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阴及经外奇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腧穴各论 十二经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 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全面了解经腧穴,重点掌握常用经 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足太阴脾经: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 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wenku.baidu.com
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蠡沟、 曲泉、章门、期门
足太阴经穴概览
本经腧穴分布在足内侧、下肢内侧中间、 前缘,及腹胸部的第三侧线,侧胸部上,
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隐白穴)→小 腿内侧中间→内踝8寸交出行
于小腿内侧前缘→腹股沟内
侧前缘→腹部、胸部第3侧线
进入体内联系脏腑(交手少阴心经)
→经锁骨下→止于腋下(大
包穴)
足太阴经穴主治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 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太阴经脉
小腿 大腿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阴陵泉下3寸(内踝尖~阴陵泉连线上)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凹陷中。 血海:髌底内侧端上2寸。
小腿 大腿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阴陵泉下3寸(内踝尖~阴陵泉连线上)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凹陷中。 血海:髌底内侧端上2寸。
足厥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 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 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 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 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小腿 大腿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阴陵泉下3寸(内踝尖~阴陵泉连线上)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凹陷中。 血海:髌底内侧端上2寸。
小腿 大腿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阴陵泉下3寸(内踝尖~阴陵泉连线上)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凹陷中。 血海:髌底内侧端上2寸。
足厥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 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 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 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 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大钟、 照海、复溜、阴谷、肓俞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常用经外奇穴 四神聪、印堂、太阳、球后、金津、玉液、夹承 浆、牵正、安眠、三角灸、子宫穴、定喘穴、夹 脊、胃脘下俞、腰眼、十宣、四缝、八邪、外劳
宫、腰痛点、肩内陵、二白、百虫窝、鹤顶、膝
眼、胆囊穴、阑尾穴、八风
足太阴脾经——循行走向
属脾、络胃;联系心 联系器官 咽、舌
病案
胡某,男,50岁。腹泻2天,服西药治疗后腹 泻止,但舌体突然不得外伸,言语不能,神 智欠清,按脉沉细弱,苔薄,舌质如常。经 神经科检查,正常无恙。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病案
陈男,45岁,反复口腔溃疡,伴双眼虹 膜睫状体炎年余,询知患者病前嗜酒,经几 家医院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曾用激素、 维生素,结合中药治疗,疗效欠佳。刻诊: 双目胀痛,口苦胁胀,视物不清,口腔黏膜 及舌面有多处溃疡,上有白腐,阴囊有散在 小溃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土茯苓30g,忍冬藤30g, 乌梅8g,生地黄20g, 甘草20g,龙胆草6g, 柴胡6g,炒栀子10g, 黄芩10g,川木通10g, 车前子10g,泽泻10g。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厥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 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 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 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 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足厥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 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 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 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 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本经从足走腹(胸)
病案
胡某,男,50岁。腹泻2天,服西药治疗后腹 泻止,但舌体突然不得外伸,言语不能,神 智欠清,按脉沉细弱,苔薄,舌质如常。经 神经科检查,正常无恙。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隐白:拇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 足 太白:第1跖趾关节后下缘,赤白肉际。 公孙:第1跖骨基底前下。
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 实,则肠中切痛;虚,则 鼓胀,取之所别也。
隐白:拇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 足 太白:第1跖趾关节后下缘,赤白肉际。 公孙:第1跖骨基底前下。
小腿 大腿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阴陵泉下3寸(内踝尖~阴陵泉连线上)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凹陷中。 血海:髌底内侧端上2寸。
部位
腧穴 隐白
类别 井穴 输穴、原穴 络穴 八脉交会穴 郄穴 合穴
一般规律
足部
太白 公孙
主治 特殊主治 癫狂、昏迷 月经过多 体重节痛
胃病、心病 滞产、失眠 痛经 水肿 瘾疹、湿疹
三阴交 小腿部 地机 阴陵泉 大腿部 腹部 胸胁部 血海 大横 大包
脾胃病 妇科病 前阴病
局部病 脾之大络 周身疼痛 四肢无力
足厥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 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 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 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 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足厥阴肝经——循行走向
本经从足走腹(胸)
足厥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 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 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 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 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体内联系
体内联系脏腑
小腿 大腿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阴陵泉下3寸(内踝尖~阴陵泉连线上)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凹陷中。 血海:髌底内侧端上2寸。
腹 大横:脐旁4寸。 胸 大包:腋中线上, 第6肋间隙中。
腹 大横:脐旁4寸。 胸 大包:腋中线上, 第6肋间隙中。
脾之大络……实则身皆重, 虚则百节皆纵。
腹 大横:脐旁4寸。 胸 大包:腋中线上, 第6肋间隙中。
脾之大络……实则身皆重, 虚则百节皆纵。
腹 大横:脐旁4寸。 胸 大包:腋中线上, 第6肋间隙中。
脾之大络……实则身皆重, 虚则百节皆纵。
腹 大横:脐旁4寸。 胸 大包:腋中线上, 第6肋间隙中。
脾之大络……实则身皆重, 虚则百节皆纵。
体内联系
体内联系脏腑
属肝、络胆;联系胃、肺 联系器官 阴器、颃颡、目系、唇内
体内联系
体内联系脏腑
属肝、络胆;联系胃、肺 联系器官 阴器、颃颡、目系、唇内
病案
陈男,45岁,反复口腔溃疡,伴双眼虹 膜睫状体炎年余,询知患者病前嗜酒,经几 家医院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曾用激素、 维生素,结合中药治疗,疗效欠佳。刻诊: 双目胀痛,口苦胁胀,视物不清,口腔黏膜 及舌面有多处溃疡,上有白腐,阴囊有散在 小溃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太阴经脉
足太阴经穴主治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 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 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 黄疸,不能卧,强欠股膝内肿、厥,足大指 不用。
隐白:拇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 足 太白:第1跖趾关节后下缘,赤白肉际。 公孙:第1跖骨基底前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 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全面了解经腧穴,重点掌握常用经 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足太阴脾经: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 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wenku.baidu.com
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蠡沟、 曲泉、章门、期门
足太阴经穴概览
本经腧穴分布在足内侧、下肢内侧中间、 前缘,及腹胸部的第三侧线,侧胸部上,
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隐白穴)→小 腿内侧中间→内踝8寸交出行
于小腿内侧前缘→腹股沟内
侧前缘→腹部、胸部第3侧线
进入体内联系脏腑(交手少阴心经)
→经锁骨下→止于腋下(大
包穴)
足太阴经穴主治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 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太阴经脉
小腿 大腿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阴陵泉下3寸(内踝尖~阴陵泉连线上)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凹陷中。 血海:髌底内侧端上2寸。
小腿 大腿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阴陵泉下3寸(内踝尖~阴陵泉连线上)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凹陷中。 血海:髌底内侧端上2寸。
足厥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 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 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 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 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小腿 大腿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阴陵泉下3寸(内踝尖~阴陵泉连线上)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凹陷中。 血海:髌底内侧端上2寸。
小腿 大腿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阴陵泉下3寸(内踝尖~阴陵泉连线上)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凹陷中。 血海:髌底内侧端上2寸。
足厥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 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 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 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 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大钟、 照海、复溜、阴谷、肓俞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常用经外奇穴 四神聪、印堂、太阳、球后、金津、玉液、夹承 浆、牵正、安眠、三角灸、子宫穴、定喘穴、夹 脊、胃脘下俞、腰眼、十宣、四缝、八邪、外劳
宫、腰痛点、肩内陵、二白、百虫窝、鹤顶、膝
眼、胆囊穴、阑尾穴、八风
足太阴脾经——循行走向
属脾、络胃;联系心 联系器官 咽、舌
病案
胡某,男,50岁。腹泻2天,服西药治疗后腹 泻止,但舌体突然不得外伸,言语不能,神 智欠清,按脉沉细弱,苔薄,舌质如常。经 神经科检查,正常无恙。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病案
陈男,45岁,反复口腔溃疡,伴双眼虹 膜睫状体炎年余,询知患者病前嗜酒,经几 家医院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曾用激素、 维生素,结合中药治疗,疗效欠佳。刻诊: 双目胀痛,口苦胁胀,视物不清,口腔黏膜 及舌面有多处溃疡,上有白腐,阴囊有散在 小溃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土茯苓30g,忍冬藤30g, 乌梅8g,生地黄20g, 甘草20g,龙胆草6g, 柴胡6g,炒栀子10g, 黄芩10g,川木通10g, 车前子10g,泽泻10g。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厥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 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 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 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 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足厥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 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 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 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 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本经从足走腹(胸)
病案
胡某,男,50岁。腹泻2天,服西药治疗后腹 泻止,但舌体突然不得外伸,言语不能,神 智欠清,按脉沉细弱,苔薄,舌质如常。经 神经科检查,正常无恙。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隐白:拇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 足 太白:第1跖趾关节后下缘,赤白肉际。 公孙:第1跖骨基底前下。
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 实,则肠中切痛;虚,则 鼓胀,取之所别也。
隐白:拇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 足 太白:第1跖趾关节后下缘,赤白肉际。 公孙:第1跖骨基底前下。
小腿 大腿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阴陵泉下3寸(内踝尖~阴陵泉连线上)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凹陷中。 血海:髌底内侧端上2寸。
部位
腧穴 隐白
类别 井穴 输穴、原穴 络穴 八脉交会穴 郄穴 合穴
一般规律
足部
太白 公孙
主治 特殊主治 癫狂、昏迷 月经过多 体重节痛
胃病、心病 滞产、失眠 痛经 水肿 瘾疹、湿疹
三阴交 小腿部 地机 阴陵泉 大腿部 腹部 胸胁部 血海 大横 大包
脾胃病 妇科病 前阴病
局部病 脾之大络 周身疼痛 四肢无力
足厥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 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 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 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 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足厥阴肝经——循行走向
本经从足走腹(胸)
足厥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 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 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 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 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体内联系
体内联系脏腑
小腿 大腿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阴陵泉下3寸(内踝尖~阴陵泉连线上)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凹陷中。 血海:髌底内侧端上2寸。
腹 大横:脐旁4寸。 胸 大包:腋中线上, 第6肋间隙中。
腹 大横:脐旁4寸。 胸 大包:腋中线上, 第6肋间隙中。
脾之大络……实则身皆重, 虚则百节皆纵。
腹 大横:脐旁4寸。 胸 大包:腋中线上, 第6肋间隙中。
脾之大络……实则身皆重, 虚则百节皆纵。
腹 大横:脐旁4寸。 胸 大包:腋中线上, 第6肋间隙中。
脾之大络……实则身皆重, 虚则百节皆纵。
腹 大横:脐旁4寸。 胸 大包:腋中线上, 第6肋间隙中。
脾之大络……实则身皆重, 虚则百节皆纵。
体内联系
体内联系脏腑
属肝、络胆;联系胃、肺 联系器官 阴器、颃颡、目系、唇内
体内联系
体内联系脏腑
属肝、络胆;联系胃、肺 联系器官 阴器、颃颡、目系、唇内
病案
陈男,45岁,反复口腔溃疡,伴双眼虹 膜睫状体炎年余,询知患者病前嗜酒,经几 家医院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曾用激素、 维生素,结合中药治疗,疗效欠佳。刻诊: 双目胀痛,口苦胁胀,视物不清,口腔黏膜 及舌面有多处溃疡,上有白腐,阴囊有散在 小溃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太阴经脉
《灵枢· 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 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 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 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
足太阴经脉
足太阴经穴主治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 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 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 黄疸,不能卧,强欠股膝内肿、厥,足大指 不用。
隐白:拇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 足 太白:第1跖趾关节后下缘,赤白肉际。 公孙:第1跖骨基底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