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学创立发展
现代汉语语法学简史
现代汉语语法学简史第一节中国语法学的创立——《马氏文通》1898一、作者简介:马建忠二、主要内容:字类系统和句法成分系统先秦两汉时期的古文1、词类系统(字类)实字:名字代字动字静字(形容词、数量词)状字虚字:介字连字助字叹字2、句子成分系统起词:充当主语的词语词:充当谓语的词(内动、外动)止词:充当宾语的词表词:静字充当谓语司词:介词宾语加词:介字与其司词读:小句3、位次系统主次(作起词的名字)宾次(作止词的名字)正次(中心语)偏次(修饰语-------定语)三、对《马氏文通》的评价1、建构了中国最早的语法体系、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变附庸为独立、变零散为系统、变议论为科学。
)2、缺陷:模仿痕迹太重(普遍唯理语法阿尔诺、朗斯罗);第二节第一部完备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1924一、作者简介:黎锦熙1890-1978 真正的语言学家二、主要内容1、句本位语法从动态环境中看语法结构及其功能词类系统名词、代名词实体词动词述说词形容词、副词区别词介词、连词关系词助词、叹词情态词转类铁桥形容词狮子的勇猛名词落花、飞鸟形容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词无定类句位决定了词的性质分类2、句法分析——图解法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连带成分:宾语和补足语外动词同动词工人请我讲演我爱他诚实附加成分:形容的附加语、副词的附加语三、对《新著国语文法》的评价1、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和马建忠一同被称为中国语法学的奠基人。
2、帮助确立和巩固了白话文的地位,提出了宏大的“句本位”语法体系,建立了一套中心词分析法。
3、句本位不太切合汉语的实际。
汉语的词和句子成分不存在对应关系,词无定类。
(一线制双线制)第三节文法革新时期(1938-1949)一、陈望道和方光焘陈望道:发起者和组织者,并一步步把文法革新讨论引向深入,提出“文法应该主要研究表现关系”。
方光焘:理论建树者,提出“广义形态”的说法(词语组合能力、重叠)。
二、文法革新的宣言王力和《中国文法学初探》三、文法革新时期的最高成就吕叔湘和《中国文法要略》、王力和《中国现代语法》、高名凯和《汉语语法论》《中国文法要略》不囿于以往固有的格局,全力挖掘汉语结构的特点及其规律,是文法革新运动的实质性成果。
英语语法研究历史梗概
英语语法研究历史梗概英语语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学科,古今中外都有不少关于英语语法研究的著作。
无论是从古代的拉丁文学习到现代的英语教学,英语语法的学习都有着漫长的历史。
本文将简单地回顾一下英语语法研究的历史,以期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早在古希腊,就出现了第一部关于英语语法研究的著作《新元文法》。
这本书是希腊学者克勒比斯(Clement of Alexandria, 150-215)所著。
他的著作是拉丁文架构的首次探讨。
他的著作系统地概述了西方文学的历史,尤其是新元文法,并提出了相关的语法规则。
第二部著作历史出现在13世纪的早期,这时候出现的是《教皇的语法学》,这是一本十字军凯尔特语言的语法书,由英国密封大师亚历山大所编写。
此书是改良现有语言规则,并添加新规则的重要成果,引领英语语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古典文学后,英语语法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
17世纪末英国学者斯坦诺德刚开始把法语语法引入英语语法。
在他的著作《英语文法》中,他把法语语法与古代拉丁文文法结合起来,形成了现代英语文法的基础。
18世纪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则根据斯坦诺德的理论,把英语语法研究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他们在发展英语语法的同时,还提出了一套英语语法的新理论,把英语语法与其他现代语言的语法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更加系统的英语文法。
19世纪以后,英语语法又经历了新的发展。
英美语法学家和英国学者在语言实验及英语教学中形成了英语语法的新理论。
他们认为,英语语法应该根据使用的英语环境和现实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发展,而不是按照拉丁语文法的传统结构。
今天,英语语法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水准。
英语语法研究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在英语学习方面,还在英语教学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英语语法书出现在许多学校,而各地的英语教师也运用英语语法研究开展英语教学。
以上所述就是英语语法研究的文学历史梗概。
从克勒比斯到斯坦诺德,再到19世纪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甚至到今天的英语教师,历史各个时期的英语语法研究者们都为英语文法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浅谈中国语法学的发展
浅谈中国语法学的发展汉语言文字学110501032149 杨莎娜摘要:本文粗略介绍了我国古代的汉语语法研究,并详细回顾了《马氏文通》发表以来汉语语法学的发展。
既有发展态势的勾勒,也有节点、侧面的描述,希望能为大家认识中国语法学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汉语语法学语法学的兴起语法学的发展引言在我国古代,语法研究很早就萌芽了。
但那时的语法研究还只不过是一些零星的、不自觉的研究。
这个时期开始出现的一些专门研究语法的著作,也主要是从训诂的角度入手,没有对语法作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这反映了语法研究初兴时的状况。
具有现代意义的、系统的汉语语法研究肇始于清末马建忠的《马氏文通》。
1989年《马氏文通》的发表标志着中国语法学的正式创立。
《马氏文通》使汉语语法研究脱离了训诂国学的范围和影响,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对中国语法学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正式建立。
至此以后,百年来汉语语法学追踪世界潮流,完成了由语文学向语法学,由传统语法学向结构主义语法学,由结构主义语法学向多元语法理论的历史嬗变,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汉语语法研究取得了优异的成就和巨大进步,但在语法学发展过程中也曾暴露了因模仿西洋语法忽视汉语点而造成的削足适履的缺点,中国学者力求矫正机械模仿之弊端 ,寻求独立研究之新风的学术之路。
在新的时代,学者们进一步对语法研究对象新的本质特点的进行揭示,推动这门学科向前发展和飞跃。
当代人们对语法特点的认识正经历着一个由一维到多维,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变过程。
1 我国古代的汉语语法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学,一般是从分析其具体的语言事实出发,然后逐步认清该语言的性质和特点,不断揭示共同结构规律,并经过归纳整理和全面总结,才构成为科学的系统的。
也就从说,要研究好某种语言的语法,必须对它的性质特点有所认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语言特点认识得愈清楚,语法学就研究得越好。
世界上许语言(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的语法研究,就都是这样发展过来的。
汉语语法学史分期的重构
汉语语法学史分期的重构著名精神病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层,分别处在人心理的深层、中层和表层。
实际上,当人们与某事物产生联系却未感知时处于潜意识状态;当人们明确感知到事物存在并有意去判断、辨别时处于意识状态;而当人们朦胧感觉到其存在却对其不能作肯定判断时,就处在前意识状态。
在这个意义上讲,人对某事物的认知及由之引发的行为都可以看作各层次意识之间的竞争或博弈。
以下从人对事物的意识逐层递进关系来分析汉语语法学史的分期。
(一)潜意识本能流露期(先秦—1323年)从先秦时期具有语法分析资料的《墨经》开始,一直到1323年元代卢以纬虚词专著《语助辞》出版前的这段漫长历史中,人们对汉语语法的认识还处在本能反映状态,完全是一种兵来将挡的架势。
但“今人用现代理论、方法分析出的语法现象,或是从语言事实中概括出的现代理论、方法,古人有所感性认识,以具体的分析事实表现出来”1(着重号由笔者添加)。
各种语法现象及语法规则已然潜在呈现给人们,但人们并未觉察;在讲经论道注书时,遇到解释一些遣词造句的规则,无意中就流露出语法分析。
在这个阶段,人们的语法意识应该不具备,但各语法要素(词、词组、句子)、语法研究方法、语义关系均有所涉猎。
如:(1)《经》名:达、类、私。
《说》名:“物”,达也;有实必待文名也命之。
“马”,类也;若实也者必是名也命之。
“臧”,私也;是名也止于是实也。
声出口,俱有名;若姓字俪。
将名词分为抽象名词、个体名词和专有名词三类。
(2)《墨子经上》:“谓:命、举、加。
”《墨子经说上》:“谓:‘狗犬’,命也;‘狗吠’,举也;‘叱狗’,加也。
”暗指出汉语的三种基本句式:“名—名”主谓判断句、“名—动”主谓表述关系的叙述句和“动—名”述宾关系的非主谓句。
(3)“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
”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书尊及卑,《春秋》之义也(《谷梁传桓公二年》)。
词句似在分析汉语语法中的虚词和语序,实际却是展示当时的社会尊卑有序观念。
论述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理论
论述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理论1 转换生成语法的产生与发展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20世纪50年代末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迄今已有近60年历史。
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句法学派,它取代了结构主义在欧美语法界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语言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具有巨大的理论影响力。
它被语言学家粗略归结为五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末至1965年,以《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发表为代表的古典理论阶段。
在这一理论下Chomsky 认为语义学是独立于语法学之外的,此时的生成语言学致力于语类规则的探讨,主要由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构成。
(2)1965年至1970年,以《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Aspect of the Theory of Syntax)为代表的标准理论阶段。
认为语法分析可以纳入语义,但转换规则只改变句子结构,不改变意义。
由于考虑了语义成分,生成语法在语义敏感性方面要更具优势。
(3)1970年到1980年,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Deep structure of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semantic interpretation)为标志的扩充式标准理论阶段。
在此时期,他认为表层结构也起一定作用,对上一阶段所提的理论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4)1980年前后到1992年,以《管辖与约束讲演集》(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The Piss Lectures)为标志的修正的扩充式标准理论阶段。
在此阶段,Chomsky把语义解释放到了表层结构中,提出了若干相应理论,如格理论,约束理论,控制理论等。
但导致语法体系异常繁冗。
(5)1992年至今,以《语言理论的最简方案》(A Minimalist Program of Linguistic Theory)为标志。
生成语法理论进入了第五阶段—最简理论阶段。
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
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起源、结构、演变和应用的学科,它悠久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语言的丰富多样。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起源、语言分类、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方面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
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思考和探索语言的本质。
古代语言学家主要关注文字和语法的研究,他们根据语言的音素、音节和音韵等特征对语言进行分类和描述。
例如,古代中国的《说文解字》和古印度的梵语文献对语言的音韵和文字起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学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涉及到更多的领域。
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言的语音、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语音学研究语言的发音和音系,它涉及到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等过程。
语音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音素和音节的差异。
随后,语法学成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
语法学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它包括词法、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的研究。
词法研究词汇的形态和构词规则,句法研究句子的结构和语序规则,语篇研究语言的连贯性和语用信息。
语法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组成和运用规律。
除了语音学和语法学,语义学也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
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语义关系,它涉及到词义、句义和篇章意义等方面的研究。
语义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它关注语言的交际目的、语用规则和语境等因素。
语用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
总结起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从古代的文字研究到现代的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使用语言,还推动了语言技术和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语言学将继续发展,为人类语言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方法。
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一、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源自于人类对语言的研究。
古代语言学的发展始于语言的文字的出现,当人们开始用文字记录语言时,才有了对语言符号的研究。
古代语言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学和语法学两个方面,即语言的意义和结构。
古代近东文明中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都是人类语言发展早期的文字系统,对研究古代语言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同时,古代语言学家对语言的规律和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如梵语的声韵学、古希腊语的句法学等。
二、语音学的兴起和发展语音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语言中的音素和音韵规律。
语音学在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兴起,并随着实验方法的引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语音学的发展初期,主要集中在音素的分析和分类上,即将语言中的音素进行系统化的描述和归类。
随着实验方法的引入,语音学开始把重点放在语音的物理性质和声音产生过程的研究上。
通过声学分析和实验,语音学家们开始研究语音的频谱、共振和声带振动等特性,深入探讨了语音的声学基础。
三、语义学的发展语义学是语言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语义关系。
从古代起,人们意识到,语言中的词汇和句子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因此开始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语义规律。
在语义学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如逻辑语义学、语用学和认知语义学等各种流派。
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语义学也逐渐从传统的基于逻辑的研究转向了更加注重语言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
四、语法学的演变语法学是语言学中的核心分支,它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句子的构成规律。
从古代起,人们就开始研究语言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词的形态和句子的句法结构。
在语法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古希腊语的语法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方面,而句法学的发展则开始于中世纪。
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兴起,语法学逐渐从一个描述性的学科转变为一个规范性的学科,同时也更加注重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
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 标签:语言学, 发展史阶段 ] .才小貓、 2009-07-29 15:47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满意答案好评率:85%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
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
“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早期的希腊学者对语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词源学、语音学和语法学三个方面。
其中语法学所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对传统语言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结构主义语言学介绍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本世纪末的语言研究虽然已开始迈进乔姆斯基的时代,但在目前,人们对乔姆斯基理论还难以作出充分估价的情况下,结构主义语言学仍然是统帅语言研究领域的旗手。
目前无论是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各种语言著作的框架,都还没有超出结构主义的框框。
具体语言的研究都广泛使用结构主义方法。
不仅这样,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还深深地影响到许多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神话学、民间文学等,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必要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一个总观。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的背景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之前,语言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和语文学家创立的“语法”。
这种“语法”是以逻辑为基础建立的一些规则,没有涉及到语言结构。
第二阶段是到了十八世纪末出现的语文学。
语文学派认为语言不是唯一的研究对象,相反他重视的是古文献,因此,语文学主要是确定、解读和评注古文献,而忽视活的、现时的语言研究。
最重要的是第三阶段,比较语文学或称比较语法阶段。
比较语法源于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他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精通梵语和波斯语。
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他发现印度的古语言—梵语,有许多语法形式和词根跟欧洲的一些语言有联系,1786年他在印度..亚洲学会宣读论文.阐述了这些新的看法。
进入十九世纪初,威廉•凉斯的看法被人们所重视,这样,在欧洲掀起了语言比较研究的热潮,先后出现了一连串著名的学者和著作,如法朗兹•葆朴、雅各布•格里木、波特、库恩、马克思•缪勒、布劳恩、古尔替乌斯、施来赫尔等等,著作如葆朴的《梵语动词变位系统》(1816年)、缪勒的《语言科学讲话》(1861年)、古尔替乌斯的《希腊语词源学原理》(1879年)、施来赫尔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1861年)等等。
在十九世纪整整百余年时间,比较语法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尤其是印欧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做得非常细致和深入。
人们对印欧语系的语言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常常被划分为不同的流派。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1.结构语言学:结构语言学是在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主要
关注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布鲁姆菲尔德、哈里斯和卡内基学派。
他们主张所有语言都有一个结构性组成,并且可以通过分析语言的组成部分来理解这种结构。
2.生成语法学:生成语法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发展
起来的,主要关注语言的生成过程和语法规则的内在结构。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乔姆斯基、查姆斯基和洛卡斯。
他们主张语言是由内在的语法规则生成的,并且这些规则可以解释语言的所有特征。
3.功能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关注语言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功能和使用。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哈林顿、哈斯和哈利德。
他们主张语言是一种用于交流的工具,其使用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4.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关注语言和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莱克夫、福瑞和克罗格。
他们主张语言是认知和心理过程的一部分,语言的意义是通过认知机制来建立的。
这些语言学流派各有特点,但它们都试图解释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现象的特征。
在未来,随着新的研究和技术的出现,语言学也将继续发展和演变。
汉语语法学史
第三节 对句法的初步探讨
一、倒装 二、省略 三、对文
第四节 术语演变
一、实字、虚字 二、动字、静字 三、句法、字法、文法、语法
第五节 汉语语法学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语言内部原因 汉语本身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使汉语的语法
特点难于被发现。 二、社会原因 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压制束缚了语法学的发展。 三、学术传统 传统语文学狭隘的实用目的限制妨碍了汉语语法学
第二节 《马氏文通》后的一批文言 语法著作
一、章士钊《中等国文典》(1907) 二、陈承泽《国文法草创》(1922) 三、杨树达《高等国文法》(1930) 四、其他
刘复《中国文法通论》(1920) 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1922)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兴起
一、序曲 胡适《国语文法概论》(1921) 二、现代汉语语法奠基之作《新著国语文法》
分析的第一步》
第二节 海外的汉语语法研究
一、苏联的汉语语法研究 二、美国的汉语语法研究 三、日本的汉语语法研究 四、其它国家的汉语语法研究
第三节 汉语语法学的本体研究
一、汉语语法学评论的开展 二、汉语语法学史的研究 三、汉语语法理论研究
第四节 汉语语法边缘学科的研 究
一、语法和修辞的结合研究 二、语法和逻辑的结合研究 三、语法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研究
第八讲
台湾和海外的汉语语法研究
第一节 台湾的汉语语法研究
一、《中国文法讲话》 二、《中国古代语法》 三、《国语变形语法研究》 四、《主题在国语中的功能研究:迈向语段
(1924) (一)《新著国语文法》的作者 黎锦熙 (二)《新著国语文法》的内容、语法体系 (三)对《新著国语文法》的评价
第四节 古今语法比较研究
语法的演变与发展了解语法规则的历史背景和变迁
语法的演变与发展了解语法规则的历史背景和变迁语法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并规范了语言的正确用法。
然而,语法并非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语法规则的历史背景和变迁,以便更好地了解语法的演变与发展。
1. 古代语法规则的形成古代语法规则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文明的发展中,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需要一定的结构和规则,以实现有效的沟通。
在古代文化中,语法规则大多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存在,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保留下来。
2. 语法规则的规范化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语法规则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法规则开始被记录下来,形成了书面语法。
这些书面语法起初用于教育和辅助交流,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正式的语言规范。
3. 文法学与语法学的分离在语法的演变过程中,文法学逐渐与语法学分离。
文法学主要研究古代语言,并通过对古文献的研究来了解古代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而语法学则着重研究现代语言,并通过对现代语言的分析来揭示语言的结构和规律。
4. 语法规则的变迁语法规则的变迁是一个复杂而细微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法规则逐渐经历了变异、替代和创新。
这些变迁往往源于语言使用者的需求和实践。
同时,受到外部文化的影响,语法规则也可能发生改变。
5. 当代语法规则的趋势在当代,语法规则的变迁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语法规则越来越趋向简化。
人们追求简洁、高效的表达方式,所以语法规则不再像古代一样繁琐复杂。
其次,语法规则的灵活性增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使用场景的多样化,人们对语法规则的灵活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语法的演变与发展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复杂的过程。
从古代语法规则的形成到当代语法规则的变迁,语法规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和研究语法规则的历史背景和变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法的本质和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20世纪甲骨文语法学
20世纪甲骨文语法学前言20世纪是甲骨文研究的黄金时代,许多学者通过对甲骨文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古代汉语的起源和演变。
甲骨文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文字,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
本文将介绍20世纪甲骨文语法学的发展和重要观点。
一、甲骨文的语法特点甲骨文是一种表意性的文字,其语法结构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
在20世纪,学者们通过对甲骨文的大量研究,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语法特点。
形合与合词 1.:甲骨文的合词是通过将独立的字词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表达出具体的对象或动作,常常采用“人+动物”、“人+动作”等形式。
语序2.:甲骨文的语序相对自由,既可以采用主谓宾的顺序,也可以倒置或部分省略。
这种特点反映了当时的口头语言特点和古代汉语的灵活性。
虚词的使用3.:虚词在甲骨文中的使用相对较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
这一特点与现代汉语虚词的频繁使用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20世纪甲骨文语法学的贡献20世纪是甲骨文研究的重要时期,许多学者通过对甲骨文的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其中几位学者及其贡献的简要介绍。
杨宪益1.:杨宪益是中国著名的甲骨学家,他致力于甲骨文的系统整理和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
他主张甲骨文的语法结构与汉字的构形关系密切相关,通过对甲骨文的分析,揭示了汉字发展的规律。
贾晋安2.:贾晋安是20世纪甲骨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在甲骨文的语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他提出了“意合”的观点,认为甲骨文的合词是通过将独立的字词联想或象形方式结合起来的。
郭沫若3.:郭沫若是一位多产的学者,他在甲骨文的音韵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通过对甲骨文中字形的分析,揭示了古代汉语声调的变化规律,并将其运用于古代诗词的研究。
三、甲骨文研究的意义与挑战20世纪甲骨文语法学的研究成果为汉语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和语言规律。
然而,甲骨文研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汉语语法学简史
我认识这个人。 这个人我认识。 (黎:宾居句首) 他一口水也不喝。(黎:宾语提到动词前) 前面来了一个人。(黎:倒装主语)
怎样把二者结合起来是难题。
马氏文通往往其实作为第一部系统地研究平和规模已经大大出人意表平和规模已经大大出人意表只要看文通问世二十余无论就内容的充实程度论还通多有逊色对比之下就文通全面论述了古汉语系统建立了汉语语法体系言学史上的座丰碑?马氏文通后又有章杨树达等语法学家的著作杨树达等语法学家的著作氏的著作此处不再详述章士钊刘付陈承泽作但多数影响力不如马作但多数影响力不如马述
B.主语的定义(施事、话题或陈述对象) 王力《主语的定义及其在汉语中的运用》: “主语问题的关键在主语的定义上。关于主 语宾语问题的讨论,我想建议先解决主语的 问题,主语解决了,宾语也跟着解决了。”
说文四大家:
1. 2. 3. 4.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 《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 《说文句读》
一、汉语语法学的萌芽(酝酿)时期
1.3 音韵学方面
南朝 沈约《四声谱》将中国的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对中国的声韵学
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隋 陆法言《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开创
句读之学
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之以便诵咏,谓之读。
二、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 (1898—1936)
2.1 马建忠《马氏文通》
二哥马建勋早年入李鸿章幕府,司淮军粮台。四哥马 相伯是震旦大学、复旦大学的创办人。马建忠与四哥就 读中西学并重的天主教耶稣会徐汇公学,学习法文和拉 丁文等课程,同时准备科举。受1854年至1860年第二次 鸦片战争的影响,他“决然舍其所学,而学所谓洋务 者”,进入耶稣会初学院做修士,继续学习拉丁文、法 文、英文和希腊文等。经过十余年的刻苦努力,成了一 位“善古文辞,尤精欧文,英、法现行文字以至希腊、 拉丁古文,无不兼通”的学贯中西的新式人才。马建忠 作为当时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之一也在探索科学救国的 道路,他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在于掌握知识的载 体——汉语太难,难的原因是“隐寓”在汉语中的“规 矩”(语法规则)没有被揭示出来。这就使得国人“积 四千余载之智慧材力,无不一一消磨于所以载道所以明 理之文”。这样,要想与“达道明理之西人相角逐焉, 其贤愚优劣有不待言矣”。
第二讲汉语语法学简史
(三)转换生成语法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影响
1、转换生成语法及其意义
它是在对描写语法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创始人是 美国的乔姆斯基(Chorsky),代表作是《句法结构》 (1957)和《句法理论要略》(1965)。这一理论的提出 被称为“语言学史上的一场革命”,在几十年里进行过多次 修正和补充。其主要理论如下:
B、引发期(20世纪30年代末期—70年代末 期):引进国外语法理论,用以观察描写汉语语 法,产生一批较注重汉语语法事实的语法学系统。
C、探求期(20世纪70年代末期—现在):接 受国外理论的启示,注重通过对汉语语法自身特 色的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3、从形式与意义两个重要因素在汉语语法研究中 所处的地位,可以将汉语语法研究大致分为以下 四个阶段:
(二)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新著国语文法》
《新著国语文法》是以白话文为对象对现代汉语进行 系统而完整研究的第一部语法力作,作者黎锦熙,出版于 1924年。它主要是依照纳斯菲尔德(J.C.Nesfield)r的 《英语语法》。与《马氏文通》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1、区分了“词”和“字”的概念。
(1)人脑好像一部电脑,有一种天生的能力,当输入 一定的语言材料,它就会自动识别并加工出一套规则系 统,然后用这套规则系统产生出无数新的合法的句子来。
(2)语言学家要研究的就是这种语言能力,语法就是 要对这种语言生成的能力进行描写。这种描写不仅是静 态的,而且是动态的,即要探索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3)把语言结构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两 部分,并且找出从深层结构如何转换为表层结构的规则 以及制约转换的条件。
B、它使语言研究从微观转向宏观,从单纯的语言形式描 写转向对语言结构的解释。故对语法进入全面综合研究 (如语义、语用、功能等)。
汉语语法学史发展轨迹较为清晰
西方语法理论借鉴时期
• 语法学特征及形成原因: • 1开始注重引进普通语言学理论,开展研究 方法的探讨,但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还 很有限。语言学家应用的仍以传统语法研 究的方法为主,结构主义和描写主义的方 法极少。
• 陈望道和方光焘,用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的理论 分析“一线制”和“双轴制”的问题;用共时、 历时的理论阐述文言语法和白话语法的关系问题; 用“广义形态说”和“功能说”来解决词类划分 标准问题。 • 王力清算了前一时期的混淆,明确指出不能用逻 辑的方法代替语言学的方法。 • 对理论的接受和运用都是零散的,没有看到普遍 理论的对研究方法的指导力量。 • 用成分分析分析句子。对语言结构、系统和功能 的研究及层次分析法、扩展法等现代语言学的典 型研究理念和方法都还没有进入汉语语法研究。
• 综合利用几种标准,如邵敬敏: • “确定汉语语法史的分期,必须考虑到以 下三个因素:(1)研究理论和方法的革新; (2)社会变革的影响;(3)语法研究本 身呈现的特点。” • 邵先生的分期便是以(1)为主要标准, (2)做辅助标准,每一时期内部再以(3) 做标准划出几个阶段。
• 探讨汉语语法学研究方法的流变及趋向, 采用汉语语法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变化 进行分期。
• (二)西方语法体系借鉴时期形成的原因 • 1实用主义目的的局限,使最初的研究者目 光不够开阔。 • 最早刺激语法研究产生的是以马建忠为首 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要学习西方技术,使国 家富强,就要加强汉语学习,缩短学习时 间,这就需要研究汉语语法,以便于学习。
• 2当时世界语言学理论发展水平的局限。 •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语言学 发展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变动时期。19 世纪末,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主流,研究对 象以印欧语为主。普通语言学理论还未完 整的建立和传播,语言学作为哲学、逻辑 学的附庸性质还广泛存在。 • 3语法研究者从业余到专业的局限。
汉语语法学的分支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汉语语法学的分支研究及其发展趋势汉语语法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关注汉语的语法现象。
它包括了难度不同的层级,从最基础的构成要素的形态学(morphology)和句法学(syntax),到语音学(phonology)和语义学(semantics)。
然而,在行业内,汉语语法学又有了许多不同的分支研究,它们在语言分析方面提供了更深入的论述和洞见,也为语言技能的学习和语言现象的了解提供了帮助。
1. 语形学(morphosyntax)语形学是汉语语法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关系在语言层面的组合类型和语法形式。
标记汉语语法形式和语法现象的词尾和词缀就是语形学的主要研究范畴。
在汉语中,语态和时态的变化、人称词尾的变化、介词合并等都是语形学的研究对象。
语形学不仅能揭示语言的组织方式,还可以发掘语言角色和语用功能。
2. 句法和信息结构研究(syntax and information structure)汉语语法学的另一个领域是句法和信息结构研究。
这个分支关注的是句子的组织方式,以及实现信息结构的语言元素。
它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是理解句子中的句法成分,以及规范这些成分的序列。
在汉语中,句法结构可能直接反映信息结构,如句首置顶和寓言等语言的语用现象。
语素的配列可以理解为指导信息流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是汉语语法学的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具有序列结构的话语(即通常所说的语篇)。
语篇结构的分析关注的是语言元素之间的关系,包括主题、焦点、话题等,在语义和话语范畴中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导话语的组合方式和阐释。
4. 编码场景(coding of situations)编码场景是汉语语法学的另一个分支,在现代汉语中,通过语言符号来描述和组织现实世界的结构,这是一种建构现实的语言性编码。
编码包括时态、语态、词汇、句法结构和信息结构等方面。
这种编码可以改变听者对语言信息的理解方式,使语言更能反映事实,它是语言和思维交流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学的创立与发展
摘要纵观百年语言学所走过的道路,可以看到中国语言学的每一分支学科的兴起、发展,都与它们回应了社会提出的某种需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千丝万缕关系。
“科学化”、“口语化”、“中国化”已成为多数学者认同的开展汉语语法研究的标准。
应该说,20世纪的中国语言学离“领先的学科”尚离去甚远,然作为对百年中国社会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实用的社会科学,则是无愧的。
关键词语法现代汉语实用
马建忠在《马氏文通》的序文中曾经谈到过他的写作动因:“余观泰西童子入学,循序而进,未及志学之年,而观书为文无不明习。
”《马氏文通》被认定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标志着百年现代语言学的开始。
其实这一崇高学术地位是在斯人斯书的身后,由后来人所追加的。
作为作者,他的写作冲动力只缘于痛恨当时中国社会的落后,进而认为社会的落后在于教育的落后,教育的落后在于传统语言教学的落后。
为了不让冥冥众生再把累年积月的精力放在识字作文上,他才致力于西方语言理论的移植。
“一个相当完密的中国文法体系是在这一部书出版的时候方才建成的。
然而二三十年来,‘忆了千千万,恨了千千万’,对于《马氏文通》体系的千万忆恨缠结也就从这一部书的出版时候开始。
”“忆”在于它的创立,“恨”在于它的模仿。
创立与模仿交加,构成了中国现代语法学史第一时期的基本特点。
“实用”,成为中国现代语法学史第一时期向第二时期演进的重
要驱动力之一。
被吕叔湘先生认为“《马氏文通》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最有意思的一部讲文言语法的书”,《国文法草创》在“研究法大纲”中开宗明义写道:“研究中国文法,有数事宜注意焉:其一,说明的非创造的,其二,独立的非模仿的,其三,实用的非装饰的。
”其中的“实用”,讲的就是“理论必须联系实际”不尚空谈。
20年代另一位重要语法学家刘复也明确提出:“我主张现代的文法与历史的文法分家,两者相比,前者尤重于后者,后者只是为学问而求学问,前者于学问之外,还有一个实用。
”
在20年代建设汉语语法理论的努力中,与阐释文言语法的《马氏文通》相对的还有一派学者,他们以新兴的白话文语法为描写对象,重视口语,重视现代文。
其代表作是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它有语法理论上的创新,更有研究材料上的变更,成为“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白话语法著作……为现代汉语的研究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到1938至1943年的“文法革新讨论运动”时,“科学化”、“口语化”、“中国化”已成为多数学者认同的开展汉语语法研究的标准。
“口语化”、“中国化”实际上就是“实用性”在语法理论研究中的具体化,它要求将引进的西方语言理论与中国的语言事实相结合。
到40年代,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先后出现,“中国化”式的实用观已卓然成势,成为语法研究的时代潮流。
50年代是中国现代语法研究史上一个异乎寻常的高潮,它那连续不断的学术热点,“词与字”、“主语与宾语”、“词类及其划分标准”、
“单句与复句”等问题的讨论,形成了语法研究百花竞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而这一时期如此众多的学术探讨,最终形成有体系的理论成果,并在各级学校的语言教学中得到贯彻实施,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仍只是“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因为众说纷纭的各家学术创见进入社会,人们在学习中无所适从,发出了“共同编写出一本语法书来,供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学习和教学”的要求。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就是应这种社会呼声而出台的。
它“求同存异,力避偏执一端”,初衷是为了方便中学语言教学而构建,以区别于学者们论著中的“研究语法体系”。
可结果却因为“教学语法体系”的实用,使得“大多数高等学校中文系现代汉语课的语法部分也基本上采用了它,以便于那些日后到中学任教的毕业生可以把所学和所用衔接起来”。
80年代初,“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过一次,去掉了“暂拟”二字,它在教学领域的地位更得以巩固。
据此而编写的高校“现代汉语”教材,大行其道,成为发行量最大,流传面最广的高校教材。
从汉语语法体系走上社会应用的过程,似乎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悖论:求“实用”从研究语法体系引出“教学语法系统”,“实用”的教学语法系统又反过来深深地影响到本来是充满学术自由探索精神的高校语法教学。
纵观百年语言学所走过的道路,可以看到中国语言学的每一分支学科的兴起、发展,都与它们回应了社会提出的某种需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千丝万缕关系。
如古文字学与考古学、历史学,训诂学与古籍整理,社会语言学与当代社会的急剧变革,交际语言学、公关
语言学与社会的大开放、大交流,广告语言学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
(编辑郑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