八岁的时候获得了远东考试的第一名,但因战争的爆发去了香港大学。
她在1942年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可谓是一鸣惊人。
她的处女作是《不幸的地》。
在1942年到1944年这两年中创造了一系列做品,我们比较熟知的有《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
这段期间可以说是张爱玲创作的黄金期。
而给她创作灵感的人正是影响她一生的一个人——胡兰成。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可以说是浪漫的,也可以说是凄惨的。
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审视他们的爱情。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相识源于他们的互相吸引,他们的意见相投,才气相吸。
试论张爱玲《传奇》的绘画表现技巧
试论张爱玲《传奇》的绘画表现技巧《传奇》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细腻、丰富的笔法描绘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社会风情的小说。
在小说中,张爱玲通过对绘画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表现技巧,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她的深厚艺术修养和对绘画的热爱。
本文将从绘画表现技巧、影响小说情节发展以及传递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张爱玲在《传奇》中的绘画表现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动描绘细节,独具匠心。
在小说中,张爱玲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各种精致的画作和绘画技巧,其中既有中国传统的国画、书法,也有西方的写实派绘画、印象派绘画等。
她通过对画作的细致描绘,向读者展示了绘画的神奇魅力和艺术魅力,使得每一件画作都成为了一幅立体的艺术品,让读者感受到了画作的生动和魅力。
2. 以绘画的角度来描写人物形象和情感。
张爱玲善于通过描绘画作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运用绘画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在小说中,她将人物的态度、眼神、动作等生动描绘,使得人物栩栩如生,而且各具特色。
通过对画作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描绘,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增加了小说的文学艺术性和感染力。
3. 用画作来表达主题和意境。
张爱玲在小说中运用丰富的绘画元素来表达小说的主题和意境,通过画作的形式来表现小说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使得小说更具有画意味和文学意味,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她通过对画作的形式、色彩和内容的描绘,使得画作成为了小说的一个重要元素,拓展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
张爱玲在《传奇》中的绘画表现技巧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张爱玲通过对绘画的描绘和赞美,使得小说情节的发展更加生动、有趣。
在小说中,她通过对画作的表现,揭示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物的内心变化,使得故事更加饱满。
而且,她通过对绘画的描绘和赞美,使得小说具有了更多的视觉元素,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通过对绘画的赞美和表现,小说的情节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试论张爱玲《传奇》的绘画表现技巧
试论张爱玲《传奇》的绘画表现技巧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在她的作品中,有一部以绘画为主题的小说《传奇》,该作品中的绘画表现技巧十分出色,通过精细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本文将试论张爱玲《传奇》中的绘画表现技巧,探讨其中的艺术魅力和意义。
张爱玲在小说《传奇》中运用了丰富的视觉描写,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生动的描述,使得小说中的画面栩栩如生。
她把人物的形象、面部表情、服饰、家具等一丝不苟地描绘出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她笔下的人物和场景。
比如在《画像》一章中,张爱玲对王良苍的画像进行了形象的描述,“画像上的他用右手指挑戎马,跟个军法官一样,像个新兵一般齐整,懦者就闪闪出兵群中。
”这种生动的描绘不仅使读者对王良苍的形象有了直观的认识,还加深了读者对小说情节的理解。
张爱玲在《传奇》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对照的手法,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环境氛围的对比,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一批形象鲜明、性格迥异的人物,通过对比她们之间的差异,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在《画像》一章中,张爱玲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比较画像和现实中的王良苍,展现了王良苍的双重性格,令人印象深刻。
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读者更加易于理解小说情节,同时也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张爱玲在《传奇》中深刻地运用了色彩、线条和构图等绘画元素,为小说注入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她通过对色彩的精心搭配和线条的细致描绘,使得小说中的画面更富有层次感和情感张力。
比如在《橄榄树》一章中,张爱玲通过对橄榄树的描绘,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线条,使得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这种对色彩和线条的精心处理,使得小说中的画面更加丰满立体,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
试论张爱玲《传奇》的绘画表现技巧
试论张爱玲《传奇》的绘画表现技巧【摘要】张爱玲的小说《传奇》以其细腻描写和丰富情感而闻名,而其中的绘画表现技巧更是为人称道。
本文主要探讨了张爱玲在《传奇》中运用的绘画表现技巧,包括描绘人物形象的技巧、展现情感与氛围的技巧、运用色彩和构图的技巧,以及利用细节表现细腻情感的技巧。
通过分析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张爱玲小说中的绘画般的艺术表现。
张爱玲在小说中巧妙运用各种技巧,刻画出丰富细腻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作之中。
结合这些绘画表现技巧,张爱玲成功地营造出了令人屏息凝神的艺术世界,为读者带来一场别具风采的文学盛宴。
【关键词】张爱玲,《传奇》,绘画表现技巧,人物形象,情感,氛围,色彩,构图,细节,细腻情感。
1. 引言1.1 引言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女作家,她的作品《传奇》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在这部小说中,张爱玲运用了独特的绘画表现技巧,通过对人物形象、情感与氛围、色彩和构图、细节等方面的描绘,塑造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世界。
在本文的结尾,我们将总结分析所述的内容,进一步阐释张爱玲在《传奇》中的绘画表现技巧对其作品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对读者的情感和思想的启迪。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作品,感受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2. 正文2.1 绘画表现技巧的重要性绘画表现技巧在张爱玲的小说《传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作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展现情感与氛围,运用色彩和构图,利用细节表现细腻情感。
这些技巧不仅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也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感染力。
绘画表现技巧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致入微的构图,作者可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直观的绘画技巧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生动性和立体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试论张爱玲《传奇》的绘画表现技巧
试论张爱玲《传奇》的绘画表现技巧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达手法而闻名。
《传奇》是张爱玲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迷茫。
在《传奇》中,张爱玲运用了多种绘画表现技巧,以文字为画笔,勾勒出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图景。
张爱玲善于运用色彩和光影的对比,来塑造作品中的画面效果。
在《传奇》中的许多故事中,她常常通过描写景物的色彩和光影的变化来传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
例如在《无味之味》中,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米兰因感情的挫折而陷入迷茫,而米兰的内心情感正是通过作者对外界环境色彩和光影的描写来反映出来的。
米兰的内心世界是撕裂的、褪色的,而这正是通过对公寓墙壁上旧壁纸剥落和黯淡的光线描写来体现的。
张爱玲通过对色彩和光影的刻画,以极为生动的方式描绘了米兰内心情感的复杂和深沉。
张爱玲善于通过线条和形状的描绘,来表达作品中人物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在《传奇》中的很多故事中,作者常常通过线条和形状的描述来传达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
例如在《倾城之恋》中,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雨宣与王仙客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线条和形状的描述来表现的。
当雨宣和王仙客相识时,她描述了他们之间的线条“直一直的通到天涯海角”,表达了两个人之间情感的奇特和强烈。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当二人的感情逐渐冷淡时,线条也开始弯曲变形,“最后只留下一个伸展得很长很细的弯弯钩钩的”。
张爱玲还善于通过细节的描写,来凸显作品中人物的特征和个性。
她常常通过对细节的描绘,来强化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个性。
例如在《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中,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菲菲的特点就是通过对她穿着和打扮的细致描写来体现的。
作者用独特的语言和详实的描写,将她的各种精心打扮和装饰如细节般展示了出来。
这种对细节的描写不仅让人物形象更加形象生动,也将读者引入了小说的情景之中。
张爱玲在《传奇》中运用了多种绘画表现技巧,通过色彩和光影的对比、线条和形状的描绘以及细节的描写,将作品中的形象和图景勾勒得十分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小说人物创作技巧探微[摘要] 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
她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一生饱受争议,有过夏花般的灿烂,也有过秋叶般的静美,喧闹与寂静在这个才思俱佳的灵魂中并存。
20世纪40年代,小说集《传奇》的横空出世,使得张爱玲成了孤岛上海最具传奇色彩的小说家,大红大紫,名噪一时,创作出了曹七巧、顾曼桢、白流苏等一系列经典人物形象。
本文试图通过对张爱玲作品阅读,进而对张爱玲小说人物的创作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 张爱玲人物创作技巧意象对照反讽马振方先生在其《小说艺术论》中认为:把人物要写的活生生,大略可以概括为“四有”:有原型,有感受,有性格,有血肉;申丹在《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中将小说的人物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心理性人物;福斯特则在《小说面面观》中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将人物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无论是马振方、申丹还是福斯特,他们其实是根据小说人物的功能、人物的素材、人物的性格来划分人物类型。
我们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很难发现她对于人物的描摹式或曰简笔画般的刻画与描绘,那么她是如何使小说人物能够鲜活起来,能够让读者记住并感动的呢?一、意象衬托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能够发现其通过多意象选择和抒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以及命运,进而表现人物的暗流涌动,作品中的一些意象经过作家的反复运用已经具备了一些固定的文化意蕴。
所谓的“意象”,南朝的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就曾说:“独照之匠。
窥意象而运斤;此盖奴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西方学者也有不少关于意象的言论。
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探讨“艺术符号”的问题时,认为:“艺术符号,是一种终极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感受的活的东西。
”①而庞德则指出:“一个意象是在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情感的复合体。
”②简而言之,意象就是作家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外化,投射到事物中去,使作家的情感具有和读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在张爱玲的笔下,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房子、花、月亮和镜子。
朱建军在其《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中指出:房子内外的样子象征着来访者的心理状态。
在《意象对话心理治疗》中讲到:房子的破败程度往往象征着来访者心态是否自卑和消沉;房子的颜色往往是性格和情绪基调的象征;房子的大小往往象征着这个人是否“心量大”和“心胸开阔”。
由此可见,房子意象是心理学上颇受重视、极富心理象征和暗示意义的一个意象。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有多处关于房子的描述,那是一种没有光的所在,这是张爱玲悲凉、昏暗叙事基调的需要,也是人物创作的需要。
《金锁记》中当童世舫第一次到长安家,见到准岳母时,内心的恐惧之情有房内延伸其内心:“世舫回过头去,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脸看不清楚,穿一件青灰团龙宫织锻袍,双手捧着大红热水袋,身旁夹峙着两个高大的女仆。
门外日色黄昏,楼梯上铺着湖绿花格子漆布地衣,一级一级上去,通入没有光的所在。
”此时,我们已经通过童世舫眼睛看见了七巧阴森、恐怖、变态的人物心理。
《半生缘》里顾曼璐为了笼络丈夫的花心,与丈夫一起合谋,强奸了自己的妹妹,顾曼璐的住所成了罪恶的所在,肮脏的所在。
《倾城之恋》中的白公馆则是这样的:“门掩上了,堂屋里暗着,门的上端的玻璃格子里透进两方黄色的灯光,落在青砖地上。
”通过这一段的描述,我们可以发觉主人公白流苏此刻飘落不定、寄人篱下的恐慌以及自己青春已逝的内心虚弱。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宝与娇蕊情爱道出了:“我的心是所公寓房”,这是一种现代性的焦虑。
花在张爱玲的创作中扮演着人物内心的晴朗与灰暗,扮演着人物命运的绽放与凋谢。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这样写道:“那杜鹃花开的密密层层的,烟卷儿窝在花瓣子里,一霎时间就烧黄了一块。
”通过葛薇龙姑姑的刚才这一举动,我们便能够探测葛薇龙姑姑的脾气与秉性,也能够感受得到葛薇龙未来的命运,不就正像这开的艳丽的杜鹃随时有可能被人践踏与蹂躏吗,事实葛薇龙的命运也正是如此。
另外对于仙人掌的描述:“一抬眼望见钢琴上面,宝蓝瓷盘里一棵仙人掌,正是含苞欲放,那苍绿的厚叶子,四下里探着头,像一青蛇,那枝头的一捻红,便像吐出的蛇信子,花背后门帘一动,睨儿笑嘻嘻走了出来。
薇龙不觉打了个寒噤”。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蛇象征着诱惑,正是后期睨儿禁不住姑姑的诱惑才使得葛薇龙一步一步走向毁灭。
“火光一亮,在那凛冽的寒夜里,他的嘴上仿佛开了一朵橙红色的花。
花立时谢了。
又是寒冷与黑暗……”。
《半生缘》里当顾曼桢饱受凌辱之时,作家这样写到:“花园里有一棵紫荆花,枯藤似的枝干在寒风中摇摆着。
她突然想起小时候听见人家说,紫荆花底下有鬼的,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说,但是,也许就是因为有这样一句话,总觉得紫荆花看上去有一种阴森之感。
”相信此刻对于紫荆花的感觉正是主人公顾曼桢的恐惧心理的写照。
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与女主角相伴的,总有一个重要角色,这就是月亮。
它是一个含蕴极为丰富的象征。
把女人与月亮联系起来,当然不是张爱玲的独创,在中国古代便是文人雅士书写的主要素材之一。
到了2 0 世纪4 0 年代,张爱玲对这一传统有所继承,但她显然不满足于传统,她以个人的独特感悟,充实了月亮象喻系统,赋予它更多的女性气质。
《金锁记》开头和结尾写到:“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有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
”在写到儿媳芝寿的时候:“月光里,她的脚没有一点血色——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
她想死,她想死。
她怕这月光。
”这种清辉的月光准确地传达出了《金锁记》所要表达的彻骨悲凉和难以言说的悲哀。
《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心平气和地说:“流苏,你的窗子里看见月亮么?”流苏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哽咽起来,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白色的,有着绿的光棱。
柳原说:“我这边,窗子上面掉下一枝藤花,挡住了一半。
也许是玫瑰,也许不是。
”从中我们体味到了主人公流苏的内心渴望与现实的无助。
《茉莉香片》中通过冬日里微黄的月光,影衬言朱丹的身姿,准确地传达出了聂传庆可望而不可及的情感,也传达出了作为男性的聂传庆的懦弱。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通过镜子,张爱玲刻画了镜像下人性的冷漠与阴暗。
“揽镜自照”的行为,是具有关注自我内心渴求的,而“顾影自怜”则是人类普遍的自怜自艾的行为方式。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经不住兄嫂的一顿抢白和欺落,跌跌冲冲跑到楼下自己的房间,扑在穿衣镜上,一个劲地端详自己的身材和容貌。
她越照越感到自己反比以前美,觉得还有嫁出去的希望,她放宽了心,她笑了。
可是流苏的这种自信是多么的虚弱。
《第一炉香》的吉婕面对镜子发的一连串牢骚,虽是喝醉了,但镜子在这里,不仅仅限于一个冰冷的道具,真实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参差对照的运用1944年傅雷以迅雨为笔名发表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对于张爱玲的影响极大,于是张爱玲提笔写下了《自己的文章》一文,对傅雷的观点给予了微妙的回应。
我们暂且不去关注张爱玲对于傅雷的评价心境如何,张爱玲是否有些操之过急或者曲解了傅雷的好意,但是就是这篇文章却让读者和评论家们一窥她的小说创作技巧和创作的价值取向。
在《自己的文章》中,张爱玲这样辩解道:“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负荷着。
因为他们虽然不彻底,但究竟是认真的。
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
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我知道我的作品缺少力,但既然是个写小说的,就只能尽量表现小说里人物的力,不能代替他们创造出力来。
而且我相信,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时代的总量。
……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
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恣的。
……我喜欢素朴,可是我只能从描写现代人的机智与装饰中去衬出人生的素朴的底子……只是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却是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不仅仅是有些评论家认为的张爱玲对于傅雷批评的匆忙回应,自我的辩护,其中更多地传达了张爱玲的创作观和叙事技巧。
“‘参差的对照’指的不是两种东西的截然对立,而是指某种错置的、不均衡的样式。
这是她自创的一个术语,她不曾对此有过详细的解释。
金斯伯瑞认为这个术语‘不仅是勾画主题和角色的语调,徘徊于,比如说,自嘲和放恣,梦幻和现实,讽刺和同情之间’”。
④为了解释说明这种“参差的对照”,张爱玲用颜色作了形象的比喻:那就像宝蓝配苹果绿,葱绿配桃红。
这种对照所产生强烈反差所带来的阅读上的张力和情感上的冲击对于小说人物的创作与刻画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正是这种参差对照的手法使得小说里的人物更加凸显、鲜活、有力,人物命运与性格均在这一魔幻手法的运用下在人性的两极舞蹈。
可以看到家族显赫、高贵与棚户区的贫穷落后所造成的人物命运与情感命运的悲剧式结局。
小说《半生缘》中顾曼桢和沈世钧虽都是接受了新文化思潮的教育与启蒙,虽然他们感情纯洁、真挚,但一段美好姻缘却因为不对等的家庭背景不幸夭折,最后男女主人公均走向了婚姻的坟墓,青春的爱情也随之埋葬在没有光的所在;小说《茉莉香片》中,可以看见活泼开朗,阳光自信的言朱丹与闷闷不乐、心理扭曲的聂传庆的强烈反差。
小说女主人公言朱丹有着幸福和睦的家庭,父亲儒雅且有学识,而男主人公聂传庆的父亲吸食鸦片,后母对其更是尖酸刻薄;《小艾》中我们通过强势与弱势,高贵与卑微之间的强烈反差,体味传统中国中,一旦身份被确认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那将意味着失去言语权、选择权和争取幸福的权利,即使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的30、40年代,这样的悲剧一样在沉重的中国上演。
小艾的不幸正是源于她是一个婢女,席五爷之所以可以为所欲为正因为他是贵族遗少。
《怨女》中的银娣、《金锁记》中曹七巧、《多少恨》中的虞家茵、《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她们的不幸在于制度、精神上的枷锁。
而《金锁记》《等》、《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色·戒》中的太太们却锦衣玉食、吃喝享乐,虽然有的家道中落,但她们依然可以凭借祖先留下的遗产衣食无忧,仍然可以掌控着他人的生杀大权。
张爱玲正是通过这样的反差、对照对人物进行设置、安排,让这不同的群体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通过这一手法的运用,人物命运的悲剧更加彻底,人物也就更加的彻底。
虽然张爱玲自己说,她的小说里只有曹七巧一个人物是彻底的,其他的人物都是虚伪中还有真实,浮华中还有素朴,但这样的人物却更加让读者在阅读时为之同情、可惜,因为他们不是那么无药可救,总还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