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概述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二、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三、组织行为学及其性质特点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综合性(多学科交叉性),多层次性,,两重性,,应用性四、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2、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3、有利于提高领导管理水平,改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
4、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合理” 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5、有利于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何为企业管理现代化?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公司制度。
五、对OB有贡献的学科1、心理学:是寻求测量、解释、预测、改变人的行为的学科。
它关心的是研究和理解个体的行为。
个体:学习、激励、人格、知觉、培训、领导有效性2、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系统、个体在其中充当某种角色,也即,社会学研究与同伴相关联的人.群体:群体动力学、工作团队设计、沟通、权力、冲突、正式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组织文化3、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关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群体:行为改变、态度改变、沟通、群体过程、群体决策4、人类学:研究社会是为了认识人及其活动,它对文化和环境的研究使我们得以了解不同国家或组织内人们的基本价值观态度和民族文化的差异。
群体:比较价值观、比较态度、跨文化分析组织系统:组织文化、组织环境5、政治学:研究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其研究课题包括冲突、组织内政治和权力。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组织行为学包含了三层含义:(1)指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2)指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涉及三大领域:组织环境中人类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个体与组织的接触面、组织以及组织环境之间的联系。
(3)指出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了解影响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因素,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所谓组织,是指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组织存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目标的需要、组织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的。
3、行为,是指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人的行为时指人多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4、行为组织,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第二章个体认知第一节知觉与归因1、知觉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是个体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个体对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
2、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社会知觉,指人对社会对象(包括个体、社会群体乃至大型社会组织)的知觉。
包括人际知觉、自我知觉等。
4、社会知觉偏差社会知觉偏差的主要表现如下所述:(1)第一印象,也叫首因效应,当我们与某人初次见面时,我们最了解到的信息被视为是最重要的,因为此前对其一无所知,所以在对待他人的知觉方面,首次印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产生心理定式作用。
(2)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
这种效应也称为新颖效应、最近印象效应或最后印象效应。
(3)刻板印象,即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按照自己所设定的知觉标准评估他人,对人群进行分类,形成固定形象。
(4)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
晕轮是一种当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迷糊不清的现象。
组织行为学概述
(四)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评定法 2、经验总结法 3、环境分析法 4、作品分析法 5、调查法 6、测验法 7、实验法
•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 产生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工业化初期的管理思想 从19世纪初期开始,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最早,最快的英国,法国和美国,相继出 现了一批工厂制度的管理先驱。他们提出 的管理思想的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最初雏形 ,对于此后的管理理论具有直接影响。
等活动。
•
(2)管理的要素
法约尔的主要贡献就是他提出管理活动 的五种要素: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
•
(3)管理的一般原则
法约尔认为了为了保证管理的有效性,管 理活动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他提出了14条管理的一般原则,即劳动分 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 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和报 酬;集权;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 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
3、韦伯的组织理论
韦伯在组织理论方面的贡献是他提出了所谓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韦伯把社会组织区分为三种形态:神授的组 织,传统的组织,合理-法律化组织。
与上述三种不同的组织形态相适应,权力也 存在三种合法的纯粹的形式,既神授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合理—合法的权利。
在以上三种权力形态中,理性的,合乎法律 规定的权力,才是现代企业入行政组织体系 的基础。
4、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是组织形成和存在的 前提条件。
•
续 5、技术分系统是组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
识以及将投入转换为产出所运用的各种技术。 6、社会心理分系统涉及组织内个体及群体间
的相互影响。 7、结构分系统是组织成员依据责任、职务、
权力和利益规则制定的各自的工作行为,相互 间的工作关系以及工作流程。 8、管理分系统是组织的中枢机制。 组织的整体系统观既强调组织系统的动态性、 开放性,亦强调组织系统的繁杂性以及各个分 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和分系统间的整合性。
组织行为学概述
案例导入
《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之海盗大会
age 24 of 39 精选ppt
案例导入
讨论题:
1. 影片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2. 组织中有哪些个人让你印象深刻? 为什么? 这
些个人对该组织以怎样的方式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 这个组织是如何进行决策、如何采取行动的?
age 25 of 39 精选ppt
结论: 组织行为学是以组织中人的行为为研
究重点。目的是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特点 及规律,然后采取措施,提高组织人员的 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age 22 of 39 精选ppt
本章学习目标
1. 组织行为学基本概念 2.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 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一般模型 4. 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与新的发展趋势
1
第一节
1 2 3
组织与组织行为
组选ppt
一、组织
组织的概念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四种定义。 (1)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斯蒂
芬·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
(2)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部门劳 动和职务的分工合作和不同等级的权力和责任的制度化, 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薛恩E. H. Schein)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则是人。人的积极 性和能动性一旦发挥,力量是巨大的。
对员工的激励研究中发现:一般按时计酬 的员工仅发挥20%-30%的能力便可以不受 解雇;如果受到充分激励,这些职工的能力 可以发挥到80%-90%。激励还可以激发员 工的创造性,提出合理化建议和促进组织的 革新。
2.管理者的作用就是识别人才,用好人才,发 挥人才潜能,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 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核心是激励及核心创造力的问题,即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
涉及到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同时还涉及到人的认识差异、能力差异、个性差异等.群体心理核心是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的测评、人际关系的条件、人际关系的障碍与改善等。
还涉及工作团队与团队精神、团体凝聚力、团体士气、团体信息交流与意见沟通、团体的决策、团体的竞争与合作、团体意识等。
领导心理领导的素质、结构、功能与影响力;领导者的选择、考核、培训;领导体制的演变等.组织心理组织理论及其变革;现代社会组织结构的内容、特点及管理原则;组织改革的心理分析(比如改革的目的、过程、动力、阻力及其克服);组织发展与组织效能(组织气氛、形象、文化建设)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
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激励问题3。
领导科学问题➢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除了实验室实验或现场实验等传统方法外,还有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测验法、研究者与实践者相互参与的准实验方法、案例比较法、现场研究法等。
观察法:也叫自然观察法,是在日常的不作任何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观察者以感觉器官(眼、耳等)为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的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推测人们的心理状态.优点:目标明确、简单易行、真实有效缺点:难以深入、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通过有效因素的变化来分析发现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优点:严格控制条件缺点:推广性差谈话法: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优点:简便易行,双向沟通,加强感情交流,增加相互了解。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人 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为组织 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工具。
系统性
组织行为学强调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全面、系 统的研究,以揭示其内在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 人文性:组织行为学关注人的心理和行为,强调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
详细描述
实验法也是组织行为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 一,通过在一定条件下控制某些变量,观察 和测量组织成员的行为反应,从而揭示变量 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在实验中改变工作 条件或奖励方式,观察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行 为变化,进而探讨不同管理策略对员工行为 的影响。
案例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对特定组织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了解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织的竞争力,使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学科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 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旨在 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研究领域
组织行为学涉及个体、群体和组 织层面的行为与心理,包括知觉、 沟通、领导力、激励、决策等。
应用价值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人力资 源管理、团队建设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组织 的竞争力。
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组织行为学将更加注重跨文化、多样 性、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技术影响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为组织行为学提供更多数据和实证支 持,推动该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组织变革与适应
面对全球经济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组织行为学将更加关注组织变革 与适应性的研究,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挑战。
组织行为学 第1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科学性
多层面性
情境性
组织 行为学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体系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由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来,主要的领 域是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等行为科学。
在多个学科的贡献下发展起来的组织行为的学科体系通常包括三个层面, 即个体的行为、群体和人际的行为、组织的行为。
组织 行为学
3.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工作环境中人的行为。 ➢ 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运用
这些知识来实现组织行为的有效性。 ➢ 对行为的分析在三个不同层次上进行:个体、群体和组织。
组织 行为学
个体
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微观的考察研究,考虑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 心理因素,包括人的思维方法、归因过程、动机、个性、态度、 情感、能力、价值观等。
——Andrew J Dubrin
组织行为学是对组织的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即组织是怎样产生、成长 和发展起来的,它们怎样对各个成员、组成这些组织的群体、其他组织 以及更大些的机构发生作用。 ——Jee Kelly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 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绩效。——Stephen P Robbins
组织 行为学
本章内容结束
组织 行为学
某旅行社导游的个人行 为动机与归因研究?
某旅行社导游群体信息 传递方式的相关研究?
某旅行社企业文化与外 部环境的调适研究?
组织 行为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北美的组织行为学家把自20世纪初以来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划分为 三个阶段:
• 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第一阶段 (1900—1927年)
组织行为学概述
四、激励理论
佛隆的期望理论:
关系Ⅰ 个人 努力 取得 绩效 关系Ⅱ 组织 奖励 关系Ⅲ 个人需要 满足程度
期望理论三方面关系图
四、激励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公平应符合以下公式: OP/IP=OC/IC 其中, OP、IP ——自己所得报酬及投入量 OC、IC ——比较对象所得报酬及投入量
四、激励理论
二、个体
需要—动机—行为 激励 激励机制 价值观与行为 知觉与行为 态度与行为 气质、性格、兴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 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 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群体的类型: 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
1.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 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 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组织存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组织是适应目标的需要 ·组织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
2.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表现出来的 所有行为。 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 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 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 ·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 规律 ·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 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 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四、激励理论
麦克利兰的激励需要理论: 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前提下,人的高级需要可分为三类: ①权力的需要。表现为强烈的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欲望, 对政治感兴趣,谋求获得领导地位 ②归属(友谊)的需要 。表现为人与人间的友好情谊, 希望与别人保持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交中寻求 满足。 ③成就的需要。发挥自身能力,追求在事业上的成就。
01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运用专门实验仪器测试被试者(个人 或群体)心理特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是当前组织行为学 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实验室实验法的最大特点在于, 研究工作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 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是其控制条件严格,可以避免 许多其他因素的干扰,其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但是,实验室实验为达到精确性和可控性而牺牲了现实 性和普遍性,再加上人工实验室脱离了活生生的组织环 境,增添了人为因素,真实性较差。因此,对于实验室 的结果不能迷信,对其实验结果的推广和应用,必须持 慎重态度。此外,许多心理和行为规律,如群体行为中 的情绪感染、冲突等,难以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本章提要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的个体、群体、组织 及其关系的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 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与组织运作绩效的科学。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大家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 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通过把握组织行为学的内容 体系,了解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通过了解组织行为 学的历史沿革,把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比较组织 行为学和相近学科的关系,正确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 性质。
四、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即在正常工作和劳动情景), 有目的、有系统地观察、研究对象以获得数据,作出结论。如 对领导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研究,对于职工的工作技能、 工作压力等的研究都可以用现场观察怯。运用现场观察法,必 须明确了解“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和“怎样记录”等问 题,以便不失时机地捕捉到有关信息。 现场观察的最大优点在于:对于所研究的群体不施加任何 影响,不改变活动进程,因此能够掌握研究对象的许多生动活 泼的实际材料,所以它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资料的可靠性、可 信度较高。但这种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缺点,研究者对于被研 究者的情况即使了解得很清楚,但任何群体都有其特殊性,因 此很难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其他的群体中去。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在一个组织中,发生各种人际关系所产生的行为及其心理原因,通过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定义的理解第一,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第二,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第三,方法是系统的方法第四,研究的目的是提高预测和引导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领导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与组织绩效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边缘性2、应用性第二章人的知觉差异与行为管理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的适应性感觉的对比性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是直接作用于认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共同点:都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产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区别:感觉是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反映。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之上产生的,它依赖于人脑中储存的一系列感觉信息组织,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影响知觉的主要因素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兴趣、爱好、动机、知识、经验、情绪等等2. 客观因素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1947年提出分类: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社会知觉的偏差与管理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个印象。
是人们初次见面时,通过对方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的表面层次的认知而形成的人际印象。
晕轮效应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近因效应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类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OrganizationalBehavior组织行为学
绩效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绩效指标(KPI)
360度反馈
目标管理
平衡计分卡
通过设定一系列的关键绩效指 标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这 些指标应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 相一致,能够反映员工的核心 职责和工作重点。
通过上级、同事、下级等多个 角度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 估,以获得更全面、客观的反 馈信息。同时,这种评估方式 还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和 协作。
冲突的来源与类型
冲突来源
冲突通常来源于资源分配、目标不一致、角 色模糊、个人价值观和利益冲突等方面。这 些因素可能导致组织成员之间产生矛盾和分 歧,影响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冲突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冲突可以分为多种类 型,如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 性冲突;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认知冲突和 情绪冲突;按照涉及范围可以分为个人冲突 和群体冲突等。了解不同类型的冲突有助于 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和变革精神。然而,这种领导风格对领导者本身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
很高的能力和素质。
05 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
员工激励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组织 可以根据员工的需求层次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满足员工的需求,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组织沟通的原理与技巧
组织沟通原理
组织沟通是组织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有效的组织沟通可以 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绩效,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组织沟通技巧
为了实现有效的组织沟通,需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包括积极倾听、清晰表达、非语言沟通、反馈和提问等。这 些技巧可以帮助组织成员更好地理解彼此,减少误解和冲突。
教育组织行为学
目录
组织行为学概述 教育组织行为学基础 教育组织行为学理论 教育组织行为学实践 教育组织行为学挑战与解决方案 教育组织行为学案例研究
01
CHAPTER
组织行为学概述
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它探讨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来理解、预测和管理组织中人的行为,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起源
随着管理学的兴起和发展,组织行为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的组织行为学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组织环境。
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与发展
02
CHAPTER
教育组织行为学基础
教育组织结构可以分为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学校安全与危机管理
教育资源分配与利用
教育资源分配与利用是指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教育资源分配与利用的问题包括资源浪费、不公平分配、缺乏有效管理机制等。
解决方案: 制定科学的教育资源配置方案,加强资源管理和监督,鼓励社会参与教育资源建设。
06
CHAPTER
教育组织行为学案例研究
通过物质奖励、晋升机会、培训发展等方式激励教师,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02
评价标准
制定科学的教师评价标准,包括教学水平、工作态度、学生评价等方面,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教师激励与评价
明确学生行为准则,制定奖惩措施,为学生行为管理提供依据。
规则制定
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详细描述
案例二:某小学教师激励制度优化
组织行为学理论概述
组织行为学理论概述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al Science )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现将组织行为学中一些理论进行简单的概述。
一、群体理论(1)定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目标。
群体三要素:1、拥有一定规范,行为互相制约;2、互相影响,互相依赖,联系成整体;3.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分工协作。
(2)群体类型1、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大型群体: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目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
社会因素有更大作用。
例如,阶级、阶层群体、大型企业、大学校等。
小型群体:人们之间有直接接触,心理因素的作用大。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正式群体有固定编制,个人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的职责分工,个人行为是由组织目标规定的,指向组织目标的。
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3、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开放群体:开放--经常更换成员,来去自由,输入“新鲜血液”,适应性强;地位和权力不稳定,不适合于长期的任务。
封闭群体:成员稳定,等级关系严明,历史的眼光。
(3)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60年代中期,人们大都认为,群体发展经历5阶段的标准程序:形成,目的、结构、领导、规范不确定。
震荡,群体内部冲突阶段。
规范,形成亲密关系、结构。
执行任务,群体结构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
中止(4)群体特征1、角色2、.群体互动分析3、群体规范4、地位5、凝聚力6、群体规模(5)群体互动分析1、群体互动的分析工具“心理地图学”,对组织或群体的社会关系进行直观分析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1第一讲概述
终于有一天,这个部落就剩下老海象和二头领了。二头领告诉老海象:“所有的海象都已经离开了,现在就剩下我们俩了。”老海象震惊了:“什么?怎么可能?怎么会是这样的呢?”二头领不忍心告诉他真相,只说:“我也搞不清。”
老海象一脸迷惑:“这是为什么?过去,一切都很好啊?!”
1
2
3
4
海尔的OEC管理
OEC管理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
2、“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Social man)也称社交人。这种假设是在梅奥的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人的特点: (1) 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和物质,而是人的全部社会需求; (2) 科技的发展及工作合理化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乐趣和意义,人们便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求乐趣和意义; (3) 工人对同事之间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组织所给予的经济报酬更为重要; (4) 工人的工作效率,随上级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变化 梅奥把重视社会需要和自我尊重需要而轻视物质需要与经济利益的人称为社会人。社会人假设的理论基础就是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03
时间较长、研究者可能容易更换、费用较高、被试者容易损失
05
优点:
02
缺点:
04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4、调查法(面谈法、问卷法、电话法) (1)、问卷法(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计分法) 优点:可以大面积运用、反馈迅速、成本较低 缺点:被试者如果不配合,数据就难以控制、主试者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处理数据的工作量大 (2)面谈法 访谈法(结构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访谈) 优点:简单易行、研究过程较短、可以随时调整深度和广度。 缺点:变量不易控制、第一印象的影响较大、谈话技巧不宜掌握、被试者有心理准备 (3)电话法
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类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工作方式的学科,其核心部分是研究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等。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知识和总体概览。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发展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一个集合体(组织)中的个体行为,尤其是感知、学习、态度、动机、沟通、领导、行为和性格等方面。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目标是增强组织的效率和有效性,以及提高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组织行为学是在二战后才逐渐形成,并且在20世纪60年代更加得到广泛的关注。
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人类的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组织理论和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的交叉渗透与融合。
它把个人的心理特质、认知、行为和组织的管理、组织结构、文化等相互关联起来,成为继管理学和组织理论之后,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
二、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组织行为学主要有四个基本理论:弱联系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
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主要运用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实验法、问卷调查和模拟等研究方法。
三、组织行为学的核心内容组织行为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人力资源管理:这是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主要关注的是员工的招聘、培训、激励、福利、绩效考核等方面,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降低员工的离职率。
2.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指人员在组织中分工、协作、管理和控制的方式,它主要涉及到组织设定、部门设置、职位定义、职责分配等方面。
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行为学中的核心,它主要涉及到组织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方面,是组织成员之间共同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的体现,可以有效的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
四、未来的挑战和机会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实际上是涉及到现代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其未来的挑战和机会是巨大的。
未来,组织行为学需要关注个人特质和行为方面的新问题,如员工幸福感、员工福利与平等等问题。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群体行为模式
组 织
组织 行为 模式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
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对组织内 行为的影响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 导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 组织既定目标的一门科学。
2-3、组织行为学定义包含的三层含义: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 仅研究一定组织范围内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2、组织行为学模型 关系 自变量 中介变量 因变量
因变量:受自变量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反应变量。
组织行为学中,常见的因变量有:生产率、缺勤率、 离职率、及工作满意度等。
自变量:导致其它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个体水平、全 体水平、组织水平。 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见的自变量有:智力、个性、 经验、领导作风、沟通模式、奖励制度、人力资源政策、 组织设计等。 中介变量:又叫干扰变量,它会削弱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影响,使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
现代组织的特点: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社会技 术系统。 内部由专业技术分工形成的层次结构系统外,还包 括心理、社会和管理系统。 是不断与外界发生信息与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组织整合各子系统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使整个组织 达到恰当的协调与适应,从而使投入产出达到最佳 效益。
组织和管理
(1)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 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 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2)组织与管理的关系密切:
• 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增强劳动者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 • 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 • 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 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 力 • 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换 • 有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 有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组织行为学1-12章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李兰201217910426、刘锦201217910424)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性:个体、群体、组织。
2、组织结构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组织中的激励问题4.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前者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后者管理过程中各层次人员的心理(2)理论基础:前者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后者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理学。
(3)学科性质:前者行为科学;后者心理科学。
(4)形成背景:前者1949年行为科学一词出现,1953 年正式命名,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20世纪80年代组织行为学分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后者莉莲.吉尔布里斯《管理心理学》(1914)首次使用管理心理学一词;20世纪20 年代和30 年代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莱维特(1958)正式使用管理心理学。
5、一般模型(OB 模型)(1)三个自变量: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组织层面(2)五个因变量:效果、效率、缺勤、离职、工作满意度。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第一节知觉与人际知觉(杨阳201217910418)、知觉(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感觉是事物刺激感觉器官后在大脑里形成的直接反应,是感觉器官传达到大脑的有关激源的信息,能够从某一方面反映刺激的事物,感觉有外感觉和内感觉之分。
)(二)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1 、理解性理解性是指以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
2、相对性相对性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
3 、整体性整体性是指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
就对象的特点来说,制约知觉整体性的有:连续、接近、封闭、相似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享利·普尔
享利·普尔曾任《美国铁路杂志》的主编。 麦卡拉姆的改革,得到了普尔的大力支 持。他从麦卡拉姆的成果中发现了三条 原则: 组织原则 沟通原则 信息原则
(二)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倡导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美国的泰勒(F.W.Taylor,1956-1915) 法国的法约尔(H.Fayol,1841-1925) 德国的韦伯(M.Weber,1864-1920) 美国的古克 英国的厄威克
3、安德鲁·尤尔
英国的安德鲁·尤尔是早期管理教育的先 驱。他的工作任务和成就是对早期工厂 中的哪些羽翼未丰的管理人员进行教育 培训。
4、夏尔·迪谱
夏尔·迪谱是法国工业教育的先驱者。他 于1816-1818年曾在英国研究了尤尔培养 管理人才成就。
5、丹尼尔·麦卡拉姆
丹尼尔·麦卡拉姆是19 世纪美国工厂制度的管 理先行者之一。
4、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是组织形成和存在的 前提条件。
续 5、技术分系统是组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
识以及将投入转换为产出所运用的各种技术。
6、社会心理分系统涉及组织内个体及群体间 的相互影响。
7、结构分系统是组织成员依据责任、职务、 权力和利益规则制定的各自的工作行为,相互 间的工作关系以及工作流程。
织目标。 4、组织的基本任务是规定每个人的责任,明
确成员间的关系,协调组织内成员的行为。
(三)组织的整体系统观
1、把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组织是与其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 和信息交换的动态结构系统。
2、组织的整体系统观强调组织的复杂性。
3、组织的整体系统观还强调组织是一个完 整的结构系统。
(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强调对于物的管理,而 把人力资源仅仅看作是机器的附属品,主张对 组织成员采用严厉的控制与监督,通过压服的 手段来管理人。
现代组织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现代组织管理理论认为:组织管理的一切资源 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重视人的因素、 发挥人的主动性、发掘人的潜力是组织管理取 得成功的核心和关键。
从19世纪初期开始,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最早,最快的英国,法国和美国,相继出 现了一批工厂制度的管理先驱。他们提出 的管理思想的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最初雏形, 对于此后的管理理论具有直接影响。
1、罗伯特·欧文
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大师罗伯特·欧文主 张社会变革,以寻求新的协调社会方式。他认 为工人劳动是有别于“无生机器”的“有生机 器”。
如果管理者重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每一台“有生机器”也得到很好的“维护”, 那么获利至少可以超过“投资”的50% (1828 年)。
由于他强调工业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注意发 挥人的积极性,后来的一些管理学家称他为 “人事管理之父”。
2、查斯·巴贝奇
英国人查斯·巴贝奇主要偏重于管理技术 方面的研究。1832年分发表了《机器与 制造业的经济学》一书,他在书中指出, 劳动分工可以缩短学会操作的时间;可 以节约变更工序所花费的时间;可以促 进专业工具和设备的发展等。
8、管理分系统是组织的中枢机制。
组织的整体系统观既强调组织系统的动态性、 开放性,亦强调组织系统的繁杂性以及各个分 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和分系统间的整合性。
三、组织行为学
(一)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部成员在相互作用 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1、组织行为学着重研究组织系统的内环境。 2、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成员的心理与行为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1898年泰勒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著 名的搬铁块实验、铁锹实验和金属切割 实验。这些实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 奠定了实践基础。
此 后 他 先 后 出 版 了 《 车 间 管 理 》 (1903)、《科学管理原理》(1911) 等著作,逐渐形成了科学管理的理论体 系。
(1)对劳资对抗与效率低下 的原因分析
管理及组织行为
讲义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行为
一、管理
(一)什么是管理
从功能上分析,管理是一种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从内容上看,不外是对组织系统的人力、财力、 物力以及科技、信息等方面的管理。
管理的目的在于充分、有效地运用组织的一切 资源,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好的效益(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在管理实践中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管理思想 和理论,对于后继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认 为:良好的管理要有严格的纪律性;有具体的 详细的职务说明,以明确岗位责任;要经常准 确地报告完成任务的情况;根据成绩确定职工 工资和提升职务;明确规定上下级权利层次以 及在整个组织机构中贯彻个人责任和下级对上 级报告的责任等。
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组织成员 的思想素质,为精神文明建设服 务。
第三个任务是完善学科自身的理 论体系。
(四)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评定法 2、经验总结法 3、环境分析法 4、作品分析法 5、调查法 6、测验法 7、实验法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 产生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工业化初期的管理思想
原因:
1、人是组织行为的主体。 2、人是活生生的生产力。 3、人力资源存在巨大的潜能。
二、组织
(一)组织的含义:
组织是群体为达到共同目标,经由人力 分工和职能分化,运用不同层次的权力 和职责,充分调动群体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合理协调群体行为的结构系 统。
(二)传统组织观
传统组织观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系统。 依照这种组织观念,组织有如下几个特征: 1、组织是为达成某种目标的人群结构。 2、组织存在不同层次的分工与协作。 3、组织的功能在于协调成员行为,以达成组
规律。
3、组织成员间的相互影响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 重要问题。
4、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行为激励问题。
(二)组织行为学的内容
1、关于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2、关于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3、关于组织行为的研究任务
首要任务是提高组织的社会生产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