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当代外交的方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均势外交的形式
❖ (三)双赢性形式 ❖ 1、有利实施国家利益实现的均势手段 ❖ 2、在现实国际社会中得到了空前重视 ❖ 3、在一球两制状态下呈现出不同的发
展态势
三、均势外交的制约机制链条
❖ (一)国家利益 ❖ 摩根索的六种国家利益和三种国际利益 ❖ 六种国家利益:首要、次要;永久、可
变;普遍、特殊 ❖ 三种国际利益:认同、互补、冲突
❖ 多边主义:[美]约翰·鲁杰(John G.Ruggie)主编,苏长和等译.浙江人民 出版社,2003.
一、多边主义概述
❖ 多边主义概念界定
❖ “所谓多边主义,指的是多个国家组成 的集团内部,通过某些制度安排,协调 各国政策的一种实践。”——基欧汉
二、多边外交的缘起与发展
❖ 多边外交的含义 ❖ 多边外交的特点 ❖ 多边外交的作用 ❖ 多边外交与双边外交
三、中立外交的历史流变
❖ (二)近代中立外交的情势
❖ 18世纪:中立理论的实践与海洋贸易、 海洋国家冲突、商船之战有关;荷英、 荷法海洋争夺战;如何对待中立国船只 及其船上的货物<法西◆英>
三、中立外交的历史流变
❖ (二)近代中立外交的情势
❖ 19世纪:中立制度在国际条约中受到重 视
❖ 主要表现:1、以瑞士、瑞典为代表的 永久中立国的真正出现。2、1856年 《巴黎海战宣言》和1899年《海牙公约》 都是中立制度的重要法典。3、1871年 英、美订立的华盛顿条约意义重大
三、均势外交的制约机制链条
❖ (二)多元行为主体 ❖ (三)大国存在 ❖ (四)国际剧变 ❖ (五)国际法
四、均势外交的手段
❖ (一)补偿 ❖ 1、突出体现在领土补偿上 ❖ 2、补偿方式:①第三国②交战国之一 ❖ 3、例子:西、波兰、中
四、均势外交的手段
❖ (二)军备 ❖ (三)操纵 ❖ 1、操纵联合国 ❖ 2、操纵国际经济组织 ❖ 3、操纵文化领域 ❖ 4、操纵中间地带
二、“中立”的立体透视
❖ (一)战时中立与政治不结盟
❖ 政治不结盟:指某些国家在国家之间或 国家集团之间展开争夺或发生冲突时, 基于本国政治经济利益需要所采取的一 种独立自主、和平、中立的战略选择。
❖ 发起人:铁、纳、尼、苏
二、“中立”的立体透视
❖ (一)战时中立与政治不结盟 ❖ 区别: ❖ 1、中立的前提不同 ❖ 2、载体不同 ❖ 3、行为目的不同
二、“中立”的立体透视
❖ (二)中立国权利义务的国际法规定与“国 际破坏”
❖ 国际法规定:1907年海牙会议制定的海牙第 五公约、第十三公约;1909年伦敦条约
❖ 国际破坏:1904-1905日俄战争 1、2、3
二、“中立”的立体透视
❖ 1、战场在中立国——中国境内 ❖ 2、日俄海战Biblioteka —辽东半岛——海洋权 ❖ 3、日俄合约
四、均势外交的手段
❖ (四)联盟 ❖ 三种选择:自身;自身+它方;敌手-它方 ❖ 联盟的理由:一国实力的有限性与其征服
性之间的矛盾;防止被征服采取弱弱联盟; 共同利益/集体安全
中立外交
❖ 一、哲学、政策和法律意义的“中立” 定位
❖ 二、“中立”的立体透视 ❖ 三、中立外交的历史流变 ❖ 四、中立外交的类型与动因 ❖ 五、中国中立外交战略的侧度与评价
地利
四、中立外交的类型与动因
❖ (二)中立外交的动因
❖ 1、国际关系的力量对比变化所致:芬 兰
❖ 2、地缘环境的影响:瑞士、瑞典、奥 地利/美国
❖ 3、国内多元的政治、文化因素:瑞士
❖ 4、国家利益是实施中立政策的最终动 机
五、中国中立外交战略的侧度与评价
❖ 中国可否实施中立外交战略?
五、中国中立外交战略的侧度与评价
帝国外交
❖略
第一节 多边外交
❖ 一、多边主义概述 ❖ 二、多边外交的缘起与发展 ❖ 三、多边外交的运作 ❖ 四、多边外交的决策 ❖ 五、多边外交的驾驭 ❖ 六、中国与多边外交
参考书目:
❖ 多轨外交:[美]戴蒙德,[美]麦克唐纳著, 李永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多边治理与国际秩序:潘忠岐主编.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6.
❖ 多尔蒂:在理论上仍可以把势力均衡想 象为一种局面或状态,一种普遍倾向或 国家行为的法则,政治家的一种行为指 南,或某种类型的国际体系特有的维持 自身系统的方式。
摩根索:4点
❖ 针对一种事态的一种政策 ❖ 一种实际存在的事态 ❖ 大体均势的强权分配 ❖ 泛指任何强权分配
均势外交的含义
❖ 1、哲学层面:对国家间关系及其所有 事务的均衡势力关系的总体理念和评价
得在中立国领土和领水内有违反中立的 行为 ❖ 2、中立国的领土不可侵犯 ❖ 3、违反中立的行为应有相应的惩罚
❖ 4、中立原则的脆弱性
四、中立外交的类型与动因
❖ (一)中立外交的类型 ❖ 1、有限制中立 ❖ 2、战时中立 ❖ 3、非交战国 ❖ 4、积极中立政策 ❖ 5、永久中立:瑞士、瑞典、芬兰、奥
二、均势外交的形式
❖ (二)竞争性形式
❖ 1、C国制衡力十分重要
❖ 2、被影响、控制的C国国家安全出现变 化
❖ 3、C国的政治命运往往由A国与B国、 或者A国与D国、或者B国与D国的均势 来决定
二、均势外交的形式
❖ (三)双赢性形式
❖ 界定:相关国家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以条约、机制或某种结构制约对方,以 非战争或冲突方式实现均势的外交理念 和运行形式。
❖ 结论:中立权利的破坏主要来自于国家 利益的破坏
三、中立外交的历史流变
❖ (一)中世纪中立外交的图景 ❖ 背景:中世纪纷乱的战争和格局势力的
变迁 ❖ 案例:东方蒙古人西进;中世纪战乱
三、中立外交的历史流变
❖ (二)近代中立外交的情势
❖ 17世纪:格劳秀斯,“战争中的中间 者”,两项原则[1、中立国不应作任何 有利于非正义的交战国的事情,或不利 于正义的交战国的事情;2、难于区分 正义与否的时候,在允许军队国境、供 给粮食等方面对双方不偏不倚]
❖ 影响:不稳定
二、均势外交的形式
❖ 几点思考: ❖ 1、该形式一定会导致国际冲突吗? ❖ 2、该形式主体多元化,关系复杂化 ❖ 3、该形式中两个国家实力未必相等 ❖ 4、该形式的主体可能是势力集团 ❖ 5、相关国家采取的外交手段多样化
二、均势外交的形式
❖ (二)竞争性形式
❖ 粗线条描述:A国和B国围绕C国展开外 交行为,以期力图控制C国,从而达到 增强自己实力,压制对方的目的。
(一)古代均势外交的历史图景 ❖ 1648年和会意义重大 ❖ (1)地域扩大 ❖ (2)长远之计、多边关系
一、均势外交的历史流变
(二)维也纳体系与均势外交 ❖ 三原则:正统主义、遏制、补偿 ❖ 意义: ❖ 第一,以会议的形式建立了新的权力平
衡体系; ❖ 第二,以会议的形式促成了权力制约机
制的诞生; ❖ 第三,以条约的形式恢复了失去了平衡
的欧洲外交均势格局
一、均势外交的历史流变
(三)凡尔赛条约与均势外交 ❖ 1、维也纳体系被打破的原因是帝国主
义的出现和一战的爆发;被打破的主要 标志是协约国的胜利和同盟国的失败 ❖ 2、均势外交主角的变化:美国崛起 ❖ 3、外交均势形成了吗? ❖ (1)流变性极强;(2)条约有倾斜 (3)均势的结果
均势外交
❖ 一、均势外交的历史流变 ❖ 二、均势外交的形式 ❖ 三、均势外交的制约机制链条 ❖ 四、均势外交的手段
❖ 可参看以下资料: ❖ 《大外交》基辛格 ❖ 《西方外交思想史》陈乐民
均势的含义
❖ 哈斯:8种含义 ❖ 多尔蒂: ❖ 摩根索:4点
哈斯:8种含义
❖ 力量的分布 ❖ 一种平衡或平衡过程 ❖ 霸权或霸权的谋求 ❖ 协调权力中的稳定与和平 ❖ 不稳定和战争 ❖ 一般的权力政治 ❖ 历史的一种普遍规律 ❖ 一种系统和对政策制定者的指南
一、均势外交的历史流变
(四)雅尔塔体制与均势外交 ❖ 第五,两大阵营的形成构成了该时期均
势外交最宏大的政治景观 ❖ 第六,国际法的日益完善是现代国际社
会外交均势的重要规则性的动因 ❖ 第七,核均势外交成为现代社会中均势
外交的重要而敏感的领域
二、均势外交的形式
❖ (一)直接对抗形式
❖ 粗线条表述:A国可能对B国实行帝国主 义政策,B国可以采取维持现状或以它 自己的帝国主义政策来反击A国的政策
一、哲学、政策和法律意义的“中立”定 位
❖ (三)“中立”的法律释义
❖ 1、具有法律效力
❖ 2、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和权利
❖ 3、中立的法律地位是以战时情景为生 存背景的
❖ 4、中立更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政治 规范和行为准则。
一、哲学、政策和法律意义的“中立”定 位
❖ (三)“中立”的法律释义 ❖ 主要文件: ❖ 1856 《巴黎海战宣言》 ❖ 1899 《海牙公约》 ❖ 1907 年海牙会议 ❖ 1949 日内瓦第一公约、第二公约 ❖ 1977 日内瓦附加议定书
三、中立外交的历史流变
❖ (二)近代中立外交的情势
❖ 战时中立制度原则:1、中立国对任何 一方不能有偏袒;2、中立国有权利和 义务防止其领土成为交战国任何一方的 支援基地;3、中立国必须默认交战国 对其国民的活动施加某些限制,特别是 对海上自由贸易的限制。
三、中立外交的历史流变
❖ (三)现代中立外交的征象 ❖ 1、交战国必须尊重中立国的主权,不
一、均势外交的历史流变
(四)雅尔塔体制与均势外交
❖ 雅尔塔体制的诞生是现代外交均势的主要标 志。其表现为:
❖ 第一,地域仅限于西欧大陆
❖ 第二,诞生于二战后
❖ 第三,雅尔塔体制本身是现代外交均势的经 典标志,其核心是由大国通过协商建立和维 持一种新的国际秩序和力量制衡关系。
❖ 第四,国际组织的诞生,是外交均势的重要 影响因素
❖ (一)中国宏观中立外交战略的非可行 性
❖ 1、特殊的历史性国情 ❖ 2、近代屈辱的外交史 ❖ 3、新的社会发展模式 ❖ 4、国内的政治文化特质
五、中国中立外交战略的侧度与评价
❖ 中国可否实施微观中立外交政策?
五、中国中立外交战略的侧度与评价
❖ (二)中国微观中立外交政策的可行性 ❖ 1、国力不够强大 ❖ 2、国际环境的复杂性 ❖ 3、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 4、中国的发展规划——现代化 ❖ 5、策略与战略并不矛盾 ❖ 6、非至关重要利益,可以采取中立态度 ❖ 7、采取对抗政策曾有过教训
(二)多边外交的特点
战略是可变的
一、哲学、政策和法律意义的“中立”定 位
❖ (二)“中立”的政策涵义
❖ 界定:中立是指谋求本国利益而采取的 遵循与冲突双方保持对等距离的不介入 方针。
❖ 案例:美国 [1935年中立法;1937年永 久中立法];[1、宗旨是国家利益;2、 中立政策可以改变;3、中立是有限度 的或有针对性、有条件性的政策]
❖ 2、价值层面:是一种利益范畴的概念
❖ 3、制度层面:相关国家制定的有关国 家力量对比关系的涉外规范和基本法则
❖ 4、实践层面:主权国家在国际力量相 互制衡关系中的以均势互动实现本国国 家利益的一系列外交活动或活动过程
❖ 为了利益,互相利用,分而治之,在所 谓“力量均衡”中攫取霸权。
一、均势外交的历史流变
第四章 当代外交的方式
参考资料
❖ 1、见各个节次中指定的书目 ❖ 2、参考相关学术论文
本章主要内容
❖ 传统外交方式 ❖ 第一节 多边外交 ❖ 第二节 首脑外交 ❖ 第三节 经济外交 ❖ 第四节 公众外交 ❖ 第五节 预防性外交 ❖ 第六节 军事外交
传统外交方式
❖ 均势外交 ❖ 中立外交 ❖ 帝国外交
(一)多边外交的含义
❖ 1、通过国际组织及其常设机构,由国 家派出常驻代表、乃至国家元首与政府 首脑,按共同遵循的规章和民主表决的 程序,通过定期的国际会议或多边谈判 处理共同关心的问题。
❖ 2、通过多边的渠道,利用多边的场合 或集体的第三方的力量,在不同的层次 上处理某一特定的紧张局势,促进和完 成双边的对话。
一、哲学、政策和法律意义的“中立”定 位
❖ (一)“中立”的哲学意义
❖ 界定:中立是一国在国际关系,特别是 冲突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为谋求国家利益 而实施的一种摆脱对理性冲突的外交战 略和理念艺术
一、哲学、政策和法律意义的“中立”定 位
❖ (一)“中立”的哲学意义 ❖ 五点说明: ❖ 1、利益前提:源于国家利益 ❖ 2、观念前提:是一国外交的基本理念 ❖ 3、环境前提:通常是国际关系紧张 ❖ 4、国家关系:不偏不倚、“中庸” ❖ 5、可变性:作为一种外交理念、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