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退出文献综述
风险投资退出研究综述
其次,现有的研究主要于风险投资退出的具体操作层面,而对退出后的效果 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 何通过有效的评估方法和风险管理措施来提高风险投资退出的效率和稳定性。
最后,风险投资退出作为整个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与其他 环节相互配合、协同发展。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风险投资退 出的研究与风险投资整体发展的研究相结合,从而为整个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提 供更为深入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2、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退出的时间不同, 可以分为早期退出和晚期退出;根据退出的数量不同,可以分为部分退出和全部 退出;根据退出的策略不同,可以分为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不同类型的退出方 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投资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风险投资退出流程
风险投资的退出不仅对投资者和风险企业产生影响,还会对整个风险投资市 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成功的退出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提高其 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退出的成功与否也会对风险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产生影 响,进而影响其未来的融资和发展。此外,风险投资的退出还可能对整个风险投 资市场产生影响,如引发市场情绪的波动、影响其他投资者的决策等。
谢谢观看
风险投资献综述
目录
02 引言 04 结论
摘要
本次演示对风险投资退出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全面综述。通 过归纳整理文献资料,重点探讨了风险投资退出的渠道、方式、流程和效应,以 及风险投资退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本次演示旨在为研究者、投资者和政策 制定者提供有关风险投资退出的综合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风险投资的退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对风险企业的估值,这 需要借助于专业的评估机构和评估方法;其次是寻找潜在的投资者,这可以通过 多种途径实现,如通过私募基金、借助公开市场等;再次是协商并签订转让协议, 这需要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最后是完成股权交割和资金支付等手 续。
论文《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摘要】:本次论文主要内容是写关于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问题.首先研究什么是风险投资退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途径,各种途径的优缺点,接着论述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状况,论述由于中国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制约风险投资的发展,从而讨论适合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提出应从中国市场、国内风险企业自身两方面考虑,逐步解决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不完善问题。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中国市场【正文】:一、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一)风险退出机制的概念.所谓“风险投资”,系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为上市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提供创业管理服务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创业过程,以期在所投资企业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资本运营方式。
(二)风险退出机制的作用和意义.风险投资的本性是追求高回报的,这种回报不可能像传统投资一样主要从投资项目利润中得到,而是依赖于在这种“投入—回收—再投入”的不断循环中实现的自身价值增值。
所以,风险投资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于资本的高度周期流动,流动性的存在构筑了资本退出的有效渠道,使资本在不断循环中实现增值,吸引社会资本加入风险投资行列.投资家只有明晰的看到资本运动的出口,才会积极的将资金投入风险企业.因此,一个顺畅的退出机制也是扩大风险投资来源的关键,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资本循环的良性运作.可以说,退出机制是风险资本循环流动的中心环节.风险投资与一般投资相比风险极高,其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于追求高额回报,而且由于风险投资企业本身所固有的高风险,使风险投资项目和非风险投资项目相比更容易胎死腹中。
一旦风险投资项目失败,不仅获得资本增值的愿望成为泡影,能否收回本金也将成为很大的问题.风险投资家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资金沉淀于项目之中,无法自拔。
因此,投资成功的企业需要退出,投资失败的企业更要有通畅的渠道及时退出,如利用公开上市或将股权转让给其他企业、规范的破产清算等,以尽可能将损失减少至最低水平。
创业投资后续管理研究——文献综述(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研究——文献综述创业活动中的创新虽然有可能涉及到以上五种创新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但深入到一个企业组织的内部,对创业者而言,他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对某一种“创新”内容的关注,他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其以合乎于企业成长的方式组织起来,或者说对于一个“创业”活动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并不在于它是否具有技术的、市场的,或其它资源上的优势,而在于它是否有能力运用“组织和管理”这项与企业家身份和精神紧密关联的特有“技术”。
企业组织与管理变革就是创业者根据技术的需要、行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成长的需要所建立起的一整套动态的管理支持体系。
这个体系不仅涉及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也包含了企业与外部环境及外部相关机构之间的关系。
因此,企业组织与管理的变革,这一点,刁‘是“创业”企业乃至于所有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创业过程中连续的创新行为。
所以创业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构建企业制度尤其是企业组织管理动态体系。
风险投资机构通过资本参与企业的创业全过程,因而也参与了企业组织与管理变革的全过程。
因而也面临风险投资后管理的挑战。
“三分选项目,七分管项目”这句风险投资界的老行话,足以说明项目投资后管理的重要性,以专业化、集中化、集权化”为特征的“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发展模式已很难支持在新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兴起以后企业成长中的组织管理问题上的要求。
技术含量高但仍采用传统模式进行的管理的“高科技企业”常常难逃大起大落的命运。
而技术含量低,但创造性的引入组织与管理变革的低技术企业却也可以取得惊人的成功。
风险投资机构在筛选项目的过程中,将面对大量的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不同文化和不同背景的中小创业企业,往往被迫面临多领域多元化投资。
风险投资者毕竟不是产业投资者或战略投资者既缺乏产业投资者那样的产品经营经验,也无法象战略投资者那样可以通过控股权、产品销售权及原材料供应权等多种方式多所投资企业进行控制,只能借助于提供有效的增值服务和管理提升来全面提升创业企业的价值以最终实现创投资本的增值。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
资评09310908********沈子翔我国风险投资退出中文摘要本文通过参考归纳有关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研究的文献,简述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作用,综述分析各种退出方式的优劣并评价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现状与利弊,浅谈创业板市场的问题。
最后得出要发展我国风险投资就要建立健全的退出机制的结论。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创业板市场一、简述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作用退出机制是构建完善风险投资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所有者权益变现的出路,是实现投资回报的有效途径。
退出机制有助于解决风险资本形成的障碍并支持了风险企业的后续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具有促进作用。
二、综述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及我国现状(一)比较各种退出方式及利弊1.首次公开发行(IPO) :即公开上市,根据Venture Economics 做出的研究表明,平均持期为4.2年的风险资本通过IPO获得的资本回报率为195%;而等量的其他投资在3.7年内获得平均投资回报率仅为40%①。
(1)利:有利于保持了对公司经营和管理的独立自主权;真实地反映了风险企业的资产价值;上市获得声誉与广告效应;保证了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透明度;对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都有示范效应。
(2)弊:持有风险资本股本期长,受监管限制多;支付的各项杂费昂贵。
2.其他企业兼并收购:收购、兼并、次级收购。
(1)利: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并购的多角经营效应;降低效益费用效应;企业间的并购功能互补,重获活力。
(2)弊:可能存在黑箱操作;市场价值评估较IPO低;有不能利益最大化的风险;并后管理需时间和精力磨合,进而浪费资源;有失去经营方向自主权的风险。
3.企业回购:股权返还。
(1)利:至少收回协议价格;与兼并一样低廉的费用,过程简单时间少。
(2)弊:收益远低于IPO。
4.清算破产:一旦确认风险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或成长太慢,无法达到预期回报,就只能清算破产,止损退出。
综上所诉制表:表1-1市场价值评估交易过程透明度交易过程及时间各项交易费用附加优势首次公开发行(IPO) 高高繁琐昂贵自主权保护;广告效应;示范效应其他企业兼并收购小于IPO 小于IPO 简单低廉规模经济效应;多角经营效应;功能互补企业回购小于前两者高简单低廉清算破产止损退出————————表1-2退出方式平均持有期(年)平均投资额(千美元)平均收入(千美元)(收回倍数)公开上市 4.2 814 5804 7.1收购 3.7 988 1699 1.7企业回购 4.7 595 1268 2.1二次出售 3.6 715 1431 2.0清算 4.1 1030 198 0.2小结:1.从两个表可直观看出IPO是最好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其收益最高,但同时IPO过程繁杂,费用昂贵,是门槛最高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科研课题论文: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107722 投资决策论文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一、引言(一)研究背景风险资本是投资于具有成长潜力的创业公司的资金。
风险投资公司是专业化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者,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旗下可以成立多支风险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通过私募方式向基金投资者筹集风险资本,将资金投资于基金投资组合中的创业公司,获得创业公司的股份。
风险投资一般都会经历项目发掘、筛选、谈判、投资、合作、退出等几个阶段。
风险投资的退出是风险投资的最后一个阶段,即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者根据创业公司的发展情况和其他相关因素,选择合适的退出渠道,将所持有的创业公司的股份出售,实现投资收益。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以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研究风险投资退出,考察风险投资退出的必要性以及不同渠道、影响因素和跨国比较,对于了解风险投资的运作,促进更合理风险投资环境的建设,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广义上的风险投资机制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包括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选择,退出时间的安排,完全退出与部分退出,等等。
狭义的风险投资机制仅指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篇幅所限,本文将着重研究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对其他方面也会有所涉及。
(二)文献综述许多学者从退出的渠道、影响退出方式的因素、退出的国际比较等不同角度对风险投资退出进行研究。
在风险资本退出的理论研究方面,Cumming与MacIntosh(2003)研究了风险资本完全退出与部分退出的问题。
作者使用美国和加拿大风险投资机构的数据,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严重,风险资本更可能使用部分退出。
Cumming(2008)则研究了风险投资基金与创业企业相关协议对风险资本退出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如果合约规定中,风险投资者对创业公司的控制力越强,那么风险投资者越有可能通过收购退出,而不是清算或者IPO。
相关学者研究了我国风险资本的退出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张俊芳(20xx年来通过IPO退出的私募股权基金有不断减少的趋势,企业之间的收购兼并是主流,但总的来说退出的市场环境良好,退出的交易活跃。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及其完善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及其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及其完善【文章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风险投资者退出机制中存在的缺乏进而导致我国风险投资业务受阻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我们充分的认识到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中所存在的缺乏,找到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方针,从而更好的开展我国风险投资业务。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现状;缺乏;措施0 我国风险投资业务受阻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中存在一定的缺乏,对风险投资资本的变相退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挫伤了风险资本的积极性,所以我国风险投资的业务也不能够得到长远的开展。
1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实际情况和缺乏我国和美国的风险投资相比,美国有50年的经验,而我国的风险投资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开展,我国的风险投资相对于外国来说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的实际情况和其中的缺乏,从而找到有效合理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1.1 现状现在,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主要是采用股权转让的形式,还有就是上市方式的退出。
在2021年的时候,我国就实行了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还有IPO的重启和推出,使得我国企业在上市方面有了明显的优势。
而且,我国企业上市也已经成为全球的IPO关注点,因为风险投资支持的中国企业在创业板的带着下也渐渐的走向高潮,风险投资机构的上市退出的情况也有了显著的增长。
风险投资支持下的中国企业在上市方面的数额大大的超出了海外的市场,这是很多人都没有预测到的。
1.2 存在的缺乏虽然,我国的风险投资资金的退出方式还在不断的健全和完善,但是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还是存有一定的缺乏,对于风险资金的运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1.2.1法律体系不健全。
第一,在创业板开始发行后,中小企业还有风险企业主板上市的困难得到了暂时性的缓和,但是在股份转让和破产的清算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还是有的:并购方面的法律问题。
首先,我国在国有资产的产权方面进行划分、评估、管理以及国有股怎样持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相应的法律文件。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宁波大学答题纸(20 10 —20 11 学年第 1 学期)课号:0135009 课程名称风险投资管理文献研读改卷教师:王其冬学号:1011121005 姓名:周之轩得分: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文献综述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退出策略和分配策略上,在退出阶段,主要研究退出的时机和退出的方法;在分配决策上,主要考虑的是分配现金还是分配股份。
一、国外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现状1.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比较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可供选择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也不断增多,风险投资退出问题逐渐受到学术界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从目前各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来看,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类: (l)首次公开发行(IPO)。
包括在普通的股票市场上市,以及上市条件相对较低的特定股票市场上市;(2)出售。
它包括兼并收购、公司或企业家本人回购和转让给第三方;(3)清算。
其中前两类已经成为风险投资最主要的退出方式。
法兰克福大学Castern Bienz教授在其论文《风险投资退出优序的决定因素》中指出:以欧洲和美国的被投资公司的大量案例为分析对象建立模型,该模型可以解释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优选择是IPO或者出售。
Beniz教授认为,高利润的公司会采用上市作为退出手段,低利润的公司会选择出售的方式退出,而那些不盈利的公司则采用清算的方式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Bgyrvae和Timmons(1992)证明,同等条件下,IPO是利润最高的退出方式。
尽管IPO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在实践中,将股份出售给第三方是最常见的退出方式。
Murray对种子期和早期阶段投资退出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处在早期的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兼并收购来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接着依次是企业回购、IPO、二次收购。
Petty等在研究美国风险投资家通过出售完成风险资本的退出过程中发现:尽管出售往往可以比IPO获得更多的现金流量,却容易使风险企业家失去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所以易遭到风险企业家的反对。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案例分析论文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案例分析论文摘要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际案例,探讨了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运作方式和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些对风险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有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案例分析1. 引言风险投资是指风险投资者向初创企业投资资金,以获得收益的一种投资活动。
然而,风险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退出投资,实现本金和收益的回收。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就是指投资者如何在投资完成后撤离投资,以实现投资回报的过程和方式。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案例,探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运作方式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以某创业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创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开发和销售智能家居产品。
在初创阶段,该公司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开始寻找风险投资者。
2.1 风险投资阶段该公司获得了一家风险投资基金的关注,并最终达成了投资意向。
风险投资基金在第一轮投资中投入了500万元人民币,并获得了公司10%的股权。
2.2 退出机制风险投资基金在投资初期就明确了退出机制,即在4年内通过IPO(首次公开募股)退出。
基金管理人认为,在科技行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该公司有望在4年内快速增长,实现IPO退出。
2.3 影响因素然而,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等因素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第三年的时候,公司收入增长乏力,市场竞争加剧,增加了实现IPO的难度。
此时,风险投资基金对公司的退出机制进行了调整,计划在第五年通过收购其他公司的方式实现退出。
这一决策是基于对市场变化的分析和对公司潜力的判断。
3. 启示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3.1 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非常重要。
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初期就应该与创业企业共同制定退出机制,明确退出的方式和时间。
3.2 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风险投资者在评估投资风险和退出机制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环境的影响。
3.3 及时调整退出策略。
我国创业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比较论文
我国创业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比较论文我国创业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比较论文创业风险投资的成功退出是风险资本实现增值的基本前提,也是其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循环的保证。
风险投资家在经历投资管理后退出,实现投资收益或锁定投资损失;风险企业收回控制权,自主经营。
分析风险投资退出的基本情况,保障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畅通,对风险投资活动的各方利益相关者而言至关重要。
一、我国创业风险投资退出现状2009年9月,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定位于初创期、规模小,但运作良好、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科技企业融资。
其不仅是对主板市场有效补给,也为创业风险投资退出拓展了渠道。
2004~2009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项目退出收入低于500万元的项目所占比例依次为:55.6%、66.4%、62.5%、65.1%、61.1%、54.3%,规模略有增长,但总量仍普遍偏小。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按投资成功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IPO、并购、管理层回购、清算退出。
2004~2009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IPO收益率依次为159.81%、419.25%、491.45%、436.07%、916.66%、627.47%;收购收益率依次为9.23%、-20.56%、27.35%、-15.37%、28.35%、4.74%;回购收益率依次为-38.18%、20.53%、-30.81%、-26.80%、-29.47%;清算收益率依次为-41.03%、-61.40%、-53.63%、-42.63%、-29.13%、-42.66%(数据来源: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10)。
二、创业风险投资各退出方式比较(一)IPOIPO是创业风险资本最佳退出渠道。
通过IPO,风险投资可获较高回报。
风险投资家将其私人权益转化为公共股权,在获得市场认可后转手,实现资本增值。
任何硬币都有两面,IPO亦不例外。
优点显而易见:首先是实现营利性和流动性,获得较高收益率,实现被投资公司价值最大化。
风险基金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创业者持有股票的价值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放大而迅速增值。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风险投资是投入到具有高成长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一种权益投资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投资收益。
风险投资退出是风险投资进行利益分配的环节,选择适宜的退出时机与退出方式对实现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有重要意义。
我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风险退出机制不完善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本文就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两方面对风险投资退出决策理论成果进行梳理, 以期为风险投资退出理论的发展完善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研究参考。
[关键字]:风险投资、退出时机、退出方式[正文]:一.引言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会(NVCA)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种股权资本。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的过程。
从运作方式看,是指由专业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在扶植高科技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帮助许多高技术企业取得了成功。
我国正在进入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新纪元,要想使高科技企业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立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以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因此国内许多学者都在关注着中国风险投资的状况,并做了很多相关研究。
但多数研究集中在融资和蜕资渠道较窄、政府资金过多、投资规模不大、法律不完善、政策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缺乏高水平的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家等方面。
风险资本的特征以及风险投资独特的运行方式,使风险资本与创新项目的结合只会是一种短暂的结合,风险资本从它投入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努力寻找一种便捷、安全、能够获得最大增值的退出通道,能否成功地退出是风险投资能否成功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
本文将从风险投资为什么退出入手,主要从退出时间和方式选择两方面对风险投资退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风险投资的调查与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数学与应用数学风险投资的调查与分析一、前言部分首先通过阅读和查询有关文献资料,深入分析并理解风险投资的定义、发展及其资金来源、运作机制和退出机制,就中国风险投资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结合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做详细分析研究,查阅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的数量,基金的资金量,投资方向及投资规模,投资收益期及收益率等方面的数据,进一步研究风险投资基金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及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提出一些促进其在我国发展的建议[1] [2].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在我国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3] .风险投资基金又叫创业基金[4],是当今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新型投资机构.它以一定的方式吸收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投向于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基金无需风险企业的资产抵押担保,手续相对简单.它的经营方针是在高风险中追求高收益.风险投资基金多以股份的形式参与投资,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所投资的企业尽快成熟,取得上市资格,从而使资本增值[5].风险投资的运作包括融资、投资、管理、退出四个阶段.风险资本来源为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大公司、大学捐赠基金、富有的个人及家族等等.风险投资的阶段分为六类:种子期(Startup/Seed)、成长期(Growth)、扩张期(Expansion)、成熟期(Later)、上市筹备期(Pre-IPO)和其他(包括MBO--管理层收购和MBI--管理层换购).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主要有:首次公开发行(IPO)、被其他企业兼并收购、股本回购和破产清算.二、主题部分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时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就是高新技术产业.二战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以信息技术、微电子、生物工程、新型材料、海洋科技和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还促进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化,并带动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21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令人振奋的高速增长,年均GDP 增长率达到了9%以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相伴的是资本高额投入、资源巨大消耗、生产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今后20年,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源泉和活力,风险投资正是推动与促进创新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因此,我们要依靠技术创新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而高科技研究开发及其商品化、产业化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事业,失败率较高,但一旦成功就会获得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倍的回报,而传统的投资开发方式无法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这种特点,风险投资便成为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一种新的有效形式.正是由于这种风险投资机制的存在,极大地激发和鼓舞了人们从事创新性探索的兴趣,而新知识、新思想的不断涌现,又扩大了风险投资家的选择范围,有利于其选择较佳的项目并获取高额利润,从而促进风险投资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就充分展示了风险投资在促进知识、思想与资本结合的巨大功效.事实表明,风险投资在促进技术创新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步取代政府投资成为研究和开发资金的重要来源,促进了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进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此外,风险资本与风险企业以股权方式结合也有利于明晰产权关系,规范运作提高效率并带来就业率的提高.在1985年以前,我国的风险投资是真空地带,不过中共中央在1985年3月发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对于变化迅速、风险较大的高技术开发工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给以支持”,这才使我国高技术风险投资的发展有了政策上的依据和保证.同年我国第一家专营新技术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企业——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从而开启了中国风险投资的大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发展比较缓慢.直到在1998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将《民建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列为会议的“一号提案”后,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风险投资事业才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这样一个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引入风险投资这种先进的投资方式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既要研究发达国家发展风险投资的经验和教训,深入了解风险投资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战略、制度和实务等各个方面探索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道路[1].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一是在组织模式上.我国由于没有有限合伙制的法律制度,因此,我国风险投资机构主要采用了公司制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很多缺点,包括:运营成本高、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决策盲目、注重短期行为、法律上的限制和国有出资主体带来的经营者不合格、收益与风险不对称、缺乏经营自主权等,这与我国现行法律对企业组织形式的限制紧密联系[6].二是风险投资机构类型和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非国有资金成为风险投资主体.目前国有独资的风险投资机构仅占19%;政府参股的风险投资机构占20%;民间的独立风险投资机构占44%;外资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约占13%;其他三种风险投资机构为上市公司和大公司以及专业性投资机构所属的风险投资机构,由高科技开发区或创业园设立的投资机构等.在资金来源上,目前政府资金占全部风险资本的比例已经下降到了30%左右,而国内企业提供的资金占全部风险资本的比例已超过40%,非国有资本正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三是风险投资公司与资本总量不断增长.1992年,全国有2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资金总额不过为30多亿元.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提供的数据:2003年调查的180家风险投资机构,总资本214.06亿,平均注册资本为1.19亿;2004年调查的141家,总资本为190.61亿,平均注册资本为1.35亿;2005年调查的124家,总资本为380.58亿,平均注册资本为3.07亿;2006年调查的125家,总资本为608.25亿,平均注册资本为4.87亿;2007年调查的134家,总资本为664.13亿,平均注册资本为4.96亿;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但调查的142家的总资本为687.08亿,平均注册资本也达到了4.84亿.在这期间,风险投资机构更是大规模增加[7].四是风险投资推进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中国证券》(1999)的数字表明,89%的风险投资公司选投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创业服务中心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项目.1987年由联合国有关组织将孵化器成功经验介绍到中国,推动了创业服务中心这一发展高科技企业的有效组织形式,并在同年建立了第一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8].1993年前后,成都、武汉、上海等地的创业服务中心开始了风险投资的探索.如成都创业中心向13家科技企业投资700万元,历时5年,成功率达92%,总收益达428.8%,其中3家企业上柜进行交易.从所投资的企业行业来看,风险投资的98%投向了技术型企业,其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信息通讯技术和生物医药两大领域,而投资于传统非科技企业的资金仅占全部投资的5%,其平均投资额度为800万元左右.被调查机构中,最小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下的约占总数的60%以上.在投资阶段上,处于种子阶段、起步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占65%.以上数据说明,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关注的基本上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这一投资比例明显高于国际水平,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需要来看,这一投资现状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9].不过,近几年,传统制造业也得到了风险投资的更大支持.虽然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但是由于创业投资的介入,这类制造业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世界产业分工的强化、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趋势的加强,以及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再加上传统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结构性调整过程,使得传统制造业越来越受到风险投资的重视.这与创业投资机构的日渐理性、日渐成熟分不开.五是在支援体系方面,政府积极参与,但尚未建成一个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为了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支持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措施,如《中小企业促进法》、《新公司法》、《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以保证支援系统的稳定.此外,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措施,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风险投资业仍有很长一段要走.我国政府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法律、金融、政策、人才以及服务等客观环境的建设.如,在法律方面,应完善知识产权法、市场管理法律制度等;在金融方面,应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建立“二板市场”、完善资本退出机制;在政策方面,政府应完善税收、采购政策,政府担保以及由政府直接投资;在人才方面,政府就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专家,风险投资家及相关人才,形成强大的风险投资队伍;在服务环境方面,应着力建立以项目评估、财务与法律咨询、会计等为内容的中介机构.除此之外,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还呈现出风险投资公司相对集中、外资机构介入我国风险投资领域等特点[10].三、总结部分首先给出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基金的定义,再是讲一讲风险投资的运作及资金的来源、投资期和退出机制等[11].通过对国外(美国)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的研究,了解他们在风险投资方面的软硬件设施,及介绍一些成功的投资例子,对比国外,再对国内风险投资的起步、发展现状及特点等等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得出国内风险投资在软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12],再结合一些估值模型介绍国内较成功投资案例,使大家对风险投资有个显著的了解[13].最后,我会根据前面的大量调查研究,对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或建议,比如:在法律环境建设方面、构建完整的市场体系,完善税收制度,放宽一些行业准入条件等等.我相信进过全社会的努力,风险投资对我国的各方面发展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14].四、参考文献[1]李好好,孙克任.风险投资学[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2]赵国忻.风险投资退出机理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4(4).[3]曾广波,蓝甲云,彭福扬等.风险投资发展与环境支持体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1).[4]张元萍.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与模式[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5]钟旭.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J].经济论坛,2004(8).[6]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2009中国风险投资年鉴[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9.[7]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2007中国风险投资年鉴[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8]刘红忠.投资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刘志阳,施祖留.我国创业资本运动障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2).[10]郑克岭,张宇明.风险投资发展中的政府责任探析[J],学术交流,2009(9).[11]马芸,刘幻.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对策[J].辽宁经济,2003(12).[12]戴国强.风险投资:美国风险投资经验及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03(2).[13]Colin Mayer,Koen Schoors,Yishay Yafeh,Sources of funds and investment activities of venturecapital funds:evidence from Germany, Israel ,Japan and the United Kingdom[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5.[14]Samuel Kortum, Josh Lerner. 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venture capital to innovation[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0.。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探讨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探讨文章论述了风险投资的特征和作用,探究了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及退出方式。
第一,首次公开发行(IPO),是风险投资最有效的退出途径;第二,企业并购,不但能收回全部投入资金,还能从中取得可观的收益;第三,股份回购,风险企业创业者们自己出钱将风险投资所持的股份购回。
标签: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资本退出一、风险投资的特征与作用1、风险投资的特征(1)风险投资的高收益性、高风险性。
风险投资通常以为具有高科技、尚未起步或规模不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为目标,因为这种类型的中小企业具有潜在的技术能力和巨大市场潜力。
所以,其高风险存在于市场、技术、资金、环境和管理等各方面,其失败率很高,甚至达到80%。
但根据利险对应的原则,风险投资只要成功,就可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近年美国有项调查,对218家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进行调查,完全没有收益的占14.7%,收益部分的占24.8%,且有60%的投资收益率超过100%。
[1](2)风险投资的权益性、中长期性。
风险投资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往往采用参股的形式,其目的是等到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资产增值到一定程度,通过卖出股份获取高额差价。
风险投资的投资周期一般要经历新产品研究开发、产品试制造、正式投入生产、扩大生产规模等过程,直至企业股票上市,投资者才能卖出股份,获得超额投资利润。
事实证明,这一过程少则需要3至5年,多则7至10年,所以我们说风险投资是一种中长期投资。
(3)风险投资的组合性、专业性。
投资者一般采用联合投资和组合投资的方法来分散风险。
风险投资指是由专业机构或专家为具备较大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的股权性投资,与传统工业信贷不同,传统信贷只提供资金但不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而风投不仅提供资金,且还向企业提供资本经营服务,比如为企业制定业务风险、改造组织结构、加强财务管理、开拓潜在市场、树立企业形象。
2、风险投资的作用(1)对技术创新起到推动作用。
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是科学技术的转化为生产力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关于中国创业投资问题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风险投资存在问题文献综述财务0902 关彬2009011615摘要:我国风险投资现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探索中前进必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学者对我国创业投资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述,认为,风险投资的政策应该根据区域的具体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应有所不同。
关键词:风险投资,问题,综述1.引言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但有人也认为将Venture Capital译为创业投资也符合其内涵。
刘健钧博士对风险投资的概念界定为:所谓“风险投资”,系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提供管理服务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发展过程,以期在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即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资本运营方式。
风险投资起源于二战之后。
二战期间产生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军事应用上。
战后,这些技术开始转为民用,而此时依靠这些技术应用发展起来的民用型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权益性资本。
一些富有远见的先行者开始进行投融资领域的创新活动。
1946年,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成立,标志着有组织的风险投资活动的诞生。
美国风险投资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
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对风险投资的实践探索,至今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但风险投资的真正兴起是在1998年之后。
1998年3月,民建中央向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提交了议案,提出“大力发展中国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风险投资由此才引起了我国政府、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共同关注和高度重视。
所以我国的风险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种种的问题。
近年来学者对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和综述,以期明示学术界的对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具体实施进行的思考。
我国创业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政府在风险投资中扮演的角色问题;二,税收方面问题;三,退出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四,其他的方面问题。
2.我国风险投资存在问题2.1风险投资中政府的角色我国目前风险投资机构基本都属于国有企业,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外资和私人风险投资相对比较发达外,其他省市地区,都是以国有风险投资机构为主,甚至没有相应的私人机构或者中介服务机构。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及我国可采用的现实途径论文.doc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及我国可采用的现实途径论文内容摘要: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不畅和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处于初创阶段的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瓶颈。
本文通过对于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探讨了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可以采用的主要现实途径,并指出拓宽并购渠道、完善退出机制是我国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核心环节。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渠道比较退出现实途径一、引言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又称创业投资、风险资本,是一种由专门的投资公司或专业投资人员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评估和严格筛选,把资金投向有潜在发展前景的创新或市值被低估的公司、项目、产品,并以其长期积累的经验、知识信息网络辅助企业成长,一定阶段后通过上市、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
取得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
风险投资一般多以投资基金的方式运作,表现为以设立公司等组织形式来投资于未上市的新兴中小型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一种既承担高风险又谋求高回报的资本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风险投资规模,同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
2002年,随着IT等高科技领域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我国的风险投资业也处于相对低迷状态,在目前400多亿元的创业资本总额中,真正做创业投资的不到100亿元。
世界风险投入中国的速度也在放缓。
解决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减缓的问题,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创新产业,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以吸引风险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促进风险投资良性循环。
因此,在风险投资退出过程中,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正确选择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对于风险投资者追求利益最大化和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二、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及比较分析对于风险投资而言,出售股权获得资本利得是其根本目的和动机,也是创业投资得以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
如何确保成功投资的收益顺利回收以及尽快从不良投资中抽身而出,对风险投资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大学考核答题纸(20 —20 学年第学期)课号:课程名称:风险投资管理改卷教师:王其冬学号: 1011121013 姓名:陈杰得分:风险投资IPO退出文献综述一、风险投资退出概述1、风险投资的定义风险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向具有巨大增长潜力但同时在技术、市场等各方面存在巨大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促进金融、产业、科研相结合的一种投融资行为。
风险投资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
风险投资者以自身的相关产业或行业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高效的企业管理技能与金融专长,对创业企业或风险项目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经营,直至创业企业或风险项目公开交易或通过并购方式实现资本增值与资金的流动性。
一轮风险资本投资退出以后,该资本将投向被选中的下一个风险企业或风险项目,这样循环往复,不断获取风险资本增值。
2、风险投资退出的定义所谓风险投资退出,是指风险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风险投资者认为有必要是时候将风险资本从风险企业中退出,因而选择一定的方式(公开上市、出售或回购、清算)通过资本市场将风险资本撤出,以求实现资本增值或者降低损失,为介入下一个项目做准备。
风险投资与一般的产业投资和战略投资不同,它既不通过经营产品而获得产业利润,也不是为配合母公司的产品研发与发展战略而长期持有所投企业股权,而是以获得巨大资本增值收益为目的。
风险资本的最大功绩是能够实现知识与资本的直接结合,从而使得新知识、新思想这一资源可以迅速实现其价值,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而这一作用的发挥和创业投资的成功退出是分不开的。
3、风险投资退出的渠道类型(1)、竞价式转让——股份公开上市(IPO)股份公开上市(IPO)是指风险投资者通过风险企业股份公开上市,将拥有的私人权益转换成为公共股权,在获得市场认可后,转手以实现资本增值。
股份公开上市被一致认为是风险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渠道,其主要原因是在证券市场公开上市可以让风险资本家取得高额的回报。
风险企业股份上市离不开二板市场的作用,这类证券市场以发行高科技风险企业的股票为主,发行的标准低于一般的证券主板市场,只要风险企业的规模和资金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可以在这类市场上上市公开发行股票。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著名的二板市场有:美国专为没有资格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等主板市场上市的较小的企业的股票交易而建立的OTC(柜台交易)市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NASDAQ(全国证券自营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英国于1980年建立的USM(未正式上市公司股票市场),日本政府于1983年在大阪、东京和名古屋建立的“第二证券市场”等。
我国也于2009年在深交所建立了创业板市场。
(2)、契约式转让——出售或回购 美国风险投资以契约式方式退出有两种形式——股份出售或回购。
股份出售是指一家一般的公司或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按协商的价格收购或兼并风险投资企业或风险资本家所持有的股份的一种退出渠道,也称收购。
股份出售分两种:一般购并和第二期购并。
一般购并主要是指公司间的收购与兼并,第二期购并是指由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收购,接受第二期投资。
股份回购是指风险企业或风险企业家本人出资购买风险投资企业家手中的股份。
随着兼并的第五次浪潮的开始,风险资本更多的采用回购或出售的方式退出。
(3)、强迫式转让——破产清算 众所周知,相当大部分的风险投资不会很成功,当风险企业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组织股东、有关专业人员和单位成立清算组,对风险企业进行破产清算。
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一旦确认风险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或者成长太慢,不能给予预期的高额回报,就要果断地撤出,将能收回的资金用于下一个投资循环。
二、风险投资退出研究概述1、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比较选择研究法兰克福大学金融研究中心Carsten Bienz教授在2004年欧洲经济协会年会中的会议论文《风险资本退出优序的决定因素》(A Peeking order of Venture capital exits—What determines the oPtimal exit channel for venture capital baeked firms)中指出:以欧洲和美国的被投资公司的大量案例为分析对象建立模型,该模型能够解释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优选择IPO 或者出售。
Bienz教授认为,高利润的公司会采用上市作为退出手段,利润低的公司一般采用出售的方式退出,而那些不盈利的公司则采用清算的方式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模型得出的结论和大量公司的实际案例是一致的。
Pierre Giot(2003)应用排除分析法对风险企业的IPO、转让和清算进行决策。
Soia等的研究表明,风险投资回报的倍数[(返回额-投资额)/投资额],IPO为1.5,销售为0.40,企业回购为0.37,转售为0.41,而清算和冲销分别为-0.34和-0.37。
Bygrave和Timmomns计算了各种各样退出渠道与投资净利润的关系,认为IPO至少是盈利最多的退出渠道。
Anders Isaksson(2000)的研究发现,尽管政府资助的风险投资机构仍然采用动态的退出行为,并不把目标仅限于IPO,但是在瑞典IPO仍是首选的退出方式。
戴国强,王国松认为对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资本而言,高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方式是IPO退出方式,其次是收购退出方式;收购退出方式比IPO方式能更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投资评价以及管理者的监控等问题,IPO市场状态是决定采取IPO方式退出,还是保留其投资或采取其他退出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性决定变量。
王亚民等研究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基于控制权转移的风险企业家激励,风险企业家退出方式偏好和风险投资家退出方式偏好。
通过对证券市场IPO机制的风险企业家激励功能理论分析和模型研究发现,证券IPO机制使风险资本可以通过IPO退出,形成对风险企业家以公司控制权转移为核心的非现金激励,从而减少了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两者之间的信息问题和由此产生的委托一代理问题。
佟国顺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尤其是美国的成功经验,提出建立适合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三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首次公开发行,股份转让与企业出售,公司清理),并同时对这三种方式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在关于风险投资退出的研究中,董梁提出了挤出效应的观点。
他认为风险资本采用何种方式退出并非完全由风险资本家的意愿而定,它往往是风险资本与其他竞争性金融资本和企业家意愿互动的结果。
挤出效应的意义在于向风险企业引进了规模和风险能力不同的投资群体,实现了资本的优化配置,也丰富了退出机制中保护和恢复风险资本的手段。
研究者(程静,2004;万俊毅,2004)大体上是从风险资本退出方式的退出收益、退出成本以及退出的时效性、以及现金偏好、退出价格、退出程序的复杂性、退出的市场容量、内部控制权激励效应等方面进行比较的。
通常认为IPO是最理想的退出方式。
在IPO退出方式中,由于公众购买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在投资评价企业信息方面将面临严重的技术与信息方面的不足,即使存在专业的市场中介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内外部投资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IPO市场状态是决定采取IPO方式退出,还是保留其投资或采取其他退出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性决定变量。
王亚民等研究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基于控制权转移的风险企业家激励,风险企业家退出方式偏好和风险投资家退出方式偏好。
通过对证券市场IPO机制的风险企业家激励功能理论分析和模型研究发现,证券市场IPO机制使风险资本可以通过IPO退出,形成对风险企业家以公司控制权转移为5核心的非现金激励,从而减少了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两者之间信息问题和由此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
刘少波等认为风险投资是否采用IPO退出,不仅取决于企业成熟之后的经营绩效,而且取决于风险资本退出时的资本增值程度和信息条件。
通过分析风险投资的信息结构,运用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求解出IPO条件下风险资本与风险企业的博弈均衡和非IPO条件下风险企业与其他企业的竞价购买时三种情况下的唯一纳什均衡解。
2、风险投资IPO退出时机的研究在退出时机上,Lerner(1994)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公开交易的证券的价值水平是影响上市时机选择的因素之一,风险投资家往往选择市场价值最高时使风险投资企业上市。
Compers(1996)指出新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往往希望尽快获得收益,以获得社会和投资者的认可,往往倾向于更早的上市。
美国风险投资权威保罗·A·冈帕斯和乔希·勒纳合著的《风险投资周期》中,他们采用350家在 1978至 1992年间接受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做样本,运用实证分析得出了结论:风险投资家在企业的市场价值达到最大时选择把企业推上市,在企业价值较低时选择依靠私人融资,有经验的企业家善于寻找最佳的上市时机。
Cumming和Macintosh建立了一个关于风险资本IPO退出的一般理论,指出风险资本家应当在给受资企业带来的边际价值等于边际成本时退出他们的投资。
风险投资IPO退出的时机应当使各方都满意,但是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的目的往往是不一致的。
李智忠和刘清江在研究风险投资推出时机时认为风险投资退出应该注意五大关系:风险投资退出时机与产业周期的关系,上市时机与风险投资公司的关系,上市时机与风险企业的关系,退出时机与退出方式的关系,风险投资退出时机与市场活跃度的关系。
张新立和杨德礼建立一个两阶段基本模型,给出了风险企业的退出条件。
由于风险投资家要重复地参与资本市场,又将两阶段模型推广到无限期重复博弈,通过建立声誉机制可解决不同类型风险企业的退出时机问题。
对低质量的企业继续增加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声誉,而是为了增加收益。
对年轻的风险投资家而言,要建立自己的声誉可通过使企业价格偏低来实现。
张新立等利用实物期权和最优停时理论,在假设风险企业利润流服从算术布朗运动条件下,建立了风险投资IPO退出时机的一般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立即退出和继续维持时的价值,研究了风险资本利润最大的最优变现策略。
得出的结论是:当风险企业利润流大于阀值时,风险投资选择立即退出,选择立即退出的可能性将随着阀值的增大而减少,阀值决定着风险投资的退出时机,而退出时机又受到利润未来不确定性、风险调整贴现率、企业价值增长、股票交易成本、开盘出售和锁定期后的股份比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3、风险投资与创业企业IPO上市抑价研究在不同市场情形,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退出可能会表现不同。
RossettoS.(2008)对 IPO的两个实证谜团提供了一种解释。
第一个是,在发行火热(hot issue)时期IPO 抑价增加,第二个是,理论上,风险投资支持的IPO 比非风险投资支持的IPO 抑价较少,但事实刚好相行火热的时期,风险投资支持的 IPO 具有更高的抑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