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运动规律知识
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3讲水体运动规律
第3讲水体运动规律网络构建名师点拨以水体运动为线索,重点掌握“三重点、三图示、一应用〞:“三重点〞:水循环环节及其影响因素;河流补给及其水文特征;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
“三图示〞:水循环示意图、河流流量过程线图、洋流分布及其变式图。
“一应用〞:应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某些地理现象。
(2021 ·海南地理)科学研究说明,地球上水量是根本稳定;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水量也是相对平衡。
据此完成1~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2.海洋水矿物质含量( )A.根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较低解析第1题,通过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搬运到海洋,海洋水矿物质含量会逐渐增加。
(2021·全国文综丙卷)以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分水岭,由透水与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立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3~5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第3题,森林植被具有修养水源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原因,D项错误。
水体运动规律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4讲
第14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错误。伏尔加河有丰富的水资源,为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提供 了有利条件,C正确。石油、天然气是流体,主要通过管道运 输,伏尔加河是俄罗斯境内南北向的内河航运干道,D错误。
答案:(1)C (2)C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4讲
第28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解析]
(1)洞里萨湖通过洞里萨河对湄公河的水量起调节
作用,雨季湄公河水位较高,河水大量流入洞里萨湖,降低了 湄公河过高的水位,减轻了洪水的压力;旱季大量的洞里萨湖 水流入湄公河,增加了湄公河的水量,提高了水位。旱季和雨 季洞里萨河中水的流向相反。(2)洞里萨湖流域属于热带季风气 候,5~10月为雨季,湖泊水位较高,便于通航。(3)甲图显示 该处河道是弯道,河水流经此处要做圆周运动,受惯性离心力 的作用,凹岸(E岸)遭受冲蚀力大,河床较陡。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4讲
第10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2.[2013· 安徽文综,26~27]右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 示意图。完成(1)~(2)题。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4讲
第11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2)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 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 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 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 [考点定位] 本题组主要考查水循环及能源资源等相关知
选考地理---第三讲 水体运动规律
答案:(1)夏季(夏半年)湖水水位高,冬季(冬半年)水位低。白 天水位高,夜间水位低。 原因:夏季(夏半年)气温高,高山冰川融水量大,降水量较大; [或:冬季(冬半年)气温低,高山冰川融水量小,降水量较小;] 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夜间气温低,冰雪融水少。 (2)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含盐度较低;湖区气温低,蒸 发量较小;有河流将湖水和盐分流出。
[知能提升]
(一)河流主要补给类型
补给 类型
雨水
积雪融水
冰雪融水
地下水
湖泊沼 泽水
补给 时期
雨季
暖季 (春季)
暖季 (全年) (全年) (春、夏) 旱季 旱季
影响 因素
气候(降雨)
气温、积 雪量
气温、冰雪 储量
水位 高低
水位 高低
流量 特点
流 与 程 陡 锯量降一涨齿过雨致陡状程过;落,水与化形补变量气一成给化变温致春有化变,汛日,水气致汛日量温,,变变变形季化化化成节明与一夏、显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的 T 河位于某岛国的东海岸,全长 346 km,
河口附近无三角洲。
(1)分析 T 河流虽流域面积小,但径流量较大的原因。 (2)判断 T 河含沙量的大小,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解析: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岛国为英国。其位于 西风带内,西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丰富;纬度较高, 气温低,蒸发弱。第(2)题,由河口无三角洲可知含沙量小, 结合图中等高线可判断河流落差小,流速慢。 答案:(1)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湿效果明显;终年受西 风带影响,年降水量丰富;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蒸发弱。 (2)含沙量小。全程落差小,流速缓;河口无三角洲。
要素
影响因素
对航运 的影响
专题一 第3讲 水体的运动规律
由图可知,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水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
由于水分储存量小,实际蒸发量最小。第(3)题,考查自然环境
的整体性,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植物生长吸
收水分,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会使得流入盐湖的水
量减少,导致盐湖面积缩小。
答案:(1)C (2)A (3)B
专题一
第3讲 水体的运动规律
加,有利于缓解热岛效应;提供工业用水,不属于对城市环境
的有利影响。第(3)题,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
主要的功能是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美化城市环境、
调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属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的功
能。
答案:(1)B (2)A (3)B
专题一
第3讲 水体的运动规律
高频考点1
高频考点2
高频考点3
专题限时训练
-15-
高频考点 2 河流补给与河流水文特征
[析典题·悟考法]
(2017·厦门翔安一中质检)谢贝利河发源于高原山地,其上、 中、下游分别流经山地、高原、平原。读图,完成(1)~(3)题。
专题一
第3讲 水体的运动规律
高频考点1
高频考点2
高频考点3
专题限时训练
-16-
(1)该河流的流量特点是( )
专题限时训练
-5-
解析:第(1)题,考查区域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意在考
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多年
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相当。该地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米,因此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 210 毫米。第(2)题,考查
流域蒸发量差异比较,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失。第(2)题,该河发源于东非高原,纬度低无高山冰雪融水及
第四单元水的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四、水的运动考向:河流的补给类型及水体间的关系★★ 1、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1)河流水与湖泊水: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2)河流与地下水:丰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2、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其特点 补给类型补给 季节 补给结果及原因 影响因素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以我国为例) 雨水补给 雨季河流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并在雨季形成汛期 降水量东部季风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温带、寒带的冬季积雪,春暖后融化,但因积雪量较少,仅形成春汛气温高低和积雪量东北地区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夏季 夏季冰川融化,形成夏汛; 冬季冰川封冻,河流断流气温高低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 全年 对河流径流量起着调节作用 (削峰补枯)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对水位 普遍地下水补给 全年 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水源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对水位普遍1、水文特征分析角度影响因素流量(大小) 降水量与流域面积越大,一般河流流量越大。
水位(高低和变化)汛期(时间及长短)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①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②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决定结冰期(有无或长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凌汛(有或无)发生凌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
含沙量(大小)地形坡度越大、地面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越低、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越大。
河流水文特征对航运有利影响:水量大,流量平稳,丰水期长(水深),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含沙量小(少淤)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①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②植树种草:地表径流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③硬化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都涨陡落。
④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高三地理水运动规律知识点
高三地理水运动规律知识点地理学中的水运动规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水运动是指地球表面水体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的流动和转移过程。
掌握水运动规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还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水运动规律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水运动的基本原理。
水运动是地球大气、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不断循环过程。
水的运动主要受到重力、地形地貌、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重力是主导水运动的力量,决定了水体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地形地貌则会对水体的流动路径、速度和沉积物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气候因素包括降水量、蒸发和蒸腾等,直接影响水体的源和汇。
而人类活动例如水利工程建设、农业灌溉等,也会对水运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学习水运动的不同形式和流动特征。
地理学中的水运动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的流动。
河流是地表水体的主要流动形式,其流速和流量受到河道槽型、降水量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湖泊是静水体,水运动主要表现为湖泊深层和表面层之间的水循环。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其运动方式非常复杂,包括表层海流和深层海流。
地下水则是地下岩石中的水体,在地下水流动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层渗透性和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
另外,我们需要理解水运动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水运动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要素之一。
例如,河流的流动能够给沿岸地区带来水资源,并形成肥沃的农田。
湖泊的存在能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饮水和水产资源。
海洋的运动则具有调节地球气候、保持海洋生态平衡和海水混合等重要作用。
地下水的存在对于补给地表水体和供给生态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以上所述的基本知识,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与水运动相关的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
例如,水运动知识在水利工程建设、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水运动的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建造水利工程,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高一地理海水的运动知识点
高一地理海水的运动知识点海水是地球上其中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水的运动规律对于理解海洋环境、气候变化以及地球系统的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海水的运动知识点,并通过不同的小节来详细论述。
一、海流的形成与分类海流是指海洋中水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
海流的形成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风力、地球自转、海洋地形等。
根据海流的产生原因和运动特点,可以将海流分为暖流、寒流和赤道洋流。
1. 暖流:暖流是由于暖水从热带或副热带地区向极地地区流动形成的。
它们带来了热量,对沿岸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著名的暖流包括日本暖流、巴西暖流等。
2. 寒流:寒流是由于寒冷水从极地或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流动形成的。
它们通常带有较低的温度和盐度,对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西北冷流和佛得角寒流。
3. 赤道洋流:赤道洋流由于赤道附近的海洋水流围绕地球赤道地区流动形成。
赤道洋流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量转移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是赤道反赤道洋流和赤向负反馈洋流。
二、海水的垂直运动除了水平流动外,海水还存在着垂直运动。
这些垂直运动包括上升流和下沉流。
1. 上升流:上升流是指深层海水向海表面运动的过程。
上升流通常与富营养物质的上升和生物生产力的增加相关。
它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2. 下沉流:下沉流是指海水从表面向深层沉降的过程。
下沉流通常与冷水、高盐度水的下沉有关,进而影响着水体的循环和混合。
下沉流也是深海冷水型生物群落的重要来源。
三、海水的波浪与潮汐除了海流和垂直运动外,海水中还存在着波浪和潮汐。
1. 波浪:波浪是由风力在海面上造成的水体起伏和传播。
波浪的形成与风速、风向和海洋地形等因素有关。
波浪对海岸侵蚀、沙滩形成以及海洋交通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潮汐:潮汐是由于地球与月球、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海水垂直运动现象。
潮汐对河口、海峡等地形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也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分子的运动和分布规律
水分子的运动和分布规律水是生命的宝贵之源,它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水分子是构成水的最小单位,它们具有高度的运动性和分散性。
水分子的运动和分布规律对于我们了解水的性质和应用很有帮助。
一、水分子的运动性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三角形分子。
水分子的运动性来源于其构成原子的运动性。
氧原子和氢原子都有自己的振动、转动和自旋运动,这些运动使得水分子在三维空间中不断地运动、转动和震动。
水分子的运动性可以通过温度来控制。
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快,相应地,水的分子间距也会增大。
当水分子的平均运动速度大于水的蒸发速度时,水就会蒸发成水蒸气。
当水分子的平均运动速度低于水的冻结速度时,水就会冻结成冰。
二、水分子的分散性水分子具有极强的分散性。
这是因为水分子中的氢键使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大。
氢键是指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周围氧原子之间的吸引力。
氢键能够使得水分子在室温下结成氢键网络,这种网络保证了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存在。
在液态水中,水分子不断地振动、转动和震动,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大约是0.1纳米左右。
水分子的分散性使它具有很强的溶解性。
水分子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如盐、糖等。
这是因为水分子的极性和氢键能够与许多分子相互作用,并在水中形成溶解解。
三、水分子的分布规律水在地球上是广泛存在的,而它的分布规律受到许多因素影响。
全球总水量大约为1.4亿亿千克,其中大约97%的水是海水,只有3%的水是淡水。
这些淡水主要存在于地下水、湖泊、河流和冰川中。
在地下水系统中,地下水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到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的影响。
在岩石圈中,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于降雨和水体流动,而地下水的排泄主要通过地下水出流口或地表水随降雨和地面水流进入外部水体。
在河流系统中,水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到降雨、蒸发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降雨和蒸发决定了水的输入和输出,而地形因素则决定了水的流向和积聚地点。
在湖泊和海洋中,水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到温度、盐度和水的运动性的影响。
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分析自然界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
下面是我整理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学问分析,盼望对你的学习有协助。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的简要阐述(一)水循环概念在太阳能和地球外表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合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分类(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聚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局部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局部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来海洋。
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展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展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见图)。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列表分析水循环的根本环节和作用意义(见下表)水循环类型发生领域根本环节作用意义海陆间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蒸发、输送、凝聚、降水、径流、下渗等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类型。
联系四大圈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范围内进展,促使物质迁移,更新水资源,是一个永不连续的连续过程。
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内陆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蒸发、植物蒸腾、凝聚、降水等补充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海上内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蒸发、凝聚、降水挟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
三、自然界的水循环的难点分析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是学习中的理解难点,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干脆或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变更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剧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输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变更了水的原来径流路途,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改变(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变更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开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改变;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变更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3 命题主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
(1)图示区域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的大小排序正 确的是( )。 A.坡地>浅凹绿地>停车场 B.停车场>浅凹绿地>坡地 C.浅凹绿地>停车场>坡地 D.浅凹绿地>坡地>停车场 栏目
导引
第一板块
五大自然规律主题
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某城市局部规划示意图 。图中砂层和砾石层由上部砂层和下部砾石层两层组成。该地 区一次降水过程中,土层含水量一般未达到饱和。入渗率指一次 降水过程中从地表渗入土层的水量占本次降水总量的百分比。 读图,回答(1)~ (3)题。
栏目 导引
第一板块
五大自然规律主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 月 B.3-6 月 C.6-9 月
)
D.9-12 月
解析:据图可知:从甲到乙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强度大于河道被冲 刷强度; 结合文字材料可知:①河床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枯水期
②位于浙江东部的该河流枯水期出现在 9-12 月, 此时段海潮携 带的泥沙在河道淤塞,使河床逐渐被抬高。
第一板块
五大自然规律主题
6.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 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7.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A.①② C.③④ )
)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B.②③ D.①④
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栏目 导引
第一板块
五大自然规律主题
解析: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征。根据经纬 度进行区域定位,判断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 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即可。
探索水的运动和形态变化
探索水的运动和形态变化水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其运动和形态变化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亟待探索的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水的运动规律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变化。
一、水的运动规律水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运动形式可以分为流动、蒸发和凝结三个主要方面。
1. 流动水的流动是指其在河流、湖泊、海洋等地表水体中不断前进的过程。
水的流动主要受到重力、流速、管道形状以及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当水流速度较大时,可以形成湍流现象,这是由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湍流的特点是流速快且无规律性,常见于急流、瀑布等场景。
相反,当流速较小时,水流呈现层流现象,层流的特点是流速均匀、有序,常见于河流的较缓流段。
2. 蒸发水的蒸发是指水分子通过受热而变成气态的过程。
蒸发速度受到温度、湿度、风速和水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条件合适,蒸发速度会较快,如气温较高、湿度较低、风速较大等。
蒸发不仅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的河流湖泊上,也发生在人工环境中的蒸发器、热水器等设备中。
3. 凝结水的凝结是指水分子由气态转变为液态或固态的过程。
凝结一般发生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例如水蒸气遇冷成为液态水滴,或遇冷直接形成固态冰晶。
凝结是水的气态与固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变化水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呈现出多种形态变化,如液态、气态和固态等。
1. 液态水的液态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形态。
在常温下,水以液体的形式存在,呈现流动性和可塑性。
液态水具有较大的分子间隔距离,分子间的吸引力足够克服分子热运动所产生的相互排斥力。
这样,水分子就可以自由流动,而且会接触到容器的内壁。
2. 气态水的气态是指水以气体形式存在。
当水受热蒸发至一定温度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分子间的相互排斥力逐渐变大,最终克服了分子间的吸引力,水分子能够脱离液体,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呈现无定形、可扩散的特点,能够充满整个容器。
3. 固态水的固态是指水以固体形式存在,即冰的形式。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一、水动力学概述水动力学是研究流体在运动时所产生的力学现象的学科,是研究水的运动及其与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是指将水动力学原理应用于海洋工程领域,研究海洋水体运动规律、水力学参数及其对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影响等问题。
二、海洋水体运动规律1. 海洋水体的流动形式海洋水体的流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水平流动,另一种是垂直流动。
水平流动主要是指海洋表层水体的水平流动,主要受到风力、潮汐力等因素的影响。
垂直流动主要是指海洋深层水体的垂直流动,主要受到密度差异、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
2. 海洋水体的流速海洋水体的流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风力、潮汐力、地球自转、海底地形等。
海洋中的流速通常用海流速度来表示,其单位为节。
海流速度的大小与海洋水体的流动形式、流向、水深等因素有关。
3. 海洋水体的流向海洋水体的流向主要受到地球自转、风力、潮汐力等因素的影响。
在赤道附近,海洋水体的流向通常为东西向或西东向;在极地附近,海洋水体的流向通常为南北向或北南向。
三、水力学参数1. 海水密度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通常用kg/m³来表示。
海水密度受到海水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海水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加。
2. 海水粘度海水粘度是指海水流动时所表现出的阻力,通常用Pa·s来表示。
海水粘度受到海水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海水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加。
3. 海水动力粘度海水动力粘度是指海水流动时所表现出的黏性阻力,通常用m²/s来表示。
海水动力粘度受到海水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海水动力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加。
四、水力学对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影响水力学对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海洋水体的冲击力海洋水体的冲击力是指海洋水体对海洋工程结构物产生的冲击力,其大小与海洋水体的流速、密度、粘度等因素有关。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三 水体运动(水循环、水量平衡、陆地水体与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基础知识结构
基础知识概念检索
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地表水、地下水(潜水、承压水)、内流河(湖)、外流河(湖)、流域、河源、干流、
支流、河口。 3.湿地、沼泽、淡水湖、咸水湖、构造湖、火口湖、牛轭湖、堰塞湖、冰川湖、海
迹湖。 4.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水补给。 5.河流水文特征——流量、水位(高低、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春
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通过水循环,全球水体能够处于不断的更新中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通过大气环流进行水汽输送,洋流 的运动 3.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5.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流水作用是地表形态塑造的重要作用,流水地貌是地 表的常见地貌 6.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水循环是气候的基本体现,水循环异常也会造成地 区或全球生态平衡异常
2.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
B 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A.东
部低西部高
B.东部高西部低C.自北向南
递 2水.减量根呈据现上东题部可多知、,西水部源少涵的养特量点与,降因水此量水明源显涵呈养正量相也关应,呈海现南东岛部降 多、西部少的特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D.自南向北递减
知识应用——链接高考题(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知识应用——链接高考题(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2023·海南·高考真题)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
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
西部少的特点。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
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
水体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
水体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水体运动是一种体育项目,包括游泳、跳水、水球等多种形式。
水体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良好的水性、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等。
水体运动规律是指水体运动中运动员身体的运动特点、动作规律以及力学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水体运动规律的主要知识点。
一、水体运动的基本规律1. 浮力的作用在水中运动时,水的浮力对运动员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水中所受的浮力等于被排开的水的重量。
运动员的浮力取决于水的密度、水的推力以及运动员的形状和尺寸。
浮力可以帮助运动员保持在水面上,减少体重对身体的压力,从而降低运动员的消耗。
2. 水阻的作用水阻是水对运动员进行的阻力。
水阻的大小取决于运动员的速度、形状以及水的性质等因素。
在水中运动时,运动员必须克服水的阻力,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和氧气。
因此,减小水阻对提高水体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水的动力学水的动力学是指水流动的规律和性质,包括水的流速、流向、流量等方面。
在水体运动中,水的动力学对运动员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游泳比赛中,运动员需要根据水流的动态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游泳技术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利用水流动的力学规律。
二、水体运动中的运动特点1. 重心和平衡在水中运动时,运动员的重心和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水的浮力和水阻的作用,运动员的重心和平衡会发生变化。
因此,运动员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的重心和平衡,以保持在水中的稳定状态。
2. 呼吸在水体运动中,呼吸是非常关键的。
运动员必须学会合理地控制呼吸,以便在水中长时间保持活动能力。
不同的水体运动项目对呼吸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运动员需要根据自己的训练和比赛需求来进行相应的呼吸训练。
3. 动作协调水体运动中,运动员的动作协调性对运动表现以及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
运动员必须通过训练和技术练习,不断优化自己的动作和协调性,以提高在水中运动的效果和效率。
4. 氧气的利用水体运动对氧气的利用也有一定的要求。
高三水体运动规律知识点
高三水体运动规律知识点水体运动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同时也是自然界运动规律的重要体现。
无论是大海中的波浪,还是江河湖泊的流动,都遵循着特定的物理规律。
了解水体运动的规律对于理解自然界的变化和应对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三水体运动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波的类型和特性波是水体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根据波动的传播方向、振动方向和振幅的不同,波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
横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
另外,波的特性还包括频率、波长和速度。
频率指单位时间内波的传播次数,波长指波动中相邻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速度指波的传播速度。
2. 波动的传播与反射波动的传播是波在介质中的传递过程。
在传播过程中,波动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是波遇到障碍物或介质边界时,一部分能量被障碍物或界面反射回去的现象。
反射现象导致波动在介质中形成波峰和波谷的分布。
波动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海洋中的海浪、水面上的水波以及声波的传播等现象。
3. 波浪的形成和特点波浪是一种周期性的水体运动现象。
波浪的形成与风力、海底地形和地球引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当风力作用于水面时,会使水分子产生起伏的变化,并形成波浪。
波浪的特点包括波峰、波谷、波长和波速等。
波浪传播时,波峰向前推进,而波谷则向后移动,波长则是波浪的一个周期长度。
波速可以通过波长和波动的频率计算得到。
4. 水流的速度和流量水流是水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是水在河流、管道等通道中的流动现象。
水流的速度与流量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水流的速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水流通过某一点的距离,通常用米/秒来表示。
流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水的体积,通常用立方米/秒来表示。
水流的速度与流量之间满足流量恒定原理,即速度大则流量小,速度小则流量大。
5. 水的压力和浮力水的压力是指水体对于受压物体产生的压强。
水的压力与水的深度成正比,即水深越大,压力越大。
根据帕斯卡定律,不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其在静止状态下对任意表面的压力都是相等的。
新高一地理 必修一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类型4.过程: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蒸发,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
5.水循环类型的判定(1)一看联系的圈层: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
(2)二看发生的领域:海陆间循环的领域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而其他两种水循环则只包括陆地或海洋。
陆地上外流区内的水体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3)三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其他两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和降水。
海上内循环不存在下渗环节。
(4)四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大,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小。
6.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时间)分配不均,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不均,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水量的全球动态平衡。
小提醒: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2.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1)物质迁移: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某水系特征: •
水系形状(扇形、树枝状、羽状、向心形 •
支流数量、排列分布; •
河道特征(宽窄、曲直)。
• 如长江:树状水系,支流众多,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汇入干流。
一、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如我国地势总体上是西高东低,所以,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而亚洲的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所
以河流流向呈放射状,即由中间流向四周。
河流流向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判定,如上图所示:
①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②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③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④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⑤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⑥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
若要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那这条河一定是著名的或有特色的河流。
•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
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雨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温度。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
注意过程曲线弯曲变化的时段、峰值的流量。
如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
乙河流量较小,温度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3.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补给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
甲河流量与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甲河水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渔场形成的原因的分析思路
•在海洋表层海水中只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就必然有大量的鱼类,而能使海洋表层营养物质丰富的原因有三种:(1)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
(2)在大陆架地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3)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完成第1题。
1.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解析本题以伏尔加河流域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伏尔加河流域整体上纬度偏高(45°N~60°N),气温偏低,蒸发较弱;流域西部降水受西风带影响;该河注入里海(最大的内陆湖),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东欧平原的地势起伏不是伏尔加河影响形成的;该河注入里海,对里海的水热平衡起到巨大的调节作用,综上所述,C项正确。
答案 C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回答第2题
2.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原理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降水量大、降水丰富的时期水循环活跃,该地区11月至次年1月降水最多,冬季水循环活跃,因此D
项正确。
答案 D
下图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解析本题以统计图为切入点,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
读图可知,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逐年减小,而流域内工业用水的增加,不会导致河流含沙量的变化,故A项错误。
流域内降水量的增加、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均会导致河水含沙量增大,故B、D项错误。
上中游水库的修建拦沙蓄水,会导致下游径流量和泥沙含量减少,故C正确。
答案 C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第5题。
5.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解析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及有关的洋流、天气气候等知识。
读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地区为美国西海岸,地中海气候区,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夏季多雾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强,空气湿度大;同时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强,导致水汽凝结。
故D项正确。
答案 D
我国钓鱼岛附近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
B.有寒流经过
C.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
D.盛行上升补偿流
解析本题考查渔业资源的形成条件。
大陆架海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鱼类饵料充足,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钓鱼岛附近有台湾暖流(日本暖流)而没有寒流和上升流。
钓鱼岛面积小,无大江大河入海。
答案 A
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
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回答7~8题。
7.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本题以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及附近海域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洋流及其相关知识,以及对地理图表的信息解读能力。
甲处的洋流应为南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暖流,自北向南由低纬海区流向中纬海区,综合比较①~④示意图,④正确。
答案 D
8.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顺流的海轮加速,对逆流的海轮减速,A项错误;该处无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无著名渔场,B项错误;该处洋流为暖流,对沿岸大气有增温增湿效应,C项正确;洋流一方面利于海洋污染的净化,同时又扩大了海洋污染范围,D项错误。
答案 C
读某海域等水温线分布图,完成(1)~(3)题。
(1)此时,甲附近海域洋流性质和海水流向分别是()。
A.寒流,向高纬流B.暖流,向高纬流
C.寒流,向低纬流D.暖流,向低纬流
(2)图示时期甲处的盛行风向为()。
A.东南信风B.东北信风
C.东北季风D.西南季风
(3)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海域多雾天
B.甲附近海岸为雨林景观
C.甲以西陆地降水量东多西少
D.甲处附近陆地为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1)根据图中等水温线的分布可知,甲处水温自海岸线向外海升高,表明甲处有上升流,具有降温作用。
(2)结合上题可知,甲处形成上升流是由于甲处盛行西南季风,为离岸风。
(3)甲处冷海水上泛对沿岸海域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近海地区易形成海雾。
答案(1)A(2)D(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