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医疗黑幕 心脏支架是最大过度医疗方案

合集下载

有感于1个病人3个心脏支架

有感于1个病人3个心脏支架

有感于1个病人3个心脏支架央视炮轰过度医疗:1个病人3个心脏支架!北大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同时兼任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他曾经以国内很多心血管病人背着超过3个心脏支架来炮轰过度医疗。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医疗费用达到了2.9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近20%。

业内人士认为,过度医疗是一个重要原因。

2013年年底发布的《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指出,我国医疗器械设备的市场规模在2011年已达到1200多亿元,2000年-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约21.3%,预计到2015年将超过3000多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说,老百姓形象的概括为叫“三素一汤”,他们最喜欢用的,就是抗菌素、维生素、激素,那一汤就是打吊瓶。

这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每个输液室都非常壮观,一大片人躺着输液。

专家指出,明明吃药或打针能好的一点儿小病,还非要用输液去解决,就好比拿大炮打蚊子,小题大做、有害无利。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过度医疗”。

王虎峰说,“还有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就是滥用手术,滥用手术大家知道的最多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剖腹产,很多医院剖腹产占多数。

这种情况是极不正常的,可以说有悖于常识,但是随处可见,我们的过度医疗,已经到了如此程度了。

”过度医疗,简单的说,就是超过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的行为,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护理。

不久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表示,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

不知何时开始,输液在很多人心目中成为一旦生病就会想起的治疗方式。

一个吊瓶真有那么神奇吗?“输液大国”的名头,一点儿都不光彩。

专家指出,明明吃药或打针能好的一点儿小病,还非要用输液去解决,就好比拿大炮打蚊子,小题大做、有害无利。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过度医疗”。

(央视)央视爆医疗系统过度医疗问题是指出,追求利润是罪魁祸首。

过度医疗化现象包含哪些

过度医疗化现象包含哪些

过度医疗化现象包含哪些由于⽹络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泛,当⼈们在⽣活、⼯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只需要在⽹上就能学习了解,今天店铺⼩编就给⼤家来讲解关于过度医疗化现象包含哪些⽅⾯的内容,希望可以让⼤家清楚这⽅⾯的内容,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过度医疗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过度医疗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术治疗和介⼊治疗等)、过度护理。

1、多次复查头部CT在临床上,很多头部CT复查⽤于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变化,真正有临床意义的头部CT检查⽐例很低。

集中在⼀段时间内,对患者进⾏多次头部CT扫描可能带来⼀些不良影响。

2、⽆症状妇⼥做盆腔筛查将盆腔筛查纳⼊个⼈健康体检项⽬正在成为⼀种常态。

但多项研究发现,双合诊盆腔筛查对诊断⽆症状妇⼥是否患有卵巢癌的效果较差,还会令⼥性产⽣尴尬、焦虑等⼼理影响,甚⾄导致不必要的⼿术医疗。

3、甲状腺癌诊断过多以韩国为代表的⼀些国家,在近年内加强了对甲状腺癌的筛查。

在更严格的筛查条件下,即便体积很⼩的甲状腺结节也被认为有癌变风险,这导致很多患者接受了切除⼿术。

然⽽,这⼀举措却没有使甲状腺癌的死亡率发⽣明显变化。

相反,⼿术后约11%的患者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出现声带⿇痹。

4、腰背⼀痛就吃扑热息痛腰背痛时,服⽤扑热息痛等对⼄酰氨基酚类药物⽌疼,是很多⼈的习惯。

但⼀项⼤型双盲随机临床试验发现,对于急性腰背痛但没有明显脊柱病变的患者来说,服⽤扑热息痛等⽌痛药收效不⼤,并且有不良事件发⽣。

5、术后长期⽤阿⽚⼀项针对加拿⼤近4万名⼿术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在术后使⽤阿⽚类药物⽌痛的患者中,3%在3个⽉后仍继续服⽤该药物。

然⽽,阿⽚类药物的过度使⽤可造成⾝⼼双重伤害。

6、⼿术前⽤阿司匹林⼀项纳⼊10010例接受⾮⼼脏⼿术患者的随机双盲研究发现,在30天的围⼿术期中是否服⽤阿司匹林对死亡率,及⾮致死性⼼肌梗死的发⽣率并没有明显影响。

相反每天服⽤较⾼剂量(每天200毫克)阿司匹林后,患者⼤出⾎的⼏率更⾼。

院士钟南山:心脏支架让生命进入倒计时

院士钟南山:心脏支架让生命进入倒计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某位心脏介
入医生为患者做冠脉造影,本来问题不大却置入了5枚支架,是不讲医德、违规创收的行为。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胡大一教授认为:“大量不需要介入治疗或不能从介入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正在被置入支架是终身性的、最严重的过度医疗
之一”。

专家指出:心脏支架是个细小的金属网,当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堵塞突发心梗时,金属网“撑开”堵塞的血管暂缓症状。

但支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斑块堵塞,更不能阻止它的继续生长。

放支架只是一种救急手段,让患者暂时脱离死亡威胁。

支架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更易长斑
块堵塞。

为了防止长期吃药,但药的副作用会加剧失血甚至死亡。

支架+吃药=雪上加霜。

心肌因堵得不到血供犹如汽车发动机因堵得不到油供,因此心梗是血瘀体质气血瘀滞堵塞的
结果,而身体的寒、湿、亏、热都会导致。

体内元阳不足导致体寒,气血因“寒”流动滞缓易瘀滞堵塞;体寒代谢失常导致体湿,气血因“湿”积聚占位易瘀滞堵塞;体湿转化失常导致血亏,气血因“亏”动力不足易瘀滞堵塞;血亏
供应不足导致体热,气血因“热”干滞失养易瘀滞堵塞……
诱发心肌梗死因素皆是体质不正常状态加重:
身体过于寒冷——体寒;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体湿、血瘀;持续劳累、熬夜——血亏;
过度吸烟酗酒、长期便秘——体热。

心肌梗死常见症状皆是体质传变的结果体质:胸闷、胸骨后下颌颈肩手臂疼痛——血瘀;胸闷、恶心、出汗、乏力、气短——血亏。

支架只是救急没有办法的办法,查体质调体质和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才是心梗的治本方法!
编辑:紫气东来。

心脏支架勿滥用

心脏支架勿滥用

心脏支架勿滥用阅读提示2010年3月10日,国际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美国有近半数不该放心脏支架的人被放了支架。

我国权威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也指出,中国同样存在心脏支架被滥用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放支架的患者被“过度医疗”了。

这是为什么呢?治病救人的心脏支架心脏支架手术自诞生以来,就被医学界视为一个治病救人的良方。

在近20年的时间里,心脏支架以其创伤小、痛苦小、安全系数高而备受患者和医生青睐。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心脏支架的出现,为他们的生命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相对于需要全身麻醉、开胸的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来说,心脏支架手术治疗的过程可谓简单便捷。

患者仅仅需要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穿刺血管,使导管在血管中前行,到达冠状动脉开口处,用特殊的传送系统将支架输送到需要安放的部位,撑开已经被堵塞的血管,保持血流的畅通。

病人一般在手术后24小时就可以下床。

心脏支架的简单、便捷,使它在冠心病患者中备受欢迎,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冠心病患者都适合用心脏支架。

半数心脏支架“非必须”3月10日,国际上最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美国有近半数不该放心脏支架的人被放了支架。

这是全球关于过度医疗的一项最新数据。

对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胡大一教授说,“我国滥用心脏支架问题并不比美国乐观。

国外,很少有病人需要3个以上支架,可国内,不少病人被放了5—10个支架,这是明显的过度医疗。

”2009年,我国共实施心脏介入治疗23万例,如果按人均两个支架计算,仅耗材费就至少50亿元。

其中,无效和无益的支架有多少?医学新技术的滥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普遍现象。

病人不仅承担了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而且支付了昂贵的医疗费用。

泛滥使用的心脏支架心脏支架手术的适应证有严格界定。

首先,只有心血管堵塞70%以上才能使用支架。

其次要看患者病情的稳定程度,而病情稳定与否,可以通过患者的自我观察和心脏内超声来判断。

过度医疗背后的无知与无奈

过度医疗背后的无知与无奈

过度医疗背后的无知与无奈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6年第12期医生需要数据来确诊,因此有时医生会采取全面检查的手段,其中哪些检查是正确诊断所必需的、哪些是多余的,都是由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而定的,因此,对过度医疗的判断也就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指标。

这种情况之下,“过度”的说法也就应运而生。

德国医生尤格·布来克写的《无效的医疗》最近在医学界广为流传。

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黄洁夫近日在媒体公开表示,在美国,40%的医疗是无效的;在我国,这种现象也已经非常突出。

肿瘤治疗:全局考虑才能走出误区手术和化疗一向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而民间流传的手术和化疗会加速癌细胞扩散转移,是真的吗?目前,中国对于癌症的治疗过度了吗?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副院长、放疗专家王绿化表示,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其实存在很多误区。

资料显示,临床医学非常复杂,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种病也有不同的表现,同一种病的不同时期治疗方法也不同。

以肿瘤的治疗打比方来说,首先,不少人被诊断为肿瘤后就急于治疗。

其实,诊断为肿瘤只能说是“定性”,但肿瘤的早晚、分期等“定量”信息,还需要更多详细检查,只有等检查完毕,信息足够丰富,才能根据分期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其次,传统观念认为,肿瘤就需要手术。

虽然到目前为止,手术治疗仍是对肿瘤治疗贡献最大的,但有一部分肿瘤不是靠手术,或者说不能完全靠手术治疗,也需要放化疗。

放疗和化疗同样可以治愈一些肿瘤。

第三,过于恐惧放化疗的副作用。

每一种治疗手段都有它的副作用。

能不能放化疗,医生会综合评估病人的病情和身体体质,决定选择哪种治疗方案。

因此,不能因为担心放化疗的副作用耽误治疗。

现在公众和媒体很关心癌症是否过度诊断、过度治疗的问题。

但在王绿化看来,在病人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必须要认识到,我们的医疗资源是严重不足的,虽然存在个别过度诊治的现象,但更严重的是治疗不足的问题,很多肿瘤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

!致命手术:心脏支架调查

!致命手术:心脏支架调查

《致命手术:心脏支架调查》——央视胎死腹中的新闻来源:中国律师中介网前言:心脏支架的发明,对人类而言本应该是一个福音。

然而,自从引进我国以后,在那些无德商人、无良医生的操作之下,它确变成了夺命心脏支架。

实在是令人遗憾。

在我国,关于夺命心脏支架之祸,早已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

2011年,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在提案里揭露了医疗器械市场上存在的黑幕:“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

”董协良说,9倍的心脏支架暴利已经超过了贩毒。

同时,我国的一些新闻媒体也做了大量的调查报道。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央视记者也为此走访大江南北。

制作了新闻节目:《致命手术:心脏支架调查》,不知何因而胎死腹中。

现节目中三当事人授权中国律师中介网将央视《致命手术:心脏支架调查》内容发表。

如下:央视记者序言(文字滚动推出)对于冠心病患者和家属而言,提起心脏支架手术,大家并不陌生,它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以来,就被医学界视为一个治病的良方,并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以其创伤小,痛苦小、安全系数高等优点。

而备受患者和医生青睐。

尤其是对那些急性适应病症的患者来说,心脏支架的出现,更为他们的生命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然而就在这些支架耀眼光环的笼罩下,中国的心脏支架行业却在上演着使用问题支架和过度治疗的悲剧。

播音员:这位老人叫李宝全,家住丹东,今年65岁,和一年多前做心脏支架比,他的身体不仅没有变好,反而更槽了,他十分后悔,当时为什么要做这次手术呢?李宝全(丹东患者):过去根本没有那么些症状。

我就偶尔这儿火辣辣的疼。

现在可好,气都喘不上来,整天闷得,闷得太难受了!播音员:2009年4月底,由于有时心口部位不适,李宝全来到丹东中心医院就诊,李宝全诊断为心脏冠脉管腔狭窄。

于是在医院的多次劝说之下,他就做了五枚心脏支架,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手术却把他带入了危险之中。

不要过于迷信心脏支架

不要过于迷信心脏支架

不要过于迷信心脏支架2010-04-20 09:12:03 来源:梅州日报“有些过度医疗是一次性的,但放进不该放的支架,却是终身性的、最严重的过度医疗之一,它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压力、药物副作用、进行其他手术时的不便,不会随时间而消失。

”盲目放愈演愈烈据统计,2008年,我国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有18万多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工程院院士俞梦孙曾指出,其实,很多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嗜好来缓解病情,效果非常显著,如无意外,根本不需要在心脏内安放支架。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胡大一举例:他的老师是一位著名的心脏科医生,70岁时出现心绞痛,他没去做冠脉造影、放支架,而是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坚持口服药物,现在已经87岁高龄,仍可以轻松爬上二楼。

即使需要做手术,心脏搭桥手术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技术非常成熟,但因为创伤大、复杂、成功率低等原因而不被一些医生所选择。

“有些医生告诉患者,冠心病可以搭桥,也可以介入,搭桥要开胸,介入不开胸,我认为这种引导是非常荒谬的。

”胡大一曾这样说过,国际上,支架和搭桥手术的比例是7:1到8:1,但在中国,这个比例高达12:1。

胡大一认为,大量不需要介入治疗或不能从介入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正在被置入支架。

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指出,在放心脏支架上,甚至出现医院之间“单纯攀比手术数量”的现象,“一个医院能不能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做了多少例介入手术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乱放是过度医疗“有些过度医疗是一次性的,但放进不该放的支架,却是终身性的、最严重的过度医疗之一,它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压力、药物副作用、进行其他手术时的不便,不会随时间而消失。

”胡大一说。

比如一部分患者放入支架后,会觉得心脏局部不舒服,一年后才能适应;我国目前用的心脏支架几乎全部是药物支架,与裸支架相比,不仅价格更高,安放后更要吃一年的氯吡格雷、终身服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这两种药物会刺激胃肠道,还会带来出血风险。

无病吃药,小病大医,过度医疗的这三大表现形式——益珍方电子处方流转平台

无病吃药,小病大医,过度医疗的这三大表现形式——益珍方电子处方流转平台

无病吃药,小病大医,过度医疗的这三大表现形式钱是生命的“燃料”,在疾病面前更是如此。

许多人忙忙碌碌地用前半生挣钱,积累一身毛病,后半生则不知不觉地花尽前半生的钱去住院治病。

可是对于医疗盲目的信任,使得部分患者都不知自己是病死,还是被治死的。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过度医疗。

过度医疗——顾名思义,就是医疗过分了,过头了。

而过度医疗等于花钱损命。

一方面,医生通过信息差对患者进行过度医疗,让患者多掏医疗费,从中获取提成。

另一方面,患者缺乏医疗常识造成的,认为检查项目越多是对身体重视表现,认为药越贵疗效就越好。

这些都促成了过度医疗。

在很多人受益于合理医疗的同时,过度医疗也未走远。

过度医疗通常表现为这些形式一、过度检查——问诊三句半,诊断靠检查滥检查是过度医疗的一大特征,深受百姓不满。

北大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说,现在不少医生问诊三句半,立刻就让病人做CT、造影、核磁。

事实上,这些检查的成本高、创伤大,还可能增加致癌风险。

经过看病、检查、治疗、用药这整个就诊流程,我们常常能听到抱怨,“这个检查反复做了好几次”或者是“这个药又开多了”。

二、无病吃药,小病大医——滥用心脏支架李女士的父亲72岁那年,突然胸闷胸痛,带他到某地级市医院的检查后,医生表示:血管狭窄,并建议他立即做支架介入手术。

在完成术前准备后,但李女士再三思考,还是决定带父亲到广州找专家看看。

谁知广州医生给出的结论完全不同!主任表示,72岁的人,血管狭窄一点是正常的。

老人“胸闷胸痛”是因为胃食道反流,没必放支架。

如果没有家属的谨慎行事,一个健康人,险些就被装上了心脏支架。

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曾经在两会提案里揭露了揭露心脏支架的内幕: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

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

三、绝症仍医——肿瘤成过度治疗的“重灾区”出于对肿瘤的恐惧,患者几乎对医生的用药建议“来者不拒”。

做心脏支架的利与弊有哪些?

做心脏支架的利与弊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做心脏支架的利与弊有哪些?
导语:有时候在有些疾病是需要进行别的方式来治疗的,例如心脏支架。

但是有些人不敢选择这种手术,因为不太清楚心脏支架的好处和坏处有什么,那么
有时候在有些疾病是需要进行别的方式来治疗的,例如心脏支架。

但是有些人不敢选择这种手术,因为不太清楚心脏支架的好处和坏处有什么,那么接下来就请权威专家为大家讲解一下做心脏支架的利与弊有哪些吧。

植入支架治疗以后,能够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改善心肌供血问题,缓解临床症状,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

弊端就是毕竟还是一项手术,有一定的风险性,当然手术技术目前比较成熟了,一般都是很安全的。

任何药物都会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副作用。

一般支架术后1年内容易形成支架内血栓,同时本身冠心病就容易出现狭窄等情况,因此首先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是拜阿司匹灵和波利维,主要的副作用是可以导致出血,但大多数都能够耐受。

其他改善长期预后的药物如RASZ阻滞剂,他汀类,硝酸酯类,倍他乐克类等一般都能耐受。

同时注意生活饮食方面的调理,如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饱食,保持大便通畅等。

“支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俗称。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做心脏支架的患者人数不足2万;而2008年已超过18万;2009年竟达到了24万。

目前应用的介入治疗,是将一个金属支架植入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使之迅速再通,能很快改善病人的症状,但由于异物的植入,可引起。

过度医疗:花更多钱 损害健康

过度医疗:花更多钱  损害健康

档案信息化管理 水平。根据档案管理 的要求 ,对各种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
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 ,加强对本单
位电子 文件积 累、鉴定 、著录 、归档
等T作 ,保证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
子文件真实 、完整 、有效 。探究 电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步伐 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各种原因, 档案接收 、 保管 、利用的技术方法 , 的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档案工 梢案 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 ,这也 并制定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2 、把观代化管理手段应用于档案 3 、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落后。档 信息化管理之 中。采用现代化管理手
1 、档 案信 息化 建设管理软件 缺乏 案整理 、分类 ‘ 、著录标准及有关 法
统一性。档案部门由于开发的软件不 规定 已不 能完全适应 。
能互用 ,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
年的 18 元 在这背后 ,抛开物f寸 87 介曾 来的 “ 效果 ” 。
医疗
检查治疗 费从 19 年 的21 ,渐升 内膜增殖 也就是说 ,支架使血管通 家林曙光表示 ,他在门诊治疗中曾遇 90 .元 药费用中,检查治疗 费 ( 含手术费 ) 但支架内还会继续长出动脉粥样硬化 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又发生严重堵
生”的技术 。
家认识基本相同。
至于为什么会 出现心脏支架的滥
合心血管病中心主任 徐浩告诉记者 ,
并没有像发展技术一样与 国外齐头并 用现象 .专家分析 ,不可否认的是 ,

些 医院把它当作了经济增长点, 简单说 ,心脏支架手术治疗就是穿刺 进 ,甚至 出现背道而驰的情况 。 卫 生部医疗风险监 生也非常重视支架手术带来 的利益。 测和预警专家组成员王
虽然最新的有药物涂层的支架 ,即 并不具备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却被安

如何看待心脏支架“四宗罪”

如何看待心脏支架“四宗罪”

如何看待心脏支架“四宗罪”作者:陆桂芳来源:《健康博览》 2014年第6期文/陆桂芳日前,一则名为《可怕的心脏支架》的微信在网上广为流传。

该文直指心脏支架手术是国外淘汰的老技术,并直言国内目前普遍开展的这一手术为“缺德手术”。

网友总结了心脏支架手术的“四宗罪”:淘汰技术、价格高昂、手术夺命、过度医疗。

这“四宗罪”是否成立呢?目前临床治疗上应用较多的心脏支架手术是否都是有害无益的呢,我们请教了有关的专家。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委员会常委、主任医师沈法荣认为,网上所说“四宗罪”过于片面。

一宗罪:淘汰技术网络说法:心脏支架手术目前在国内普遍使用,并被誉为高科技;而在国外,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被淘汰。

正解:1977 年德国医生在瑞士做了第一例心脏血管扩张手术,1984 年中国进行了第一例心脏血管扩张手术,1986 年才有了第一例心脏血管支架手术,2000年有了药物支架。

此后该技术在世界范围广泛使用。

心脏支架手术是最近20 年来全球普遍实施的,用于改善冠心病引发的心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心脏病的新技术。

目前,心脏支架手术在世界范围广泛使用,美国每年有100 多万例心脏支架手术,国内也有三四十万例。

简单地说,心脏支架手术治疗的过程是穿刺外周血管,使导管在血管中前行,到达冠状动脉开口处,用特殊的传送系统将支架输送到需要安放的部位,放置、撤出导管,结束手术。

病人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术后即可步行走出手术室,6~24小时即可出院。

二宗罪:价格高昂网络说法:在中国,做一个支架手术需要3~5 万元,而在国外只需要500~800美元。

有知情者分析说,在国内安装一个心脏支架,患者要支付比出厂价格高数倍甚至十几倍的钱。

正解:心脏支架手术除了支架器械的价格外,手术的价格也包括在整个费用中。

支架手术的总费用与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支架器械数量、病人的病情轻重程度、手术难度有关,因人而异。

在西方发达国家,实施一台心脏支架手术,患者需要支付给医生的人工费用高达几万元。

心脏支架手术

心脏支架手术

心脏支架手术作者:李晨赫来源:《科学大观园》2020年第23期心脏支架真的是医生的摇钱树吗?人们对心脏支架滥用的担忧有根据吗?“要想富,干介入。

”不同的人会对这句话有不同的解释。

医学生可能将它视为学科受欢迎指南,心血管病人可能将它当作医生人品的试金石,而医学专家、媒体公众则从中嗅到过度医疗的信号。

2019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博士生举报导师杨向军乱装支架并收回扣。

“成本两百多,暴利三四万”,心脏支架真的是医生的摇钱树吗?人们对心脏支架滥用的担忧有根据吗?———————————————已远超单纯医技范畴———————————————2005年5月,宁波人林昊身体不适,一度连正常走路都有困难。

林昊先后去了三家医院进行检查,都没能查出病因。

后来,在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心血管科检查时,医生告诉他,你来对地方了。

林昊的一条冠状动脉堵塞较为严重,还有一条也有堵塞发生。

医生建议,立刻安装心脏支架,以保证正常供血。

心脏支架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

这根1~3厘米左右的空心、可伸缩的导管,能够撑开硬化、狭窄的心脏冠状动脉,保持心肌血流灌注。

從第一例心脏支架介入手术至今,中国医学实践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

35年间,支架从金属的第一代发展到生物可吸收的第三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俗称的支架手术数量激增。

根据国家卫健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网络申报数据(包括网络直报数据及军队医院数据),近年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的比例明显提升,直接PCI 共55833例,比例达38.9%。

手术指征及器械使用较为合理,介入治疗的死亡率稳定在较低水平,2016年为0.2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超过20分钟,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心电图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

它主要由于冠脉斑块损伤诱发急性闭塞性血栓,急性患者发病12小时内推荐直接进行PCI。

过度医疗黑幕

过度医疗黑幕

发 达 国 家 的 医生 处理 冠 心 病 的 态度 通 常是 , 够 药物 治 疗 的绝 能
对不 安 装支 架 , 应该 安 装 一个 绝 对不 会 安装 两 个 , 且 一 个 医院 而
内不 同的专 家 、 同 医院 的专 家 不
认识基 本相 同。
但 是 , 这 一 点 上 , 内 的 在 国
直径 只 有几 毫米 , 重量 不 足万 分 之一 克 , 国产 的 需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人 万一 万 元 , 口的价格 更 要3 元 以上 , 3 进 万 而术 后 的后
民 医院心 脏 中心 主任 胡 大一 也表 示 , 进 不 该放 的 续治疗 也 是一 笔花 费。 放
王和 平告 诉记 者 , 医疗 器 械 进入 医 院前 后 是一 支 架 , 终 身性 的 、 是 最严 重 的过度 医疗 之一 , 给患 它 者 带 来 的精 神 压 力 、 物 副 作 用 、 行其 他 手 术 时 整条 利 益链 , 药 进 必须 给 医院还 有 实 施手 术 的 医生 一定
两 年前 的一 天 , 春林 因劳 力 型心绞 痛 与 老伴 当时他 的冠状动 脉某 一段仅仅 狭 窄5 %,是 心绞 痛 张 0 到北京 某大 型医院就 诊 。 检查 完 , 医生告 诉他 , 情 中比较轻 的一 种 ,药物 治疗 就 能取 得很 好 的效 果 , 病
非常危 险 ,建议 在冠状 动 脉 内安装 支 架进 行治 疗 。 根 本不用 安装支 架。 张 春林 的女 儿 此 时正 在 国 外从 事 心血 管病 内科 工 冠心病 的治 疗 包括 药物 疗 法、 外科 搭桥 疗 法和 作 。本 来 , 想 与女j 3 后再确定 治疗 方案 , 他 L'通 S X 但鉴 内科介 入 疗 法三 种 传 统 方法 以及 尚 处于 研 究初 期 于 医生说 的 “ 况 紧 急 ” 他和 老 伴 没 有犹 豫 , 定 的基 因治 疗等 新 型疗 法。 上世  ̄ 8 年 代 , 以支 架 情 , 决 _ o g 在

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不做心脏支架、心脏搭桥就只能等死?太荒谬了

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不做心脏支架、心脏搭桥就只能等死?太荒谬了

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不做心脏支架、心脏搭桥就只能等死?太荒谬了编者按+一半的支架都不靠谱!胡大一认为,今天大家都非常迷信支架,崇拜搭桥。

不做心脏支架、心脏搭桥就只能等死?太荒谬了!在本文中,胡大一自曝,20年前他也曾患有高血脂、脂肪肝,而后总结了一套治疗方法,最终治好了。

本文指导专家:胡大一著名心血管专家、医学教育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国家卫生计生委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中国控烟协会会长这么多大医院,为何看一次就不管?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有2.9亿人,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各类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之首,平均每十秒钟就死一个患者。

一半的人首次发作,就是心肌梗死或者猝死,所以心血管病往往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很高。

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得心血管疾病的年纪明显提前,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患者中,1/4到1/3心肌梗死患者都不到五十岁,且以男性居多。

我们都知道心血管病预防最重要,但那么多大医院,还是看了一次就不管后续。

医院好多都是坐堂医生,等着人生病求医,病人则总是不注重恢复和预防。

医院、企业获利,只有患者没赢支架不恰当使用,过度使用,甚至少数情况下滥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01 过度体检,做冠状动脉CT,对一些没有临床症状的患者,CT发现斑块,不做有无心肌缺血的评估,直接冠状动脉造影,甚至再加冠状动脉内超声,只要最终狭窄大于等于70%就放支架。

更有甚者,狭窄不到70%也有放支架的。

02 100%使用药物支架,该用裸金属支架的也用药物支架。

支架技术本身是好技术,但任何好技术被过度使用或滥用了,必然会害抵消了利。

在被过度支架的患者,自然是伤害。

关于心血管病,我们常陷入四大误区误区一:维生素能预防心血管病中国老百姓买维生素的积极性特别高。

实际上最近20年做了大量研究,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吃维生素E,能减少心肌梗死或预防冠心病、脑血管病。

而且,维生素应该从食物中获取,而不是靠胶囊药片。

误区二:早搏是疾病早搏不是病,也没独立的风险,早搏很常见,很多人一生中都可能发生。

“过度医疗”该如何治疗?

“过度医疗”该如何治疗?
度 医 疗 ” 医方 主 导 和 患 者 诉 求之 别 。 所 谓 “ 有 医方 主 导 ” 即 “ , 过
度 ” 由 医院及 其 医务人 员“ 演” , 国人 习惯 于“ 医问 是 导 的 因 求
上 大 21 年第4 『 9 海人 02 期 4
行 业 的 体 现 , 缓 解 病 症 , 力 实现 “ 得 其 医” 就 必 须 把 健 全 要 努 病 , 的法制、 完善 的 利 益 机 制 、 格 的监 管 、 尚 的 医德 、 严 高 病人 的 自觉
些 国 家 医药 费快 速 上 涨 的 重 要 原 因。
面对“ 过度 医疗” 人 们在群 情激奋 的 同时 , , 也纷纷在 开 药 方。有专家就表 示, 治理 ‘ “ 过度 医疗’ 必须下体制改革的猛药 , ,
高 对 “ 度 医疗 ” 专 业化 监 督 水 平 。 过 的 口
失” 即虽然 医疗措施 “ , 过度 ”但 主要原 因在 于对疾病本 身的判 ,
断有误 , 如把 甲病看成 乙病 、 了不该开的刀 、 了不该 用的药 开 用 等 ,临床 实践 中大量存在的误诊误 治属 于此列 。就主体看 ,过 “
结合起 来。鉴于 当前 实际 , 尤其应在制定法律 、 改进机制和强化
监管等三方面下功夫。
小打小闹的管理创新没 用。不 实行 医药分 离, 不改 变以药养 医,
‘ 度 医疗 ’ 题 就 不 可 能破 解 。 ” 是 , 且 不论 这 服 “ 药 ” 过 难 但 姑 猛 是
首先 , 要尽 快解决无 法可依 问题 。“ 过度 医疗” 在我 国尚属
的 利 益 驱 动 问题 。 只 有 真 正切 断 医 疗行 为与 检 查 、 方 、 械 使 处 器
要 治好 “ 过度 医疗” 前提是要尽 可能 准确把握其病 因病 象, ,

过度医疗黑幕

过度医疗黑幕
才 能 适 应 ,并 且 安 放 后 还 要 吃 一
不 同的专 家 ,不 同 医院 的专 家认
识 基本 相 同。
年 的 氯吡格 雷 ,终 身 服用 阿 司匹 林 对抗 血栓 ,这两 种药 物会 刺 激
胃肠 道 , 会 带 来 出血 风 险 。 自 还 他
狭 窄 ,本 来放 支 架是 为 了扩 张 管, 但是 放太 多 , 反而 阻塞 了血
而这 次 的心 脏 造 影 结 果 显 示 , 两
现 ,当时他 的冠 状 动脉 某一 段 仅 仅 狭窄 5 %,是 心 绞痛 中比较轻 0 的 一种 ,药 物 治疗 就能 取得 很好 的效果 , 根本不用 安装 支架 。 冠 心 病 的 治 疗 包 括 药 物 疗
法 、外 科搭 桥疗 法 和 内科 介 入疗
过度 医疗 黑幕
口文 孙 燕燕 王 夕
“能 吃药不打针 、 ‘ 能打针不 输液 ’ 医疗 常识 目前似乎 有 的
些不 适用 了 , 问病 史 、 格检 查等 常规 程序也 不流行 了 , 询 体 取 而代 之的是 : ‘ 用 最好 的 ’ 药物 , 受 ‘ 接 最高端 的 ’ 检查 , ‘ 做 最先 进的’ 手术 , 当然 , 还有 ‘ 昂贵 的费用 ”0 最 ’
己就 遇 到 过 一 些 “ 回炉 ” 者 , 患 他 们 有 些并 不符 合介 入 治疗 的适 应 症 , 被置 入一个 甚至 多个支 架 。 却
“ 家对公 立 医院投入 少 、 国 医疗 过 于 市 场
化 发 展 的 条 件 下 ,医 生 就 成 为 具 有 双 重 角 色
头 并 进 , 甚 至 出 现 背 道 而 驰 的 情
况。
中华 医学 会 心血 管分 会 主任

医保不如“自保”

医保不如“自保”

医保不如“自保”作者:陈歌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2年第10期“生不起,剖腹一刀5000起;病不起,药费利润10倍起。

”网上流传的一句民谣,揭开了过度医疗的冰山一角,引发了全社会的思考!文/陈歌据统计,我国医疗费用2005年为8659亿元,2010年为19600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13.6%,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

过度医疗犹如一个“无底洞”,无形中抵消了医保增加给百姓带来的实惠。

所谓过度医疗,是指医生违背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脱离病情实际需求,实施不恰当、不规范、不道德的医疗行为,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等。

2009年1—9月的住院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医保机构的约束力越弱,医院的过度医疗就越严重。

过度医疗体现在哪?首先,很多病人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

人死了,药还堆积如山。

例如,对于早期癌症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而这类患者因术后化疗,病人免疫力急剧下降,随即癌症复发率非常高。

其次,抗生素滥用,是过度医疗的突出表现。

我国68.9%的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37.0%的病人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平均100个患者1天消耗80.1人份的抗菌药物。

抗生素滥用,直接导致了“超级耐药菌”的出现。

照此下去,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无药可用。

第三,现在不少医生问诊“三句半”,立刻就让病人做C T、造影、核磁。

事实上,这些检查的成本高、创伤大,还可能增加致癌的风险。

第四,滥用心脏支架,是过度医疗的典型案例。

目前,我国心脏支架使用量连续3年每年增加6万个以上。

我国有的病人竟然被放置了10多个心脏支架。

近年来,医院和房地产业一样,已经成为“暴利行业”。

例如,重庆市一家三甲医院5年间的年收入由5亿元增加到20亿元,这其实都是患者的“血汗钱”。

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

过度医疗引发的争论

过度医疗引发的争论

过度医疗引发的争论
祝永根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人才》
【年(卷),期】2016(000)001
【总页数】5页(P43-47)
【作者】祝永根
【作者单位】北京市京伦律师事务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治理过度医疗莫混淆“医疗服务需要”和“医疗服务需求” [J], 丛斌
2.过度医疗的成因及其引发的思考 [J], 周淼;刘新荪;陈日来
3.由新《侵权责任法》引发的对过度医疗行为的思考 [J], 李慧娜
4.举证责任倒置引发过度医疗的伦理思考 [J], 陈化
5.心脏支架是最大的过度医疗过度医疗黑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4月8日我和牛牛、赵赵扫墓后的第二天,赵赵在博客中贴出一篇文章,回忆五年前她的婆婆——马中行老师当年治疗时的一些疑问,提出“过度治疗”的问题。

我们一定要警惕“过度医疗”,因为保住老命很重要。

人活着其实有时很无奈。

我们能“不相信专业人士而把自己变成所有行业的专业人士么?”,肯定是不能的。

那么警惕就是非常必要的。

过度医疗黑幕心脏支架是最大的过度医疗2010/04/05 23:59 来源: 北青网北京科技报孙燕燕王夕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医疗常识目前似乎有些不好用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常规程序也不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用‘最好的’药物,接受‘最高端的’检查,进行‘最先进的’手术,当然,还有最昂贵的费用。

年近70岁的张春林坐在记者对面讲话时明显有些气喘,“现在我是家人的累赘,要不是当时装的那两个支架,我现在最多是心绞痛,也不会患上严重的心肌梗死。

”两年前的一天,张春林因劳力型心绞痛与老伴到北京某大型医院就诊。

检查完,医生告诉他,病情非常危险,建议在冠状动脉内安装支架进行治疗。

张春林的女儿此时正在国外从事心血管病内科工作。

本来,他想与女儿沟通后再确定治疗方案,但鉴于医生说的“情况紧急”,他和老伴没有犹豫,决定立刻手术。

很快,张春林就被医生推进了导管室,一个多小时手术完毕,他的体内多了两个支架。

本以为就此彻底痊愈的张春林却没有想到,仅仅一年零两个月后,他又因心脏问题急诊入院,而这次的心脏造影结果显示,两个支架堵塞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此时,张春林的女儿正好回国探亲,于是,他找出一年多前的造影手术光盘,给女儿看。

女儿发现,当时他的冠状动脉某一段仅仅狭窄50%,是心绞痛中比较轻的一种,药物治疗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根本不用安装支架。

听到这种情况,张春林很生气,本想通过法律让医院对他现在出现的病情负责,“但考虑到女儿以后还要回国发展,我想还是算了。

她告诉我这是国内医院的‘潜规则’,我这么一闹,以后她就没法在这个行业立足了。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药物疗法、外科搭桥疗法和内科介入疗法三种传统方法,以及尚处于研究初期的基因治疗等新型疗法。

上世纪80年代,在以支架手术为主的冠心病介入技术进入中国之初,它曾被医生誉为心血管病治疗史上的一场革命,被患者称为能够“起死回生”的技术。

中日友好医院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医师徐浩告诉《北京科技报》,简单说,心脏支架手术治疗就是穿刺血管,将一根导管刺入血管中,把一截圆柱形的中空金属网管放到需要安放的部位,撑开被阻塞的血管,使血液重新流通。

手术过程并不复杂,病人在局部麻醉下接受手术,一般几天后就能出院。

但是心脏支架手术并不能“一劳永逸”,医疗人员很快发现,支架的再狭窄几率在临床中较高,医学上称为内膜增殖。

也就是说,支架使血管通了,使原来缺血的心肌获得血液供应,但支架内还会继续长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再度狭窄。

虽然最新的有药物涂层的支架,即药物洗脱支架,可使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由原来的20%左右降低到10%以下,并且使细胞增殖速度变慢,但是再狭窄的问题并不能彻底解决。

国外研究表明,从1984年到1999年,搭桥和介入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对死亡率下降的贡献仅为2%。

因此,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生在处理冠心病时的态度通常是,能够药物治疗的绝对不安装支架,应该安装一个绝对不会安装两个,而且一个医院内不同的专家,不同医院的专家认识基本相同。

但是,在这一点,国内的医院并没有像发展技术一样与国外齐头并进,甚至出现背道而驰的情况。

卫生部医疗风险监测和预警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康盛律师事务所医疗事务部主任王和平告诉记者,现在心脏支架手术在国内非常泛滥,他就曾接触过多起类似的纠纷。

2010年,北京一家三级医院,给一位70岁的男性病人放了11个支架,手术后第二天,病人就死亡了,检查原因是冠状动脉狭窄,本来放支架是为了扩张血管,但是放太多,反而阻塞了血管。

2009年10月,北京某三级医院,在相关检查不全面,进行心脏造影检查的同时就给一名曹姓患者进行了支架手术。

手术中很多支架无法通过病人的血管,但是医生并没采取补救措施,而是继续硬塞进去了8个支架。

因为手术时间过长,导致病人心源性休克,住院后的第七天死亡。

而成都一家心血管专科医院,给一位病人放了17个支架的“事迹”让很多业内人士听了都很惊讶。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也表示,放进不该放的支架,是终身性的、最严重的过度医疗之一,它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压力、药物副作用、进行其他手术时的不便,不会随时间而消失。

比如一部分患者放入支架后,会觉得心脏局部不舒服,一年后才能适应,并且安放后还要吃一年的氯吡格雷,终身服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这两种药物会刺激胃肠道,还会带来出血风险。

他自己就遇到过一些“回炉”患者,他们有些并不符合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却被置入一个甚至多个支架,由于术后未按时服药,出现血栓,导致更严重的心肌梗死。

2008年,中国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约18.8万人。

卫生部相关负责人就曾对这个数字表示:“这的确说明冠心病介入技术得到普及推广,但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病例中究竟有多少不合乎规范。

例如,对再狭窄危险不大而出血风险大的患者来说,对其使用药物洗脱支架是不合理也不安全的。

药物洗脱支架的潜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它适用于大部分病人,但不适用于所有病人,但很多医院并没有在意这一点。

”至于为什么出现心脏支架的滥用,专家分析,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医院把它当作了经济增长点,医生也非常重视支架手术带来的利益。

一枚支架,直径只有几毫米,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克,国产的需2万~3万元,进口的价格更要3万元以上,而术后的后续治疗也是一笔花费。

王和平告诉记者,医疗器械进入医院的前后是一整条利益链,必须给医院还有实施手术的医生一定的回扣,回扣都是一对一的单线联系,厂家直接对某个医生,这是业内的潜规则。

而且根据设备和供货商的不同,回扣的多少不一。

目前国内的很多大医院中,每年进行多少支架手术都在攀比,因为放得越多,显示收益也越大,甚至很多医院每年都会给相关科室下达放支架的指标,要求当年放支架的病例要达到多少。

2002年,强生公司研发的药物洗脱支架——“心扉”(CYPHER)率先在欧洲上市,随后获准进入中国,当时的市场定价是3.6万元,其中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可达50%。

这种支架在国内的使用比例一度高达支架总使用数的98%。

紧随心扉支架进入中国的,还有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研制的紫杉醇支架(TAXUS),它选择直销方式,售价比心扉便宜一半仅1.8万元。

然而,在其他国家市场占有率通常高达60%~70%的紫杉醇支架,在中国长达半年的时间里,销售量几乎为零。

此外,王和平也表示,学术上的要求也是造成支架泛滥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规定,医生亲自进行的支架手术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因为以小样本量为案例的论文,科研价值很小。

发表论文又是和评职称挂钩的,比如必须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3篇以上的论文才能评上高级职称,所以医生就需要大量的支架样本。

放进不该放的支架,是终身性的、最严重的过度医疗之一现在心脏支架手术在国内非常泛滥抗生素滥用也是一种过度医疗过度医疗暗藏“猫腻”在国家对公立医院投入少、医疗过于市场化发展的条件下,医生就成为具有双重角色的人:一方面,是救死扶伤的天使;另一方面,是卖药、卖检查结果的生意人。

仅仅是泛滥的心脏支架手术并不能让人窥一斑以见全豹,它背后的“过度医疗”问题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成为医患之间经济利益变得对立的最好证明。

胡大一说,人们发现,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医疗常识目前似乎有些不好用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常规程序也不很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用“最好的”药物,接受“最高端的”检查,进行“最先进的”手术,当然,还有最昂贵的费用。

政协委员、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医师马亦龙教授在今年的两会上就再次拿出了关于治理“过度医疗”问题的提案。

他告诉记者,这些超过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行为,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过度护理。

马亦龙说,过去曾经在医疗界流通的“金标准”,也就是什么样病情的病人应该遵从怎样的治疗方法,现在几乎没有人遵守了。

病人一进医院就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查,医生都比着开药。

《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综合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中,检查治疗费从1990年的2.1元,渐升到2004年的35.1元、2008年的45.3元;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中,检查治疗费(含手术费)则从1990年的121.5元,攀升至2004年的1566.3元、2008年的1887元。

在这背后,抛开物价增长的因素,很大一部分是过度医疗带来的“效果”。

“就拿抗生素来说,现在国内的使用情况可以说是滥得不能再滥。

”王和平说,在美国一些大型医院,进行心脏病手术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因为他们认为,在无菌环境下实施手术本来就不应该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在医生看来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说明自己的水平不够。

但在国内,小小的门诊疝气手术,医生就会给病人开上几天的抗生素。

据统计,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远远高于国际水平,抗生素的滥用直接导致一些大医院中,患者体内金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0%,对头孢菌素耐药率约为30%~40%。

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孙强告诉记者,他和相关的科研人员曾在山东一个县做过调查,随机抽了几百份的门诊处方,这些处方单涉及感冒、发烧、拉肚子、腰酸背痛等常见病。

调查人员发现,级别越低的医院,药品处方过度的程度越严重。

例如,同样的病症,县级医院,一张处方上可能开出2个药品,到了村里就是一张处方4个药品。

处方针剂使用率,在村卫生所的处方中则达到63%,这其中,有很多是不合理使用的。

而国际上通用的办法是,由于注射安全和卫生条件等存在着隐患,不建议在门诊使用针剂。

孙强说,中国85%的药品是医院卖出去的,是以药养医,医院的收入主要来自药品,卖更多的药,挣更多的钱。

一般大医院中,药品带来的收益能占到40%~50%,到了县乡级医院,药品收入则占到60%~70%。

但这个数字只能说明医院级别越高,药品收入所占的比例越小,药品的使用是否合理,从这里是看不出来的。

“过度医疗除了药品,还有过度检查,特别表现在一些大型的设备,比如CT机的使用上。

以前我们做结核病的研究时知道,很多诊断根据X光胸片,再结合痰检就可以确诊,但现在很多医院,CT的使用量已经远远高过X光,因为X光检查一次只要几十元,而CT检查动辄就要两三百元。

”孙强说。

此外,耗材,如支架、缝合线等,医生通常都会推荐病人使用更为昂贵的品种,但这其中很多是没有必要的。

比如手术使用的电刀,本来根据规定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但现在医院做手术时基本是一个病人一把电刀,这不仅使病人看病的成本增加,也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