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激光雷达测深技术及应用

合集下载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测绘中的实践经验分享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测绘中的实践经验分享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测绘中的实践经验分享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测绘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分享一些在实践中积累的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使用经验,探讨其在测绘中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1. 激光雷达技术简介激光雷达是一种可以通过发送激光束并测量其反射回来的时间来获取目标位置信息的技术。

机载激光雷达是指将激光雷达设备安装在飞机或无人机上,利用飞行器的高度和速度,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大面积地物的三维信息。

2.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优势相比传统的测绘方法,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机载激光雷达技术能够实现高速、大范围的数据采集。

传统测绘方法需要进行人工测量,工作效率低且受制于人力和环境条件。

而机载激光雷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数据的采集,提高了测绘效率。

其次,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具备高精度的数据测量能力。

激光雷达通过测量激光束反射回来的时间,可以得到目标物体离观测点的距离信息。

激光雷达设备的高精度传感器和计算算法可以实现厘米级的测量精度,大大提高了地物测绘的准确性。

再次,机载激光雷达技术适用于复杂地形和遥远地区的测绘。

无法通过传统测量方法获取数据的地区,如高山、森林、沙漠等,机载激光雷达可以通过飞行器的高度和速度轻松获取数据,解决了传统测绘方法的局限性。

3. 机载激光雷达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机载激光雷达在城市测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以下是一些应用案例:首先,机载激光雷达可以用于制图和建筑物三维重建。

激光雷达可以高速获取建筑物外观和内部结构的细节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高精度的建筑物数字模型。

这对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机载激光雷达可用于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

通过激光雷达获取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几何和拓扑信息,能够实现对交通流量和路网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再次,机载激光雷达可用于城市环境监测。

通过激光雷达获取城市环境中的地物高度、地表覆盖类型和变化等信息,可以监测城市的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变化等,为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激光雷达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和探测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测绘制图、环境监测和军事领域等多个行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激光雷达测量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许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激光雷达的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激光雷达的原理激光雷达是一种源自于激光技术的测距设备,它利用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激光在被测体表面的反射特性来实现距离的测量。

激光雷达的原理是利用激光器产生激光束,经过聚焦透镜成为一束平行光,照射到测量目标上,经过反射回到接收器上,通过接收器测出反射时间,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出距离。

在激光雷达测量中,通常会采用时间差测量或相位差测量的方法来实现距离的测量。

时间差测量是根据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所花费的时间来计算距离,而相位差测量则是根据激光波的相位变化来计算距离。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二、激光雷达的技术特点1.高精度:激光雷达具有非常高的测量精度,可以实现毫米级的距离测量精度,可以满足许多精密测量的需求。

2.远距离:激光雷达可以实现远距离测量,一般可以覆盖数十米至数百米的距离范围,适用于远距离测量的场景。

3.快速测量:激光雷达测量速度快,可以在几毫秒内完成一次测量,适用于需要大量快速测量的场景。

4.非接触性:激光雷达测量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不会对被测体造成损伤,适用于对被测体要求非接触的场景。

5.适应环境广泛:激光雷达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测量,包括室内、室外以及光照强度不一的环境,适应性广泛。

6.数据丰富:激光雷达可以获取目标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测量结果非常丰富,可以满足复杂场景下的测量需求。

激光雷达具有以上特点,使得它成为了许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测量工具。

三、激光雷达的应用研究1.地质勘探:激光雷达可以通过对地形的三维测量,实现对矿区的地质测绘和资源勘探。

机载激光雷达在测绘的应用及优势

机载激光雷达在测绘的应用及优势

机载激光雷达在测绘的应用及优势摘要:机载激光雷达是集GPS、IMU、激光扫描仪的一种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

主要应用在地形测绘、城市测绘、林业调查、地灾监测电力选线/巡线、房地一体、河湖划界方面。

本文主要分析机载激光雷达如何在测绘方面应该以及它在测绘应用上的优势。

关键词:机载激光雷达;测绘;应用机载激光雷达是将全球定位、惯性导航、激光、光学技术于一体运用在观测系统中。

在测绘方面,可以快速高效的获取三维坐标信息,可以为测量成果提供精确的基础数据。

而且其投入成本低,工作效率高,还可以节省人力资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测绘方面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普遍,如何在应用时更好发挥优势,是值得分析探讨的。

一、机载激光雷达基本内容(一)机载激光雷达概念机载激光雷达(机载Light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简称机载LiDAR)集成了POS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和IMU惯性导航仪)、机载激光扫描仪、航空数码相机等设备的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

机载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如图1)是依靠主动传感系统(激光扫描仪)通过激光脉冲从发射经目标物反射到接收单元的时间延迟,来精准测定从发射点到地面的反射点的距离,从而获取探测目标高分辨率的距离、坡度、粗糙度和反射率等信息,而被动光电成像技术可获取探测目标的数字成像信息,经过地面的信息处理而生成逐个地面采样点的三维坐标,最后经过综合处理而得到沿一定条带的地面区域三维定位与成像结果。

随着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而且相对于其它遥感技术,激光雷达技术也是遥感技术领域的一场新革命。

目前激光雷达数据主要应用于基础测绘、城市三维建模和林业应用、铁路、电力等领域。

机载激光雷达在过去十年里,在各界应用领域中都认同其是可以精确、快速获取地面三维数据的工具[1]。

水利工程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

水利工程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分析引言为提高水利工程测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当前应加强对各类先进测绘技术与产品的应用。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出现,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三维空间地理信息的采集,进而极大地提高了水利工程测绘工作的效率。

此外,在电力工程、交通运输行业以及国土资源调查等工作中,亦有该技术的应用。

1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特点与应用领域分析1.1技术特点在应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开展水利工程的测绘测量工作期间,由于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实时的为测绘人员提供飞行装置的具体空间位置,所使用的激光扫描测距系统可以实时、准确的测量被测物体与飞行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

另外,惯性导航系统可以实时显示飞行装置的姿态与轨迹等信息参数。

因而,通过上述三种系统的综合应用,可以实时、精确掌握地面物体的三维信息,进而为测绘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与参数。

其中,图1为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原理图。

相比于其他测绘技术与系统而言,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如下:①该技术的应用能够获取到更加清晰的影像资料与信息;由于该技术应用期间搭载了更加专业、先进的数码相机设备,因而在信息获取方面的能力更加强大;②该技术的应用能够获取到高密度三维点云。

在应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开展测绘工作期间,由于用到了激光回波探测原理,因而与传统的航空测绘技术相比,该技术获取到高密度三维点云的能力显著提升;③自动化水平更高。

从最初的飞行装置设计,到后期的信息数据获取,再到信息数据的处理,全过程信息的处理都应用到自动化技术,因而效率与精确化程度非常高。

同时,由于GPS 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显示出飞行装置的轨迹,从而避免漏拍等问题的发生;④该技术使用过程中的信息获取敏感性更高。

LIDAR系统能够穿透地表植被,从而获取到地面点数据,其敏感性更高;⑤生产周期短。

因为LIDAR系统能够直接获取到外方位元素,因而测绘过程中基本可以忽略地面控制点的影响。

同时,采用DEM与DOM的生产,因而成图效率能够提高40%左右。

机载激光雷达海洋测深技术.ppt

机载激光雷达海洋测深技术.ppt

基于声波的回声测深技术
? 机载激光测深
在含有盐、气泡和浮游生物的海水中,光波和电磁波的衰减都非常大,声波在海 水中衰减小、传播距离长,因此基于声波的回声测深技术是应用最广最为成熟的 水深测量技术。
多波束测深系统是 一 个全覆盖式声纳测深系统,其波束在海底的覆盖宽度是水 深的 3 ~7 倍,个别系统最大可达 10 倍。在深水测区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水 深小于 50m 的浅水区或存在暗礁时,声呐测量技术往往使用受限,测量效率也 急剧下降,且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 最佳透光窗口:波长为 0. 47 ~ 0. 58μm 之间的蓝绿光表现出了衰减系数 最小的特性。
? 特点:精度高、分辨率高、灵活机动、测点密度高、现了水陆一体 化无缝测量。
? 与多波束测深系统不同的是,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由于在海底的覆盖宽度仅仅 与飞机的航高有关,而与要测量的水深无关,因此特别适合于沿岸浅水区的 全覆盖水深测量。
2020/4/16
2020/4/16
主动式遥测技术,利用的是光在海水中的 传播特性。
按照波段数量可分为双色激光机载 LiDAR 测深系统和单色激光机载 LiDAR 测深系 统。
2020/4/16
2020/4/16
2020/4/16
?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出现了单 色激光机载 LiDAR 测深系统。单色激 光机载 LiDAR 测深系统仅采用波长为 532nm 的蓝绿激光作为激光器发射光 源,其一部分激光束到达海面后沿原路 径反射,另一部分激光束则穿透海面到 达海底,经海底反射沿原路径返回,并 被激光接收器接收。根据二者到达接收 器的时间差,即可计算出海水的深度。 采用单色激光作为发射源,既简化系统 结构,又不需双色激光同步而提高测深 精度,是机载 LiDAR 测深系统的发展 趋势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一、引言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焦点。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控制环境质量,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应用到环境监测中,其中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

本文将重点探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二、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是一种无人飞行器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设备构造使其在环境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利用激光束的特殊性质对目标进行三维测量。

当激光束与目标物相互作用时,经过图像处理、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环节,就可以得到目标物的形态、大小和位置等信息。

这是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的关键。

三、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气体监测中的应用气体污染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能够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高分辨率的监测,以便对空气污染源的类型、分布和强度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评估。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可以通过扫描成像的方式来实现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监测,采用不同波段的激光束可以测量不同种类的气体,然后通过算法处理得到具体的气体分布情况。

同时,机载激光雷达技术还能够实现对空气流速、气体密度、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的精确测量,从而更好的预测和控制环境中的气体污染。

四、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水质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严重问题,水体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威胁日益加剧。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可以通过采用水下声学和光学成像,进行水体中物质的高精度监测和动态监测,以便有效识别和定位水质污染源。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实现水下物质的实时扫描和成像,通过数据处理后可以获得水体中偏高的浓度物质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实际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可以实现水下浓度物质的高度分辨率监测,这对水质治理和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五、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土地监测中的应用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激光雷达作为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测绘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以其快速、大范围、高精度的特点,在地理信息、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对机载激光雷达的原理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激光雷达的原理激光雷达是一种利用激光辐射和探测技术测量距离、速度和方向的设备。

它利用激光器产生的脉冲激光束照射到测量目标上,通过接收激光反射回来的光信号来计算目标的距离、高程和形状等信息。

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飞行时间测量目标物体与激光器之间的距离。

激光器发射出的短脉冲激光束照射到目标物体上,激光束反射回来后,通过接收系统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信号,并利用光电探测器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通过测量激光束发射和返回的时间差,可以得到目标物体与激光雷达之间的距离。

同时,通过扫描控制系统的控制,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高程、形状等信息。

二、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应用1. 地表地貌测绘: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在地表地貌测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激光雷达可以获取地面的高程信息,从而精确地测量山峰、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

与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具有测量范围大、精度高的优势,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貌数据,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地质勘探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 城市规划与灾害监测: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和灾害监测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激光雷达可以高效地获取城市地区的三维数据,包括建筑物、道路、植被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评估等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激光雷达还可以用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评估,帮助预测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3. 环境监测与资源调查: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在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激光雷达可以获取林地、湖泊、河流等自然环境的三维数据,包括植被高度、覆盖率等指标。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生态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帮助科学决策和可持续发展。

探讨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在测绘领域的应用

探讨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在测绘领域的应用

探讨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广泛应用于测绘领域的机载激光雷达系统不仅操作较为复杂且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该系统的运行需要多种系统同时运行辅助进行,如激光扫描系统、航拍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

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现状、技术及应用等作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或研究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标签: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应用现状;技术一、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应用现状据有关文献记载,机载激光雷达系统最早出现于二十多年前,在美国的航天领域中被用于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应用范围也逐渐由简单的测量扩大到更多的领域中。

近年来,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在世界各国各领域范围内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大。

与美国、德国等具代表性的国家相比,我国引入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时间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十分迅速,现阶段,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地质勘测、城市建设等方面。

除此之外,我国相关研究人员正致力于研究如何将与之相关的激光扫描系统等应用于交通领域。

二、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概述(一)主要特点及性能测量技术是机载激光雷达系统最先开发的技术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最高效的技术性能之一。

其不仅能够高度覆盖测量范围,高效率进行测量,而且其测量数据十分精确。

准确来说,机载激光雷達技术的测量误差能够严格控制在十五厘米以内。

此外,其测量过程中所得出的点云数据还能够准确反映所勘测地区的地形、地貌等,为测量人员的实际测量降低难度,进一步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确性。

除此之外,机载激光雷达在应用于测量时使用的测量方法是主动测量,对所要测量的区域进行实地勘测。

使用机载激光雷达进行测量的最大优点是其工作的开展不受周围环境及天气状况的影响,无论是白天或是黑夜,或是浓雾、阴雨等天气,均能够正常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机载激光雷达的测量技术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应用于植被茂盛的地区时,也能够直接穿过植被测量被植被所覆盖的区域,且不会出现其测量结果因植被的影响而不准确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载激光雷达测深技术及应用海底地形是海洋基础测绘要获取的重要地理空间信息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们通过对声、光、电、磁长期的研究后发现,声波在海水中具有光、电、磁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迄今为止,人们所熟知的水中的各种能量辐射形式中,以声波的传播性能为最好。

正是由于声波在海水中衰减小、传播距离长,因而最适合于水深测量。

因此,基于声波的回声测深技术是应用最广最为成熟的水深测量技术,其中最为典型的测深设备是单波束测深仪和多波束测深系统。

尤其是多波束测深系统以其高效率全覆盖的优势在水深测量中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一般而言,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波束在海底的覆盖宽度是水深的 3 ~7 倍,个别系统最大可达10 倍。

然而,即使是多波束测深系统具有如此之宽的覆盖测幅,在浅水区的全覆盖测量效率也是非常低的。

自从人们发现光波在海水中的最佳透光窗口后,机载激光测深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中国等都先后对机载激光测深技术进行了研究。

其中最为成熟的机载激光测深系统是加拿大的 SHOALS 系列产品(现已升级为CZMIL) 和瑞典的 HAWKEYE 系列产品。

机载激光测深技术是集激光、全球定位与导航、自动控制、航空、计算机等前沿技术,以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为平台,从空中向海面发射激光束来测量水深的海洋高新技术,属于主动测深系统,在浅于 50m 的沿岸水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特别是能够高效快速测量浅海、岛礁、暗礁及船只无法安全到达的水域。

其主要优点如下:( 1) 覆盖宽度不受水深的影响,而仅仅与飞机航高和激光测深系统的宽高比有关,这一显著特点是多波束测深系统所不具备的;( 2) 飞机速度远远快于船速,因此,机载激光测深系统具有很好的机动性和非常高的测深效率;( 3) 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目前已具有水部和陆部同时测量的功能,即在岸线附近,测量水深的同时,还可以测量岸线附近的地形。

一、激光测深原理机载激光测深技术是一种主动式测量技术,利用了光在海洋中传播特性。

海水组成成分复杂,包括可溶有机物、无机盐、悬浮泥沙和浮游生物,这些物质对光有一定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1963 年,Duntley S Q 和 Gilbert G D 等人在研究光波在海水中传播规律时,发现0.47-0.58 m 波段内的蓝绿光在海水中传播时衰减程度比其它波段小很多,证实了海洋中存在一个类似于大气的透光窗口。

机载激光正是利用了蓝绿光在海水中传播衰减小的特性。

机载激光水下目标探测的基本原理和回声测深原理相似。

机载激光雷达采用激光器同时发射红外激光(波长 1046 μm)和蓝绿激光(波长 532 μm)。

红外激光到达海面后反射,被激光接收器接收;而蓝绿激光由于传播衰减小到达海底后散射,被激光接收器接收。

根据红外激光和蓝绿激光到达激光接收器的时间差,并结合蓝绿激光入射角 、海水折射率n w 等因素综合计算,得到被测点的水深值 D ,再与定位数据、飞行姿态数据、潮汐数据等融合,最终确定被测点的水深。

D = ΔtC 0 cos[arcsin(sin(θθ/w ))]/(2n w )∆t 是蓝绿光和红外光到达激光接收器的时间差;C 0 是激光在真空中船舶速度;n w为海水对蓝绿光的折射率; θ 为蓝绿光在海面的入射角。

二、 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的组成机载激光测深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机上系统和地面系统。

机上系统主要完成飞机位置的确定和海水深度的探测,由卫星定位接收机、惯性导航系统、姿态传感器、激光发射器、扫描装置、光学接收机、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以及实时显示分系统等组成。

为了实时监测海面情况,通常还配备 CCD 数字摄像机。

地面系统主要完成数据后处理与成图,由数据处理工作站、打印机、绘图仪等组成。

其功能包括深度信息处理、飞行姿态校正、折射改正、波浪改正、水位改正、粗差剔除、条带拼接等,最终获得高精度海底地形数字成果。

三、 国内外机载激光测深技术的发展(一)国外机载激光测深技术的发展世界上较成熟的机载测深系统主要有加拿大的 SHOALS 系统、瑞典的 HawkEye 系统、澳大利亚的 LADS 系统、美国 NASA 的 EAARL 以及 SHOALS 系统的升级产品 CZMIL 系统。

这些机载激光测深系统虽然在原理上基本相同,但在技术指标和系统功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1. 加拿大 SHOALS 系加拿大 OPTECH 公司相继推出了 S HOALS 200(1994 年)、SHOALS 400(1998 年)、SHOALS 1000T (2003 年)、SHOALS 3000T (2005 年)、SHOALS 3000(2010 年)。

其中,SHOALS 3000T在日本、美国、台湾都得到广泛应用。

SHOALS 1000T 和 SHOALS 3000T 的技术指标如2.瑞典HawkEye 系统在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方面,瑞典的 Saab 公司先后开发了 Flash 系统和Hawk Eye 系统。

目前,HawkEye II 系统是瑞典最为成熟和最具代表性的机载激光测深系统。

Leica 公司在 Leica Chiroptera II 基础上升级研发了 Leica HawkEye III。

Leica HawkEye III 主要参数指标如下:3. 澳大利亚 LADS 系统系列澳大利亚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了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研制。

后来以 RAN LADS 命名的机载激光测深系统是根据 1975-1985 年的研究而设计的,系统研制成功后进行了多次海上试验。

1989-1993 年澳大利亚国防部委托 BHP Engineering 和 Vision System 公司对 LADS 进行重新研制。

自 1993 年以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海道测量局就一直利用此系统开展水深测量,6 年来测量面积约 60000 平方公里。

1995 年,Vision System 公司又投资 2400 万澳元研制新的机载激光测深系统,名为 LADS MKII 。

LADS MKII 在浅水水域的测量效率是传统声学方法的 20 倍,但总经费只需传统方法的 20%,水深测量精度能够达到《国际海道测量标准》中的一级要求。

2009 年,荷兰 Fugro 公司收购澳大利亚 Tenix Pty 公司机载激光雷达业务。

2011 年,LADS MK III 完成试飞。

相比 LADS MK II,LADS MK III 体积更小,不需要专门的大飞机。

荷兰 Fugro 在 LADS MK III 的基础上,2015 年发布了LADS HD 系统。

LADS HD 系统主要参数如下表。

4.CZMIL 系统CZMIL 机载激光测深系统是 SHOALS 3000T 的升级版本,是美国军方 2011 年向 Optech 公司定制的,2012 年交付美国军方使用。

CZMIL 系统是一套集激光测量传感器和影像传感器为一体的新一代水深和沿岸地形测量系统,具有光学孔径大、空间分辨率高、适合较差水质的显著特点。

其主要性能指标见下表。

(二)国内机载激光测深技术的发展我国机载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及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等单位进行了相关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制,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制的机载双频雷达,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持续支持下,经过三代的性能升级和改造,在激光波长、激光脉冲重复频率、探测精度、测点密度等方面有较大提升,完成了从原理样机到产品样机的转化,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下面重点介绍第 3 代机载激光雷达样机情况。

从 2013 年开始,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下,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联合国内 6 家单位开展机载双频激光雷达产品开发工作,目标是实现海陆一体化测绘的机载双频激光雷达产品开发,最终实现产业化。

2015 年,新的机载双频激光雷达工程样机(Mapper5000-S)研制成功。

新样机在原有 532nm 和1064nm 波长的基础上,增加了针对陆地高分辨率探测的 1550nm 波长。

新系统在南海完成了 3 个架次的机载飞行试验,获得了海陆一体化的三维地形数据。

2017 年,对系统进行了优化,测深频率提升到 5000Hz,增加了偏振探测通道,完成了产品定型-Mapper 5000。

Mapper 5000 系统在南海完成了11 个架次的飞行试验,获得了南海岛礁的三维地形数据,最大实测深度 51m,最浅测深达到 0.25m,测深精度 0.23m,水平位置精度 0.26m,海洋测点密度1.1m×1.1m,陆地测点密度0.25m×0.25m。

Mapper 5000 系统指标如下表。

四、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的应用机载激光测深系统虽然受海水透明度、天气和大气物理异常和小目标探测能力较弱的限制,但由于其快速、机动、高效及全覆盖的优势,成为声呐测深系统最有效的补充。

尤其在水质清澈的浅水区,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的测深效率远远高于多波束测深系统效率。

目前,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沿岸浅水区水深测量。

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海底覆盖宽度与水深有关,在浅水区域使用多波束测量效率低下,且水深浅、礁石多,测量安全得不到保证。

而机载激光雷达测深系统海底覆盖宽度与水深无关,仅与航高有关,且可到达珊瑚礁、礁石浅滩等测量船舶无法到达的水域,是浅水区水深测量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海事测绘浅水区域测量仍然采用声呐测深系统,效率较低,海图沿岸浅水区域数据更新周期较长。

机载激光雷达测深系统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2.碍航物物探测。

碍航物探测扫测面积大,对于疑存、概位扫测范围要求3.5 公里×5 公里,是海事测绘面临的重要疑难问题之一。

机载激光测深系统在正常飞行条件下测点密度可达2m×2m,对碍航物探测非常有效,可以与侧扫声呐探测相媲美。

3.近岸工程建设。

机载激光测深系统高分辨率、全覆盖的特点可满足近岸工程建设的对海底地形的需求。

4.海岸带管理。

机载激光测深系统可同时进行水深和岸线地形测量,可以为海底沉积物变化、海岸侵蚀、滩涂变化等提供实时性强、准确度高度海底地形数据和海岸地形数据。

机载激光测深是实施沿岸浅水区测量的有效手段。

国际上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家研发了成熟的产品,并得到了成功应用,提高了海道测量效率。

我国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研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已有较成熟的产品问世。

机载激光测深系统测量具有快速、高精度、全覆盖的特点,在浅水区域测量、碍航物探测、海岸带管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