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
陈露文-2013版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解读
![陈露文-2013版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328aa355901020206409c06.png)
• 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研究纳入1886例患者,根据病例记录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n= 1168),糖尿病组(n= 495)和新发现高血压组(n= 223),旨在评估新发现高血压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表明未诊断糖尿病者住院高血糖是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2
• 按病情分层及个体化原则 适用于住院患者 • HbA1c的目标不适用于 住院患者
•
AACE/ADA针对重症患者 和非重症患者提出了相应 的血糖控制目标
• •
不推荐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 若SICU/MICU患者采用胰岛 素治疗,目标血糖值应为7.811.1mmol/L
Moghissi ES, et al.Endocrine Pract.2009,15:1-17.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27:371-374. Qaseem A, Hetal. Ann Intern Med, 2011,154:260-267.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 ;29(3):189-95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 ;29(3):189-95
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 低血糖增加住院患者院内和出院后死亡率
• 一项针对普通病房的回顾性队列分析研究,共纳入4,368例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2,582人, 旨在评估住院期间严重低血糖与住院死亡率、住院时间和出院后1年死亡率的关系
中国14. 9%的糖尿病患者在住院 期间发生夜间低血糖, 胰岛素强 化治疗是住院低血糖的主要诱因
1993年
DCCT研究
1997年
UKPDS 33 34研究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b94a371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2.png)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院内高血糖是指血糖水平〉7.8mmol/L,若血糖水平持续而明显地高于此水平则提示患者有可能需要接受治疗。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联合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组共同制定了《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以下主要为该专家共识中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部分内容。
表1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分层表1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分层严格一般宽松空腹或餐前血糖(mmnl/L) 4.4-6.1 6.1~7.87.8-10.0餐后2h或随机血糖(mmol/L)&1-7,87.8-10.07.873.9表2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表2住院患者粗糖控制目标内分泌科新诊断、非老年、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降糖治 或疗无低血糖风险其他内科低血糖高危人群且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同时伴行稳定心脑机 管疾病 因心脑血管疾病入院注:低血糖高危人群:糖尿病病程〉15年、存在无感知性低血糖病史、有严重伴发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或全天血糖波动大并反复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高危心脑血管疾病风险(10年心血管风险>10%)者,包括大部分〉50岁的男性或〉60岁的女性合并一项危险因素者(即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亲乱或蛋白尿)血糖控 制目严格 宽松 一般宽松外科手术 特殊群体 择期手术(术前、术中%术后)急诊手术(术中、术糖皮质激素治疗中重度肝肾功能不全75岁以上老年人 顼期寿命<5年(如癌症等)精神或智力障碍大、中,小手术器官移植手术 精细手术(如整形) 大、中、小手术 器官移植手术 重症监护胃肠内或外营养(ICU )外科ICU内科ICU一般宽松宽松宽松宽松一般一般严格宽松一般严格宽松一^般宽图1住院成人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管理流程图评批出点情况井刷金由胧控制H,必装同用h 阍或尿赭.屿、rti岫,ti 鼻.由乩❸,胴行功能.to.喝叁而堆♦独更m据、井发蜡和伴发疾场,降相方案及沾疗依4性葬下•小U:的用忖阵怔(总括生命体位.意比状君."无脱水隼、旺拄检我说忖过渡到设外方案:L小叨段球即为血军祸的患者也睫任就扑防W时明周是有学有祎比置2.哮看收掂―福疗1♦■曲浏用本用控制目后4.源电管理♦生诂方苴冲到H划声的回和呐界■目■标状•阳性林亚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1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标准糖尿病患者在其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涉及到"家一医院一家"的一体化管理,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时间需要在家和门诊进行调整和管理血糖,但许多情况下可能需要住院进行短期血糖管理和优化治疗、并发症筛查和应激状态的控制等,尤其在要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
CVD合并高血糖患者的血糖管理目标.ppt
![CVD合并高血糖患者的血糖管理目标.ppt](https://img.taocdn.com/s3/m/ad721eb2a6c30c2258019e24.png)
• 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应常规查血糖。如合并严重高血糖(空 腹血糖超过8mmol / L、餐后血糖超过13 mmol / L),应该 在加强血糖监测的基础上,尽可能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 急性心血管事件合并严重高血糖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 应尽快、安全、平稳地控制高血糖
2011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
• 负荷后血糖水平是CVD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Nakagami T,2011)
• 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群的2-6倍
• 人群前瞻研究资料显示,无糖尿病者首发心肌梗死存活的患者的8年 存活率与有糖尿病而无心肌梗死患者的8年存活率相似,因此糖尿病 又被称为冠心病的等危症
• 血糖升高是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 险因素
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
• 住院高血糖:患者住院期间任意时点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7. 8mmol / L
• 包括:应激性高血糖、药源性高血糖如糖皮质激素所致高血糖 、糖尿病前期、新诊断糖尿病、已知糖尿病及妊娠期显性糖 尿病和 GDM 等
应激性高血糖 : (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HG)
✓ 定义:通常指先前无糖尿病证据但在严重疾病期间出现的 短暂性高血糖
✓ 临床意义: 1、与患者不良预后直接相关(其病死率为血糖正常者的 18.3倍,糖尿病患者的2.7倍) 2、可增加发生肾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以 及非糖尿病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
高血糖与CVD
• 高血糖是重要的心血管系统危险因素,可显著增加心血管疾 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高血糖管理总体原则PK高血压
• 血糖控制目标个体化; • 一般不必快速降糖和快速达标; • 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血糖不一定要达标; • 降糖治疗应尽量避免低血糖,尽量避免超重及肥胖患者体重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847ffe75aa00b52acec7ca66.png)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作者:————————————————————————————————日期:1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专家共识》建议: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即根据病情分层和社会因素的差异设定相对合理、因人而异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强调不要因为HbA1c达标或正常化而增加患者低血糖风险,或使超重和肥胖患者体重增加,或患者死亡等风险增加[1]。
虽然对住院患者的高血糖管理不可能以HbA1c 为目标,而是以血糖为目标值,此共识病情分层及个体化原则仍十分适用。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改变,住院患者越来越多,且糖尿病患病率居高不下,成人住院患者中高血糖较常见,他们的高血糖管理目标制定问题亟待解决。
2009年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联合发布了《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共识》,针对重症患者和非重症患者提出了相应的血糖控制目标[2]。
2011年美国内科医师协会(ACP)发表了《住院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管理指南》[3]。
这些权威指南与我国住院患者情况不太符合,如我国住院患者病情轻者比例高,甚至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也被收入院治疗,住院期间新发现的糖尿病较多,常常住院作术前准备等,因此患者病情差异很大。
不论高血糖还是低血糖,都可影响住院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为了较合理地解决临床工作者的实际问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组织专家对我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制定了个体化的血糖管理目标。
一.共识要点(一)证据等级参照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证据等级分级标准[4],标注于相应推荐后的括号中。
(二)住院高血糖诊断标准患者住院期间任意点的血浆葡萄糖水平 > 7.8 mmol/L(E级)。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55f56e1b03d8ce2f00662390.png)
Ә指南与共识ӘDOI:10.3760/cma.j.issn.1000-6699.2017.01.001通信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通信作者:王卫庆,Email:wqingw@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组 一㊁住院患者高血糖概述院内高血糖是指血糖水平>7.8mmol /L,若血糖水平持续而明显地高于此水平则提示患者有可能需要接受治疗[1-4]㊂造成高血糖的原因既可以是由于已知的或未诊断的糖尿病,也可以是由于急危重症所致的应激性高血糖㊂不论高血糖的原因如何,也不论患者是否伴有糖尿病,高血糖均会增加住院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㊂对所有的高血糖患者在入院时均应检测血糖并应询问是否有糖尿病病史,必要时检测HbA 1C 水平以明确患者住院前是否已经存在糖尿病㊂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HbA 1C ȡ6.5%;而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HbA 1C 水平一般不高;血糖的水平通常随导致血糖升高的急危重症的出现或缓解而升高或恢复正常[2]㊂住院患者发生高血糖非常普遍,包括入住内分泌科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其他内科㊁外科㊁急诊㊁重症监护科室的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以及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妊娠患者等,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血糖控制目标见表1和表2㊂另外,院内高血糖的管理主要分为危重患者和非危重患者的高血糖的管理(图1)㊂结合患者入院的原因以及患者的疾病状况,需要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设定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㊂表1 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分层严格一般宽松空腹或餐前血糖(mmol /L) 4.4~6.1 6.1~7.87.8~10.0餐后2h 或随机血糖(mmol /L)6.1~7.87.8~10.07.8~13.9二㊁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在本世纪初的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中,重点关注降低高血糖,倾向于较低的血糖控制目标,而这种治疗模式导致低血糖的风险明显增加[5]㊂近年来,随着对住院高血糖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证据积累,血糖控制目标已由强化血糖控制发展至多样化的个体化目标㊂我们在参考多个国内外指南[1-5]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临床实际情况及特点,推荐对不同的住院患者使表2 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血糖控制目标内分泌科或其他内科新诊断㊁非老年㊁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降糖治疗无低血糖风险严格低血糖高危人群a宽松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b ,同时伴有稳定心脑血管疾病一般因心脑血管疾病入院宽松特殊群体糖皮质激素治疗一般中重度肝肾功能不全宽松75岁以上老年人宽松预期寿命<5年(如癌症等)宽松精神或智力障碍宽松外科手术择期手术(术前㊁术中㊁术后)急诊手术(术中㊁术后)大㊁中㊁小手术一般器官移植手术一般精细手术(如整形)严格大㊁中㊁小手术宽松器官移植手术一般精细手术(如整形)严格重症监护(ICU)胃肠内或外营养宽松外科ICU 一般内科ICU宽松注:a 低血糖高危人群:糖尿病病程>15年㊁存在无感知性低血糖病史㊁有严重伴发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或全天血糖波动大并反复出现低血糖的患者[1];b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高危心脑血管疾病风险(10年心血管风险>10%)者,包括大部分>50岁的男性或>60岁的女性合并一项危险因素者(即心血管疾病家族史㊁高血压㊁吸烟㊁血脂紊乱或蛋白尿)[6]用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达到更为精细和个体化的管理㊂推荐的血糖控制目标分层如表1所示㊂不同住院人群的控制目标如表2所示㊂与非妊娠的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相比,妊娠患者由于涉及到母亲和胎儿两方面,其控制目标需要更为严格,具体目标见 糖尿病妊娠及妊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 章节㊂三㊁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一)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1.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标准糖尿病患者在其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涉及到 家医院 家 的一体化管理,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时间需要在家和门诊进行调整和管理血糖,但许多情况下可能需要住院进行短期血糖管理和优化治疗㊁并发症筛查和应激状态的控制等,尤其在需要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㊂糖尿病患者有以下情况建议住院:㊃1㊃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年1月第33卷第1期 Chin J Endocrinol Metab,January 2017,Vol.33,No.1万方数据图1住院成人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管理流程图Ә新诊断1型糖尿病;Ә新诊断2型糖尿病需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或评估,或血糖较高需考虑胰岛素强化治疗;Ә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不能明确分型,需入院进一步明确分型;Ә糖尿病妊娠或妊娠糖尿病(详见 糖尿病妊娠及妊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 部分);Ә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㊁高血糖高渗状态和乳酸酸中毒伴高血糖等;㊃2㊃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年1月第33卷第1期Chin J Endocrinol Metab,January2017,Vol.33,No.1万方数据Ә糖尿病血糖控制差或不稳定,经门诊调整治疗不达标;Ә病程长的糖尿病需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或评估;Ә糖尿病合并各种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㊁创伤㊁感染和手术等;Ә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不达标者;Ә糖尿病合并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如各种神经病变㊁视网膜病变㊁肾病㊁糖尿病足溃疡伴或不伴感染等;Ә糖尿病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如肝肾心肺功能不全等;Ә特殊类型糖尿病;Ә糖尿病患者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低血糖或经常出现低血糖症状者;Ә需要安装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Ә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胰岛细胞移植或干细胞治疗者㊂糖尿病患者在经住院短期优化血糖控制,完善相关检查和缓解应激状态和病情之后,可在出院前修改为出院可维持的方案或维持住院治疗的方案门诊治疗㊂2.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为了进一步规范内分泌科住院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制定本共识㊂管理流程见图1,就其中血糖管理部分阐述如下㊂(1)管理对象:内分泌科住院的成人糖尿病患者㊂(2)入院时病情评估:入院即刻血糖(血糖ȡ16.7mmol/L时,需检测血酮或尿酮㊁血气㊁血钠㊁血钾㊁血乳酸㊁肝肾功能㊁血尿粪常规)㊁病史(病程㊁已诊断的并发症和伴发疾病,目前降糖方案及治疗依从性等)㊁现并存的临床症状㊁阳性体征和重要的阴性体征(包括生命体征㊁意识状态㊁有无脱水体征等)㊁既往检查的病历资料㊂(3)经上述评估后分类[1,6]:①合并急危重症者:(a)合并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㊁DKA㊁高血糖高渗状态㊁乳酸酸中毒伴高血糖;(b)低血糖昏迷;(c)合并感染:包括糖尿病足或不明原因发热㊂②血糖控制差且非急危重症者:(a)符合下述特征的糖代谢严重紊乱状态:间断多次测定随机血糖ȡ16.7mmol/L;可有轻度脱水体征;血pH正常,尿酮阴性或弱阳性,或血酮ȡ1.0mmol/L且<3.0mmol/L;有效血浆渗透压<320.0mmol/L;(b)符合下述特征的较高血糖水平:尿酮阴性或血酮<1.0mmol/L㊁无明显脱水体征且满足空腹血糖(FPG)ȡ11.1mmol/L或随机血糖ȡ13.9mmol/L或近期HbA1Cȡ9.0%;(c)符合下述特征的高血糖水平:FPG<11.1mmol/L,或随机血糖<13.9mmol/L,或HbA1C<9.0%;伴严重慢性并发症或伴发病,或低血糖风险,或长病程,或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或已使用胰岛素;(d)单纯的高血糖水平: FPG<11.1mmol/L,或随机血糖<13.9mmol/L,或HbA1C<9.0%;无明显慢性并发症或伴发病,或2种以内口服降糖药,或未规律饮食药物治疗㊂(4)血糖管理:①合并急危重症:(a)合并急性并发症[6-9]:DKA㊁高血糖高渗状态㊁乳酸酸中毒伴高血糖㊂严重糖代谢紊乱伴水㊁电解质㊁酸碱平衡紊乱时的降糖治疗:此时患者处于急性糖代谢严重紊乱状态,合并脱水㊁电解质紊乱甚至酸中毒,危及生命㊂补液和胰岛素的应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逆转病情㊂在积极补液,有效改善组织灌注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短效胰岛素静脉滴注,开始时按每小时每千克体重计算胰岛素的剂量0.1U㊃kg-1㊃h-1,每1小时监测血糖㊂之后根据血糖下降速度调整胰岛素剂量,血糖下降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小时降低3.9~6.1mmol/L为宜㊂如第1个小时血糖下降不明显,且脱水已基本纠正,胰岛素剂量可加倍㊂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胰岛素剂量减至0.05~0.1U㊃kg-1㊃h-1,使血糖稳定在8.0~13.9 mmol/L㊂观察病情,临床症状缓解,消化道症状基本消失,能少量进食后,需皮下注射基础胰岛素(即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1~2h后,方可停止胰岛素静脉滴注㊂静脉输注胰岛素转皮下胰岛素注射时,可选择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DI)或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㊂不能正常进食者,可仅给予基础胰岛素,或CSII的基础量,每4~6h监测血糖㊂基础胰岛素剂量可参照患者院外基础胰岛素剂量,如果院外没有使用胰岛素者,可按0.2U㊃kg-1㊃d-1计算㊂进食主食量不足25g时,可暂时不给予餐前胰岛素,但要观察餐后血糖变化㊂进食量增加且能规律,或进食后血糖明显增加时,可在三顿主餐前加用短效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或CSII的餐前大剂量㊂使用剂量视患者进餐情况并参照院外胰岛素剂量,同时监测7次血糖,每2~3天调整1次胰岛素剂量,逐渐控制血糖达到住院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标㊂患者病情稳定,血糖控制满意后,调整为院外降糖方案,并至少监测1天的7次血糖㊂院外降糖方案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MDI㊁CSII㊁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2~3次皮下注射,加用或不加用二甲双胍㊁α-糖苷酶抑制剂㊂院外血糖控制目标可参照2011年‘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血糖监测计㊃3㊃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年1月第33卷第1期Chin J Endocrinol Metab,January2017,Vol.33,No.1万方数据划可参照‘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10-11]㊂(b)低血糖昏迷:停止全部降糖治疗药物㊂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60ml,继而5%~10%葡萄糖液持续静脉滴注,至意识恢复并保持㊂监测血糖,至少观察3d㊂抢救参照‘内科学“第八版,以及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㊁2012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管理的专家共识“㊂通常血糖在3~7d后逐渐增高,依据血糖水平和病情及本次低血糖昏迷的诱发因素综合分析,重新选择较为安全的降糖策略[6-7,12]㊂(c)合并感染:包括糖尿病足或不明原因发热[1,6,8-9,13]㊂感染可导致难以控制的高血糖,高血糖不利于感染的控制,如患者存在糖尿病足或不明原因发热,严格控制血糖为首要措施,胰岛素治疗为首选,如无严重糖代谢紊乱伴水㊁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应采用CSII或MDI治疗㊂基础胰岛素剂量可参照患者院外基础胰岛素剂量,如果院外没有使用胰岛素者,可按0.2U㊃kg-1㊃d-1计算㊂三餐前餐时胰岛素或餐前大剂量视患者进餐情况并参照院外胰岛素剂量,同时监测7次血糖,每2~3天调整1次胰岛素剂量,逐渐控制血糖达到住院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标㊂如存在严重糖代谢紊乱伴水㊁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应积极补液及静脉胰岛素治疗,具体静脉使用胰岛素的方法与前述(a)合并急性并发症 部分相同,使血糖稳定在8.0~13.9mmol/L㊂观察病情,临床症状缓解,过渡至皮下胰岛素注射,应避免低血糖发生㊂存在严重感染时禁用二甲双胍治疗㊂②血糖控制差且非急危重症[6,8,13-16]:(a)第1类患者糖代谢紊乱严重,尚未危及生命,但持续高血糖状态可促使病情进展,应积极逆转,是胰岛素治疗的指征㊂降糖治疗需应用胰岛素,可相对短的时间静脉输注改善高糖毒性,缓解临床症状后改皮下注射㊂与前述 ①合并急危重症者 中 (a)合并急性并发症 部分静脉胰岛素使用原则相同,不同的是开始时胰岛素剂量0.05U㊃kg-1㊃d-1,且静脉滴注时间相对短㊂患者血糖稳定在8.0~11.1mmol/L 后2~4h,可改为多次胰岛素(基础 餐时)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㊂同时改每小时监测血糖为每天检测7次血糖或4~6个监测点,必要时加测夜间血糖㊂依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逐渐控制血糖达到住院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标后调整为院外降糖方案㊂(b)第2㊁3类患者均为胰岛素治疗的指征㊂降糖治疗亦应用胰岛素,最好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包括:基础加餐时胰岛素的MDI㊁CSII㊁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3次皮下注射,优选前两种㊂胰岛素强化治疗时,胰岛素起始剂量选择可按0.4~0.5U㊃kg-1㊃d-1㊂对于院外已用胰岛素血糖较高且无低血糖者,可直接采用原剂量;对于院外已用胰岛素血糖接近达标或有低血糖者,可采用原剂量的70%~80%㊂监测7次血糖,必要时加测夜间血糖㊂依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逐渐控制血糖达到住院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标后调整为院外降糖方案㊂根据病情可选择加用或不加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升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㊂需要关注患者心肝肾功能,尤其是否存在慢性肾脏疾病,以及评估患者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㊂二甲双胍㊁α-糖苷酶抑制剂㊁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的应用有利于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与血糖的波动(对于肥胖且胰岛素用量较大,已联合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者,可试用GLP-1受体激动剂)㊂因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原则上不联用胰岛素促泌剂㊂(c)第4类患者相对病情轻㊂对于胰岛素缺乏为主的患者仍应胰岛素治疗,可以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或预混胰岛素2次皮下注射,必要时也可胰岛素强化治疗㊂每天1次基础或预混胰岛素注射时,胰岛素起始剂量选择0.2U㊃kg-1㊃d-1㊂每天2次预混胰岛素注射时,胰岛素起始剂量选择可按0.2~0.4U㊃kg-1㊃d-1,按照1:1比例分配于早晚餐前㊂对于院外已用胰岛素血糖较高且无低血糖者,可直接采用原剂量;对于院外已用胰岛素血糖接近达标或有低血糖者,可采用原剂量的70%~80%㊂与前述相同,需要关注患者心肝肾功能,尤其是否存在慢性肾脏疾病,要估算eGFR㊂二甲双胍㊁α-糖苷酶抑制剂㊁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的应用有利于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与血糖的波动㊂每天2次以上胰岛素注射时原则上不联用胰岛素促泌剂(对于肥胖且胰岛素用量较大,已联合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者,可试用GLP-1受体激动剂)㊂监测7次血糖,或监测FPG㊁早餐后2h血糖㊁晚餐前及餐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㊂必要时加测夜间血糖㊂(d)对所有患者都应进行生活方式教育和管理及对症治疗㊂(5)住院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标:具体请见 二㊁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章节㊂(6)住院期间:①根据院内血糖监测情况㊁年龄,及入院后完善的检查,包括HbA1C㊁胰岛功能及其相关抗体㊁肝肾功能㊁慢性并发症情况㊁心血管系统及其相关代谢指标等健康状态评估后确定院内血糖控制目标㊂②根据上述情况及糖尿病分型完善降糖及综合治疗方案㊂③制订并实施饮食㊁运动治疗方案㊂④全程糖尿病健康指导,包括:饮食㊁运动㊁血糖监测㊁胰岛素注射技术㊁预防低血糖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㊁足保护㊁体重管理等㊂(7)出院前准备:①制订院外降糖及综合治疗方案㊂院外降糖方案在住院期间逐步形成,或胰岛素强万方数据化治疗转为院外非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时需要至少监测1天的7次血糖,以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㊂②告知血糖监测频率和控制目标㊂③制订体重管理与生活方式计划㊂④告知随访时间和内容㊂(二)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的血糖管理对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的管理流程同样参见图1,如下详细阐述了其中血糖管理部分㊂1.管理对象非内分泌科住院的成人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㊂包括既往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和既往无糖尿病史,在住院期间出现高血糖的患者㊂2.入院时病情评估(1)既往无糖尿病史患者,入院后出现血糖水平持续并显著高于7.8mmol/L,则需重新评估,制订诊治方案;HbA1Cȡ6.5%,提示入院前已存在高糖状态[1-4]㊂(2)既往有糖尿病史患者,既往3个月内如未行HbA1C检测,入院后则需进行HbA1C检测[4]; (3)糖尿病患者,询问既往有无低血糖事件,评判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程度㊂(4)原发疾病的病情评估:年龄㊁预期寿命㊁是否存在器官功能不全㊁精神或智力障碍㊁心脑血管疾病既往史和(或)风险程度㊁是否需重症监护㊁是否需进行手术㊁手术的类型(急症㊁择期㊁整形等精细手术㊁或器官移植手术);患者的营养状态㊁进食情况(禁食㊁正常摄食,或胃肠外营养)等㊂3.血糖管理目标[1]经上述评估后,对血糖管理目标进行分类: (1)如年轻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和低血糖低危人群,在接受内科治疗的同时需严格控制血糖;其他内科疾病患者,若是高龄㊁或无法耐受低血糖㊁或存在器官功能不全,或预期寿命<5年㊁存在精神或智力障碍㊁本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仅需宽松或一般控制血糖㊂对于重症监护患者㊁或拟进行急症和择期大中小手术的患者,在术前㊁术中和术后建议宽松控制血糖;对于精细手术(如整形手术),血糖需严格控制;对于器官移植手术需一般控制血糖㊂(2)严格㊁一般和宽松血糖控制目标的定义详见本共识 二㊁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部分㊂4.血糖管理措施[2-4](1)对血糖控制未达标的非内分泌科住院高血糖患者,尤其在合并有糖尿病酮症㊁DKA和糖尿病高渗状态等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建议邀请内分泌专科医生协同诊治㊂(2)对于大多数的非内分泌科住院高血糖患者而言,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首选治疗方法㊂(3)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推荐采用持续静脉胰岛素输注,根据血糖波动情况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在打算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时,需在停止胰岛素静脉输注前1~2h接受皮下注射㊂同时,每日减少大约20%~ 40%的胰岛素总量[2-3]㊂(4)对于非急危重症患者,可考虑皮下胰岛素注射㊂胰岛素注射剂量根据进餐和睡眠时间进行设定;如未进食或有持续肠内或肠外营养,每4~6h皮下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㊂对于进食差,或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可考虑以基础胰岛素为主,辅以临时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注射;营养摄入充足患者,则推荐基础 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以及必要时临时补充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有条件的也可考虑胰岛素泵治疗㊂推荐餐前进行床旁血糖监测[2-4]㊂(5)在胰岛素制剂的选择上,有短效或速效胰岛素㊁预混胰岛素㊁中效或长效胰岛素㊂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进行基础 餐时胰岛素治疗或者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用于胰岛素泵治疗能够带来更好的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血糖达标时间更短[17-18],有助于缩短手术前准备时间和住院时间㊂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以餐前即刻或餐后立即注射的灵活特点也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进食不规律的住院患者的治疗需求㊂而且,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堵管的发生风险较低,更适合于胰岛素泵治疗[19-20]㊂对于入院前应用预混胰岛素且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入院后可考虑继续应用预混胰岛素治疗㊂(6)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在住院高血糖患者的使用证据较少㊂如果患者的临床状况比较稳定㊁进食规律并且没有使用这些药物的禁忌证,则在入院后可以考虑继续应用其入院前已经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或GLP-1受体激动剂[2-4]㊂5.特殊情况的处理(1)肠内或肠外营养[2,4]:①持续肠内营养,每日1次或2次基础胰岛素;同时,每4h给予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皮下注射;②分次肠内营养,维持原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如初始治疗,给予10U基础胰岛素㊂同时,在每次进行肠内营养时,给予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皮下注射;③肠外营养,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液中添加短效或速效胰岛素;同时,每4h给予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皮下注射㊂(2)糖皮质激素的使用[2]:糖皮质激素在使用时万方数据需考虑其在体内作用时间对高血糖的影响㊂可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控制血糖㊂同样床旁血糖监测非常重要,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的使用㊂(3)围手术期[2]:①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目标参见本共识 二㊁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部分;对于缺血性心脏病高风险患者,存在自主神经病变或肾功能衰竭患者需慎重评估围手术期低血糖风险;②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㊁一般状况及手术的类型决定是否需要停用之前的口服降糖药物以及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㊂对于需要禁食的手术,在进行手术当日早上,停用口服降糖药物,给予半剂量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或全剂量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或全剂量胰岛素泵基础量㊂③在禁食期间,每4~6h进行血糖检测,超过血糖控制目标时给予短效或速效胰岛素㊂(4)DKA和糖尿病高渗状态:处理目标包括:纠正血容量㊁改善组织灌注㊁纠正高血糖㊁血电解质紊乱和酮症等㊂寻找相关诱因非常重要㊂小剂量胰岛素静脉㊁肌肉或皮下注射是治疗DKA和高渗状态的安全有效措施㊂具体治疗方案详见本章节 (一)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中 2.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部分㊂6.低血糖的治疗和预防:参见本章节 (一)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中 2.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中对低血糖的管理㊂7.出院随访(1)完整的出院小结信息有助于患者在出院后方便安全地在门诊随访或至当地或基层医疗机构就诊㊂相关信息包括高血糖的病因信息(或寻找病因的方案)㊁相关并发症与合并症㊁推荐的后继治疗方案等㊂(2)出院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治疗方案,确保新处方的安全性;正确使用并处置胰岛素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提供购买相关医疗设备或耗材的信息(如胰岛素笔㊁便携式血糖仪);对药物的服用方法㊁药品的管理㊁血糖监测㊁高低血糖的识别㊁预防和应急处理进行宣传教育㊂(3)建议所有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在出院1个月后接受内分泌专科医生的评估㊂糖尿病患者根据出院后的血糖水平,由内分泌专科医生进行降糖方案的调整并制订长期随访方案㊂对于住院新发现的高血糖患者更有必要在出院后重新进行糖代谢状态的评估㊂(三)糖尿病妊娠及妊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妊娠期间高血糖包括糖尿病妊娠与妊娠糖尿病(GDM)[6,21-22],不论是那种类型高血糖,均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其中需要进行住院血糖管理的患者包括: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或已妊娠时,或GDM患者,经门诊治疗血糖不达标者;合并严重急㊁慢性并发症者;妊娠期需启动胰岛素治疗者;另外,在产科住院的妊娠高血糖患者,依据血糖情况,必要时也应请内分泌科进行血糖管理㊂1.计划妊娠的糖尿病患者住院血糖管理糖尿病患者从计划妊娠至整个孕期,都应进行严格的血糖管理,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㊂计划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良或合并严重急㊁慢性并发症入院时,需要进行以下管理:(1)糖尿病病情评估:系统评价血糖控制状况,监测全天血糖谱(三餐前后㊁睡前血糖)及HbA1C,必要时可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全面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状况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㊁糖尿病肾脏病变(DKD)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评估可能加重或促使DR㊁DKD进展的危险因素;根据White分级(表3)[23]评估糖尿病病情与妊娠风险,White分级在F级以下的患者,妊娠后胎儿存活率不到5%,因而应避免妊娠[24]㊂表3 White分级White分级A级单纯饮食治疗足以控制血糖,不考虑起病年龄和病程B级起病年龄ȡ20岁和病程<10年C级起病年龄10~19岁或病程10~19年D级起病年龄<10岁或病程ȡ20年或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高血压(无先兆子痫)R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玻璃体出血F级肾病,尿蛋白>500mg/dRF级R级和F级的条件并存H级存在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证据T级肾移植患者注:在A级以下的妇女需要胰岛素治疗,R㊁F㊁RF㊁H和T级不考虑起病年龄和病程,但是通常病程较长㊂出现一种合并症即升至下一个级别(2)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方案:计划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餐前血糖控制在3.9~6.5 mmol/L,餐后血糖<8.5mmol/L,在避免低血糖的情况下尽量控制HbA1C<6.5%,用胰岛素治疗者控制HbA1C<7.0%[6]㊂目前我国口服降糖药物均未纳入妊娠期使用适应证,因此孕前正在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适时停用,并转换为胰岛素控制血糖[6]㊂(3)制订妊娠计划与患者教育:住院期间,应对计划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明确糖尿病与妊娠间的相互影响,帮助患者制订以家庭为单位的妊娠计划,并制定完善的孕期随访计划㊂2.妊娠期间的住院血糖管理万方数据。
血糖控制目标PPT课件
![血糖控制目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34a5b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9.png)
• ——《成人自发性脑出血处理指南2007年更新版》
.
27
急性心梗
• ——《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7》
.
28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
• 控制目标:餐前血糖5.0-7.2mmol/L(90130mg/dl),餐后小于10mmol/L(180mg/dl )
• Do not use HbA1croutinely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s.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E)英国国家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
.
21
5、围手术期病人血糖控制目标
• Offer monthly HbA1c • Advise women to aim for an HbA1c below 6.1%, if
safe. • Inform women that any reduction in HbA1c may
reduce risks. • Advise women with HbA1c above 10% to avoid
•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与一般成人糖尿病
相似,但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尽管血
糖控制是重要的,但减少其心脑血管风险
和事件的治疗,如控制血脂,血压以及阿司
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所获得的益处甚至大于
严格控制血糖。
•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讨论版》
.
10
• 因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差,特别在病程长
,已有高危心脑血管风险的老年患者,低
Blood glucose targets and monitoring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7)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7)](https://img.taocdn.com/s3/m/913a0dc976a20029bd642dd3.png)
• 制订并实施饮食、运动治疗方案。
• 全程糖尿病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技术 、预防低血糖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足保护、 体重管理等
出院前准备
• 制订院外降糖及综合治疗方案。院外降糖方案在住院期间 逐步形成,或胰岛素强化治疗转为院外非胰岛素强化治疗 方案时需要至少监测 1 天的 7 次血糖,以评估治疗方案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 • 告知血糖监测频率和控制目标。 • 制订体重管理与生活方式计划。 榆告知随访时间和内容
空腹血糖<11.1mmol/L,或随 机血糖<13.9mmol/L,或HbA1C <9% 伴严重并发症或伴发病,或低血 糖风险,或长病程,或2种以上口 服降糖药或已使用胰岛素
• 非内分泌科非急危重症患者 • 糖尿病计划妊娠或已经妊娠者 • 妊娠糖尿病患者
• 胰岛素皮下注射(优选基础餐时胰岛素) • 血糖监测 • 治疗伴发病或并发症 • 对症治疗
• 病史( 病程、已诊断的并发症和伴发疾病,目前降糖方案及治疗依从 性等)
• 目前症状
• 阳性体征
• 重要的阴性体征(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有无脱水体征等)、既往 检查的病历资料
入院时病情分类
• 合并急危重症者 合并严重急性并发症:DKA、HHS、乳酸酸中毒伴高血糖 非内分泌科的急危重症患者 低血糖昏迷 合并感染 • 血糖控制差且非急危重症者
常三餐
• 静脉输注胰岛素过渡到基础餐时胰岛素皮下注射或胰岛 素泵
低血糖昏迷
• 静脉推注50%葡萄糖60ml, 继而5%~10%葡萄糖静脉滴 注 • 停止降糖治疗 • 意识恢复 • 至少连续监测血糖3天 • 根据血糖水平决定是否给予 降糖治疗
• 监测血糖
合并感染:包括糖尿病足
中国成人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试题
![中国成人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9b2402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a.png)
中国成人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试题1、在围手术期,患者术前空腹血糖控制的目标范围是多少? [单选题]A. 3.9-7.2 mmol/L(正确答案)B. 4.5-8.0 mmol/LC. 5.0-10.0 mmol/LD. 6.0-12.0 mmol/L2、术前一小时血糖控制的目标范围是多少? [单选题]A. 3.9-7.2 mmol/LB. 4.5-8.0 mmol/L(正确答案)C. 5.0-10.0 mmol/LD. 6.0-12.0 mmol/L3、术中血糖控制的目标范围是多少? [单选题]A. 3.9-7.2 mmol/L(正确答案)B. 4.5-8.0 mmol/LC. 5.0-10.0 mmol/LD. 6.0-12.0 mmol/L4、术后血糖控制的目标范围是多少? [单选题]A. 3.9-7.2 mmol/LB. 4.5-8.0 mmol/LC. 5.0-10.0 mmol/L(正确答案)D. 6.0-12.0 mmol/L5、术中血糖监测频率为多少? [单选题]A. 每30分钟(正确答案)B. 每1小时C. 每2小时D. 每4小时6、术后血糖监测频率为多少? [单选题]A. 每30分钟(正确答案)B. 每1小时C. 每2小时D. 每4小时7、术中出现血糖偏高时,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单选题]A. 静脉注射胰岛素(正确答案)B. 口服降糖药物C. 静脉注射葡萄糖D. 增加液体摄入8、术后出现低血糖时,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单选题]A. 静脉注射胰岛素B. 静脉注射葡萄糖(正确答案)C. 口服降糖药物D. 增加液体摄入9、术中应避免使用哪种胰岛素? [单选题]A. 短效胰岛素(正确答案)B. 长效胰岛素C. 快速作用胰岛素D. 超长效胰岛素10、术后应避免使用哪种胰岛素? [单选题]A. 短效胰岛素B. 长效胰岛素(正确答案)C. 快速作用胰岛素D. 超长效胰岛素11、术前禁食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什么情况? [单选题]A. 低血糖(正确答案)B. 高血糖C. 酮症酸中毒D. 脱水12、术前应避免使用哪类口服降糖药物? [单选题]A. 双胍类B. 磺脲类C. α-糖苷酶抑制剂D. 胰岛素促泌剂(正确答案)13、术前口服降糖药物应在术前多久停用? [单选题]A. 6小时B. 12小时C. 24小时(正确答案)D. 48小时14、术前口服降糖药物停用后,如何调整胰岛素剂量? [单选题]A. 增加剂量B. 减少剂量(正确答案)C. 不需要调整D.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15、术中血糖偏高可导致哪种并发症? [单选题]A. 休克B. 脑水肿C. 凝血功能异常D. 感染风险增加(正确答案)16、术后血糖偏高可导致哪种并发症? [单选题]A. 休克B. 脑水肿C. 凝血功能异常D. 感染风险增加(正确答案)17、术后出现低血糖可能导致哪种情况? [单选题]A. 感染B. 意识障碍(正确答案)C. 凝血功能异常D. 高血糖18、术中血糖监测异常时,应及时通知谁? [单选题]A. 主治医师(正确答案)B. 护士长C. 手术室主任D. 麻醉医师19、术后血糖监测异常时,应及时通知谁? [单选题]A. 主治医师(正确答案)B. 护士长C. 院长D. 麻醉医师20、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哪项检查来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单选题]A. 糖化血红蛋白(正确答案)B. 血清胰岛素C. 葡萄糖耐量试验D. 尿糖检测。
住院病人血糖管理
![住院病人血糖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3db960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f.png)
控制院内高血糖的理想模式---- 全院血糖管理
表1 非手术住院及重症监护 病房患者高血糖控制发疾病, 降 糖 治 疗 无低 血 糖 和 体 重 增 加 ( 超 重 及 肥 胖患者)等不良反应
低血糖高危人群
B
脑心血管病患者及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B
生率为7.7%,低血糖使住院死亡率、
出 院 后 1年 内 死 亡 率 、 住 院 天 数 及 费 用
显著增加[11]。这些数据
对住
院 患 者 强 化 血 糖 管 理 安 全 性 的 质 疑 。)
质疑
过早终止研究 研究流程偏移 未能完成受试者入院 也有可能是强化胰岛素治疗组继发于低血糖
的死亡率抵消了其他患者死亡率的获益
(一)住院高血糖诊断标准 (二)高血糖管理总体原则 (三)血糖控制目标分层 (四)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
住院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目前各权威学术机构对住院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基本 达 成 共 识 , 如 A A C E / A D A [ 2 ] 、 A C P [ 3 ] 及 英 国 国 家 健康 服 务 机 构 ( N H S ) 下 的 英 国 国 家 健 康 与 临 床 优 化 研究 所 ( N I C E ) [ 5 ] 都 一 致 建 议 将 住 院 期 间 任 意 时 点 的 血浆 葡 萄 糖 水 平 > 7 . 8 m m o l / L 作 为 住 院 高 血 糖 的 诊 断 标准 ( E 级 ) , 本 共 识 采 纳这一诊断标准。
达成共识。
后续 多 个 研 究 发 现 , 在I C U , 严 格 血 糖
控制时后住院患者死亡率不仅没下降,
反而 增 高 , 这 可 能 与 严 格 控 制 血 糖 带 来
住院血糖控制宽松标准
![住院血糖控制宽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05d52c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c.png)
住院血糖控制宽松标准
一、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0小时后的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住院患者,空腹血糖的控制标准通常在3.9-7.0mmol/L 之间。
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此范围,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高血糖带来的并发症。
二、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患者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对于住院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的控制标准通常在
4.4-10.0mmol/L之间。
如果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高于此范围,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高血糖带来的并发症。
三、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患者近8-12周平均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住院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通常在6.5%-7.5%之间。
如果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此范围,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改善血糖控制情况,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总之,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制定。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并发症等情况综合考虑,制定适合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风险。
中国成人icu血糖管理指南与规范
![中国成人icu血糖管理指南与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185522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0.png)
中国成人icu血糖管理指南与规范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关于中国成人ICU血糖管理指南与规范的话题。
这可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它关系到咱们身体健康的大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咱们得知道什么是ICU。
ICU是英文IntensiveCareUnit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重症监护室”。
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地方,那里的医生和护士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员,他们可是会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来救治病人的哦!ICU里的病人都需要进行血糖管理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血糖控制对于ICU病人来说至关重要。
血糖管理具体是指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监测血糖水平,调整饮食、药物等手段,让病人的血糖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这样才能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带来的严重后果,比如脑损伤、心血管疾病等。
咱们应该如何进行血糖管理呢?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小技巧:1. 定时监测血糖。
ICU病人需要每天至少测量4次血糖,分别是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血糖波动,调整治疗方案。
2. 注意饮食。
ICU病人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进食。
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尽量选择低糖、低脂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糖、高脂的食物。
3. 坚持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ICU病人控制血糖。
但是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4. 合理用药。
ICU病人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律服用降糖药物。
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
ICU病人的血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做好血糖管理,才能保证病人的身体恢复健康。
咱们要认真对待这个话题,时刻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
下次再见啦!掰掰!。
2017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2017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37d8a1d2a1c7aa00b52acbc0.png)
2017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7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7-02-15 MediEndo周讯院内高血糖是指血糖水平>7.8 mmol/L,若血糖水平持续而明显地高于此水平则提示患者有可能需要接受治疗。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联合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组共同制定了《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标准糖尿病患者有以下情况建议住院:·新诊断1型糖尿病;·新诊断2型糖尿病需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或评估,或血糖较高需考虑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不能明确分型,需入院进一步明确分型;·糖尿病妊娠或妊娠糖尿病(详见“糖尿病妊娠及妊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部分);·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高渗状态和乳酸酸中毒伴高血糖等;·糖尿病血糖控制差或不稳定,经门诊调整治疗不达标;·病程长的糖尿病需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或评估;·糖尿病合并各种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创伤、感染和手术等;·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不达标者;·糖尿病合并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如各种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糖尿病足溃疡伴或不伴感染等;·糖尿病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如肝肾心肺功能不全等;·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低血糖或经常出现低血糖症状者;·需要安装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胰岛细胞移植或干细胞治疗者。
糖尿病患者在经住院短期优化血糖控制,完善相关检查和缓解应激状态和病情之后,可在出院前修改为出院可维持的方案或维持住院治疗的方案门诊治疗。
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为了进一步规范内分泌科住院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制定本共识。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da7d1cac647d27284a735179.png)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解读摘要:住院患者中高血糖可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开支,并延长住院时间。
为安全、有效地控制住院患者的高血糖,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关于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的共识原则:强调个体化原则,根据不同患者和不同病情制定分层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血糖不一定要求达标;一般不应该快速降糖;降糖治疗应尽量避免低血糖及超重和肥胖者体重增加;避免宽松血糖管理增加感染和高血糖危象的风险。
关键词:高血糖;住院患者;共识在我国,随着医疗保险体系的健全,住院患者越来越多,住院人群的高血糖已是常见的临床问题。
成人住院患者病情跨度较大,各种疾病都可能伴发或者合并高血糖或糖尿病。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正逐年升高,201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患者数为3.66亿,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2008年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
如此庞大的糖尿患者群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
为合理有效地管理住院高血糖患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的专家共识,为各科临床医师提供重要指导。
1编写背景如何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安全有效的血糖控制可延缓糖尿病的进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多年来,随着许多大型临床研究结果的不断发布,血糖控制的目标也不断发生变化。
血糖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个公认的较好评价指标。
2010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曾颁布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专家共识》,该共识所提出的病情分层和个体化原则的理念仍适用于成人住院患者。
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可能以HbA1c为标准,目前行之有效的指标仍然是血糖,因此临床急需以不同病情人群为标准的分层血糖管理指导原则。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三).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三).](https://img.taocdn.com/s3/m/3ef55dd15022aaea998f0f57.png)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三)(二)ICU患者ICU患者无论是否诊断为糖尿病,高血糖均是死亡和并发症的风险指标,但降糖治疗的干预试验结论并未证明此观点。
NICE–SUGAR强化降糖使血糖正常化死亡率增加且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加(6.8%:0.5%,P<0.001)。
包括26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亚组分析发现:SICU患者的5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严格血糖管理降低住院死亡率;MICU 患者的6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严格血糖管理组与常规控制组的死亡率并无差异;而合并了MICU和SICU的15项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严格血糖管理并未使死亡率下降。
另一项包括SICU、MICU的14项研究综合分析显示,严格血糖管理组的低血糖风险较常规治疗组增加约6倍。
2009年AACE/ADA 关于《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共识》中对10项危重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研究进行汇总,发现仅在1 项以SICU患者为主的临床研究中存在严格血糖控制使死亡率下降的益处,更多的临床数据并不支持这一结论,反而显示严格血糖控制增加重度低血糖的风险。
针对ICU 尤其是MICU 患者,合理的血糖控制必须既能避免高血糖带来的种种风险,又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AACE/ADA建议ICU患者血糖控制范围7.8~10mmol/L, ACP建议ICU患者血糖控制在7.8~11.1mmol/L。
ICU特别是SICU 最高血糖水平上限目前主要依据是否增加感染机会而定,多数文献支持血糖臆12mmol/L 感染机会并未明显增加,英国NHS(NICE)也推荐这一观点。
据此,我们建议ICU 患者的血糖管理目标宜选择宽松目标(C级)。
(三)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资料显示约25%的糖尿病患者会接受如清创、截肢、白内障摘除等手术。
随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也相应增加,而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可显著增加手术风险。
另一方面,无论有无糖尿病,禁食(导致机体分解代谢旺盛)、麻醉和手术创伤本身也可造成围手术期血糖急剧升高,造成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危象的风险增加;非糖尿病患者,大型手术带来的代谢应激则可能导致应激性高血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解读在我国,随着医疗保险体系的健全,住院患者越来越多,住院人群的高血糖已是常见的临床问题。
成人住院患者病情跨度较大,各种疾病都可能伴发或者合并高血糖或糖尿病。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正逐年升高,201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患者数为3.66亿,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2008年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
如此庞大的糖尿患者群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
为合理有效地管理住院高血糖患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的专家共识,为各科临床医师提供重要指导。
1编写背景如何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安全有效的血糖控制可延缓糖尿病的进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多年来,随着许多大型临床研究结果的不断发布,血糖控制的目标也不断发生变化。
血糖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个公认的较好评价指标。
2010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曾颁布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专家共识》,该共识所提出的病情分层和个体化原则的理念仍适用于成人住院患者。
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可能以HbA1c为标准,目前行之有效的指标仍然是血糖,因此临床急需以不同病情人群为标准的分层血糖管理指导原则。
住院患者中高血糖比较常见。
美国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非ICU住院高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32.2%和32%,中国上海成人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的高血糖发生率为26.3%。
高血糖会降低免疫反应、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促进血栓形成及延迟伤口愈合等,由此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开支,其住院时间也相应较长。
因此,住院患者高血糖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其血糖控制目标是多少一直以来存在不少争议。
国外大样本研究结果认为,对于住院高血糖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可明显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但随后的一些研究结果使这种观点倍受质疑,如2009年发表的针对ICU患者的为期90d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强化血糖控制组的病死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同时指出低血糖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原因,由此引发了关于住院期间高血糖管理的更大争议。
针对上述讨论和争议,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联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于2009年发布了《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共识》,2011年美国内科医师协会(ACP)也发表了《住院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管理指南》。
上述两个权威指南针对人群与我国情况有所不同,如我国住院患者病情较轻者比例较高,甚至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也被收入院治疗,住院期间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较多,常常住院做术前准备等,因此病情差异很大。
在这种背景下,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综合近期大规模临床研究资料及这些新的指南和共识的意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的共识,以指导有效、安全地控制住院患者的高血糖。
2主要内容2.1住院患者高血糖的诊断标准该共识采纳了与AACE、ADA、ACP[12]等相同的住院高血糖的诊断标准,即:住院期间任意时点的血浆葡萄糖>7.8mmol/L。
2.2住院患者高血糖的分类住院高血糖患者包括:应激性高血糖、药源性高血糖如糖皮质激素所致高血糖、糖尿病前期、新诊断糖尿病、已知糖尿病及妊娠期显性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GDM)等。
2.3高血糖管理总体原则该共识强调了个体化原则,根据不同患者和不同病情制定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血糖不一定要求达标;一般不应该快速降糖;降糖治疗应尽量避免低血糖及避免超重和肥胖者体重增加;避免宽松血糖管理增加感染和高血糖危象的风险。
2.4血糖控制目标分层(1)宽松控制:空腹血糖(FBG)或餐前血糖(PMBG)8~10mmol/L,餐后2h血糖(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8~12mmol/L,特殊情况可放宽至13.9mmol/L;(2)一般控制:FBG或PMBG6~8mmol/L,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8~10mmol/L;(3)严格控制:FBG或PMBG4.4~6.0mmol/L,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6~8mmol/L。
2.5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类似于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专家共识,该共识也是根据不同病情特点及年龄等因素,提出了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这也是该共识最大的特点,这种细化了的血糖控制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便于临床医生操作。
2.5.1非妊娠、非手术住院患者2.5.1.1新诊断、病程较短、无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的非老年(<65岁)糖尿病患者若降糖治疗无低血糖和体重增加(超重及肥胖患者)等不良反应,且有医疗条件和健康需求,依从性较好,建议采用严格标准,即FBG或PMBG4.4~6.0mmol/L,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6~8mmol/L。
目前,糖尿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这些患者大多除糖尿病外并无并发症和其他疾病,预期寿命长。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提示:对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强化降糖治疗,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5.1.2低血糖高危人群采用宽松标准,即FBG或PMBG8~10mmol/L,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8~12mmol/L,甚至最高血糖可放宽至139mmol/L,同时强调住院期间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研究证实,虽然对于住院患者进行强化降糖可显著降低感染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低血糖风险,并且在病死率、心肌梗死、脑卒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KPDS、前瞻性吡格列酮对大血管事件影响的临床研究(PROactive)、AD-VANCE、VADT及ACCORD5项大型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也显示,强化治疗组的严重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常规治疗组,由此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增加病死率,而且频繁或严重的低血糖会明显降低患者对血糖控制达标的积极性。
因此,低血糖高危人群住院期间的血糖管理目标建议采用宽松标准。
2.5.1.3脑心血管病患者及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对已患有脑心血管病的患者,采用宽松目标;对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采用一般标准。
糖尿病易并发脑心血管疾病,ADVANCE因有约1/3的入组患者来自中国,其结果对我国的糖尿病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该研究发现已患脑心血管病或其高危人群较平稳的血糖控制5年左右不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甘精胰岛素初始干预与转归的研究(ORI-GIN)也再次证实严格血糖控制6年多不能减少已患心血管病或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心血管死亡。
同时,ACCORD研究也发现较快及强化降糖致病死率增加,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可能是主要原因。
因此,该类人群住院期间高血糖控制目标应为宽松或一般控制标准。
2.5.1.4特殊人群肝肾功能不全者、超老年患者、预期寿命<5年(如癌症)、精神或智力障碍者、独居老年人、胃肠外营养或胃肠营养者建议在住院期间采用宽松标准控制血糖。
这类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高,或者对血糖控制方案执行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下,严格控制血糖的获益/风险比下降。
以超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例,患者本身或者其家人往往害怕发生所谓的糖尿病并发症,以年轻人的血糖控制标准来要求自己,结果往往在过度降糖或饮食不佳时或夜间发生严重的低血糖或诱发脑心血管意外,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这类人群,首要的是防止低血糖,其次才是控制高血糖。
2.5.1.5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及非老年独居者建议采用一般控制标准,糖皮质激素本身可导致血糖升高及增加感染机会,因此应采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适当控制血糖,并且强调随糖皮质激素剂量的改变,及时调整降糖药物。
独居的非老年患者,若无其他低血糖危险因素,并且有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低血糖,从减少并发症的角度,住院期间血糖可采取一般控制目标。
2.5.2.ICU患者高血糖可增加ICU患者发生感染和急性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以往的观点支持该类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
针对ICU患者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NICESUGAR研究结果则发现强化血糖控制,增加了病死率和严重低血糖发生率。
同时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的Meta分析也发现,严格控制血糖并未减少病死率,而且低血糖发生风险增加。
AACE及ADA建议ICU患者血糖控制在7.8~10mmol/L,ACP建议ICU患者血糖控制在7.8~11.1mmol/L。
关于高血糖与感染的问题,多数文献支持血糖≤12mmol/L感染机会并未明显增加,所以共识建议ICU患者的血糖管理目标宜选择宽松目标。
2.5.3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或者手术本身引起的应激性血糖升高有发生感染、伤口延迟愈合及住院时间延长等的风险,应予干预。
关于各类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目标,共识也进行了细化分层。
2.5.3.1普通大中小手术共识首先强调术前对血糖控制以及可能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多数研究证实,在强化血糖控制的情况下,虽感染率降低,但并未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有低血糖风险增高的趋势,建议择期或急诊手术在围手术期血糖控制采用宽松标准;对非老年患者,若无脑心血管并发症风险,或单纯应激性高血糖,可采用一般控制目标;对于急诊手术,若术前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应注意控制术中及术后高血糖,并防止发生高血糖危象。
2.5.3.2精细手术这类手术(如整形手术)因对伤口愈合及防止发生感染等方面要求比较严格,若无严重并发症或严重低血糖风险,建议采用严格控制标准。
2.5.3.3器官移植手术器官移植手术本身或某些术后用药可引起血糖升高,高血糖有增加脏器衰竭、非复发相关的死亡、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感染等风险,所以这类患者的围手术期建议采用一般控制标准。
2.5.4妊娠期高血糖患者妊娠期高血糖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前糖尿病)、妊娠期显性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GDM)3种情况。
糖尿病患者在妊娠前应严格控制血糖,FBG控制在3.9~6.5mmol/L,餐后血糖在8.5mmol/L以下,但应避免发生低血糖。
对于妊娠前糖尿病和妊娠期显性糖尿病患者,为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引起的不良妊娠,孕期血糖控制理想范围为:FBG3.9~5.5mmol/L,餐后峰值5.4~7.1mmol/L,平均血糖值≤6.1mmol/L。
GDM患者控制目标为FBG≤5.3mmol/L,餐后1h≤7.8mmol/L,餐后2h≤6.7mmol/L。
该共识依据目前的循证证据和权威指南而达成,希望对我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安全降糖是前提,降糖治疗时必须尽力避免低血糖和超重及肥胖患者体重增加;没有特别原因勿需快速控制高血糖和快速达标,尤其是住院时间较短和低血糖高危人群,并非出院前血糖一定要达标,可以门诊调整降糖药物,缓慢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