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关于组织行为学的文献综述

关于组织行为学的文献综述

关于组织行为学的文献综述标题:组织行为学文献综述摘要: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

本文献综述旨在对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总结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讨论了该学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引言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关注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组织中的人类行为,可以深入了解组织的运作方式、员工的工作表现以及如何提高组织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二、发展历程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管理思想和人际关系研究。

20 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霍桑实验为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行为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三、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质性研究等。

其中,实证研究是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和建立理论。

案例研究和质性研究则更注重深入了解特定组织或情境中的行为。

四、主要研究领域1.领导行为:研究领导风格、领导力发展和有效领导的特征。

2.团队合作:探讨团队的形成、发展和绩效,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

3.员工激励:研究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投入度。

4.组织文化:关注组织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对员工和组织绩效的影响。

5.决策行为:研究个人和群体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和决策效果。

五、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当前,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的组织行为。

同时,跨学科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未来,组织行为学可能更加关注数字化时代的组织行为、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等议题。

六、结论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关注组织中人类行为的学科,对于理解和改善组织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述,我们了解了该学科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组织行为学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的应用和发展。

组织行为学参考资料

组织行为学参考资料

《组织行为学》参考文献
1.罗宾斯,贾奇著,李原,孙健敏译:《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罗宾斯著,孙健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德:《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张德、吴志明:《组织行为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5.关培兰:《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陈国权:《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美)鲁森斯著,王垒译校:《组织行为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8.王垒:《组织管理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科林斯:《基业常青》,中信出版社,2002。

10.彼德.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4。

1。

组织行为学文献综述

组织行为学文献综述

燕京理工学院YANCH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组织行为学》结业论文题目:组织文化对员工需求的影响研究专业:市场营销授课教师:于海艳姓名:迟艳龙学号:130640035 班级:1302 学生学院:国际商学院学年:2014 —2015学期:第二学期2015 年6月18日组织文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人的论题为《组织文化对员工需求的影响研究》,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来讲,文化因素无疑对员工行为具有重大的影响和巨大的意义。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价值观上的共识和行为习惯上的一致,它贯穿于组织的全部活动,影响组织的全部工作,决定组织中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以及整个组织的素质、行为和竞争能力,也对员工养成教育起着巨大作用。

调动人的积极性是组织行为管理的目的所在,人员激励则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也是形成良好组织文化的途径。

明确员工需要、按需激励,是激励的指导原则,也是建立组织文化的现实基础。

对组织文化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组织成员乃至整个组织行为的理解、预见和把握。

关键词:文化因素;组织行为;组织工作;员工需要前言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他是观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形态文化和符号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组织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无论它属于优良的文化还是劣性文化,它的存在是客观的。

从一个组织诞生那一天开始,组织成员在长期的共同活动中,必然会形成一些独特的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以及蕴藏其中的独特的价值观念。

本文就是在组织文化构建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研究组织如何准确的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组织文化去帮助员工。

正文一、组织文化研究综述1、组织文化的发展渊源70年代,日本企业迅速崛起,而西方企业相对竞争能力急剧下滑,引起了西方管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

经过大量的研究,学者们发现问题并不是出在技术或硬件等方面,而是一个更加玄妙,摸不着看不透的东西——组织文化。

组织行为学论文3篇完美版

组织行为学论文3篇完美版

《组织行为学论文》组织行为学论文(一):试论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课堂中的跨文化教学论文关键词:跨文化双语教学组织行为学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双语教学与跨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差异对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的影响,并对在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在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学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课堂上设置具体的情境和语境,教师应熟悉西方文化知识,学生要进行多渠道自主学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各种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需要超多既懂外语又有专业知识的国际化人才。

为了使高等教育能够适应这一需要,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2007年又明确指出: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潜力。

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高校用心开办双语课程,培育双语人才,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双语教学的热潮。

在此背景下,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教学便应运而生。

组织行为学课程开设双语教学,开创了全新的教与学的思路,学生透过对原版教材的提前预习及仔细阅读,再透过授课教师的英文授课,学生能够以英文的思维方式思考国外的原著学科,能更好地跟踪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与方法,保证组织行为学学科知识的及时更新。

同时,也有利于传达组织行为学核心知识和核心理论,增强对世界一流学术大师及其思想的了解,把握学术精髓。

然而,在取得种种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在实际教学中碰到了许多因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严重阻碍了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并明显制约了双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有鉴于此,本文将对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中所涉及的跨文化教学进行探讨,并给出一些对策推荐,期望有助于促进我国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双语教学与跨文化的关系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在学习母语的同时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一样而存在差异。

《组织行为学》论文

《组织行为学》论文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评价项目满分得分总分教师签字论点、论据40写作规范性30论述逻辑性30论文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32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组织文化研究综述学生姓名专业层次批次学号学习中心年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组织文化研究综述摘要:组织文化一直是组织领域研究的主流问题,组织文化的内涵逐渐丰富与完善起来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组织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呈现出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两种态势,量化研究是组织文化研究领域的主流方法,但采取量与质并行的多元方法,是未来研究组织文化应采取的方法。

虽然我国对组织文化的研究已由理论探讨转向对研究方法论的选择,但量化研究并不多见.组织文化研究的发展变化,应引起我国学者对组织文化研究方法论的重视.关键词:组织文化文化研究方法文化的定义现状自从1979年Pettigrew在《管理科学季刊》发表《组织文化研究》一文,以及Pondy & Mitroff在《组织行为研究》发表《跨越组织的开放系统模式》一文后,文化模式的研究概念即在组织管理界孕育而生,组织文化成为组织管理与企业管理事务的主流语言。

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

Krell认为,组织文化的兴起,可以理解为对三种危机的反映:一是竞争的危机。

二是组织理论的危机。

三是社会危机,即意义和社会导向的深层危机,也就是我们现在较为熟悉的西方的“后现代社会综合症”。

1 组织文化的内涵当组织文化在实践领域、企业管理顾问领域及学术界变成时髦且流行的名词时,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其概念并对其定义。

1.1 国外学者的定义普遍的观点:国外的学者大多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内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风俗、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

Schein的定义:组织文化是由一些基本假设所构成的模式。

这些假设是由某个团体在探索解决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部统合问题这一过程中所发现、创造和形成的,如果这个模式运行良好,可以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新成员在认识、思考和感受问题时必须掌握的正确方向。

组织行为学参考书目

组织行为学参考书目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任课教师:何菊莲等适应学科、方向:企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预修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主要内容: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

由于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在组织行为学领域中人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还存在分歧,某个观点,会有正反两方面的争论,让学生探讨不同的观点,从争论中获得启发。

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部分。

个体部分讲述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个性差异与管理、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员工与组织关系等。

群体部分讲述群体行为的基础、团队管理、沟通、领导行为与管理决策、冲突管理等。

组织部分讲述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跨文化组织行为管理等。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罗宾斯(美)著. 李原、孙健敏译.组织行为学(第十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2、孙健敏译,组织行为学(MBA核心课程案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3、德博拉.安科纳(美)等著. 王迎军等译. 组织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4、陈维政等. 组织行为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余凯成主编.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 〔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4.7、余凯成等. 组织行为学案例集〔M〕.成都:西南财大出版社,1996.8、黎永泰.黎伟. 企业管理的文化阶梯〔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9、 (美)里基·W.格里芬Ricky W.Griffin编著.组织行为学——组织与人员的管理〔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10、(美)杰拉尔德·格林伯格编著.组织行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1、(美)史蒂文L.麦克沙恩编著.组织行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2、(美)莱曼W.波特编著.激励与工作行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3、(美)O.吉弗.哈里斯等著. 李丽等译. 组织行为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7.14、弗雷德.鲁森斯著. 王磊等译. 组织行为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8.15、JenniferM.George,GarethR.Jones著. 组织行为学〔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6.10.16、魏江,严进编著.管理沟通——成功管理的基石〔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7、胡君辰.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18、李剑锋.组织行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19、刘松博,龙静.组织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20、王益明编著,《人员素质测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

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

浅谈组织行为学的几个研究对象【摘要】组织行为学作为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对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具有极其良好的积极作用。

而对其进行深入了解的开始就不得不提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即个体行为、价值观与态度、激励、群体、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组织变革。

本文就这几个研究对象做简要介绍和说明,以便为更深层次的研究做出铺垫。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组织行为学的观点的是经济学创立者之一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的,他提出组织和社会都将从劳动分工中获得经济优势。

随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结构理论等都对此进行了不断补充,而且对于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阐述也不断深入。

一、个体行为 组织中的人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可以按行为主体的自然属性划分,也可以按社会属性划分。

人的行为具有自发的、有原因的、有目的的、持久性的、可改变的等特征。

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和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

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影响人的行为的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影响人的行为的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个性具有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的特点。

个性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和有着重要的作用。

影响个性的因素既有先天性遗传因素,也有后天性社会环境因素。

有代表性的个性理论有特质论、心理分析论、社会学习论、个性性格类型论整体结构论。

应当运用个性理论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成就、健康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价值观与态度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及其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它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也影响整个组织行为,进而影响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组织行为学参考文献

组织行为学参考文献

组织行为学参考文献一、组织(一)组织的定义1、代表性的组织定义:(1)组织是一种有意协作的社会单元,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

(2)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Stephen P.Robbins)(3)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部门劳动和职务的分工合作,以及不同等级的权力和责任的制度化,有计划的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E.H.Schein)●2、所有组织的共同特征●(1)目标●(2)资源●(3)结构(4)互动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6种组织类型●A:按社会功能的不同:●1、生产组织: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制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

●2、政治组织:是为了保证整个社会达到自己的目标而进行权力分配的组织。

●3、整合组织:是协调各种冲突、引导人们向某种固定目标发展的组织。

●4、模型维持组织:是维持固定的形式,确保社会发展的组织。

●B:按组织成员的受益程度●1、互利组织:是对所有参加者都有好处的组织。

●2、商业组织:是从事工商活动的组织。

●3、服务组织:是为某些社会人士直接服务的组织。

●4、公益组织:是为社会所有人服务的组织。

●C:按控制成员的方式●1、强制型组织:是用高压、威胁,甚至暴力等手段控制其成员行为的组织。

(监狱)●2、功利型组织:是用金钱或物质为媒介,来控制下属行为的组织。

(企业)●3、规范型组织:是用在伦理道德或观念信仰等基础上形成的规范权力来控制成员行为的组织。

(宗教团体)●D:按组织人员的多少●小型组织(3-30人)●中型组织(30-1000人)●大型组织(1000-45000人)●巨型组织(45000人以上)●E:按目标的不同●1、营利组织:是所有以获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

●特征:以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各种需求,并以纳税的方式支持其他组织的正常运行。

●2、公共组织:是负责处理国家公共事务的组织。

组织行为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组织行为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组织行为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态度和绩效等方面的规律。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于提高组织绩效、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员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文献中进行综述,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组织行为学研究现状组织行为学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在当前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组织文化与氛围: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精神核心,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态度。

研究表明,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

2. 领导与管理:领导是组织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对员工产生不同的影响。

有效的领导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3. 员工激励与激励机制:员工激励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激励机制的设计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绩效水平。

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成为组织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4. 组织变革与创新: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组织需要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挑战。

研究组织变革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对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热点问题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一些热点问题备受关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讨论和研究。

以下是一些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1. 跨文化管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管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差异、管理方式的适应性等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

2. 网络化组织与虚拟团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组织和虚拟团队的兴起给传统组织形式带来了挑战。

如何有效管理虚拟团队,提高团队协作效率成为研究的热点。

3. 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其留任率和绩效水平。

研究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提高员工满意度的策略成为组织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组织行为学参考文献

组织行为学参考文献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什么是组织传统观点:组织是为完成共同使命、目标、而按一定方式相互合作的人的集合。

现代观点: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2、组织行为学诞生的标志和时间是什么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由管理学家、心理学家等参加的跨学科的会议上。

3、霍桑实验得意义是什么霍桑实验是管理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为管理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即开始重视人、研究人的行为。

霍桑实验使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步闻名于世、使其成为科学的先驱、管理学从此进入了行为科学的新时代。

4、组织的基本要素和特征是人、目标、结构、------------ 社会性、发展性、互动性、系统性、5、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组织中的各个成员的心里与行为方式的规律及其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组织如何有效地运用规律、影响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有效地激发人的潜能. 整合人力资源、来提高整个组织绩效。

6、新组织有什么特点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7、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调查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方法、案例分析法、数量统计方法、理论模型法、8、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对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它改变了传统管理对人的错误认识、从忽视人的作用为重视人的作用、具体来说:管理由原来以“事”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中心;对“纪律”的研究转变到对人“行为”的研究;由“监督”管理转变到“激励”管理。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1、什么是需要需要是人们产生行为的原动力、是指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对某种目标的渴望和欲望的状态。

2、什么是动机动机是直接导致个体产生和维持某种行为、并促使该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3、什么是人格人格是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特征、是个体所有反应方式以及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4、研究个体心理与行为有什么意义员工因素应该是决定组织行为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和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对个体心理与行为关系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配套参考文献示例

《组织行为学》配套参考文献示例

参考文献第一章1.张德:《组织行为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斯蒂芬· P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十版), Prentice Hall 1997, 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曾国藩《冰鉴》(上、中、下),吉林文史出版社4.美]迈克儿.L.瓦休等著:《组织行为与公共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5.[美]凯瑟琳.米勒著:《组织传播》,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6.[美]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7.潘天群著:《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8.俞文钊著:《管理心理学》(上、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9.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美)奥特,(美)帕克斯,(美)辛普森编,王蔷,朱为群,孔晏等译,组织行为学经典文献(经典著作选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8第二章1.韦克难:《组织行为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2.(美)索尔索(Solso,R.L.)等著,张奇等译,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第七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3.郭毅等:《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2002年4.徐淑英,中国企业管理的前沿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5.李新春,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与成长[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36.沙莲香,社会心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7.郑伯埙等,组织行为研究在台湾:回顾与展望[M],台湾华泰出版,2007.88.邓桂枝,组织公平性、组织公民行为与服务公平性的关系[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69.赵红梅,组织公民行为与员工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个人特质与个人-组织契合度的调节作用[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110.储小平、王宣喻,职业经理的成长与民营企业的发展[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11第三章1.于斌:《组织行为学》,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2.D.赫尔雷格尔、I.W斯洛克姆等著:《组织行为学》(第九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胡佩诚等译《心理学与个人成长》,中国轻工业出版社4.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美)坎特威茨等著,杨治良等译,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6.郁建兴、江华、周俊著,在参与中成长的中国公民社会:基于浙江温州商会的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7.邓桂枝,组织公平性、组织公民行为与服务公平性的关系[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68.郑伯埙等,華人組織行為:議題、作法及出版[M],台湾华泰出版,2006.109.吴比著,奔腾入海——30年民企人物风云史[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10.上海文广,百年商海(纪录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第四章1.柏生、顾丽梅主编:《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合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4.韦恩·卡西欧赫尔曼·阿吉尼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5.董志勇《行为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6.牧之、张震《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新世界出版社7.圣吉,《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第五项修炼续集》8.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主编,管理和组织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9.(美)斯莱特著,郑雅方译,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10.郑伯埙等,组织行为研究在台湾:回顾与展望[M],台湾华泰出版,2007.8第五章1.《组织行为学》,理查德 L.达夫特(美)、雷蒙德 A.诺伊(美)著,2004年1月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澳]欧文· E · 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3.卡斯特等,《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4.钱德勒,《看的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5.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马斯洛,《激励与个人》6.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7.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麦格雷戈,《企业的人事方面》8.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明茨伯格,《经理工作的性质》9.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梅奥,《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0.徐淑英,中国企业管理的前沿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第六章1.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原书第7版)--MBA教材精品译丛》,机械工业出版社2.第七章1.Steven L.McShane;Mary Ann Von Glinow,《组织行为学(英文版)--21世纪经典原版经济管理教材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2.张功,赵泽编著,世界上最大的管理心理学实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3.杨中芳(台湾大学),如何研究中国人(心理学研究本土化论文集)[C],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4.郑伯埙等,组织行为研究在台湾:回顾与展望[M],台湾华泰出版,2007.85.(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著,周长城等译,经济社会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6.沙莲香,社会心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7.《组织行为学基础、现实与挑战》(第3版),2004年4月第4版,黛布拉• L•纳尔逊(Debra L.Nelson)、詹姆斯•坎贝尔•奎克(James Campbell Quick)著,中信出版社8.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华人本土心理学(上、下) [M] (博雅华人本土心理学丛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69.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710.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海南出版社,2001第八章1.卢盛忠等,《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翟学伟著:《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社会学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00152组织行为学人名、理论、文献汇总-必背

00152组织行为学人名、理论、文献汇总-必背

组织行为学人名、理论、文献汇总绪论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里基·W·格里芬:人类行为、人和组织间的相互作用、组织本身(多选)安德鲁·J·杜布林:认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一门学科陈国权:组织行为学是依据实证科学······关培兰: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 “科学管理理论”(第七章)闵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首先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梅奥:主持“霍桑实验”,提出“人际关系学说”莱维特:《心理学年鉴》——首先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管理心理学》——如何引导、管理一大批人完成任务亨利·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 / “行政管理理论”(第七章)费德勒:权变理论,“有效的权变领导模式”罗伯特·豪斯:路径-目标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马斯洛:“自我实现人”假设 / 需要层次理论埃德加·沙因:“复杂人”假设约翰·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托尔曼:目的性的行为主义赫尔:内驱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新华生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强化理论个体行为海德:归因研究的创始人凯利:三要素理论罗特:控制源理论塔克曼、詹森:提出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形成、震荡、规范化、执行、中止(多选)鲍姆加特纳、琼斯:间断-平衡模型第六章布朗:发现了冲突水平与组织效率之间的关系★冲突产生的根源:1.杜布林的分析——8种2.罗宾斯的分析——沟通、结构、个人因素3.纳尔逊和奎克——结构、个人因素★冲突管理策略:1.托马斯二维模式——合作性和坚持己见性2.布莱克—莫顿——冲突方格理论,即“关心员工”“关心工作/ 管理方格理论(第六章)第七章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切斯特·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权变系统理论代表人物:伍德沃德、斯托克、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多选)斯隆:提出组织结构类型—事业部制华尔顿:成员期望与组织之间存在6种差异迪尔、肯尼迪:组织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组织文化因素”理论刘光明:组织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霍夫斯坦德:文化差异理论帕斯卡尔、阿索斯:7S管理框架★领导行为理论:1.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弗莱西曼“关怀和定规”两个维度描述领导行为2.管理方格理论——布莱克、莫顿(冲突方格理论)第十一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弗鲁姆:期望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斯金纳:强化理论 / 新华生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组织行为学[五篇范文]

组织行为学[五篇范文]

组织行为学[五篇范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福特公司借助于国际化的管理团队走向全球化全球化战略引导着福特公司走向2l世纪。

福特公司汽车业务集团的总经理雅克•纳塞尔(Jacques Nasser)领导着一个训练有素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它的目标就是要促进福特公司的全球化运营,同时开发新车型。

而且开发费用要降至原来的一半,开发周期也要缩短。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纳塞尔在黎巴嫩出生,在澳大利亚长大。

他进入福特公司已有30多年,但进人底特律总部只有6年时间。

纳塞尔拥有国际商务的学位,也拥有国际工作的经验。

他在福特公司担任过许多职务,曾经在泰国、菲律宾、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地工作过。

纳塞尔对汽车非常着迷,“Ka”就是他引以为豪的一项开发成果。

这款三开门跑车诞生于欧洲的一个实验室,虽然它没有达到美国的安全标准(二次设计的费用十分庞大),但在欧洲却成了抢手货。

而且通过这款车的开发,纳塞尔证明了福特公司可以在短短的24个月内推出新车型。

福特公司的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

曾经有一段时间,公司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同样生产福特雅仕,但使用的零部件却不相同。

现在,各个市场所用的零部件规格已经统一,由此也节约了大量成本。

另外,福特公司在巴西与大众汽车公司的合资公司破产时,公司由于准备不足,且财务控制不佳,造成的损失超过了6亿美元。

但随后公司开始重视,市场也正在恢复。

在北美和欧洲部门的支持下,巴西的销量增长了70%。

福特公司全球化的前景看好。

170家工厂构成的全球生产系统运转正常,产量也在增加,尤其在亚太和南美地区,增加幅度更为可观。

位于孟买、马德拉斯、泰国和越南的工厂正在兴建,位于中国的五家零部件合资企业已开始运转。

目前,福特公司的大部分利润仍然来自于欧洲、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但从长远看,亚太市场将超过欧洲和北美。

福特公司在全球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将继续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组织行为学英文参考文献

组织行为学英文参考文献

组织行为学英文参考文献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Literature Review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 is a field of study that examines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s, groups, and structures on behavior within organizations. It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that draws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including psychology, sociology, anthropology, and management. The primary goal of OB is to understand and predict human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with the ultimate aim of 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One of the key areas of focus in OB is the study of individual behavior within organizations. This includes factors such as personality, attitudes, perception,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Understanding how these individual-level factors influence employee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is crucial for managers and leaders. For example,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employees with a high need for achievement are more likely to be successful in their careers, while those with a high need for affiliation may be better suited for roles that involve collaboration and teamwork.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OB is the study of group dynamics andteam behavior. This includes examining how factors such as group size, cohesion, and leadership influence the way groups function and perform. Effective teamwork and collaboration are essential for organizational success, and OB research has provid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how to foster these qualities. For instanc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eams with clear goals, well-defined roles, and open communication tend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those without these characteristics.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design are also key areas of focus in OB. This includes understanding how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e.g., hierarchical, matrix, or network) and processes (e.g., decision-making,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impact employee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Effective organizational design can help to align the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and processes with its strategic goals and the needs of its employees.Another important area of OB is the study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its impact on employee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refers to the shared values, beliefs, and assumptions that guide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A strong,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an foster employee engagement, commit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while a dysfunctional culture can lead to a variety of negative outcomes, such as high turnover, poor communication, and decreasedproductivity.OB research has also examined the role of leadership in shap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ffective leadership is essential for organizational success, and OB research has provid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s of effective leaders. For example,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 who inspire and motivate their followers, tend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transactional leaders, who focus on contingent rewards and punishments.In addition to these core areas, OB research has also explored a variety of other topics, such as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and power, and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s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continues to evolve, the field of OB will need to adapt and expand to address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Overall, the field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s a rich and dynamic area of study that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By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and findings of OB research, organizations can improve their effectiveness, enhance employee well-being,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ir strategic goals.。

组织行为学经典文献

组织行为学经典文献

组织行为学经典文献一、心理契约1、契约违背和变更心理契约是由组织形成的个体信念,是有关组织与个体之间的一个互惠交换协议的条款及条件。

契约的违背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疏忽所致,愿意并能够履行契约,但理解分歧导致一方做出与对方理解和利益不相符的行为,一种是契约中断,愿意但没有能力履行契约,比如企业倒闭。

还有一种是契约破裂,能够但不愿意履行契约,说好本工作不加班却频繁要求加班。

什么时候最有可能发生契约违背:有冲突的历史,存在低信任;存在社会差距;外界存在契约违背的样例;契约违背物质回报高;一方没什么重要性。

当契约被违背时,员工的反应受情境和个人特质影响。

情境方面,比如其他人都选择辞职,员工往往也选择辞职,或者其他人通过抱怨解决了问题,员工往往也会抱怨。

个人特质方面,男性多属于权利敏感性,而女性则更多属于利他型。

就反应类型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辞职,如果交易是契约型的,企业获得有潜力的员工很容易,双方关系相对简单,或者尝试弥补已违背的契约但无效,那么员工往往会选择辞职。

而不辞职的员工会有三种应对:提意见,忠诚或者忽视。

提意见是积极向上级反映契约的违背;没有反应的沉默代表了一种忠诚,疏忽分为主动或者被动两种,被动地疏忽例如磨洋工,主动的疏忽包括故意破坏等。

契约违背并非契约的终止,人们对契约违背的反映方式取决于对违背者动机,行为及造成多大的损失的归因。

双方关系的紧密度和质量不仅影响对契约违背的容忍度或者契约的解除,而且影响双方改善关系的能力。

2、人是组织成功的第一要素苹果公司将员工分为 3 类,希望吸收和保留更多 A 类员工,辞退 C 类员工,先后裁员20%,10%,14%,并降薪。

导致恶性循环,直到乔布斯开发了新的产品并且重视人的力量才得以扭转困境。

研究表明,高参与,高绩效、高承诺管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

成功组织的其中做法:1)就业保障,即通过牟宗方式来确立保留员工的承诺。

2)选择性雇佣,确保从一开始就雇佣到合适的员工。

组织行为学论文(5篇)

组织行为学论文(5篇)

组织行为学论文(5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论文青春,理想,现实与规划摘要:大学是青年学生跨入社会的“学前班”阶段,本文是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社会现状的某些方面,运用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原理来讨论青春、理想、现实与规划之间的关联性,使得认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通过合理规划,从而实现他们之间的权衡,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青春理想现实规划组织行为学一.组织行为学及其原理1.1 概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1.2 激励机制和竞争意识的培养1.2.1 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方面,运用此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从而形成一种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相应的报酬,强化自己行为。

适当而合理的运用激励机制,可以缓和劳资矛盾,形成“同舟共济”的意识。

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对于还处在大学校园里的我们来说,适当的对自己采取“激励机制”,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引导我们充分发挥自己对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从而使个人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以拉近与理想的距离。

通过对在校园生活时间的合理安排,规划出长短期目标,并针对性的制定可行的实施措施。

期间,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阶段里的各个目标的完成情况,作出合理、客观的评价,再根据此评价,对后期的规划作出相应适宜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1.2.2 竞争意识古语有云:“居安思危”。

组织行为学经典文献

组织行为学经典文献

组织行为学经典文献一、心理契约1、契约违背和变更心理契约是由组织形成的个体信念,是有关组织与个体之间的一个互惠交换协议的条款及条件。

契约的违背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疏忽所致,愿意并能够履行契约,但理解分歧导致一方做出与对方理解和利益不相符的行为,一种是契约中断,愿意但没有能力履行契约,比如企业倒闭。

还有一种是契约破裂,能够但不愿意履行契约,说好本工作不加班却频繁要求加班。

什么时候最有可能发生契约违背:有冲突的历史,存在低信任;存在社会差距;外界存在契约违背的样例;契约违背物质回报高;一方没什么重要性。

当契约被违背时,员工的反应受情境和个人特质影响。

情境方面,比如其他人都选择辞职,员工往往也选择辞职,或者其他人通过抱怨解决了问题,员工往往也会抱怨。

个人特质方面,男性多属于权利敏感性,而女性则更多属于利他型。

就反应类型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辞职,如果交易是契约型的,企业获得有潜力的员工很容易,双方关系相对简单,或者尝试弥补已违背的契约但无效,那么员工往往会选择辞职。

而不辞职的员工会有三种应对:提意见,忠诚或者忽视。

提意见是积极向上级反映契约的违背;没有反应的沉默代表了一种忠诚,疏忽分为主动或者被动两种,被动地疏忽例如磨洋工,主动的疏忽包括故意破坏等。

契约违背并非契约的终止,人们对契约违背的反映方式取决于对违背者动机,行为及造成多大的损失的归因。

双方关系的紧密度和质量不仅影响对契约违背的容忍度或者契约的解除,而且影响双方改善关系的能力。

2、人是组织成功的第一要素苹果公司将员工分为3类,希望吸收和保留更多A类员工,辞退C类员工,先后裁员20%,10%,14%,并降薪。

导致恶性循环,直到乔布斯开发了新的产品并且重视人的力量才得以扭转困境。

研究表明,高参与,高绩效、高承诺管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

成功组织的其中做法:1)就业保障,即通过牟宗方式来确立保留员工的承诺。

2)选择性雇佣,确保从一开始就雇佣到合适的员工。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浅谈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学院:文法学院专业:商务英语班级:姓名:学号:摘要: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的应用学科,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创建和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知识在组织环境中的应用,也是管理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个分支。

本文试图就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研究对象、范围和研究方法,以及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社会和理论基础等问题,谈一些自己对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组织行为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组织什么是组织?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组织打交道,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要和组织发生关系,组织的形式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

人们在家庭中享受到生活的温暖,也会在工作组织不同意见的激烈交锋中感受到成功和失败、满意与失望,凡此种种,人们从组织中获得的各种体验是一言难尽、生动独特的.因此对组织的定义、看法也就各有差别。

但一般说来,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组织是由人构成的,同时组织活动也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源,而且这些资源配置也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正是人群形成了组织,没有人群便没有组织。

(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任何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这两者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形成分工关系的个人、群体、部门是组织的一部分,只有他们协调互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否则组织内部各自为政的混乱在所难免。

2.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概念是从组织理论和行为科学的综合中来的,即指组织中人的行为,包括组织中的个人、群体乃至组织行为的相互作用。

美国学者杜布林认为,组织行为的概念结构包含四个核心命题,这四个命题为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它们是:(1)组织行为遵循人类行为的原则。

(2)组织行为由情景决定。

(3)组织行为是影响整体的。

(4)组织行为代表结构与过程变数之间一种经常的相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
1、什么是组织
传统观点:组织是为完成共同使命、目标、而按一定方式相互合作的人的集合。

现代观点: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2、组织行为学诞生的标志和时间是什么
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由管理学家、心理学家等参加的跨学科的会议上。

3、霍桑实验得意义是什么
霍桑实验是管理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为管理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即开始重视人、研究人的行为。

霍桑实验使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步闻名于世、使其成为科学的先驱、管理学从此进入了行为科学的新时代。

4、组织的基本要素和特征是
人、目标、结构、------------ 社会性、发展性、互动性、系统性、
5、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组织中的各个成员的心里与行为方式的规律及其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组织如何有效地运用规律、影响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有效地激发人的潜能. 整合人力资源、来提高整个组织绩效。

6、新组织有什么特点
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
7、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
调查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方法、案例分析法、数量统计方法、理论模型法、
8、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对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它改变了传统管理对人的错误认识、从忽视人的作用为重视人的作用、具体来说:管理由原来以“事”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中心;对“纪律”的研究转变到对人“行为”的研究;由“监督”管理转变到“激励”管理。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1、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人们产生行为的原动力、是指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对某种目标的渴望和
欲望的状态。

2、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直接导致个体产生和维持某种行为、并促使该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3、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特征、是个体所有反应方式以及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4、研究个体心理与行为有什么意义
员工因素应该是决定组织行为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和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对个体心理与行为关系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

5、西方人性假设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6、动机有什么功能
始发功能、导向功能、强化功能、调整功能、
7、图示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内容、并简述如何在组织管理中运用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满足不同文化的需要、
8、人格的特点
独特性与一般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
9、性格和气质有什么区别
气质反应个性的自然属性;性格反应人的社会属性、更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可塑性比前者大、且具有社会评价意义。

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气质与性格相互影响、密切相关、
10、气质的”液体”说有哪些分类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第三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1、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总的看法和评价尺度、是形成个体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
2、奥尔波特和罗克奇是如何对价值观分类的
奥尔波特: 社会型、经济型、宗教型、政治型、艺术型、理论型、
罗克奇: 终极性价值观、工具性价值观、
3、社会知觉是如何分类的
他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
4、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知觉者对象的特征、情境因素、
5、知觉组织的“简明性规则“是什么:接近律、相似律、闭锁律、连续律、
6、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越深知觉、
7、归因理论如何在管理中应用
管理者帮助员工进行正确归因:帮助员工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合理有效的绩效反
馈、帮助员工建立积极的心态
管理者进行正确归因:加强管理者的培训、要始终保持信心、要有耐心、
8、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素质、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9、能力的分类
按照能力的范围分: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按照能力的形成分:再造能力、创造能力、
按照能力的功能分: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10、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以目的调节和控制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11、工作中的能力因素包括什么:心理能力、体质能力、实践智力、情绪智力、
12、情绪智力的内容结构包括什么
情绪知觉、有效调控、自我激励、换位思考、情绪促进、
13、意志品质包括哪些内容: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第四章工作态度与个体行为
1、什么是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2、什么是组织承诺
组织承诺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状态、
3、态度由哪几部分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4、工作满意程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工作本身、报酬、工作环境、同事关系、人格与工作的匹配、
5、如何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重视培养和选拔、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增强自由沟通、创建和谐的员工关系、
6、如何提升员工的公众参与
适度授权、充分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培训与学习、公平合理的报酬、
7、组织承诺的结构包括什么: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
8、图示员工在工作满意度上的表现、指出员工对工作不满意的四种结果中哪种事最积极的、哪种是最消极的、为什么、
离职、建议、漠视、忠诚、最积极:建议、最消极:漠视
第五章群体心理及其行为管理
1、什么是团队
团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它是由具有相互补充技能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承诺为实现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
2、群体角色的种类有哪些、与组织绩效有什么关系
角色:任务中心角色、人际中心角色、自我中心角色、于绩效的关系:一个群体应激发成员扮演任务中心角色和人际关系角色、避免扮演自我为中心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群体的绩效、实现目标、
3、冲突的来源是什么:沟通因素、结构因素、个体行为因素、
4、群体冲突的管理策略有哪些
减少冲突的策略、处理冲突的二维模式、引起或激发冲突的策略、减少:设置超级目标、管理者可以通过改变群体的结构来减少冲突、尽早建立明确的规章以及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使之得以实行、建立成员平等交流开放性和建设性的辩论以及信息的公开和共享机制、实行工作岗位的轮换、加强成员之间工作角色的了解、
引起: 委任开明的管理者、鼓励竞争、结构重组、引入持不同意见者、
5、正式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目标的具体性、权力的法定性、结构的层次性、沟通渠道固定、
6、非正式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顺其自然、不稳定性、领袖作用突出、约束力较大、群体意识强、信息沟通灵活、
7、按照存在的目的和形态分类、有哪些团队
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跨职能型团队、虚拟型团队、
8、作图题:图示群体角色构成的群体类型有哪些
人际群体、团队群体、无序群体、任务群体、
9、哪一种最有绩效:团队群体最高
10、哪一种绩效最低:无序群体
11、冲突有害还是有益、为什么、
优点:促进变革、增进团结、加强沟通、激发干劲、完善管理、
缺点: 浪费物质资源、造成人才流失、破坏组织秩序、恶化人际关系、
12、如果发生冲突如何管理???
第六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1、激励的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在当今社会哪一种更为有效、
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情感激励更为有效
2、的高层次需要包括哪三项内容、:成就需求、权力需求、归属需求、在组织管理中如何应用双因素理论激励员工
3、麦克利兰激励理论如何阐述成就需求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1高成就需要者喜欢独立负责、可获得信息反馈和中度冒险的工作环境、2高成就需要者未必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3最优秀的管理者往往是权力需求很高而归属需要很低的人、4、公平理论的内容
一个人做出成绩取得报酬以后、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报酬的相对量、进行比较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5、如何应用公平理论对员工进行激励、
6、应用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原则是什么
1建立一个目标体系、遵循目标强化的原则、2将复杂目标具体化、以小步骤进行强化3及
时反馈、及时强化、4实行奖惩结合、以奖为主的原则、5贯彻因人而异的强化原则、
第七章有效的沟通
1、沟通的特性:互动性、媒介性、期待性、目的性、
2、组织沟通的功能:控制、激励、协调、监督、信息交流、情感交流、
3、举例说明组织如何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
第八章领导者与组织行为
1、领导者的本质是什么:领导的本质是影响
2、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是什么
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权变理论、
第九章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
1、组织文化由哪三个层次构成: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
2、每个层次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精神层: 组织精神、组织使命、组织核心价值观、组织道德、组织风气、
3、组织文化的作用是什么
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协调作用、创新作用、
第十章组织设计与组织发展1、组织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形成最佳的综合效果、
2、组织设计的类型是什么
第十一章学习型组织及其创建1、创建学习型组织的5项修炼是什么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2、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是什么?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