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城市总体规划图彩图(2012-2030-共14张)

合集下载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做优中小城市。以中小城市作为城镇发展的重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形成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能力的区域增长极,分担大城市的压力并带动小城镇发展。
做特小城镇。继续发展旅游小镇,结合各地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区位、产业和风貌等独具特色的省级重点镇。
2.城镇集群发展战略
立足区域协调发展,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增强配套能力,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聚集,推进城镇集群化发展进程,引导区域城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经济共荣、社会共进,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第3条
沿边开放城镇带包含8个州(市)25个县(市),是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毗邻、以沿边口岸和沿边城镇为重要支点、以小城镇为主体的边境城镇带。
沿边开放城镇带是与东南亚南亚物资交换、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带动沿边地区发展的政策扶持经济带。
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为空间发展重点,完善跨境交通、口岸和边境通道等基础设施,重点促进境外资源、产业等生产要素向口岸城镇和沿边重要节点城镇集中。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重点建设瑞丽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积极建设中缅瑞丽-木姐、中越河口-老街、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和麻栗坡(天保)、耿马(孟定)、腾冲(猴桥)、孟连(勐阿)、泸水(片马)、盈江(那邦)等边境经济合作区。符合条件的地区积极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规范并促进边民互市贸易区的发展,积极发展保税物流和跨境旅游。推进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合作,建设云南电子口岸,推进通关便利化,改善对外贸易软环境,提高口岸通行能力。建设口岸联检设施、查验货场等基础设施,提高检验检疫能力和监管水平。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1目录第一章总则11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12第三章城乡空间布局与发展15第一节城乡发展总体布局15第二节各级中心城市镇发展21第三节村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要求32第四节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要求37第四章资源保护与利用38第一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38第二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40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41第四节其他资源保护与利用44第五章城乡发展支撑体系49第一节区域产业布局49第二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51第三节区域性市政基础设施57第四节城乡公共服务体系62第五节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65第六章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70第一节山地城镇用地选择空间布局与特色要求70第二节山地城镇的支撑保障体系规划建设要求73第七章空间管制76第一节管制分区分级与事权划分76第二节区域空间管制要求80第八章次区域规划指引84第九章近期行动计划90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101第一节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实施管理措施101第二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实施管理措施103第三节其他实施管理措施105附则111附表112图纸目录1286目录条文备览第一章总则11第条编制目的111第条编制依据211第条规划范围311第条规划重点411第条规划期限511第条强制性内容611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12第条指导思想712第条发展原则812第条发展目标912第条发展战略1013第三章城乡空间布局与发展15第一节城乡发展总体布局15第条城镇空间结构1115第条滇中城市集聚区1215第条沿边开放城镇带1316第条城镇群1416第条沿对内对外经济走廊的城镇带1518第条城镇规模等级结构1619第条城乡居民点体系1721第二节各级中心城市镇发展21第条区域性国际门户城市1821第条区域中心城市1922第条州市域中心城市2026第条县域中心城市2129第条省级重点镇2230第条发展镇2331第三节村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要求32第条建设原则2432第条发展重点2532第条中心村2633第条基层村2734第条村庄规划要求2834第条农村居民点搬迁及移民安置要求2935第条山地和坝区村庄分类建设要求3035第四节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要求37第条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要求3137第条革命老区发展要求3237第条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要求3337第条沿边地区发展要求3437第条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地区发展要求3537第条农垦系统发展要求3637第四章资源保护与利用3

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目录第一章规划界定 (2)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2)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4)第五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6)第六章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及社会文化设施规划 (7)第七章市域资源环境保护及空间管制规划 (9)第八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13)第九章规划区城乡一体化规划 (15)第十章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布局规划 (16)第十一章住房建设规划 (17)第十二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 (18)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20)第十四章综合交通规划 (21)第十五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2)第十六章绿地系统规划 (23)第十七章景观风貌规划 (25)第十八章旧城更新规划 (25)第十九章土地开发控制规划 (25)第二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26)第二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28)第二十二章综合防灾及地下空间开发规划 (30)第二十三章空间发展时序及近期建设规划 (32)第二十四章规划实施与管理措施 (35)第二十五章附则 (36)附录1 中心城区现状及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36)附录2 中心城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37)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文本第一章规划界定第1条编制背景随着武汉城市圈以及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验区的建设,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麻城市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和要求,为有效指导城市建设,满足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需要,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1《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城市绿化条例》1992.8《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麻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第3条规划原则①区域协调发展原则②城乡统筹发展原则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④节约及集约用地原则⑤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第4条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2030年。

息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简介

息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简介

息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简介一、县域概括息县位于河南省南部,黄淮平原南缘,大别山北麓,信阳市的东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4′--115°07′,北纬32°08′--32°40′之间,隶属信阳市管辖,是沿淮平原大县,辖1区6镇14乡,全县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平原面积点全县总面积的88.6%。

现息县辖5镇、3个街道办事处,13乡、1区、1个产业集聚区管委会,337个行政村,9个居民委员会。

息县地处南北陆地和淮河东西水路交通要道,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在中原经济区中,属于沿边主体区域,距离信阳市中心城区约70公里,南距武汉约200公里,北距郑州约280公里,东距合肥约240公里,东邻信阳市淮滨县、潢川县,西连信阳市罗山县,北与驻马店正阳县、新蔡县接壤。

二、县域城镇空间结构整体空间结构为:一心带动、三区联动;三轴一带、多点增长。

一心:中心城区和项店镇组合成复合中心,打造县域核心增长极,辐射东部主要县域腹地。

三区:东部岗李店、东岳、白土店、包信、张陶、小茴店、夏庄、长陵、陈棚、临河10个乡镇组成东部组群;北部彭店、路口、杨店、孙庙4个乡镇组成西部组群;南部关店、八里岔、曹黄林3乡镇组成南部组群。

三轴:G106、S337、S213。

一带:淮河生态保护带。

多点:7个重点中心镇。

三、规划期限、规划层次与范围(一)规划期限近期:2012年至2015年;中期:2016年至2020年;远期:2021年至2030年;远景展望: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本次规划分为县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县域:息县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

2.规划区:范围为北至南湾干渠,西至城郊乡行政边界,南到淮河,东至项店镇,总面积286平方公里。

3.中心城市:范围北至产业集聚区北环路,西至城区西环路,南邻淮河,东至大广高速,总面积为90平方公里。

四、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性质河南省食品工业强县,豫东南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滨水生态宜居城市。

赣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解析

赣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解析

新规划描绘新赣州——《赣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略解作者:loveloves发表于: 2007-01-24 01:20:18浏览: 1272人次回复:14帖根据江西省域未来城镇空间布局,提出赣州中心城市定位:与南昌市共同形成江西省的双中心结构城市的理念,好比山东的济南和青岛、辽宁的沈阳和大连、安徽的合肥和芜湖等。

根据国家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干路网规划,加上赣州桃芫新机场的建设,赣州正在着力建立起立体交通网络,提出赣州将从节点城市走向枢纽城市的理念,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大经济圈,争做承接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两大经济圈辐射的枢纽城市。

根据“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需要,提出建设赣州CBD(中央商务区)的发展理念。

根据赣州的地理、自然环境确定赣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组团发展、网络对接,形成从八境台经文清路、东阳山路、京九大道至发展大道的中央金脊刚性界面和章江柔性界面的城市发展轴的理念。

重点解决市域的交通体系,提出轨道交通、BRT(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理念。

规划目标将赣州市建成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中心城市。

届时,其凝聚力和辐射力极大增强,非常适合居住和创业;产业集聚,结构优化;文化内涵丰富,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

由于其跨越式发展的到来,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全球化、城市化进程中将成为特别的典范。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东起赣县梅林镇,西至南康市凤岗镇,北起章贡区水西镇(含通天岩风景名胜区),南至南康市潭口镇。

规划研究的区域及面积市域:全市辖15个县、2个县级市、章贡区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共3.94万平方公里。

中心城市:章贡区、南康市、赣县以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5367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发展规模近期(2004-2010年):中心城区至2008年人口约70万,建设用地70平方公里。

远期(2010-2015年):中心城区至2015年人口约100万,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

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年)

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年)
松滋要抓住契机,发挥区位优势,积极与周边区域形成合作圈,凸显农业、食品加工、 化工的竞争优势,培育经济增长极,在区位中站稳地位,成为“两湖”强市。
2、湖北长江经济带——沿江城镇开发
湖北长江经济带中段(荆州段)虽然坐拥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最长的长江岸线资源,但货 物总吞吐量则排到了倒数第二,综合实力和开发程度低于下游鄂东段和上游宜昌段。
2
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年)
因此,松滋应大力开发临港经济,改变多年来“有江不用江”的格局,成为湖北长江中 段崛起的支撑点。
荆州市分蓄洪区范围示意图
强化宜荆(含松滋)的沿江工业走廊
核心问题研判
1、如何变“区位”为“地位”
松滋市区位条件独特;但与鄂东、宜昌县市,以及两湖平原县市相比,实力不足。松滋 GDP为汉川(湖北省20强)的一半,与“两湖”的仙桃、天门、潜江、益阳的沅江、常德的桃 源、石门差距也较大。
如何突破发展压力巨大,寻求突破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变区位为地位。
2、如何变“老工业基地”为“新型产业城”
松滋市为老工业基地;但传统产业较多,轻工业比重大,优势产业曾在2000年一度处于 波动状态;产业能耗高,需培育新型产业、升级传统产业;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培育 优势产业集群。
第二章 市域发展目标与策略
产业发展规划
1、产业发展思路
夯实优势产业,集群化打造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是“龙头-产业-城市”模式,实现“以酒兴城,产城联动”。以加工、包 装为主,配套发展职教、信息、仓储等服务功能,延伸酒文化产业链,集群式发展。 纺织服装:承接转移,充分利用本地高档纺织品原料,扶持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延 伸产品链,发展服装辅料、服饰、鞋帽、防护用品等加工业。 机械电子:夯实基础,以大型企业为龙头,建成亚洲最大的汽车和摩托车灯泡生产基地。

《广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局部调整论证报告

《广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局部调整论证报告

《广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局部调整论证报告目录第一章背景 (1)第二章规划实施评估 (2)一、评估范围 (2)二、“15版总规”相关规划要点 (2)三、“职校组团”规划实施评估 (9)四、评估结论 (11)第三章规划局部调整的必要性 (12)一、保护水源保护区和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需要 (12)二、保证广汉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的需要 (13)三、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科学性的需要 (13)第四章总则 (14)一、规划调整期限 (14)二、规划调整依据 (14)三、规划调整原则 (15)第五章调整区域选址分析 (16)一、“高新区”发展相关配套功能的需求迫切 (17)二、成德同城发展的需要 (18)三、符合“15版总规”空间管制的要求 (18)四、“狮象组团”发展潜力巨大 (19)五、“狮象组团”发展需求强烈 (20)第六章规划局部调整方案 (22)一、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22)二、城市功能结构规划 (24)三、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28)四、城市开发边界划定 (31)五、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32)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3)第七章规划局部调整的可行性 (37)一、用地规划调整前后对比分析 (37)二、规划调整后的设施配套情况分析 (38)三、对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影响分析 (39)四、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41)第八章论证结论与建议 (42)一、论证结论 (42)二、规划建议 (42)第一章背景2012年广汉市人民政府依法委托广州市科城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对《广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进行修编,于2015年编制形成《广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15版总规”),同年5月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会,并于2016年6月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在规划的指导下,各类专项规划有序衔接并逐步实施,各项建设稳步推进,规划实施效果总体良好。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古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批复-宁政文〔2014〕294号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古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批复-宁政文〔2014〕294号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古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批复正文:----------------------------------------------------------------------------------------------------------------------------------------------------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古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批复宁政文〔2014〕294号古田县人民政府:你县关于《要求审批古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请示》(古政文〔2014〕204号)及规划方案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古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古田县要依托区域性交通网络建设,加强农特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环三都澳产业配套区、滨湖休闲度假和宗教文化体验特色旅游基地、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将古田县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中国食用菌之都,省会后花园,环三都澳核心区的产业配套区”。

三、优化产业结构。

结合古田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充分发挥《总体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统筹全县人口、产业、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农村居民点布局。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包括城西街道、城东街道、大桥镇、吉巷乡和泮洋乡5个乡镇(街道)的25个村庄(社区),总面积为52.2平方公里的规划区范围内,要依托现状基础、交通条件和生态特色,构建“两区三心”的空间结构,做好永安片区及规划区村庄的建设指引。

五、合理有序拓展城市空间。

规划区按照“东景区西城区”的格局发展。

中心城区范围为东至极乐村、水电路,南至城南工业集中区、京台高速公路,西至西环路,北至北环路、城东工业集中区,总面积为3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6.2平方公里。

天长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天长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适应天长市新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指导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编制《天长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5)住建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2.1)(6)《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3);(7)《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标准(DB34/T1950-2013)》(8)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修编《天长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的函;《天长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批复意见;(9)《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1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12)《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13)《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2012—2020年)》;(14)《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15)《天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6)《天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7)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文件。

(18)天长市已编制的相关规划、研究;周边城市相关规划。

第3条规划原则本规划坚持“资源保护、公平发展、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事权明晰”等原则。

第4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4年—2030 年,其中:近期为2014年—2020 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

第5条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镇村体系规划规划范围为天长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14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市域总面积1751平方公里。

2、规划区规划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东至高邮湖、西至宁淮铁路往西100米,南至宿扬高速、G345以南100米,北抵白塔河以北100米、永丰镇北部边界,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32平方公里。

《赣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略解 图/文

《赣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略解 图/文

市域空间结构概念图中心城市发展空间结构图根据江西省域未来城镇空间布局,提出赣州中心城市定位:与南昌市共同形成江西省的双中心结构城市的理念,好比山东的济南和青岛、辽宁的沈阳和大连、安徽的合肥和芜湖等。

根据国家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干路网规划,加上赣州桃芫新机场的建设,赣州正在着力建立起立体交通网络,提出赣州将从节点城市走向枢纽城市的理念,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大经济圈,争做承接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两大经济圈辐射的枢纽城市。

根据“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需要,提出建设赣州CBD中心的发展理念。

根据赣州的地理、自然环境确定赣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组团发展、网络对接,形成从八境台经文清路、东阳山路、京九大道至发展大道的中央金脊刚性界面和章江柔性界面的城市发展轴的理念。

重点解决市域的交通体系,提出轨道交通、BRT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的理念。

规划目标将赣州市建成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中心城市。

届时,其凝聚力和辐射力极大增强,非常适合居住和创业;产业集聚,结构优化;文化内涵丰富,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

由于其跨越式发展的到来,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全球化、城市化进程中将成为特别的典范。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东起赣县梅林镇,西至南康市凤岗镇,北起章贡区水西镇(含通天岩风景名胜区),南至南康市潭口镇。

规划研究的区域及面积市域:全市辖15个县、2个县级市、章贡区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共3.94万平方公里。

中心城市:章贡区、南康市、赣县以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5367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发展规模近期(2004-2010年):中心城区至2008年人口约70万,建设用地70平方公里。

远期(2010-2015年):中心城区至2015年人口约100万,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

远景(至2030年):中心城区至2030年人口约140万,建设用地140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问题与挑战区域竞争格局中的边缘化倾向;中心城市中心地位的弱化趋势。

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海口市人民政府评价单位: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3年4月目录1 总则 (3)1。

1项目背景与环评工作概况 (3)1。

2评价范围 (4)1.3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 (6)1.4主要环境敏感目标 (8)2 规划概况与环境影响识别 (18)2.1规划概要 (18)2。

2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指标体系 (21)3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污染源调查 (28)3.1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介绍 (28)3。

1。

1 概况 (28)3。

1.2 历史沿革 (28)3。

1.3 发展现状 (28)3.1.4 存在问题 (29)3。

2污染源调查 (31)3。

2。

1 大气污染源现状调查 (31)3。

2.2 废水污染源 (32)3.3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制约和障碍因素 (32)4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4)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6)6优化规划方案的建议及规划单位的采纳意见 (39)7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与环境合理性分析 (47)7。

1综合论证 (47)7.2环境保护目标可达性分析 (48)8 环境保护措施 (54)9 结论 (61)1 总则1.1 项目背景与环评工作概况为科学开发建设和管理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海口市人民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以下称本规划),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的范围西至东寨港大道与规划海涛路、南至规划新老铺(暂名)公路、东至规划通往文昌市的高等级公路及海口市域边界、北至琼州海峡,但不包括已经批准的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地。

规划总面积为78。

87 km2。

开发建设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是实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开发建设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是更好地保护红树林的需要。

开发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规划,是海口市响应省委、省政府绿色崛起,建设美丽海南号召的重大举措,是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具体体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的有关规定,海口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2月1日委托我院--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会同海南环境科技经济发展公司组成了评价技术课题组,并聘请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水产研究所的教授、专家协助进行了生态调查,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于2013年4月20日完成了《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的编制。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

/newsinfo.php?id=1845
2/18
12-5-19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芜湖市城乡规划局 -- 芜湖市城乡规划局主办
芜湖因水而兴,规划 “以山为骨、以水为脉”,建设拥江魅力都市。江北新城商务文化核心区、江南城区现代服务核心区及龙湖都市生 态休闲区遥相呼应,两江三城共同构建水清山秀、宜居宜业的大芜湖。
按照国家、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建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活力迸发、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文化繁荣发 展、社会和谐有序的现代化大都市。到2030年左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完全建立,全面实现现代化。
3、城市规划策略 (1)区域联动芜马同城,打造安徽省域核心 积极构建宁合芜城市群,与南京“战略合作”、与合肥“并进引领”。加快推动芜马都市圈建设,与合肥都市圈共同实现安徽省双核引 领目标。 (2)自主创新加速转型,确立核心竞争优势 坚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努力构建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优先发展五大服务业。努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贸易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3)提升江南舞动江北,开启都市跨越篇章 坚持组团发展与产城融合理念,举全市之力,加快实施跨江发展,形成城市两岸共同繁荣的拥江发展格局。突出综合集聚、高端引领, 完善城市各组团服务配套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4)江湖溢彩山水同城,建设拥江活力之城 凸显“山水”、“文化”特色,本着显山露水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拥江魅力都市。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提升文化软实力,着力打造皖江明珠、创新之城。 4、城市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2030年市域总人口530万左右,城镇人口450.5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5%。市区(不含江北集中区,下同)城镇人口290万。 (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203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28平方公里,市区城镇建设用地350平方公里。 三、区域协调措施 1、构建宁合芜城市群 坚持“区域联动、组群发展”思路。按照长三角城镇体系规划要求,与南京“战略合作”,与合肥“并进引领”,积极构建宁合芜城市 群。 2、打造芜马都市圈 整合城际铁路系统,协调跨江通道的建设与跨江交通系统的网络化,促进芜马都市圈内交通设施的共建共享。整合芜湖、马鞍山的比较 优势,强调品牌创新,突出自主品牌汽车和精品钢产业优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 中心。 四、市域城镇体系 1、规划思路 按照市域一体、城乡统筹的思路,坚持“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两个延伸”(基 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社会事业一体 化、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着力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美丽乡村。 2、空间结构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为“两带两轴”,“两带”为北沿江城镇发展带和南沿江城镇发展带;“两轴”为合芜宣城镇发展主轴和滁黄城镇发 展次轴。构建“1、4、7”组团式市域空间架构,以市区为主城,四个县城为副城(无城、湾沚、繁阳和籍山),打造七个新市镇(白茆、 石涧、襄安、许镇、弋江、荻港和六郎)。 3、副城职能与规模 (1)无城 由现状无城和高沟组成。定位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市域西部综合型滨江生态宜居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40~60万。 (2)湾沚 皖江城市群机械制造和加工业基地,市域东南部综合型滨水园林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25~35万。 (3)繁阳 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市域西南部综合型山水宜居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20~30万。 (4)籍山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市域南部综合型生态宜居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25~35万。 4、产业布局 规划坚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理念。努力构建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445”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光电光伏、新材料、智能家电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和旅游五大服务 业;努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区域贸易物流中心、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坚持“节约集约、腾笼换鸟、整合提升”原则,引领城市重要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将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予以重点培育, 到2015年,力争将汽车及装备制造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销售收入达5000亿元级的大产业。 五、中心城区规划 1、空间结构 芜湖市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结构为:“龙湖为心、两江三城”。 “龙湖为心”:以龙湖生态环境敏感区为自然本底,构筑城市生态绿核,同时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区域; “两江三城”:以长江、青弋江-漳河为轴线,形成“江南城区、龙湖新城和江北新城”三大主城区,实现两岸共同繁荣。 2、人口与用地规模 2030年芜湖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9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350平方公里。 3、景观文化特色

赣州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PPT

赣州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PPT
在0.002~0.005之间 >0.005
m值的采用 可采用m=2 宜采用m=1.5 不宜采用m(即m=1)
4、径流系数:根据计算赣州市综合径流系数取0.66。在区块计算 雨水量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选用径流系数。
5、雨水规划 雨水管道布置时充分利用地势,使雨水就近排入水体,尽量使排水通畅, 并节省管材。
(2)基地现状分析 根据赣州市现状地面标高来看,中心城区2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用地面 积为10.31km2,5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用地面积为12.51km2;根据各控规确 定的规划竖向标高来看,2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用地面积仅为3.12km2,各区 洪水淹没情况见下表:
单位:km2
洪水淹没面积
章江新区 水东梅林区
(三)需进一步编制及深化完善的规划
1、道路及竖向规划。 2、防洪排涝规划(可结合各片区排水规划编制)。 3、各片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
供热、管线综合)。 4、南康市排水专项规划。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七)南康市排水系统
1、 排水体制 2、污水排水系统 3、污水处理厂规划 4、南康市老城区雨水规划
(八)本次规划补充深化的其他内容
1、雨污水管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计算。 2.增加了污水收集系统中污水处理厂工艺比较、污水回用、污泥 处置章节。 考虑到西城区大量工业污水进入水西污水处理厂,建议污水厂设 计时进水水质适当提高。 3、增加了城市排水管理章节。 包括排水行业体制改革、排水管理模式探讨、建设工程管理、排 水管网管理、节能减排等内容。
未预见水量(%) 供水增长率(%)
270 280 350
0.42 0.45 0.65
0.44 0.45 0.65
75 65 60

江西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含附图

江西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含附图

目标: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生态环境 战略: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绿色城镇化,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措施: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测与监管,加大环保投入力度 重点领域: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领域的治理与保护
特色小镇的定义: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 台
政策支持:江西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城镇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产业基础良好:江西在制造业、农业、旅游业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为城镇发展提供了 有力保障。
人口和城镇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人口过于密集,而部分地区人口稀疏。 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大城市和中等城市。 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城镇人口增长的需求。 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品牌。
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 入,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建立科技创新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创新活力。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城镇建设,鼓励公众参与规划实施和管理。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规划实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定期开展评估调整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加强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提高规划实施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发挥专家学者和第三方机构的评估作用,为规划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促进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
保障江西省可持续发展
依据:国家城镇体系规划、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

史上最全全国41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一览(附规划图)

史上最全全国41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一览(附规划图)

史上最全全国41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览(附规划图)导读史上最全轨道交通规划,全国41个城市尽情浏览,新规划的城市-绍兴,芜湖,⽼牌城市北京、上海、⼴州、深圳,接下来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是什么?由于本⽂内容均整理⾃⽹络、发改委及地铁公司官⽅⽹站,如有数据纰漏,欢迎指正!华东地区1上海在新⼀轮轨道交通线⽹规划(2015—2040)中,上海将规划1000公⾥市郊铁路(包括国家⼤铁路)、1000公⾥城市轨道交通、1000公⾥中运量公交系统(包括有轨电车、BRT等),形成效率和运量并重的客运交通⾛廊。

⾄2025年上海将新增规划再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

据了解,此次公⽰的9条线路并⾮都是地铁,还包括了连接上海两⼤机场的的城际铁路快线,以及中运量轨道线路等多种模式。

据悉,到2025年为⽌,上海将拥有包括地铁、城际铁路、机场快线、磁浮线等多种模式的轨交线路,共计39条,总长约1050公⾥。

2杭州2013年6⽉20⽇,《杭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期建设规划(2013-2019)》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根据批复,在⼀期⼯程长约84公⾥线路的基础上,2013-2019年间,杭州市将建设2号线⼆期、4号线⼀期、5号线⼀期和6号线⼀期⼯程共计106.6公⾥的地铁线路,2019年杭州将形成总长约190公⾥的轨道交通⽹络。

3宁波宁波市轨道交通线⽹规划以三江⽚为核⼼,跨三江(甬江、姚江、奉化江),连三⽚(三江⽚、镇海⽚、北仑⽚),沿三轴(商业轴、⽔轴、公建轴)形成三主三辅6条线、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线⽹。

线⽹全长247.5 km,共设换乘站20座。

线⽹规划同时还预留了向市域⽅向延伸的条件。

规划线⽹建成后,对缓解城市交通⽭盾、⽅便居民出⾏、引导城市按规划⽅向拓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城市综合竞争⼒都将发挥重要作⽤。

4温州推荐线⽹由6条线组成,线路总长361.8km,设站128座,其中换乘站14座。

推荐线⽹中市域线4条,线路长269.3km;市区线2条,线路长92.5km。

《苏州市甪直镇总体规划(-2030)》

《苏州市甪直镇总体规划(-2030)》

《苏州市甪直镇总体规划(2011-2030)》实施评估报告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16.10目录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苏州市甪直镇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现行总规)于2012年10月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

现行总规遵循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了城镇规模,提出了甪直镇的发展模式需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推动甪直镇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现行总规批准至今较好地指导了甪直镇各项建设,但在实施过程中,国家宏观政策、苏州市层面的发展要求以及甪直镇自身发展诉求等方面均产生了新的需求。

为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规划建设,甪直镇人民政府提出了修改现行总规的设想。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特编制《苏州市甪直镇总体规划(2011-2030)》实施评估报告,即通过对现行总规的实施进行评估后,提出规划修改建议内容。

1.1 评估目的《苏州市甪直镇总体规划(2011-2030)》,是指导甪直镇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自规划编制完成后,在促进甪直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城乡有序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寻找现行总规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及时、科学地修改现行总规内容,使规划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形势,从而促进甪直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特对现行总规进行系统、全面的实施评估。

1.2 评估范围此次评估的范围为甪直镇域行政范围,面积约120.81平方公里。

1.3 评估内容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城乡空间管制、发展规模、建设用地发展态势、建设用地构成、综合交通以及重大项目对总体规划的影响与分析、评估结果与建议等内容。

1.4 评估期限评估的期限为现行总规编制完成以来的时段,即2011~2015年。

1.5 评估依据1.5.1关于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关于印发《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建规[2009]59号)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5、《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6、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开稿 - 最终

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开稿 - 最终

附:《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布稿)一、规划期限、范围与法律效力(一)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中期为2016-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二)规划范围1、赣州都市区赣州都市区范围包括: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上犹县、兴国县、于都县、信丰县、崇义县、大余县和赣州开发区,总面积2."01万平方公里。

赣州都市核心区范围包括: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上犹县和赣州开发区;同时考虑到赣州城市的供水安全保障,将崇义县的陡水湖水库周边的过埠镇、杰坝乡纳入,总面积7100平方公里。

2、赣州中心城市赣州中心城市范围包括:章贡区、赣州开发区全域,南康区的蓉江街道、东山街道、唐江镇、凤岗镇、龙岭镇、镜坝镇、太窝乡、三江乡、龙华乡、朱坊乡、横寨乡、赤土畲族乡;赣县梅林镇、茅店镇、江口镇、五云镇、储潭镇、大田乡;上犹县东山镇、黄埠镇。

区域总面积为2236平方公里。

(三)法定效力本规划是赣州都市区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都市区内各项规划建设管理活动均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执行本规划。

二、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一)发展目标1、都市区发展目标到2015年,初步形成赣州中心城市同城化发展格局,特大城市发展框架基本建立;都市区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都市区整体的社会经济、生态环保等指标位居全省都市区、城镇群发展前列。

到20年,建立起辐射带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都市空间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稀土与钨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到2030年,将赣州都市区建设成为我国东南部地区的新兴开放高地和重要增长极、赣江源头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2、赣州都市区人口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到2015年,都市区城镇人口为300-310万,城镇建设总用地为340-350平方公里左右。

南平市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公示(新颖)

南平市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公示(新颖)

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公示区位分析图规划区布局结构图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图规划区综合交通系统图《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武夷新区规划工作组和市城乡规划局承担。

2011年2月,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完成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并通过省住建厅审查,2012年3月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成果。

为了使城市总体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符合武夷新区发展的实际,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现将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草案的主要容在闽北日报、市城乡规划局()和市城乡规划宣传公开栏(地点:文化广场)予以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意见和建议。

公示时间为2012年3月28日至4月28日。

公示期间请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规划成果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公示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1、通过市规划局公共留言;2、传真可发至0,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字样,并留下相应联系方式;3、信件寄往市城乡规划局办公室,邮编:353000,信封上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

4、咨询:8858702,8835381,联系人:吴倩。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响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发挥闽北中心城市的区域带动与先行先试作用,引导武夷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从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出发,妥善处理自然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开发的关系,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符合实际、面对未来需求、凸显地域特色的武夷新区,发挥新兴中心城市的集聚带动作用。

第三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10年~2030年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第四条规划围及重点本规划按照地域围,划分为“武夷新区——中心城区(规划区)——新城区”三个空间层次:(1)武夷新区用地面积——4132平方公里;涉及区域——包括武夷山市全境,建阳市的潭城、童游、将口、崇雒、莒口、黄坑等乡镇、街道,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涉及的邵武市水北街道、光泽县寨里镇、司前乡和鸾凤乡等。

肇庆新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

肇庆新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

肇庆新区用地布局规划图肇庆新区规划范围图肇庆新区区域用地结构规划示意图肇庆新区功能布局规划图《肇庆新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内容简介一、规划范围肇庆新区规划范围西起凤凰大道,东临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北含鼎湖山25度坡以下山麓地,南临西江(含砚洲岛),规划总面积115平方公里,涉及桂城街道、广利街道、凤凰镇、莲花镇和永安镇五个行政辖区的部分区域.考虑到与周边地区的协调,规划还划定了肇庆新区协调区,总面积585平方公里,包括除肇庆新区外的鼎湖区全境、四会市大沙镇和高要市蚬岗镇.协调区在生态保护、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构建等方面,须与肇庆新区统筹安排和协调管理。

二、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三、发展定位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

以低碳、智慧、人本、包容为目标,建立符合岭南区域特点、能够与国际接轨的低碳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统筹产业、人才和生态的和谐发展,构建高效、便捷、低碳,生活、服务和生产协同互动城市功能组团,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推动低碳发展,建设山清水秀、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的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

珠三角健康宜居理想城市.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营造与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相匹配、山水城市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环境友好、资源集约、宜居宜业的建设风尚,打造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重要展示基地,展现现代岭南风貌的宜居城区,构建珠三角健康产业发展和养生旅游度假胜地。

肇庆市行政文化中心。

依托交通枢纽区、中央商务区和行政中心区等功能区,建设新的行政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教育医疗中心,促进城市发展重心进一步东移,强化与珠三角核心区的空间联系和经济联系。

统筹肇庆中心区联动发展,肇庆新区与老城区协调发展,与鼎湖区一体发展,与肇庆高新区错位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

四、发展目标探索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路径,示范环境敏感地区低碳绿色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创新合作,兼顾区域协调、社会公平,引领肇庆新型城市化,融入珠三角,构建在国内新城新区中负有盛名的现代山水新城。

2012-2030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2-2030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一、总则(一)规划期限。

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并展望城市远景发展。

(二)规划范围。

1、城镇体系规划范围:蚌埠市所辖的三县四区范围,总面积为5952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蚌埠市区,怀远县的城关镇、马城镇、找郢乡、荆芡乡、魏庄镇和古城乡,五河县的沫河口镇和临北乡,固镇县的新马桥镇和王庄镇,国土面积为1776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模2030年,蚌埠市域人口规模为470--500万人,城镇化率70%左右。

2030年,蚌埠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9.5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性质: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华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皖北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职能一: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淮河第一大港,安徽省的交通门户之一;职能二: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泛长三角的新型产业基地,皖北对接长三角的领军城市;职能三:“淮河文化”高地和休闲度假胜地;职能四:皖北地区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教育科技、医疗服务、综合交通和旅游集散中心;职能五:山水环境优美,城市服务设施完善,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城市。

四、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

抓住大交通改善、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试验区契机,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通过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升级改造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华东交通枢纽的作用,巩固皖北中心城市地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进入安徽省先进城市行列。

(二)城市发展战略。

1、中心城市(中心功能)强化战略。

(1)整合外部优势:运用好各项政策,契合有力的外部环境,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市能级;(2)交通枢纽借势:借助高铁、淮河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心城市的枢纽地位;(3)适度极化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县城,发挥规模效应,不断强化蚌埠在皖北地区的优势地位;(4)设施超前:落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高标准配置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服务市域、辐射皖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