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与法律保障概要

合集下载

重大隐患2023情况汇报

重大隐患2023情况汇报

重大隐患2023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重大隐患,其中2023年的情况尤为引人关注。

在这篇汇报中,我将对2023年我国重大隐患的情况进行概要介绍,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期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2023年我国面临的重大隐患主要包括工业安全隐患、交通安全隐患、环境安全隐患和食品安全隐患。

在工业安全方面,一些企业存在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淡漠等问题,导致事故频发;交通安全方面,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交通事故频发;环境安全方面,污染排放、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食品安全方面,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这些隐患不仅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些重大隐患,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意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其次,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加强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再次,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食品生产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总的来说,2023年我国面临的重大隐患问题十分严重,需要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建设一个安全稳定、环境优美、食品安全的社会。

希望各级领导能够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欧阳志云;崔书红;郑华
【期刊名称】《科学与社会》
【年(卷),期】2015(005)001
【摘要】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环境条件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以有效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保障人民生活和健康不受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损害的状态与能力.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区域与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安定的生态环境基础和支撑.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严重、生态服务支撑能力下降,生态安全面临巨大威胁.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保护与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是保障生态安全的根本措施.
【总页数】11页(P20-30)
【作者】欧阳志云;崔书红;郑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J], 刘吉成
2.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J], 欧阳志云;崔书红;郑华;
3.我国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J], 尹晓波
4.新世纪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新态势与对策 [J], 欧阳志云;徐卫华;肖燚;郑华;张路;
5.基于SWOT分析我国森林生态安全的发展对策 [J], 朱炳坤;邓海燕;黄华蓉;钟栋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王毅;巫金洪;储诚进;李添明【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23(43)1【摘要】中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研究从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特点、建设、监测与评估及规划和实施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了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威胁、科技体系支撑不足、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和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整体布局方略,指出了开展社会-生态脆弱性调查和评估的重要性,强调了国家公园在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

最终,希望通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社会公众深度参与,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统筹协调机制,以求积极探索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高质量、高速和可持续发展道路,迈向新时代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新征程。

【总页数】10页(P166-175)【作者】王毅;巫金洪;储诚进;李添明【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山大学生态学院;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国家公园与自然教育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相关文献】1.科技支撑云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2.内蒙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r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r——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典型调查报告3.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4.谈生态文明体制下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沿海防护林建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研究5.白龙江林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理性应对我国的生态安全建设

理性应对我国的生态安全建设

传统意义上 的国家安全构 成要 素主要 由三部 分构成 , 即 传统政治安全、 经济安全 和军事安全 , 但伴随着近些年来我国 生态环境的加速恶化 ,生态安全 问题 已经 由原来主要是政府 相关部 门和部分环保主义者关注的问题 ,一跃成为全社会各 界广泛关注的热点 问题 。 国家 的生态安全 , 主要指一个 国家的 存在和发展所处的环境不受或者 少受生态失衡而导致破坏或 威胁 的状况。 这一基本内涵 , 决定 了生态安全从 根本上关系到 国家安全和国民们 当前和长远利益 。为了深化和加强我 国生 态安全建设 , 我们可以从 以下几方面来加强构建和建设 。 加大宣传力度 , 增强社会 生态安全意识 社会生态安全意识并 不是人类与生俱来便拥 有的意识 , 必须通过不断地宣传 , 不断的学 习, 才 能在学 习和生活 中逐步 培养起来 。 面对着 当前生态环境 E l 益遭到破坏 , 面对着世界各 国普遍面对的能源和资源 问题 ,如果 不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普 遍 的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安全意识 ,那 么维 护国家的生态安全 便 只能成为一句不断喊下去 的口号 , 为此 , 我们必须加大宣传 力度, 切实有效 的增强广大民众 的社会生态安全意识。首先 , 作 为新 闻媒体 , 运用 自己的优 势 , 及时宣传 和报道 国内和国际 有关重大环境事件 , 努力营造 宣传教育 的社会氛 围, 并利用一 切便利条件 , 如世界环境 E l 、 世 界无烟 E l、 熄灯 一小 时等节 E l 或活动 , 向广大民众广泛宣传环境状况 , 积极弘扬正能量 , 敢 于揭露 阴暗面 , 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此外 , 社会各类 学校及教育机构应将环境 问题 、生态问题等纳入教 育教学体 系, 让广大的青年学生 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 使广 大的受教育者能够切实的感受到 国家在处理环境及 能源资源 等问题上所做 出的努力 , 通过持续有效 的教育和灌输 , 让 生态 文 明成为我们生存理念之一 ,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示范作 用, 提高全 民族全国人 民的生态安全意识 , 这也将为我们的生 态安全工作提供强大的信念支持 。 二、 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 , 为国家生态安全建设提 供法 律保障 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 为保 障,再好 的关乎国家生 态安全的路线 、 方针和政策 , 在执行力方面也将大打折扣 。世 界范围 内, 关系到全球生态安全的法律保障体系越来越具体 , 涵盖的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 如《 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 、 《 生物多样性公约》 、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等, 有着这样一 系列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保障 ,世 界各 国在处理全球性 问题的 时候会做到有章可循 、 有法可查 。 我 国在这方面的构建还稍显 薄弱 , 如在西方 已经制定并执行多年的《 动物福利法》 等, 在我 国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 的出台 ,虽然 纵向来看我们有 了长足 的进步 , 但 同其他 国家相 比, 差距 还是 比较明显 的, 目前仍处 于追赶 的状态 。① 因此 , 我 国应借鉴国际社会包括其他 国家 的 做法 , 充 分发 挥后发优势 , 进一步加强生态安全立法 , 在宪法 编号 : 吉教科文【 2 0 1 3 】 第1 9 9 号。 作者简介 : 刘 宁( 1 9 7 8 -) 。 吉林省长春人 。 吉林省长春市 的统一指导下 , 以现有 的法律为框架 , 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 制 定并实施相应 的具有 中国特色的生态安全法律保 障体 系 , 为 吉林艺术学 院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是 中国共产 党理论 真正维护我 国生态安全提供法律支撑和保 障。 与政策研究。 三、 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和体系 , 为国家生态安全 建设提供 防范措 施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概要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概要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 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 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是 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 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 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 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 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 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 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 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 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 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三、十大全球生态危机
空气污染
酸雨蔓延
被称为“空中恶魔”的酸雨目前已成为一种 范围广泛、跨越国界的大气污染现象。
酸雨不仅在非洲肆虐,羞辱司芬克司,还在美 洲兴风作浪,使美国的自由之神像和其他文物 蒙上黑斑。为了修复被酸雨破坏的文物,美国 每年大约要花去50亿美元。现在酸雨正转向 肆虐美国人口稠密地区和自然保护区,把美 国人搞得惶煌不可终日,哀叹道:“整个西部 宝贵的水资源、林业资源、11个国家森林公 园和数百万亩的自然正处在酸雨的淫威之下。 酸雨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的工业污染 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氧化物是酸雨 之源。这些酸性氧化物和云中的水作用,就 演变为酸雨降落地面,“撒下人间都是怨”。 酸性氧化物则是在煤和石油燃烧、金属冶炼 中形成的。由于大气流动没有国界,此地污染 空气物质排放可能使彼地的无辜者受害。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一定量的污水、废水、各种废弃物 等污染物质进入水域,超出了水体的自净和纳污 能力,从而导致水体及其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 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 的生态系统和水体的功能,从而降低水体使用价 值的现象。 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向水体排放未 经过妥善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 的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雨水冲刷, 随地面径流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 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其中第一 项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保护生态安全演讲稿(3篇)

保护生态安全演讲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关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议题——保护生态安全。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安全形势严峻。

在此,我谨以“保护生态安全,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和观点。

一、生态安全的重要性1.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生态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安全。

生态环境恶化,不仅会导致资源枯竭、物种灭绝,还会引发自然灾害、疾病流行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国家安全。

2. 生态安全是人民福祉的保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保护生态安全,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 生态安全是全球发展的共同责任。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保护生态安全,是全球各国共同的责任。

二、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1. 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 资源枯竭。

我国资源禀赋有限,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

过度开发、浪费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

3. 生态系统失衡。

生态系统失衡,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4.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过度开发、非法捕捞、乱砍滥伐等,严重威胁生态安全。

三、保护生态安全的措施1.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2.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

3. 加强生态修复和治理。

加大生态修复和治理力度,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 严格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试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的法律保障

试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的法律保障

试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的法律保障[摘要]在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一直被作为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条新路。

通过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可以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为我国的生态经济提出可行的实施方案。

那么,如何能确保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切实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处,这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法律保障。

文章将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的现状出发,谈谈法律保障的必要性和如何构建法律保障的体系。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法律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该地是迁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

但是由于近几年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使得鄱阳湖的生态系统和周边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甚至在全球气候不稳定因素影响下,还出现过干涸现象,大量珍稀物种的生存出现了危机。

所以当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敦促我们必须通过努力还鄱阳湖一片汪洋,一湖清水。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人的因素作用于生态经济区建设呢?本文就主要是从生态安全的法律保障来加以阐述。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的现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一直以来都很强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和谐。

之前的鄱阳湖生态平和,具有优越的湿地环境,还有很多珍稀的候鸟,可谓风光旖旎,景色秀丽,颇有江南水乡的恬淡情调。

但是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和利用,使得鄱阳湖的生态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虽然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治理工程,但还是呈现出几个主要的问题:(一)鄱阳湖水体污染严重,造成湖水富氧化严重这主要是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周边区域人口的不断增多,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工厂的生产废水,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废水,还有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的流失,都被直接或间接地排放进入鄱阳湖流域,造成水体的污染,富氧化严重,很多赖以生存的水生物受到了环境的极大威胁,生物链也容易遭到破坏。

生物安全领域法律规定(3篇)

生物安全领域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生物安全风险日益凸显,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生物资源的流动,对国家安全、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这些风险,保障国家生物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生物安全领域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物安全领域法律规定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生物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原则1. 立法宗旨生物安全法的立法宗旨是: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立法原则(1)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2)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物安全。

(3)风险预防: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

(4)分类管理:根据生物安全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管理,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生物安全监管。

(5)协同配合: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国家生物安全。

三、生物安全法的法律体系1. 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制(1)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生物安全风险信息。

(2)生物安全风险调查评估制度:对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调查评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3)生物安全信息共享制度:加强生物安全信息共享,提高生物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4)生物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生物安全信息,提高公众生物安全意识。

2. 生物安全名录和清单制度(1)生物安全名录:对高风险生物因子、生物技术、生物资源等进行分类管理。

(2)生物安全清单:对生物安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清单管理,明确监管要求。

3. 生物安全标准制度(1)生物安全标准制定:制定生物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

(2)生物安全标准实施:加强生物安全标准实施监督,确保标准有效执行。

4. 生物安全审查制度(1)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安全审查: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进行安全审查。

强化生态安全法律保障确保人类生命健康

强化生态安全法律保障确保人类生命健康

为 保 护 环 境 , 我 国 相 继 出 台 了 《 境 保 护 环 法 》等一 系列 的法 律法规 。 由于很 多规 定过 于原 则
化 ,没有 明确 国家在 生态 安全 维护 中 的法 定职 责 ,
生态 安全维 护 的体系 也没 有建立 ,法 律制 度和 法律
措 施不 够完 善 、不够具 体 、不够 严厉 ,缺 乏相应 的
得 外来 物 种长 驱 直入 。对 化 肥 、农 药 、饲料 添 以及转 基 因食 品等缺 乏统 一 、有 效 的管 理 。 由 府 缺乏 激 励举 措 、市 场 发育 不完 善 、 消费者 的
染 , 已经 导致 我 国相 当 部分 农业 严 重 污染 ,影 响 了 土 壤 、水 体和 大 气 的环 境质 量 ,对 广 大居 民健 康 构
牡 会 纵 麓
完善生态安全法律保 障体 系
和完 善 生态农 业 的生产 资料 、生产基 地标 准 、生产 技术 标准 体系 和产 品标 准体 系 ,为生态 农业 建设和 科 学 管理提 供 全方位 技 术支撑 。大力发 展和 建立 资
源 节 约和环 境友 好型 生态 农业 的样 板和示 范工 程 , 发 展 生态产 业 。第二 ,制 定关 系到 国计 民生 的有关 产业 的明确 的食 品生态 安全 标准 ,制 订专 门的绿 色 专利 保护 制度 ,鼓 励并 保护 生态 技术创 新 的成果 。
略 。第三 ,修订 与生态 安全 相关 的法 律如各 类 自然 资源法 ,污 染防 治法等 ,使 之成 为生态 系统 保护 的
有 机组成 部分 。
不究 。为 加大 执法 力度 ,必 须改 革环保 系统 的行政 管理体 制 ,建议 由国家环 保 部对各 个地 方环 保局 实

三年级生态保护安全课件

三年级生态保护安全课件

保护生态安全的方法
小心用水: 避免浪费水资源,注意防止 水源污染
我们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
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和生 态安全 倡导绿色生活: 合理使用资源 ,减少污染
我们的责任
参与环保活动: 种树、清理垃圾等
总结
总结
生态保护和安全是我们共同的 责任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 和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我们可 以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绿化环境: 种植树木和植物, 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安全的意 义
生态安的意义
定义: 生态安全是指保护环境和生物多 样性,防止生态灾害和环境破坏 为什么重要: 生态安全关乎我们的健康 和生活质量,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至关 重要
保护生态安全 的方法
保护生态安全的方法
预防火灾: 不随地乱扔烟蒂, 不在山林玩火 垃圾分类: 分类投放垃圾,减 少环境污染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定义: 生态保护是指保护和维 护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的生存 条件和种群数量稳定 为什么重要: 生态保护有助于 维持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 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生态保护的方 法
生态保护的方法
减少污染: 减少使用化学物质和塑料制 品,保护水源和空气质量 节约资源: 合理使用水和能源资源,减 少浪费
生态保护的方法
三年级生态保护安 全课件
目录 引言 什么是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的方法 生态安全的意义 保护生态安全的方法 我们的责任 总结
引言
引言
学生们好: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 的课堂 课程概要: 今天我们将学习有 关生态保护和安全的知识
引言
目标: 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生 态安全知识
什么是生态保 护
什么是生态保护

论我国的生态安全及其法律保障

论我国的生态安全及其法律保障
人 们 逐 渐 开 始 关 注 … 个 新 的 安 全 领 域 一 生 态 安 全 。 在 14 9 8年 联 合
全 ” ( “ 境 安 伞 ” 逐 渐 进 入 各 或 环 ) 国 的 国 家 安 全 体 系 之 r , 人 们 认 识 f 1 到 没 有 生 态 安 全 就 没 有 经 济 安 令 的 长 久 町 持 续 ,政 治 稳 定 和 军 事 安 全也 难 以保 障 。 就 目 前 的 研 究 现 状 来 看 , 关 丁 生 态 安 全还 没有 … 个 确 切统 ・ 定 的
全 球 范 围 内进 行 实 际 的 科 学 调 研 ,
解 决 现 代 若 干 重 大 问 题 ,这 一 提 法
被 认 为是 现 代 生 态 安 全 的 先声 。后 来 , 在 17 9 7年 美 国 的 著 名 学 者 莱 斯 特 - 布 朗 的著作 R・ ( 设 一 个 持 续 发 健 展 的 { 会 》 ・ f , 他 对 生 态 安 全 _ 卜 书 l |
l速 发 展 , 人 口 的 急 剧 膨 胀 等 , 牛 5 I
展 委 员 会 发 表 的 《 们 共 同 的 未 来》 我
中 ,这 叶匣 在 第 1 章 “ 平 、安 告 1 和 全 、 发 展 和 环 境 ” 中 明 确 指 出 , 安 全 不 仅 包 括 刈。 家 主 权 的 政 治 和 军 国 事 威 胁 , 而 且 包 括 环 境 恶 化 及 其 发
自 上 世 纪 F半 叶 起 , 于 全 球 .由 性 的生 态危机 和环 境破 坏 不 断加 剧 , 严 币威 胁 着 人 类 的 生 存 和 发 展 ,生 态 安 全逐 渐 被 各 国 审 视 ,成 为 国家 安 全体 系 中 的一 个 新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具 有 了 高 度 的 战 略 地 位 , 因 此 , 有 关 生 态安 全 的 I 题 就 成 为 了一 个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理念的生态红线划定及规划管控措施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理念的生态红线划定及规划管控措施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理念的生态红线划定及规划管控措施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3)二、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基础 (5)2.1 生态安全概念界定 (6)2.2 生态安全格局内涵与构成 (7)2.3 生态安全格局重要性分析 (9)三、生态红线划定方法与技术 (10)3.1 生态红线划定原则 (12)3.2 生态红线划定方法选择 (13)3.3 生态红线数据收集与处理 (14)3.4 生态红线划定结果验证与调整 (16)四、生态红线规划管控措施 (17)4.1 规划目标与任务明确 (18)4.2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策略 (19)4.3 生态红线区域管控要求 (21)4.4 生态安全监测与评估机制 (22)五、案例分析 (23)5.1 案例区概况与问题分析 (24)5.2 生态红线划定与规划管控实践 (25)5.3 成效与经验总结 (27)5.4 政策建议与推广展望 (28)六、结论与讨论 (29)6.1 结论概括 (30)6.2 讨论与展望 (31)一、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研究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理念的生态红线划定及规划管控措施,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对生态安全格局理念进行概述,明确其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探讨生态红线的划定原则和方法,以确保生态红线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规划管控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以实现生态红线的有效实施。

我们将对生态红线划定及规划管控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1.1 背景与意义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给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风险,国家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指导方针。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生态安全格局理念为基础,进行生态红线的划定和实施相应的规划管控措施,正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

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生态环境安全

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生态环境安全

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生态环境安全
刘助仁
【期刊名称】《唯实》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在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如何确保广大民众的生存发展免受由于各种自然因素总体恶化而造成的重大威胁,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是当前中国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
【总页数】6页(P43-48)
【作者】刘助仁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科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
【相关文献】
1."十四五"公共安全规划的先行先试——以江阴市公共安全体系规划纲要编制为例[J], 唐钧; 龚琬岚
2.探索应急管理与公共安全新型社会治理路径——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依托智慧科技护航城市安全发展 [J], 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
3.公共安全的体系健全和十四五规划创新——以江阴市公共安全体系总体规划纲要(2019-2025年)为例 [J], 唐钧; 龚琬岚
4.面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国家审计应当更有作为——探索开展公共安全审计 [J],
郭长水
5.网络化治理理论视域下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探究——评《社区及家庭公共安全管理实务》 [J], 赵玉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注生态安全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热门话题

关注生态安全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热门话题

关注生态安全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热门话

曲格平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
【年(卷),期】2002()5
【摘要】21世纪人类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生态环境问题就是一个主要挑战。

由于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广泛和严重的威胁,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

当前国际上关于生态安全或者环境安全的讨论越来越多。

本刊特选编曲格平教授在中央党校所作题为《关注生态安全》报告的一些章节陆续发表。

本文为系列之一,随后依次发表关注生态安全之二:影响中国生态安全的若干问题;以及关注生态安全之三:中国生态安全的战略重点和措施。

【总页数】3页(P3-5)
【关键词】生态安全;生态环境问题;国家安全
【作者】曲格平
【作者单位】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1;X835
【相关文献】
1.一种全新视野下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评《全球关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走向》 [J], 刘章烈
2.贯彻习主席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构建西南边境立体安全生态体系r——"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南边境安全生态建设浅谈 [J], 高道权
3.关注“亚洲第一矿”的生态安全——信阳上天梯非金属矿生态环境问题调查 [J], 李培启
4.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J], 无
5.生态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 [J], 余晓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教育

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教育
校园生态环境建设
打造绿色校园,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生态 教育。
学生社团与志愿者活动
鼓励学生成立生态环保社团,开展各类环保志愿 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社区生态安全教育推广经验分享
社区环保宣传
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定期发布生态安全知识和 环保动态,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教育
CONTENTS
• 环境保护概述 • 生态安全概念及重要性 • 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 • 生态安全教育内容与方法 • 环境保护实践案例 • 生态安全教育实践探索
01
环境保护概述
环境保护的定义与意义
环境保护定义
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 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生态破坏
过度开发、乱砍滥伐等导致生态破坏问题 突出,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 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资源短缺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短缺问题 日益严重,制约可持续发展。
02
生态安全概念及重要性
生态安全的定义与内涵
生态安全定义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 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以及应对内外重大生态问题保障这 一持续状态的能力。
知识。
解读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02
对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进行解读,帮助人们了解政策
内容和要求。
介绍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03
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人们的环保技能水
平。
生态安全技能培训
培养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我国自然保护地方面的政策体系

我国自然保护地方面的政策体系

我国自然保护地方面的政策体系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方面的政策体系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文件和法规所构成,旨在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国家公园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是我国第一部针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律法规。

该条例于1983年颁布实施,明确了保护区的设立、管理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该条例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也起到了规范作用。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国家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国家公园条例》。

该条例于2017年颁布实施,主要针对国家公园的管理和建设进行规定。

该条例明确国家公园是我国的自然文化遗产、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规定国家公园的管理和使用原则,明确国家公园的管理责任主体和管理模式,以及保障国家公园的经费来源和投入。

此外,我国还颁布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生物多样性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这些法规规定了我国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标准和要求,包括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推动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

此外,我国政府也加强了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联网的建设。

目前,我国共建立了5162个自然保护区,涵盖了17.2%的国土面积。

同时,我国还在积极推进保护区联网和生态廊道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打造生态屏障,保障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此举将有助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生态健康,减轻全人类面临的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带来的威胁。

总之,我国自然保护地方面的政策体系是由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构成。

这些政策文件和法规的制定旨在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推进可持续发展。

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从而更好地达成保护自然的目标。

论我国生态安全建设的法律支持

论我国生态安全建设的法律支持

5为统计执 法创造宽松 的环境 .切 实解决统计执法 中经费紧
全 国 化 肥 年 产 量 一 倍 以上 .严 重 威 胁 农 业 的发 展 。 2 土地荒 漠化 严重 。 目前我 国沙 化土 地 18 9 万平 方公里 .趋 6
形式来解 决统计执法难 的问题。通过统计 管理体 制的改革转变统
维普资讯
经 i 与 i 斋 去
2 加 强 对 统计 法律 法 规 的宣 传 。 领 导 干部 中加 强 法 制 教 育 , 在
使法制学 习成为各级 领导集中学习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使他们
提 高 认 识 . 强 依 法 统 计 的 自觉 性 。 立健 全 统 计 法律 宣传 体 系 , 增 建 使 统 计 法 家 喻 户 晓 ,妇 孺 皆 知 ,提 高 全 民 的统 计 法 制意 识 。 3 建立 健 全 统 计 法 律 体 系 ,为 依 法 统计 奠 定 法律 基 础 。加 强 立 法工 作 .完 善 《 统计 法 》及 其 相 关 法 律 法 规 ,尽快 建立 《 查 普
承 担 的 任 务 。 政 治 思 想 方 面 要 提 高 统 计 执 法 人 员 的 职 业 道 德 素 社 会 .而 生 态 安 全 建 设 必 须 以健 全 的环 境 法 制 为其 基 础 。 我 国 生 态 环 境 问 题 日趋 严 重 养 .使 他 们 在 执 法 过 程 中 能做 到廉 洁 自律 、秉公 执 法 .要 敢 于 碰 1 水 土 流 失严 重 。水 土流 失 是 中 国面 临 的头 号生 态 环境 问 题 , 硬 .对发现 的统计违法案件要动真格 ,一查到底 .决 不手软 ,以
经济、行政、法律等众 多保护 方式和手段 中,法律保护 无疑 是最
具成 效 的一 种 。 分 析我 国 生 态安 全建 设 中所 存 在 的立 法和 执 法 在

关于新时期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思考
邹长新;彭慧芳;刘春艳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
【年(卷),期】2021(49)22
【摘要】改革开放带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粗放的发展模式也给我国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生态安全得到一定程度的维护。

但总体来看,新时期我国仍面临许多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生态安全的相关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出推进生态安全法制建设、完善生态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加强气候变化生态风险防范与应对、推进实施重大保障措施的对策建议。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邹长新;彭慧芳;刘春艳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中心;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国家文化安全法制建设:国家政治安全实现的根本保障--关于国家文化安全法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2.严格水生态空间管控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坚实支撑和保障
3.
饲草生产是国家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4.黑龙江垦区生态安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作用初探5.关于保障国家生态和木材安全的几点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与法律保障【作者】李艳芳【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北京,100872。

【内容提要】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项新内容。

构成生态安全的内在要素包括:充足的资源和能源、稳定与发达的生物种群、健康的环境因素和食品。

当前,我国生态安全的状况极度不佳,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为了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和良好的支撑环境,国家必须针对生态安全恶化的原因进行强有力的法律规制。

【摘要题】法学与实践【关键词】全球化/生态安全/法律保障一、全球化背景下的生态安全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生态安全的问题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引人注意。

当然,生态安全并不完全是一个新问题,早在20世纪前半期,生态安全的问题就在全球各地频繁出现。

但是,将生态安全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却是近几年的事情。

长期以来,主导国家安全战略的领域主要是外交、国防、领土、军事,因而安全概念往往只与国防安全、军事安全联系在一起。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迅速扩展,网络安全、经济安全(包括金融安全、货币安全、粮食安全、财政安全)等成为国家安全的新领域。

生态安全的提出则是由于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甚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广泛和严重的威胁,直至造成了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结果。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如果没有正常的生态系统的支持,经济不可能获得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的成果也可能由于缺乏生态安全的支持而受到破坏。

同样,没有生态安全,国家的国防与军事安全也难以保障。

目前,关于生态安全还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定义。

笔者认为,生态安全是指一国生态环境在确保国民身体健康、为国家经济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障能力的状态。

构成生态安全的内在要素包括:充足的资源和能源、稳定与发达的生物种群、健康的环境因素和食品。

换言之,如果在一个国家,其各种生物种群系统多样稳定、资源与能源充足、空气新鲜、水体洁净、近海无污染、土地肥沃、食品无公害,那么该国家的生态环境是安全的。

反之,该国的生态环境就是受到了威胁。

从战略意义上来看,生态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

(注:参见曲格平:《关注生态安全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热门话题》,《环境保护》2002年第5期。

)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往往是由于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

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国都把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放在发展目标的首位,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给予生态环境必要的关注,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

同时,在工业化的后期,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工业生产在给人们提供了大量所需物质资料的同时,也过度地使用了环境与资源,造成了生态链的断裂,特别是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自然资源带来了极大的浪费和破坏,也给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第二,物种在不同地区的盲目迁徙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

当人类有了国际交流的时候,就开始有了物种交换,一些地区的物种被引入另一些地区经常发生。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物种的异地迁移也更为普遍和盲目,一些物种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被故意或无意地引入一个新地区之后对当地的生态系统特别是生物资源造成的威胁,足以构成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威胁。

第三,人口增长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

世界人口在近100年里增长约40亿,迅速增长的人口需要更多的房屋、粮食、能源与资源。

这种不断增长的需求使地球环境承受着空前的压力,导致世界粮食紧缺、森林减少、土壤退化,对世界资源安全构成威胁。

第四,政府不正确的发展政策引发生态安全问题。

20世纪以来,各国政府的职能都有了很大的扩张,政府不正确的发展政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例如,美国政府曾拨付了大量的金钱补贴砍伐森林,在西部开发初期,由于缺乏规划和指导,农民大量涌入,曾对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苏联政府实施了大量补贴重工业发展的政策,不仅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苏联从1954年开始实施的开发中亚地区的规划,在土库曼卡拉库姆沙漠中修建卡拉库姆运河,使咸海的海岸线比原来后退了10—20公里,咸海周围地区形成干枯地带,导致了空前的生态灾难。

(注:参见曲格平:《环境问题从源头抓起》,http///2002news./qugeping.doc,2003—06—18。

) 第五,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侵略。

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技术、资金上的优势,一方面大量进口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危险废物和垃圾,导致发展中国家资源与能源的枯竭和污染危害日益加剧,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比发达国家更为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

第六,科学技术成果的不当应用。

科学技术历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对科学技术使用不当,那么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

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灾害无不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

因而科学技术成果的不当应用也会引发生态安全问题。

二、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客观地讲,我国生态安全状况已相当令人不安。

就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看,虽然我国可耕地面积、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在总量上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少,如人均可耕地占有量为世界人均拥有量的50%、水资源为32%、矿产资源为47%、能源资源为39%、森林面积为14%。

(注:参见张雷、刘慧:《中国国家资源环境安全问题初探》,《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 年第1期。

)而且,还会随着中国人口基数的扩大进一步减少。

这与中国快速发展经济需要巨大的资源与能源供求有较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就生态环境状况来看,我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不仅空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废物污染等仍然存在,还出现了酸雨污染、气候变异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

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讲,我国已遭受到外来物种的严重入侵。

外来生物进入我国,由于没有天敌,会快速繁殖而形成种群,打破我国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

外来生物入侵我国,已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明确承认。

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于2003年1月10日发布了外来入侵物种第一批名单,包括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等16种。

目前我国大约已有37种外来入侵动物、(注:参见于凡:《“生物移民”——敲响生态安全警钟》,《国防报》2003年1月21日。

)100多种外来入侵植物。

(注:参见张润志:《百种入侵生物威胁生态安全》,《环球时报》2003年9 月22日。

)大规模的生物入侵,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我国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威胁。

如大米草肆虐福建沿海,已占据了闽东100平方公里的滩涂,破坏了当地红树林生存的环境,引起生物多样性降低;微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困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

(注:参见于凡:《“生物移民”——敲响生态安全警钟》,《国防报》2003年1月21日。

) 另外,饲料添加剂、农药、化肥对食品的污染,特别是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未知都极大地影响食品安全乃至生态安全与经济安全。

转基因食品是一种新的食品,是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开发的食品。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在美国成功培植。

当时就曾有人惊呼:“人类开始有了一双创造新生物的‘上帝之手’。

”(注:张东操:《转基因食品是福还是祸》,http://cy-/gb/cydgn/content—397229. htm。

)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和抗杂草能力,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使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但是,转基因技术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不得而知。

英国皇家学会曾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转基因技术很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食物营养结构的改变,从而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一些环保人士则认为,转基因食品的推广将使某些野生动植物灭绝。

目前我国市场上已有不少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是大豆及大豆制品、玉米及玉米制品、油菜及油菜制品,我们现在常吃的大豆色拉油、番茄酱以及食品饮料都属于转基因或者含有转基因原料的食品。

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对我国农产品造成的污染有目共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又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食用食品的恐慌,“餐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人们甚至怀疑还有什么东西是可食的。

中国生态安全的不良状态也得到了有关研究数据的证实。

有关机构根据耕地、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矿产、森林资源和CO[,2]排放量等6项指标来对世界上人口在1亿以上的10个国家的生态安全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俄罗斯、美国和巴西3国为生态高安全度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日本和尼日利亚7国为低安全度国家,中国的生态安全系数仅在日本之上。

(注:参见张雷、刘慧:《中国国家资源环境安全问题初探》,《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第1期。

)这就表明我国生态环境的弹性空间明显不足,生态安全状态极度危险。

生态环境的恶化给我国社会带来严重的不利后果:首先,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贫困人口的增加。

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丧失了可以耕种的土地、可以居住的房屋,不得不进行迁移。

例如,在宁夏、内蒙古一些沙化严重的地区,当地农民被迫远走他乡,成为生态灾民。

其次,自然灾害频发。

生态环境的恶化还带来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如近些年我国特大洪涝灾害的爆发就是由于对江河源头植被的破坏导致的。

此外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等无不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

第三,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严重的江河断流和污染,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激化,给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生物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物种的大量消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进一步削弱了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供给能力,从而极大地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生态环境恶化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1986年全国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总价值为831.4亿元;“八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破坏加剧,1994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201.6亿元,接近同年GDP的10%,而这种测算只是生态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部分间接经济损失,没有包括基因、物种消失等许多难以测算的潜在经济损失。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估,基因、物种消失的损失远大于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时为其2—3倍,甚至 10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