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称谓语认知及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初一说明文作文:社会用字调查报告_600字
初一说明文作文:社会用字调查报告_600字初一说明文作文,社会用字调查报告。
尊敬的老师:我们班进行了一次社会用字调查,目的是了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社会用语,以及对这些用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用字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我们对“公民”、“法律”、“民主”、“责任”等社会用字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对这些用字的意义和用法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些同学对这些用字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关注这些社会用字,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其次,我们还对“环保”、“公益”、“慈善”、“志愿者”等社会用字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对这些用字的意义和用法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些同学对这些用字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关注这些社会用字,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更好地参与到环保、公益、慈善和志愿者活动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我们对“诚信”、“友爱”、“宽容”、“团结”等社会用字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对这些用字的意义和用法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些同学对这些用字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关注这些社会用字,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更好地践行诚信、友爱、宽容和团结的精神,为社会营造更加和谐的氛围。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社会用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不足之处。
我们将会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这些社会用字,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谢谢老师!初一(1)班全体同学敬上。
一项关于社会称谓语“阿姨”的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项关于社会称谓语“阿姨”的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社会称谓语“阿姨”在现代社会的使用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北京地区的调查为例背景及研究意义:在中国社会中,“阿姨”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称谓,特别是在北方城市,几乎每个人都会用到这个词。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阿姨”的使用是否仍然合适、得体,是否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因此,对社会称谓语“阿姨”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北京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探讨以下问题:1.北京地区人群对于“阿姨”这一称谓的使用情况,在哪些场合下使用,是否存在使用限制,使用时是否有意识地考虑对方的年龄、地位、亲密程度等因素。
2.使用“阿姨”这一称谓是否会受到社会文化背景、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年龄、职业、地位和性别的人是否会有不同的使用习惯。
3.使用“阿姨”这一称谓是否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是否会产生尊卑不等、亲疏远近等感受,是否会在不同的人际交往场合中体现出不同的作用。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预期结果:1.在北京地区,“阿姨”这一称谓的使用仍然较为广泛,但其使用场合、限制条件等因素在不同人群中存在一定差异。
2.不同人群对于“阿姨”这一称谓的使用存在着地域、文化、年龄、职业等差异。
3.使用“阿姨”这一称谓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近亲、长辈之间的使用可能体现出传统的尊卑关系,但在工作、社交等场合中可能引发疏远感等问题。
研究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社会称谓语“阿姨”的使用和影响,为促进人际交往、加强社会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从文化视角探讨社会交往中的尊重、协调等问题,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南宁社会称谓语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桂林 航天 工 业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 U N LO U LN C L E EO E O P C E H O O Y O R A FG II O L G FA R S A ET C N L G
学术 苑
南宁社 会 称 谓 语 使 用情况 的调 查 分析
会 发 展 , 性 地 位 的 抬 升 ,小 姐 ” 指 豪 门 富户 人 家 的 女 儿 女 “ 也
“ 姐 ” 为 称 谓 语 历 史 悠 久 , 义 色 彩 变 化 较 大 。宋 或是年青女性 , 小 作 语 其语义 也 由贬 义转 为 褒义 ; 直至 民 国, 小 “
*
基 金 项 目 : 文 受广 西 民 族 大 学 2 0 本 0 8年 研 究 生 教 育 创 新 计 划 项 目《 济 转 型 期 社 会 称 谓 语 缺 环 现 象 调 查 研 经 作 者 简 介 : 洋 (9 2 )女 , 宁 锦 州 人 , 西 民族 大 学 语 言 学 及 应 用 语 言 学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言 文 刘 18 一 , 辽 广 研 语
1O 1 1O 1
1 . 49 1 8 1 . 64 2 1 1. 91
89 . 1 1 1 . 00 1 3 1 . 18
1 . % 79 2 2 2 . 00 2 8 2 . 55
2 . 84 2 6 2 . 36 2 6 2 . 36
2 . 99 3 3 3 . 00 2 2 2 . % 00
刘 洋”
( 西 民 族 大 学 文 学 院 , 西 南 宁 5 0 0 ) 广 广 3 0 6
摘 要
南宁市社会称谓语与职业 、 年龄等要素密切相关 。文 章 以 它 们 为考 察 切 人 点 , 析 了其 社 会 称 谓 语 的选 择 比 分
社会称谓语认知及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社会称谓语认知及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汉语言文学1101班 18110103 陈琳珏摘要:称谓语作为一种具有交际功能的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所使用得称谓语有所不同,通过调查发现其特点。
关键词:社会称谓语差异调查报告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社会的发展变化,会迅速体现到语言,特别是词汇中来作为基本词汇的称谓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更能直接体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
称谓语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彼此之间表明相称谓语具有和其他词汇不同的特殊交际功能。
此次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街头采访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进行调查。
下面将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一、对他人的称谓。
1、与同龄陌生人打招呼,使用社会称谓语情况。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与陌生同龄人打招呼中,无论是什么年龄,职业使用范围最广的是用“你好,请问,打扰”等代替,其中女性占的比例比男性大。
在随后的称谓开始在年龄上出现差异:年龄在18周岁以下和18—25周岁的受访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同学”、“帅哥/美女”和“亲”。
25—35周岁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帅哥/美女”、“先生/女士/小姐”和“亲”。
35—45周岁和45—55周岁使用频率较高的的是“先生/女士/小姐”、“师傅”和“老板。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其中有四个词比较具有区别性,“同学”、“亲”“老板”和“师傅”。
“同学”称谓多出现在18周岁以下和18—25周岁的受访者中,这是由于人群主要以学生为主,称呼对方为同学贴近其身份有显得比较亲近。
“亲”这一称谓语主要使用与18周岁以下、18—25周岁和25—35周岁这类受访者中,“亲”首先源于淘宝,此后随着它在网络上的流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现在也慢慢融入到了现实社会中。
“师傅”这一称谓语主要使用与35—45周岁和45—55周岁的受访者中。
社会不规范用字调查报告
社会不规范用字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教育也在不断完善,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增强。
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快节奏的时代,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用字问题,给人们的阅读体验带来一定的困扰。
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不规范用字的状况,本文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群,包括学生、家长、职场人士等。
问卷中的问题涉及到常见的不规范用字情况,如错别字使用、标点符号错误、使用网络用语等。
问卷设计了选择题和填空题,以了解被调查者对于不规范用字的认知和态度。
二、调查结果经过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调查结果:1.错别字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于常见词语的正确使用比例较高,但在一些多音字、生僻字的使用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错误。
此外,还有一些受访者对于一些常见的字词拼写错误较多,如“饭局”误写为“饭局”、“门路径”误写为“门路径”等。
2.标点符号错误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大部分受访者较为准确,但也有一些人在使用标点符号时存在一些模糊和混淆。
例如,有人在问句中使用了感叹号,或者在陈述句中使用了问号。
3.使用网络用语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在书写时倾向于使用网络用语或者缩写。
这种现象在社交媒体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中尤为明显。
然而,这样的用字方式不符合规范的书面语要求,容易导致信息传达的不清晰、误解等问题。
三、问题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教育不彻底尽管我国的教育在语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一部分人对于一些基础语言知识存在掌握不牢固的问题。
这可能与教育教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校教学质量有关。
2.信息快速传播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导致了不规范用字现象的进一步蔓延。
人们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语言规范和表达的准确性。
下称调研报告
下称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下称使用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下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用语之一。
不仅仅是在职场中,即使在家庭和社交场合中,人们也经常使用下称来称呼对方。
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们对下称的使用情况和态度,我们展开了一项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向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背景的人群发送调查问卷,收集来自不同群体的意见和看法。
三、调研结果1. 下称的使用频率在调查对象中,79%的人表示他们经常使用下称来称呼别人,15%的人偶尔使用,只有6%的人很少或几乎不使用下称。
2. 下称的使用场景调查结果显示,下称在不同场景中的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工作场合,82%的人使用下称称呼同事;在家庭中,68%的人使用下称称呼家人;在社交场合中,68%的人也使用下称。
3. 下称的喜好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下称的喜好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47%的人表示喜欢被别人称呼下称,有35%的人对此持中立态度,只有18%的人对被下称表示不满。
4. 下称的情感表达有55%的人表示他们使用下称是为了表示亲近和亲切,认为下称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
另外,还有22%的人认为下称是一种尊敬和敬意的表达方式。
5. 下称的文化差异调查结果显示,下称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城市地区,下称的使用频率更高,而在农村地区较少使用。
另外,在一些西方国家下称的使用相对较少。
四、调研结论通过对下称使用情况的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下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工作、家庭和社交场合中;2. 下称的使用频率和喜好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人对下称持积极态度;3. 下称不仅仅是一种称呼方式,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4. 下称的使用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存在差异。
五、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对下称的使用提出以下建议:1. 在使用下称时,要根据场合和对方的感受来选择是否使用;2. 使用下称时,要注重尊重和亲切,避免使用带有负面情绪的称呼;3. 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要注意下称的使用差异,避免因文化冲突而引起误解和困扰。
称呼语调查论文
大学生称呼语调查一前言称呼语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用语,比如爸爸,妈妈,老师等。
称呼语指在言语交际中,处在一个言语事件两端的讲话者和受话者,通过一定的渠道(口头、书面或电讯)交际时直接称呼对方所使用的名称。
①汉语中,根据普通成年人的交往关系可以将称呼语分为六类,分别是:亲属称呼语,特殊亲属称呼语,姓名,通用称呼语,职衔,零称呼语。
②称呼语是人与人交际不可或缺的语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们周围一些称呼语趋于消失或者已经不存在了,甚至有些身份的人我们没有称呼,当然对于古代那些谦称,尊称,爱称,贬称在现代社会已不多见,如××大人,寡人,贱内,贤弟,犬子等!这些都用的很少或者基本上不用了。
但是在一些现代化的称谓中,很多称呼语缺失了。
这次我们调查称呼语的使用和缺失,主要针对是某些范围内的人的称呼,而我们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大学生,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
在一般的调查中通常只需要让人填一份问卷就可以,但针对称呼语的调查,由于不同的方言地区由于方言的影响,称呼语使用的很不一样,例如安庆某些县对于祖父祖母的母亲称呼为婆婆,而这个在普通话里是对丈夫的妈妈的称呼,还有就是芜湖人称姑姑是姥姥,这些都是方言的称呼语,还有不同阶层的人他使用的称呼语也不同,例如年轻一代喜欢用帅哥,美女这些称呼,可中老年人却不会使用,她们会说小丫头,小姑娘,小伙子。
所以这次调查为了更准确,我们主要是针对固定人群,同一阶层人群的某些固定范围内的称呼语的调查!以前我几乎没有见过关于称呼语的调查,但关于语言方面的调查还是见过,例如某些礼貌语的调查,或者是对某一行为使用的语言的调查,例如问路问事情,这些都是范围比较窄,锁定范围调查起来会比较容易,而一些关于大范围的调查,有的往往会很空泛,整个调查出来五花八门,找不到中心点,找不到立足的点,而研究也就无从下手,这次我们的调查会极力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二调查方法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准确,更具有针对性,也更简便,我们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这样范围的限制能保证结果的更具清晰性,为了避免被调查者的敷衍了事以及保证是每一个人一份以及填写的真实性,我们找了不同年级的人,比较熟悉的人,而且是在征询到他们的同意,将一些注意事项讲好后在进行填写的,可能问卷调查有它的缺陷,但在我们的各项措施下,我们的调查还是比较真实可信的!首先我们的调查问卷的题目是我们几个组员一起商讨的,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可行性,我们将调查的题目限制在某些范围,某些领域,如商店服务员,银行邮局工作人员,老师的配偶,清洁工,以及处于祖辈父辈之间的人等!这些主要是选择题!还有为了弥补我们思维的局限,我们还设置了一个填空题,让广大被调查者写出他们认为最难称呼的人,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关于社会用字的调查报告(通用13篇)
关于社会用字的调查报告(通用13篇)关于社会用字的篇1正确的汉子是中华儿女的象征。
可现在却出现一些滥用、滥用词语、滥改词语滥用谐音字的商贩。
早上,我去买书时看到一个名叫“缘来饰你”的饰品店,其实想这样那样乱用词语的还有很多,例如:用玲珑“踢”透的宣传标语行容某球鞋;用“骑”乐融融的宣传标语形容某牌自行车;用“充气”斗牛的宣传标语形容某牌气枕。
这不仅使“中华汉字”面目全非,还对教育下一代造成一定影响。
有个二年级小孩儿写了这样一段话:早就听说收集邮票是一件骑(其)乐融融的事,听说街上有个邮票展览,我和妈妈信(兴)高采烈地去餐(参)加活动。
街上车死(水)马聋(龙),人来人望(往)。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片段竟然出现在某日报上,这种纵容是使得的让非正确汉子在小孩子脑海里变为正确汉字的主要原因。
我还发现在一些高中的学生也在使用错别字,这些错别字也是儿时留下的伤痕。
而这些写错别字的学生有的还丢弃学业去开办幼儿园,用那些儿时的“伤痕”去教育下一代,下下代。
这样的话,汉字、词语将完全瘫痪,语文课程也将封闭。
还有的人说先学英语,再学语文,因为英语很重要,我要劝你们一句:自己国家的语言都搞不明白,学习外语又有什么用呢?一个国家的语言代表这个国家的根基;一个民族的语言表达这个国家的智慧。
如果一个国家失去语言,那么这个国家将会垮掉;如果一个民族失去语言,那么这个民族将会消失。
让我们携起手来,保卫我们的语言吧!保卫我们即将失去的语言吧!否则国家将会垮掉,民族将会消失。
关于社会用字的调查报告篇2一、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影视、广告、出版物接踵而来,商品包装,广告招牌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这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社会的进步。
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给识字尚少的小学生造成错觉,为他们以后的识字设置了障碍,也为人们办事带来许多不便。
另外,在新课程改革中,确实培养了一大批有特长,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但是,不免顾此失彼,老师们相对地淡化了识字,写字。
以社会用字调查报告
以社会用字调查报告以社会用字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下社会中常用的一些用字情况,以及人们对于这些用字的认知和态度。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了900份有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常用字的认知度在调查中,我们列举了一些常用字,请参与者判断其是否认识。
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者对于这些常用字都有较高的认知度。
其中,“家”、“爱”、“学”等字被认知度最高,超过90%的参与者都能正确识别。
2. 用字的准确性在调查中,我们还询问了参与者对于一些常见用字的准确性。
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者在使用常见用字时都能正确使用,准确率较高。
然而,也有一小部分参与者在使用一些复杂字时存在一定的错误。
3. 用字的多样性调查还涉及到人们在不同场景下的用字情况。
结果显示,人们在不同场景下使用的字汇有所不同。
例如,在工作场合,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专业术语和行业相关的用字,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注重简洁明了的用字。
4. 用字的趋势调查还关注了人们对于用字的趋势和变化的看法。
结果显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用字的要求越来越高。
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用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尤其是在网络交流和公众场合。
三、调查结论和启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1. 社会中常用字的认知度普遍较高,但仍有部分人对于一些复杂字的认知存在不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常用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字汇水平。
2. 在使用常见用字时,人们的准确性较高,但在使用复杂字时存在一定的错误。
因此,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人们正确使用复杂字。
3. 人们在不同场景下使用的字汇有所不同,这体现了用字的多样性。
我们应该注重用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用字方式。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用字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应该关注用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提高自身的字写水平,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揭示了社会用字的一些现状和趋势,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社会用语用词调查报告
社会用语用词调查报告社会用词用语指的是广告、标语、口号、公约、启示、布告、招贴、说明书等用语和服务用语。
社会用语用词跟人们的日常生活十分密切,其规范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用语用词是人们日常用的,包括有声语言,能最快的反应人们的用于用词情况,而且变化较快。
对于社会用语用词的规范,能够直接把语言工作同人们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调节人们的社会生活,提高人们的语言水平。
社会用词用语作共场合的一种语言信息现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因而,对社会用语用词的使用情况展开调查,了解社会用语用词的特点,对规范社会用语用词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游戏的态度来对待语言的运用,因而社会用语用词不规范现象很严重,各种媒体、出版物的错别字特别多,用词不当现象也相当严重,如对词语语义解释的随意化、词语适用对象的错位、词语感情色彩的错位、大量异形词的存在、仿拟辞格的大量使用、新的搭配方式大量产生、中英文杂揉形式的存在和图示化语言的出现等,社会用语用词随意化现象非常严重。
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使用语言,刻意创新,崇尚鲜活,追求表现力,这是积极的一面。
但与此同时,语言的变异削弱了人们的规范意识。
一、社会用词用语的不规范现象第一、大量错别字的出现。
在现代社会,店铺遍地开花,人们越来越讲求“视觉冲击”,各种个性化的店名成了商家制造看点卖点的第一招,一些普通而熟悉的名词被新奇的名称替代,成了门店诱人眼球、招揽生意的字号招牌。
如有家理发店的名字叫做“顶剪”。
一位顾客这样理解这个店名:“顶剪”是“顶尖”的谐音,意为“技术一流”;“剪”是“剪刀”,代表了美发行业;“顶”又可理解为“顶”,表明服务对象是“发”――二个字的店名表达了三重意思。
行走在街头上,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字等等。
通过调查,总结出写错别字的种类其实主要在于同音字和同形字这两大类。
关于大学生称谓使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称谓使用状况的调查报告摘要:本调查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提出开展本课题调查研究的原因及调查问卷的设计状况;二·介绍本次调查运用的方法,统计的程序以及被调查者的情况;三·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论述;四·对于问卷的调查结果——称谓语的使用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对人际称谓语的教育问题,称谓语的现实意义问题以及称谓语的规范化使用问题等方面;造成这方面现象的原因(从社会地位,男女性别,新旧称谓的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引言:对于此次的调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时代发展,人们交往频繁,称谓语在人们交往过程中地位日益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表达同一意义的称谓由于居住地区,场合,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男女性别的差异,对称谓语的选用有一定的差别。
此外,人们对于称谓语的使用方法和态度有所差别,对此进行研究对制定合宜的称谓方面的语文政策,对于礼貌用语,行业服务用语的规范使用,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积极地作用。
2·在已有的调查研究方面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调查:一,从语言现象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从共时平面方面研究;二,注重个别称谓语的研究,对于某个或某几个相关的称谓语进行细致研究,全面考察;其中难免出现问题(对于称谓语规律的描述以及缺乏大量如实数据)目前,对称谓语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3·大学生作为一种数量庞大的群体,其具有高素质与前沿性等特点,加之来源的地域广泛,他们对于称谓语的使用状况和态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相当具有研究价值。
第二部分被试者的选择和调查程序1·本次被试者的确定原则:本次调查分组进行,本小组调查对象以安徽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主,保持被试者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年级分部的基本全部概括。
本小组在此次调查中发放问卷25份,回收25份,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100%。
社会用字的调查报告范文
社会用字的调查报告范文社会用字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方法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于文字的运用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社会用字的情况,包括常用的社会用字、其来源和使用频率等。
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我们选择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的问卷,包括线下调查和线上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常用的社会用字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常用的社会用字主要有以下几类:网络用语、外来词、新词新义和简化字。
(1)网络用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用语已经成为社会用字中的一个重要分类。
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70%的受访者经常使用网络用语。
其中,代表性的网络用语有“666”、“加鸡腿”、“2333”等。
(2)外来词: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外来词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0%的受访者经常使用外来词。
其中,一些经济、科技相关的外来词使用频率较高,比如“全球化”、“AI”等。
(3)新词新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新义的产生也越来越频繁。
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50%的受访者经常使用新词新义。
这些新词新义主要来自于社会发展中的新现象、新事物和新概念。
(4)简化字:为了方便书写和输入,一些繁体字被简化成了简化字。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0%的受访者经常使用简化字。
这些简化字主要出现在社交媒体、电子邮件和聊天工具中。
2. 社会用字的来源根据调查结果,社会用字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互联网、媒体、社交媒体和口耳相传。
(1)互联网:互联网是社会用字的重要来源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80%的受访者从互联网上获取社会用字。
他们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和论坛等途径获取社会用字,并进行学习和使用。
(2)媒体:媒体也是社会用字的重要来源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0%的受访者从媒体上获取社会用字。
他们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媒体获取社会用字,并进行学习和使用。
社会用语调查报告
社会用语调查报告第一篇:社会用语调查报告社会用词用语调研报告伴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型的社会用词用语大量出现,反映社会主义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词汇和流行语,极其富有时代气息,客观并且深刻地反映着我国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精神风貌。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工作中深有体会。
社会用语指的是面向公众的用语,包括文字的和口头的对于社会用语用词文化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有着很大的研究价值。
它使我们了解和掌握当今社会大众的思想动态,便于引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风尚。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语言是动态的,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
社会用语用词是语言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社会现象,一定时期的社会语言相应地体现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特色及社会发展情况。
这是社会发展中一种正常现象。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词汇越来越丰富,新词新语新用法也会不断出现。
新词中那些鲜活的、规范的、符合汉语词汇构词规律的,就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有生命力;而那些生造乱造的,不合汉语词汇发展规律的,只能风行一时,最终肯定要被淘汰。
当今社会上用语不规范现象比较严重,这与人们的规范意识比较差有很大关系。
有些人盲目求新求异,不按照汉语词汇规律乱用生造词,或是不规范地使用汉语词汇,这样做的结果是影响正常交际,或是影响交际效果。
而当这种求新求异影响社会交际时,它是不会被大众认可的,这是词汇发展规律。
社会上一些用语用词不规范是由某些原因引起的,简单总结一下,可以概括出四种原因。
首先,因字形相似而误,如“盲”与“肓”,“沏”与“彻”,“沓”与“杳”等等。
这类字字形仅有极小的差别,但读音和意义则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因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如“装帧”误作“装祯”,“辩驳”误作“辨驳”,“味同嚼蜡”误作“味同嚼腊”,“脱颖而出”误作“脱颍而出”等等。
第三,因音同或音近而误,如“惆怅”误作“愁怅”,“诬陷”误作“污陷”,“无耻谰言”误作“无耻滥言”,“融会贯通”误作“融汇贯通”等等。
大学生社会称谓语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D O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8 - 9 7 1 3 . 2 0 1 4 . 0 2 . 0 2 8
大学 生社 会称谓语使 用情况调查分析
曹 旺儒
( 河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 院, 河南 焦作 4 5 4 0 0 0 )
摘要 : 正确使用社会称谓语是实现成功交际的重要保 障。针对 目前许多大学生不能确切使用社会称谓语 的现状 , 以大学生言语交
一
也 具有 重要 的参 考价值 和 现实 意义 。
一
、
对 象与方法
本 研究 采用 问卷调 查 、 观察 、 访谈 和记 录等 方法 , 以郑州 大学 、 河南 理工 大学 、 河 南科技 大学 、 新 乡 学 院和安
阳工学院的 2 4 6 名大学生为样本 , 结合社会语言学理论研究 , 探讨 大学生社会称谓语 的使用情况及他们对其 的态度和面对称谓语缺失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 旨为大学生实现J l  ̄1 ] 、 有效 的交际提供借鉴。调查涉及四个 问 题: ( 1 ) 大学生是否会熟练使用社会称谓语 、 使用的比例及使用的意图。( 2 ) 大学生使用社会称谓语时在性别方 面是否存在差异? ( 3 ) 大学生对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有哪些特点? 是否具有相似和明显 的差异性?( 4 ) 大学生社会 称谓语 的使用对语言研究和语言规划有什么现实和指导意义?针对问题分别在以上五所高等学校随机发放问 卷调查表 2 4 6 份, 收 回有效问卷 2 2 8 份, 回收率 9 3 %。其 中, 河南理工大学 7 0 人, 占3 0 . 7 %; 郑州大学 5 6 人, 占 2 4 . 6 %; 河 南科 技大 学 4 6人 , 占2 0 . 2 %; 安 阳工 学 院 3 2人 , 占1 4 %; 新乡学院 2 4人 , 占1 0 . 5 %。男 生 1 2 4人 , 占
社会用字调查报告
社会用字调查报告
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词汇和新用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而一些旧有的词汇和用语也在不断淘汰或者被取代。
因此,对于社会用字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社会大众的用字习惯和倾向,可以更好地指导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2.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当前社会大众在书写、阅读和表达中使用的常用字词,以及新旧用语的使用情况,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3.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受访者,并在问卷中设置了多项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
4.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全国范围内使用汉语的人群,具体包括广告、新闻、出版等领域工作者,大众读者,以及广大网民等。
5. 调查结果
5.1 常用字词
通过对问卷中的多项开放式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常用字词被广泛使用:•人
•我
•的
•是
•在
这些常用字词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基本词汇。
而其他一些词汇如“脱贫”、“数字化”、“生态”等新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被大众广泛使用。
5.2 新旧用语
通过对问卷中的多项封闭式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于新旧用语的使用是会有所区别的。
比如在书面表达中,许多人会使用传统性质的用语;而在口语表达中,大部分受访者倾向使用一些现代化的短语。
6. 总结
通过本次社会用字调查,我们发现在现代汉语中,传统性质的用语和现代化的短语都有其应用前景。
对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应当尊重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和特点,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词汇及表达方式,以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社会用字调查报告作文
社会用字调查报告作文社会用字调查报告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文字是人们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对于用字的态度和选择也在不断演变。
为了解人们对社会用字的态度和偏好,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探讨社会用字的现状和趋势。
二、调查方法我们通过在线问卷的方式,邀请了一千名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背景的参与者进行调查。
问卷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关于个人信息和用字习惯的问题,二是针对特定字词的态度和使用频率的问题。
问卷设计旨在全面了解参与者对于社会用字的认知和偏好。
三、调查结果1. 用字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每天都会使用文字进行交流,其中包括书写、发送短信、使用社交媒体等。
在书写方式上,虽然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键盘输入成为主流,但仍有一部分人坚持使用手写。
2. 字词偏好在字词选择上,参与者对于简洁、易懂的字词更倾向于使用。
他们更喜欢使用常用词汇,而避免使用生僻字或专业术语。
此外,参与者普遍对于网络流行语持谨慎态度,不愿在正式场合使用,认为这些词汇过于口语化。
3. 用字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者对于用字的态度较为谨慎。
他们普遍认为,文字是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工具,应该用心选择和使用。
他们强调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不愿使用含糊不清或歧义的字词。
此外,他们也对于不文明用字和恶意言辞持反对态度。
四、讨论与分析1. 社会用字的变迁与过去相比,现代社会的用字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键盘输入成为主流,而手写逐渐减少。
这一趋势反映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快节奏。
然而,手写的重要性仍然存在,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思考和表达情感。
2. 简洁与准确的平衡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者更倾向于使用简洁、易懂的字词。
这反映了人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追求高效表达的需求。
然而,简洁并不意味着粗糙,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样重要。
在表达自己思想时,人们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性,避免歧义和误解。
3. 文明用字的重要性参与者普遍对于文明用字持支持态度。
社会不规范用字调查报告
社会不规范用字调查报告一、引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社会交流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为了深入了解社会不规范用字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社会不规范用字的类型、分布和产生的原因,引起社会各界对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重视,提高公众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促进社会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调查范围和对象本次调查的范围涵盖了城市的主要街道、商业街区、公共服务场所(如医院、银行、车站等)、学校周边以及部分社区。
调查对象包括各类招牌、广告、标语、宣传栏、指示牌、店铺名称等。
四、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对调查范围内的用字情况进行逐一查看和记录。
同时,也对部分市民和商家进行了简单的访谈,了解他们对不规范用字的看法和态度。
五、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社会不规范用字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类型:1、错别字错别字是社会不规范用字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例如,“家具店”写成“家俱店”,“招聘启事”写成“招聘启示”,“馄饨”写成“混沌”等。
这些错别字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也容易给读者造成误解。
2、异体字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在一些招牌和广告中,经常出现使用异体字的情况。
例如,“美发”写成“美發”,“餐厅”写成“餐廳”等。
虽然异体字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可以使用,但在一般的社会用字中,应使用规范的简体字。
3、繁体字繁体字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书法作品、文物古迹等)使用是合理的,但在日常的社会用字中,应使用规范的简体字。
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一些商家为了追求所谓的“文化底蕴”或“艺术效果”,在招牌和广告中使用繁体字。
例如,“服装店”写成“服裝店”,“眼镜店”写成“眼鏡店”等。
4、谐音字谐音字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特点,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
商贩称呼语的调查分析报告
商贩称呼语的调查分析报告6730 24刘永厚提要本研究对商贩使用称呼语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了商贩称呼语的使用与商贩性别、年龄及城乡背景等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从“权势”和“同等关系”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关的第三种关系———“权势型同等关系”。
关键词商贩;称呼语;权势;同等关系自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有关语言与社会的研究层出不穷,研究主要侧重语言结构及语言使用与各种社会变量之间的共变关系。
在我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大概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有关商贩言语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商贩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言语的很多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商贩与顾客之间对话的言语特点早有人论及,也有人对商品买卖互动话语的谈判策略进行过探讨。
本文主要考察商贩称呼语的使用与其性别、年龄及城乡背景等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这些称呼语凸显出来的会话者之间的“权势”和“同等关系”。
一“权势”和“同等关系”理论与称呼语的界定1. 1“权势”和“同等关系”理论1960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Roger B rown和Gilm an A lbert在The Pronouns and Power andSolidarity一文中第一次使用power和solidarity来分别指社会交往中不对称的和对称的人际关系。
在语言学中,“权势”指人们对话中出现的不对称或有等级性的人际关系。
“社会地位、年龄和性别都可能导致称呼语使用上的不对称”(Faso ld 1990: 30)。
“同等关系”指“人们之间的社会距离,即他们之间有多少共同的经历,有多少共同的社会特征(如宗教、性别、年龄、出生地、种族、职业、兴趣等),或者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如何”(Hudson 2000: 122)。
社会语言学的一些研究成果显示,会话者的性别和年龄与会话中的权势和同等关系模式有一定联系。
在日常对话中,男性更注重权势,女性更注重同等关系。
当前社会称谓语调查
当前社会称谓语调查社会称谓语是称谓语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
本文以新疆大学在校大学生言语交际中所使用的社会称谓语为考察对象,对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当前新疆大学在校大学生使用社会称谓语的特点。
标签:社会称谓语大学生调查分析一、引言语言是社会组织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而演变的,同时,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多方面联系的。
任何社会现象都不可能和别的现象绝缘而独立发展,将语言和社会联系起来,才能分析透彻语言现象的本质。
社会称谓语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活跃的角色,其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且调查起来不容易操作,因此笔者选择了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大学生是学生群体中的一类,代表了较高的知识层次,他们不甘于传统的交流方式、交际对白,在对周围事物作出分析后又积极地创新和运用语言。
语言学研究的许多新兴语言现象,最早都是出自大学校园。
大学生对语言的使用有“学生”身份的特点,但又不局限于此。
他们在大学校园中生活,不时地接触着学校外面的社会,因而在语言上就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当前社会普遍使用社会称谓语的情况。
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毫无疑问是大学文化的一部分,它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传统都息息相关。
校园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并影响民族文化,校园里使用的社会称谓语不仅有学生的特点,也有社会的普遍意义,因而在这个群体里研究社会称谓语使用状况是有一定意义的。
笔者亲自对社会称谓语作了一次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和个案相结合的方法,以期通过这次调查来发现当前社会称谓语在高校大学生之间的使用特色。
二、问卷调查设计本文所调查的内容是校园里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情况。
调查针对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内接触的对象,即:对任课老师、教辅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院系办公人员)、后勤工作人员、宿舍成员、比自己高几届或者低几届的学生。
调查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83份,有效调查问卷所占比例为9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称谓语认知及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汉语言文学1101班 18110103 陈琳珏摘要:称谓语作为一种具有交际功能的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所使用得称谓语有所不同,通过调查发现其特点。
关键词:社会称谓语差异调查报告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社会的发展变化,会迅速体现到语言,特别是词汇中来作为基本词汇的称谓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更能直接体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
称谓语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彼此之间表明相称谓语具有和其他词汇不同的特殊交际功能。
此次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街头采访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进行调查。
下面将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一、对他人的称谓。
1、与同龄陌生人打招呼,使用社会称谓语情况。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与陌生同龄人打招呼中,无论是什么年龄,职业使用范围最广的是用“你好,请问,打扰”等代替,其中女性占的比例比男性大。
在随后的称谓开始在年龄上出现差异:年龄在18周岁以下和18—25周岁的受访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同学”、“帅哥/美女”和“亲”。
25—35周岁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帅哥/美女”、“先生/女士/小姐”和“亲”。
35—45周岁和45—55周岁使用频率较高的的是“先生/女士/小姐”、“师傅”和“老板。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其中有四个词比较具有区别性,“同学”、“亲”“老板”和“师傅”。
“同学”称谓多出现在18周岁以下和18—25周岁的受访者中,这是由于人群主要以学生为主,称呼对方为同学贴近其身份有显得比较亲近。
“亲”这一称谓语主要使用与18周岁以下、18—25周岁和25—35周岁这类受访者中,“亲”首先源于淘宝,此后随着它在网络上的流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现在也慢慢融入到了现实社会中。
“师傅”这一称谓语主要使用与35—45周岁和45—55周岁的受访者中。
“老板”和“师傅”一样也主要在35—45周岁和45—55周岁受访者中使用,但是不同的是使用“老板”这一词的受访者,他们主要从事的是和销售有关的工作,受其职业的影响让他们在称呼他人的时候带着他们职业的烙印。
“同志”这一比较具有时代性的称谓现在的使用得很少了使用它的受访者主要集中在55周岁以上。
由于社会变迁,中西文化交流,“同志”使用频率下降。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示与旧的、封建阶级、资产阶级决裂,人们很少使用“先生/太太/小姐”等社交称谓语,而用“同志”替代,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同志”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最重要、最具代表性、最广泛使用的社交称谓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不断产生,“同志”这一词就使用得很少了。
2、与年长自己的陌生人打招呼,使用社会称谓语情况。
对于比自己年长的陌生人打招呼,使用较多的是叔叔/阿姨、大叔/哥/爷/姐/妈,其次是用“你好,请问,打扰”等代替。
“先生/女士/小姐”这一称谓多使用在25—35周岁和35—45周岁的受访者。
“师傅”这一称谓多使用在35—45周岁和45—55周岁的受访者中,在“老先生/前辈/老人家/老奶奶/老爷爷”这个选项中18周岁以下和18—25周岁的受访者选择“老奶奶/老爷爷”的偏多,而25—35周岁、35—45周岁和45—55周岁的受访者中选择“老先生/前辈/老人家”。
而使用“同志”和“亲”为零。
究其原因,首先对于“同志”这个词在上面已经有所表述了,这里就不再赘述,其次对于“亲”这个词,在和对方是同龄人的时候使用会显得比较亲近而在面对比自己年长的陌生人是称呼回显得不尊重。
3.熟人(同学/同事/朋友等)之间,使用社会称谓语情况。
(5分为经常使用,1分为从不使用)。
从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同志”一词的使用频率最低,其流行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现在不再受青年人欢迎。
“老师”一词、是对传业授道解惑之人的专有称谓,调查发现在非教师阶层中,特别是娱乐行业,有转化为通用称谓语的势头。
“亲”一词主要流行与淘宝,而大家在面对自己熟悉的人的时候则不太喜欢用该词。
“美女”这种具有褒称内涵的词,在与和自己熟悉的人交流时使用这种称谓语显得比较亲近。
“欧巴”一词源于韩语,是个音近词,本意是哥哥的意思。
近年来随着韩剧和韩国综艺的热播,不少人开始使用该词,但使用该词的人以女性居多。
“爷”一词男性使用居多,称呼他人为某爷,有表示此人豪爽、霸气的意思。
“老大”一词男女均有使用。
“哥/哥们/姐/姐们”这一称谓使用频率较高,表示对方关系较好。
“小伙伴(们)”这一词使用频率是较高,且在18周岁以下、18—25周岁这类受访者中使用较多。
这一词源于网络“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后“小伙伴”一词就开始广泛运用于社交网络,而后在现实生活中也开始广泛使用,现在说“小伙伴(们)”都表示亲近的感觉。
4. 在餐厅吃饭时,对服务员的社会称谓的调查。
对于服务员的称谓大多数都称“服务员”也有人称“服务生”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一些较为高档的餐厅,他们对于服务员的称谓就会说“先生/小姐”或者是“waiter”,而在一些较为小型的餐馆里,会有其他的称呼,比如:“美女”、“老板”、“老板娘”。
二、他人对自己的称谓。
1.遇到陌生人对自己打招呼,自己所能接受称谓情况。
在陌生人与自己打招呼时,自己所能接受的称谓和与同龄陌生人打招呼,使用社会称谓语情况出现了对应的关系。
大多数受访者愿意接受的是用“你好,请问,打扰”等代替。
年龄在18周岁以下和18—25周岁的受访者中愿意接受是“同学”、“帅哥/美女”和。
25—35周岁接受较多的是“帅哥/美女”、“先生/女士/小姐”和“亲”。
35—45周岁和45—55周岁使接受较多的是“先生/女士/小姐”、“师傅”和“老板。
”可以看出“帅哥/美女”、“先生/女士/小姐”这两个称谓的接受力和接受程度较强。
“帅哥/美女”这一称谓语,既满足了自己心理预期,又可以拉近言语双方的距离,使自己心情愉悦,从而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可见“帅哥/美女”作为对褒称内涵影响到了人们对其的使用和态度。
但称谓语“帅哥/美女”不适宜用在正式、庄重的场合,在比较较严肃、正式的场合,则更愿意听到对方称呼自己为“先生/女士/小姐”。
三、对于具有特殊意义称谓词的了解程度。
1、是否了解“同志”这一称谓有时指“男同性恋”的意思。
“同志”一词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最重要、最具代表性、最广泛使用的社交称谓语。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同志”被赋予新的含义,指称同性恋者。
从调查结果来看18周岁以下、18—25周岁、25—35周岁的受访者都了解“同志”有指“男同性恋”的意思。
在35—45周岁、45—55周岁和55周岁以上年龄段的受访者从未听说过“同志”一词有指“男同性恋”的意思。
在18周岁以下和18—25周岁的个别受访者认为“同志”一词就是指“男同性恋”的意思。
这是由于18周岁以下和18—25周岁的个别受访者,他们没有经历也不太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称谓,而“同志”这个称谓现在也很少使用,再加上在网络“同志”就是指“男同性恋”的意思。
对于他们而言,他们所了解的“同志”就是指“男同性恋”。
2. 是否了解“玻璃”“基友”和“拉拉”“蕾丝”用于指男/女同性恋。
和“同志”一词的调查相一致。
18周岁以下、18—25周岁、25—35周岁的人都了解,在35—45周岁、45—55周岁和55周岁以上的受访者从未听说。
玻璃:同性恋者的代称,男同性恋者,男同志也称为“bo y love”,一般简称BL。
BL 正好是玻璃的简称,所以人们习惯上叫同志为玻璃。
蕾丝,Lesbian(蕾丝边)指女同性恋者。
拉拉,女同志的代称,由Lez(Lesbian的简写)音译而来。
这些词的出现想让同性恋这个词可以说得隐晦一些,不至于那么直白。
最早流行与网络,由于18周岁以下、18—25周岁、25—35周岁的受访者受网络影响较大,对于这些词也比较了解。
四、是否了解并使用流行及网络称谓语。
1,是否了解并使用流行称谓语。
从图表中可以发现“土豪”、“女汉子”“学霸/学渣”使用了解的人较多。
这类词语先是流行与网络而后在社会生活中慢慢流行。
18周岁以下、18—25周岁、25—35周岁的人他们大多了解并且会使用这类词语。
而35—45周岁、45—55周岁的受访者,他们对于这些称谓语大多数都只是了解,在生活中使用这些词语较少,有些词语只限于听过,而具体这个词表达什么意思不是很清楚。
2. 对于网络的称谓语的了解状况。
对于网络称谓语了解人数最多的称谓语是“绿茶婊”、“废柴”、“大V”。
和是否了解并使用流行称谓语情况一样。
18周岁以下、18—25周岁、25—35周岁的人他们大多了解并且会使用这类词语。
而35—45周岁、45—55周岁的受访者,他们大多数都没有听过这些词语。
五、您认为下列词语目前在社会认知上的感情色彩是?(5分为褒义,1分为贬义,3分为中性义)“熊孩子”网络上常用于形容孩子调皮的,岁数小不懂人事的,同时在看到一些小孩做了一些不可理喻的带有破坏性的事情时,也可以叹一句:“这熊孩子”。
当然孩子小不懂事可以理解。
这一称呼来源于北方,泛指那些惹人讨厌的孩子。
一般也有昵称的意思,表示对调皮孩子的爱称。
在被网友们界定为那些乱翻东西、搞破坏、不守规矩的孩子。
调查中多位受访者认为该词是中性义。
“女博士”博士,古代宫名。
秦汉时掌通古今,备顾问。
汉武帝尊儒术,于朝设五经博士,并置博士弟子学习经术。
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了这么一句话“大专生是小龙女,本科生是黄蓉,研究生是赵敏,博士生是李莫愁,博士后是灭绝师太,硕博连读更可怕——是传说中的“东方不败”!”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该词是中性义。
18周岁以下和18—25周岁的个别群体认为称呼她人为“女博士”具有贬义“女汉子”是指一般行为和性格向男性靠拢的一类女性。
形容女性可能言行粗鲁,个性豪爽,独立,有男子气概等大众认为女性不应拥有的特质,是一个有褒有贬的网络语言。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该词是中性义。
“妇女”在官方辞典中,妇女的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
不单纯指已婚妇女。
现在对于“妇女”这个词有着一些争议,有些人认为“妇女”一词听上去不好听。
从调查结果看来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妇女”一词是贬义。
“剩女”一词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7岁或以上的单身女性,很多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和出众的长相,但也很多自身条件较差。
多数剩女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的大龄女青年。
在大多数受访者看来此词带有贬义。
“公知”从字面可认为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缩略词,精确定义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