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语文六上《劳山道士》ppt课件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 山 蒲道 松 士 龄
作者作品简介
蒲松龄: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 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 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 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 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 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 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 《聊斋俚曲》等。
六、古今异义 1.去:句中义:离开 今义:往 例句:王果去墙数步。 2.鉴:句中义:照 今义:镜子 例句:光鉴毫芒。 3.顾:句中义:看 今义:照顾 例句:惊顾之间,已复为箸。
七、词类活用 1 . 奇 : 对 …… 感 到惊 奇 , 形 容词意 动用法 例句:心奇之。 2.樵:打柴 名词作动词用 例句:勿误樵苏。
故事情节
• • • • • • 读课文,为每个段落拟个小标题。 第一自然段:• 求师学法 第二自然段:• 随众采樵 第三自然段:• 看师演法 第四自然段:• 师父教法 第五自然段:• 演法失灵
结构:
全文共五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王生慕道, 求师学法 第二部分(第2~4段)看师演法, 师父教法 第三部分(第 5 段)王生回家,演 法失灵
例句:登一顶,有观宇,甚幽。 例句:薄暮毕集。 例句:王俱与稽首。
4.俄顷:一会儿 5.而:表连接 6.勿:不要 7.固:本来
例句:俄顷,月明辉室。 例句: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例句:勿误樵苏。 例句:我固谓不能作苦。
五、通假字
1.然:通“燃” 2.见:通“现” 点燃 显现 例句:须眉毕见。
例句:门人然烛来。
本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一夕归, 见二人与师共酌。”这一层是总述,傍晚有客人 来和师傅饮酒。
第二层(日已暮 …… 如影之在镜中),本层着重 写师傅与客人的仙道之术,以及众人们尽情享乐 的情景。从另一面我们也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状态, 人们存在着的消极颓废,很少关心社会现实的心 理。 第三层(移时 …… 归念遂息),写客去,众人饮 足回去歇息的情况。由于王生看到了师傅的仙道, 遂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作者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是一部优秀的、以谈狐说鬼为主要表 现形式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约40万字,431篇。 主要内容包括:暴露当时政治的昏暗,同情被压迫 人民的痛苦,歌颂被压迫者的反抗;对封建社会的 不公平,特别是科举制度,作了深刻揭露;对封建 礼教和婚姻制度的不合理,予以抨击,歌颂青年追 求理想和爱情及叛逆精神。故事往往给人美好的结 局,令人大快。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 和迷信的色彩。
本段是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划分的。
探究
• 思考:为什么王生演法会最终失败?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 的见解。 • 恐娇惰不能作苦 • 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 王窃欣喜,归念遂息
• 不愿吃苦
• 苦不可忍,未谙此苦 • 自诩遇仙,惭忿
• 投机取巧
故事线索:
双线索
明 线
求师学法 ↓ 看师演法 ↓ 师父教法 ↓ 演法失灵
八、特殊句式 1 .何术之求?宾语前置,应为“求之何术?” 译为:(你)求取什么法术? 2.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判断句。 译为:本县有一位姓王的书生,在家行七,本 来是世代做官人家的孩子。 3 .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省略句,应为“弟 子(自)数百里(而)受业(于)仙师”。 译为:弟子从数百里远的地方来到这里向仙师 从业学习。
到拜师,直至被留观中的过程。这一层通过简单的景物描 写,人物神情仪态的描写,以及语言对话描写等方式,写 出了道士们超凡脱俗的生活,和王生急迫要求留在观中的 决心。
本层主要写王生本是一名衣来伸手,饭来张 口的文弱书生,怎能忍受这般非人的磨难呢? 遂起回家的念头。这就为本文最后道出王生 真正想成仙成道的原因埋下了伏笔。(他成 仙成道的心术不正。)
小结
一、多音多义字
二、一词多义
三、重点实词
1.堪:忍受 例句:不堪其苦。 例句:光鉴毫 2.鉴:镜子,这里当“照”讲 芒。
3.盈:满 4.谙:熟悉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例句:初不盈尺。 例句:未谙此苦。
5.顾:看
6.授:交给
例句:惊顾之间。
例句: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7.故:本来
例句: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
四、重点虚词 1 .甚:非常地 2.毕:全、都 3.俱:全都
本段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 (邑有王生 …… 负笈往游), 写有一姓王的书生年纪轻轻就爱慕道术。介绍了故事的起 因。因为这书生乃官宦世家后代,整日想入非非,成神成 道,所以一听说崂山有道,才马上去游历。这一层隐含着 当时官场的腐败,人们迷信的思想成风,也说明当时社会 一些人颓废萎靡的心态。
第二层(登一顶……遂留观中),写姓王的书生从见师
• 暗线: 王生不愿吃苦
人物形象:王生
• 不愿吃苦 • 投机取巧 • 虚荣,爱炫耀 • 持念不正 • 有理想,有追求
明道理
•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 道理:只有不畏艰辛,一个人才能有所成就,否则会 处处“碰壁” 。
课外拓展
1. 如果王七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 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认为王七怎样 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你 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出一些 新的含义?你可以练练笔。 2. 读读《聊斋志异》中的其他佳作, 如《促织》《画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