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苏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 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 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 平生。
畅所欲言
你认为上阕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请找出来和同学们品味。
欣赏词的上片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起了强调作用。一语 “莫听”表明自己的态度: 双关,“烟雨”不仅指自然界 从容处之,悠闲自若。 “何妨”反映了苏轼在风 的风雨,更指人生的风雨。 “轻”字体现的是诗人 “穿”和“打”都是很有力 雨面前坦然处之,泰然自 一个“任”字,表现出苏轼要 内心的轻松。 度的,极言雨急雨大。 自若的旷达情怀。 面对风雨自信、自若的襟怀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略带寒意的春风一吹之后,酒醒 了,这时身上微微感到有些寒冷,刚 刚自己还在瓢泼大雨中悠闲地走着, 现在迎着的却是山头的斜阳了。 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
想一想,这里除了写自然界 忽晴忽雨,变化不定外,还有什 么言外之意吗?
还包含政治上的晴雨不定。
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 表现他的 人生态度的?
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界 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 见出人生大哲理。
现在,很多同学面对高考的压 力而无所适从,请你运用苏轼的 人生观以《东坡对你说》为题, 为这些同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 短文鼓励一下他们
政治舞台上的晴雨表升沉不定,不如归 去,做一个老百姓,过着“也无风雨也无 晴”的生活。
只要经得起狂风骤雨的吹打,必然会有 清风丽日跟着到来。这是作者在政治生涯 中的心理体验。 顺和逆,穷和通,在智者的心目中,都 是无所谓的。体现了作者超脱,旷达自适, 但并不颓丧沉沦的态度。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 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 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 无风雨也无晴。
定 风 波
苏轼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 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本词是苏轼被贬到黄州 第三年时所作,作者在这首 词中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 度? ②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 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上片:描写苏轼面对风雨的心理 感受,表现了词人面对苦难的旷达 超脱精神。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 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 任平生。
欣赏词的下片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诗人被贬黄州,为什么内 心还会感到轻松呢?
因为可以过一种没有官场束缚的无拘 无束的生活,所以内心轻松。
•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 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 自喜渐不为人识。” ——苏东坡《答李端 书》
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
• 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 自题金山画像
定风波
Fra Baidu bibliotek
思想感情: 旷达超脱 艺术手法: 一语双关 以小见大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 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 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此好湖山”。 •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 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 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 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