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病理性变化
末梢血涂片白细胞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末梢血涂片白细胞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1.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2. 外周血中性杆状粒细胞增高,并可见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甚至早幼粒细胞时称为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仅见杆状粒细胞>6%时,称为轻度核左移;杆状粒细胞>10%,伴少量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时称为中度核左移;杆状粒细胞>25%,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如早幼粒细胞甚至原粒细胞时称为重度核左移。
重度核左移又称为类白血病反应,此时中性粒细胞常伴有明显的中毒性病理改变。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可见原始、幼稚粒细胞,并出现病态造血,如中性粒细胞核分叶不良等。
图-1图-2图-1视野可见中性分叶粒细胞、中性杆状粒细胞、中性晚幼和中幼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可见中毒颗粒。
图-2可见中性分叶粒细胞、中性杆状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可见中毒颗粒。
2.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正常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核以分三叶者为主,如血片中五叶核中性粒细胞>3%,则称为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和中性粒细胞胞体增大,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等。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叶酸、VitB12等造血物质,DNA合成减少,影响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在应用某些抗核酸代谢药物及炎症恢复期等也可见核右移现象。
图-3图-3视野中可见一巨大中性粒细胞,胞核分为10余叶。
3. 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粗大且分布不均的黑蓝色颗粒,称为中毒颗粒。
中毒颗粒是细胞在生成特殊颗粒过程中受到某种阻力或发生颗粒变性所致。
常见于严重的化脓菌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患者中。
图-4图-4视野中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可见粗大、分布不均的黑蓝色颗粒。
4. 中性粒细胞空泡形成空泡形成(vacuolation)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大小不均,一个或多个空泡。
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分析
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这使得人们的寿命延长,也让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问题。
而在研究健康问题时,很多人会关注到他们的血液指标,特别是白细胞计数水平。
因为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力军,人们认为掌握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规律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
本文将对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进行详细分析。
一、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基础知识白细胞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能缓解或预防不良细胞活动。
白细胞的计数指的就是我们身体里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在4000-11000个/毫升之间。
然而,这个值在人体生理状态发生变化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二、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影响因素1. 生理性因素青年时期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受到生理性因素的影响。
青年人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因此,他们的白细胞计数水平与成年人相比有一定差异。
2. 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也是影响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变化的因素。
现在的青年人喜欢熬夜、吸烟、过度饮酒等,这些生活方式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水平发生变化。
3. 病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也会对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产生影响。
一些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免疫性疾病等,都会导致白细胞计数水平异常。
三、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规律1. 性别差异研究显示,在青年群体中,男性的白细胞计数水平较女性高。
这是由于男性激素水平较高,导致免疫系统较为活跃,因此白细胞计数水平也较高。
2. 年龄差异青年时期的年龄越小,其白细胞计数水平越高。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白细胞计数水平会逐渐降低。
然而,这种规律并不是绝对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3. 季节性变化研究还发现,白细胞计数水平会受到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例如,夏季时白细胞计数水平较低,而冬季时会有所升高。
这可能是因为季节因素影响到了免疫系统的活跃程度。
引起白细胞高的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引起白细胞高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身体内的白细胞会在一定值的范围内,不会有很大的波动的,如果出现异常,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其原因是什么。
而白细胞高也
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身体内的白细胞会在一定值的范围内,不会有很大的波动的,如果出现异常,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其原因是什么。
而白细胞高也是异常的一种变现,可是原因是什么呢?究竟引起白细胞高的原因是什么?想要知道答案的朋友们,请仔细的阅读下文吧!
1.生理性白细胞增多:
(1)胎儿及初生儿白细胞常在10.0--20.Oxl0(上标)9/L.
(2)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时,白细胞总数常可达10.5x10(上标)9/L或更高,后期可达20.0x10上标9/L,分娩是因阵痛和产伤?可进一步增高,但如无并发症,产后2周左右渐趋正常.
(3)剧烈的运动和劳动可使白细胞高达12.0x10(上标)9/L,甚至20.0x10(上标)9/L以上.
(4)暴热和严寒,白细胞总数常有一过性增高,复温后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
(1)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脓胸,肾盂炎,输卵管炎,胆囊炎及败血症等.
(2)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等.
(3)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出血严重创伤,血管栓塞等.。
白细胞计数解读
白细胞计数解读作为血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防卫作用,也就是参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拿一句比喻来说,白细胞是抵御一切外来「敌人」的中坚力量,长期与一切的「非己分子」进行着殊死搏斗。
马克思的观点在医学领域同样适用,一切事物都要辩证看待,当机体炎症反应过重或者发生超敏反应时,白细胞就会造成自身组织损伤了。
还有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久治不愈,都是因为我们的白细胞不能正确地识别「非己成分」,错把自身组织当成了攻击的对象,产生了针对自身的抗体。
白细胞升高还是降低这些因素说了算在病理学上面,白细胞被称为「炎症细胞」,白细胞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炎症细胞不完全是白细胞,还包括参加炎症反应的组织固有细胞比如「内皮细胞」)。
白细胞计数可随着每天的不同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当然,这个过程通常是在参考范围内进行的。
白细胞作为与「非己分子」势不两立的中坚力量,当机体发生感染性病变的时候,其必然要站出来迎阵杀敌,在这个过程中,白细胞的计数也常常会发生一些改变。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根据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直接得出机体是存在感染或者不存在感染的结论呢?白细胞计数的变化与感染之间又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哪些因素可能引起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一般将这些因素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两大类。
1. 生理性因素:(1)年龄:新生儿计数较高,可达(15~30)×10^9/L,通常在 3~4d 降至10×10^9/L。
(2)日间变化:一般安静松弛时白细胞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之内可相差 1 倍。
(3)运动、疼痛和情绪影响:剧烈运动、剧痛、极度恐惧等均可使白细胞短时升高。
(4)妊娠与分娩:妊娠期特别是最后 1 个月白细胞升高,分娩时可达34×10^9/L,产后 2~5d 恢复正常;女性绝经期、月经期则可降低。
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比积、平均血小板体积等15项血常规指标参考范围、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
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比积、平均血小板体积等15项血常规指标参考范围、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白细胞计数❶参考范围❷临床意义生理性升高:1.人体在傍晚、餐后、高温严寒、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情况下白细胞会生理性升高,休息后白细胞计数回落;2.月经期、妊娠、分娩、哺乳期也会升高;3.新生儿及婴儿时期白细胞明显高于成年人。
4.长期吸烟。
病理性升高:1.细菌感染: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及扁桃体炎等。
2.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汉坦病毒、肠道病毒 71 型、狂犬病毒等。
3.组织损伤:急性出血、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严重外伤及急性心肌梗塞等。
4.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5.骨髓纤维化。
6.恶性肿瘤:肝癌、胃癌等。
7.代谢性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8.金属、药物、生物毒素:铅、汞、安眠药、昆虫和蛇毒素。
病理性减少:1.细菌感染: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等。
2.原虫感染:黑热病、疟疾等。
3.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流感等。
4.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等。
6.脾功能亢进:门脉肝硬化等。
7.肿瘤放射、化疗。
8.药物:抗生素、生物制剂等❸影响因素1.血液应与抗凝剂充分混匀,避免产生凝块,检测前应充分混匀标本。
2.采血局部皮肤冻疮、发绀、水肿、感染等情况时,检验结果没有代表性。
2.EDTA 抗凝剂可导致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聚集,进而导致白细胞计数假性降低,这种情况还可发生在枸橼酸钠和肝素抗凝的血液标本中。
(罕见)3.淋巴细胞聚集:烧伤、尿路感染、严重单核细胞白血病、B 细胞淋巴瘤等可导致白细胞计数出现假性降低情况。
4.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见于:巨血小板、抗溶性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冷球蛋白类、纤维蛋白原和真空管内血液标本量过多。
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❶参考范围❷临床意义生理性升高:1.一天不同时间中性粒细胞数量不同,一般下午较上午高。
临检基础第8讲(白细胞异常形态及血小板计数、形态)-20120921
中毒颗粒与正常颗粒
中毒颗粒与嗜碱粒细胞颗粒
中毒指数
含中毒颗粒的细胞在中性粒细胞中所占的比值 中毒指数愈大,中毒情况愈严重 1.0 极严重 0.75 重度 0.5 中度 <0.25 轻度
中性粒细胞异常改变
1、毒性变化 2、棒状小体 3、核象变化 4、核形异常 5、中性粒细胞颗粒减少或消失 6、与遗传因素相关的中性粒细胞畸形
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出现在: 严重化脓性感染 败血症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大面积烧伤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①细胞大小不均 (anisocytosis) ②中毒颗粒 (toxic granule) ③空泡形成 (vacuolation) ④杜勒小体 (döhle body) ⑤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卫星核的淋巴细胞
外周血液中浆细胞
常人外周血一般不出现 病理情况下可见:
多发性骨髓瘤(MM)外周血中可见少量病理性浆细胞 浆细胞白血病(PCL)患者外周血可出现较多(>20%)异 常浆细胞。
浆细胞
第三节 血小板检查
本节讲述:
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BPC) 血小板形态
(1)巨多核中性粒细胞
胞体增大,直径16~25um,核分叶过多,常为5~9叶, 甚至10叶以上,各叶大小差别很大,核染色质疏松。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巨多核中性粒细胞
(2)巨杆状核和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巨杆状核:胞体可大至30μm,胞核呈肥大杆状或特 长带状。 多分叶核:后者胞核分叶超过5叶 易见于:MA、MDS、白血病
常见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谢谢
• ③消耗过多,见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
• ④某些病毒感染(风疹、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 ⑤PLT<60×10^9/L,存在出血或传染病的危险。
尿常规
•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 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 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 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 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
• 红细胞病理性增多:
• 相对增多:大量血液水分丢失引起。
• 绝对增多:继发性增多(低氧血症的疾病:
肺病、心脏病 )
原发性增多(真
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
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红细胞病理性减少
• 1)红细胞丢失:急、慢性失血:各种原因 的出血,溃疡、痔疮、钩虫病。
• 2)红细胞破坏增多:各种原因的溶血,血 型不合输血、蚕豆病等。
• 白细胞病理性升高:
• ①各种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及化脓性炎症: 中耳炎、扁桃体炎、阑尾炎、脓肿等
• ②全身感染:肺炎、败血症、猩红热等; ③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汞中毒、 铅中毒;
• ④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 • ⑤恶性肿瘤、粒细胞血液病等; • ⑥类白血病反应。
• 白细胞病理性降低:
• (1)确诊糖尿病的关键指标:空腹血糖 ≥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 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 糖尿病。
• (2)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损伤机体,血糖 含量过低时,会引起头昏、心慌、四肢无 力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血糖含量 过高时,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糖 尿,造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以及感染等 并发症的发生。
女性白细胞高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女性白细胞高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大家很多人一天到晚不断的辛辛苦苦的,每天其实都
是非常的疲惫的,而长期的这样的状态对于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最近很多人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时候,都被查出来了是白细胞偏高,对此大家很担心。
那么,女性白细胞高的原因都有哪些呢?对于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具体的分析。
生理性白细胞偏高
白细胞生理性波动很大,计数波动在30%以内多无意义,只有通过定时和连续观察才有诊断价值。
生理性增多可见于长期大量吸烟者,初生儿、经期及排卵期、妊娠期、分娩期、进食后、午后、脑力和体力劳动后、日光活紫外线照射后、冷热水浴后及高温、严寒后均可使白细胞轻度增高,剧烈运动、剧痛和情绪激动等也可使白细胞显著增高。
病理性白细胞偏高
肝脓肿、肝癌、暴发性肝炎及重型肝炎
等。
一些重型肝炎患者,由于其肝组织大量坏死所形成的抗原刺激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和骨髓粒细胞释放增加等,本身存在白细胞计数真性升高的现象。
其他疾病引进的白细胞偏高
白细胞偏高如果是生理性的增多,是不需要太担心的,如果是病理性的升高,建议及时做全面的检查,找出问题的关键。
女性白细胞高的原因都有哪些呢?导致女性白细胞偏高的原因是非常的多的,如果女性朋友还有其他身体不舒服的情况的话,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检查,可以很快的查清病因,从而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受到更多的伤害。
项目三 白细胞检查
C. 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
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以及血 管栓塞(如心肌梗死、肺梗死)所致局部缺血性坏死等 使组织严重损伤者,在12~36h内常见白细胞增高, 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有无术后感染,与 心绞痛鉴别。
D、急性溶血:缺氧及分解产物刺激
E、急性失血:
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
3)观察其他血细胞或成分:红细胞、血小板
[质量保证]
2.质量考核与评价
由于手工制备的血涂片细胞分布不均匀,分类
计数结果变化大,很难对每张血涂片进行严格的质
量控制。目前亦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方法,关键在 于熟练操作技术,严格控制各个操作环节,尽量减 少误差。
[质量保证]
形态识别:
杆状核和分叶核标准的不同,
2)病理性:数量变化
核象变化
核左移(shift to the left):
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 ( 和 ) 出现晚幼粒、 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
核右移(shih to the right):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 5 叶以上者超过 3 %则称为核右 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
2)病理性增多:外周血白细胞>10X109/L
血液学一般检查
项目三 白细胞检查
项目三 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形态检查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LE细胞检查
白细胞概述
白细胞概述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分叶核 杆状核
白
细
胞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概述
根据细胞动力学的原理,
将粒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过程划分为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WBC)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红细胞计数(RBC)临床意义:异常结果:增多:(1) 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
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
(2) 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
(3) 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1) 急性或慢性失血。
(2) 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
(3) 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
(4) 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心衰、紫绀、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肺动脉高压、发育障碍等症状的人群。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介绍:中性粒细胞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体的非特异性抗感染过程有关,该类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杀菌功能,其作用过程历经趋化运动,识别并结合吞噬物质,进而摄入胞内,最终杀伤并降解病原体。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
减低: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嗜酸性粒细胞数介绍: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也来源于多能干细胞,在细胞的前体(precursors)阶段已能与其他髓系细胞区别,体外培养可分离出嗜酸性粒细胞祖细胞(eosinophil committed cell)。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量在昼夜有明显变化,清晨较低,夜间较高。
其周期变化与血中肾上腺皮质的糖皮质激素呈负相关,糖皮质激素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反之,嗜酸性粒细胞则升高。
关于白细胞,你可能不知道的小知识点欧海涛
关于白细胞,你可能不知道的小知识点欧海涛发布时间:2023-05-17T00:26:14.178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8期作者:欧海涛[导读] 白细胞是临床化验中必须检查的指标南充市身心医院四川南充 637770白细胞是临床化验中必须检查的指标,在炎症、肿瘤等疾病诊断上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也是血常规检查的中的主要内容。
白细胞主要作用是防御,参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血常规检查中医生可通过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
一、什么是白细胞?血液是流动在我们血管和心脏中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是我们的“生命之舟”,这条“生命之舟”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白细胞在人体中能够起到防护作用,主要功能使消灭细菌、抵御炎症。
病菌侵入到人体后,白细胞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人体被病菌入侵的部位,包围、吞噬病菌后将病菌清除体外。
白细胞在人体内分布较为广泛。
二、白细胞种类有哪些白细胞种类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比最高,约占 55%~75%,其次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占据较高的比重,约占 55%~75%。
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平均停留时间为6~8个小时,如果它发现人体内有细菌侵入,可迅速穿过血管壁集中到细菌位置,清除细菌。
中粒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细菌、衰老红细胞和坏死细胞都能够被中粒细胞吞噬。
2、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占比较少,约占0%~1%。
主要特征是在其细胞质中存在嗜碱性染色粗大颗粒,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肝素、组胺以及其他调节因子能增加局部血流,促进白细胞向炎症或过敏反应区迁移。
3、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占比也较少,约占比为0.5%~5%。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昼夜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凌晨细胞数量会明显减少,晚上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多,细胞出现周期性变化主要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有关,如果糖皮质激素浓度较高,细胞数量会不断减少。
白细胞正常值
白细胞正常值白细胞正常值当人的身体有不舒服的感觉时,可以直接通过白细胞的数值变化而显示出来。
所以人们如果去医院看病,很多情况下都需要查一下血常规,血常规化验单上一般会有20个项目指标,医生在查看化验单时,首先会看的一个数据就是白细胞值。
那么白细胞的正常值是多少呢?一般成年人的白细胞正常范围是:(4.0~10.0)×109/L;儿童白细胞正常范围是:(5.0~12.0 )×109/L;新生儿白细胞正常范围是:(15.0~20.0)×109/L。
白细胞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它在人体与动物的血液中是一种无色细胞。
白细胞有核,可以变形,白细胞的移动能力非常强,它可以从血管当中穿透血管壁跑到人体的其它组织当中去,也可以从其它的组织再迁回血管内。
当人体哪个部位有炎症被细菌侵蚀时,白时细胞就会移动到炎症部位对细菌进行清除,起到保护做用。
因为白细胞的活动灵活,所以它在人体的血液以及淋巴中外等等其它一些组织中都广泛存在。
白细胞低的原因白细胞在人体中的数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原因会让人体的白细胞降低,当人体的白细胞降低时,就会出现一些头晕乏力,四肢酸软的症状,很多人因为白细胞降低还会出现没有食欲,精神不佳、发热等情况。
那么白细胞降低是有哪些原因引起的呢?1、细菌感染:人如果被伤寒感染,包括副伤寒会出现白细胞降低的情况,另外其它的感染还包括布鲁氏杆菌病,还有一类是粟粒性结核感染,严重的败血症也会引起白细胞降低。
2、病毒感染:流感、麻疹、风疹,还有病毒性肝炎等等,这些因病毒感染而引发的疾病会引起白细胞降低。
这种情况下除了进行必要的抗病毒治疗外,还需要通过药物对白细胞进行补充。
3、原虫感染:人感染了疟疾、黑热病等这类疾病也会引起白细胞降低。
4、立克次体感染:感染了斑疹伤寒会引起白细胞感染。
5、肝炎:当肝功能异常时,特别是肝炎,那么就会使凝血过程发生障碍,凝血因子减少,骨髓的造血功能在此时也会被抑制,这种情况下,血液当中的白细胞还有血小板都会减少。
白细胞升高原因大盘点
白细胞升高原因大盘点现代人越来越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时常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而血常规检查作为三大检查之一,能够及时的反映人的血液基本状况。
血常规检验的是身体血液的细胞部分,包括不同功能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根据检测它们的数据变化及形态分布来判断身体是否出现疾病,包括不限于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等一系列的数值。
白细胞计数作为血常规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少人在拿到检测单后发现自己的白细胞计数偏高。
那么白细胞计数偏高代表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白细胞数值偏高呢?本文就白细胞升高原因进行一个大盘点,帮助大家了解白细胞的数值变化及背后所隐藏的含义。
一、生理性原因导致白细胞数值升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白细胞不是一种细胞,而是血液中一类细胞的总称,它还包括了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正常人白细胞数值应该在4000到1万之间,而高于这个范围的,则称之为白细胞升高。
白细胞升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理性原因导致的,第二种则是病理性原因导致的。
我们先来讲一讲生理性原因所导致的白细胞升高。
(一)剧烈运动、月经期、情绪变化、天气冷热很多生理原因都会导致人体里白细胞总数增加,例如进行了剧烈运动、体育劳动,洗了冷热水浴,或者在女性的月经期和排卵期以及妊娠期和产后。
吸烟者也会影响白细胞数值变化;情绪激动,受到刺激,剧烈哭闹都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增高,身体在过冷的环境下也会升高。
而且白细胞计数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和人处于放松状态下,数值较低,在经过一定活动和餐后又会一定程度增高。
一般来说,人下午的白细胞数值会高于上午,有的时候一天之内变化可以相差到一倍,因此这种由于生理因素所造成的白细胞数值升高并不代表人身体出现了疾病,只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就会回到原来的正常数值。
(二)检查时避免运动,保证情绪生理原因所导致的白细胞总数升高,告诉了人们在做血常规检验时,应在平静状态下,最好是上午去医院进行检查,同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或洗冷热水澡,同时避免过饱或过饿,这样在进行血常规化验时,数据才更有参考价值,在复查时也尽量安排在相同时间段内,这样才更具可比性。
血常规白细胞高是个什么情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血常规白细胞高是个什么情况导语:很多人在做血常规检查的时候会有一种情况出现,就是有的人会出现这个血常规白细胞高的情况,很多人看到都会觉得挺担心的,也不知道这个血常很多人在做血常规检查的时候会有一种情况出现,就是有的人会出现这个血常规白细胞高的情况,很多人看到都会觉得挺担心的,也不知道这个血常规白细胞高是个什么情况代表着是那么意思,现在在这里就给大家来讲一讲,血常规白细胞高是个什么意思。
正常成人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为4.0×10的九次方到10×10的九次方每升。
身体的不适,特别是当肾脏出现问题时,常会通过白细胞数量的显著变化而表现出来,因此,在正规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数量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当白细胞总数高于10.0×10^9/L时,则意味着肾脏很有可能出现问题。
不过,除了肾脏出现问题导致白细胞增高外,生理性因素也会导致白细胞增高,如剧烈运动、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妇女月经期和排卵期,产后等。
因此,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应保证心情平静,且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检查。
与生理性白细胞增高相比,病理性白细胞增高更加可怕。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这些疾病都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若治疗不及时,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则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此外,白细胞减少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白细胞减少常见于肿瘤的化疗和放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接触放射线等。
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白细胞简介、正常参考值及白细胞升高减少原因
白细胞简介、正常参考值及白细胞升高减少原因白细胞简介及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叫白血球,是人类血液中一类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体内白细胞总数约为(4.0—10.0×10—9 L,且总数可因每日不同时间、机体功能状态而变化。
白细胞在人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内大部分非特异性免疫和所有的特异性免疫的完成都依赖于白细胞。
当外来病菌侵入人体内,白细胞可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迅速集中到被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并吞噬。
根据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白细胞可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颗粒白细胞和无颗粒白细胞。
白细胞异常原因白细胞升高原因生理性升高:年龄。
初生儿白细胞较高,一般在 15 × 10^9 /L 左右,通常在3—4 d 后降至 10 × 10^9 /L 左右,约保持 3 个月,然后逐渐降低至成人水平。
日间及活动影响。
白细胞数在早晨或者静息状态时较低,下午或者活动和进食后较高。
妊娠与分娩。
妊娠期及分娩期常见白细胞增多,妊娠期可波动于(12~17)×10^9 /L 之间。
病理性升高:急性感染:急性细菌感染时,白细胞通常升高明显,部分伴有核左移,具体升高程度及核左移情况与感染灶的范围和感染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
一些相对少见的病毒感染,如EBV、汉坦病毒、EV71、乙型脑炎病毒及狂犬病病毒,也能引起 WBC 不同程度的升高 [7]。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在较大手术后 12—36 h,常出现白细胞升高,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急性心肌梗死后 1~2 d 内,常见白细胞数明显增高。
部分发生急性溶血反应的患者,也可见白细胞增高。
在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等急性大出血时,部分患者常出现白细胞升高,有时可达(20~30)×10^9 /L,主要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急性中毒:安眠药、敌敌畏等药物中毒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等代谢性中毒时,常见白细胞升高。
白血细胞偏高的原因
白血细胞偏高的原因白细胞也叫做白血球,在人体血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血细胞。
白细胞可以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对人体的伤病还有治愈损伤的能力,对疾病也有很好的抵抗力。
所以说白细胞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血细胞,如果白细胞偏高就说明是白细胞出现了问题,人体就会产生不适。
那么,白细胞偏高的原因是什么?白细胞计数偏高于10.0×10^9/L通常被认为是异常,是被非常关注的问题,这种升高既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我们可以不必担心生理性因素造成的暂时性升高,但是绝对不能忽视病理性增高。
白细胞生理性增高往往有以下情况,如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冷热水浴后、酷热和严寒、紫外线照射、妇女月经期和排卵期、妊娠期(特别是妊娠20周后)、产后、吸烟者、情绪激动、刺激、儿童剧烈哭闹等因素都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增高。
此外在安静和放松状态下较低、活动和餐后适当增高、下午较上午偏高,一天之内的变化甚至可相差一倍,因此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应尽量保持在平静状态下,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检查,其结果才更具参考价值和可比性。
白细胞计数偏高最严重的问题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也就是白血病,其白细胞常会明显升高,其升高幅度可以是正常人的数倍或数十倍以上。
此类患者不仅白细胞数量出现明显改变,更重要的是其质量发生重要变化,大量幼稚细胞出现在外周血液中。
白血病有许多类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此时不仅仅要看白细胞数量,还需要做血涂片甚至骨髓穿刺检查、流式细胞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才能确认。
以上就是有关白细胞偏高的原因,其实白细胞偏高不一定就是白血病,而且白血病也分急性和慢性的,慢性的白血病只要积极治疗就可以恢复健康。
如果在生活中听说自己的白细胞出现偏高的现象,也不要惊慌,保持平和的心态就会慢慢恢复正常。
白细胞
(五)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1、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2、某些传染病:如伤寒、副伤寒;
(六) 淋巴细胞增多
1、某些病毒感染:如风疹、流腮、传单
2、某些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 3、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4、肾移植排斥反应时
(七) 淋巴细胞减少
1 、 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2 、 放射线损伤
(八) 单核细胞增多
【二】 中性粒细胞减低?
伤寒付寒无并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汞苯中毒
使用氯霉素及氨芥等抗癌药物时 接受放射治疗 门脉性肝硬化
T T F T T T F
使用
G-CSF
【三】嗜酸性粒细胞
减低? 增高?
支气管哮喘 食物过敏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血吸虫病 钩虫病
伤寒
蛔虫病 湿疹
【四】淋巴细胞增高?减低?
3 慢性中毒: 如铅、苯、汞来自4 脾功能亢进所致的血细胞减少
5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
粒细胞动力学及升高、减低机理
骨髓(约10天)
分裂池
(约4~5天)
血液(约10h)
贮备池
伤 寒
成熟池
(约3~5天)
多 能 干 细 胞
定 向 干 细 胞
原 粒 细 胞
早 幼 粒 细 胞
中 幼 粒 细 胞
慢 性 粒 细 胞 白 血 病
粒细胞动力学
骨髓(约10天)
分裂池
(约4~5天)
血液(约10h)
贮备池
成熟池
(约3~5天)
多 能 干 细 胞
定 向 干 细 胞
原 粒 细 胞
早 幼 粒 细 胞
中 幼 粒 细 胞
晚 幼 粒 细 胞
杆 状 核 细 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多:
1.急性感染:急性细菌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
2.急性中毒:急性药物、农药中毒、汞铅,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
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中毒
3.严重的损伤:烧伤,大手术,心肌梗死
4.急性大出血:内脏破裂宫外大出血
5.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6.某些肿瘤,肝癌,胃癌
1.反应性增多,过敏性,寄生虫,皮肤病,银屑病 湿疹霉菌性皮
炎,传染病恢复期。
猩红热
2.肿瘤性或持续性增多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皮肤癌,慢性(嗜酸
性)粒细胞白血病
相对增多:
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
乏症
绝对增多:浓度、比值都增多
某些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等。
百日咳时淋巴细胞常明显增
多
1.某些感染: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恢复
2.某些寄生虫,如:症疾、黑热病
3.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症 MDS
注意事项
血小板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
血小板病理性变化
1.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高低、有核细胞多少有关。
一般情况染液
2.染色过深加Wright染液或甲醛褪色。
染色过浅需复染,应先用缓冲液稀释后再染。
减少
左移:(再生性核左移,退行性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细胞增多或出现早、中、晚幼粒细胞染、中毒、大出血、溶血)核象左移时时常伴有中毒颗粒、空泡变性、退行性变等毒性变化
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者为主,若5叶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见于造血物质缺乏、造血功能减退,白细胞总数减少,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
白细胞病理性变化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核
相变化
增多:
增多:
①核左移 ②核右移增多,慢粒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网细胞瘤
增多(﹥0.4)
血小板破坏性增
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脾功能亢进血小板消耗过
多: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家族性血小板减
少:
巨大血小板综合症(Bernard-Souleir综合症)注意事项 1.稀释液要清洁,配成后要过滤。
器具干净,2.针刺应稍深,血液通畅聚集破坏。
采标本后尽快计数以免影响结果3.血液加入稀释液充分混匀,滴入计数池静止10-1
数池湿度。
4.计数池光线适中,不可太强,注意遮光性的血小板和杂质灰尘
变化
减少
1.某些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伤寒、副伤寒。
病毒
感染流感,乙肝,麻疹
2.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
3.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
素抗癌药物,晚期严重苯砷铅汞中毒
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
减少
1.急性传染病伤寒早期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
无
减少(﹤0.2)
主要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接触放射线及中性粒细胞增
加,导致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无
核右移
细胞增多或出现早、中、晚幼粒细胞,常见急性(化脓性细菌感、空泡变性、退行性变等毒性变化
过3%称为核右移见于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少,骨髓恶性贫血
况染液愈淡室温越低、有核细胞越多、染色时间越长。
应先用缓冲液稀释后再染。
变化
增多
1.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
3.脾切除术后
液通畅、拭去第一滴血首先做血小板测定,操作迅速防止稀释液充分混匀,滴入计数池静止10-15min,温度高时注意保持计太强,注意遮光性的血小板和杂质灰尘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