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新闻作品选读课程期末作业-沈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新闻作品选读课程期末作业
新闻2班沈旸18120216
这次的评论我选取了来自《南方周末》上法制专栏的两篇报道:《不公开的假医生黑名单》和《制造假医生》。很显然,两篇报道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稍微观察一下的话,就可以发现这两篇报道其实出自同一个记者。鉴于《南方周末》素有的忧患意识和严谨作风,我相信这两篇文章中能够找到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则好的新闻作品,单看标题就已经可以大略知道报道的主题是什么,大概的主体是哪些。两篇新闻报道的标题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不公开的假医生黑名单》首先肯定是揭露了当今社会中“假医生”的存在以及他们身份“不公开”的生存状态,而《制造假医生》则紧接着上面的叙述,真实地给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医生”和“假医生”的巧合而矛盾的际遇。标题的相互连通,使该法制专栏增加了一定的融贯性。
当然,标题可以为好的新闻作品锦上添花,但好的新闻作品绝不是仅仅依靠标题。个人以为,新闻作品要做到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兼美,如何倾向则取决于新闻报道的基调。如果是严肃的、批判的,可能真实性更为重要;如果是轻松的、弘扬的,则尽量做到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统一。就从这两篇新闻报道来分析,显然这是两篇揭露和批判现实的报道,我们更应该注意学习它的真实性。我想,可以从准确性、客观性、公正性三个方面来学习。
和许多喜欢用数字来直观表达状况的报道不同,数字并不是这两篇新闻报道的重点。但是从文中多次出现罗列数据的段落来看,报道的准确性依然是无懈可击。“……在日常检查中,发现3名医生的医师资格证书涉嫌伪造,进一步追查发现,这些证件均是以每本三到四万元不等的价格买来的,而兜售者一共卖了14本这样的假证。再进一步深挖,又发现10名假医生……”、“……卫生监督所曾要求卫生局取消24名假医生的行医资格……”、“……上海有149名医生竟然注册在一个不存在的医院里……”等等……精确的数字直击重点。也许数据仅仅是记者报道中的点缀,但不难发现,戏份不多的精确数据很好的体现了报道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卫生法学者卓小勤认为”、“南方周末记者发现”、“陈晓兰还
发现”的频繁出现,也很好地体现了报道的准确性。
客观性。我努力试着去找出一点儿记者流露出主观情感的蛛丝马迹,但是得到的除了牵强还是牵强。由此可见,客观性应当是浓缩到记者血液里的一种职业操守。负责报道的记者,很难做到心如止水,甚至会情感决堤,但是落实到文字却一定是滴水不漏。再次细细地读过两篇报道,依然没有找到任何有势客观之处,而一些总结性的言语,没有情绪,只有深深的诘问和反思。
如果要问“客观性”和“公正性”有什么区别,我的理解是“客观性”取决于报道是否流入了记者的个人情感,而“公正性”则取决于事物的正反两面是否得以平衡。放到今天讨论的两篇报道中来便是“假医生的存在,对还是错?”以及“真医生?假医生?谁真谁假?”这样的命题。而这些记者都没有给出任何的答案。新闻报道,就是告诉人们一件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至于事情的价值,对与错,善与恶,显然只要是正常的价值观下写出的事总能引发读者正确的思考。抛弃公正性的新闻既不需要,也不必要。新闻的目的决定了不需要,而事物的矛盾性决定了不必要。以“假医生”打个比方,“假医生们”似乎显然是人们嗤之以鼻的对象,但同时卫生系统一样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假医生们的真实情况也许还要复杂得多。比如山村医生,能治疗一些简单常见小病,但是却无法通过包含高深内容的医师考试,国家却需要这样的存在,难道让一个个花费很多,学历突出的年轻精英再去那些语言可能都不通的小山村做医生?不辨真假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公正。而记者也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我们再来看小标题。《不公开的假医生黑名单》里有三个小标题,分别是秘密“黑名单”、假医生仍在“执业”和造假在“进化”。清晰的脉络。首先,告诉读者有一种医生是“假医生”,而且还有记录这些假医生的“黑名单”。接着揭示,前面的不是真正的现状,真正的现状时这些“黑名单”显然毫无效力,假医生们仍然“奋斗在岗位一线”。而这还是不结束,就连造假都在不断的“进化”之中……一环套一环,层层递进,又首尾呼应,达到了层次感和统一感的结合。《制造假医生》里也有三个小标题,分别是真假医生吴春花、真吴春花也有“秘密”和真的跟假的都不简单。和刚才的三个小标题相比,这里的三个别有趣味,简直是一个情节跌宕的小故事。首先是“真假之分”,然后发现真的也不是特别真,最后干脆总结“真的假的都不简单”,很难相信一串小标题也能表现出如此张力,但
是它的确做到了。
当我回头去看这两篇报道的时候已经对它的解构、优点、表达效果不再有任何的停留了。我只是更注意地看了报道的内容和它所想表达的内涵。毕竟,一篇报道看的是事件的发生,一篇好的报道也许是看事件如何地发生,一篇深度的报道则也许要观其为何发生,会怎么继续。新闻事业的起步在这里,但我努力去窥一窥它的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