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语

合集下载

-本,该,你,我,贵,-都是公文常用的称谓用语

-本,该,你,我,贵,-都是公文常用的称谓用语

"本,该,你,我,贵,"都是公文常用的称谓用语篇一:公文写作标准用语公文写作标准用语(一)称谓语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常用“你”,如“你省”、“你部”。

如是平行文则宜用敬辞“贵”,如“贵部”、“贵局”、“贵市”、“贵会”、“贵社”、“贵公司”、“贵单位”等。

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常用“我”、“本”,如“我省”、“我部”、“我局”、“本公司”、“本会”等。

公文中间接称呼有关的人或单位常用“该”,如“该同志”、“该人”、“该地区”、“该单位”等。

(二)起首语对下级机关或人民团体来文有所批复时,起首常用“关于《……的报告》收悉”、“关于……的电文已悉”等。

《通知》常用“为了……”开头。

(三)承启语在公文的缘由表述完毕后,常用“为此,特作如下通知”、“特此命令你们”等领起下文。

(四)结尾语是各类公文正式结尾时表收束、强调、祈请等的用语,可用“以上各项,望各地遵照执行”、“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是否有当,请予批复”、“当否,请批示”、“请予审批”、“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有关部门执行”。

三、公文用词的特殊性所谓公文用词的特殊性,是指公文有一套较常用的专用词语,这些词语用起来能体现公文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开头用语有:“按照”、“为了”、“根据”、“鉴于”、“依照”、“据查”、“关于”、“报告悉”、“电悉”、“奉”、“查”、“前奉”、“据”、“……报称”、“……电称”、“制定”、“特派”、“任命”、“兹聘”、“派”、“惊悉”、“阅悉”、“谨悉”等。

结尾用语有:“望”、“请”、“特此函告”、“为盼”、“是否可行”、“当否”、“请批示”、“祈请批复”、“盼回复”、“望遵照执行”、“特此通知”、“请批转……执行”、“特此布告”、“此复”、”此致”、谨呈”、“谨报告”、“特此电陈”、“此令”、“此批”、“此布”、“为荷”等。

过渡用语有:“为此”、“为此……特……”、“对比……”、“为……”、“结合……”等。

亲属称谓语的分类

亲属称谓语的分类

亲属称谓语的分类
1. 直系亲属称谓,就像爸爸妈妈,哎呀,这多亲呐!我的爸爸妈妈那可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呐!比如我犯错了,妈妈就会说:“你这孩子,咋这么调皮!”
2. 旁系亲属称谓也很重要呀,像兄弟姐妹,哇,那可是一起玩耍打闹的存在!我和我哥小时候天天打架,可有意思了,他会喊:“妹妹你别闹啦!”
3. 还有长辈亲属称谓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类的,他们总是那么慈爱!记得小时候外公常摸着我的头说:“宝贝乖哦。


4. 姻亲亲属称谓也少不了哇,像姑父姑母,那也是很亲近的呢!我姑父可有趣了,每次见到我都逗我玩,说:“小鬼头,又长高啦!”
5. 那还有伯伯叔叔之类的亲属称谓呀,他们就像大树一样给我们依靠!我叔叔可疼我了,会说:“来,叔叔给你买好吃的。


6. 舅舅舅妈也是亲属称谓中很特别的,往往有着不一样的亲昵感!小时候去舅舅家,舅妈总会笑着说:“小家伙来啦!”
7. 外甥外甥女这种亲属称谓,不也是一种很温暖的连接吗?就像我是我舅舅的外甥女呀!他常说:“我外甥女最可爱啦!”
8. 孙子孙女这种亲属称谓,更是代表着家庭的延续呀!看着爷爷奶奶疼孙子孙女的样子,真让人感动!难道不是吗?
我觉得亲属称谓语真的好丰富多样,它们让我们的家庭关系更加紧密和温暖,每一个称谓都有着浓浓的亲情呀!。

称谓语

称谓语

一、什么是称谓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1、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傍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2、社交称谓: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

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

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

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

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审等;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3、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对方的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二、称谓语的分类称谓语,就是对别人的称呼语。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称谓用语

称谓用语
世姪/姪女
令世伯/伯母
敝世伯/伯母
學兄/姊
學弟/妹
貴同學
敝同學
同學
小兄/愚姊
令高足
敝門人
世兄

令世姪
敝世姪
其他用語
對象
知照敬辭
祝頌問候語
請候語安好語
啟告語
祖父母
父母
膝下
恭 叩
敬 請
金安/福安
叩稟/敬稟/敬叩
師長
函丈/道鑒/壇席
恭 請
敬 頌
道安/鐸安/教安
敬上/謹上/謹啟
長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尊前/尊鑒/賜鑒
尊安/福安/崇安
令郎/媛令媛
小兒/女
賢媳

令媳
小媳
幾孫/孫女
祖/祖母
令孫/孫女
小孫/孫女
賢姪/姪女
愚伯/伯母
令姪/姪女
舍姪/姪女
君舅/姑

令舅/姑
家舅/姑
親戚稱謂表
稱人
自稱
稱對方親戚
稱己方親戚
外祖父/母
外孫/孫女
令外祖父/母
家外祖父/母
姑丈/母
內姪/姪女
令姑丈/母
家姑丈/母
舅父/母法
甥/甥女
令母舅/舅母
家母舅/舅母
借物歸還稱
“奉還”。(回稱:“領收”)
贊人貌美稱
“冠玉”。(回稱:“不敢當”)
出人群者稱
“巨擘”。(回稱:“過獎了”)
你我同心稱
“金蘭”。(回稱:“應該”)
事有奇緣稱
“三生有幸”。(回稱:“天與人賜”)
自提意見稱
“淺見”、“膚見”。(回稱:“高見”)
代人作事稱

应用文常用语

应用文常用语

•应用文专门用语应用文专门用语(共十三种)1.称谓语称谓语是表示称谓关系的词语。

在应用文中,涉及机关或个人时,一般应直呼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以及对方的职务或“××同志”、“××先生”。

在表述指代关系的称谓时,一般使用下列专门用语:第一人称:“本”、“我”,后面加上所代表的单位简称。

如:部、委、办、厅、局、厂或所等。

第二人称:“贵”、“你”,后面加上所代表的单位简称。

一般用于平行文或涉外公文。

第三人称:“该”,在应用文中使用广泛,可用于指代人、单位或事物。

如:“该厂”、“该部”、“该同志”、“该厂品”等。

“该”字在文件中正确使用,可以使应用文简明、语气庄重。

2.领叙词领叙词是用以引出应用文撰写的根据、理由或具体内容的词。

领叙词在应用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一般借助领叙词使应用文写得开宗明义。

常用的有:根据按照为了接……前接或近接……遵照敬悉惊悉……收悉……查为……特…………现……如下应用文的领叙词多用于文章开端,引出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指示的根据或事实根据,也有的用于文章中间,起前后过渡、衔接的作用。

3.追叙词追叙词是用以引出被追叙事实的词。

应用文中有时需要简要追叙一下有关事件的办理过程,为使追叙的内容出现得自然,常常要使用一些追叙的词语。

如:业经前经均经即经复经迭经在使用时,要注意上述词语在表述次数和时态方面的差异,以便有选择地使用。

4.承转语又称过渡用语,即承接上文转入下文时使用的关联、过渡词语,用于陈述理由及事实之后引出作者的意见和方案等。

这种词语不仅利于文辞简明,而且起到前后照应的作用,有:为此据此故此鉴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总之5.祈请词又称期请词、请示词,用于向受文者表示请求与希望。

主要有:希希望敬希请望敬请烦请恳请希望要求使用祈请词的目的在于表明写作者的祈望,也有助于形成相互敬重、和谐与协作的气氛,从而建立起正常的工作联系。

6.商洽语又称询问语。

称谓语

称谓语



4、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 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2 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 置进行修改(5分) 令尊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 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很有影响。我 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 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 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应邀接受 儿子 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称谓语· 现代称谓语
(2)社交称谓
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 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 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 职称:工程师、教授、讲师等 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 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年龄:老王、小张 泛称:同志、师傅、先生、女士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称谓语· 谦称与敬称
课堂实练 1、(1994· 高考题):礼貌称谓正确的是 D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 令堂 人家就行了。 B.令嫒这次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 小女 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时常告诫我们到 家父 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 妙惟肖,栩栩如生。
课外延伸

选择几个你感兴趣的称谓语,对它的 使用场合、对象、频率,甚至历史沿 革做一些探究。
年龄称谓趣谈
不满周岁—— 襁褓 2~3岁—— 孩提 幼年泛称—— 总角 13岁(女)—— 豆蔻年华 15岁(女)—— 及笄之年 至出嫁—— 标梅之年 至30岁(女)—— 半老徐娘

20岁(男)—— 弱冠 30岁(男)—— 而立之年 40岁(男)—— 不惑之年 50岁—— 知命之年 60岁—— 花甲、耳顺之年 70岁—— 古稀之年 80岁—— 杖朝之年 90岁—— 耄耋之年 90岁—— 鲐背之年 100岁—— 期颐古代Biblioteka 谓语称谓语现代称谓语

称谓语例句

称谓语例句

称谓语例句第一人称:又叫“自称”。

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

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比如: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

”《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我忘记了拿尺码。

”“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

《公输》——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

“我”用于句末,代替说话之人,作宾语。

3、余闻而愈悲。

《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

“余”用于句首,代替听话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语。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

“予”字用于句首,代替“我”,作主语。

5、朕乃天子,说话岂能儿戏?——我乃一国之君,说话岂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称“我”。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

“孤”字用于句首,代替刘备,作主语。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1、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女”字用于句中,又在动词“诲”之后,作“诲”的宾语。

代替“仲由”,译为“你”。

4、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若”用于句首,用来称代陈涉。

相当于“你”。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

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

句中的“乃”就是代词,“你的”。

6、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

古今称谓语词典

古今称谓语词典

古今称谓语词典称谓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语言现象。

据统计,在我们日常的口头表达中,称谓语的使用率超过30%,仅次于主谓宾等句式。

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古今称谓语有所差别,这里,笔者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称谓词,希望能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称谓词又可分为直称和尊称。

一般来说,直称不需要区分性别,如姐姐、哥哥、弟弟等;尊称男性长辈或女性长辈则应加上其姓氏。

古代汉语中的称谓词和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词基本相同,但在书面语中往往会将称谓词省略。

称谓,即尊称和谦称,有时可以交替使用,如“家父”、“敝人”、“愚兄”、“学生”等。

其中,对自己的谦称一般为“贱息”、“晚生”、“晚学”等;对他人的谦称一般为“鄙人”、“在下”、“后学”等。

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表达中,我们一般只用尊称,即必须带上其姓氏,以表示敬意。

1.凡对尊长、亲属等长辈,可用“尊”,如尊上、尊公、尊君、尊夫人等。

凡对平辈或晚辈,可用“贤”,如贤弟、贤侄、贤友等。

当别人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也称“尊”时,我们可以用“家尊”、“家严”、“家慈”、“家君”等。

2.还有的词典里是没有“君”的,我们就用“你”代替吧,用“你的”。

例如:《论语》(学而篇):“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八佾篇)郑玄注:“君子,尊称也。

”这里,君子、尊君都是可以的。

古代:古代中国把皇帝叫做“圣上”,把太子叫做“太子”,把自己的儿子叫做“犬子”。

到了明朝才开始盛行于民间。

此外,古代有时还以封地、爵位、官职、年龄、排行及辈分等作为称呼。

文人学士在相互称呼时,往往根据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关系的亲疏,在上述各种称呼中挑选一个或几个适合的词,组成简短的称呼语,并且按照长幼、亲疏、尊卑、贵贱、亲热等次序进行排列,使用时也根据交际对象的身份、地位和关系的亲疏有所变化。

通常是前边加一个尊称,如称帝王为圣上,称有道德的人为先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称谓语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1、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傍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2、社交称谓: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

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

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

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

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审等;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3、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对方的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
二、称谓语的分类
称谓语,就是对别人的称呼语。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

1、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如,伯、舅、哥、妹、堂弟姑、姨、直系孙、侄孙叔、伯、哥、弟哥、嫂子、姐、姐夫。

2、社交称谓
1)代词称谓我你您他她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咱们人家咱大家各位诸位2)社交称谓先生小姐女士夫人殿下等
3)职衔称谓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 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 职称:工程师、教授、讲师等;
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4)关系称谓同志老师师傅老板朋友
5)名字称谓,用于平辈间:小名大名绰号
6)亲昵称谓
3、敬语和谦语
在称谓语中,尤其要注意敬词和谦词的使用。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谦称、敬称的词和词组。

谦称,表示谦虚的称呼。

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

如,“犬子”“小女”“足下”。

为了表示谦逊,可以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

从修饰的词性来看,可分为三种情况:
1、用形容词来修饰,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愚见、愚意
敝:敝国、敝邑
贱: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

((“贱”相当于“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
微:微臣
卑:卑职
2、用动词来修饰, 常见的有:
窃:窃思、窃念、窃闻
伏:伏惟、伏闻
3、用名词来修饰, 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家人,比自己年纪长的用“家”,比如:家兄、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比如:舍弟、舍侄。

总结“家大舍小令外人”
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对他人的尊称还有: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附: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校称:寒窗、庠序;同学称:同窗。

委婉语
人们在交际和交流中希望找到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即使双方能够顺利完成交际,又使双方感到此次交际是愉快的。

完成了理想的交际任务,委婉用语就是实现这一理想交际的合适的表达方式。

它是使用较含蓄的语言表达各种强烈的、难以启齿的话语。

这种委婉用语是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选择语言文字的结果,通过有意偏离常规形成各种修辞格,或者通过违背合作原则产生会话含意。

这样便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实现独特的修辞意义,产生独特的语言效果。

以下将通过委婉用语在修辞格上的体现和违背合作原则的情况,简要分析委婉用语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修辞意义和语用价值。

这里所说的委婉语用语与修辞中的委婉格不完全相同。

它更是一种语义手段,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的方式,委婉与其说是修辞的一种手段,不如说是目的。

语言中大量存在,如:比喻、
借代、双关、反语、析字等,达到"委婉"这一目的。

学者也发现了许多与委婉表达有关的修辞现象,使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人采用恰当的委婉表达方式,做到语言礼貌得体。

而听话者根据共知信息,通过合作原则,推导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含义,达到理想的实际效果。

下面试从修辞格和合作原则与委婉语的联系方面阐述委婉语与修辞与语用的联系。

相关修辞
隐喻
隐喻的特点是用喻体掩盖了本体,从而可以避开所忌讳的事物。

如"死亡"的许多委婉语(回老家、安睡、长眠、安息、作古)就是借助隐喻造成的。

借代
借代有很多种类,但它们都是用一个对象代替另一个对象,这个特点决定了运用"借代"手法可以将不愿启齿的词,用委婉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

如用袁世凯代印有袁头像的银元,阿飞代地痞流氓。

双关
双关是用以一个词语关顾表层和内里两种意思,表层意思是字面直接显现出来的,深层含义就是想通过委婉方式表达出来的。

如洗发水广告语"健康亮丽,从头开始"中的"头",又如丰胸广告"做女人挺好"中的"挺"等。

都是言在表面之义,意在蕴含之义。

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

使用与原来意思相反的语句来表达本意,有的表达一种强烈的讽刺挖苦意味,有的则使语言活泼幽默、轻松愉快。

无论是表达讽刺挖苦还是幽默轻松,用反语都比常规说法具有更强烈的色彩和更得体的效果。

如领导给你布置了一项任务,但在规定的期限内你完成了还不到一半。

领导很无奈的感叹到:"你干得实在太棒了!"一句看似夸奖的话,实际上间接含有的讽刺意味不在直接讽刺之下。

析字
根据汉语方块字的特点,采取富有汉语特征的委婉方式,如利用字形部首的优势产生的析字格:"楚女身材高大。

面黑而麻,服装随便,有丘八风。

"(茅盾《海南杂议》)丘八指"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