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新时代 新生活 六下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4新时代,新生活| 教科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4新时代,新生活| 教科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新时期,重生活》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2、从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先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骄傲。

3、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立志建设祖国。

2学情分析如今的先生从小生活在新时期,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感受不到重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变化。

加之他们对过去的生活不大了解,对新课的教学带来必然的困难。

3重点难点重点:经过今昔对比,使先生感遭到新时期、重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变化难点:培养先生的骄傲感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新时期重生活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开国大典和建国60周年阅兵式场景: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甚么感想?二、合作质疑互动体验1、导入:但你们知道吗,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非常的贫穷落后,在许多物品的前面都加上了一个“洋”字,你知道哪些带洋字的物品?如今叫甚么?2、“为甚么过去要在这些物品的前面加上一个“洋”字呢?(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非常贫穷落后,这些东西都要从外国进口,我们称外国人为洋人,进口货也称为“洋货”。

)3、课前经过调查访问、搜集材料,你对家乡或祖国的过去还有甚么了解?4、出示:过渡:缺衣少食、贫穷落后、饱受欺凌,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生活得真是写照。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愤图强,建设祖国,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伟大奇迹。

特别是邓小平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物品的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位,你知道哪些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吗?5、讨论交流:寻觅家乡的变化。

近年来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从衣、食、住、行及精神生活的变化来说,也能够从家用电器的变化来说。

(四大件)三、变式质疑深化体验1、先生谈:看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你感遭到甚么?可以经过一件具体的事例来说,如有了空调、电脑、洗衣机前后的感觉(写一写)…….2、家乡变化这么大的缘由是甚么?(人们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人们腰包鼓了。

[六年级下册品社新时代新生活的教案]新时代新生活

[六年级下册品社新时代新生活的教案]新时代新生活

[六年级下册品社新时代新生活的教案]新时代新生活祖国我为你自豪--------新时代新生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2、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取得的累累硕果,感受祖国的巨变。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

教学重点: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感受新时代新生活的气息。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的图片、文字资料。

2、通过调查,了解学校的历史和发展变化,并写好调查笔记。

教学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小组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有关反映祖国伟大成就的图文资料,反映过去生产生活各方面的状况的图文资料。

2、谈谈自己的感受。

3、师小结:是啊,多么令人骄傲的时刻。

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我们中国人民从此走进了一个新时代,开始创造我们新的生活!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师:缺衣少食、贫穷落后、饱受欺凌的日子已经成为了历史。

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开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愤图强,建设祖国,创建了举世公认的伟大奇迹。

经济建设方面:活动、了解祖国的变化。

1、结合具体的背景事件,谈谈旧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

2、师小结: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分贫穷落后,这些东西都要从外国进口,进口货称为“洋货”,当时洋货充斥中国市场。

活动、通过看“胜利油田海洋钻井”图,结合课前所搜集的材料重点谈谈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出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对比图,让学生观察,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从图中数据的对比了解到工业的飞速发展。

活动、出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要农业品产量对比图,让学生观察,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1、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提示文和相关图片、主题故事以及学生熟悉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有关资料展开讨论。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1 新时代, 新生活4|教科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1 新时代, 新生活4|教科

《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教学目标:1.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1 新时代 新生活3|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1  新时代 新生活3|教科版

《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2、从彝族山寨的变化感受伟大祖国的巨大变化,指导学生爱自己家乡、爱伟大祖国,激发各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学习自信心。

2重点难点以读懂、认识“举世公认的奇迹”而“感受新生活”为教学主线重点把握;以读懂“举世公认的奇迹”为反复教学的难点突破向度。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小组评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引入新课1.小组评委选出各小组“收集新中国伟大成就的图片以及实物”第一名做幻灯演示。

2.“中国的世界之最”知识搜索、搜集记录情况了解。

小组长完成归纳并代表本小组向全体同学说明。

1.了解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情况。

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发言。

活动2【活动】讲讲自己的家里1、要求学生在作业纸上写出:你家是几口人?你家的房屋多大、有多少间?你家里有多少马牛羊猪鸡鹅鸭?你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你家里有多少亩田和地?你家的山林、草地大概是多少亩?进行小组交流并与爷爷奶奶讲的故事比较差别。

要求各小组推选一名发言。

活动3【活动】讲讲自己的家乡电子白板展示:在作业纸上写出:你的家乡离你的学校多远?你所就读的县城学校——冕宁县民族希望小学到你家里公路畅通吗?多宽?什么路面?你家乡村寨与村寨间通公路吗?什么路面?县城到你家里有客运车辆吗?方不方便?与你的爷爷奶奶讲的故事有什么差别?要求各小组推荐一名发言。

活动4【活动】讲讲自己学校的周边电子白板展示:作业纸上写出:你就读小学周围楼层多吗?你所在学校的县城最高楼层多少层?你的学校周围能看到铁路和高速公路吗?分别叫什么名字?你知道这里正在建设的工程有那些项目?与你的爷爷奶奶讲的故事有什么差别?要求每小组推荐一名发言。

活动5【讲授】了解新中国的变化我的祖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在汉唐等时期,我们祖国曾经是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由于近代封建制度政治腐败,闭关自守,导致了国力衰败。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4 新时代 新生活|教科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4 新时代 新生活|教科

《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让学生通过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

2.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让学生体会中国正在崛起、国际声望日益提高。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4 新时代 新生活|教科-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4 新时代 新生活|教科-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新时期,重生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先生经过领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

2.让先生领会中国正在崛起、国际名誉日益进步。

3、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祖国的进步和发展,从而产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发展的关注,促进先生从小建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情分析1.中国参加奥运会的今昔比较,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 认识奥运会从申办到举办给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感受祖国在变化中逐渐强大。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回顾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历史,从中感遭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领会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

加强先生本身的民族骄傲感和自决心。

2.教学难点:领会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辉煌成绩更能表现中国日益进步的国际名誉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重生活,新时期活动一:畅谈奥运人们不会遗忘那激动人心的时辰,2019年8月8日当奥运圣火在北京点燃,全国沸腾了(开幕式剪辑)。

2、同桌交流:奥运会的一幕幕精彩的瞬间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你们在观看奥运会的时分,那些场面感动了你;比赛中那些运动员(相机提示最喜欢的中国运动员)给你留下了深入的印象?为甚么?全班交流:生:最令我难忘的是开幕式的表演,特别是奥运圣火的点燃,当时我的心都沸腾起来了。

师:是呀!奥运圣火的点燃令每一个中国人激动,由于它不光点燃的是生活,而是我们中国人的梦想。

生:奥运会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他在奥运会上共获得8枚金牌,打破7项世界记录,成为了奥运历史上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

师:是呀!奥运比赛中,各国运动员创造着奇迹, 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他们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这就是站立起来的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出示主题全班活动2【讲授】重生活,新时期活动二: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19,回首百年中国奥运路。

新时代新生活教案

新时代新生活教案

《新时代新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 引导学生认识新时代给生活带来的各种变化。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新时代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积极投身新时代建设的热情。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新时代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 新时代生活的变化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新时代生活的变化。

- 培养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适应生活和发展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通过讲解新时代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新时代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 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新时代生活的变化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共享自己对新时代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瓶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新时代发展的视瓶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提问学生:你们对新时代有什么了解和认识?新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课1. 新时代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讲解新时代的概念和内涵,强调新时代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分析新时代的特点,如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等。

- 探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如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等。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二单元1《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3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二单元1《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3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二单元1《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新时代,新生活》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特点和新时代新生活的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在新时代,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以及如何在新时代中更好地生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新时代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新时代新生活的变化和特点认识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新时代中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有一定的认识,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和深化这些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特点和新时代新生活的变化。

2.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在新时代,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适应新时代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新时代的特点和新生活的变化。

2.新时代中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新时代的特点和新生活的变化。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新时代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新时代中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新时代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与新时代个人品德和素质相关的典型案例。

3.准备教学PPT,设计教学环节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新时代的特点和新生活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介绍新时代的特点和新生活的变化,让学生对新时代有更深刻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新时代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新时代中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中更好地生活,提高学生适应新时代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时代的特点、新生活的变化以及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第4课新时代,新生活》说课稿1

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第4课新时代,新生活》说课稿1

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第4课新时代,新生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4课新时代,新生活》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新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如互联网、高铁、无人机等,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材还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新时代人们面临的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新时代的事物充满好奇,渴望了解新时代的特点。

但同时,他们对新时代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于新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社会问题的理解有一定局限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观察、思考新时代,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特点,知道新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直观展示新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新时代的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新时代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新时代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新时代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分享交流: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认识。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4 新时代 新生活|教科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4 新时代 新生活|教科

1.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4 新时代新生活|教科2.让学生通过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

3.让学生体会中国正在崛起、国际声望日益提高。

3、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祖国的进步和发展,从而产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发展的关注,促进学生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情分析1.中国参加奥运会的今昔比较,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 认识奥运会从申办到举办给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感受祖国在变化中逐渐强大。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回顾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历史,从中感受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

增强学生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教学难点:体会申奥成功以及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辉煌成绩更能体现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声望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生活,新时代活动一:畅谈奥运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2019年8月8日当奥运圣火在北京点燃,全国沸腾了(开幕式剪辑)。

2、同桌交流:奥运会的一幕幕精彩的瞬间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你们在观看奥运会的时候,那些场面感动了你;比赛中那些运动员(相机提示最喜欢的中国运动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全班交流:生:最令我难忘的是开幕式的表演,特别是奥运圣火的点燃,当时我的心都沸腾起来了。

师:是呀!奥运圣火的点燃令每一个中国人激动,因为它不光点燃的是生活,而是我们中国人的梦想。

生:奥运会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他在奥运会上共获得8枚金牌,打破7项世界记录,成为了奥运历史上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

师:是呀!奥运比赛中,各国运动员创造着奇迹, 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们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这就是站立起来的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出示主题全班活动2【讲授】新生活,新时代活动二: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19,回首百年中国奥运路。

教科版-政治-六年级下册-《新时代,新生活》教案

教科版-政治-六年级下册-《新时代,新生活》教案

《新时代,新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交流“家乡的发展变化”、“祖国的发展变化”为载体和切入点,引起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关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反映祖国伟大成就的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让他们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立志建设祖国。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掌握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同学们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立志建设祖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开国大典和建国60周年阅兵式场景,然后让学生说说从这些图中看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介绍开国大典和建国60周年阅兵式的历史背景,同时结合主题文字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可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也可以朗诵赞美祖国的诗歌,还可以歌唱亲爱的祖国,由此揭示本单元的主题:祖国,我为你自豪【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奠定整个单元的情感基础】。

2、同桌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新中国成立前人民生产生活各方面的状况。

3、学生汇报,谈谈自己的感受。

4、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要在“火柴、煤油、铁钉”这些名称前加一个“洋”字,称之为“洋火”“洋油”“洋钉”呢?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让学生明白: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十分贫穷落后,这些东西都要从外国进口,进口货称为“洋货”,当时洋货充斥中国市场。

5、过渡:缺衣少食、贫穷落后、饱受欺凌,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生活得真是写照。

1949年10月1日,心中诞生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愤图强,建设祖国,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伟大奇迹。

由此引出对本主题的探究。

【目的是让学生从搜集旧中国人民生活状况的资料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辨析明理1、感受祖国经济的腾飞。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科版六年级下册1《新时代,新生活》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科版六年级下册1《新时代,新生活》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新时代,新生活》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
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掌握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反映祖国伟大成就的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让他们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立志建设祖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交流“家乡的发展变化”、“祖国的发展变化”为载体和切入点,引起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关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让同学们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立志建设祖国。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和整理资料并概括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新时代、新生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开国大典视频,在此基础上,适当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同时结合主题文字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由此揭示本单元的主题:祖国,我为你自豪。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4新时代,新生活|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4新时代,新生活|教科版

《新时代,新生活》教案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教学目标: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第4课 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1

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第4课 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1

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第4课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4课新时代,新生活》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教材,主要介绍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适应新时代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新时代的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感受不深,对新时代的特点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适应新时代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2.难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动案例和丰富图片,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时代的社会生活。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制作PPT。

2.准备调查问卷,用于学生社会调查。

3.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组长和成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案例,总结新时代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呈现的案例,分析新时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4新时代 新生活|教科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4新时代 新生活|教科

《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考察、访问老人、搜集资料、制作统计图等活动,了解我国人民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方面的变化,让学生用心感受我们现在的幸福新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考虑,是什么原因让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是党的政策好,勤劳智慧的人民才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从而坚定在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立志建设祖国、2学情分析上一课时,学生差不多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工业与农业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六年级的学生尽管依然小学生,但自我意识差不多开始萌芽,差不多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与看法了。

因此应该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感受生活的变化,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与生活方式等方面感受生活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考虑、讨论,让学生自主总结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难奋斗,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从而坚定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并树立现在好好学习,以后建设祖国的伟大理想。

4教学过程4。

1第一学时4、1。

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上节课,咱们了解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难奋斗,在工业与农业方面取得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吃饱穿暖的中国人民现在正逐步迈入世代梦想的小康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与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今天,让我们来接着感受我们的新生活、板书课题:感受新生活活动2【活动】谈变化师:老百姓的生活,首先离不开“衣食住行”,只有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满足了,人们才会进一步发展精神生活。

课下。

老师布置让大伙儿采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问一问他们像您这么大时的生活是什么模样,您们完成了不?谁情愿来说一说您的采访结果?ﻫ1、“食”的变化(5分钟)①师:“民以食为天",让我们从吃开始谈起吧。

教学设计新时代 新生活 六下

教学设计新时代  新生活 六下

《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刘影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2、从祖国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

3、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立志建设祖国。

教学重点: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难点:同学们为祖国的发展而自豪。

教学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了解祖国的变化1、同学们去发现祖国面貌的变化以及祖国人民生活的变化,收集好图片、资料,作好记录。

2、学生分组自由活动。

3、寻找祖国的变化。

学生调查祖国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如道路交通、桥梁建筑、公用设施、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寻找人民生活的变化,如,衣、食、住、行及生活方式的变化。

以下方法或途径供学生参考:(1)到图书馆、博物馆查询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

(2)询问社区老人、村(居)委会干部,了解家乡的过去。

(3)城市学生可以调查商店的店主、交警、环卫队及自己的长辈,农村学生可以调查农户和老人,了解农民家庭的变化。

4、整理资料。

学生自由选择资料的呈现形式。

(1)分类整理所收集的照片、图片,并配上文字说明,对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写出汇报材料。

(2)用收集到的有关数据资料制作统计图表。

根据学生整理的资料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要在“火柴、煤油、铁钉”这些名称前加一个“洋”字,称之为“洋火”“洋油”“洋钉”呢?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让学生明白: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十分贫穷落后,这些东西都要从外国进口,进口货称为“洋货”,当时洋货充斥中国市场。

5、过渡:缺衣少食、贫穷落后、饱受欺凌,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生活得真是写照。

1949年10月1日,心中诞生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愤图强,建设祖国,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伟大奇迹。

由此引出对本主题的探究。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同学相互讨论祖国的变化:1、学生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交流。

2、学生把收集的照片、图片,文字资料贴在黑板上。

可以分为过去和现在两个展示区,在展示作品上标出提供者的姓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
刘影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2、从祖国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

3、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立志建设祖国。

教学重点: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难点:同学们为祖国的发展而自豪。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了解祖国的变化
1、同学们去发现祖国面貌的变化以及祖国人民生活的变化,收集
好图片、资料,作好记录。

2、学生分组自由活动。

3、寻找祖国的变化。

学生调查祖国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如道路
交通、桥梁建筑、公用设施、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寻找人民生活的变化,如,衣、食、住、行及生活方式的变化。

以下方法或途径供学生参考:
(1)到图书馆、博物馆查询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

(2)询问社区老人、村(居)委会干部,了解家乡的过去。

(3)城市学生可以调查商店的店主、交警、环卫队及自己的长辈,农村学生可以调查农户和老人,了解农民家庭的变化。

4、整理资料。

学生自由选择资料的呈现形式。

(1)分类整理所收集的照片、图片,并配上文字说明,对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写出汇报材料。

(2)用收集到的有关数据资料制作统计图表。

根据学生整理的资料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要在“火柴、煤油、铁钉”这些名称前加一个“洋”字,称之为“洋火”“洋油”“洋钉”呢?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让学生明白: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十分贫穷落后,这些东西都要从外国进口,进口货称为“洋货”,当时洋货充斥中国市场。

5、过渡:缺衣少食、贫穷落后、饱受欺凌,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生活得真是写照。

1949年10月1日,心中诞生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愤图强,建设祖国,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伟大奇迹。

由此引出对本主题的探究。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同学相互讨论祖国的变化:
1、学生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交流。

2、学生把收集的照片、图片,文字资料贴在黑板上。

可以分为过去和现在两个展示区,在展示作品上标出提供者的姓名。

3、学生参观。

可以自由讨论,发表看法,也可以向提供资料的学生提问题,提供资料的同学也可以充当解说员。

4、讨论交流:这些年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5、教师小结: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物质建设方面的,有精神生活方面的,生活中的新鲜事变多了,吃要讲究营养、热量;穿衣追求时尚、美观;住要住得宽敞、舒适;行则要求安全、快速;用要满足省时、方便、高档。

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我们不得不惊叹这种可惜的成果。

(我国科技水平位于前列的有:原子弹、洲际弹导导弹、各式各样的卫星、返回式卫星、战略潜射核潜艇,载人飞船、高速计算机、杂交水稻、高能物理粒子加速器、核电站、三峡工程,基因研测、三十万吨货轮;钢产量第一、煤产量第一、水泥产量第一、家禽产量第一、外汇储备、家用电器也是世界第一。


过渡:在旧中国,对很多人老说,上学读书只是一个永远实现不了的梦想。

现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和社会文化程度明显提高。

经济的腾飞,推动了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

思考:关于现在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你们了解多少?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汇报,分别说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你们明白了什么?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也有力的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三、谈谈这些变化给你的感想
1、学生谈:看到祖国的变化这么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你的感想,祖国变化这么大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感想。

3、请社区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村居干部现身说法,也可以选播一些
宣传片,让学生感悟祖国的变化。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看到家乡、祖国的变化这么大,我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你
有什么感想?
2、试想20年、30年后,我们的祖国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又会是什么样子?
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体会祖国的发展与腾飞,激发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之情”“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奋发努力”等内容要求。

与本单元相关的内容有二年级下册的“你好,祖国妈妈”,四年级上册的“祖国真大”,五年级下册的“不能忘记的历史”。

本单元主要通过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身边人民生活的变化,从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由五个主题活动组成,分别是:新时代,新生活、春天的故事、从“东方红”到“神舟”、光辉的瞬间、我为祖国绘蓝图。

本主题活动试图以“家乡、祖国的巨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立志建设祖国。

根据本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2、从祖国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

3、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立志建设祖国。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课前组织学生通过访问他人、调查、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制作统计图表等活动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了解我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课上的交流、游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的体验、感悟、内化中,一步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而老师则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中我注意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过渡自然合理,学生的活动安排得丰富适度,以此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