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存在的问题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总结归纳自查整改报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总结归纳自查整改报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总结归纳自查整改报告一、前言抗菌药物是当今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能够有效地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然而,抗菌药物的错误应用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后果,包括药物耐药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因此,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归纳,并进行自查整改,以确保临床上合理、规范、科学地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维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促进抗菌药物的可持续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频繁使用广谱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应用范围广,但如果过度使用,会导致耐药细菌菌株的选择性增殖。

而且,在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也会破坏正常菌群平衡,增加真菌和致病菌的感染风险。

2.未进行敏感性测试。

临床中,有些医生在没有获得相关敏感性测试结果的情况下,就会给患者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这样做的风险是很高的,没有敏感性测试的支持,很难判断所选药物是否对细菌感染部位的细菌有效。

3.抗菌药物给药剂量错误。

未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和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必要的调整,导致抗菌药物给药剂量过高或过低。

4.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在临床实践中,有些医生会将多种抗菌药物合并使用,但联合用药并不一定能提高疗效,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5.忽略抗菌药物监测和评估。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缺少对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无法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改进措施1.加强医疗团队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多种方式,如组织培训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推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对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性认识。

2.建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制度。

制定有关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引和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证,规范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限制非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鼓励适当的敏感性测试,并强调个体化给药剂量。

3.强化监测和评估工作。

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评估机制,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方面的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整改措施

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整改措施

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整改措施首先,加强医生和医务人员的培训。

医生和医务人员是抗菌药物应用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他们的科学认知水平和合理应用意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

因此,医院应当不断组织抗菌药物应用的培训班和学术交流会,提高医生和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使用指征、使用时机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高他们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能力。

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医院应当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南,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规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该指南应当包括疾病分类、抗菌药物选择、给药剂量、使用时机、疗程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便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

第三,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和管理。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医院管理部门要定期抽查医生的处方行为,发现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另外,医院要加强药学部门对抗菌药物的供应和管理,必要时限制一些抗菌药物的销售和库存,确保其合理使用。

第四,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知识和意识。

医院应当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知识普及。

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当了解其作用、副作用、使用方法和禁忌症等方面的知识,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可以利用宣传栏、宣传册、讲座等方式,向患者宣传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引导患者自觉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药物滥用。

最后,建立相关的奖惩机制鼓励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医院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表现出色的医生和科室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激励医务人员更加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

同时,对于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和科室,应当进行追责和惩罚,并公开通报,以起到警示作用。

综上所述,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整改措施包括加强医生和医务人员的培训、建立科学有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和管理、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知识和意识,以及建立相关的奖惩机制鼓励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使用整改措施

抗菌药物使用整改措施

抗菌药物使用整改措施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药物,但近年来,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应用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医疗质量下降、患者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

一、加强抗菌药物管理1. 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负责制定和实施抗菌药物使用政策,监督和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明确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等。

3. 加强抗菌药物采购和供应管理,确保药物质量,减少药品浪费。

4.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库,记录患者用药情况,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流程1. 强化医生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根据医生职称和经验,合理分配处方权。

2. 患者入院时,进行病原学检查,明确感染病原体,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3.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期限,避免长期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

4.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安全。

三、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1. 定期组织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

2. 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公众的用药意识。

3. 鼓励医务人员参加抗菌药物相关学术活动,了解最新研究动态和指南。

四、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1. 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

2. 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工作积极性。

3. 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进行通报批评,责令整改。

五、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1. 向患者宣传抗菌药物知识,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2. 加强医患沟通,了解患者用药需求,提供个体化用药方案。

3. 建立患者用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患者用药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六、开展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活动1. 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活动,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进行整改。

抗菌药物使用整改报告

抗菌药物使用整改报告

抗菌药物使用整改报告一、前言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性感染及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现象在我国日益严重,不仅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日益增强,还引发了诸多医疗安全问题。

为了加强我院抗菌药物的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政策,我院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全面整改。

二、整改背景1.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近年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逐年上升,部分医生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剂量、用药时间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剧,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

2.政策法规要求: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有效控制细菌耐药。

3.医院发展规划:我院作为一所综合性医疗机构,要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抗菌药物管理的整改是我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整改目标1.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降低细菌耐药性。

2.规范医生抗菌药物处方行为,提高抗菌药物管理水平。

3.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四、整改措施1.组织学习与培训: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抗菌药物相关法规、政策及专业知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

2.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3.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分别对应不同级别的医生,限制滥用和高档抗菌药物的使用。

4.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抗菌药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医生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合理使用。

5.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定期进行细菌耐药监测,掌握细菌耐药动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6.建立激励与惩罚机制: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滥用抗菌药物的医生进行严肃处理。

抗菌药物使用总结

抗菌药物使用总结

问安镇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使用总结一、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的问题1抗菌药物的选择不当抗菌药物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预后影响甚大,而部分医师则重视不够或往往忽略,有的习惯选用常用的几种药物而不充分考虑感染程度和细菌是否产生了耐药性;有的则仅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偏向使用昂贵的抗菌药物,不但人为增加病人经济负担,也产生阶段性用药选择,还严重干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正常的医疗秩序。

2抗菌药物的配伍不当有些临床医生仅考虑治疗学上的协同作用,却忽略了配伍禁忌。

3用药方法和剂量不当在临床实际治疗中,给药时间,次数和方式不尽合理。

特别是门诊病人,为了静)很短。

常规认为静脉给药剂量滴方便,一般给药一次/日,但好多药物半衰期(t0.5准确、其效作用快而采取静脉给药。

还有些医生忽视了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大而上升,错误认为给药剂量越大,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越长或抗菌作用越强。

4 长期或联合应用抗菌药不当部分医生忽略了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不当的长期或联合应用抗菌药,产生新的耐药菌株、多重抗药性或交叉耐药性。

二、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解决对策建议1 建立药物监测系统,对不同个体制定最适给药方案,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根据用药指征使用,坚持少用的原则,避免长期使用,防止滥用现象的发生。

2加强药师对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对药理性、化学性的配伍禁忌处方拒绝发药或提出合理建议,同时加强医务职工的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强调用药的准确性,防止滥用错用.3制定医院抗菌药品合理使用规范,严格限制无指征及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使用抗生素,应考虑到毒副作用、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等方面.多年来,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一直占医院用药的首位,为我们治疗疾病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耐药菌株、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成为目前以至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医疗工作的一大主题。

我们相信,经过所有医药工作者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从而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004 年10 月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委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编写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全国颁布实施, 这对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 减缓细菌耐药性发展, 降低医药费用将起深远影响。

其基本思路是:树立病原学观念;根据抗菌药的特性选择最佳方案,包括独特的抗菌特点、在感染部位药物浓度高且维持一定时间、对患者安全。

2009年卫生部38号文进一步规范了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再次强调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 抗菌药物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无指征应用在外科系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无指征选择抗菌药物和无指征联合用药两方面。

例如:38号文明确规定一般骨科手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可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对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般骨科手术联合使用头孢曲松与氨曲南的医嘱。

内科治疗中也普遍存在无药敏试验结果经验性应用限制、特殊使用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

2 过大剂量使用和过小剂量使用此类常发生于临床应用β- 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过程中。

例如:美洛西林舒巴坦1.875或5.0,一日二次;左氧氟沙星0.2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一日一次。

国产美洛西林舒巴坦推荐剂量为2.5至3.75,一日二次;左氧氟沙星推荐剂量为0.2,一日二次。

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给药原则,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酶烯类、克林霉素、部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 IC)的时间( t) , t >M IC在24 h内超过50%时可达临床有效,当血药浓度在达到M IC的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和,此时再提高给药剂量,不会提高杀菌效果,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

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对我院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报道如下:一、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1.应用指征掌握不严按照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中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要求,一般来说,I类切口注意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存在的I类切口手术应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患者为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调查显示,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指征掌握不严,预防性用药比例高;这些现象提示多数临床医师仍习惯沿用过去的观念,对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认识不足,合理用药比例低,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新进展、新观念了解得不够;还有一部分临床医师过分强调客观原因,重用药、轻消毒隔离,或对手术室、操作间消毒隔离存在担心,想靠抗菌药物的使用来弥补这些的缺憾,以此作为预防术后感染的主要措施;2.预防用药选择起点过高按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根据不同类型和部位的I、II类切口手术可以选择一代头孢菌素类,也可以选择二代头孢菌素类,重要器官的复杂手术,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和大关节置换手术可以选择三代头孢菌素;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起点过高,是目前我院抗菌药物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使用酶抑制剂的复合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预防切口感染;存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起点过高的问题,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浪费了医药资源,更重要的是可导致菌群失调和脏器功能损害,诱导了耐药菌的产生;3.用药时机不合理对于接受I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患者,预防用药应在术前30 分钟~1小时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如手术时间>3 h,或失血量>1 500 mL时,术中可追加第2剂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h,所以用药时机的选择极为关键;调查发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患者术前30 mi n和术中没有给予抗菌药物,而是术后给药,违反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不但不能达到预防目的,还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4.用药疗程过长根据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h,I类清洁切口预防用药时间应<24 h,II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和III类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为2 4 h,必要时延长至48 h,手术时间较短<2 h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1次即可;手术时间>3 h, 或失血量大>1 500mL的,可在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目前,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疗程普遍偏长平均时间~般>4d;实际上,术后用药天数越多越保险的认识是错误的,而且围手术期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切口的感染率;5.其它问题1用药剂量过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头孢西汀推荐剂量是2g,检查发现有的医嘱头孢西丁的单次剂量3g,属于超剂量使用;2给药次数不合理;β一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一天需多次给药,检查发现有的医嘱适应该类抗菌药物,一天只给了一次;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管理对策1.加大行政监控力度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相关部门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2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3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包括利用电子处方医嘱系统实现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管理,以及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时机和疗程等;4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估结果作为医师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定期考核、收入分配、绩效考核等的重要参考内容,加大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为的奖励力度,引导医务人员摒弃不合理用药行为;2.手术科室必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各手术科室应尽量缩短患者手术前住院时间,调整好患者的血糖、营养等状况,手术过程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无菌操作,严格遵守术中的无菌原则,术后尽早拔除引流管等;细致的手术操作、合理的营养膳食、周到的术后护理对预防术后感染都是不可缺少的;3.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用药指导作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和严格掌握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导原则,临床医师需提高临床药理学、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的知识,增加对药物体内作用过程、药物相互作用和新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的了解;加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规范经验性用药,加强对临床各级医师抗菌药物应用知识的再教育,提高合理用药的自觉性,认识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性,走出沿袭己久的通过应用抗菌药物可减少术后感染的误区,明确抗菌药物应用只是预防术后感染的综合措施之一;充分利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定期公布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情况,督促和指导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并加强监测,分析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及时调查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摘要:在临床当中抗菌药物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药物,但是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在不断的加强,这样不仅会对治疗的效果造成影响,同时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文将分析最近几年来国内外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简单综述,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关键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目前在临床当中抗菌药物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我国在临床中抗菌药物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分别为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1]。

伴随着新的产品不断的更新以及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医院的感染性疾病在不断的提高,同时所出现的感染问题逐渐变得难以控制,这样就导致对于患者所进行的诊断及治疗造成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解决对策,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供理论借鉴。

1国内外抗生素使用情况我国的人口数量在全世界处于前三,同时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数量也是位居高危,我国对于抗生素的人均年使用量达到了138g左右,而美国仅仅只有13g,两国之间相差10余倍,根据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中抗菌药物的年使用率达到了74%[2]。

在全世界当中目前只有我国在大规模的使用抗生素药物,而西方等一些发达国家多余抗生素的使用率还不足30%。

2存在问题2.1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科学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是各个级别医院确保医疗护理的质量以及预防医院感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3]。

但是目前对于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运用依然存在有不合理的情况,其中主要是对药物的使用时机以及使用时限不合理,在缺乏指征或者指征不强的采用预防用药,用药的间隔时间不当,用药剂量偏大,预防性使用药物的起点较高,盲目的联合用药[4]。

2.2抗菌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不当将抗生素进行联合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疗效提高,降低药物存在的毒副作用,从而降低患者对于药物产生的耐受性,进而有效的将感染进行控制。

抗菌药合理应用的难点和对策

抗菌药合理应用的难点和对策

VS
详细描述
一些医院在抗菌药的采购方面存在随意性 和盲目性,导致药物品种、剂型、规格等 不齐全,给临床用药带来不便。在抗菌药 的使用方面,一些医院缺乏有效的监测机 制和规范,导致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此外,医院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知识培 训不足,也容易导致用药不规范。
03
CATALOGUE
对策和建议
详细描述
由于临床微生物检测技术的限制,一些感染部位的组织或体液标本无法及时获取或培养阳性率不高,导致医生在 开具抗菌药处方时缺乏明确的诊断依据。此外,一些医生对抗菌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用药剂量等知识掌握不够 ,也会导致用药不规范。
患者对抗菌药的认知误区
总结词
患者对抗菌药的认知误区也是抗菌药合理应用的一大难点,患者往往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药,导致药 物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抗菌药合理应用的 难点和对策
目录
• 抗菌药合理应用建议 • 抗菌药合理应用的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CATALOGUE
抗菌药合理应用的重要性
预防抗菌药的滥用
严格控制抗菌药的使用
加强抗菌药的处方审核
医生应遵循抗菌药使用指南,避免无 根据地使用抗菌药,减少不必要的预 防性用药。
详细描述
一些患者由于缺乏对感染的认识和对抗菌药的期望过高,会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药,尤其是对于一些 常见的小病小痛,如感冒、咳嗽等,往往会自行使用抗菌药进行治疗。这种行为不仅容易导致药物滥 用,还会加速耐药菌株的产生,给治疗带来困难。
医院抗菌药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总结词
医院抗菌药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抗菌 药合理应用的一大难点,医院在抗菌药 的采购、使用、监测等方面缺乏有效的 管理制度和规范。
展望未来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发展方向

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于国家对抗生素的应用尚无明确的政策规定,各级医院、诊所与各级医务人员均可随意使用抗生素,甚至患者本人及家属亦可从药房、药店或超市购买抗生素或抗菌药物,自行服用或注射。

这种不加控制广泛使用抗生素的后果之一势必导致耐药菌株增加,使感染治疗更加复杂化。

2不熟悉细菌的耐药性由于不熟悉细菌对抗生素存在的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的动向,不能根据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变迁来选择抗生素。

例如克雷伯肺炎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是细菌固有的耐药性。

曾见到一例术后重症腹腔感染,术后多次培养均为克雷伯肺炎杆菌,但主管医生一直采用氨苄西林治疗,以致病情不断加重直至恶化。

又如四环素对抗生素耐药率增高国外早有大量报道,国内抗生素研究单位在20世纪70年代也明确提出临床分离致病菌对四环素耐药明显增高的报道,均未引起重视,许多医生很少关心这类致病菌对抗生素敏感度变迁的研究报道,习惯于按常规方案进行治疗。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临床致病菌对四环素耐药率已高达80%~90%,临床上仍旧大量、广泛地用它进行抗感染治疗。

3不了解抗菌药物发展动态不能很好掌握新、老各类抗菌药物作用特点和同类抗菌药物中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别,因而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往往针对性不强:例如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研制成功了氯唑西林,由于它不仅耐青霉素酶,不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破坏,而且还有轻度抑酶的作用,因而当时是一个较好的苯唑类耐酶青霉素,不仅抗菌作用比苯唑西林强,而且耐药菌发展也明显比苯唑西林少。

但临床上长期以来习惯使用苯唑西林,不少临床单位不了解氯唑西林的作用特点,甚至不知道我国早已上市这个品种,这是不了解抗菌药物发展动态的一个例子,至于不了解新抗生素和抗菌药发展动态的例子就更不胜枚举了。

不能很好掌握新、老各类抗生素作用特点可以头孢菌素为例。

不少医生和患者都以为抗生素愈新愈好,却往往忽略了治疗的针对性。

对于阴性杆菌特别是产酶耐药阴性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来讲,头孢菌素确是愈新愈好,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明显超过第二代和第一代头孢菌素,而且对阴性杆菌产生的广谱酶大多高度稳定,对耐药阴性杆菌重症感染有显著的疗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问题与对策论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问题与对策论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抗菌药物在临床运用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不仅影响了患者健康,而且不利于卫生事业发展。

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期望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抗菌药物;滥用;问题;对策抗菌药物在治疗与预防各种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2][3]菌药物临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 抗菌药物临床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1 用药盲目在当前抗菌药物的使用中,盲目用药是最突出的问题。

具体又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首先,抗菌药物的使用没有选择性。

比如需氧菌与厌氧菌没有得到准确的区分;对不同患者没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对病情的严重程度没有区分等。

由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没有选择性,导致在临床中“统一处方”现象较为严重。

其次,在用药中,医师更多地凭借经验决定用药,缺乏足够的标本培养、耐药实验,用药没有科学验证。

第三,对本地区的耐药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用药难以实现目的。

第四,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没有较好的了解,尤其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对它们之间的拮抗作用缺乏足够的了解。

1.2 药剂人员缺乏参与抗菌药物使用指导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第一,药剂人员的工作场所主要集中在药房,根据处方发药成为他们的主要工作,药剂人员并不深入具体的治疗和临床科室之中。

第二,在目前的医药管理体制下,为了实现绩效考核目标,医师倾向于多开药、开贵药。

作为负责审方的药剂人员,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纠正,但是在绩效考核以及同事情面等因素的影响下,药剂人员的审方责任落实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抗菌药物的滥用。

第三,药剂人员和医师平日缺乏沟通与了解,也影响了合理用药的推动。

1.3 医院与患者难以有效监督抗菌药物的使用就医院而言,目前很多医院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体制。

此外,在“增收”的影响下,院方也难以有效监管医师的用药。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并不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因此对医师存在盲目的听从。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可能影响到疗效,还可能导致一些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在临床应用中,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患者将抗菌药物作为感冒或者其他普通疾病的解药,随意购买和使用。

另一方面,一些医生为了迎合患者的期望,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这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不仅增加了抗菌药物对细菌的压力,还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解决方案: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2.严格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和药店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销售和使用。

医生应严格遵循相关的临床指南,在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使用抗菌药物。

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由于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

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得原本有效的抗菌药物在治疗中逐渐失去效果,临床治疗变得困难。

同时,耐药性的传播也会使得一些原本对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菌株逐渐失去对药物的敏感性。

解决方案: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准确判断细菌感染的类型和抗菌谱,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2.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细菌耐药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了解各地区、各医疗机构的细菌耐药状况,为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策略提供依据。

三、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

这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解决方案:1.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前,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过敏史,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引言抗菌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的药物。

它们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就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展开研究和探讨。

二、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1. 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株的出现成为了一个严重问题。

一些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导致原本有效的抗菌药物失去了疗效。

2. 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在临床上,一些医生和患者存在对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例如在治疗病毒感染时滥用抗生素,使用过量或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等,都增加了耐药菌株的风险。

3. 抗菌药物的副作用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如致命性的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影响肠道菌群平衡等。

这些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健康问题。

4. 抗菌药物的高成本一些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十分昂贵,这导致了抗菌药物的价格居高不下,给患者和医疗系统都带来了负担。

5. 少有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近年来,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相对缓慢,导致了现有抗菌药物种类的单一和应用范围的局限。

三、改进措施1.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国家抗生素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在临床应用中,严格限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种类,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

2. 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用药意识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宣传和教育,使医生和患者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抗菌药物。

3. 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抗菌药物市场的监管力度,禁止私自购买、买卖抗菌药物,严禁药店私自出售抗菌药物。

4. 加大对新型抗菌药物研发的支持和投入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支持和投入,鼓励科研单位和药企投入更多资源研发新型抗菌药物。

5. 鼓励使用天然抗菌药物天然抗菌药物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且对抗药性较低。

医疗行业抗菌药物管理整改报告

医疗行业抗菌药物管理整改报告

医疗行业抗菌药物管理整改报告尊敬的相关部门:我代表医疗行业,向贵部门提交医疗行业抗菌药物管理整改报告。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反思目前医疗行业抗菌药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良好的药物管理和防治感染病的能力。

一、问题分析1.抗菌药物过度使用:当前医疗行业中,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但往往存在过度使用或滥用的情况。

这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加强,严重影响了抗菌药物的疗效。

2.抗菌药物选择不当:医疗机构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的情况。

有时候,医师会根据临床经验,而不是明确的实验和检验结果来选择抗菌药物。

这样做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不良反应。

3.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不完善:现有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在实施和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例如,未能对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进行严格审查,也未能及时对医疗机构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二、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进医疗行业抗菌药物管理,本报告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

可以开展培训课程、发放宣传材料等,增加知识的传播和宣导。

2.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部的抗菌药物管理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开展定期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和评估工作。

同时,建立起监察机制,加强对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审查和管理,确保合理使用。

3.加强专业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应用水平,推动临床实践向循证医学转变,减少主观选择和经验主义。

4.加强协作合作:通过建立医院内部和行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分享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

可以借鉴国际经验,与国外医疗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

三、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取得以下效果:1.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医院内部将建立更加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机制,加强对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审查和管理,减少过度使用和滥用的情况。

抗菌药物购用情况分析及整改措施

抗菌药物购用情况分析及整改措施

抗菌药物购用情况分析及整改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对抗菌药物的购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公共卫生的健康。

一、抗菌药物购用情况分析。

1. 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

在临床实践中,一些医生和患者存在对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

一方面,一些医生在面对患者的病情时,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甚至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进行抗菌药物的治疗。

另一方面,一些患者也存在自行购买抗菌药物并进行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导致了抗菌药物的滥用。

2. 抗菌药物的过度购用。

在一些医疗机构中,由于医生和患者的需求,导致了抗菌药物的过度购用现象。

一些医疗机构为了迎合患者的需求,过度购买抗菌药物,导致了抗菌药物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

3.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一些常见的细菌已经对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导致了一些传统的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失去了效果。

二、整改措施。

1. 加强医生和患者的教育。

针对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需要加强医生和患者的教育。

对于医生来说,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的培训,提高医生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对于患者来说,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知识普及,引导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2.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针对抗菌药物的过度购用现象,需要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购买和使用。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审批制度,对抗菌药物的购买和使用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3. 推广新型抗菌药物。

针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需要推广新型抗菌药物,以应对传统抗菌药物的失效问题。

新型抗菌药物具有更好的抗菌效果和更低的耐药性,可以有效缓解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4. 加强监管和执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不合理表现及解决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不合理表现及解决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不合理表现及解决办法摘要:通过分析临床抗菌药物用药不对症,无指征用药;大量使用强效、广谱抗菌药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联用,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主观用药,较少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未能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用药,给药方案不合理等五种不合理用药表现。

找出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等原因所在。

提出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深入开展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建立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长效管理机制等解决办法。

关键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解决办法抗菌药物自问世以来,它在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尤其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目前抗菌药物的种类繁多,给临床医生选用药物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合理用药现象显得较为普通。

这样,不仅给病人经济上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而且其药物不良反应也会对病人的身心造成损害,更为重要的是使细菌的耐药菌株增多,最终导致治疗失败。

长期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抗菌药物滥用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效果依旧不显著。

近年来,频见报道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给抗菌药物使用的整体环境敲了警钟。

究竟该如何解决滥用抗菌药物引发的危机,是个值得充分关注的问题。

而医院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管理无疑是关键所在。

1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表现1.1用药不对症,无指征用药。

抗菌药物适用于细菌引起的感染,对无菌性炎症等无效,因此,抗菌药物的选择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发热原因不明、感冒及病毒性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

如目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90%为病毒所致,而治疗该类疾病时,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几乎高达90%以上。

另外,抗菌药物加抗病毒药应用于感冒发热已成为常规,而没有对发热病人采取各项检查以确定病因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从而有针对性地用药。

1.2大量使用强效、广谱抗菌药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过高原因剖析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过高原因剖析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过高原因剖析1. 引言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然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应用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也不例外,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不仅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还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难度和医疗费用。

为了深入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本报告将对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为了全面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调查:- 收集我院近三年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包括药品名称、使用剂量、使用频率等信息。

- 对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抗菌药物选择和使用过程中的认知和态度。

- 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需求和满意度。

3.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根据调查数据,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3.1 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近三年来,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约为6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约为80%。

这一数据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30%的标准。

3.2 抗菌药物种类单一在我院使用的抗菌药物中,较为常用的药物种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等。

然而,这些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了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得一些药物的有效性受到严重影响。

3.3 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根据临床医生的问卷调查,约50%的医生表示在抗菌药物选择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如无根据的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等。

4.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过高原因剖析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可能导致抗菌药物使用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医生因素- 知识水平:部分医生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不足,对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耐药性问题了解不够全面。

- 用药观念:部分医生存在“过度治疗”的观念,倾向于使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但联合用药率较低。

抗菌药物使用应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药物到达感染部位的浓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致病菌尚未明确或病情危急时, 可根据感染的部位及患者的年龄、病史、临床特征等进行经验治疗。

经验性的治疗方案是以各种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其目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基础制定的, 并非个人经验。

单纯的病毒感染、非感染所致的发热不应选用抗菌药物。

然而, 抗菌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率偏高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院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今年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与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无指征和预防用药过多。

临床工作中,无论门诊还是住院患者, 都存在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偏高的现象, 医师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过宽,有的甚至缺乏应用指征, 抗菌药物被滥用。

如在门诊或急诊,即使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也较广泛地应用抗菌药物; 有的临床医师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热现象, 便开始应用抗生素, 既不查询发热原因, 也不做相应病原检查。

事实上, 这不但违反临床诊疗常规,也违反了合理用药原则。

3、由于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 医生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病原学检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临床医生的病原检查送检意识。

我院病原检查送检率仅为38.2%,分析原因主要为技术因素:首先是检出率较低,目前我院病原检查阳性率为35.0%~40.0%,往往临床病例感染征象明显但无法检出有意义病原菌;其次,病原检查多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法,该方法耗时长,阳性培养结果3~4d才能报告,而血培养阴性结果7d后才能报告,不便于早期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

这两方面因素很大程度影响了医生的送检积极性。

此外,单病种核算、医疗保险等规定也制约了医生的送检行为。


4、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

目前我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非常不合理。

但在使用剂量方面,没有用大剂量、超剂量现象存在。

5、围手术期用药过多、起点过高、外科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三代头孢菌素类较多, 甚至在没有任何严重感染指征的情况下。

手术患者抗菌素使用率过高,外科系统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几近为100 % , I类切口联用
抗菌药物率也相对较高。

一、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大致的几种情况
1用于非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

对各种单纯性病毒感染的病人,如流感, 咽喉炎, 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秋季腹泻等多系病毒感染所致, 若无合并细菌感染, 盲目使用抗菌药治疗, 不仅无明显疗效, 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但。

2对感染的病原体不明确,且不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对病原体或感染无效或疗效不强,甚至耐药的抗菌药物,致使治疗不佳,耽误了治疗时间致使病情加重。

例如病例:范某,女,89岁,因急性脑血管病入神经内科治疗,入院开始有泌尿系感染,给予阿洛西林钠治疗后,泌尿系感染好转。

但住院12天后出现体温升高,T最高达40℃,诊断为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给予拉氧头孢钠1g bid 静点3天后,加头孢西丁钠2g 静点联合治疗3天后病人死亡。

该患者为老年女性,基础疾病较多,身体条件差,肺部感染不排除有耐药菌的可能。

院内获得性肺炎常见致病菌以G-菌为主,治疗应该重拳出击。

但是临床选的拉氧头孢是半合成氧头孢烯类广谱抗菌药,抗菌谱与第三代头孢相似,只是对厌氧菌作用明显强于一、二、三代头孢,患者用药三天后体温仍高,效果不佳,考虑换药或加药联合治疗时,不应选头孢西丁,头孢西丁属于头霉素类,其作用特点与作用机制与拉氧头孢相同,对G-菌更弱,不能起到联合协同加强治疗作用,使病人病情加重。

院内感染病原体往往较复杂,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针对性地治疗,有的放矢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反应和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3对抗生素相关知识不了解,对分布、半衰期、适应症和特性等不清楚,用在病人身上不见效。

如病例李某:女,66岁,因3级高血压住心内科治疗,住院期间出现了泌尿系感染,临床医生先给予了莫西沙星0.4g qd 静点治疗5天后效果不佳,后改用依替米星0.2g qd 静点7天后好转治愈。

喹诺酮类药左氧氟沙星等在泌尿系感染治疗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泌尿系感染治疗指南也推荐首选喹诺酮类药,但是,莫西沙星药动学特点是吸收后迅速分布于体液及组织中,在血浆、支气管黏膜、肺泡巨噬体中、上皮液均有很高的浓度,尿中浓度相对
较低,主要通过粪便排泄。

如果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很难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因此,莫西沙星的说明书适应症:成人(≥18岁)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如:急性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没有批准用于泌尿系感染。

用莫西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这是超适应症用药。

4给药间隔时间、剂量和疗程不足或过大。

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必须保证血药浓度大于MIC 值时才能发挥抗菌作用,正确的给药方式为每6~8 小时给药一次,且宜用100 ml 输液滴注,这样才能保证在体内保持足够杀灭细菌的血药浓度。

但临床中常一天两次给药,甚至门诊病人有的一天一次给药,给药间隔时间过长,造成血药浓度不够而降低治疗效果,且还极易产生耐药性。

剂量和疗程不足会导致感染治疗不彻底,容易复发,且易产生耐药性,增加病人治疗费用。

5给药途径不正确,致使药效不佳。

例如病例崔某:女,77岁,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入院治疗,因长期应用抗菌药致使出现伪膜性肠炎,临床给予去甲万古霉素400mg bid静脉滴注治疗,去甲万古霉素治疗伪膜性肠炎应该口服给药,静脉给药在肠道内达不到有效地杀菌浓度,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6不适当的联合用药,扩大联合用药的指征。

如克林霉素与大环内酯、青霉素类药物联用。

个别还有同类药物组合联用,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

7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

在无合并感染情况下,术前一个多星期便开始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在体内代谢排泄,过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仅达不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徒然增加治疗费用,而且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容易对病人造成负面的影响。

正确的措施是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手术时间长时补充一次剂量即可。

8忽视病人特殊的生理病理条件,选用不适宜的抗菌药物。

例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有明显的肾、耳毒性,不宜作为一线用药,国家卫生部规定不能用于65 岁以上老年人、6 岁以下儿童和孕妇,但仍有发现把氨基糖甙类作为首选药物、预防感染药物的现象。

9忽视抗菌药潜在的不良反应。

例如病例1:杨某,女,84岁,因双侧肺炎、食管型孔疝、反流性食管炎住呼吸科治疗,患者住院7天后检查大便潜血阳性,随后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最低PIT为20×109/L,住院第11天临床抗感染治疗换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g bid 静点治疗,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影响Vit K
的合成,使凝血酶原降低导致出血,可使患者出血的风险加大,此时就不适宜选用;病例2:沈某,男,76岁,因脑出血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出现了肺部感染,临床给予泰能500mg q8h 静点治疗,泰能的不良反应中神经毒性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患者为老年男性,又是脑部受损,如因病情需要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此时应选用美罗培南较安全,而不应该选用有潜在危险的泰能。

不合理的选用容易造成药害事故和医疗纠纷,临床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尽可能的避免选用增加风险的药使用,现在这些情况,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10改变抗菌药的给药途径,用于局部粘膜。

我院外科经常给术后病人雾化吸入庆大霉素1~2周,甚至各别长达4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指出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而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

庆大霉素是静脉注射剂,雾化使用是否能起到药效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而雾化是很容易产生耐药菌,这样使用会给以后的治疗造成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