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A血象、骨髓象的观察资料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例)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例)](https://img.taocdn.com/s3/m/1c009c4f168884868762d655.png)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本一、缺铁性贫血(IDA)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35.5%,红系占54.5%,粒红比值为1.54:1。
3、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晚幼红增生尤其明显,细胞体积小,胞浆蓝染,胞浆量少,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4、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比值形态无异常改变。
5、淋巴系统正常,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成群分布,形态正常。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正常。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易见,三五成群分布,形态正常。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外铁(—)网织红计数:正常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缺铁性贫血。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占26.8%,红系占10%,粒红比值为2.68:1。
3、红系增生减低,幼稚红细胞形态无异常改变,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4、粒系增生减低,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升高,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可见。
8、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分布减少,体积小。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减少。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3、血小板分布减少,呈散在单个分布。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升高,外铁正常网织红计数:减少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60.8%,红系占13.2%,粒红比值为4.61:1。
3、粒系极度增生,比值明显增大,以原粒增生为主,原粒38.9%,NFC86.8%,白细胞大小均匀,可见大原粒或小原粒,核有畸形,胞浆少,可出现空泡及奥氏小体,核仁显著,核分裂易见。
血象和骨髓象检验ppt课件
![血象和骨髓象检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7b6d4677232f60ddcca12f.png)
• 4. 骨髓象有显著异常而血象变化不显著
• 如多发性骨髓瘤、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的骨髓象等 分别可以见到特异性的骨髓瘤细胞、戈谢细胞、尼曼匹克细胞,但血象中甚少见到。
• 5. 骨髓象细胞难辨认而血象细胞较易辨认 • 血象中血细胞来源于骨髓,因此白血病时血象中的
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较骨髓中为好、较易辨认,故结 合血象可辅助白血病细胞类型的诊断。
• (一) 骨髓象检验的临床应用
• 1.适应症 • (1) 外周血细胞数量、成分及形态异常:如一系至三 系减少,一系、二系或三系增多,一系增多伴二系减 少等,外周血中出现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等 异常细胞。 • (2)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肿大、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 (3)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 紫癜、血沉明显增加。 • (4)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的疗效观察。 • ( 5 )其他:骨髓活检、骨髓细胞 CD 检测、造血祖细 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微生物及寄生虫学检查 (如伤寒、副伤寒、疟疾、黑热病、败血症)等。
:
• ① 外周血涂片有核细胞分类(ANC):检验科常用, 特别是仪器分类。 • ② 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有核红细胞只分类计数个 数,不占百分比):血液科细胞室常用。
• 1. 血涂片观察的内容:
• (1)粒细胞系统:观察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 性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 胞的数量及形态(包括胞体、胞核及胞质), 注意有无幼稚粒细胞、原粒细胞、棒状小体、 粒细胞毒性改变、粒细胞分叶过多或过少、双 核、巨幼样变等。 • (2)红细胞系统:观察成熟红细胞的大小、形 态、淡染区、色泽、内含物,注意有无幼红细 胞、大红细胞、环形红细胞、多色性红细胞、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豪-周(Howell-Jolly)小体、 卡波(Cabot)环等。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b9c4f527284b73f342501d.png)
我们知道,广义的骨髓象已经包括了血象,另外还包括了细胞化学染色红细胞检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因为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红髓脂肪变),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伴发热),罕有淋巴结核肝脾肿大。
1、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为主要特征,三系减少的程度各病例有所不同。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
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颗粒减少。
急性AA时,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0.5×10^9;血小板<20×10^9/L;慢性再障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但各指标叫急性再障指标为高,达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
2、骨髓象①.急性再障:红髓脂肪变是AA的特征性病理改变,骨髓涂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
多部位穿刺结果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造血细胞(粒/红/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早期阶段细胞减少或不见,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无明显的病态造血。
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浆/肥大细胞等)相对增多,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大于50%,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达80%。
如有骨髓小粒,染色后镜下为空网状结构或为一团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其中造血细胞极少,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②.慢性再障:病程中骨髓呈向心性损害,骨髓拥有代偿能力仍可有残存散在的增生灶,常因不同的穿刺部位,骨髓象表现不一致,需多部位穿刺或进行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明确的诊断。
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减低,三系或两系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明显。
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常>50%。
常见血液病骨髓象诊断要点
![常见血液病骨髓象诊断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729a27f242336c1eb95eaa.png)
常见血液病骨髓象诊断要点F3.1 缺铁性贫血(IDA)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小,幼红细胞呈现核固缩和胞浆量少及着色偏蓝等核老、浆幼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
外铁阴性,含内铁细胞减少。
此类贫血最常见,临床上常有胃病、痔疮和月经多等病史。
F3.2 巨幼细胞性贫血(MA)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大,可见巨大的红细胞,幼稚红细胞常呈核染色质疏松、浆量增多、着色偏红等核幼、浆老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
且可找到巨大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分叶也偏多。
巨核细胞核分叶增多,但不出现多个小核的巨核细胞,巨核细胞浆内易见由核染色质脱落下来的核小体(该类细胞约占巨核细胞20-30%)。
临床上常有胃肠手术、营养不良和妊娠等情况。
外周血象常出现3系减少。
F3.3 溶血性贫血(HA)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其总比例常大于50%,但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并可见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等特殊形态的变化。
此病临床资料对诊断尤为重要,病人常出现黄疽、尿胆原和间接胆红素增高,网织红细胞常大于5%。
急性溶血时,外周血象可出现幼红细胞。
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酸溶血试验常出现阳性。
F3.4 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小粒呈空架状,脂肪球增多。
粒、红、巨三系细胞减少,其中以巨核细胞减少更为明显,成熟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网状细胞、浆细胞、嗜碱组织细胞常偏多。
血象3系减少,但脾脏不肿大。
F3.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红细胞可见多核、核碎裂及巨幼样变,成熟粒细胞分叶减少(或增多),粒细胞胞浆颗粒减少或无或过大而多,核浆发育不平衡。
易见多个小核的颗粒巨核细胞和微小型巨核细胞。
此类病人外周血象易见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成熟单核细胞常增多。
临床抗贫血治疗效果差。
诊断MDS后,按骨髓和外周血象中原始细胞多少,有否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可分为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RAS)、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中原始细胞片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T)4型,至于慢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CMML)已属白血病可不再列入MDS。
血象和骨髓象
![血象和骨髓象](https://img.taocdn.com/s3/m/6747cd2d856a561253d36f21.png)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 骨髓象有明显变化而血象 变化不明显,如骨髓瘤、神经母 细胞瘤、戈谢氏细胞、尼曼-匹克 细胞。骨髓象可找到有特异性细 胞,而血象不易见到。
5.有些疾病可出现髓外造血 如:肿瘤、骨髓纤维化、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涂片 中可出现幼红细胞及幼稚粒细胞, 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⑷ 骨髓中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 比值大于外周血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 胞比值,有核细胞数大于外周血有核细胞数。
2. 取材失败(即骨髓稀释)
⑴ 部分稀释:骨髓小粒、油滴 少或者不见,骨髓特有细胞少, 有核细胞减少,成熟细胞比幼稚 细胞〉3/5。
⑵ 完全稀释:无骨髓成分,与 血片一样。
(三)骨髓细胞学检验
增生明显活跃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为 1∶(5-12),平均1:10
增生活跃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为 1∶(16-32),平均1:20
增生减低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为 1∶(35-70),平均1:50
增生极度减低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为
1∶300,平均1:200
⑶ 巨核细胞的计数及分类:低倍镜 下观察并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总数,如 将骨髓膜标准化为1.5cm×3.0cm则巨 核细胞参考值为7~35个,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或其他原因引起血小板减少时, 应进行巨核细胞分类,以油镜确定巨 核细胞的阶段,分类至少观察25个巨 核细胞,求出巨核细胞各阶段百分率。
⑷ 出现“干抽”是指非技术原
因多部位、多次穿刺抽不出骨髓液, 常见有骨髓纤维化、骨髓极度增生、 骨髓转移瘤,此时建议作骨髓活检, 以协助诊断。
3. 骨髓取材情况的判断
1. 取材满意
⑴ 抽吸骨髓时病人有特殊的酸痛 感。
⑵ 骨髓液和涂片均有骨髓小粒和 脂肪滴;
临床血液学检验-08IDA-AA-120
![临床血液学检验-08IDA-AA-120](https://img.taocdn.com/s3/m/f02f77ca9b6648d7c0c746a8.png)
检验医学院
33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IDA的诊断标准
第1项+其他任何2项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 孕妇<1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红细
胞形态可有明显的低色素表现
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6
血红蛋白铁
随皮肤、泌尿道等 排出
IDA的概述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幼红细胞与铁结合及形成血红蛋白示意图
检验医学院
7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IDA的病因
温州医学院
摄入不足:膳食中铁不足 营养不良,偏食 需求增加:生长较快婴幼儿,青春期妇女,妇女
IDA的血 象
温州医学院
计数 Hb↓↓ 和 RBC ↓
MCV、MCH、MCHC ↓、RDW↑
WBC、PL 一般正常,有时PL↑、WBC↓
形态
RBC大小不一,以小细胞为主,中央
淡染区扩大,严重者可见环形RBC
WBC、PL 形态正常
检验医学院
16
IDA血片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SA的细胞化学染色
铁染色是诊断改变重要的检查项目 细胞外铁和细胞内铁均明显增加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15%,有时可达30%-90% 并可见病理性铁粒幼红细胞及铁粒红细胞
检验医学院
43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温州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44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b9c4f527284b73f342501d.png)
我们知道,广义的骨髓象已经包括了血象,另外还包括了细胞化学染色红细胞检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因为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红髓脂肪变),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伴发热),罕有淋巴结核肝脾肿大。
1、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为主要特征,三系减少的程度各病例有所不同。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
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颗粒减少。
急性AA时,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0.5×10^9;血小板<20×10^9/L;慢性再障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但各指标叫急性再障指标为高,达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
2、骨髓象①.急性再障:红髓脂肪变是AA的特征性病理改变,骨髓涂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
多部位穿刺结果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造血细胞(粒/红/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早期阶段细胞减少或不见,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无明显的病态造血。
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浆/肥大细胞等)相对增多,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大于50%,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达80%。
如有骨髓小粒,染色后镜下为空网状结构或为一团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其中造血细胞极少,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②.慢性再障:病程中骨髓呈向心性损害,骨髓拥有代偿能力仍可有残存散在的增生灶,常因不同的穿刺部位,骨髓象表现不一致,需多部位穿刺或进行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明确的诊断。
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减低,三系或两系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明显。
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常>50%。
最新:铁代谢障碍贫血-文档资料
![最新:铁代谢障碍贫血-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23c596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5.png)
四、治疗
一、纠正病因
二、补充铁剂
一般原则
口服为佳 慎用注射铁剂 补足贮存铁 防止复发
口服铁剂
常用制剂与剂量: 硫酸亚铁 0.3 tid
右旋糖苷铁 50mg tid
有效指标 1、Ret升高,5-10d达到高峰
2、2w后Hb升高,2m达到正常
注意事项: 1、餐后服药
消化道:溃疡、肿瘤、钩虫病、痔疮及其他 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宫内节育器 咯血:肺结核、肺癌等
发病机制:
铁缺乏引起: 血红素合成减少而发生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细胞内含铁酶或铁依赖酶活性下降
(粘膜组织变化、外胚叶营养障碍、神经精神症状)
二、临床表现
贫血的一般表现
含铁酶或铁依赖酶活性降低的表现:
1、感染率升高 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注意: 过敏反应!
肌注部位局部刺激,需深部肌注
小结
1、缺铁性贫血是体内储存铁的缺乏所引起 2、中老年人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应注意肿瘤可能 3、除有贫血的一般表现外,还有与铁相关的组织器官受损表现 4、诊断时一定要明确病因 5、治疗上首选口服铁剂,慎用注射用铁 6、铁剂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Hb恢复正常,仍需小剂量铁剂维
Ret正常或 轻度增多;
WBC和PLT 一般正常。
二、骨髓象:增生性贫血骨髓象。
增生活跃,红系增生为主,G/E↓
增生的红系细胞 以中、晚幼红为主, 表现为“核老质幼” 的 核粒质系发、育巨不核平系衡多TF)
TIBC
总铁结合力
(TIBC) ↑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IDA
单纯性IDA:因机体需铁量增加,铁摄入不足, 或慢性失血、多次献血致体内铁缺乏
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检验基本方法血象和骨髓象检验(ppt)
![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检验基本方法血象和骨髓象检验(ppt)](https://img.taocdn.com/s3/m/0bd0f68f81c758f5f61f676e.png)
一、骨髓常规检查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涂片检查/骨髓片检查 骨髓象检验
骨髓象检验:用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来观察骨髓中细 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借以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对 血液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复习: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血涂片检验/血象检验)】 1. 外周血细胞检查的内容 2.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步骤 3.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图 骨髓穿髓穿刺术操作步骤(3)-麻醉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4)-穿刺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4)-穿刺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5)-吸取骨髓液(0.1~0.2ml)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6)-涂片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7)-拔针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8)-消毒、盖纱布、包扎
继续
[外周血细胞检查的内容]
外周血细胞检验
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数量方面的检验 (血细胞分析仪)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显微镜)
返回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基本步骤]
(1)外周血标本采集及处理
血
细 (2)血涂片制备 胞
形
态 (3)血涂片染色 学
检
验 的
(4)显微镜检查
基
本 步 (5)填写报告单
骤
(6)登记及存档
(1)骨髓标本采集及处理
骨 (2)骨髓涂片制备(6-10片) 髓 象 检 (3)骨髓涂片染色(瑞-姬复合染色) 查 的 基 (4)显微镜检查 本 步 骤 (5)填写报告单
(6)登记及存档
(二)骨髓取材-骨髓穿刺术 1. 穿刺部位 髂后上棘:最常用。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髂前上棘 胸骨 其他部位 2. 穿刺步骤 3. 注意事项 4. 骨髓取材情况的判断
IDA血象、骨髓象的观察
![IDA血象、骨髓象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b4e3f8484868762caaed541.png)
血象:
髓象:
1.增生度:活跃或明显活跃,G:E减低,属增 生性贫血。 2.红系:增生良好,以中、晚幼红为主。幼其 体积偏小,浆量少而浆色偏灰蓝,浆边不整 齐呈锯齿状或破布样。核正常发育,这种现 象称“老核幼浆”。可见嗜碱性点彩、嗜多 色性红细胞及核分裂象,成熟红细胞同血象。
髓象:
3.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细胞比 值、形态大致正常, 4.淋巴细胞比值形态大致正常。 5. 巨核细胞数量正常,血小板聚 集、散在可见。
标本:
IDA病人的血片和骨髓片。
血象:
1.RBC Hb 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以小细胞 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血红蛋白充盈不 足, 严重者可见环形红细胞,即小细胞低色素性 红细胞 2.WBC数多数正常,分类大致正常,钩虫病性 IDA,EOS 3.PLT数多数正常 4. Ret可增高或正常 5.RDW MCV MCH MCHC
ida1rbchb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血红蛋白充盈不严重者可见环形红细胞即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2wbc数多数正常分类大致正常钩虫病性idaeos3plt数多数正常ret可增高或正常5rdwmcvmchmchc1
IDA血象、骨髓象的特点。 正确书写IDA骨髓检查报告单。
细胞外铁(-)
细胞外铁(-)
内铁(-)
常见血液病归纳
![常见血液病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5556948f7ec4afe04a1df93.png)
1.缺铁性贫血(IDA)血象: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异形红细胞增多,红细胞染色变浅、中心浅染区扩大。
骨髓象:增生活跃、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值减小,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体积偏小,胞浆少,着色偏碱,边缘不齐,呈锯齿状或如破布,胞核小而致密,出现“核老质幼”。
观察要点:小细胞低色素;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核老质幼”、“小蓝密”。
2.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血象:红细胞大小不一,大细胞为主,中心浅染区不明显甚至消失,嗜多色素性、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多,可见H-J小体、偶见卡波环及有核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出现“核右移”(分叶过多),血小板轻度减少。
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至明显活跃,红系增生显著,粒红比值减低,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胞浆丰富、“核幼质老”、“大、红、松”);粒细胞亦可呈巨幼变,分叶过多。
观察要点:大细胞为主、“核右移”、“核幼质老”、“大、红、松”。
3.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减低至极度减低,粒细胞多为晚幼粒和成熟粒,红细胞以晚幼红为主,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网状细胞等)增多,淋巴细胞增多,骨髓小粒呈空网状,“镜下一片荒凉”观察要点:全血细胞减少、计数有核细胞有难度(因为太少)、“镜下一片荒凉”,淋巴细胞和非造血细胞数目增多。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血象:淋巴细胞增多,可见异型淋巴细胞有三型:(泡沫型-核偏位,胞浆有空泡)、(不规则型-形态不规则,胞浆靠膜边缘深染不整齐)、(幼稚型-核圆形,染色细致呈纤细网状,可见核仁)骨髓象:少见异淋细胞,其他未见明显异常观察要点:在血片和骨髓片的尾部寻找异型淋巴细胞5.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AML-M1或ANLL-M1)血象:可见幼红细胞,白细胞以原始粒细胞为主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型)>90%观察要点:血片、骨髓片见到大量原始粒细胞。
正常骨髓象报告
![正常骨髓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d6864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7.png)
正常骨髓象报告骨髓象是一种用于评估骨髓细胞形态与数量的检查。
正常骨髓象报告提供了关于骨髓细胞的详细信息,对于诊断与监测骨髓疾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正常骨髓象报告的内容和解读。
骨髓是人体中最重要的造血组织,负责产生血细胞。
通过骨髓象检查,可以观察到不同类型的骨髓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粒细胞系列、红系列以及血小板系列细胞。
以下是一个正常骨髓象报告的范例:1. 骨髓涂片制备及染色骨髓象检查通常是通过制备压片和染色来完成的。
制作压片的过程中,需要将取自骨髓穿刺的样本涂抹在载玻片上,并使用染色剂对其进行染色。
常用的染色剂有戈姆萨病理染色、瑞斯·普鲁思-莱登染色和特里希苏染色等。
2. 基本信息和标本来源正常骨髓象报告首先会列出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和性别等。
同时,还会标注该样本的来源,如骨髓穿刺或者活检。
3. 骨髓片的总体评价报告会对整个骨髓片进行总体评价,包括骨髓细胞的总数和形态。
正常情况下,骨髓细胞应该均匀分布,且数量适中。
4. 造血干细胞骨髓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这些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不同血细胞系列细胞的能力。
报告会对造血干细胞的数量进行评估,并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
5. 粒细胞系列粒细胞系列是一类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
报告会对这些粒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核型变异、细胞颗粒和核染色质等特征。
6. 红细胞系列红细胞系列是骨髓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运输养分。
报告会描述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情况,包括红细胞的大小、形状以及胞质内的血红蛋白含量。
7. 血小板系列血小板是一种负责血液凝固的细胞碎片,对于止血至关重要。
报告会描述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特征,包括大小、形状和颗粒含量等。
8. 其他细胞类型正常骨髓涂片中还可能出现其他细胞类型,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等。
报告会指出这些细胞的分布和数量情况。
9. 结论和建议在报告的最后,会给出对骨髓象结果的结论和建议。
缺铁性贫血患者巨核细胞、血小板改变的观察
![缺铁性贫血患者巨核细胞、血小板改变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b67d704d5bbfd0a7856736d.png)
缺铁性贫血患者巨核细胞、血小板改变的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巨核细胞、血小板变化状况。
方法将107例IDA患者与其他贫血组、正常对照组进行血小板、巨核细胞数及巨核细胞分类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IDA患者血小板数与另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巨核细胞数与其它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血小板巨核细胞与其它贫血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颗粒巨核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裸核巨核细胞百分比与其它贫血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DA患者血小板数、产血小板巨核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及其它贫血组;骨髓巨核细胞数高于其它贫血组;颗粒巨核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裸核巨细胞低于其它贫血组。
血小板、巨核细胞增多尤是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增多可作为诊断IDA的参考条件。
【关键词】巨核细胞缺铁性贫血血小板【中图分类号】R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099-02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lDA)是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低色素性、小红细胞性贫血,骨髓象检查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
血红蛋白(H b)、红细胞(RBC)检测数据是该病最受关注的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血小板(PLT)及巨核细胞数也会出现不同变化。
故我们对107例IDA患者的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及结合自动化血球仪测定血小板数进行了观察。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07例IDA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住院病人,其中男42例,女65例,平均年龄46.3岁。
由血液科医生根据临床表现、血象、骨髓涂片检查结果、骨髓铁粒染色和血清铁检测作出诊断,诊断标准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所列lDA标准[1],对照组选择其它贫血43例(主要为风湿、类风湿、红斑狼疮等继发及慢性病贫血),男18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3岁;正常对照组30例,为同期健康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无贫血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平均值49.1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象:
髓象:
1.增生度:活跃或明显活跃,G:E减低,属增 生性贫血。 2.红系:增生良好,以中、晚幼红为主。幼其 体积偏小,浆量少而浆色偏灰蓝,浆边不整 齐呈锯齿状或破布样。核正常发育,这种现 象称“老核幼浆”。可见嗜碱性点彩、嗜多 色性红细胞及核分裂象,成熟红细胞同血象。
髓象:
3.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细胞比 值、形态大致正常, 4.淋巴细胞比值形态大致正常。 5. 巨核细胞数量正常,血小板聚 集、散在可见。
细胞外铁(-)
细胞外铁(-)
内铁(-)
IDA血象、骨髓象的观察
目的:
பைடு நூலகம்
掌握IDA血象、骨髓象的特点。 正确书写IDA骨髓检查报告单。
标本:
IDA病人的血片和骨髓片。
血象:
1.RBC Hb 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以小细胞 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血红蛋白充盈不 足, 严重者可见环形红细胞,即小细胞低色素性 红细胞 2.WBC数多数正常,分类大致正常,钩虫病性 IDA,EOS 3.PLT数多数正常 4. Ret可增高或正常 5.RDW MCV MCH MC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